长城教学设计附反思

合集下载

长城教案教学反思精选9篇

长城教案教学反思精选9篇

长城教案教学反思精选9篇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教案教学反思》。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

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

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长城教案教学反思篇1一、教学要求: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讲授法、观察法四、教学准备: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课文一、二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四、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长城》教学反思12篇

《长城》教学反思12篇

《长城》教学反思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城》教学反思12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长城》教学反思12篇(长城长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

《长城》教案及反思

《长城》教案及反思

《长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朝。

2. 长城的建筑特点:城墙、关隘、烽火台等。

3. 长城的象征意义:民族精神、国家统一等。

三、教学重点:1. 长城的历史背景及其象征意义。

2. 长城的建筑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四、教学难点:1. 长城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对长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城的代表性实例,如八达岭长城、嘉峪关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长城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长城,加深对长城的认识和感悟。

5. 反思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2. 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分析长城的城墙、关隘、烽火台等建筑元素。

3. 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在民族精神、国家统一等方面的象征意义。

4. 案例分析:介绍长城的代表性实例,如八达岭长城、嘉峪关等,分析其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七、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长城示意图,标注其主要建筑特点。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调整和改进。

3. 学生在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等环节的表现,以及其对长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九、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长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重点)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难点)4、熟读成诵。

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文中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__——《长城赞》。

(板书课题)从课文内容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__?(生:对联)师: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副对联是一幅长联。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做到读通读顺。

检查,疏通。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

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用同样的方法研读下联,学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诵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不少赞美古迹的对联,课后大家搜集一些,下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长城赞》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

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

关于对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但对它的感知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起源、类型和功能。

2.了解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3.能够描述长城的特点和建造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长城的起源和类型2.长城的功能和地理位置3.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4.长城的特点和建造过程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事,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长城吗?你们知道它的作用吗?-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几组学生发言分享他们的观点。

Step 2: 学习长城的起源和类型(20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城的起源和类型,讲解关于长城的基本知识。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中关于长城的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

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整理学生的回答,总结长城的起源和类型。

Step 3: 学习长城的功能和地理位置(20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城的功能和地理位置,并让他们了解在古代长城的安排和布局是如何保护中国的边界的。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个特定的长城分段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个长城分段有什么特点?它在中国的哪个地方?它的功能是什么?-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请其他学生提问和讨论。

Step 4: 学习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20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并讲解长城的重要象征意义。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中国历史事件或名人,并说明与长城有关的原因。

他们可以通过海报、演讲或其他形式来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

Step 5: 学习长城的特点和建造过程(20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城的特点和建造过程,并讲解古代人民是如何建造长城的。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造一个长城模型。

他们可以使用纸板、石膏板等材料,然后在模型上标出长城的特点。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模型,并请其他学生提问和讨论。

大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长城》3篇

大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长城》3篇

大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长城》大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长城》精选3篇(一)教案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2.了解中国长城的历史和文化;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长城》游戏道具,包括塔楼、城墙、木块等;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活动规则说明。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中国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介绍游戏规则: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2.每个小组有一定数量的塔楼、城墙和木块;3.规定一定的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建造一座长城;4.评判标准包括长城的高度、稳定性和外观。

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1.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共同建造长城;2.监督并指导学生的建造过程,提醒他们注意稳定性和美观;3.鼓励学生在建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游戏结束,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1.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建造的长城,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2.让其他小组提出评价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3.让学生总结游戏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使用了大班建构游戏《长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中,我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建造长城的任务。

通过这样的游戏过程,学生不仅增加了对中国长城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定了游戏规则和评判标准,让学生在游戏中有一定的目标和挑战,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同时,我也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监督,帮助他们掌握建造长城的技能。

在游戏结束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建造的长城,并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这样的互动交流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彼此作品的了解,也鼓励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不仅得到了他人的肯定,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总的来说,这个游戏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是非常有效的。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长城》教案篇一内容摘要本课例是在互联网开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课。

本课以《万里长城》一文为基点,引发出开展以“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站,通过便捷、资源丰富的网络,让学生扮演导游、游客或其他主体参与型的社会角色,通过收集阅读有关某一世界名胜的大量资料,了解并体验那里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文化气息、风俗习惯等,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阐述,以求在拓展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例属于情境回归性质的拓展阅读学习,包含着课例提出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设计思路、探究过程五大部分,并后附教学总结反思一则。

一、课例提出背景互联网以其全新的技术特质介入教学,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对资源的共享分配方式,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乃至对整个课程与教育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龙游西门小学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四个多媒体实验教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添设一个计算机教室,全都已加入广电网。

次年学校又建立了局域网,完成完善好学校自己的网页。

今年学校又添置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较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配置。

鉴于此,我们也应时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实践探究活动,并取得了些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效。

本课例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

《万里长城》(六年制义教版第9册第11课)是一篇介绍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的说明文。

全文按“总—分—总”的写作思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点介绍长城的三大特点:(1)气魄雄伟。

(2)年代久远。

(3)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最后部分由物联想到人,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因此本文是一则进行热爱祖国、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

学生们在学习本篇课文过程中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想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名胜古迹的愿望。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课,应用网络,开展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世界之旅”。

《长城》教学反思(15篇)

《长城》教学反思(15篇)

《长城》教学反思《长城》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城》教学反思1本节课突出三个统一:1、思想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2、分组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统一。

3、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

我认为本课不但在思想上注重采取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而且把信息时代的气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喜爱的科技产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通过网络来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帮学生开启了一扇解决问题的新大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提供帮助。

1、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师生互动效果良好。

2、学生对设计如何打赢战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多联系现实,关注学生兴趣。

3、本节课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教师的引导较好地解决难点。

4、课堂组织中,各组介绍部分的形式应该改进,避免重复。

《长城》教学反思2下课后,对这节课中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冷静的思考。

我想:教材是已知的,而学生的答案却是未知的。

也正因如此,教学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若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抓住其中的“亮点”,而只顾自己教学的顺利进行,那么必然会掩盖学生的独特思考,也浪费了难得的生成资源。

当孩子读了资料,说出见解时,我为了教学的正常进行,而给予了全盘的否定。

其实,孩子毕竟还小,他们说出的感受就是在自己所能理解的.基础上真实的体会。

而我,因为教案的预设太过于单一,当出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时,而觉得始料未及,因此无心关注生成。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我想,我若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而是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教学流程中,生成新的问题“生长点”,那课堂将为更为精彩。

《长城》教案及反思

《长城》教案及反思

《长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会欣赏长城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风光。

(3)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捕捉长城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长城的相关知识。

(2)运用摄影技巧,记录长城的美丽瞬间。

(3)学会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长城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自豪感的认识。

(3)提高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介绍长城的起源、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 长城的建筑特点:讲解长城的构造、建筑技术和特点。

3. 长城的象征意义:阐述长城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4. 长城的美丽风光:展示长城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欣赏长城的壮丽景色。

5. 摄影技巧的运用:教授摄影技巧,引导学生拍摄长城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学会欣赏长城的美丽风光。

2. 教学难点:摄影技巧的运用,捕捉长城的美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示范法:展示长城的美丽风光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拍摄。

3. 实践法:实地考察长城,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城的壮丽景色。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长城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2. 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让学生了解长城的重要地位。

3. 展示长城的美丽风光照片,引导学生欣赏长城的景色。

4. 教授摄影技巧,让学生学会拍摄长城的美景。

5.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感受长城的壮丽景色。

6.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长城的认识和感受。

7.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长城教学设计与反思(共7篇)

长城教学设计与反思(共7篇)

篇一:长城教学设计反思、点评长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长城》所在单元主题为“我国的世界遗产”,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本文不但表现了长城高大坚固,还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文条理清楚地写出了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从生动具体的描写中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点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是一篇充满丰富感情的文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听没听说过一句俗语,“不到什么非好汉”,谁来说说,什么是哪个地方。

生:长城。

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板书:长城二、拓展读、了解长城利用拓展资料与图片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城。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学生读拓展资料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互助读文,然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3、小组汇报生字新词,教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崇山峻岭拍摄嘉峪关扶智慧气魄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教学生字5、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长城》教学反思15篇

《长城》教学反思15篇

《长城》教学反思15篇《长城》教学反思1教材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本的分析上,还要通过阅读丰富的拓展资源,通过学生的情感升华——打写来实现。

学情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限于课外书的简单介绍,为了让学生与文本有所联系,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教师精心准备了有关长城图片的课件。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长城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屯兵”等词语。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结合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和自豪感。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城》教学反思2《长城》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二篇课文。

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业。

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篇一:《长城》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整体阅读本单元:1、这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2、交流:主题是《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3、你所知道的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有哪些?4、走进《长城》课后的阅读资料袋。

5、这一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三个世界历史遗产,分别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伟大的长城。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说说你对长城的了解: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文物保护遗产之列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长城,对长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温馨提醒:这课书的生字挺难的,同学们一定要想办法读准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读准音、看课文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垛子、瞭望口、城堡、射口(看图指导他们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屯兵、嘉峪关(简单的介绍一下)气魄雄伟(放在阅读教学是理解)3、指名分读课文,读完一段,简单的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学了些什么?)三、书写生字,1、同桌检查,互帮互助2、重点指导:旋、隔、嘉四、课堂练习:作业本:1、2、3题第二课时一、导入: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国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口:长城吧。

二、细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1、自由读全文,画出最能高度概括长城的一句话。

2、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后反思3篇

长城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后反思3篇

2、长城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后反思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3、使学生初步懂得“不能迷信别人说的话,凡事都应该自己动脑筋思考或实践一下,科学发现就是从我们身边开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问:现在我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想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二、探究问题,学习生字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朗、志”)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

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

这是为什么?(1)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2)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3)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4)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

(打开学生思路,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5)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①读好妈妈的话。

②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

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6)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①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一句结合学习“哎”字②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

《长城》教案优秀6篇

《长城》教案优秀6篇

《长城》教案优秀6篇《长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世界遗产,走进世界之最“墙”(课件播放“世界遗产”图片,老师配乐简介。

)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一个名字被翻译成了英文──thegreatwall。

是的,这就是长城!翻开英语字典,great 的意思是伟大的,那么究竟这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长城有何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一颗永远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

(板书课题)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齐读课题。

(长城)观中国长城,荡起中华儿女情1.温暖课题,以情入文同学们,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轴画卷展开了古老灿烂的中国文化。

那蘸着浓厚香墨的毛笔,仿佛在感怀着古老的中国字源远流长。

今天同学们手里拿着虽然不是毛笔,但不变的是,我们仍是有着悠长文明历史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83页,在课文的空白处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写下“长城”这两个字。

《长城》教案及反思

《长城》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长城》教案及反思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长城的象征意义。

2. 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象征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

5. 朗读展示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城的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深入讲解教师进一步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长城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长城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展示自己对长城的理解。

4. 分享交流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建议。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6. 布置作业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学生对长城的理解。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4. 反思自身教学教师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教学语言等方面,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六、教学评估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展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长城》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

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5.5厘米。

厚9~9.5厘米。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1、字词:绵延、防御、羡慕、自惭形秽、软缎、陈列、镀金、里程碑、热泪盈眶、刚毅、灵魂、妄自菲薄2、解词: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⑴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⑵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⑶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

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

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你是如何理解__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

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

【板书设计】20长城砖自惭形秽──赞扬──自尊自信【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

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2、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⑴字形:隔砖旋⑵字义:垛口瞭望射口三、练习朗读课文要求:1、准确。

第二课时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老师激导入课题: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

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气魄雄伟17、长城伟大奇迹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学生提出问题)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⑴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长城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9篇)

长城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9篇)

长城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9 篇)篇 1:《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克拉玛依市第三小学李秀娟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德育目标: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搜集长城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同学们,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我们中国的长城。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齐读生字词。

指导书写生字。

4.教师介绍有关长城的简介。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自读课文,交流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文的.作者给予了长城最高的评价是哪句话?)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长城远景图学生给图起名(长龙、蜿蜒盘旋、气势雄伟……)引导:借图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2.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引导:列数字的准确打比方的形象3.指导朗读生:交流内心升腾的情感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数字,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感情的自由读第 2 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长城》教学反思(精选15篇)

《长城》教学反思(精选15篇)

《长城》教学反思《长城》教学反思(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城》教学反思1为期两周的教学赛讲活动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与回味。

本次赛讲活动中我们四年级语文讲的是17《长城》。

我的这节课不管在他人眼中是否成功,在我自己看来我收获了,从去年的《孔子拜师》到今年的《长城》,我首先知道了如何备一节阅读教学课,知道了教学要抓中心句,中心词,要抓重点词语,《长城》一文中我抓住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进而抓住中心词“奇迹”,长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课文从三方面写长城的奇迹,第一自然段我抓住长城的长,长城像一条长龙,他不仅长,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体现长城的奇迹。

第二自然段作者写了长城的坚固,长城屹立在中华大地20xx多年,体现了他是奇迹,第三自然段通过写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是伟大的劳动任命创造了这伟大的奇迹。

段段抓中心,围绕中心句展开教学是我本节课的整体思路,通过这次活动,我认为课堂上必要的补充资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每一课课文的高度都是螺旋上升的,这个高度必须要求我们老师先上来然后就是必要时的点拨,总结。

在一个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抓住关键词语,而且关键词语找出来就是为了体会感情,最终达到将感情读出来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朗读要分层次,每一个关键词,重点词找出来都要通过朗读的指导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长城》这课就是要通过朗读读出长城的气势,读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艰难,赞颂他们的'伟大。

所以每个关键词语背后的感情一定要一个一个让学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上课时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老师的情感也会带动教学气氛,使学生深受感染,也会很好的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情感,这些也是通过这次活动总结到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落实到实处。

《长城》教学反思15篇(实用模板)

《长城》教学反思15篇(实用模板)

《长城》教学反思15篇《长城》教学反思1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又属于说明文,更确切地说它应该属于导游词。

至于这篇课文要教到什么程度,众说纷纭。

有参考资料明确指出:挖掘起内在的思想涵义:古长城的战争防御作用与现代凭吊作用——旅游观光作用;有的资料则干脆规定了长城是赞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的__;还有的资料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这些说法都对。

而本人认为:应从:“……巨大的条石”和“那时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想开去。

试想:“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

”多年前,不可能有现代化运输工具,可见当时的劳动条件是多么低劣?再从万里长城是建筑在崇山峻岭之上,把那么多、那么重的条石运送到陡峭的山岭上靠的是无数的肩膀和无数双手,文中在一句话中连用两个“无数”字眼,可以想见,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有是何等的艰难?假如一个人能扛或能抬50千克上陡峭的山岭,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换算成千克就是1000千克或1500千克,这样看来,要抬一块条石上山差不多需要20到30人才能办到的事。

修筑长城所需要的巨大条石数量是百万、千万……千万个亿,所需人力和时间那是多么大银河数字啊!只有通过数据演算,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万里长城所付出的汗水与智慧。

因此,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才会在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__内在的思想内涵的挖掘,应该说离开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联系,那才叫失败的教育教学。

《长城》教学反思2教学这一课时,我还是遵循“随机联结”的原理,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在孩子们自主学习新词后的抄写中,我发现大家错的较多的词是“驾驶、蜿蜒、创造”,我把写错的词板书后让孩子们自己诊断、改正,这样的集体教学针对性强,孩子们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印象深刻,在完成补充习题的作业时,未出现类似错误。

孩子们的提问主要涉及两大方面:一、“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奇异”在哪里?二、为何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教学时,我利用课件,让孩子们欣赏长城的雄伟壮观,并对长城的规模作了资料补充,长城的“奇异”一下子成了可感可知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教学设计
新联校区林音姣教材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 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 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

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 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的 13个生字及“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城的主要构和造特点。

3.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能够向他人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在军事上的价值。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图文对照观察法,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形成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小练笔,深化主题,激发社会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整合学习法。

教学工具: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所授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习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出示长城远景彩图,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说说长城像什么。

二、浏览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
三、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长城上联想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爱护长城。

3、此时此刻,假如你就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想对我们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段。

四、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3、为长城写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远看像长龙
近看高大坚固
17长城
联想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学反思
新联校区林音姣《长城》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是一组世界遗产专题的课文。

这一单元的文章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而《长城》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从单元整合来说特别重要。

课文共四段,按人的观察和思维发展方式进行的: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劳动人民——赞美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

备课时,我将这课的重点定为: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由远及近的表达方式。

在上课时,我借助图片,让学生在充分的品词悟句中感受长城的特点和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

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

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

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在了解了它的特点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读感受它雄伟壮观的气势。

品味语言,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由这承上启下的句子,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

联想教学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叩问文本,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

比如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个重点句,我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

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条件艰苦)。

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在品词悟句之后,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透过这厚厚的城砖,你想对古代的劳动任命说什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长城建筑的不容易。

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对祖国文物的爱护之情,我特别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说什么,从而将学生的思想从对古人的赞美拉到对现代人的引领。

不足之处: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中总感觉语言点有了,但如何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达到高潮,让教材在解构中在不断的重组与建构,我做的还不够。

如在学习“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抓住了“单看、数不清、两三千斤重、没有……没有……、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等词去感受长城建筑的不容易和劳动人民付出的无数血汗。

虽然学生的情感有了,但总感觉读和悟没有深入,没有层次性,感悟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学生情感的高潮没有迸发。

还有,学生在朗读过长中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而对于语文课来说,教师的朗读指导要比对于学生的朗读评价更重要。

此外,从整理来看,只抓了框架,却忽略了知识、表达的教授,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处理,没有把它放在整篇文章里来理解,只从长城的设计巧妙敌人无法攻入来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是远远不够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中蜿蜒盘旋,像马路一样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样的长城,是怎样建成的,为下一自然段的处理作了伏笔,这些都是我所忽略的要点。

最后,对于课堂的时间总体把握不好,致使头重脚轻,前面浪费了时间,不得已使后面的小练笔割舍掉,没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之所以会有以上情况,究其根本是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缺乏深厚的教学功底,所以,从对教材的钻研到课堂的实施,从框架的构建到细节的处理,从教案准备的程度到教学机智的运用,都存在或多活少、或大或小的问题,这既需要我有思想的高度来制定成为一名素质高、功底深、才智全的老师长远的目标,同时,也要从细处着手,从做好每一件细微的工作来提升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