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策略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过程梳理

2014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过程梳理

2014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过程梳理•1、审材料(主题→分析、综合):①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整体观点);②划分层次(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大概的知识点;③中心句,关键词(划出来、圈起来)→联系具体知识点;④边审材边简要拟列提纲,防止遗漏知识点(不要忽视整体观点)。

•2、审设句:①范围(如果没有给,就要联系材料自己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就重点写哪方面);②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认识题,意义题);③设问中的主体和客体。

•3、组织答案要点•(1)要点:①段落化;②序号化;①②③;③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2)技巧:①先重点,再其它;②先观点,再材料;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④搜索课本相关语言,把材料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

政治学科解题方法(经济常识)•一、是什么•1、图表题(说明经济现象):①概括材料(表头、表格→横比和纵比、附注、关系→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联系);②得出结论(问题所在+时政热点)。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学原理(要点+内容)+联系材料。

•二、为什么•1、一般型:地位、作用、意义、现状(概括材料)。

•2、意义型:两个角度(国内国际);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人民→劳动者和消费者)•1)国家•A、国内经济:有利于①社义根本任务、社义本质,社义生产目的;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⑤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⑥具体的时政意义(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社义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

•B、对外经济:•a、本国:有利于①对外贸易的四个作用;②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④促进对外贸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⑤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步答题法,轻松破解高考政治主观题

4步答题法,轻松破解高考政治主观题

“4步”答题法,轻松破解高考政治主观题——以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2第38题为例雷山民族中学王麒麟高考政治主观试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和考试中学生最怕,失分最多的依然是主观题。

在高考文综试卷里,主观题分值为160 分,其中政治占52分。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得主观题者得天。

因此,从教学与备考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政治主观题答题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得分率就成为摆在我们考生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第1步”、审设问方向当做到主观题的时候,第一步先看问题,问什么就答什么。

1.审知识限定。

明确考查范围,比如大方向中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抓住了知识限定,则就避免了答非所问的窘相。

2.审主体。

明确了主体,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就能很好的确定知识范围,快速检索知识。

比如:经济生活中的国家、企业、劳动者、消费者;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政府、人大、政党、政协等。

3.审材料。

近几年的高考政治题中,如果有材料一、材料二,第1小题限定在材料一,则只看材料一,避免乱发议论、浪费时间。

若出现大段材料,注意勾画重点,做为答题依据。

4.审客体。

即审主体所指向的问题情境、限定的条件等。

5.审设问方向。

弄清楚题问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者综合体现类。

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现的今天,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次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一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薄、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

网民数量高达5.64亿。

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打好高中政治攻坚战,掌握主观题的答题技巧是关键要素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题型1.因果(原因、为什么)类答题技巧:依据(原理)+重要性(或必要性、危害性)+总结论述2.认识(评价)类答题技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3.意义(影响)类答题技巧:对个人的意义,对政府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对国家的意义等。

4.体现(说明)类答题技巧:明确知识——研究材料——联系教材——分析作答5.图表类答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6.措施(对策、怎么样)类答题技巧:明确主体—联系教材—分析材料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技巧1.体现、说明类大题冲关解答体现、说明文综政治类试题可分四步。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

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有技巧的作答政治主观题。

技巧2.措施类大题冲关答题措施类文综政治试题,首先要读懂设问,确定答题范围;其次要明确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最后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技巧3.原因类大题冲关解答此类文综政治试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说明其影响和意义。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即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能)这样做。

分析时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文综政治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之外,有时还需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2014高考政治备考精品资料-着眼四种能力过四关,突破政治主观题

2014高考政治备考精品资料-着眼四种能力过四关,突破政治主观题

着眼四种能力过四关,突破政治主观题摘要: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而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如何答好主观试题,是中学政治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他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去解释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和哲学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主观题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些最一般意义上的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想政治主观题政治学科主观卷中所呈现给我们的材料和问题,是比较灵活的。

几年的高考政治主观试题大都选取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社会生活问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来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从这点说,对一切政治科高考主观试题的解答,必须放到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拨开各种现象材料的迷雾,还原问题的实质,这样对于我们比较准确、深入地把握题目的立意,进而有针对性的做答,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扣紧教材观点去组织答案,落实到卷面上的必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准确的审题是前提,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后盾,良好的思维方法是关键,规范的表达是保障。

一、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过审题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解答问题的前提条件,也是政治高考能力考查的首要环节。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实质就是考生的审题过程。

它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已知信息(审材料)、获取和解读未知信息(审设问)、建立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的联系(审立意)在具体是操作中我们一般要做到“五个审”:一审,审材料:高考中的问答题大都以能力立意,并体现在材料之中,抓立意就是要抓材料中心,每道题一般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

因而,看到试题后首先应认真阅读材料,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扑捉有效信息。

二审,审设问,通过这个步骤,把握问题的指向,明确回答的方向。

主观题答题模板(一)认识类

主观题答题模板(一)认识类

主观题答题分‎类指导(一):“认识类”主观题一、题型特点:“认识类”主观题是指题‎目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背‎景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认识的试题。

典型的“认识类”试题中,题目的设问直‎接以“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等词语出现。

但有时这类试‎题在设问中省‎略了“如何”二字,但答题要求仍‎然是表明自己‎对材料的看法‎、认识和态度。

二、答题模板由于“认识类”试题的设问指‎向范围很广,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答题方向‎和范围,很多同学对这‎类题目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究竟回‎答什么。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联系材料,多角度发问,化大为小,化暗为明,把题目中的设‎问分解成若干‎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在此基础上再‎逐个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这类试题实质‎上是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将其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1.发现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揭示‎,要注意从内容‎、内涵、目的、特征等角度思‎考。

2.分析问题——“为什么”。

“为什么”一般包括“原因”“意义”两个部分。

其中,“原因”(或者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制度、规律、原则、地位、基本理论、观点等)、“现实依据”(即现实状况);“意义”要从设问中的‎不同行为主体‎角度思考(国家、社会、个体等);要从不同层次‎思考(内部的、外部的,眼前的、长远的),从不同方面思‎考(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等)。

3.解决问题——“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

“怎么办”要从不同行为‎主体角度思考‎(同上),从设问条件思‎考,从材料中的信‎息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客观的、实践性角度,主观的、观念性角度,积极的角度,防御性角度等‎),从时政背景角‎度思考(党和政府现阶‎段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和‎政策)等。

特别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而应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究‎竟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中的‎哪几个。

2014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一般模式

2014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一般模式

2014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一般模式一、关于依据(理由、原因、正确性等)题型的答案要点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国家)活动(做法)的依据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或者根本任务);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内需;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优越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劳动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8)应对经济全球化;(9)公平与效率,关注社会公平;(10)落实科学发展观,几个“统筹”;(11)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政府(国家)活动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是宏观调控,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个人活动(做法)的依据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生产;②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④企业经济经营的有关知识(经营战略、自主创新、诚信经营、品牌战略、提高质量);⑤劳动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⑥应对经济全球化;⑦落实科学发展观;(8)企业、个人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对外经济活动(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④对外贸易的作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

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活动(做法)的依据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③我国政府的职能;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⑤坚持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⑥应对当代国际竞争 (9)我国的外交政策。

高中政治“认识(评价)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认识(评价)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认识(评价)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
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2014届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届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 的法律、法规进行。(2)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国家要严格执法,
依法打击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该严
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依法生产和经营;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 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材料一 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 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 、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 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 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并于1月29日正式公开征求民意。征求意见稿用 “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七种“公 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 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新条 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
例题
(2013·福建)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 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 15.9%;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奢侈浪费 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2%,万元GDP能耗下降5.7%;空气质量 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 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讨论结果 观点一:经济发展史兴国之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作为一名公民,你认为该怎样通过网络参与政治 活动

2014高考政治主观题赢取高分答题策略与技巧

2014高考政治主观题赢取高分答题策略与技巧
7.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凡是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实践与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8.价值规律,凡是经济类问பைடு நூலகம்都符合价值规律。
得分不高的原因分析:
1.审题不细。一是不能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领会并把握它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贴近、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能满天撒网、空泛议论甚至不着边际地议论,时间花了不少,文字写得满满的,却没有多少有效的内容,分数与字数无关,阅卷老师不会因为你写的字多,就给你同情分的。
2014高考政治主观题赢取高分答题策略与技巧
政治主观试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和考试中学生最怕,失分最多的依然是主观题。因此从教学与备考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政治主观题答题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得分率就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师生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下面我要讲的就是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做法。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材料二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2014届高三政治总复习之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汇编(1)

2014届高三政治总复习之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汇编(1)

的错误。其次要认真读审材料。对材料首先要了解其大意(先略 读),再结合设问有针对性地精读重点词、句,这时往往需要对 材料进行“分层”、“提炼”和“概括”。在对材料“分层”、 “提炼”和“概括”的同时,要注意进行“划”和“引”。
所谓“划”,就是对设问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法用适 当的标记划出来,以免遗忘和偏离。所谓“引”就是对材料中 的重点词句、说法以作箭头的方式引出来,并简略说明对应的 所学知识或原理。当“读”并“划”、“引”了全部材料后, 再适当地合并若干个相近的说法及其对应的知识原理或突出其 中那些更主要或更带根本性的知识、原理,以之为线索来组织 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采用“知识”(对应着“理论分”) +“材料”(对应着“分析分”)的模式,努力落实“答案要点 化”、“要点段落化”、“段落序号化”的基本要求。
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汇编
(一)题型概 说
(二)解题方法概 说
(三)若干类常见题型的 解题思路与方法
(一)题型概说
(一)题型概说 非选择题,也叫主观性试题或主观题。伴随新课改的实 施,各省高考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实现了高考方式与试题结 构的创新,对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知识的能力、调动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的考查也日益呈现多样化、情景化、综合化。特别是近年来高 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命题具有如下特点:①重视基础,突出运用 ——能力立意;②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③强调
答题的基本步骤,现详述如下: 1.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看、 悟、扣、联、列、查。 (1)看。 ①看什么?——看设问。
②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考查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 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四个部分, 生活与哲学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 部分)、设问类型、答题的具体限制和要求等“设问三要素”, 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2篇)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2篇)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主观题答题三个步骤第一步干什么看题!政治主观题是先给材料再设问,在解答时则反过来先抓住设问进行审题后再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增强针对性节省时间。

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1、审范围,即弄清回答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属于四大板块中的哪一块,或者根据设问中的关键字词提示找出属于哪一单元或哪一原理。

这是答好主观性试题的前提条件,否则南辕北辙,劳而无功。

审哲学题范围时要注意“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论”、“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的区别。

特别提醒的是单元、课甚至重要的框的题目也要记住。

2、审对象,即弄清该问题的指向,是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

第二步干什么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作为答案要点,是政治主观题的特点之一。

材料包括设问和背景材料。

首先,要充分挖掘设问中的关键词即能提示我们联系教材哪些原理观点来回答的字词,来寻找答案要点。

其次,背景材料通常分为文字型和图表型两种。

读文字型材料时可以采取分层概括法,即将材料以句号或分号为标志分成若干层次,再逐层根据材料的关键字词联系原理或归纳浓缩句意提取答案要点。

读图表型材料要分三步走第一,看标题。

大致了解该表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第二,看图表。

按照先横(看变化)后纵(看差距)再纵横结合的顺序来前后、上下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归类,注意特殊年代要转换,如:____年(改革开放开始)、____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等。

第三,看备注。

这一步切切不可忘记,备注也是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我们分析得出答案要点的重要信息。

分析图表型材料注意事项1.一般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如成绩又要看到消极的一面如问题。

2.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答案要点不仅要直接描述图表所反映的现象,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要注意透过这些现象所揭示的本质。

3.对于“图表或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的问题,多数是一种因果关系,但一般不直接说是因果关系而是具体阐述。

浅析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浅析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浅析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与技巧政治主观题历来都是高考的一个重头戏。

它具有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等特点,在考查学生基础的同时,更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试题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并调动学科知识的能力。

因此,许多学生一遇到主观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使学生对主观题的解答有所改观,必须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好主观题的解题套路和技巧。

一、审设问明方向想要答好一道主观题,首先必须审好设问,这是答好一道主观题的前提和基础,审清了设问,起码可以保证答题的方向是正确的,不至于南辕北辙,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通过审设问,必须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明确三个方向。

1.审清设问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方向。

是经济学、哲学还是政治学方向,或更具体的是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的知识还是财政税收方面的知识,哲学中的辩证法还是唯物论或认识论、人生观,政治学中的党、国家或公民的知识。

题目当中经常有限制语或是一些关键词语给出我们一个明确的知识范围信息。

2.审清设问所涉及的对象。

即主体是谁,客体是谁,主体对客体做了什么,这在政治学及经济学的试题中显得尤为重要。

如政治学中的主体是党还是政府、国际社会、公民,经济学中的企业、居民、消费者、市场、国家等。

通过主客体对象的明确,则往往可以界定答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及答题的方向。

3.设问所涉及问题的方向。

即这个问题的类型。

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是“如何体现”“如何看待”或“启示类”“意义作用类”。

类型不同,则答题的方向也不同。

如题型为“是什么”,则答具体内容及实质;“为什么”主要从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三个方面考虑或从原因依据、地位、作用意义方面来考虑;“怎么办”则应多主体、多角度答措施,措施须用理论材料来证明;“如何体现”则把原理的要点一一分解开来,然后一一从材料找出所体现的原理的要点。

二、读材料找关键词,获取答题有效信息要弄清题目一共有几则材料,分清每则材料所包含的层次。

“认识、评价类”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认识、评价类”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认识、评价类”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技巧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答题技巧,对此类题的解方法归纳如下:一、主要设问方式及解题思路:设问有“如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xxxx进行分析说明”(没有明确分析说明什么)、“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解题方法:对观点或者现象进行正、误分析,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把辨点找准,二是把原因析透。

具体来说先对题目中的观点进行分解,找出其中合理或者正确之处,、不合理或者错误之处,即找出辨析点;其次对各个辨析点的正误原因进行分析,也就是“有是说是,有非说非”。

对问题或现象进行多角度分析,主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说(做)的是件什么事,或题目的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或者题目观点对错的理由;“怎么办”即结合党、国家、公民、企业等主体,分析对待解决某一问题的措施。

二、典型例题分析(一)、2010年高考: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菜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39.(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

2014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能力及技巧的培养

2014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能力及技巧的培养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能力及技巧的培养高考政治主观题是学生的薄弱点,不掌握技巧容易失分,要培养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它考查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很多同学反映看到材料觉得很多点都可以写,不知道重点答哪些原理,最终一题写了十几个点才得到了一至两个点的分,这集中反映答题能力和技巧的欠缺。

一、主观题易失分点错误一、不会审题这是合肥一模问答题最后一题的第2问(多媒体展示一份试卷),题目是“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好声音》获得成功的哲学依据。

下面是一个学生的答案,这题8分她只得了两分,原因就是不会审题,角度切入错误,原理不清,答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意识的作用虽然切到题了,但原理又不知道展开回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体现在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改造世界、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错误二、脱离材料,不会阅读材料从中获取信息这是江南十校联考问答题最后一题,“结合信息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安徽建设文化强省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多媒体展示一份学生试卷)这个学生只得了4分,不会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只围绕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答,没有清晰的答题思路。

信息中明确显示了提高四个能力,我们答题应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四个能力”切入,①凝聚引领能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②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③文化产业竞争及创新能力-----文化创新的途径④调动六千万江淮儿女建设文化强省的热情---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错误三、不会原理结合材料,只是单纯罗列原理错误四、一些细节性问题也影响得分如组织答案层次不清,罗列原理、不会结合材料分析、还有字迹不工整导致阅卷老师看不清、时间把握不好题目没写完等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份典型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什么 ①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必须高举和平、 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什么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 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和平共处五项基 怎么做 本原则作为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主张同各国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实现共赢和共同 发展。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什么)城 镇化建设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发 挥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作用。(为什么) ②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标志。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什么)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怎么 做)
哲学认识类题型解题技巧
哲学类题答题一般是原理、方法论、材 料分析三步法,哲学中的“谈认识”题大致 相同,即: ①材料体现“是什么”哲学道理? ②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③“怎么样”进行材料分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镇化工作会 议。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 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化城 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 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12分)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 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 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 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 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1.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 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 城镇化现状,国家把“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的核心正是 这一要求的体现。(3分) 2.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助于次要矛盾的解 决,抓住“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可以推动其他五个 问题的解决。(3分) 3.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 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抓住 “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同时,不忽视城镇化其他五个方 面体现了这一要求。(3分) 4. 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又不忽视城 镇化其他方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3分)
“网络暴民”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词,但网络暴民心态,已经 成为一种令人恐惧的力量。当你的文章或发生的事件不对他们的味口,网络暴 民往往采用污言秽语的信口谩骂或随声吠影的口诛笔伐,使用破坏性和毁灭性 的暴力手段对别人实施攻击,对被攻击者造成精神上的杀伤。当然,丑恶在网 上也会得到一致的讨伐,但这种讨伐并不一定具有理性的判断。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网络暴民”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认识类
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对 此类题的认识。
主要设问方式
如何认识xxx 如何看待xxx 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 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 对xxxx进行分析说明 评析、评价什么行为
解题方法
判断表态
什么
怎么办
“是什么” --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 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 --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 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 --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 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答案:①“网络暴民”的出现反映了网络(大众传媒)在丰富文化 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是什么)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文化促 进经济、政 治发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碍经济、政治发展。“网络暴民”不利 于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不利于我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为 什么)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网络暴民”污染网络文化环境、不利于网民的健康发展,会对网 民的实践活动、认识 活动、思维方式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什么) ④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正确引导;网民要 提高眼力、拒 绝污染,自觉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与思 想道德修养。(怎么办)

材料一
(2013天津38)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 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 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 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 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 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12 分)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本知识既 是教学的重点,又是社会的热点。从题型看,本题属于“认识类”的试题, 一般要求正反两面辩证地分析,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的角度综合考虑。从试题材料涉及的内容看,材料一阐述了2004——2011 年间我国汽车消费的整体趋势、意义及有关原因分析,涉及到的知识点为 影响消赞的因素,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材料二描述了汽车消费带来的诸 多问题,可以运用理智消费的角度分析。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培养高度的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 中华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对此有专家指出,“文化自觉”指的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 反省,自我创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既是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也是对“文化自觉”历程的一种概括。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专家 观点的认识。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 中国始终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奉行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惠 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同各国广泛开展互利合作中促进自 己的发展,又为自己的发展促进各国的发展,不断为维护世 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试用有关政治生活道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 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 是文化传播的前提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 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不同民族文化相 互贯通、相互依存,由此而形成多元共生的局面。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 同民族文化求同存异,相互借鉴,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答案】①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攀比、从众等消 费心理的影响。 ③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不应盲目排斥。 ④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理性消费、 绿色消费。
牛刀小试
在某市开展的“我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一计”活动中,广 大市民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微博等方式纷纷建言献策。不 到半年时间,市政府就收到四千多条建议,经过认真研究, 许多合理的建议被政府采纳,从而推动了该市的文明城市创 建活动。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公民参与上述活动的认识。 【答案】 (1)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政府决策,是公民意 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 主人。(原因) (3) 公民积极参与上述活动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 民主性。(意义) (4)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增强权利 意识和义务意识,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