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理
患者心理评估主要内容
患者心理评估主要内容患者心理评估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
患者心理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基本信息患者心理评估的第一步是了解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者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分析和诊断。
二、主诉和病史主诉和病史是评估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要依据。
评估者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诉,即患者自己感受到的问题和困扰。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的心理疾病史、家族史以及过去的心理治疗经历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者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心理症状评估心理症状评估是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环节。
评估者通过询问患者的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恐惧、强迫、幻觉等,来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同时,评估者还需要观察患者的情绪表现、行为举止和言语内容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四、心理功能评估心理功能评估是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的重要内容。
这包括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等进行评估。
评估者通过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和技术,如智力测试、人格测验、注意力测验等,来评估患者的心理功能水平和问题。
五、生活事件评估生活事件评估是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估者通过询问患者近期的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家庭冲突、人际关系问题等,来了解这些事件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同时,评估者还需要了解患者对这些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和适应能力,以及事件对患者当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六、心理资料评估心理资料评估是评估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估者通过查阅患者的相关心理资料,如医疗记录、治疗报告、心理测试结果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历史。
这些资料能够为评估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其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七、心理诊断和评估报告患者心理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第十章 患者心理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常见急诊心理问题:
紧张恐惧,害怕死亡、害怕残疾、害怕失去功能等;出现“情绪休克”。急性 病由于急骤发病而表现极度紧张,甚至有濒死感;慢性病恶化患者表现敏感、多疑、 易激动。
心理支持与指导 行为控制技术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心理支持与指导
听取患者对手术的意见和要求,以及手术后的病情反应;及时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 关手术的信息;术后要及时反馈手术完成的情况、及时正确处理术后疼痛;帮助患者克 服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向患者详细介绍出院后功能恢复的自我锻炼知识, 饮食上的特殊要求等。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门诊患者求助过程中的表现有:
门诊患者停留时间较住院患者要短的多。 患者的病因、病种、预后各有差异。 就诊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对医疗的希望、需求不同。 门诊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究竟患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有什 么特效药。他们希望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争取早看完早离 开,最好不要住院治疗。
行为控制技术
放松训练、示范法、分散注意法、催眠暗示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在临床实际工作 中,心理支持及行为控制技术多综合使用,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
增强社会支持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患者知悉患恶性肿瘤后,心理反应经过四个时期: 休克-恐惧期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第十章 患者心理●本章小结
临终五个心理阶段
临终五个心理阶段
临终病人通常会经历五个心理阶段,包括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和接受期。
1. 否认期:在这个阶段,病人可能会极力否认和拒绝接受自己病情的严重性。
他们可能不愿意面对现实,试图逃避,并希望奇迹出现。
2. 愤怒期:当病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病情无法逆转时,他们可能会变得愤怒和暴躁。
他们可能会把这种情绪投射到医护人员、家人和朋友身上,认为是他们没有尽力或者是对他们的冷漠导致了这种状况。
3. 协议期:在协议期,病人通常会开始与疾病妥协,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延长自己的生命。
他们可能会接受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甚至尝试各种偏方和秘方。
4. 抑郁期:随着病情的恶化,病人可能会陷入深深的抑郁之中。
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绝望,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
5. 接受期:在接受期,病人开始接受自己的命运,并准备面对死亡。
他们可能会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向家人和朋友告别,并尝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完成自己的心愿。
了解这些阶段有助于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临终病人,提供更贴心的关怀和照顾。
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技巧与患者心理
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技巧与患者心理医患沟通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沟通能够提高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在医患关系中,医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并且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有效沟通的技巧1. 倾听和关注医生应当倾听患者的言语和情感,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关切,不要轻视患者的感受。
在和患者对话时,医生要保持专注,不打断患者的发言,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病情和疑问。
2. 温和的语气和姿态为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应该选择温和的语气和姿态与患者进行交流。
不论患者的情绪是愤怒、紧张还是焦虑,医生都应该保持冷静,并用和善的语气进行沟通,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3.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医生在和患者交流时,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学术语和疾病知识。
患者大多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用专业术语与患者交流只会增加患者的困惑和不安。
选择简单的语言,并且使用比喻和明喻来解释,并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图表和资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4. 表达同理心和尊重医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同理心和尊重,理解患者的病情和感受。
在和患者交谈中,表达出对患者的关怀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在医生面前是被尊重和重视的。
5. 鼓励患者参与决策医生应当尊重患者的权利,鼓励他们参与医疗决策。
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潜在的治疗方案,并向他们解释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让患者参与其中,共同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这样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并建立更好的医患合作关系。
二、患者心理特点1. 焦虑和恐惧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常常感到焦虑和恐惧。
医生要能够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支持。
医生可以主动告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解答他们的问题,减轻他们的不安情绪。
2. 不解和困惑患者对疾病的原因和治疗常常感到不解和困惑。
医生需要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
同时,医生还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思考和理解。
患者心理安全管理制度
患者心理安全管理制度一、概述患者心理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心理健康和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体系。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患者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扰,医疗机构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患者的心理安全。
患者心理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心理健康的保护和管理,保障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心情稳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内容1. 患者心理评估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心理评估制度,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了解。
通过心理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需求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照顾,保障患者心理安全。
2. 心理支持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心理支持团队,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心理支持团队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
3. 患者心理干预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心理干预制度,对于出现焦虑、抑郁、急性应激反应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干预室,提供心理治疗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患者及时处理心理问题。
4. 患者心理健康宣教制度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心理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素养。
5. 心理咨询服务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制度,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分析能力,能够有效倾听患者的需求和疑虑,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建议。
6. 患者心理保护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心理保护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严格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杜绝患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和沟通技巧
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和沟通技巧首先,患者常常处于焦虑状态。
面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或不适,患者往往会感到内心恐惧和不安。
这时,医生需要以温暖、亲切的语气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并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此外,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详细的诊疗计划和治疗过程的解释,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其次,患者常常担心自己的疾病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社交生活。
医生应该对患者的这种担忧给予关注和重视,并与患者共同探讨如何平衡疾病治疗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议,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患者往往对医疗知识和医学术语缺乏了解,容易产生误解和疑惑。
医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
同时,医生应该耐心地回答患者的问题,确保患者对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有清晰的理解。
如果患者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医生应该及时纠正,避免误导。
另外,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会有情绪波动,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抑郁等负面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同时,医生也可以通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参加康复活动等方式,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信心。
最后,医生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隐私和尊重患者的个人空间。
在与患者交流中,医生应避免问及过于个人的问题,保持适度的距离,并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决策。
此外,医生还应遵守医疗机构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总之,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和沟通技巧在医患沟通中至关重要。
了解患者的心理学特点,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医生需要通过温暖、耐心和理解的语言,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同时,医生还要尊重患者的个人空间和意愿,确保医患之间的互动是基于平等和尊重的。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1.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住院患者往往面临困惑和不安,因此,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至关重要。
护士和医生应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解释医疗程序和治疗计划,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2.提供情感支持住院患者一般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可能缺乏亲密的人陪伴。
护士可以花时间和患者交谈,关心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护士应尽力保持耐心和耐心,以使患者感到安慰和宽慰。
3.鼓励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住院患者往往会由于疾病引发负面的思维和情绪。
护士可以通过鼓励积极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来改变他们的心理状况。
例如,他们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有改善的潜力,并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计划。
4.提供信息和教育患者对有关他们疾病和治疗的信息的了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住院期间的情绪困扰。
护士可以通过提供书面材料、解释性讲话和回答问题来提供相关信息和教育。
这样做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确定性和恐惧。
5.创建愉快和舒适的环境住院患者生活在陌生和不熟悉的环境中,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情绪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护士可以通过创建舒适和温暖的环境来减轻患者的不适。
这可以包括提供清洁和整洁的病房、舒适的床铺和有趣的娱乐设施,如电视、书籍和游戏等。
6.提供社交支持7.管理疼痛和不适病痛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困扰之一,它会对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护士应该有效地管理疼痛和不适,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这可以包括定期评估疼痛水平,提供适当的药物和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疼痛,如温热敷、按摩和放松技巧。
在进行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时,护士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需求和情况来制定护理计划。
这需要耐心、理解和同理心,以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全面的心理支持。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三章患者心理
02
患者心理的表现
焦虑和恐惧
1
焦虑和恐惧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情绪 反应,特别是对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长期治 疗的患者。
2
焦虑和恐惧可能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质量, 导致身体疲劳和心理负担加重。
3
焦虑和恐惧可能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 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孤独和疏离
由于治疗过程限制了患者的 社交活动,特别是需要长期 住院治疗的患者,孤独和疏
专业支持
专业支持如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应对病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
治疗方式与效果
治疗方法
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不同,如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会 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干预。
治疗效果
治疗的效果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病情反复、康复缓慢等会使患者产 生无助感和焦虑感,需要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心理与疾病的关系
患者心理可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康复效果。例如,恐惧和 焦虑心理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延长病程;孤独和抑 郁心理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增加医疗费用。
患者心理还可以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果。例如,不信任 和抵触心理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孤独和抑郁心理可能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从而影响康 复效果。
家庭与社会的支持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干预过程,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照顾。
社会支持
为患者争取社会资源,如社会福利、康复服务等,减轻患者的负担,提高生活质 量。
医学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抑郁 药、抗焦虑药等。
心理生理治疗
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XXX紧张恐惧心理:剧烈心前区疼痛伴有频死感,由于住院环境及角色的改变,严格制动卧床休息,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2.焦虑心理:因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力下降,短期内治疗效果不明显,易反复发作,同时家庭经济、工作负担加重,均可加重患者的焦虑心理。
3.多疑心理:对预后不明确,对治疗和护理不理解。
4.角色行为却如:在疼痛缓解后,误认为病情已好,不听从医护人员的劝告,擅自活动,不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1)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入院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2)加强沟通交流,询问患者的日常饮食、胸闷胸痛情况,重视病人主诉,如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3)提高病人的疾病认知能力,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预防,饮食控制、血脂控制、起居与养生等,适当向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相关知识,不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轻重;
4)医护人员操作应熟练,对病人有耐心,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5)向患者讲解各项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积极询问患者的治
疗效果,鼓励患者参与决策;
6)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并给予耐心的疏导,告知患者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7)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收听广播,听音乐,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丰富生活乐趣;8)留陪护一人,给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多鼓励病人,建立信心。
病人心理(心理学资料)
病人心理一、病人角色的概念一个人被疾病的痛苦所折磨,并有康复和治疗的需要和行为。
二、病人角色的适应不良1 、角色行为阙如:患者未能进入病人角色。
2 、角色行为冲突:当个体患病并且需要从其他角色转换为病人角色时,不同角色要求之间可能出现冲突,导致个体无法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
3 、角色行为减弱:已经进入病人角色的个体,由于更强烈的需要,不顾病情而从事力不从心的活动,表现出对疾病不够重视或考虑不充分,影响到疾病的治疗。
4 、角色行为强化:病人安心于已适应的病人角色现状,在疾病已经基本康复的情况下,无法顺利完成病人角色向正常角色转换的过程。
5 、角色行为异常:病人因疾病折磨,经常会感受到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病人受到不良心境的影响,出现出人意料、异乎寻常的行为,表现为角色行为异常。
三、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1 、对认知的影响病人会把注意力才能够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由于感知觉的指向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范围的改变,病人对疾病的各种症状的敏感性都会增强,对症状的反应也更加明显,对任何的点滴变化都会顾虑重重。
2 、对情绪的影响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表现出各种症状和体征。
各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尤为突出。
3 、对意志特征的影响病人患病后体力下降,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以及消极的自我暗示的作用,病人往往感到软弱无力、情感脆弱,甚至一反常态,变得特别被动、顺从和依赖,做事犹豫不决,各种意志品质都受到影响,希望更多的亲人朋友的探视。
4 、对人格特征的影响患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他对疾病的反应,而疾病也会对个体的人格特征产生暂时或长久的影响,甚至使患者表现出原本没有的人格特征。
四、病人常见的心理状态焦虑、恐惧、悲哀、孤独、绝望、不合作、否认、自尊紊乱、疼痛等。
五、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1 、否认期:病人对自己得病感到震惊和否认,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
2 、愤怒期:开始接受患病的现实时,感到愤怒,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同时可能无意识地迁怒于他人。
医生如何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
医生如何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现代医学不仅关注身体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
患者的心理问题可能是由身体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独立存在的。
无论是哪种情况,医生在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应对,以保证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首先,医生应该采取开放和倾听的态度。
大多数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感到焦虑、恐惧和无助,他们希望能够有人倾听他们的心声。
医生应当以耐心和尊重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倾诉,并表达出对他们的关切和理解。
其次,医生应该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心理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康复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医生应该将心理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来考虑。
医生可以建议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另外,医生也应该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
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肯定和鼓励来提升他们的心理状态。
医生的支持和慰问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疾病的康复和治疗的配合性。
医生应该尽量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并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此外,医生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
医生常常要面对病情严重或者伤重的患者,这对自身心理状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医生应该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的管理。
医生可以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定期的心理辅导和自我调适来提高自身的心理韧性,以更好地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
总之,医生在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时应当倾听、关注和支持患者,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通过综合治疗,医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医生在对待患者的心理问题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关怀和支持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同时,医生还可以借鉴心理治疗的技巧。
心理治疗是一种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帮助的方法。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互动,医生可以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医生可以通过问答、倾听和观察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医生如何处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医生如何处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在医患关系中,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作为医生,除了治疗疾病,还需要关注和处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医生如何处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一、建立信任和沟通1. 积极倾听:医生应该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尊重患者的意见,让患者感觉到被理解和关心。
2. 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医生可以与患者合作,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和意愿的治疗方案,增强患者的参与感。
3. 给予积极反馈:医生应当及时给予患者治疗进展的反馈,鼓励和肯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二、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问题1. 询问病史及相关信息:医生可以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生活情况,了解患者的背景和潜在的心理问题。
2. 观察患者的身体语言和言辞:医生应该留意患者的身体语言和言辞,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
3. 使用心理评估工具:医生可以借助一些心理评估工具,如抑郁症筛查表、焦虑量表等,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三、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1. 情绪支持:医生可以通过鼓励、关怀和亲切的语言,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2. 心理辅导:医生还可以给予患者一些心理技巧和方法,如放松训练、自我调节技巧等,帮助他们有效应对情绪问题。
3. 聆听和理解:医生应该耐心聆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惑,并提供支持和建议。
四、协调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助1. 寻求心理专家的协助:对于心理问题较为复杂的患者,医生可以将其转介给心理专家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治疗,以便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的服务。
2. 与社工人员合作:医生可以积极协调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提供患者在生活和康复过程中的支持和指导。
五、注重自身情绪的调节和培养1. 自我反思:医生应该及时反思自己在与患者交流中的不足和不适,通过反思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情绪处理能力。
2. 寻求同事和导师的帮助:医生可以与同事和导师交流,分享医患关系中的困惑和心得,获取他们的建议和支持。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与心理相关护理技巧PPT课件
同理心与共情能力
同理心
护理人员应具备同理心,能够站在病人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 受,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护理服务。
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指护理人员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病人的情感,这 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应对压力与挫折的技巧
应对压力
护理工作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如高强 度的工作、紧急情况等,护理人员应 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寻求支持,保持 积极心态等应对压力的技巧。
情绪疏导技巧
情绪识别
护理人员应学会识别病人的情绪状态 ,以便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情绪调节
通过引导病人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 等方法,帮助病人调节情绪,缓解焦 虑和抑郁。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重构
帮助病人重新审视消极的思维模式,认识到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之处,并建立 积极的应对策略。
行为激活
鼓励病人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园艺、绘画、音乐等,以增强病人的心理活 力。
绪
帮助他们了解并应对疾
支
病。
持
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 倾听他们的担忧和恐惧, 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
励。
提供 社会 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护理技巧
了解患者的恐惧对象和情境,帮助患者逐渐暴露于这些刺激中,学习适应和应对方法。鼓 励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建议与医生讨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02 心理护理技巧
倾听与沟通技巧
倾听
在病人描述病情或情感困扰时, 护理人员应保持专注,不打断, 不评判,让病人感受到被理解和 接纳。
沟通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医学 术语,以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的 信任感。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与心理相关护理 技巧PPT课件
医患关系中患者的的心理问题
2.焦虑与恐惧ຫໍສະໝຸດ 焦虑是一种防御反应,是与危险有关而又不知所措的不愉快体验。有人用失助感来解释焦虑。当人对涉及本身利害的事物失去了控制能力,恐惧与焦虑都是对危险的恰当反应。
医患关系中患者的的心理问题
(一)对疾病的态度
人知道自己有病后,会很快把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体验和感受,由于感知觉的指向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范围都受到情绪和性格特征的影响。所以患者往往只关心本身的功能状态,对各种症状的敏感度都会增强。
(二)情绪和情感活动
患者的情绪和情感活动常常被负性心理所控制,依其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悲观与孤独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紧紧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是疾病却从根本上动摇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把一些人从社会生活中排斥出去。这种情况的结果,得了疾病的人就只能落后于同事,并且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另外,疾病也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不仅使家庭沉闷,甚至使家庭生活陷入破裂的危险。疾病会使人感到在人生道路上受到很大挫折,悲观与孤独感油然而生。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病人心理护理是在医疗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病人的心理需求进
行的护理工作。
以下是病人心理护理的一些措施:
1.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护士应该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情绪,给予理解和支持,让病人感受到
关怀和尊重。
2. 提供信息和教育,及时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疾病和治疗方面
的信息,让他们了解病情和治疗过程,减少焦虑和恐惧感。
3. 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医疗环境中,营造一个舒适、安静、整
洁的环境,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和心理健康。
4. 提供心理支持,对于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的病人,护
士可以提供心理支持,或者协助病人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5. 尊重和关爱,尊重病人的隐私和人格,给予他们关爱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尊和自信。
6. 鼓励社交活动,鼓励病人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如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康复活动等,有助于减轻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7. 帮助建立积极心态,鼓励病人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总的来说,病人心理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
住院患者心理疏导培训
住院患者心理疏导培训在医疗服务中,除了对患者身体疾病的治疗,关注其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住院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的不适、疾病的困扰、环境的改变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等多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因此,为医护人员提供住院患者心理疏导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一、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与恐惧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需要住院治疗时,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对疾病的未知、治疗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面临的疼痛和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内心的不安。
2、孤独与无助住院期间,患者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家人朋友,容易产生孤独感。
特别是在病情较重或需要长期住院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感到无助,对自己的康复缺乏信心。
3、抑郁与悲观一些慢性疾病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如工作能力下降、社交活动受限等,而产生抑郁和悲观的情绪。
4、愤怒与抵触当患者认为自己的疾病是由于不公平的待遇、不良的生活习惯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时,可能会表现出愤怒和抵触的情绪。
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1、促进身体康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的恢复能力。
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促进患者体内的生理机能调整,加快康复进程。
2、提高治疗依从性当患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理解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他们更有可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能够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4、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理解,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1、倾听与理解医护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
通过倾听,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和需求,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注。
2、提供信息与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帮助患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心里安抚措施
患者心理安抚措施引言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常常会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和焦虑。
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抚。
本文将介绍一些患者心理安抚的措施,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患者的心理需求。
1. 温暖的交流与患者进行温暖而有表达力的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安抚措施。
医务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情绪和感受,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疑虑。
通过与患者建立积极的互动,医务人员可以让患者感到理解、关心和受到重视,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在交流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并重复关键信息。
此外,适当的身体接触,例如握手或拍拍肩膀,也有助于建立亲密感和信任,进一步安抚患者的情绪。
2. 提供信息和教育患者往往会对自身病情和治疗过程产生疑虑和不安。
为了安抚患者的心理需求,医务人员应该提供详细而准确的信息,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原因、治疗的目的和过程,以及预期的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
通过透明的沟通和有效的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并减少对未知的恐惧。
3. 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医务人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
心理支持可以包括情绪倾诉、情绪宣泄和情绪解释等方面的帮助。
医务人员可以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尊重他们的感受,并提供鼓励和积极的反馈。
当患者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时,心理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和调整负面的思维模式,增强应对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4. 提供舒适的环境患者的治疗环境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
医务人员应该尽量提供安静、整洁和舒适的治疗环境,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在病房中,医务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床铺、合适的温度和通风等,使他们感到放松和安心。
此外,提供音乐或帮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等也是舒缓患者情绪的有效方法。
5. 家属的支持和陪伴患者通常依赖于家人和亲友的支持和陪伴来缓解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护士如何处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问题
护士如何处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问题引言在医疗过程中,除了身体上的疾病和伤痛,很多患者还需要护士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护士作为患者身边最亲近的人,应该具备处理患者心理需求和情感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护士处理患者心理需求和情感问题的方法。
1. 倾听和沟通1.1 倾听的重要性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情绪和疑虑,护士通过倾听患者的发言,可以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减轻内心的负担。
1.2 积极倾听技巧•注视患者,表达出对其问题的关注;•不打断和干扰患者的发言,给予足够的时间;•用简短的语句或肯定的表情回应患者。
2. 理解和尊重2.1 理解患者的感受护士要善于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试图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护士要尊重并接纳这些差异。
2.2 鼓励表达情感护士可以给予患者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他们表达情感。
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引导患者表达,并通过适当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理解和共鸣。
3. 提供心理支持3.1 患者教育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知识,让患者更加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疾病状况,从而减轻部分焦虑情绪。
3.2 提供安慰护士可以通过诚挚的语言和鼓励性的姿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安慰。
合理运用笑容和拥抱等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传递护士的关心和温暖。
4. 导引和干预4.1 导引正面情绪护士可以鼓励患者通过积极的心理引导来转移注意力,并降低负面情绪。
例如,帮助患者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兴趣,提醒他们保持积极态度。
4.2 执行应激干预在患者面临紧急情况或潜在的危机时,护士可以运用相应的干预技巧,如情绪调节、冷静思考和紧急情况处理等,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
结论护士在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问题。
倾听和沟通、理解和尊重、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导引和干预是几种有效的方法。
在实践中,护士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参考资料: 1. 深圳市人民医院. (2018). 护理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Andreatta, P. (2014). Compassionomics: The Revolutionary Scientific Evidence that Caring Makes a Difference. Studer Group, LLC.以上是关于护士如何处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问题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护理中的心理健康如何支持患者的心理需求
护理中的心理健康如何支持患者的心理需求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不仅承担着照料患者身体健康的责任,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护理中的心理健康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护理中的心理健康如何支持患者的心理需求。
1. 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支持患者心理需求的第一步。
护士需要倾听患者的诉求,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护士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状况,提供更加准确的护理。
2. 提供情绪支持患者在医院环境中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沮丧等负面情绪。
护士可以通过给予情绪支持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例如,护士可以开导患者,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与慰藉。
3. 提供信息和教育患者对疾病和治疗过程的认知程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教育,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疾病状况和治疗方案,从而减轻他们的不安与恐惧。
4. 创造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护理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护士可以通过精心的护理安排和环境整理来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例如,保持病房的整洁与安静,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采取相应的隐私保护措施等,都能够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加快康复。
5. 鼓励自主权和参与感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失去了自主权和参与感。
护士可以通过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提供选择权和决策权,增强患者的自主感和参与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
6. 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支持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支持。
护士可以与心理专家合作,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应对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康复。
7. 建立支持网和社交支持护士可以组织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友善的支持网和社交支持系统。
通过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感受,患者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鼓励,从而增强其心理健康。
结语:护理中的心理健康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护理中的五个常见心理问题如何疏导
护理中的五个常见心理问题如何疏导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因为护士们需要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护士们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介绍护理中的五个常见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 焦虑焦虑是患者在医院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许多患者对医疗环境感到陌生和不安,特别是在接受手术或接受诊断时。
针对焦虑问题,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疏导患者:- 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保持安静等。
- 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疑虑和担忧。
- 给予患者足够的信息,解释治疗过程和可能的副作用,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感。
2. 抑郁抑郁是另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医疗环境中,许多患者面临着身体疼痛、不良症状以及长期康复的艰难过程,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抑郁。
为了疏导抑郁的患者,护士可以:- 建立与患者的信任和亲近感,给予他们安全感。
-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定期检查患者的情绪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3. 孤独感在医院中,患者常常因为与家人和社交圈的隔离而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疏导孤独感,护士可以:- 鼓励患者的家人和朋友来探望他们,提供陪伴和支持。
- 组织康复活动和社交活动,帮助患者建立联系和交流。
4. 失去自尊感一些患者可能在疾病或伤病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尊感。
他们可能因为身体的改变或丧失某些功能而感到沮丧和自卑。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护士应该:- 尊重和理解患者的感受,不轻视或嘲笑他们的困境。
-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治疗,帮助他们重新获得自信和自尊。
5. 恐惧和不安全感在医院中,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对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手术风险而感到恐惧和不安全。
为了帮助患者克服这些问题,护士可以:- 提供明确和准确的信息,解答患者的疑虑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减轻疼痛 管理情绪 纠正错误认知,做好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抑郁心境,消极悲观:慢性疾病患者投射心理反应,内向投射的心理 反应,外向投射的心理反应。 2. 怀疑心理,缺乏治疗信心 3. 紧张焦虑 4. 适应“患者角色” 5. 药物依赖和拒药心理 6. “参与”治疗活动——患者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或不科学的想法,并 且固执己见;有的患者甚至颠倒了医患关系,反宾为主,耽误了治疗 时机;有的慢性疾病患者不遵医嘱,自作主张。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术前心理反应:
情绪反应 自我防御反应 期望 心理冲突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术 后 焦 虑
处 理
表现
术后焦虑 术后意识障碍 术后精神疾病 术后抑郁状态 抑郁情绪 情绪不稳定 护患沟通少 焦虑反应过高或过低 治疗和康复的动机不足 对手术恢复过程了解少
行为控制技术
放松训练、示范法、分散注意法、催眠暗示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在临床实际工作 中,心理支持及行为控制技术多综合使用,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
增强社会支持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患者知悉患恶性肿瘤后,心理反应经过四个时期: 休克-恐惧期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熟悉患者角色的基本特征;影响患者求医行为的因素;患者的 认知特征;患者的意志特征。
学会运用患者角色及患者心理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临床各类、各 期患者的心理活动,发现患者疾病行为中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干预。
具备医患沟通基本技能,在临床工作中能熟练应用。
第十章 患者心理●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 么病更为重要 ——希波克拉 底
患者角色的特点:
社会角色退化 自控能力下降 求助愿望强烈 合作意愿增强 康复后有承担病前社会责任的义务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患者角色适应困难:
患者角色冲突
患者角色强化 患者角色缺如
电影《焦裕禄》: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 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过分关心,过度依赖医院环境; 在治疗好转或痊愈后,不愿转为常态角色。
患者角色隐瞒
患者角色假冒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影响患者角色适应困难:
病人角色 年龄、文化背景 经历、社会环境 疾病性质严重程度 规章制度 医护人员 角色适应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求医行为是指人得知自己处于疾病状态或产生病感后寻求医疗帮助 的行为,是人类进行对抗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行为。
心理支持与指导 行为控制技术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心理支持与指导
听取患者对手术的意见和要求,以及手术后的病情反应;及时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 关手术的信息;术后要及时反馈手术完成的情况、及时正确处理术后疼痛;帮助患者克 服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向患者详细介绍出院后功能恢复的自我锻炼知识, 饮食上的特殊要求等。
主动热情接待患者 细心分诊、导诊 灵活安排就诊 诊治问题解释要清楚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常见急诊心理问题:
紧张恐惧,害怕死亡、害怕残疾、害怕失去功能等;出现“情绪休克”。急性 病由于急骤发病而表现极度紧张,甚至有濒死感;慢性病恶化患者表现敏感、多疑、 易激动。
意识不到或者对疾病持否定态度,对自己疾病的严 重程度过于忽视,拒绝按患者角色行事。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患者角色适应困难:
患者角色减退 患者角色恐惧
患者进入患者角色后,疾病还未痊愈,由于某种原 因导致患者过早地退出患者角色回到社会常态角色。
对疾病的过度担忧、恐惧等消极的情绪反应,对疾 病的后果夸大其词,对进一步治疗和康复悲观失望。 由于某种原因患者不能或不愿承担疾病所造成的影 响及后果,故而隐瞒疾病真相。 并无疾病,但为了逃脱某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或为获 得某些利益而诈病,假冒患者角色。
第十章 患者心理●本章小结
THANK YOU!
第十章 患者心理●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患者角色,又称患者身份, 是指患病个体在患病状态的同时有 寻求医疗帮助的需要和行为,在患 病、治疗和康复的过程,患者与家 庭、社会及医务工作者之间产生的 社会角色。 这一概念是由帕森兹(Parsons T) 提出。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第4版)
Medical Psychology
第十章 患者心理
孙永胜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
目 录
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第二节 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掌握患者角色和常见患者角色适应问题;患者不遵医行为的 主要原因;患者的情绪特征;患者的心理需要和反应;手术 前后患者的心理特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反应的四个时期。
常见急诊心理问题干预:
在接诊急诊患者时,医务工作者要快速、热情,高度负责、认真抢救。对于其 所患疾病的治疗给予积极肯定,支持、鼓励患者,使患者心身放松、感到安全。医 务工作者之间交谈病情或医务工作者向家属交代病情时,避免消极的暗示。在治疗 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关心患者,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疾病
是指个体由于致病因素的侵袭,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 偏离常态,机体系统的功能协调有序性被破坏,社会适 应性受损。 外界环境中 的致病因素 疾病产生的原因: 心理社会 机体内在
因素 易感性 防御功能降低 患病 致病因素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疾病
• 人体的器官组织或心理受到损害,出现病灶、表现出相应的体征或行为 特征。 • 实验室的检查可以有阳性发现。 • 是一种主观体验。
病感
• 病感会产生求医行为,但病感不一定是疾病,尤其不一定是躯体疾病。
病感和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如不能承担家务、工作 学习能力下降、社会适应困难等。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患者也称为病人。
狭义的患者 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或心理障碍、神 经精神疾病等的人,不论其求医与否,均统称患者。 广义的患者 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所有对象,包括完全健康 的人,如医疗美容求助者。 广义的“患者”的概念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 下,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后产生的。
主动求医行为 被动求医行为 强制性求医行为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对疾病症状的觉察、认识和判断水平 社会经济地位 文化教育程度 求医动机 就医条件 求医经历 社会支持 心理因素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特点可归纳为: 焦躁不安,急于就诊 挑选医师,以求高明 祈求医师,期待正确诊疗 紧张不安,诉说杂乱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
候诊教育 接诊教育 门诊咨询教育
门诊患者的心理干预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病感
个体能够感到有病或不适的主观体验,常常无法直接验 证,但影响其心身状态,使感觉不舒服或某种痛苦,伴 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失调,并由此产 生求医行为。 躯体疾病 病感产生的原因:
心理因素
病感
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一节 疾病行为与患者角色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我希望遇到一个能够真正关心我,愿意 真正了解我的医生; 我希望遇到一个不会在乎我是谁,不管 我有没有钱的医生; 我希望能遇到一个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 沟通,不会连看都不看我一下的医生; 我希望遇到一个真正懂得爱,能从我微 小的一举一动中洞察我的心的医生。
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对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应该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开展健康教育 提供心理支持 进行情绪控制 加强社会适应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临终患者心理状态极其复杂,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临终关怀心理学 创始人罗斯(Ross K)将临终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分为五个时期: 否认期 愤怒期 妥协期 抑郁期 接受期
第十章 患者心理●本章小结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 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 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是治愈; 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