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动机PWM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直流电机PWM调速与控制设计报告
综合设计报告单位:自动化学院学生姓名: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0820801 学号:指导老师:成绩:设计时间:2011 年12 月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制一、题目直流电机调速与控制系统设计。
二、技术要求设计直流电机调速与控制系统,要求如下:1、学习直流电机调速与控制的基本原理;2、了解直流电机速度脉冲检测原理;3、利用51单片机和合适的电机驱动芯片设计控制器及速度检测电路;4、使用C语言编写控制程序,通过实时串口能够完成和上位机的通信;5、选择合适控制平台,绘制系统的组建结构图,给出完整的设计流程图。
6、要求电机能实现正反转控制;7、系统具有实时显示电机速度功能;8、电机的设定速度由电位器输入;9、电机的速度调节误差应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三、给定条件1、《直流电机驱动原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参考资料;2、电阻、电容等各种分离元件、IC、直流电机、电源等;3、STC12C5A60S2单片机、LM298以及PC机;四、设计1. 确定总体方案;2. 画出系统结构图;3. 选择以电机控制芯片和单片机及速度检测电路,设计硬件电路;4. 设计串口及通信程序,完成和上位机的通信;5. 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调试代码,完成报告;直流电机调速与控制摘要:当今社会,电动机作为最主要的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商务和办公设备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如电冰箱,空调,DVD等)中,都大量使用着各种各样的电动机。
据资料显示,在所有动力资源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电动机。
同样,我国生产的电能中有百分之六十是用于电动机的。
电动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电气时代,电动机的调速控制一般采用模拟法、PID控制等,对电动机的简单控制应用比较多。
简单控制是指对电动机进行启动,制动,正反转控制和顺序控制。
这类控制可通过继电器,光耦、可编程控制器和开关元件来实现。
直流电机PWM控制系统设计
直流电机PWM控制系统设计一、选题背景在现代化工业中,电动机作为电能转换的传动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石油化学、机械、冶金等工业部门中,随着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供应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生产机械要求能实现自动调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直流电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直流电机具有优良的调速特性,调速平滑、方便,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强,能承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的无极快速起动、制动和反转,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各种不同的特殊要求,从而对直流电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改变电压调速等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科技的要求,这时通过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的方法就应运而生。
采取传统的调速系统主要有以下的缺陷:模拟电路很容易随时间飘移,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热损耗,以及对噪声敏感等。
而用PWM技术后,避免上述的缺点,实现了数字式控制模拟信号,可以大幅度减低成本和功耗。
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PWM为主控电路的调速系统:基于单片机类由软件PROTUES来实现PWM调速,在PWM调速系统中占空比D是一个重要参数在电源电压ud不变的情况下﹐电枢端电压的平均值取决于占空比D的大小,改变D的值可以改变电枢端电压的平均值,其方法如下:A、定宽调频法:保持:不变,只改变t,这样使周期(或频率)也随之改变。
脉宽调制为主控电路的调速系统:基于单片机类由软件来实现调速,在调速,在调速系统中占空比是一个重要参数在电源电压ud不变的情况下,电枢端电压的平均值取决于占空比D的大小,改变D的值可以改变电枢端电压的平均值,其方法如下:a、定宽调频法:保持:不变,只改变t,这样使周期(或频率)也随之改变.B、调宽调频法:保持t不变,只改变;,这样使周期(或频率)也随之改变。
C、定频调宽法:保持周期T(或频率)不变,同时改变;和t。
B、调宽调频法:保持t不变,只改变;,这样使周期(或频率)也随之改变.C、定频调宽法:保持周期T(或频率)不变,同时改变;和t.)前两种方法在调速时改变了控制脉冲的周期(或频率),当控制脉冲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将会引起振荡,因此常采用定频调宽法来改变占空比从而改变直流电动机电枢两端电压5。
基于51单片机的PWM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PWM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所在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学生姓名 XX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XXX学号 XXXXX
指导老师 XXXXXX
教学服务中心制表
2014年3月
B=KP [1+2T/TI+TD /T]
C=KP KD /T
式中 KP———比例系数;
T———采样周期;
TD———微分周期;
TI———积分周期;
KI———积分系数,KI= KP T/TI;
KD———微分系数,KD=TD /T。
(4)在Proteus环境下系统的硬件电路和仿真
利用Proteus软件对各个子电路及整体电路进行了仿真,确保设计的电路能够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及解决办法KEILC 和Proteus软件、计算机
4、系统流程图如下:。
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重点及难点 研究内容
直流电动机因其良好的起动性能和调速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直流电动机在社会 的应用很广泛,常应用于对起动和调速有较高要求的场合,例如在工矿、交通、医疗、 工业自动化等等行业。 利用单片机控制直流电动机转速往往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抗 干扰能力,维修方便,能耗低,性价比高等特点。 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主要应用常应用于对起动和调速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其良 好的起动性能、 调速性能和制动性能而在高铁、 工业、 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研究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的原理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基于单 片机控制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要求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直流电动机初始速度为零, 并且通过液晶屏显示速度。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研究直流电动机的测速原理; (3) 研究直流电动机的闭环反馈控制; (4) 研究如何利用单片机系统设定转速、转速数据采集,反馈处理数据; (5) 研究直流电动机的闭环反馈控制减少转速稳态误差; (6) 研究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的硬件。
4
系统组成如图 2 所示:
LED 显示 驱动 电路 键盘
直流 电机
光电 编码器
AT89S52
A/D 转换
电位给定
电流检测 图2 系统组成
(3)软件设计 主程序软件流程图如图 3 所示,主要完成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功能,完成系统初始化 以后,实现键盘处理、刷新显示等功能。 主程序软件流程图如图 3 所示:
研究重点及难点
重点: (1) 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使基本硬件电路能满足初始速度为零, 额定负载时,单位阶跃响应超调量<5%,转速稳态误差<±5%; (2)选择合适的测速元件,更能精准的测出直流电动机的转速; (3)正确设计转速的程序,其偏差按某种控制算法进行计算,所得数字量输出信号 经 D/A 转换接口直接驱动执行装置,对控制对象进行调节,使其保持在设定值上。 难点: (1)利用数字 PID 技术实现对直流电动机的闭环控制; (2)如何合理单片机程序,使之能精确测量出直流电动机的转速; (3)如何减少额定负载时的转速稳态误差。
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现有设备和实验条件
个人计算机、51 单片机开发板、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开放实验室
3
3.实施方案、进度实施计划及预期提交的毕业设计资料 实施方案
本课题有三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分别是系统整体设计、系统转速稳态误差、系统 程序和系统实物设计制作。 其中, 系统整体设计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借鉴工业成品 来解决; 系统转速稳态误差主要通过所学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吸取总结已有经验,减少 转速控制系统误差; 软件程序的设计和实物的制作与调试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对于 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同学讨论,询问指导老师,到实验室 进行试验等手段解决。 具体如下: (1)系统设计 基于 PWM 和 PID 的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 1 所示。 系统以单片 机为基础,根据 PWM 调速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的占空比来改变 平均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实现对直流的平滑调速。系统可以通过单片 机键盘或者电位器来控制给定速度的大小。
2
主要参考文献
[1] 顾绳谷 .电机及拖动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王益全 .电动机原理与实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宋庆环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J].选煤技术,2008(04) :57-58 [4] 胡寿送 .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 陈毅,陈伯时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王连英.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牛洁,周静 .基于霍尔传感器的直流电机转速测量系统设计[J]. 电子测试,2008, (05) :74-78 [9] 刘小兵,刘任庆 .电单片机在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电气开关,2008, (04) :54 [9] 张涛,张晓宇,王辉俊 .基于 PWM 和 PID 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J]. 实验室研究与探 索,2014, (33) :134-138 [10] Neyram H,Ming C,Leu plete model characterization of brushless DC motor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1993,28(1):172-180
直流电机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直流电机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直流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种类,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汽车、船舶、航空等领域。
随着现代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直流电机的控制器件性能越来越精密、复杂,因此,如何设计一套有效、实用的直流电机控制算法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拟通过系统地研究直流电机的控制原理、控制方法与控制器件性能等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一套实用型的直流电机控制算法,为进一步推动直流电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1. 系统综述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操作特性及其应用领域;2. 深入探讨直流电机控制算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3. 研究常见的直流电机控制算法(Armature Control, Field Control, Chopper Control, PWM Control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比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4. 基于所选控制算法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电路结构和数据处理算法,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直流电机控制中;5. 针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优化方案。
三、研究方法1.理论方法:通过学习、总结和分析学术文献和经典著作,理解直流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2.实验方法:根据设计思路,建立实验平台,对所选的算法进行实践验证,不断优化算法设计;3.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MATLAB,python等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与算法实现。
四、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主要任务计划进度实际进度文献综述 1周已完成直流电机基本原理及操作特性综述 2周已完成直流电机控制算法综述与分析 2周已完成设计算法方案及实验平台搭建 3周已完成算法实践验证、结果分析和提出方案 7周进行中论文撰写和形成 3周留出时间安排五、预期研究成果1. 深入了解并掌握直流电机控制算法的基本理论和概念;2. 设计实用型的直流电机控制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稳定性、性能以及应用价值;3. 比较常用直流电机控制算法的优缺点,提出本文实现的直流电机控制算法的优化方案;4. 最终完成一篇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直流电机控制算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PWM直流调速系统开题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触发电路设计;电流调节器设计;转速调节器设计。
4月2日到4月15日
分析并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其参数。
4月16日到4月20日进行系统各部分的设计和实验,数字仿真,验证其设计;完成相关实验。4月21日到4月30日开始书写论文并修改。5月1日到5月31日
3.麻鸿儒,刑大成,谭敦生,曾令全.电力传动控制实验指导书.东北电力大学电机实验室,2003.10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书在陈伯时主编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基础上,根据当前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的新发展,进行了精简和重组。全书分为5章。第1章是全书的基础,介绍了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共性问题,包括系统基本结构与组成,电动机、电力电子变流器、系统检测和控制器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第2章以统一电机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各种电机的数学模型,并构建了电力传动系统各个环节的数学模型。第3章为直流传动控制系统,在前两章的基础上,专门分析和讨论了系统的控制原理、结构和运行特性等问题。第4章为交流传动控制系统,包括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的控制原理、系统结构和运行特性等问题。第5章介绍了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6].黄俊,王兆安.电力电子变流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7].马志源.电力拖动控制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8].R.Cardenas, MRAS observer for Doubly–Fed Induction Machines, [J]. IEEE
3、设计(论文)的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1]、许晓峰电机及拖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不可逆直流PWM数字调速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图1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结构图直流调速系统中应用最普通的方案是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采用串级控制的方式。
转速负反馈环为外环,其作用是保证系统的稳速精度。
电流负反馈环为内环,其作用是实现电动机的转距控制,同时又能实现限流以及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突加给定下的跟随性能、动态限流性能和抗扰动性能等,都比单闭环调速系统好。
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与转速调节器都是具有限幅输出的PI调节器。
本设计采用微型计算机实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可以达到比模拟控制系统更优的控制效果。
如今微处理技术发展速度极快,处理器的型号层出不穷,它们性能各异,有通用型的,也有一些专用型的。
以DSP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直流调速系统具有调速精度高,稳定性好和调速过程容易等优点。
本课题设计由直流PWM调制电源和直流电动机等构成的不可逆双闭环调制系统,采用由DSP芯片TMS320LF2402作为主控芯片,采用数字调节器。
转速环按离散系统设计,电流环先按连续系统设计再离散化。
微机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主电路、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等。
图2 微机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PWM 调速系统硬件结构图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参数:PWM 装置数据:,器件开关频率为10KHz 。
Ω=13.0PWM R 负载电机数据:,,,kW P N 14=V U N 300=A I N 53= ,,。
1500min N n r =0.37a R =Ω 1.5λ=系统总电阻为,。
∑R Ω8.0s T m 29.0=.设计的基本内容:1) 根据题目的技术要求,分析论证并确定主电路的结构形式和闭环调速系统的要求。
(5)绘制直流电动机双闭环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电气原理总图,并用orcad 或matlab 软件进行拖动控制系统仿真(建立传递函数方框图),并研究参数变化时对直流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
直流PWM调速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 升压降压式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设计姓名: 蒋菲菲学院: 工学院专业: 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班级: 电气01班学号: 32110128指导教师: 陈仕进职称: 讲师2014 年2 月28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一、选题的意义通过对升压降压式直流调速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使我更好地掌握调速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内容,在对其各种性能加深了解的同时,能够发现其缺陷之处,通过对该系统不足之处的完善,可提高系统的性能,使其能够适应范围更广,提高使用效率。
二、研究情况及发展前景近十年来,我国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得到迅猛发展,并在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上,实现快速在线计算及对系统的优化处理。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各类电气传动装置已由模拟控制转为数字控制。
伴随技术改革,直到出现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PWM系统在很多方面有较大优越性:1、电路线路简单,使用的功率器件少2、开关频率高,电流容易连续,谐波少,电流损耗及发热都比较小3、低速性能好,稳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宽4、若与快速响应的电动机配合,则系统频带宽,动态响应快,动态抗扰能力强5、功率开关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损耗小,当开关频率适当时,开关损耗不大,因而装置效率更高由于上述优点,直流PWM调速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三、主要参考文献1、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徐科军.一种基于SG3525的可逆直流脉宽调速.通讯电源技术,20064、周渊深.交直流调速系统与MATLAB仿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系统主电路、SG3525PWM信号发生电路、闭环控制电路、动态参数等几部分内容的设计过程最后再详细分析调速系统的原理和要求的稳态、动态性能的基础上,设计直流脉宽调速电路,建立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2PWM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
性别
学号
专业
年级
王洁
女
05044037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10级
题
目
变频调速技术在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选
题
意
义
及
主
要
内
容
1.选题意义:
变频调速技术在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电力电子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对提高电力电子装置的性能,推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变频调速技术特别是在同步电动机中应用的现状、发展与应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2.主要内容:
1)、变频调速技术在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的发展及研究意义
2)、变频调速技术在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原理
3)、变频调速技术在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优点和性能
4)、变频调速技术在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思
路
及
方
法
1.思路:
搜集、整理电力电子技术中变频调速技术在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分析的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分析,从而结合应用展开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2.方法:
查资料,结合所学知识采用引证法,文献与分析相结合,例证与理论结合,归纳总结等方法。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学
院
意
见
学院领导签名:年月日
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直流电机的PWM控制器设计报告
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2)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2)3.1系统硬件电路介绍 (2)3.1.1系统硬件电路框图 (2)3.1.2单片机部分的具体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2)3.1.3光耦隔离部分的具体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3)3.1.4驱动部分的具体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3)3.1.5主电路部分具体电路图及其工作原理 (4)3.2系统软件介绍 (5)4.总结 (7)参考文献 (8)附录1系统完整硬件电路 (9)1. 课程设计目的提高利用单片机编程产生不同占空比的PWM 信号波的能力。
提高并掌握光耦合电路、驱动电路、H 桥电路的设计能力。
提高电路布局﹑布线及检查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培养书写综合实验报告的能力。
2. 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通过程序设计,在单片机的输出端口上产生所需PWM 信号波,并通过驱动装置进行信号的放大,然后将放大后的信号加到场效应管的相应端口,控制相应场效应管的开通与关断,以至可以形成两个不同回路,产生相反的回路电流,从而实现电机的正反转及调速。
3.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3.1 系统硬件电路介绍利用光耦合器件实现单片机与驱动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避免器件受损。
利用驱动电路对单片机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保证能有效地驱动场效应管的开通与关断。
利用场效应管组成H 桥,实现主电路的两种回路的形成,以至能实现电机的正反转与调速。
3.1.1系统硬件电路框图系统硬件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图1 系统硬件电路框图硬件各部分功能介绍:单片机:负责产生需要的PWM 信号波。
光耦隔离:负责单片机与驱动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保护控制端器件受损。
驱动:负责将单片机产生的信号波进行放大后送场效应管。
主电路:通过改变相应场效应管的通断,形成不同的回路电流以控制电机正反转及调速。
3.1.2单片机部分的具体电路图及工作原理1. 单片机管脚图如图2所示图2 单片机管脚图2. 单片机工作原理确定单片机内部晶振频率,通过计数方式实现单片机的定时功能,再通过定时、计数功能相配合的方式实现定时时间的循环,从而控制相应输出端口输出的信号能循环控制某些元器件的通断,达到所需的控制要求。
PWM控制直流电机实验报告
PWM控制直流电机实验报告PWM 控制直流电机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PWM调制的原理和运用。
2、熟悉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3、能够读懂和编写直流电机的控制程序。
二、实验原理:运动控制系统是以机械运动的驱动设备──电机为控制对象,以控制器为核心,以电力电子器件及功率变换装置为执行机构,在自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组成的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这类系统控制电机的转矩、转速和转角,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运动控制的运动要求。
可以看出,控制技术的发展是通过电机实现系统的要求,电机的进步带来了对驱动和控制的要求。
电机的发展和控制、驱动技术的不断成熟,使运动控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机的原理图图中,固定部分有磁铁,这里称作主磁极;固定部分还有电刷。
转动部分有环形铁心和绕在环形铁心上的绕组。
(其中2个小圆圈是为了方便表示该位置上的导体电势或电流的方向而设置的)。
上图表示一台最简单的两极直流电机模型,它的固定部分(定子)上,装设了一对直流励磁的静止的主磁极N和S,在旋转部分(转子)上装设电枢铁心。
定子与转子之间有一气隙。
在电枢铁心上放置了由A和X两根导体连成的电枢线圈,线圈的首端和末端分别连到两个圆弧形的铜片上,此铜片称为换向片。
换向片之间互相绝缘,由换向片构成的整体称为换向器。
换向器固定在转轴上,换向片与转轴之间亦互相绝缘。
在换向片上放置着一对固定不动的电刷B1和B2,当电枢旋转时,电枢线圈通过换向片和电刷与外电路接通。
当给电刷加一直流电压,绕组线圈中就有电流流过,由电磁力定律可知for(i=5000;i>0;i--);}②键盘中断处理子程序:采用中断方式,按下键,完成延时去抖动、键码识别、按键功能执行。
要实现按住加/减速键不放时恒加或恒减速直到放开停止,就需在判断是否松开该按键时,每进行一次增加/减少一定的占空比。
③显示子程序:利用数组方式定义显示缓存区,缓存区有8位,分别存放各个数码管要显示的值。
pwm开题报告
(14周)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用2周)
第二阶段:设计(研究)方案的工作(用3周)
第三阶段:详细设计(研究)(用3周)
第四阶段:方案实现(实验、仿真、实际实现)(用3周)
第五阶段:撰写论文(用3周)
5.参考文献
[1]金哲.节能技术与节电工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孟凡军,李正熙.基于DSP的一种不对称规则SPWM采样算法[J].电机技术,2006
通过进一步理解逆变器工作原理,研究其波形产生的方法、控制规律,以及其波形的评价指标。从逆变器波形畸变的原因(死区效应、非线性负载、不平衡负载)出发,分析二种常见的波形控制方法(重复控制和瞬时控制)的优缺点,对PWM逆变器波形控制的方法进行仿真与分析。
PWM波形分为等幅PWM波和不等幅PWM波。由直流电源产生的PWM波通常是等幅PWM波,如直流斩波电路产生的等效直流波;而由交流电源产生的是不等幅PWM波。二种波形都是基于面积等效原理控制的。通过比较各种脉宽调制波形的优缺点,需求高质量的脉宽波形,提高逆变器性能。
2.题目研究现状概述
PWM逆变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1956-1980年为传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开关器件以低速器件为主,逆变器的开关频率较低,波形改善以多重叠加法为主,体积重量较大,逆变效率低。
1980年到现在为高频化新技术阶段,开关器件以高速器件为主,逆变器开关频率高,波形改善以脉冲调制为主,体积重量小,逆变效率高。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充分理解脉宽调制的原理与实际应用,加深对脉宽调制波形质量的评价标准的认识,寻求高质量的脉宽波形的获得方法。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全面、系统地将各种脉宽波形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得出规律性认识。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直流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其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调速范围广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直流电机的转速通常是恒定的,不能满足不同工艺要求对转速的变化控制。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来实现对直流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和功率模块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实现对直流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直流电机调速原理和方法;2. 熟悉单片机和功率模块的基本原理;3. 设计并实现一个可靠稳定、精度高、操作简便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三、研究内容1. 直流电机调速原理和方法(1) 直接调压法(2) 串联型调压法(3) 并联型调压法(4) PWM 调制法2. 单片机和功率模块基本原理(1) 单片机基本原理(2) 功率模块基本原理3.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1) 系统框图设计(2) 控制程序设计(3) 电路板设计(4) 调试与测试四、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法:对直流电机调速原理和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确定适用于本次研究的调速方法。
2. 实验研究法:根据理论分析结果,选取合适的单片机和功率模块,进行系统框图设计、控制程序编写、电路板设计等实验研究工作,并进行调试与测试。
五、预期成果本次研究预期获得以下成果:1. 掌握直流电机调速原理和方法;2. 熟悉单片机和功率模块的基本原理;3. 设计并实现一个可靠稳定、精度高、操作简便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4. 获得相关技术文献资料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
六、研究计划1. 第一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直流电机调速原理和方法,并确定适用于本次研究的调速方法。
2. 第二周:选取合适的单片机和功率模块,进行系统框图设计、控制程序编写。
3. 第三周:进行电路板设计,并进行调试与测试。
4. 第四周:撰写相关学术论文,总结研究成果。
七、研究难点1. 如何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和功率模块;2. 如何进行系统框图设计和控制程序编写;3. 如何进行电路板设计和调试测试。
直流电机PWM调速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
[9]Mengda Li;Xiaobin Liu and Na Lin EE Dept.Dual-PWM Four-Quadrant Control System of Induction Motor Based on DSP[C].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0) (Volume 1). 2010-10-17
[2] 王苏.直流电机PWM调速研究及单片机控制实现[J].机电工程技术,2008,(11).
[3]方力.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06)
[4] 郑宪伟,赵玉林,成广大.基于AVR单片机的直流电机的PWM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J].煤矿机械,2008,(0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PWM调速控制系统
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1.本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现在电气传动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电机调速系统采用微处理器实现数字化控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直流电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直流具有优良的调速特性,调速平滑,方便,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强,能承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的无极快速起动、制动和反转,需要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各种不同的特殊要求,从而对直流电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改变电压调速等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科技的要求,并且随着现代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行业对直流电机的需求愈益增大,并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研究并制造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题报告(直流无刷电动机系统设计)
一、题目来源题目来源于生产实际二、设计的意义及国内外状况1.1设计的意义一个多世纪以来,电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电机的主要类型有:直流电机、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
传统的直流电机因具有非常优秀的线性机械特性,较宽的调速范围,良好的启动性以及简单的控制电路等优点,长期以来一直广泛地在各种驱动装置和伺服系统中。
无刷直流电机的组成:无刷直流电动机(Brushless DC Motor,简称BLDCM)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是由电动机本体、位置检测器、逆变器和控制器组成的自同步电动机系统或自控式变频同步电动机。
位置检测器检测转子磁极的位置信号,控制器对转子位置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并产生相应的开关信号,开关信号以一定的顺序触发逆变器中的功率开关器件,将电源功率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分配给电动机定子各相绕组,使电动机产生持续不断的转矩。
无刷直流电机具有以下优点:1)低噪声:因为没有了机械电刷或滑环式电刷,无刷直流电机消除了除支承、连接以及负载以外的机械噪声.2)高效率:无刷直流电机是目前电机中最高效率的一种电机,这要归功于其利用永磁体长生的恒定、持续的磁场的缘故。
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永磁体具有非常小的去磁系数.3)无励磁需要:如上所述,无刷直流电机利用永磁体产生恒定磁场,省去了传统电机的电励磁部分.4)易维护、寿命长:消除了机械电刷和换相器的无刷直流电机比传统直流电机构造简单,更易维护,而且电机寿命更长.5)控制结构简单:无刷直流电机的转矩正比于电机电流,反馈装置简单,不需要采用绝对位置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因此较之交流电机更易于控制。
正式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已有很多半导体厂家生产了适合无刷直流电机控制需要的专用集成电路控制芯片.目前,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国内近年来在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和控制方面有很多的研究,但与国外成熟的产品化相比还有很多地方只得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2.掌握基于51内核的单片机开发流程。
3.熟握PWM调速原理及方法。
4.掌握LED数码管显示和独立键盘控制技术。
5.查阅资料,完成直流电机的初步流程图及代码设计。
6.请教导师,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7.进行完整的仿真测试,完善设计。
8.完成直流电机的实物设计。
[4]李全利.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李朝青.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6]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院(系、部)论文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签章:
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指导教师与学生各执一份,一份交院(系、部)存档
本题正是以此为出发点, 利用单片机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监测和控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观点:
研究以单片机AT89S52和L298控制的直流电机脉宽调制调速系统。利用AT89S52芯片进行低成本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够简化系统构成、降低系统成本、增强系统性能、满足更多应用场合的需要。系统实现对电机的正转、反转、急停、加速、减速的控制,以及PWM的占空比在LED上的实时显示。
邢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院(系、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一班
学生姓名
刘鉴辉
学号
2011341122
指导教师
赵双义
论文题目
直流电动机PWM控制系统设计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现在电气传动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电机调速系统采用微处理器实现数字化控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直流电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直流具有优良的调速特性,调速平滑,方便,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强,能承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的无极快速起动、制动和反转,需要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各种不同的特殊要求,从而对直流电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改变电压调速等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科技的要求,并且随着现代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行业对直流电机的需求愈益增大,并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研究并制造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论文写作提纲:
前言
1 绪论
直流电机的发展 单片机以及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的发展
2 系统论述
设计背景设计思路系统框架设计
3 PWM脉宽调制原理
PWM调速原理PWM调速方法PWM实现方式
4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基本组成单片机整个控制模块AT89S52的简介L298电机驱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块
5系统软件设计
结论
图 3 脉冲宽度调速系统原理图
图4 PWM输出流程图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朱清慧,张凤蕊,翟天嵩等.Proteus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周灵彬,任开杰.基于Proteus的电路与PCB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邱关源,罗先觉.电路(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