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中医科普知识
高血压中医科普知识
1.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症或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
持续性的血压升高。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通常由两个数值表示,
即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大压力,舒张压是心
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小压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成人静息状态下
收缩压大于等于 140 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 90 毫米汞柱(mmHg)被认为是高血压。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然而,长期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和视力问题。中医学中将高血压归为“眩晕”、“眼睛发红及眼前赤痛”、“肌肉酸软”、“腰膝困重”等症状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运
行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调整人体的阴阳
平衡,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
2.中医如何诊断高血压?
中医诊断高血压主要以四诊合参为基础,即望、闻、问、切并与中医理论知
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①望(观察):中医师会仔细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包括面色是否红润或苍白,眼睑是否浮肿等。此外,还会注意到舌头和脉象的情况。
②闻(听诊):中医师可能会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慌等症状,并倾听其描
述身体感受以获取更多信息。
③问(询问):中医师会详细询问患者关于高血压相关症状和体征,例如口渴、失眠、偏头痛等。他们也可能了解生活习惯和家族遗传情况来全面把握患者
的整体状态。
④切(脉诊):通过触摸并评估脉象,中医师可以得出关于气滞、湿困或其
中医是如何看待高血压的?
中医是如何看待高血压的?
高血压这个病名属于物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表述的是能量输出时所受到的阻力值,这个数值增高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动力增加时,管道大小不变,二是动力增加时,管腔变窄,三是动力不变时,血管腔变窄。所以西药有调节血管管腔变化的沙坦和普利,有扩张动脉血管硝普纳,有降低心率的美托洛尔等等。
1、动力增加,管腔大小不变,属于木火过旺,通常可以快速可逆,即一过性高血
2、压动力增加,管腔变小;属于木火过旺,土克水埋金,属于慢性进展型
3、动力不变或变小,管腔变小;属于肝阳不足,木不生火、金泄土不制水
是否属于一过型,需要了解血管的状态,是否有淤堵,其淤堵是血淤还是脂肪过剩,一过型是火土五行的偶然重大变化,即使不用药物等岁运过了,也可自行恢复。慢性进展型,通常是五行生克不吉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改善则需要较长的调理时间。
从病因方面可以看到任意一个五行的不吉,都可以引起高血压,从治疗来看,改善任何一个不吉的五行因素,都有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缓解的程度取决于对根本病机的了解和对药物的性能的准确把握。
我们也看得出为何西药不能彻底治好高血压,从已有的结果入手用生化的方法改变心脏动力或者是血管腔的大小,并不针对身体运转的异常状态进行调节,所以病机未除,则终生服药。
中医学将心脏划分在五行火中,血管划分在五行土,以火土为中心论身体气血运转的异常现象。
中医如何解读高血压,五脏的高血压有什么特征,五个穴位一一对应
中医如何解读高血压,五脏的高血压有什么特征,五个穴位一
一对应
由于刚刚接触头条,从来没有参加过活动,偶尔翻开活动页面,发现本次活动还有2小时25分结束,反正今天没有发文章,能不能赶上末班车,看运气,我们一起“打败高血压”。#打败高血压# 目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没有统一,各种假说弥补着这块空白区域,但高血压的发病人群却越来越大,高血压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破坏心脑血管系统,造成心脑血管意外,在一个是对肾脏的伤害,造成肾脏血管破裂,失能后引起肾功能下降。而我今天从中医角度解读一下“高血压”,帮助大家稳定血压。
中医把高血压归为“虚症”。什么是虚症?就是某个脏腑功能下降,引起的症状,这一点与西医的观点是一致的,高血压只是症状,不是疾病。既然是症状,那么就要继发在脏腑功能下降的基础上,所以,平常大家不好理解的“各种高血压”反应,了解了对应功能下降的脏腑,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他们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穴位按摩帮助大家稳定血压。
一、肝:肝型高血压的人群最大的表现就是脉压差大。正常脉压差在40-60个单位,也就是高压与低压相差40-60个单位。而肝型高血压人群的脉压差一般在80左右,这是因为“肝主筋”,人体血管是“筋”的一种,肝功能下降,“束筋”能力下降,管不好血管的弹性了,血流过来时血管膨起幅度加大,血流下降时血管瘪回去,导致脉压差加大,这类人群多会伴发:脾气大,爱着急,头晕频繁,右下腹胀痛等症状。可以用“太冲穴”帮助稳压,太冲穴是肝经原穴,刺激后可以升肝气,达到稳血压的目的。
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叉远脚趾方向一个大拇指关节上段,按压时疼痛,每天睡前5分钟即可
古代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古代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学上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但是没有病名并不代表中医学对高血压丝毫没有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的记载,认为此病与肝肾有关系。并且后面《丹溪心法》上也提到,无痰不眩、无痰不晕的理论,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原因。古代医家这些观点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1、情志失常:长期精神紧张,恼怒忧思,可以造成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伤肝阴,使阴不敛阳,肝阳偏亢,上扰头目,而出现头痛、头晕、易怒等症状。肝肾两脏关系甚为密切,即为肝肾同源,肝郁日久化火,同样可灼伤肝肾阴,而造成肾的浮阳上越,肝阳上亢,而出现眩晕、耳鸣、失眠等症状,脑力劳动者、白领一族、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罹患高血压病大多数都处于这种类型;
2、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以致湿浊内生,湿浊久蕴则化火、化热,火灼津液成痰,痰浊阻滞脉络,就会出现头痛、头晕,发生高血压。中年男性脾胃功能失常,身体壮实,发生高血压者多属于这种类型;
3、内伤虚损:劳伤过度和年老肾虚的肾阴不足,肝失所养,也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中年妇女老年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多属于这种类型。
中医解释高血压的病因
中医解释高血压的病因
中医原本没有血压的概念,也没有针对高血压病的理论解释,高血压病的一些症状分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疾病中。现代中医把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中阻型等多种证型,诊断治疗方法复杂,并且受西医的影响较重,大部分是针对该病的症状的治疗,难以发挥中医治本的优势。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虚、气血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其发病机理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气郁结,肝火、肝风上犹,气血并走于上。下虚为肾阳虚损,水不涵木,肝失滋养,而致肝阳偏盛。日久阴损及阳,又导致阴阳两虚,出现相应的征候。一般情况下早期多为肝阳偏盛,中期多属肝肾阴虚,晚期多属阴阳两虚。
(1)情志失调,肝火上炎
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忧郁过度,使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致肝火上炎,症见头痛、头昏、目眩、面赤等。
(2)肝肾阴虚,肝阻上亢
或哀伤过度,或老年体弱、肾水不足,或肝火郁久,耗损肝肾之阴,故可导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症多见头昏、耳鸣、腰酸、手足心热等;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使心火上炎,症多见心悸、心烦、失眠等。
(3)肝肾不足,冲任失调
更年期阶段的妇女,常可出现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的高血压病。
(4)气阴两虚,阴阳两虚
久病不愈,气阴、阴阳俱损,多见于高血压病后期,但气阴两虚多出现在阴阳两虚之前。
(5)饮食失常,痰浊内蕴
嗜酒肥甘、膏粱厚味、饥饱无度,使脾胃郁伤,健运失司,致聚湿生痰、痰浊内蕴、清阳不升,可致高血压病,多见眩晕、胸闷等;如痰浊阻塞脉络、心血瘀阻时,则见胸痛、胸闷等。
浅谈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及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疗法
浅谈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及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疗法
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140/90mmHg以上)为主要表现。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并且调查表明,本病有不断上
升和日渐年轻化的趋势。西医对本病的病因认识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的基础上由多种后天因素作用所致,主要与遗传、年龄、体态、职业、情绪、饮食等有一定
的关系。
1.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高血压病在中医学理论中并无直接相对应的名称,一般根据高血压的临床症候、病程转归以
及并发症,将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头疼”、“肝风”等范畴。早在《素问•
至真要大论》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的记载,《灵枢•海论》责之于髓海不足,《丹溪心法》则指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中医认为
高血压病多与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有关,常常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不洁、劳倦虚损等导致脏
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瘀交阻而发。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虚等,多是由肝、肾、心等脏腑阴阳失调,风火痰互结而气机逆乱所致。
中医对于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需明确地辨清证候类型以及标本虚实。通常高血压病可以分
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气虚血瘀型和阴阳两虚型。虚证多病程较长,伴
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症状;实证多病程较短,起病较急,形体壮实兼有眩晕、头痛、面
赤等症状。
2.结合中医形、气、神的角度分析高血压病
中医辨证讲究和强调整体观念,结合形、气、神的角度对某一证或某一病进行分析是中医学
高血压的中医思考
高血压的中医思考
高血压原理其实是清阳不升,浊阴窃踞阳,这里面有虚、实两种情况,虚实常常同时夹杂。实性高血压,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里谈过,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机体是非常奥妙的,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一般的药达不到末端,用西医的方法终身的服药,你高了我不给你高,使机体末端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末端这个指令,我这边不够吃了,赶快给我送吃的,这样一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要不停地用。虚性高血压,就像井水没水上不去,要用泵把下面的水往上泵。这类朋友一般精血比较亏虚,常常有时高血压,有时候低血压,甚至低血压是常态。大部分高血压病人往往是虚实夹杂,既有肝肾不足问题,也有血淤、痰阻等实邪阻滞。比如高血压引起脑部问题在中医里大部分就是肾精不足,肝风内动的问题,以肾精不足,脑部失养为根,肝风内动加上血管硬化为表现。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需要精、气、血三者充养,三者缺一不可。脑部供血是身体最重要的工作。心脏泵血,一分钟要供应大脑750毫升血,每天流经大脑的血量达2000公升,相当于2吨。当脑部气血供应不足时,人就会启动防御机制,自动增压去供应脑部精气血,这时候在身体指标上就显示血压高。人体越重要的部位越有这种自我代偿机制,本身是好的,但是人体气机失衡以后没有能量归位,这时候就需要用一些中药将气机降下,再加上精气血根本性的补充,血压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当然这个解决也是需要过程的,需要患者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睡眠等方方面面的配合。举个例子,众所周知,天气好冷血压容易升高。因为血压就像人体对抗外界压力的一个朋友,天冷了,脑供血不足,那就加个压供上去。人体抗寒能力不足才是根源。你把血压降回去,长此以往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损伤死亡。所以从中医角度就要帮助身体提升正气去抗外寒,解开寒气束缚,帮助气血回归正常状态。
中医治疗高血压知识宣传资料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中医治疗高血压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知识宣传资料:
1.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
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情志失调是指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压升高。饮食不节是指长期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导致痰湿内生,血脉瘀滞,血压升高。内伤虚损是指肝肾阴虚、肾阳不足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压升高。
2.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
灸治疗、推拿按摩等。中药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具有平肝息风、活血化瘀、祛痰除湿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针灸治疗是指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降低血压。推拿按摩是指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紧张,降低血压。
3.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在于其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和综合治疗的理念。中医治疗高血压不仅注重降压,更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机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适合长期治疗。
4.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治疗高血压时,患者应注
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同时,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总之,中医治疗高血压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
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高血压知识讲座的总结
中医高血压知识讲座总结
简介
本次中医高血压知识讲座旨在帮助大家了解高血压的中医观点和治疗方法。通过深入探讨高血压的病因、症状、中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常见疾病,并为自身健康做出正确的护理。
重要观点
1.中医对于高血压的认识: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升、肝阳上亢、肝
肾不足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失调,进而引发心脏负荷加重,导致血压升高。
2.中医对于饮食调理的重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在控制高血压方面的重要性。
根据个体情况,可采用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钾、镁等元
素的食物等方法来调节体内环境。
3.针灸与推拿疗法: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治疗高血压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刺
激穴位和按摩经络,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肝火上升和心脏负荷过
重的症状。
4.中药治疗: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不同人群和病情,
可以选用降压、清肝、平肝散火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合理用
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5.生活习惯调整:除了饮食外,合理的生活习惯对于控制高血压也非常重要。
包括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等。
关键发现
在本次讲座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关键问题和观点:
1.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和护理才能达到控制血压的效果。
2.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
疗,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3.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中医强调预防为主,通过日常的养生保健和调理,可以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价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价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
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传统医学的关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逐渐得到了广
泛认可和应用。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进行评价。
一、中医药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
治的原则。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阴阳失衡、气滞血瘀、肝火上扰等
原因引起的。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采用药物调理、针灸、推拿、运动等多种手段来治疗高血压。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1. 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包括中药和中成药。中药以降血压药为主,如天葵子、桑叶、丹参等,这些药物具有降压平喘、活血化瘀的作用。中成药中,以降压宁、复方利血平等为代表,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2. 针灸疗法适宜度高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中,针灸疗法是最常用的一种。针
灸能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平衡阴阳,恢复体内的正常功能,从而起
到降血压的作用。同时,针灸疗法无副作用,适用范围广泛,受到了
不少高血压患者的欢迎。
3. 运动疗法有益健康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强调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适量的运动可
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调节血压。常见的
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散步等,这些运动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情有一
定的帮助。
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降压效果评价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降压,评价疗效的关键是观察患者
的血压变化情况。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可以取得良好的
降压效果,能够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高血压的中医保健知识讲座内容
高血压的中医保健知识讲座内容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病因
高血压是指静脉压力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其病因主要有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二、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肝阳上亢或肝肾阴虚所致,可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目的。
三、中医保健方法
1. 饮食调理
中医饮食调理注重平衡营养,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建议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粗粮摄入,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 运动锻炼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3.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可以通过改善体内气血运行情况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药物有黄芪、丹参等。
4. 精神调节
精神调节可以通过放松心情、减少压力来达到治疗目的。建议多参与
有益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五、中医治疗方法
1.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体内气血运行情况,达到治疗目的。
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中草药组合来改善体内气血运行情况,
达到治疗目的。
3.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身体不同部位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内气血
运行情况,达到治疗目的。
六、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2. 不要吸烟和饮酒。
3.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摄入盐分。
4. 定期监测血压水平,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角度详解高血压是什么?
中医角度详解高血压是什么?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不过在中医看来高血压是怎么形成的,高血压的发病,从中医脏腑理论方面来讲,主要是肝火亢盛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具体解释一下。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肝火上炎型:头晕胀痛,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烦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阴虚阳亢型:头晕头涨头痛,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口燥咽干,两目干涩,物模糊,肢麻,或见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痰浊内蕴型:头痛昏蒙,或眩晕而见头重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身重困倦,肢体麻木,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或兼心下逆满,心悸怔忡;或兼头目胀痛,心烦而悸,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或兼头痛耳鸣,面红易怒,胁痛,脉弦滑。
瘀血内阻型: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或痛,心悸怔忡,两胁刺痛,四肢疼痛或麻木,夜间尤甚,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细结。冲任失调型:头面烘热汗出,头晕头痛,烦躁不宁,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两足发凉,或有水肿,月经紊乱,经量涩少,或已绝经,舌质淡红,脉弦细或细数。
心肾不交型: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夜寐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气阴两虚型: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心悸汗出,大便溏薄,下肢水肿,舌质淡胖及边有齿痕,脉细无力。阴阳两虚型:头晕眼花,精神委靡,失眠健忘,腰膝酸软,面色少华,间有烘热,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形寒怯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夜尿频数,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从中医角度看高血压
从中医角度看高血压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学生们问,从中医角度来看,病人高血压,有的高压高,低压不高,有的高压不高,低压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说,中医没有高血压这种说法,只有肝阳上亢,或肝脉郁堵。我们可以来做一个比喻,比如一根水管,你给它注入水,增大水的流量,那么管壁受的压力必然会增大,这就可以理解为高压高。又比如同样一条水管,因为用了很久,管腔内停聚了很多锈垢,结果管腔变窄,这样即使不增加水流量,管腔压力也会增大,这就可以理解为低压高。还有高压高,可以理解为阳气亢,低压高,可以理解为阴性物质增多,比如痰湿瘀血,这是从阴阳角度来分高低。
明白这个思路,我们看到高血压,就不会只看到数据上的高低,而能够透过数据想到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个病人究竟是肝阳上亢,经常发脾气引起的高压高,还是长期吃肥甘厚腻,引起血脉被痰湿瘀堵阻住的低压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样都有不同的用药思路。
一般高压高的,我们会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熟地黄、茜草、苦丁茶这组降压合剂。如果低压高的,我们会在辨证方中加入穿破石、丹参、豨莶草这组降压合剂。
如果高压、低压都偏高的,那就要用通肠和打通肝经两个理法,再配合些平肝降压的药。这样一分析,高血压治疗的思路就更清晰了。
慎风寒节饮食惜精神戒嗔怒——保身四要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如何治疗高
血压?
1.中医如何认识高血压
说起高血压,大家一定并不陌生,很多中老年朋友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可能更为深刻。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提到高血压疾病通常都是在谈论西医的治疗方法,但是中医如何认识如何治疗高血压,很少有人真的了解和真的明白。首先我们要先从最基础的高血压血压范围来对这种病进行一个概括和集中的认识。西医认定血压>140/90mmHg就是高血压。而传统的中医学并没有“高血压”这个名词的概念,但是并不代表不存在对疾病的基本认识,2019年《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就已经明确将高血压归类到中医中的眩晕、头疼、中风范畴。最早在《黄帝内经》里有对高血压疾病以及相应的症状进行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这两句话代表着中医对高血压的根本性认识,中医开始研究并深入关于高血压的相关内容研究也是自此开始的。中医认为高血压疾病是由肝病诱发的,在《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中就曾提出过“无痰不眩”,“无火不晕”这样的理论,没有痰热则无眩晕,没有火热则无眩晕。这是中医对高血压认识的开端。
从传统中医学角度考虑,古典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典中医学开始就将高血压和患者本人的情绪、饮食、内伤虚损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在现代医学上也有迹可循。患者有先天性遗传,或者存在长期情志失调、饮食不规律等情况都有可能会诱发高血压疾病。年龄增长,久病劳伤也是出现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在这些诱发高血压的原因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当属患者本人的情志失调,所谓的情志失调就是指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不稳定或者是容易暴躁的环境中,久而久之郁气影响肝脏造成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无法疏通进一步的由气化火损耗肝阴,使得患者出现了阴不敛阳、肝阳上亢的情况。中医理论强调肝肾同源,肝脏受到伤害,时间一长就会牵连肾脏。因此肝郁时间长了就会影
高血压病的中医解析
高血压病的中医解析
高血压病,本身就是一个西医概念。是指患者的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这是西医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中医是没有高血压病这个病名,中医诊断高血压主要是针对症状来进行。高血压病多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因此,中医诊断高血压病也主要从眩晕和头痛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眩晕。西医认为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疾病,但从中医角度看则属于肝胆系统疾病。中医认为眩晕属肝所主,如《黄帝内经》就说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是指眼花或者眼前发黑,晕则指自我感觉旋转,两者合并则为眩晕。中医诊断疾病除了辨病,还要辨证。辨病则相对简单:头晕、视物旋转,则可以诊断为眩晕。但是,辨证则更为重要。眩晕型的高血压病,中医认为属虚实两端。虚者多是气、血、精不足;实者多有风、火、痰、瘀。
二、头痛。从中医角度看也是属于肝胆系统疾病。头痛型高血压除了辨病,还有辨证。首先,头痛要辨清是外感头痛还是内伤头痛。高血压病的头痛多起病缓慢,疼痛轻微,故多属内伤头痛为主。其次,头痛还要辨清性质。结合高血压病特点,头痛的性质有这几类:胀痛多属于肝阳上亢,刺痛且痛有定处的多属于瘀血,头痛重如裹的多属于痰湿,隐痛或空痛的多属虚证。总的来说,头痛型要比眩晕型的辩证复杂一些。
西医觉得最麻烦的是舒张压高,也就是低压部分偏高,因为血里的氧气不够了,比如只剩下50%的氧气,那身体会怎么调整?只有加大两倍的血来维持正常的供氧,所以只有升高低压。
这问题在中医看来主要就是肺气不足,没有从外边去交换到足够的氧气回来,因而血里的氧气就不够用。高血压的发生本来就因为缺氧,正如打鼾也是因为氧气吸入不够一样。
健康之路之中医遇上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 压的病理变化 是肝肾阴阳平 衡失调导致的 脏腑功能失调
中医认为高血 压的临床表现 是头晕、头痛、 心悸、失眠等
症状
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的常 见病因之一,多由肝气郁结、肝火 上炎所致。
高血压的中医病因
痰湿内阻:痰湿内阻是高血压的常 见病因之一,多由痰湿内盛、阻滞 经络所致。
心理调适的重要性:通过心理调适,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缓解情绪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心理调适方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情志疗法:通过调 节情绪来达到降压 目的
气功疗法:通过练 习气功来调节身心 状态
音乐疗法:通过聆 听音乐来缓解压力 和焦虑
饮食疗法:通过调 整饮食来改善心理 状态
心理调适的实施方法与注意事项
添加副标题
健康之路之中医遇上高血压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中医遇上高血压
源自文库
02 中医与高血压 04 中医降压食疗方
05 中医降压运动疗法
06 中医降压心理调适
07 总结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中医与高血压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认为高血 压与肝肾两脏
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高血 压的发病机制 是肝肾阴阳平
添加标题
菊花粥: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菊花摘去蒂,上笼蒸后,取出晒干或阴干,然后磨成细末,备用。粳米淘净放入锅内, 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细末,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晚餐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头眩》则强调"无痰不作眩"。所以高血压头痛、眩晕多与肝阳上亢和痰湿中阻有关。
1.肝阳上亢
症状:头痛胀而眩,口苦面红,心烦易怒,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菊花、白芍、白蒺藜。
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栀芩牛寄生。益母茯神夜交藤,肝阳上亢服之宁。
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栀子、黄芩、菊花清肝泄热;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肝肾,牛膝引血下行;益母草活血利水;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白芍滋阴柔肝;白蒺藜平肝阳疏肝气。
2.痰湿中阻
症状: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祛湿,平肝定眩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旋覆花、代赭石、石菖蒲、
竹茹
半夏白术天麻汤,陈苓甘草大枣姜。
方中半夏、白术、陈皮、茯苓竹茹健脾燥湿化痰;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天麻化痰息风止眩。
另外,可用罗布麻、天麻、菊花、山楂、绞股蓝泡水代茶饮,达到降血压降血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