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指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感和欣赏能力,
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美育教学:
1. 文学鉴赏:通过导读文学经典、赏析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
学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绘画写作: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作活动,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和创造力。
3. 朗诵表演:通过朗读经典诗歌、散文、戏剧台词等,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演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影视音乐欣赏: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播放精选的电影片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
赏和分析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培养学生对影视音乐的鉴赏能力。
5. 写作创作:通过写作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情感抒发等,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思维逻辑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美育教学方法,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和启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审美教育对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审美情趣一直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那么,怎样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对青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呢?遵循美育心理规律,笔者以为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传授美的知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几乎成了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目标。青少年虽然热爱美,追求美,但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美,甚至于以丑为美。因此,结合具体实际传授美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并且要重点讲清美的内涵和真、善、美的关系。在这期间,“真”是美的前提,“善”是美的核心,同时,还要弄清美和道德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文以载道,道寓于文,文道统一,始终是一条颠簸不破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实质也就是“文”和“道”的统一。讲散文《春》,要让学生懂得充满生机的自然会让人充满昂扬向上的情绪,这是作者美好情感的再现,因而是美的;讲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要让学生明白鲁达的行为艺术表达了人民大众惩恶扬善的普遍愿望。因而也是美的;讲说散文《赵州桥》,要让学生明白:此桥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形式美观的三个特点中,倘无结构坚固这个基本前提,则历史悠久与形式美观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而它是美的统一。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无不充满真、善、美。无论是令人愉悦的自然景观,还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劳动场面;无论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人物形象,还是让人掩卷沉思恍然大悟的人生哲理。凡是使人心情舒畅,积极进取的有益于大众的都是美的,凡是使人性情沮丧,消极懈怠的有损大众的都是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识别美,追求美,创造美。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第一篇: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要】美育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一句话,语文教学实施美的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要。【关键词】美育;小学;语文;教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美育教育,通过教学培养美,通过美育促进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领略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能辨美与丑,知善与恶,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小学美育的内涵
(一)小学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周扬在《关于美学研究工作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技术教育,也不能缺少美育。在现代教育中,没有美育是不成的②。”由此可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美育更应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教学活动中,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一起体现教育目的,并渗透于多育当中。美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是
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没有美育的教学就不能是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身心愉快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美,让学生自身感悟到美,进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立足教材,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美。学生学习语文,选入教材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如《背影》、《春》、《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等,它们语言优美,饱含感情,如“岁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的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这样的佳词妙句在入选教材的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它们或清新自然,或凝练优美,或音韵流畅,对吮吸语言汁液的少年学子,其浸染与陶冶不言而喻,教师应很好地开发这一资源,或诵读,或默品,或仿写。与学生一起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就能做到不刻意死记硬背就能积累下来。
二、以语文情感美育为中心,启发学生做理性思考,培养人格美。语言教学中的美育不能只停留在品读佳词妙句上,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内心的感悟。有人说:美育是人心灵的体操。课文的形象因素、情感因素都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心灵。而这一切都应包含一个“情”字,语言课堂应该是一个贮满情感的海洋,教师通过诱发感情,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滋润学生的心田,启迪他们的人生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一定会提高洞察力,从而对照自己的思想进行审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技巧。一幅精美的图画对于“美育”来说毫无意义,一支优美的乐曲对于“乐育”来说也毫无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非常重要,有了审美技巧,学生的文化品味提高了,就能遨游于美的长河,创造出美的生活。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但是,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却愈发地欠缺。如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以达到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效果,是当今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合理的美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本篇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真实性
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性的,而教师在授课中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文关怀性的语言是可以唤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感受、去思考和去发问。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地开发。事实上,孩子们在学习与观察美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精彩、形象的语言描述,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类似于美的质感和美的形态,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表现方式,让美妙和神秘的形态跃然在纸上,从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等等中去启发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不仅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注重选取优秀的音乐、电影、绘画、设计等等领域的作品。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美学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开发。
当学生们在多样化的美学领域中接触到美,才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加强其对美文化的感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审美力,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识别美在不同的领域之中,真正地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热点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刘文君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特点,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感受美、创造美等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美育教学;探讨语文课堂是展现情感、展现美的重要阵地。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让学生产生自己的审美体验?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展现美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重点思考这些问题。
一、美育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经历了学科专家、大学教授、作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等专业人员五年的编写,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难点、感悟文章的主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美育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础性地位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良好公民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具有独立的人格,具备创新合作的意识,更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不同学段的语文课程也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还是在诵读古诗词方面,还是在阅读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灵性的火花,感悟语文的力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审美质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体现对人类、对大自然的关注,教育学生尊重多样的文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每篇选文都要具有典范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根据当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从实际出发,提高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美育资源
小学语文老师懂得如何有效地去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就会更好地将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美有深切的体验。
让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让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美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美育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让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一、朗读经典诗文,培养语感
朗读经典诗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文中的语言美,培养语感。教师可以在朗读时注重语调、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学要素。
二、阅读图画书,增强阅读兴趣
图画书是孩子们阅读过程中喜爱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图画书,让学生阅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阅读任务,如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故事,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分析美术作品,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借助美术教育,让学生分析和欣赏美术作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词语和句子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此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四、讲解语言规范,提高语言修养
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媒介,用好语言可以让人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讲解语言规范,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让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进而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经典诗文、阅读图画书、分析美术作品等,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美的力量。
试论语文教学中美育因素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试论语文教学中美育因素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试论语文教学中美育因素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内容摘要:人文学科的最终目标,是关注人的内心、情感。文学本身就承担着这样的一份重任,“文以载道”是自古以来对文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同时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语文教学承传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语文课堂不仅因其本身的特点必须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来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而且还可以从多种层面、多个视角通过发掘文本中的美学因素来促进德育教育,更好地发挥其德育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德育教育渗透
一、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各个学科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肩负了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渗透德育重任。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德育内容,充分利用语文课形象.生动的特点,巧妙引导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德育融入语文的形象特点之中,寓“德育”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中,使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如
例说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例说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审美教育在提高人类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学生情感化的教育。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多媒体等资源,为学生学习创设意境,引发情感共鸣,进入审美状态,感悟理解形象的内在美,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学生的情趣和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美育感悟美理解美表现美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形成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美育在提高人类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渗透审美教育呢?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略作论述。
一、创设意境感悟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克服文字的抽象概括给学生造成的认识障碍,让学生顺当地感知课文所蕴含的美,从而进入作品描写事物与作者思想感情融合而产生的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境界。教师要运用语言、图片、实物、声像、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手段来营造气氛,创设意境,尽量使作品中的文字表达具体化、形象化。如教授周敦颐的《爱莲说》时,为使学生领悟莲的冰清玉洁,暗香浮动的风骨,感受高雅隽永
的美境,我先要求学生背诵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口头描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所表现的优美景象,引导学生渐入意境。接着,我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中的彩图,口头描述画面:“粉红的荷花摇曳多姿,碧绿的荷叶翩翩起舞,笔直颀长的茎杆,硕大丰满的莲蓬……”这样,学生对莲的形态美有了直观的感受。然后思考课文是用哪几句话从哪些方面写莲之美的。这就使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精彩描写得到直观、动态的展现,“不染”、“不妖”的抽象,“不蔓不枝”的模糊,全被细致逼真的画面所化解,学生自然而然地认同了作者的赞叹,滋生出强烈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艺术美有了深刻的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素
质教育在教育的体系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美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小学语文教学中
美育的渗透。
一、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是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
能力。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童话等多种形式,而这些文学作品中浸透着深厚
的人文情感和美好的人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有利于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个性
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
行深入的思考和感受。比如,通过讲解《小红帽》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奶奶的形象,引导学
生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爱、亲情等等。这样的文学欣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
启发他们对生命、爱情等等的思考和感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诗歌、比喻、修辞等手法,达到艺术效果的一种语言
表达形式。它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
写口号、广告语等等,培养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在这个
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够在创造性的思考中,开发自己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演讲,是指通过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
种方式。语文演讲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在表达中,在思维中,在内心感受中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通过审美的实践活动,来培养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的能力。达到净化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从而造就出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献身精神的人。正因为如此,审美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掌握必要的美育基础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要使学生进入“关系”成为“主体”,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美学基础知识的教育。也就是说应该使他们初步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会美。什么是艺术美,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类别?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从那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中获得相应的审美愉悦。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美学基础知识的教育是至为重要的。
当然,美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应该紧密结合课文中的形象的描绘来进行。否则,“知识”失去了生动形象的依托,成了教条,就激发不起学生感情的浪花。比如在讲自然美,就结合《长江三峡》的雄奇壮丽,《雨中登泰山》的崔嵬迷蒙或《荷塘月色》的清幽淡雅来进行描述。这样,学生就能感到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壮美”和“优美”,就会由作者笔下的山川草木联想到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联想到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于是,美好情感的浪花就会在他们脑海中翻腾不已……学生在这种怡然自得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教育,积累了知识,道德得到升华,灵魂得到了净化,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并逐步培养起文学鉴赏的兴趣。学生在美学知识的熏染下。随着审美情趣的提高,就会产生持续探求的动力,对课文言语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体会。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一
要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美的情感课堂。要通过审美联想,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并进一步创造美,使学生从美的旁观者、欣赏者变为美的实际创造者,这是美育的终极目的。
1.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形态,它是指人作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一种意识。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语文通过形象向学生展现现实生活,这些形象是现实的提炼和加工,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审美活动要求学生领会形象的象征意义。文学形象从生活中走出来,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形象的审美实际上就是对自我、对人自身的审美。从这些作品形象身上,学生找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人”的影子。这好比照镜子,透过文学形象这面镜子,学生认识到“我”的形象和本质,从而就知道“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才美,而“穿衣服”的过程正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2.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创造力是一种影响活动实际效果和素质质量的力量。人类产生的本质特点即是按照美的规律在创造。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美源于创造,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审美类活动要以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形象或文学形
式向学生展示创造的魅力,让他们懂得“为了更高的美,没有一个规律是不可打破的”(贝多芬语)。在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对作品形象进行再创造,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创造出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此推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任意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由于没有受到任何定量的因素的限制,可以自由和广泛地思索,更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学科中的美育会在自然状态下更好地发展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1. 体悟文章情感美。对学生进行美育陶冶时,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未成曲调先有情”,即自己首先要被文章的感情所牵动,然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获得美的熏陶。如在教徐自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新课之前,先由老师配乐深情朗诵全诗,把诗歌的情感、意境做一个强烈的渲染,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造势。后由学生自由朗读,个性发挥,体味诗人的细腻情感。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若能较好投入情感范读课文,定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很好的体悟到文章的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在上《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呼吁》等课文时,老师首先全身心融入课文,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课文重点语句、语段处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渲染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体味理解马克思、史怀哲等名人伟人的魅力和伟大。
2. 领悟诗歌意境美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特别是诗歌单元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显示出一个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从而领略其音响和色彩的美。如在教徐自摩《再别康桥》一诗时,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音乐美进行品位赏析,联想康桥的秀美的自然风光,诗人飘然欲去的形象,品读朗朗上口的诗句,注意诗的逐节押韵、换节换韵的形式特点,抓住诗歌中押韵的字及叠音叠词的运用
来体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如首尾呼应的叠词“轻轻的”,想象诗人飘然而去的形象,三个字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含蓄委婉的将诗人难舍难分的的离别情绪通过包含深情的语调给传达出来。又如郑愁予的《错误》一诗。我试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融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让学生在自己的深情朗读中感受诗歌含蓄不露的唯美主义风格,体味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在教读这些诗歌时,最好能配以背景音乐,创设一种美的情境。事实上,学生也非常喜欢配乐朗诵这些诗歌,从而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含蓄意境美,进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分析
1. 引言
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
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掌
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思维
能力和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
德观,增强文化素养和民族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
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体验
到美的意义,懂得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学
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与感悟的过程。正是因为这
种追求与感悟,小学语文教学才显得如此重要,它不仅传承了中华传
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1.2 美育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美育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
习语言文字、修养情操、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美育教学在其中
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美育教学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审美
情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也为美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文学作品,为学生提
供了欣赏、感受和表达美的机会。美育教学与语文教学相互渗透,共
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美育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作业设计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
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通
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作业引导学生积累美的素材,提升自身的审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美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育是“美的教育”的简称。最早明确提出美育教育的人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17年他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在这以后,他大力提倡美育教育。他认为纯粹的美感可以破除人我之见,去处利害之心,因此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之日进于高尚的境地。在他看来,美育会带来“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良好教育效应。如果继续向上追溯,可以追溯至我国的春秋时代的孔子,他在著名的《侍坐章》中提出了美的教化作用;在西方,早在柏拉图时代就提出了美育的思想,柏拉图认为美可以让人“洗净灵魂”。美育是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教育只有吸纳美的教育,才可以算得上有效、合理。可以说,在中国存在一个隐形的美育传统,继承这个传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应该努力追求的。(中国美育思想最为独特的品格与审美诉求就是对人生与人品的重视。就中国美育思想来看,所谓美,总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因而,美实际上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也即一种心灵境界与审美境界。)
在回过头来看,美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其独特
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是一项美的工程,它们都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塑造着人的心灵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包含着美育的内容,美育中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因素。其共同目标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核心价值基础,使他们成为真、善、美和谐统一之人。美育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通过以美求真、以美扬善、以美促美、以美益德的方式影响其思想,帮助他们培养真、善、美的人格。美和善是相统一的。古今中外的美学理论也一致认为,美和善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的本质属性,因此也就形成了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互通互融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将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
将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言运用能力外,“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而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一、帮助学生发现美
语文教学一定要摒弃以往认字、组词、造句、背诵的模式,如果将教学重点放在这些方面,那语文课堂必将是枯燥无味的。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多出自名家,无论在遣词造句还是意境、思想内容方面都充满了美。
自然之美:不仅有《火烧云》展示给我们的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和《观潮》中钱塘江大潮奔腾壮观的声势之美的大手笔,也有《桂林山水》带给我们的清、静、奇的玲珑剔透的画面和《五月的田野》中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软软的泥土、灿烂的阳光这些富有灵性而诗意盎然的画面。古诗更是展现自然美景的绝妙佳作,如《咏柳》、《小池》、《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等都为我们定格了醉人的美景。
生物之美:郑振铎的散文《燕子》塑造了燕子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声形俱佳的意象美,与柳丝、微风、阳光构成一种生态和谐的自然美,妥帖地抒发了作者的情绪。而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则通过有条理和细致的描绘,使这种很常见的植物展现出青树翠蔓之美。只要善于发现,处处都是美。教师就是学生发现美可以借助的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所以,语文教育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从而净化心灵,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一、在阅读中感悟人性美。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
语文教材被誉为“生活的教科书”,教材中反映美的领域无限宽广。如《白蝴蝶之恋》中,小蝴蝶陷于危难中,身体已经“冻僵”,失去了知觉,“我哈着气,送给它一丝温暖”,在“我”的关怀下,小蝴蝶“渐渐苏醒过来”。“我”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生命,“我”“感到无限的喜悦”。这种爱是超越功利的,是精神上的关爱,是人道主义的闪耀,是发自人本性的纯粹的爱,再如《善良》一文中的中学生,面对父亲瘫痪,母亲下岗的家境,仍然用买雨具的方式来帮助桥头卖伞的老人,因为她懂得还有比她们更贫困的人,等等。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学生体验到了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的美
好情感。
二、在朗读中品味内涵美。
鲁迅说:“美的享受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语文美育直接感知的材料是语言文字,它没有现实美那样鲜明的直观性,因此,要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出声地读,它是强调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如:我们在学习《安塞腰鼓》时,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体会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这样年轻热烈完美生命的热爱。
三、在情境中感受意境美。
意境即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意境是外在境界与作者心中的境界的自然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谁都会赞叹作者笔下的西湖美景,莲叶“碧”而无穷,荷花“红”而别样,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学这首诗时,可借助多媒体把学生的思绪带进西湖美景中,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同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或借助多媒体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或通过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进而使学生得到美的愉悦。
四、在赏析中品尝语言美。
文章的语言或清新洗练,读来如明净无尘的水晶,或质朴自然如
甘洌清澈的山泉,或优美隽永令人回味无穷……,品尝语言美应引
导学生细细咀嚼,揣摩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
比如,冰心的《小橘灯》中,小姑娘送“我”小橘灯时说:“天黑了,路滑,这小橘灯,照你上山吧!”最后送“我”出门时,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这简短的几句出自孩子心底的纯真、稚气,对新生活充满着信心的、有个性的儿童语言,表达得何等形象、真切!再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同是虫鸣,油蛉似“低唱”,蟋蟀如“弹琴”;同为动作,黄蜂因肥胖而“伏”,叫天子因轻捷而用“窜”,都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情趣和独特感受。
品尝语言美,还要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中如果仅满足于把
一些修辞手法对号入座,那势必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这样语言美的品味才能达到“知其美,又知其所以美”的境界。如《紫藤萝瀑布》中描写“花瀑”,“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不停地生长”,以“瀑”为喻,从总体形象上赞美花盛花繁;以“欢笑”“挑逗”将花瀑拟人化,突出花的情趣,同时运用对比,由花儿自衰到盛,再联系本文的背景,让我们感悟到了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利用多种多样的美
育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其审美联想,提高其审美能力,让他们进一步热爱生活,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
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