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试题答案3.pdf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1、2、3、4参考答案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册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1、2、3、4参考答案(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特性的物质。
(×)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法论。
(√)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术。
(√)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定的规律运行。
(×)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侧隙。
(√)×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场需求能力。
(√)×单选题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游标卡尺B.电话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增大系统刚度B.增大系统转动惯量增大系统的驱动力矩D.减小系统的摩擦阻力程L0=8mm的丝杠驱动总质量为60kg的工作台与工件,则其折算到丝等效转动惯量为(B )kg·mm2。
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答案完工..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学生姓名:陶奇学生学号: 1161101206761班级: 11春机械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一)一、填空题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接口电路组成。
2.机电一体化产品按用途可以划分为民用机电一体化、办公机电一体化和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
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和进行设计质量评审三个方面。
4.市场预测主要包括定期预测和定量预测方法。
5.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在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6.在多级传动中,为了减小传动误差,传动比的分配应遵守前小后大原则。
7.当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等于转子惯量时,系统能达到惯性负载和驱动力矩的最佳匹配。
8.机械传动系统中,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两种。
二、简答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变为可识别的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分析处理后产生控制信息。
2.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3.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系统的负载变化;传动系统的惯性;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传动系统中的摩擦与润滑。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能源有电源、气压源和液压源。
★市场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定期预测和定量预测。
★机电设计的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和进行手机质量评审★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接口组成。
★在多级传动中,为了减小传动误差,传动比的分配应遵守先小后大原则。
★机电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在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两种★对于线性控制系统,若要求在达到高精度的同时减小定位时间,则必须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
提高固有频率和阻尼可以提高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液压系统的伺服控制元件主要有电液伺服阀和电液比例阀★典型开关量I/O模板的I/O电气接口的主要功能有滤波、电平变换、光电隔离和功率驱动。
★计算机的指令进行D/A转换后,需经过信号调理环节才能驱动执行机构。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参数主要有灵敏度、线性度、迟滞和重复精度。
★传感器输入特性的主要参数是输入阻抗或静态刚度。
★执行机构,选择较大传动比可使系统的相对阻尼系数增大,有利系统稳定。
★机电产品设计类型可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参数设计三类。
★当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等于转子质量时,系统能达到惯性负载和驱动力矩的最佳匹配。
★步进电机的最大动态转矩小于最大静转矩,并随着脉冲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二)选择题★开放式体系结构中的VLSI是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下移动电话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
★数控机床需要进行抗干扰设计。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或频率响应函数)是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丝杠螺母机构在闭环外,所以它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影响输出精度★闭环控制,齿轮减速器在前向通道,它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步进电机转动后,其输出转矩所工作频率增高而下降★采用脉宽调制进行直流电动机调速驱动是,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改变电枢贿赂的平均电压而实现机的平滑调速。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答案完工解析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学生姓名:陶奇学生学号: 1161101206761班级: 11春机械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一)一、填空题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接口电路组成。
2.机电一体化产品按用途可以划分为民用机电一体化、办公机电一体化和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
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和进行设计质量评审三个方面。
4.市场预测主要包括定期预测和定量预测方法。
5.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在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6.在多级传动中,为了减小传动误差,传动比的分配应遵守前小后大原则。
7.当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等于转子惯量时,系统能达到惯性负载和驱动力矩的最佳匹配。
8.机械传动系统中,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两种。
二、简答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变为可识别的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分析处理后产生控制信息。
2.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3.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系统的负载变化;传动系统的惯性;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传动系统中的摩擦与润滑。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模拟试题(3套)
模拟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判断下列所述是否正确,正确填入“√”号,错误则填“×”号。
)1.机电一体化是以数学和物理学为主的多门学科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学科。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精度是由机械装置的精度确定的。
()3.系统的静摩擦阻尼越大,使系统的回程误差增大,定位精度降低。
()4.位移传感器还可以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模拟式传感器输出是以幅值形式表示输入位移的大小,数字式传感器的输出是以脉冲数量的多少表示位移的大小。
()5.气压式伺服驱动系统常用在定位精度较高的场合使用。
()6..改变步进电机定子绕组的通电顺序,转子的旋转方向随之改变。
()7.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是电机转速与其控制电压的关系。
()8.在实际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很难建立严格的数学模型,因此建立描述模型。
()9.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把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产品组成大小随意的系统,然后通过现场总线构筑自动化领域的开放互连系统。
()10..数控机床中的计算机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而电机和主轴箱则属于系统的驱动部分。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
【A.】通信机柜【B.】移动电话【C.】复印机【D.】非指针式电子表2.齿轮传动在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随传动比级数的()。
【A.】增加而减小【B.】增加而增加【C.】减小而增加【D.】变化而不变3.机械传动部件的阻尼比和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A.】粘性阻尼系数【B.】抗压刚度系数【C.】转动惯量【D.】质量4.下列哪项指标是传感器的动特性()。
【A.】量程【B.】线性度【C.】灵敏度【D.】幅频特性5.全闭环控制的驱动装置中,丝杠螺母机构位于闭环之内,所以它的()。
【A.】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输出精度【B.】传动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回程误差影响输出精度【C.】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不会影响输出精度【D.】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会影响输出精度6.PWM指的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1、2、3、4参考答案(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册)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 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3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考作业31.某工作台采用直流电机丝杠螺母机构驱动如图所示,已知电机轴的转动惯量J m=4×10-4kg·m2,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的小齿轮的转动惯量J1=1×10-4kg·m2,大齿轮的转动惯量J2=1.8×10-4kg·m2,丝杠的转动惯量J s=3.8×10-4kg·m2。
工作台的质量m=50kg,丝杠导程t=5mm,齿轮减速比为i=5。
试求:(1)工作台折算到丝杠的等效转动惯量J G;(2)传动件折算到电机轴的等效转动惯量J e;(3)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J。
解:(1)J G=m(t/2π)2=50*(0.005/2π)2=3.166*10-5kg.m2所以工作台折算到丝杠的等效转动惯量JG为3.166*10-5kg.m2(2)J e=J1+1/i2(J2+J s+J G)=1*10-4+1/25*(1.8×10-4+3.8*10-4+3.166*10-5)=1.236*10-4 kg.m2所以,传动件折算到电机轴的等效转动惯量J e为1.236*10-4 kg.m2(3)J=J m+J e=4×10-4+1.236*10-4=5.236*10-4 kg.m2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J。
为5.236*10-4 kg.m22.已知某四级齿轮传动系统,各齿轮的转角误差为Δφ1=Δφ2=…=Δφ8=0.004弧度,各级减速比相同,即i1 = i2 =…= i4 =2,求该系统的最大转角误差Δφmax。
解:Δφmax=Δφ1/i+(Δφ2+Δφ3)/i2i3i4+(Δφ4+Δφ5)/i3i4+(Δφ6+Δφ7)/i4+Δφ8=0.004/16+(0.004+0.004)/8+(0.004+0.004)/4+(0.004+0.004)/2+0.004=0.01125答:求该系统的最大转角误差Δφmax为0.01125弧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 参考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 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 )。
A.机器人 B.移动电话C.数控机床 D.复印机2.滚珠丝杆的滚珠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始终与丝杠表面保持接触为( )。
A.插管式 B.端盖式C.内循环式 D.外循环式3.下列哪个不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A.幅频特性 B.临界频率C.相频特性 D.分辨率4.在传感器的使用中,模拟式传感器与计算机进行接口必须用的器件为( )。
A. A/D转换器 B.D/A转换器C.缓冲器 D.隔离器5.闭环控制的驱动装置中,丝杠螺母机构位于闭环之外,所以它的( )。
A.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输出精度B.传动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回程误差影响输出精度C.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不会影响输出精度D.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会影响输出精度6.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时,需要由用户自行编写( ),具有实时性、针对性、灵活性和通用性。
A.平台软件 B.开发软件C.系统软件 D.应用软件7.以下( )不属于系统功能结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A.串联结构 B.并联结构C.环形结构 D.星形结构8.HRGP-1A喷漆机器人中的乎部属于系统中的( )。
A.能源部分 B.测试传感部分C.驱动部分 D.执行机构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3分,共30分)9.机电一体化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等特征。
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3.√4.×5.×6.× 7.×8.×9.×10.√11.×12.× 二、单选题1.C2.A3.B4.A ,A5.D6.B7.A8.D 三、简答题1.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答:机械本体、动力系统、检测传感系统、执行部件和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五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所规定的目的功能。
通过接口及相应软件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内部匹配合理、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
2.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的作用。
机电一体系统是机械、电子和信息等性能各异的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其构成要素和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极其重要。
从系统外部看,输入/输出是系统与人、环境或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从系统内部看,机电一体化系统是通过许多接口将各组成要素的输入/输出联系成一体的系统。
3.机械运动中的摩擦和阻尼会降低效率,但是设计中要适当选择其参数,而不是越小越好。
为什么?阻尼比公式:02mK B =ξ,由公式可知阻比除了与机械系统的粘性阻尼系数B 有关外,还与系统刚度K 0和质量m 有关。
因此,在机械结构设计时,应当通过对刚度、质量和摩擦系数等参数的合理匹配,得到机械系统阻尼比ξ的适当取值,以保证系统的良好动态特性。
4.简述机械系统的刚度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机械系统的刚度对系统的主要影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失动量系统刚度越大,因静摩擦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传动部件的弹性变形越小,系统的失动量也越小;(2)固有频率机械系统刚度越大,固有频率越高,可远离控制系统或驱动系统的频带宽度,从而避免产生共振;(3)稳定性刚度对开环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而对闭环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提高刚度可增加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及答案 (三)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及答案(三)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机电一体化2伺服控制3闭环控制系统4逆变器5 SPWM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通道就是I/O接口。
()2 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4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5 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6 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7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 在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中,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通信和通信。
2. 微机控制系统中的输入与输出通道一般包括、、、、四种通道。
3. 在伺服系统中,在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情况下,首先应保证系统的和,并尽量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
4. 一般来说,伺服系统的执行元件主要分为、、、和其它等四大类型。
5. 在SPWM变频调速系统中,通常载波是,而调制波是。
6. 异步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1)基频(额定频率)以下的恒磁通变频调速,属于调速方式。
2)基频(额定频率)以上的弱磁通变频调速,属于调速方式。
7. 开环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主要由、和等组成。
8.实现步进电动机通电环形分配的三种常用方法是:1),2),3)。
9. 根据计算机在控制中的应用方式,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分为四类:1),2),3),4)。
10.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主要有:1),2),3)等类型。
11.干扰传播途径有二种方式,其中传导耦合方式:干扰信号能量以或的形式,通过金属导体传递。
12. 抑制电磁干扰的常用方法有屏蔽、、、、合理布局和软件抗干扰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20200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与答案
19.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20.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翌电一体化系统仿真”模型主要有哪几”?分别应用于系统设计的哪个阶段?
得分}评卷人 四、计算题(10分)
22.经济型数控车床的进给系统,通常是采用步进电动机驱动滚珠丝杠、 台作直线往复运动。所选三相六拍步进电动机的转子有 8。齿,所选丝
(2)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分别用二J几 存储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3分)
(3)输人/输出(1/0)单元是CPU与现场1/0设备或其它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 (3分)
14.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机械位移的机电执行元件,每当一个脉冲信 号施加于电机的控制绕组时,其转轴就转过一个固定的角度。()
15.永磁型步进电动机即使其定子绕组断电也能保持一定转矩,故具有记忆能力,可用于 定位驱动。()
16.自动控制是在人类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 规律运行。()
1 . D
2 . A
3 . D
4 . B
5 . A
6 . A
7 . C
8 . B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丫,错误的打又,每题3分,共30分)
9.丫
10.丫
n.丫
12 . X
14.丫
1 5.丫
16.又
17.又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3.丫 18 . x
19.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D.物理接口
8 . HRGP一IA工业机器人中的旋转变压器属于系部分
C.控制器
D.执行机构
得分评卷人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丫,错误的打X,每题3分,共30分)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机电一体化可靠性是指,系统(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3. 工业三大要素指物质、能量、信息。
4. 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的作用传递转矩和转速。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精密化,高速化,小型、轻量化。
6. 轴系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有:①旋转精度②刚度③抗震性④热变形⑤轴上零件的布置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功能有一种是变换、调整,另一种是输入/输出。
(√)2.谐波齿轮传动的波发生器相当于行星轮系的转臂,柔轮相当于行星轮,刚轮则相当于中心轮。
(√)3.比例-积分(PI)调节克服了单纯比例环节有调节误差的缺点又避免了积分环节响应慢的弱点,既能改善系统的稳定性能能,又能改善其动态性能。
(√)4.组合法它是将结合法制成的专用或通用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故称组合法。
(√)5.机电互补法又称取代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系统)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以弥补其不足。
√三、解释(每题3分,共9分)1. MCS一般将配有系统软件、外围设备、系统总线接口的微型计算机系统2. CPU微处理机简称 CPU,它是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器件中有数据有数据通道、多个寄存器、控制逻辑和运算逻辑部件,有的器件还含有时钟电路,为器件工作提供定时信号。
3.MC微型计算机简称MC。
它是以微处理机为中心,加上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系统总线及其他支持逻辑电路组成的计算机。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执行元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 1 惯量小、动力大 2 体积小、重量轻3 便于维修、安装4 易于微机控制2.直流伺服电机控制方式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答: 直流伺服电机为直流供电,为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和方向,需要对其直流电压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答案
齿轮传动系统的总重量为(_____)。(1分) 根据重量最小原则,令,可求得(_____)。(1分)
子问题 1:A; 子问题 2:B
转换到电机轴的齿轮惯量为(_____)。(1分) 根据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令,可求得(_____)。(1分)
子问题 1:B; 子问题 2:A
解:当两端转向相同时,两端外齿轮相对于内齿轮转过1
脉宽调制
三、计算题
题目 解:(1)刀架的位移量为( )mm。
(2)丝杠的转速转速为( )转/秒。 求该仪器的灵敏度为( )V/mm。
答案 (1)307200÷1024×2=600 (2)300÷10=30 _S_=_dy_/_dx_=(2.5-3.5)/(5.0-4.5)=-2
(1) (2)传感器的每转脉冲数脉
2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是模拟式传感器的( )。
动态特性指标
光栅传感器的光栅是在一块长条形的光学玻璃上密集等间距平行的刻线, 刻线数为100线/mm,此光栅传感器测量分辨率是( )mm。
0.01
光栅传感器的光栅是在一块长条形的光学玻璃上密集等间距平行的刻线,
刻线数为100线/mm,经四倍细分后,此光栅传感器测量分辨率是( )
一、判断题
题目(题目是随机,用查找功能(Ctrl+F)搜索对应的答案
答案
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 错
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 错
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的能力。( )
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
错
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6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
A. 机器人
B. 移动电话
C 数控机床 D. 复印机
2. 滚珠丝杆的滚珠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始终与丝杠表面保持接触为( )。
A. 插管式
B. 端盖式
c.内循环式 D. 外循环式
3. 下列哪个不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 )
A. 幅频特性
B. 临界频率
C. 相频特性
D. 分辨率
4. 在传感器的使用中,模拟式传感器与计算机进行接口必须用的器件为( )。
A.A/D 转换器
B.D/A 转换器
c.缓冲器 D. 隔离器
5.闭环控制的驱动装置中,丝杠螺母机构位于闭环之外,所以它的( )。
A. 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输出精度
B. 传动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回程误差影响输出精度
c.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不会影响输出精度
D. 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会影响输出精度
6. 针算机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时,需要由用户自行编写( ) ,具有实时性、针对性、灵活
怯刊远距生@
A. 平台软件
B.开发软件
C.系统软件
D. 应用软件
7.以下()不属于系统功能结构!型的基本结构形式。
A.串联结构
B.并联结构
C.环形结构
D. 星形结构
8. H 忌GP-1A 喷草案机器人中的手部属于系统中的( )。
A.能撒部分
B. 传感部分
C.监功部分D。
执行机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J ,错误的打 X ,每题 3 分,共 30 分}
9的机电一体化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是机械和傲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等特征, ( )
10.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包括传动机构、导向机构、执行机构、轴系、机座或机架 5大部分,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
( )
11.机电一体化系统要求传动机构具有刚度大、摩擦小、转动惯量小、阻尼合理、抗振性好和可靠性高等特性。
( )
12.精密机械技术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础,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了精密的机械本体,并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了可靠、灵敏的驱动装置。
( )
13.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滚珠丝杠副是最常用的运动转换机构,在实际工程运用中,滚珠丝杆副只能将回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 )
14. 位移传感器还可以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模拟式传感器输出是以幅值形式表示位移的大小,数字式传感器的输出是以脉冲数量的多少表示位移的大小。
( )
15.脉宽调制 CPulse Width Modulator ,简称 PWM) 控制就是通过脉冲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即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改变输出的平均电压。
( )
16.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单行。
( )
17.PID 调节器由比例调节器、积分调节器和加法调节器通过线性组合而构成。
( )
18. 概念设计是指在确定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工作原理及其组合等,( )
三、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9.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20.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21.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四、计算题(10 分}
22. 一个四相八拍运行的步进电机,转子齿数为 50 ,则其步距角为多少?如要求步进电机2 秒钟转 10 圈,则每一步需要的时间 T 为多少?
五、综合题(12 分)
23.分析图中整体式 PLC 的各组成部分中 CPU 、存储器、电源、输入/输出 (1/0)单元的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6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 B
2. C
3. D
4. A
5. D
6. D
7. D
8. D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 X ,每题 3 分,共 30 分)
9. -J 10. -J 11. -J 12. X 13. X
14. -J 15. -J 16. X 17. X 18. -J
三、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9.答:机械本体、动力系统、检测传感系统、执行部件、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五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所定的目的功能。
20.答: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的调整方法有 z 圆柱齿轮传动 g 偏心套轴向垫片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轴向拉簧式、可调拉簧式) ;斜齿轮传动:垫片错齿调整。
21.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硬件主要由计算机主机、接口电路、输入/输出通道及外部设备等组成
(1)计算机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
它接收从操作台传来的命令,对系统的各参数进行巡回检测,执行数据处理、计算和逻辑判断、报警处理等,并根据计算结果通过接口输出控制命
(2)接口与输入/输出通道是计算机与被控对象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
(3)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外部设备是操作台,它是人机对话的联系纽带,通过它可发出各种操作命令,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并可输入各种数据。
四、计算题 (10 分)
3600 3600
22. 解 z 步距角 :8=-一一一一 =0.90 (5 分〉
mZ , 8X 50
每一步需要的时间 T= 每圈时间/每圈的步数。
2000 200
T=→一一=一一一 =0.5ms (5 分〉
10mZ, 8X50
五、综合题 (12 分}
23. 答:(1)中央处理器 CPU 是 PLC 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控制其它所有部件的运行,功能
相当于人的大脑。
(3分〉
(2)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随机存储器 (RAM) 和只读存储器 (ROM) 分别用于
存储用户程序和系统程序。
(3 分)
(3) 输入/输出 0/0)单元是 CPU 与现场1/0 设备或其它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
(3 分
(4) 电摞包括系统电源和后备电池,其中后备电池可在停电时继续保持几十小时的供电。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