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应走进学生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摘要:作文是学生独具特色的语言、思想、情感的体现,是一种精神的个性创作。
提高写作能力应:诱发写作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广袤的时空中体验生活;赐予一支“魔笔”,让学生描绘七彩生活;开发个性思维,让学生用心去创造生活。
关键词:兴趣;体验;方法;个性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缺乏个性的问题,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抓好作文之“源”。
这个“源”,正是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
因此,关注生活,将作文训练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诱发写作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马正平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
哪些因素呢?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
”作文训练以练笔为主,要从平时的点滴抓起。
因为作文和记忆、情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如在记忆清晰、激情冲动时不及时下笔,等过了时机再写,必然事倍功半,写出来的文章干瘪、枯燥。
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点”,即每天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做到“三不限”:不限时间场地,不限字数,不限格式体裁。
只要是自己生活的经历、感受、体会就行。
读了一本好书,看了一条新闻,去公园玩了一趟,和爸爸下了一次象棋,和他人闹别扭了……甚至一次恶作剧都可以。
学生愿写了,乐写了,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作文便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广袤的时空中体验生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到五彩斑斓的生活中去感受生活,丰富情感,增强体验,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产生倾诉的冲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通过观察来开阔世界,丰富知识,使学生写作时,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平时,启发学生观察家里的小猫、小狗的习性,生活特征;杨树、柳树、月季花的季节变化;逢年过节,各家各户是怎样欢庆团圆的;婚丧嫁娶时,当地都有哪些风俗习惯等。
小学生作文写作教学策略实践分析
小学生作文写作教学策略实践分析小学生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难点问题,学生缺乏的不是语文基础知识,而是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小学六年级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当在这一阶段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打下良好功底。
一、题目要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出发认识作文语文教学的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最恰当的语言描述所要表达的情绪和事物。
因而在题目的设立过程中,教师更应当注重为学生布设适当的题目,以便于学生贴近生活进行写作。
文章的真实性是学生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的重点。
语文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结合生活实际。
例如,教材中《难忘的第一次》要求写有所感触的事物等。
这些题目都是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同时也是符合大纲要求的。
在六年级阶段,学生应当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留意相关的作文题目。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最应注重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设置语文写作训练题目。
语文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从语文的视角升华语文。
二、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有效提升写作能力语文学习需要总结。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某些精彩的表达方式或不常用的修辞手法。
这些都是课上课下应当总结归纳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要点,这一学习方法在作文学习中同样适用。
以写读后感为例,读后感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归纳自己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所感所想的一种语文表达方式。
例如,语文教材的写作设置中有《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以及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阅读后,开展写作训练。
这种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读后感这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在给定题目和内容的情况下更好地练习语文写作。
三年级学生习作指导策略
洪涛作者简介:洪涛(1969-),男,江苏淮安人,本科,中学高科,教龄23年,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
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的最大特点是过渡性,即由口头作文向书面作文过渡,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生活过渡,由句段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
这个特点决定了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训练必须要解决“愿写、爱写、会写、有东西写”的问题。
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愿写首先,不要将写作文弄得很严肃,要强调作文就是写话,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减缓写作训练的坡度,让学生愿意去写。
其次,作文训练内容尽量是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
第三,作文指导时,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过多限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写作方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可先说后写,指导他们说得多一些。
这样有利于他们写得长一些。
第四,讲评作文时要以积极鼓励为主,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能达到“语句通顺,叙述清楚”就是好作文。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爱写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内驱力。
教师应把握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故事叙述法。
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然后由老师或指定学生讲故事,最后再分头写作。
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和喜好对故事的主人公、具体情节、开头、结尾进行更换或改写。
2.活动体验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和爱动手的特点,组织大家参与一些小制作、小实验和小游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选取要点写下来。
3.情景再现法。
用录音、录像、投影或实地参观的办法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听、看、想、说、写训练或进行看图说话写话、续写和故事记录等训练。
4.多种激励法。
评改作文时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三、模仿例文,让学生会写课文蕴含着丰富的写作养分,可以成为例文,供学生模仿迁移。
汲取写作资源养料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汲取写作资源养料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标签:课程资源;生活源泉;经典阅读;汲取养料;作文教学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既要立足于课堂,又要延伸到课外;既要激发并保持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又要教师适时做好点拨指导,循序渐进。
将生活融入到写作中,会改变写作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状况,使写作言之有物;让写作介入生活,会使生活变得丰富深邃,情趣盎然。
一、汲取课程教学资源养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接触和学习的许多课程中,隐含无数生活道理,特别是语文学科,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蕴涵着许多思想碰撞的火花和写作训练的契合点。
这些都是可供学生写作和教师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会在文本中积累材料,锤炼思想,进行多角度写作。
首先,在学习文本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讲授时要为学生的心灵注入感情,使之产生思想共鸣,触及到学生的灵魂深处,然后再指导学生扩写、仿写、续写、改写或进行感情体验式的写景状物、写读后感等多种方式写作训练。
其次,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筛选和积累课程资源中的素材,在写作时灵活运用素材。
许多学生对课程资源缺乏一定的筛选和构思能力,不知如何为我所用,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把握原文的行文思路、线索情感,积极拓展文本教学内容和价值取向,要与时俱进地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需要,着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符合年龄特点的审美观。
然后采取“拿来主义”,适当借鉴经典范文之精华,表达独到见解,突出自己的亮点,精读勤写。
经过日积月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再难了。
二、汲取现实生活资源养料,针砭时弊表真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感受。
多种方法引路
一.捕捉学生写作兴趣,诱出学生作文欲望
我们兰溪村处在山水间,我们的小学生怎样写好作文呢?经过长期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我发现,有些高年级的小学生也像初中生那样,非常喜欢写赠言:同学生日,要写赠言;同学转学,要写赠言;同学生日,要写赠言;临近毕业,要写赠言。此外,有些小学生还喜欢以文交友,即使同在一个班级甚至相互同桌,同学们也常常喜欢以书信互诉心声。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同学们写的这些赠言或者书信几乎都是饱含情意、语言隽永、情感真挚的好文章。
经过长期实践,这种写作实践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在自己喜闻乐见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中大显身手,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有感而发、真情表达的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写作生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水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他的经典名言切中了生活与作文写作的关系,非常形象地道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奥秘”——要想学生写出“清波荡漾”的美文,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吸取生活之源泉。由此,我想到,我们的作文指导也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兰溪村的山水特别美丽,兰西小学的作文教学资源也特别丰富。我得好好地利用起来。
重视作文起步训练夯实学生习作基础
重视作文起步训练夯实学生习作基础作者:朱文娟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7期习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生习作,不仅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学习,更是为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奠基。
但一直以来,很多学生都畏惧习作,甚至达到了谈“作”色变的程度。
因此,在起步阶段,教师应努力消除学生内在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在乐写会写的过程中促进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与发展。
一、关注兴趣,保持习作动力1.先声夺人,导入中激发兴趣为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习作起步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看图画书《小猪学样》练笔。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观察和习作兴趣的激发,进行启发式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你们当回小作家,看图写故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最吸引人。
”看图作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比较明显的内容,还要注意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要求学生观察图中除了题目中提到的小猪,还有谁,画的是什么地方,周围都有些什么。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样”习作。
小猪向谁学样?他是怎么学样的?(小猪看到小熊猫踩到西瓜皮摔跤,他便向大象伯伯学习,把西瓜皮捡起来丢进了垃圾桶。
)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整个故事内容,教师指导他们从习作题目出发,将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先说清楚,再将句子写通顺、写连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写完后读读自己的作文,检查是否连贯、通顺。
这样的导入设计,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谈话形式,有效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认知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对每幅图的图意进行了思考,契合了习作起步的要求。
学生的写作基础存在一定差异,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作统一的要求,要有一定的分层。
习作起步的任务是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后续蓄力,评价中激发兴趣习作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之中,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评价意识的缺失,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认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走进生活,快乐写作
课堂新探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写作教学论著中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这番论述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作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也是学生的一种创造。
因此,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的体现。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好多孩子平时与小伙伴唧唧喳喳,在家人面前也能滔滔不绝,可习作时却常常语言缺乏,内容空洞。
因此,我们要从生活入手,与生活互动,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
一、关注生活。
丰富积累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丰富的积累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如果学生心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优美的句段,写作时就能畅所欲言,得心应手。
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积累呢?1.做生活有心人。
细观察,勤积累“学生的观察力、思维与创造力都是生活磨炼所赋予的。
”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如何捕捉并留住生活中所发生的有价值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萄筹萧群拦黔口陈玉洁累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例如,把今天发生的最特别的事记下来,把最真实的心情写下来,这就是日记。
鼓励学生节假日多走出去了解社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或浏览美丽的自然风光。
更强调学生时时留心身边的生活小事,截取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并作观察与记录积累。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会积累下许多生活小片段。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了学生五花八门的写作题材,学生下笔有话,吐心中真言,写心中实情,习作状况就会大为改观。
如班上一位男生在和妈妈一起卖了一上午的菜后,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妈妈擦了把手,把赚到的一角钱、两角钱一张张地抹平,小心地放到口袋里。
看到妈妈这样,我的心里酸酸的。
让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学语习文
让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学语习文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是学习的基础。
通过
生活中的实际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并且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可以通过阅读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
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也可以锻炼语文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适合年龄
的课外读物,比如童话故事、小说等。
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开展“我是小小读者”活动,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用自己的话语讲述书中的故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课外活动是学生们在学习之余放松自我、锻炼自我、交流互动的重要方式,通过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
解语文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文学赏析活动,让学生欣赏一些有趣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学到文学知识。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文学创作大赛,让学生动手创作
一些有趣的文学作品,比如小故事、小诗歌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让
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可以通过游戏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一
些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比
如语言接力赛、情景演出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让作文充满生活气息
让作文充满生活气息作者:帖银霞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11期【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阐述。
初中作文教学要透露生活的气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素材的积累,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更好的将写作回归生活。
【关键词】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生活化作文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1.教师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教授者和引导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而往往教师以“考”为中心,为了教学而教学,介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将作文看成一种程式化,侧重于将作文的章法、写作技巧教给学生,甚至对学生的作文的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等等都有了严格的限制,从而导致学生在作文结构上都是千篇一律,没有自主创新的意境。
与此同时,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打开生活大门,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偏离生活化,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去收集生活中的素材。
学生的作文没有灵感,让读者读起来很难体会学生的真情实感。
因此,很多学生在这些压力之下,已经不会自己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欲望的最纯真感情,作文没有灵动性,进而远离对生活真切感受的表达。
2.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把写作当作是一件苦差事甚至是自己的精神负担,渐渐地对作文避而远之,而由于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必有的,东拼西凑,应付了事。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光是靠的写作技巧,更应该注重写作的内容。
第一,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为了学习而学习,很难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写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第二,学生没有正确意识到作文其实是一个抒自己的情表自己的意的一个方法,学生总是东拼西凑,根据教师的写作模式,致使写作出的文章没有新颖之意,内容千篇一律。
第三,学生很少将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用写日记的方法将之记录,也缺乏对生活中生活素材的积累,导致写作之中缺少生活元素。
浅谈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谈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作者:吴步华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54期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
特别是中年级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
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明确写作要求透视小学生作文的现状,我们在反思作文教学的困惑之余,不难捕捉到问题的实质:小学生封闭机械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屏闭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剥夺了他们扩展生活外延、品味生活内涵的权力——生活底蕴的丧失,自然成了写作灵感枯竭的根本理由。
小学生作文的悲剧实际上就是传统作文教学的悲剧,使学生走进了一条令人悲哀的死胡同。
改变小学生作文的现状,革除学生作文“假”、“空”、“套”的弊病,为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带来活力。
首先,我们应让学生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他们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
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生命的律动。
刚开始写作时,有些学生常常叼着笔杆发椤,觉得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
这主要是同学们还没有学会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历史,感受人生,就能更好地感知作品形象。
这种人生体验可以来自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来自他人的生活经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这种体验就能丰富起来。
在写《我学会了洗衣服》这一文前,我先让学生参加一次洗手帕劳动,鼓励学生只有在亲身的实践中进行观察和体会,才能把本次作文写好。
要写作文,不仅要认真仔细看,还要用心记。
1、记洗的过程是分几步进行的。
2、记这几步的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3、记每一步是怎样进行,要用哪些东西,有哪些动作,只有记得准确,才能写得通顺、具体。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陈志云(江苏省兴化市合陈小学;江苏兴化225700)G 612A 1673-0992(2009)12-348-0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学生作文的真正资源是丰富多彩的生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文教学倡导儿童敞开心扉进行无拘无束地表达,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
但要学生写好作文,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作,也就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1.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积累作文素材传统作文教学强调“言之有序”,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
所以往往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启发”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口授”,是你照着我的意思写。
所以,学生怕写作文,很重要原因是缺少素材。
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这样才能有感而发。
学生充分调动目、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等,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一种乐趣,成为他们写作的好题材,而不是当作一种烦恼,一种包袱。
学生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美,从而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所以,教师应尽量充实学生相对单调的生活,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走进大社会。
如春天来了,组织学生亲自去种一棵树栽一盆花;秋天到了,组织学生去割割稻子,摘摘果子,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
2.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和波澜,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对生活有所感想!思想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一个思想感情贫乏的人,作文就无灵气;而一个充满热情,思想丰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训练,只要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也会写出动人的东西。
小学作文教学经验介绍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小学作文教学经验介绍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我从事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不少学生对作文有着畏惧、厌倦和失望的心理。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
一、设置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激发兴趣,要不断告诉学生作文并不困难,无非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作文不过是在纸上用笔说话而已,激发兴趣,首先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说话氛围,千方百计让学生敢说教材相机帮扶力求把想说的说得具体,说得有条理,习作自然能水到渠成。
激发说的兴趣,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给予激发引导,如在低年级时引导学生口述课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成语接龙大赛” “歇后语大比拼” “趣味游戏” 等,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话可说,想说敢说。
在教学中,我因地制宜结合学校花中的花卉,从外形到颜色到香味,做好观察记录,认识花卉,了解它们生长规律,然后查资料制作精美的花卉知识小报,在课堂上畅谈观察所得,调动了学生说写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二、走进生活积累写作材料小学生惧怕作文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的下锅米在哪里?在生活中怎么获得?靠积累一一厚积薄发。
语言积累读书是学生摄取知识,丰富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要做好指导学生阅读,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Oa指导背诵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教材所编的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师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载体。
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把课文学透,内化于心。
Ob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课外读物。
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并积极做好优秀课外数目推荐。
阅读方法训练,阅读跟踪指导,并利用每天语文课之前学生轮流三分钟“ 口语训练”,学生背诵课文读物中的精彩片段。
Oc指导学生勤做读书笔记。
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对所读书中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的摘抄,并能在写作文的时候能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1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作文。
原因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又不当作家,作文写好写不好无所谓;也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肚里无货,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还有的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懒得写等等,造成了学生作文成绩提高慢,老师无从下手或效果不好的现象。
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语文老师如果能做到以下三条,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一定很有思想了。
一、纠正错误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在交流中意识到写作差对自己形象的影响,因为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所以,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形象。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首先会告诉学生: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
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写作。
不当作家就用不着写作,就是把写作理解得太狭窄。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会写。
生活中要写信,要写日记。
去看朋友要给他留个条儿。
有事或者有病不能去上学、上班,得写个假条……所有这一切,都是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必要的。
写得好或不好,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很有影响。
”况且,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用QQ 软件聊天、用手机发个短信、在网络上写篇博客、发个微博……这些都与写作有关,你写的内容错字连篇,句意表达不明了等等,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张先生的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生活、学习和工作,必须会作文。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大乐趣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指导多读、多看、多写、多说、多改。
1.多读。
读是写的基础。
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多读可使人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启发思路。
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透视·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甘肃省会宁县中川镇中心小学 杨静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作文教学应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基于小学生生活经验,教师应着力为学生的作文构建广阔的训练空间,丰富小学生作文训练的形式,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构建情境,让小学生玩写结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小学生尽情地玩的机会,让小学生在尽情尽兴玩的基础上去自由、自主、自在、自觉地写,这样的作文训练小学生会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设计“构建作文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回忆练说—进行活动相关片段描写—学生间互评自悟—归纳总结延伸”的作文训练框架,这样的作文训练实现小学生的玩写结合。
比如,让小学生写《愉快的游戏》这篇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明白这个游戏的规则与要求,当然这样的游戏规则可以是教师制定的,为了调动小学生游戏的积极性,这样的游戏规则还可以是小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制定,也可以是小学生在教师的引领、点拨、指导之下进行制定。
在游戏规则制定好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小学生进行分组游戏,教师应及时指导小学生注意对游戏活动中的情况进行观察,如及时观察游戏活动中人物的神态、人物的动作、人物的表情等。
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就自己感兴趣或自己所钟爱的事物进行相关的口头描述,当然可以是小学生自己进行描述,也可以是小学生间进行口头描述,相互分享等。
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小学生思考游戏获胜的关键在哪里,获胜的“诀窍”是什么。
小学生有的认为要想游戏获胜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有的认为要想游戏获胜必须团结,因为团结就是力量。
这时,让小学生进行作文便会文思如泉涌,便会有更活跃的写作思路,写作中心明确,让小学生及时写下游戏活动的过程,写下游戏的精彩、核心环节,甚至对游戏的看法与体会,同时让小学生写下游戏的发现与收获等。
这样的游戏化活动作文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写作文,点燃了小学生写作的“火花”,同时,让小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得到满足,让小学生爱上作文,喜欢上作文,并学会了作文,直到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
谈写作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谈写作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摘要:课程改革虽然进行了多年,但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
中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而害怕作文、厌烦作文的居多。
不少学生写不好作文,老师教不好作文。
作文教学必须进一步改革。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改革中必须切实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作文教学一、为学生作文注入源头“活水”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倡让学生多读书。
但现在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被禁锢在学校,而学校中很多时间又被老师的上课和作业所挤占,学生很难有时间去读书、看报。
他们的头脑中除了概念、公式,就是字词、诗句。
学生头脑中干涸,无水可流,又怎么写得出文章。
学生说我不会写,其实就是没得写。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书真的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又怎能写不出好文章来。
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注入源头活水,首先是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强化诵读,精讲少析,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在读书上下功夫,读各种各样的书,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
其次是平时引导学生多积累一些字、词、名言、诗句以及优美的篇章。
围绕这些平时可多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活动,如每日三五十字、课前三分钟演讲、一天一句格言、每周一首诗歌、一篇美文、每学期一部文学名著等等。
这样长期积累学生的文化底蕴就会厚实,视野也会变得开阔,提起笔来也就不愁没东西可写。
二、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作文应该是学生情感生活的自然流露,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记录,是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认识、感悟诉诸于文字的一种自由的创作过程。
当前写作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注重了课堂讲析与写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学生走进了文本却远离了生活。
孰不知你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写作模式、写作方法,但却无法教给他们人生的经历、思想、见解,更无法代替他们去认识和感受生活。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上反复讲析,精心指导,而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八股”就是毫无情感。
写作源于真实议论文
写作源于真实议论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
"这番话道出了写作离不开生活。
现实生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因此,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与美好。
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校园内的趣事以及社会中的见闻,并从中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在小学阶段,学生知识面特别窄,怎样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堂上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更难以下手。
但是,生活是活生生的教材。
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发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高兴的事、伤心的事、难忘的事等),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感人。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进行体验生活训练。
超市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逛超市是一种美的享受,每个人都有逛超市的经历,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和家长逛超市的经历中,看到了什么?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比如商品的丰富,品种的齐全,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是怎样逛超市的?这样,学生就可从逛超市这件事中体味出我们生活的美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旅游可以增长知识和见闻,一些孩子经常和家长外出旅游,看到了一些名胜古迹,历史遗迹,文化遗产,使他们大开眼界。
这种心情,这种经历,这种境界终生难忘。
为了让他们记住这些经历,我要求学生每次外出旅游回来都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从中体会旅游给自己精神上带来的愉悦,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进行感想描写训练。
《我们的大地妈妈》是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的内容,本文通过拟人的手法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产生的可怕结果,体会我们家园的环境日趋恶劣,资源日益贫乏,大地妈妈忍不住发出了呼救,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作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作文教学方法有哪些关于作文教学方法有哪些作文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怕写,教师难教。
关于作文教学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平时多积累词语,锦句。
作文就是表情达意,能否较好的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学生的词语资源丰富与否,所以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硬功夫”的培养:一是每人自备一个词语小册子,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词语、佳句分类记录着,要求每天一读;二是在词语教学中进行辐射,如讲到“五颜六色”时,告诉学生还有“五光十色”与此同义;三是开展活动。
如“背词比赛”,“词语接力”,“词语联珠”等等。
四是过硬关,即课文中的字、词必须经过测验过关,课文中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过关,如用多种形式(即填空,听写,背诵,默写等形式)进行练习。
二、坚持课堂,课外相结合。
讲授课文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还是要注意它的范文功能。
我上语文课几乎每堂都有作文教学贯穿其中。
先讲清文章的思路,有时学生作文有话也说不明白,一会东,一会西,颠三倒四,思路不清,即俗语说的:东扯葫芦西扯瓜,从茄子扯到辣椒,有的扯到豆子地里。
所以借助课文培养学生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讲清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模拟。
其次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指导的具体方法是:1.写出景物的独特之处。
2.寻找不同时间、季节、天气条件下的景物变化。
3、注意地域不同,景色各异。
总之,只有写出特点,才能使你的文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撑握以上全面的写景的方法,我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了一次练笔:《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家乡》,《美丽的果园》任选一题,要求写出春、夏、秋、冬不同的特点。
过使学生懂得写文章的顺序,做到作文有条理。
散文单元的教学,那些优美的散文情文并茂,精致玲珑,也很佩服作者的语言才能。
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练写作文是很好的手段。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散文的内驱力呢?我觉得不能随便出个如:游记一则,我的家乡……这样无特色的题目让学生写。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三年级共有学生45人。
经过三年级上学期写作训练,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好,但是习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不够规范,用词不准确,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等等。
这主要是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够扎实造成的,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要狠下功夫,需要加强训练。
二、教学宗旨: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实践,体验”为宗旨,以片段教学为主,在内容是安排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习作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以便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习作起始阶段。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八组作文内容,有写人的,有写日记的,有编童话的,有续写故事的,有写世界的,写景的,写想法的,写活动的,让学生在各方面加以训练。
三、教学目标(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会观察他人,发现他人的特点。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的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的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5)在习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大胆猜测与联想,并发现想象的魅力。
(6)学习在生活中做小实验,并发现实验中的趣味性,能用文字把实验中有趣的地方记录下来。
四.教学措施1、制定激励措施,每次作文都评选出优秀、良好、一班三个等级,利用晨间谈话或课前几分钟进行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
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使作文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有意义。
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欣赏,使学生在得到精神满足的同时,感到写作文原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2、利用好看图写话课本,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4、充分利用每一次小练笔的时间,让学生听、说,练,教师要加强指导,同学互相评价、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训练应走进学生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5年第8期
王书月
从教近30年,我一直在想:写作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写作教学的价值体现在何处?近日研读《洪氏语文》中几则写作教学案例,猛然想起王栋生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最有价值的
是对写作的爱,至少要能有对写作的敬重”,于我心有戚戚焉。
洪先生的这些教学案例之所以成为经典,我想一是都和学生当时的生活密切相关,二是他
好像没有过多地去空谈策略和技巧,而是润物无声地把“人”这个字在写作过程中渐渐“立”
起来,这正应是写作教学的起点,也直指写作教学的终极目的。
一,激发联想,恢复生活和知识的必然联系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过一句话,“学校里教授的知识都是二手货,甚至是三手货。
一切学
问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是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在目前社会,谁能质疑
这些二手货甚至若干手货的知识,或者质疑这些知识的运用效率?知识一旦成为死的东西,无
论检测它的技术或者考试制度多么高明,我认为,一切都会归于无用。
原因是什么?因为关键是这些知识怎么得到高人性化的运用。
我们的教学过程基本不提人性,更谈不到人性化了。
何谓“高人性化”?一句话,就是学会陪学生玩,会“玩”才是知识
人性化的最高境界,洪先生就是会陪学生“玩”的高手。
洪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恢复了知识和生活的“必然联系”。
他在指导初一学生“人物速写”训练时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写,而是在学习《一面》并提取出人物速写要领的基础上引写,这就
使得读和写产生了联系,有利于学生找到写的着力点。
这么多年来我们谈写作,知识灌输得不少,但写作状况却不如人意。
原因何在?在于我们切断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洪先生的高明之处还在于珍惜身边的真实元素。
写人物速写我们可以写生活中的各色人等,但洪先生“舍远求近”,让学生写自己的身边人。
陪学生玩,就要蹲下身去,和学生处于同一
个视界,才能发现生活的真相。
比如学生写自己的同学缺门牙这个细节,课堂里响起了窃窃的
笑声,如果老师批评一下,笑声没有了,生活的真实也就没有了,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就有可
能会陷入为文造情、胡思乱想的怪圈。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莎拉马戈说:“如果你能看,你就要看见。
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
观察。
”这句话说到三个概念:“看”、“看见”、“观察”,初看差不多,实则区别很大,“看”主要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视觉表达,“看见”则已经进入社会学领域,是人已经用心灵去
感应外面的世界,而“观察”可以说才是文学、教育学应当涉及到的,看事物之间的联系,看
事物的细节如何衷达事物的本质等等,某种意义上讲,观察是阅读和写作都必然需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读写共生的核心。
回到上面提到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一般人写的是他看到的,而
没有写出生活中与此联系的一切,因此才会让人感觉是虚假的。
在《你看他像谁——给本班一位同学画像》的课堂中,姚逊同学朗读刚刚写好的短文后,
洪先生没有停留在肯定他写得像不像,也没有被写缺门牙是否有损同学形象的争议打乱思维的
过程,而是请出“豹头环眼”的张飞,又请出“瘦得教人担心”的鲁迅,讨论人家为何这样写
之后,顺势话锋一转问:“姚逊笔下的人物,外形有哪些特征?”洪先生接着问出了那要紧的
一句:“写张飞的‘豹头环眼’,写鲁迅先生的‘瘦得教人担心’,写同学的‘缺颗门牙’,
写法上是不是有相同之处?”这堂课让学生发现了经典作品和学生生活及其作品之间的共通之处,有利于他们养成深思领悟,触类旁通的习惯。
二,激活想象.找准真实生活和未知生活链接点
王栋生老师在《想象的趣味》中说:“我常痛感学生作文缺乏趣味,往往正是因为他们的
文章一点想象力也没有,而事实上,我们共同经历的学校生活并没有枯燥到无趣的程度。
”这
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同感。
学生没有想象力吗?不少学生不仅热衷看穿越小说,还自己去写作,足以说明学生还没有完全泯灭想象的兴趣。
但学生的想象力哪里去了呢?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洪先生指导文学社团活动的经典课例。
当时同学们正站在校园南首一棵
银杏树下,把目光投向精神抖擞的洪老师。
洪老师用动情的语调回顾了古银杏树和学生日常生
活的关联,同学们被洪老师的情绪感染了。
想象靠外部信息“激活”,这里的银杏树无疑就是
激活想象的具体事物,但如果仅仅是描绘眼前的银杏树,那学生也只是把学习过的知识运用到
眼前的银杏树身上而已,模仿写一篇《银杏礼赞》,有何价值可言?
洪老师很清楚这一点,他采用了两个策略引导学生向前跨了一大步。
首先是变换视角,创设情境。
在学生纷纷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来形容银杏树后,洪老师以动
情的语调,引导学生换位体验。
洪老师突然把手指向学校大门口,绘声绘色地说:“巧了!你
们看,一位校友正向银杏树走来——”“请你们想象吧,他(她)可能是谁呢?”新奇而有趣
的设问,使同学们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惊异感,激发起同学们创造性思维的情绪和兴趣。
其次是融人自我,驰骋想象。
在学生想象“他可能是满头银发的老华侨”等后,洪先生并
没有让学生接下去写作,而是指着一位学生:“假如你就是那位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校友,当
你来到银杏树下,你可能会有怎样的动作,怎样的心理活动?现在,请你给大家做一做,说一说,好吗?”学生在古银杏树下,凭借生活逻辑,展开想象,构思出异彩纷呈的“小品”来。
这次的“位移”正好与前面的视角变化相反,这是通过体验促进学生“进入角色”,同时也是
在指导学生观察。
“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不是简单的对接生活、更不是复制生活、克隆生活,它一定要引
导学生从生活世界中,感悟人生、生活、生命的真谛,从而做出深体验,写出真感受。
”
(史绍典《语文与生活》P214,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文章本是有情物,没有充沛的感情涌动,是很难写出富有激情和个性的文章来的。
洪先生在作文教学中,把着眼点放在
思想感情的培养上,放在思维能力的培育上,他因校制宜,因人制宜,把学生引入特定情境之中,让学生依据不同对象、不同条件、不同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而把思维引向全方位、
多层次,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多向性和创造性诸多品质得到培养,这对进行课外活动、作文教学,乃至阅读教学,启迪都很大。
三、激起思辨,立足育人引写生活型作文
写作和说话一样,源于人们表达的欲望,源于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独立的思考,但时时刻刻
存在着的生活却一直被我们忽略。
洪先生善于从学生的神聊中发现生活化写作的契机,研读他
的《传达室里访“传达”》,使我对他的“只有一个目的:塑人”的教育价值观有了更深的领悟。
“好玩得不得了!”胡文星同学一脸的滑稽相,“今天早上,我从传达室门口走过,听到
王老爹对着话筒直吼,‘什么,什么?七点多钟,还不关路灯,你们忙的哪一门?’啊呀,
他那大嗓门,脸上青筋直暴。
那样子,有趣极了!”他夸张的描绘,逗得大家一齐哄笑起来。
笑声很快也就过去了。
学生在课余时间谈笑逗趣,是极平常的事,“一笑而过”,一般的人不
会引起注意。
面对这种情景,洪先生却在思考,他没有简单地指责学生没有发现生活美的能力,也没有
直接告知他们“老传达打电话”反映的是普通人关心国家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而是用两问
激起学生的思考:“王老爹平时说话总是和和气气的,今天怎么会发这么大脾气呢?王老爹究
竟是发的无名火,还是发的有名火呢?”更主要的他不是带领学生甚至代替学生“走近”生活,而是让学生自己“走进”生活:“学做小记者,采访王老爹,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
在胡文星同学动情地向洪老师叙述了“采访”情况后,洪老师顺势说:“能不能将王老爹
打电话的故事写成文章呢?最好再写几句‘附录’,说说自己写这篇小故事的体会。
”这样的
顺势就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融为一体,把生活情境的发现和写作实践的指导有机结合为一体,这样的生活型作文学生才不会感觉成为负担。
“理性思辨,对正在形成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看法的中学生来讲,无疑是重要的。
问
题是,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思辨还太稚嫩,而且我们也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辨的背景,传统
的一边倒,或是敷衍的两点论,尤其是言与行的分道扬镳,使论辩往往陷于‘假’‘大’‘空’的套路,至今仍有很大市场。
而直观的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形诸感性的表达,可
能对中学生来得更为真切、更为灵动。
” (同上,P217)史绍典的这段话可算是洪先生这个
经典课例的最好诠释。
思考是更高层次的发现,它使人的心灵更敏感,不断的磨练,定能使学
生身上的理性和感性特质及两者的融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洪先生多年前实践的生活化的写作训练形式,离学生生活最近,也最能激发他们写作的欲
望和热情,同时也有益于发育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辨力,有益于发育他们的自主精神和
创新品质。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消化,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
以传承。
王书月,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