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古诗词阅读《桂枝香·金陵怀古》 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科目语文教材版本统编版课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第一课时姓名年级高一一、整体设计思路《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一首怀古词,而怀古词一般的写作模式为临古地(写景)—忆古人/古事—抒己怀。
为此,对于这首词,我总体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词的上片找出作者描写的意象,并分析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带给读者怎样的感受,引出王安石“画图难足"之叹,这一番惊叹又会引出诗人怎样深层的感慨?进而转入下片对词人情感的体悟,分析“叹”之由,理解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把目光投向国家,胸怀四海,心忧天下。
二、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就“阅读与鉴赏"提出,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与高雅的艺术趣味,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感悟。
为此,这首词我淡化了对诗歌诗句的逐句串讲,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
三、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从意象入手,分析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词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4.文化理解与传承:理解此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四、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选自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古诗词诵读单元,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叹,寄托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教学重难点:1.学习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2.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五、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较强的概括和归纳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本文是一首词,因而重心在诵读上,以读促悟。
六、教学方法及选用依据1.诵读法。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必修下“古诗词诵读"教案登岳阳楼教学目标1.反复吟诵,体会诗境。
2.理解和体会杜甫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3.体味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难点:体味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唐朝的诗人中,有一位给我的印象总是眉头紧锁,你们初中时就学过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诗中,他曾发出豪言壮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现在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吗?对,是杜甫。
杜甫这人,眼光总是投向人间的苦难,他一生多灾多难,又总能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登岳阳楼》,感受杜甫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情怀。
二、分析诗歌1.初读,逢诗情画意。
①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②请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检查读音、节奏掌握情况。
③学生再读诗歌,理顺诗意。
④请一位学生翻译诗句,教师适时点拨。
2.细读,品诗圣壮思。
(1)品读诗歌颔联,思考: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哪两个字最具表现力?为什么?“坼"和“浮”。
“坼",意为“分裂”,引申为有力地划分, 仿佛洞庭湖万顷波涛, 千层巨浪, 把广裹的吴楚两地冲开分裂了,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意为“飘荡、浮动”, 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整个天地万物, 并且天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日夜飘荡起来,写出洞庭湖的波澜壮阔。
提示学生联系时代背景,进一步揣摩。
通过二字,表现国家的分裂,时局的动荡。
②这两句描摹出的画面有何特点?明确:宏奇伟丽。
(2)品读诗歌颈联,思考:通过“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我们知道,杜甫有什么?无什么?这样写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提示: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有”什么和“无"什么, 紧扣诗句,而后结合老杜的人生经历及此时处境。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课堂实录【教学设想】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古诗词诵读”单元,选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四首诗歌作品:杜甫的《登岳阳楼》,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的【皂罗袍】唱词。
教材对每首诗词都作了简短的赏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值得学生思考的鉴赏问题。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结合注释和阅读提示理解诗词内容是不难的。
2021 年是王安石诞辰1000 周年。
除了政治改革,他在文学上也有突出成就。
《桂枝香·金陵怀古》就属于他词作中的精品,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描写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自成一格,被称为“金陵怀古之绝唱”。
本课选择这首词作为鉴赏学习的例子,发挥文本的典例作用,引导学生“学一文”进而“知一类”,运用所学方法在课后对其余三首作品进行鉴赏分析。
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教学任务,并以此为导向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抓住诗歌意象,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品赏词中景,感受词作雄浑开阔、苍劲峭拔的意境风格;借助关键字词,结合词作创作的历史背景,分析词中情,体会一位政治家、改革家的良苦用心;观照词史,从词作文化角度,通过与花间词作对比阅读及对相关资源的研读理解本词作为“千古绝唱”的内涵和成因。
【课堂实录】一、明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本册的“古诗词诵读”板块,选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四首诗歌作品:有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的杜甫的《登岳阳楼》,有被称为怀古词“千古绝唱”的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有古往今来众多洞庭湖旅途寄怀之作中的精品——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也有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皂罗袍】唱词。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熟读文本,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2.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3.赏析词中景物描写和用典的手法。
4.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教学重点: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赏析词中景物描写和用典的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对比阅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馀首,唯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周汝昌《千秋一寸心》:王半山的这一阕《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王安石的这首词,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起领略王安石怀古词独特的魅力!二、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写作背景2.诵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注意读音与节奏。
请一名学生朗读,把握好读音和节奏。
三、整体感知齐读。
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上片写登高所见金陵图景,下片抒发引起的感慨。
四、合作探究、品读赏析学习活动一:赏景上阕中词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金陵图景?请找出你喜欢的写景诗句加以赏析。
1、小组交流2、班内分享3、教师点拨: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色彩——色彩鲜艳、明丽、斑斓、色彩暗淡、柔和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4、上片小结:用“意象——意境——情感”法:①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比等手法(手法);②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意象)的描绘;③描绘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景象);④勾勒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意境)。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体现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现对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大视野、大境界。
教学目标: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体会词的诵读要领。
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欣赏诗文中呈现的壮丽画卷。
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体会诗人蕴含于词中的深沉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体会诗人蕴含于词中的深沉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交流法教学准备:教案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
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章。
今天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起感受其中的情感。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知人论世1、认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封为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北宋四大诗人之一。
有《王临川集》。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诗歌重点语句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诗词的意象意境特点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沉郁悲壮的诗风。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诗歌,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难点:理解本词借景抒情、用典和借古讽今等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推介作者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进行回顾,识记生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二)整体感知1解题:请学生解读诗题。
桂枝香是词牌名,金陵怀古是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2诵读感悟: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诵读诗歌,圈出不会的字词,画出读来特别有感觉的句子。
3讨论交流扫清字词障碍、交流美句感受4概括上下片内容明确: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板书】(三)深入研读1绘景:学生诵读词的上阕部分,教师提问词人看到的景物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意象组成的意境的特点。
明确: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2体验景中情上片景中有何情感?明确: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同时又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情景交融,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热爱祖国情感。
5抒情:学生诵读词的下阙部分,提问鉴赏所抒之情和抒情的方式?1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2用典:词中多处运用典故,如“孙仲谋处”“周郎赤壁”“小乔初嫁”“封狼居胥”等,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使词更加凝练。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3.背诵整首词【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一首南宋辛弃疾所写的怀古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宋词。
它就是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了解作者,知人论词1.作者与作品2.写作背景三、标题解读“桂枝香":词牌名,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此名源于楚威王熊商于此建金陵邑,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南京是“位于南方的京城"之意。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四、诵读诗词,把握情境(听朗诵,掌握节奏)五、文本分析1.找词眼:叹,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
通过描写金陵壮丽的景色,而引发词人怀古伤今之情。
2.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1)你从“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登临"一句:登临送目,指登高远望。
故国,又称故都,过去的都城,指金陵。
“晚秋”点明季节。
肃,肃杀,草枯叶落,寒气逼人。
在充满六朝兴衰悲剧气息的金陵故都城头,在伤感情绪十足的晚秋季节,词人登临送目,所感到的不是满地肃杀之气,而是一派生机勃勃;不是一片萧瑟衰败,而是高远明丽。
这里没有一丝的颓废印象,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词人笔下的暮秋景象所以异于一般,正是词人精神与众不同的表现。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千里”一句:化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3.背诵整首词【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一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张择端所绘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画面。
在此画面里,前后两位车夫正推着一辆串车,串车上有一个大字屏风被当作苫布,屏风下似乎放置着一些书籍文字,提出问题:“他们去往何处,又因何而去?”展示一碑:位于广西桂林龙隐岩的宋代摩崖石刻“元祐党籍碑”。
引出新旧党争之始王安石及课文《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标题解读“桂枝香”:词牌名,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此名源于楚威王熊商于此建金陵邑,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南京是“位于南方的京城”之意。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三、文本分析上阕“登临”一句:登临送目,指登高远望。
故国,又称故都,过去的都城,指金陵。
“晚秋”点明季节。
肃,肃杀,草枯叶落,寒气逼人。
“千里”一句:化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
“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见水面平静与清亮。
“翠峰”指山之苍翠,“如簇”,可见群山低缓起伏。
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
“归帆”一句: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
课内迁移:《湘夫人》“桂棹兮兰桨”。
此处“帆”与“棹”,借代手法,皆代指船。
“残阳”点出登高时间,乃黄昏时分。
“背西风”,背靠着秋风。
“矗”,直立,“斜矗”指倾斜地插着。
船与酒反映出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金陵自六朝起已是长江航运交通的重要枢纽。
北宋饮酒成风,皇帝为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酒取乐。
《清明上河图》中就有28 艘船,大小用途各不相同。
《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汴京正店(有酿酒权的豪华大酒楼)有72 户,脚店(一般酒楼,无酿酒权,用酒须从正店批发)更是不能遍数。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写怀古词,抒爱国情—《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古迹、古人、主旨三方面,概括怀古词的特点。
2.通过《桂枝香金陵怀古》鉴赏,进一步体会怀古词的特点。
3.在填词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读懂诗句,赏析词中展现的金陵壮丽景致。
体会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2.进一步探究怀古诗词的特点,以一带多,系统归纳此类诗词的创作。
教学难点1.分析词的立意,学习词人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责任感。
2.列举梳理怀古诗词,归纳总结此类诗词的特点,传承古人的文化精神。
教学过程任务一:概括怀古诗词特点任务二:鉴赏怀古词1.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北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见古迹上阕你见到的古迹是?请用原词一句话总结古迹给人的感觉,并说说词人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给人的感觉是“画图难足"。
之所以说图画难以完备地展现,是因为景物有实有虚,有静有动,色彩有浓有淡,远近相交,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浓淡相宜,境界开阔,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画。
3.思古人词人见金陵之景后,想到了谁?抒发了哪种怀古情?明确:想到了往昔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的达官贵人,想到了隋军兵临城下,还在与妃子们寻欢作乐的陈后主,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想到了“谩嗟荣辱”的千古凭高者,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抒发了建功立业之情;想到了至今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商女,金陵市井充斥着统治者醉生梦死的亡国之音,抒发了统治者的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任务三:填词怀古词据《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1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诗歌,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并背诵。
思维发展和提升: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审美鉴赏和创造: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和理解: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培养责任与担当精神二、教学重点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三、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四、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余秋雨曾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两首怀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首怀古词,并基于这三首词总结怀古诗的特点。
展示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诗歌,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并背诵。
思维发展和提升: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审美鉴赏和创造: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和理解: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培养责任与担当精神知人论世词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相关背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
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繁华竞逐,谩嗟荣辱——《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选自我们新版教材的必修下册中古诗词诵读中的一篇。
它被放于诵读篇目,所以我想,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把诵读作为打开此词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
诵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之一。
经过反复诵读赏析,我们不难发现,其词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言“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自古以来,登高远望,抒“登临意”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
而王半山的这《桂枝香》,是为个中翘楚。
公元1076年,王安石罢相,退居金陵,任江宁知府。
当时的北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但实际上隐藏着种种危机。
时值深秋,王安石用政治家的敏锐,临江揽胜。
上阕用“澄江、翠峰、归帆、西风、酒旗、彩舟、白鹭”等几个意象,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相交、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画。
词至下片,则开始感叹六朝以来的“繁华竞逐”,空贻后人伤感。
面对秋草凄碧,唯有无尽的嗟叹!可见,词作有着磅礴的历史情怀。
在这里,王安石抒发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责任感和士大夫情怀,以及胸怀天下的改革者的担当和炽烈的爱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技巧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二、教学重点:知人论世,体会词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情感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一位刚毅果敢的北宋宰相,曾一生去尝试改变旧制,即使众叛亲离,却不改初衷。
他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登上金陵高处,作者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他从政治家的锐利角度,写下了此词,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他是谁呢?对,就是王安石,下面我们一起走入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起去品味词人的情怀。
2.作者简介:提问:大家眼里的王安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在孩子们回答的基础上梳理总结: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3、.背诵整首词一、导入新课孔子曾言:“仁者怀山,智者抒水。
”古代先贤在潺潺流水面前总能汲取不少深刻的智慧。
范仲淹对着洞庭湖发出感叹:“面对先天下之忧而自忧,追随后天下之乐而自乐。
”毛泽东在江水中击浪时代表全国百姓问道:“苍茫的大地,谁能主宰沉浮?”水,是情感的触媒,它承载着千古不变的家国之情。
今天,让我们沉浸在诗意的境地中,感受千年洞庭水与长江波澜的奇妙;在明亮的景致中理解情感,体味水中流淌着的千古家国情。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初入诗境,观水识人初入诗境,观水识人二、初入诗境,观水识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我们将一起进入诗意的胜境,通过赏析杜甫和王安石的诗句,以及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深入感受洞庭湖与长江的壮阔景色。
首先,我们先来听一下两组同学朗读的课文,请注意找出描写水的句子。
学生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学生2:“千里澄江似练。
”老师:很好,你们已经成功找出了描写水的两句诗句。
现在,请你们谈一下这两句水景的特点。
学生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乾坤日夜浮”表现出水的辽阔和浩大,仿佛是整个天地都浸润在水之中。
而“千里澄江似练”则描绘了江水清澈透明,宛如一层薄薄的练子覆盖在水面上。
老师:很棒,对水景特点的理解很到位。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下杜甫和王安石这两位诗人。
谁能告诉我杜甫和王安石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创作的这些描写水的诗句呢?学生4:杜甫是在公元768年,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漂泊江湖来到岳阳,写下了这些描写水的诗句。
而王安石则是在公元1076年,回到澄澈的长江时写下的。
老师:不错,你们对于诗人背景的记忆很清晰。
现在,我想了解一下这两位诗人在他们的时代里分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5:杜甫是在唐朝,他是一位文学巨匠,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切。
《桂枝香 金陵怀古》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览尽天下兴亡事,谩嗟古今叹余生《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懂诗歌,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并背诵。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4.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2.问答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活动过程:【导入】有这样一座古城,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上,东昊、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于此。
它就是金陵(此刻的南京) .光阴沧系,它目睹了太多的风云变化。
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文人,才华纵横,许、词、文俱佳,身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名传千古:他也是政治家,怀揣强国之梦,书写了北宋历史上变法图强的亮丽景色。
他就是王安石。
宦途沉浮,他经历了太多的人间变迁。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当金陵碰到王安石,当王安石碰到金陵,又会碰撞出如何的火花呢?今日,我们就一同来赏识此次伟大的相遇吧。
【任务一:知人论世】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写作背景此词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在金陵胜地,作者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于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任务二:诵读诗歌】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优秀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2.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诗歌之美,品味诗人之情。
教学难点: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这样一座古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于此。
它就是金陵(现在的南京)。
岁月沧桑,它见证了太多的风云变幻。
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文人,才气纵横,诗、词、文俱佳,身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名传千古;他也是政治家,怀揣强国之梦,书写了北宋历史上变法图强的亮丽风景。
他就是王安石。
仕途沉浮,他经历了太多的人世变迁。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当金陵遇到王安石,当王安石遇到金陵,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次伟大的相遇吧。
(二)诵读体味1.共同聆听诵读录音。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读音与节奏。
2.学生诵读,把握好读音和节奏。
然后同位之间互相朗读一遍,把美好的感觉带给朋友。
(三)品读鉴赏1.一次相遇流传千古,让后人心醉神迷,感慨万千。
我们该如何去把握、去理解这次相遇呢?如果由咱们同学们来讲这一课,你会设计什么问题帮助大家理解呢?请设计2~3个问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诵读思考,提出问题,准备交流。
3.分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就各人提出的问题汇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把有新意、有异议、有难度的问题整理好,准备提请全班同学解决。
4.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师生讨论。
5.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词作。
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问题,以备学生思考不周时加以讨论,引导学生思路。
如:①金陵古城,面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拿出了什么来招待呢?(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斜晖、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寒烟衰草)②同学们欣赏了美景,也感觉到了在壮阔秀美之中隐隐透出些许清冷、萧瑟之味。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3)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理解和古文知识点。
2. 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词的深层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2.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勾画出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教师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 写一篇关于《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其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习心得评估:阅读学生的学习心得,了解其对诗词的感悟和思考。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金陵的古诗词,拓宽视野。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教学目标1.搜集资料,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比喻、用典、远近交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
3、通过诵读,感受词的韵律美,体会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4、背诵整首词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幻灯片(自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你要读懂王安石,就不能只知王安石变法,你要懂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高洁品质;你要看他“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怀壮志;你要懂他“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故乡之思。
当王安石行至金陵城,他又写出什么样的诗篇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板书标题)2.知人论世师说:“请大家翻到语文课本156页。
”师说:“认真阅读学习指导,找位学生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作者。
师展示幻灯片,一组朗诵作者简介。
幻灯片6: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
卒谥(shì,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文。
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
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还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词作不多,《全宋词》仅存词二十九首,但能“一洗五代旧习”。
《桂枝香·金陵怀古》即为其中一首有代表性的词作,《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据传,苏轼见到这首词,也说:“此老乃野狐精也”。
师:“通过预习提示的介绍,我们知道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确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就“阅读与鉴赏”提出: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
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二、教学设想
作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准确地把握诗歌之美、诗人之情,是我主要思考的问题。
于是,我决定摒弃教师设计问题,主导学生思维走向及课堂走向的传统教学方式,淡化了对诗歌诗句的逐步串讲,采用深入诵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感悟能力。
最后,这首词能够在众多怀古词中脱颖而出,主要在于在立意和识见上,高瞻远瞩,寄意深远。
所以,我想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现对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大视野、大境界。
为此,我设计了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比较阅读,体会对自我价值的关照和对国家命运的不同思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②通过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深入把握诗境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之美,品味诗人之情。
教学难点:
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有这样一座古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于此。
它就是金陵(现在的南京)。
岁月沧桑,它见证了太多的风云变幻。
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文人,才气纵横,诗、词、文俱佳,身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名传千古;他也是政治家,怀揣强国之梦,书写了北宋历史上变法图强的亮丽风景。
他就是王安石。
仕途沉浮,他经历了太多的人世变迁。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当金陵遇到王安石,当王安石遇到金陵,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次伟大的相遇吧。
(二)诵读体味
1.共同聆听诵读录音。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读音与节奏。
2.学生诵读,把握好读音和节奏。
然后同位之间互相朗读一遍,把美好的感觉带给朋友。
(三)品读鉴赏
1.一次相遇流传千古,让后人心醉神迷,感慨万千。
我们该如何去把握、去理解这次相遇呢?如果由咱们同学们来讲这一课,你会设计什么问题帮助大家理解呢?请设计2~3个问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诵读思考,提出问题,准备交流。
3.分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就各人提出的问题汇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把有新意、有异议、有难度的问题整理好,准备提请全班同学解决。
4.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师生讨论。
5.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词作。
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问题,以备学生思考不周时加以讨论,引导学生思路。
如:
①金陵古城,面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拿出了什么来招待呢?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斜晖、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寒烟衰草)
②同学们欣赏了美景,也感觉到了在壮阔秀美之中隐隐透出些许清
冷、萧瑟之味。
为什么会这样呢?面对眼前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诗人想到了陈后主荒淫亡国的悲剧,想到了六朝旧事,沧桑巨变;想到了文人墨客登高感怀,空发慨叹;更想到了今天的歌舞升平、奢侈繁华。
)
6.金陵给诗人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几位同学则为大家点燃了思想的火花。
我看到了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
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已经对这首词有了较全面的理解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自由鉴赏一下,把你最欣赏的地方推荐给大家。
(鉴赏要求:可以抓住景物特点或思想感情进行充分阐发、丰富联想,也可以抓住一个词或一句话,赏析其遣词造句、写景状物的精妙之处。
)
7.学生交流鉴赏心得。
8.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都有不少茅塞顿开的感觉呢。
在这一刻,“相看两不厌,唯有金陵城”了。
在这一刻,名胜、名家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共同谱写了不朽的华章。
(四)比较阅读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几千年的文明进程,留给我们了许多怀古的不朽篇章。
学完了《桂枝香·金陵怀古》,我们再回想一下以前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两者都是怀古名作,都是借眼前景,想前朝事,抒心中情,但从写作目的、人生体验上看,二人有没有差别?你有何感悟呢?同学们自由交流一下。
明确:《念奴娇·赤壁怀古》悲叹的是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是对自我人生遭际的慨叹。
而《桂枝香·金陵怀古》却更多是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照。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把目光投向社会、国家,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要做敢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做时代的弄潮儿。
胸怀四海,心忧天下,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