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二)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联考(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育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美育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有着内在关联性。
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道德情操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美立人、以美齐家、以美治国的悠久传统。
20世纪初,蔡元培、王国维等有识之士将席勒的“美育”译介到中国时,希望“以美育代宗教”来唤醒民众,而中华民族本就有美育传统。
蔡元培讲到我国古代教育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时,认为“盖自数以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
王国维认为,孔子育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并且“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
新时代美育连接历史与现在、物质与精神、文化与教育、体验与创造,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力量。
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新时代美育厚植人们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激励人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汇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美育事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他们的精神追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们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审美体验的追求等,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育无疑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人们追求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科技革命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人们追求美创造了先进手段。
2024~2025学年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
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
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
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
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
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
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
而一个确定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
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024学年江浙皖高三语文 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江浙皖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55年1月26日)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令我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
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量·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河,莱菌,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治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库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苗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1956年2月29日)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需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向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
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
而且这个爱纯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茶的、忘我的爱。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炼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滥情,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
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旧的文明形态已经难以驾驭并容纳愈益发展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熟程度。
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
长期以来,凭借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强势,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诸如经济危机频发、物质主义膨胀、贫富两极分化、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对外掠夺扩张等,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2024届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年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为人类所好奇,也是一代又一代光学研究者前进的动力。
在“追光”路上,在不断探索解答“光是什么”的过程中,与光有关的技术得到发展,日益造福人类。
光谱就是“追光”路上的重要发现。
红、橙、黄、绿、蓝、靛、紫,17世纪60年代牛顿使用三棱镜,将太阳入射光分成7种颜色,使人类对光的认识从简单的照亮物体的光线,演进为按颜色分散排列的光谱。
这一重要发现来自常见的自然现象——雨后的彩虹。
彩虹是由不同波长的光通过不同角度折射而成。
红花绿叶、青山绿水,也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它们身上,反射各种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里,我们才得以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
进而,科学家们记录了可见光范围的光谱图。
光谱图是复色光通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进行分光后,依照光的波长(或频率)大小顺次排列形成的图案。
通俗地说,不同物体会反射不同颜色的光,所有的颜色都可以在光谱图上找到。
通过对光谱图的研究,人们得到了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能级寿命以及电子的组态、分子的几何形状、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许多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
这些光物理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成为筑起科学大厦的坚强基石。
光并不总是肉眼可见的,比如红外辐射。
1800年,天文学家赫歇尔在用水银温度计研究太阳光谱的热效应时,发现红光外面看不到的区域温度升高效果更好,他称这一区域为“黑热痕”。
后来,人们把这部分看不到但是能测到热量的光,叫做红外辐射。
如今,红外辐射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身边检测体温的设备,大多是通过检测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测温。
电磁波也是在探寻“光是什么”的过程中被发现的。
有人认为光是微小的粒子流,也有人认为光是一种波。
19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从无线电波到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都是同一本性的电磁波。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各地的早期文字大多有表意特征。
汉字作为至今唯一使用的古老表意文字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汉字以世界和事物为描摹对象,在造字逻辑和组合规则上,注重人类对事物理解的共性;第二,汉字的基本字符是对事物的象形描摹,具有直观性;第三,汉字符号本身能够呈现出特定信息,具有相对于语言的一定的独立性;第四,汉字呈现既包含形又包含音的综合特征。
因为纯象形符号不足以表达语言,所以汉字把语音因素纳入文字体系,构造出形声字。
形声字的结构,由一个表归类的标形字符与另一个表发音的标声字符组成。
汉字注重理解上的共性,又具直观性,即使持不同语言的人,也可以快速根据字形理解文字内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汉字可以在不同族群之间实现沟通,成为不同族群交流和融合的平台。
汉字所具有的形音兼顾特征,使非汉语母语的人,虽然很容易理解汉字内涵,但很难以母语发音为基础来学习和掌握汉字,更难以直接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
因此,非汉语母语族群要想熟练使用汉字,就需要利用汉字典籍才能实现。
所以,汉字的推广和传播通常与汉字典籍的传播联系在一起。
典籍所包含的制度、文化、思想,也随着汉字的传播而扩散,为使用汉字的各个族群所接受。
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演进历程中,发展出了一个基于汉字的记录和表述体系。
这一体系以文字为中心,既包含书面语规范、书写格式等工具性内容,又包含术语体系、价值观等思想性内容。
汉字的这种平台作用,使其在促进族群交流和融合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商周时期到近现代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
商人和周人原属不同的民族,商人和周人的语言也有较大差别。
但是,周人使用的文字与商人是相同的,这是学习商人文字的结果。
这种文字的学习,是与典籍的引入一起进行的。
从《尚书》等文献的记载看,周人对商人的历史和典籍非常熟悉,经常引用“殷先哲王”的典故。
2025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十月六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十月六校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躺平”作为一种有别于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正引发热议。
与奋斗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
这位得引起社会的重视。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
20世纪70年代,欧美面临经济“滞胀”危机,以筒的的音乐结构和非主流的者装风格未表达叛逆的朋克文化风靡一时;在经历了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盐居族”,形成了“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
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随者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内卷”上。
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
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那些不拘于传统的青年可以选择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
然而,“躺平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多不利。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贡献。
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尖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我国尤为必要。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
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业。
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
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需要从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培育积极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河南省湘豫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2024年欧洲杯的绿茵场上,碰撞的不只是足球与激情,其背后更是完美融合的体育与科技:从VAR到半自动越位技术,从“鹰眼”系统到“连接球”技术……这些高科技元素的引入,让比赛更加公正和公平。
(1)。
《自然》网站近日报道称,人工智能(AI)的“全视之眼”将比最狂热球迷的眼睛还要更密切地关注比赛。
如今,升级后的半自动版本视频助理裁判(VAR)融合了更先进的AI技术和嵌入足球中的实时跟踪芯片。
英国《每日邮报》介绍,VAR是指使用摄像头、传感器和AI来帮助裁判作出更精准决定。
VAR团队将不断检查与“改变比赛局面”有关的四种问题——进球、禁区内事件、红牌和处罚对象错误。
一旦发现问题,他们可以建议裁判取消或更改判决,但最终决定权仍在裁判手中。
有关审查过程的信息会以简洁的文字形式发布,并投放到现场大屏幕上,而不是通过口头传达。
(2)。
半自动越位技术(SAOT)与VAR搭配,是赛场裁判的另一位得力“助手”。
它也是一种聪明的Al系统,可以帮助裁判快速作出正确决定。
这项技术跟踪球员的四肢,以检测他们是否处于越位位置,并向VAR团队发送警报。
那么,SAOT如何更好地帮助VAR“监测”一场足球比赛?这要归功于欧洲杯所有球场屋顶的10台专用摄像机,这些摄像机能够跟踪22个球员每人身上从头到脚的29个独立点位。
2025届四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四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联考试卷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
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
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
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
然而几种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材料二:①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的。
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
这样,西方诗歌就形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
②诗歌的风格离不开其文化土壤。
在中国,流行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
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就已经建立起来。
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因此,人们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世界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很敏感,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
五岳联考试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奋发图强B. 唇亡齿寒脱颖而出C. 豁然开朗振聋发聩D. 奋笔疾书赴汤蹈火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今年的高考改革,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B.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会筛选和辨别信息的真伪。
C. 虽然他成绩优异,但他并不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努力。
D.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优美,但内容空洞,缺乏深度。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位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使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
B. 他为人正直,深受同事们的喜爱和尊敬。
C.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发挥出色,获得了金牌。
D. 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和合作。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一直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变换后:他从未间断过每天锻炼身体。
B. 原句:这个公园的环境非常优美。
变换后:公园的环境是优美的。
C. 原句:她的歌声优美动听。
变换后:她的歌声动听。
D. 原句:他虽然成绩优秀,但并不骄傲。
变换后:他成绩优秀,并不骄傲。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补充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时光荏苒,转眼间就过去了十年。
②在这十年里,我经历了许多事情,有欢笑,也有泪水。
补充:①②B. ①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补充:①②C. ①他为人正直,深受同事们的喜爱和尊敬。
②虽然他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补充:①②D. ①这场雨来得突然,让我们措手不及。
②我们只好躲在屋檐下等待雨停。
补充:①②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名句默写,注意易错字。
(每空1分,共10分)(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
(2)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3)_______,举世皆浊我独清。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2025届高三年级9月份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他们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创新创造新型生产工具,包括在颠覆性科学认识和技术创造方面作出重大突破的顶尖科技人才、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包括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
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
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应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削弱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物质条件。
2024届九省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4届九省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
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
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
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
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
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
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
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
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2024年10月精诚联盟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10月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阅读与鉴赏(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在上一篇《论文字下乡》里,我说起了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
可是我在那一篇里只就空间阻隔的一点说了些话。
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
这一层意思容易明白,但是关于时间阻隔上怎样说法呢?在本文中,我想申引这一层意思了。
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
让我先从前一方面说起。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
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
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
学的方法是“习”。
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
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
在动物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
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
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
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
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
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
2025届福建省百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福建省百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当下,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
吃得更放心、更营养、更安全,成为大家的新诉求。
②食物是每人每天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是人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能量基础。
①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健康”界定为“完全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状态”,而食品健康、安全恰恰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紧密相关,健康、安全的食品将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在“吃”上,就是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
大食物观正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的拓展和延伸,打破了食物主要来源于耕地的传统观念,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多途径开发丰富食物品种,其范畴包括一切能够满足人类能量需求并具有营养健康价值的食物。
在此基础上,以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生产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通过科技创新,优化食物品种和品质,建立供需适配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适应人们对于更加健康、多样化食品的需求。
③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随着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断改变,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在变化。
过去,我国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但谷类食物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偏少,奶类和水果较为缺乏。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渐转变为畜肉类和油脂消费过多,而粗杂粮、薯类食物减少,这样又容易导致营养摄入失衡,引发新的营养问题。
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时存在。
例如,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凸显。
④可见,吃与会吃是有本质区别的。
2025届辽宁部分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辽宁部分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年有学者对古史起源问题的学术史做过梳理与回顾。
其中舒铁指出,“古史起源多元论的三种代表性论著——蒙文通的《古史甄微》、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和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早已为人所熟知。
经由蒙文通、傅斯年、徐旭生等人的研究,人们得以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种族、文化的起源问题”。
傅斯年认为,“在三代时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进,是以河、济、淮流域为地盘的”,“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这两千年的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
也就是说,故而略过不论。
蒙文通与徐旭生则认为可分河洛、海岱与江汉三集团或华夏、东夷及苗蛮三集团。
但对于三集团之间文化演进的先后与对比,二人的认识又有明显差异。
徐旭生认为北部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的文化要先于南部的苗蛮集团,其文献的传承各有统绪,主要强调其差异,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的看法经历了从早期的“中原中心说”到后来的“满天星斗说”的发展历程。
蒙文通在《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一文中指出,该书“记载了不少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但是,它的记载却和先秦时中原文化传统的说法不同”(帝喾)和帝颛顼”,“很多国家和历史人物都被认为是帝俊或帝颂顼的后代”,也被“认为是帝俊所生”,而非中原传统说法所认为的黄帝后裔。
该书“从不以黄河中游地区作为天下之‘中’”(摘编自尹玲玲《“洪水”新解——兼及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学术史梳理》)材料二:本文所谓“边缘”,是指人类文化适应上存在边缘效应的地方。
边缘效应的说法来自生态学,如森林的边缘存在更加多样的生态空间,也存在类似现象,尤其是在文化发展的转型期,用以考察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相关问题,可以丰富我们考察这些问题的维度。
在史前史的研究中,有学者较早注意到史前文化边缘发展的现象,在1968年就提出“农业起源于边缘地带”的观点。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四川、河南、陕西、山西、云南、内蒙古、宁夏、青海(九省联考)语文2024.10.23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白居易有大量反映现实、表现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但由于讽喻诗的创作旨在“为君、为臣、为事而作”,其“干政”的理性意义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故而闻一多认为它们只是“在朝居官任内写的一些宣扬政教的政治文献而已”,是有意的创作而非感情的自然流露,虽不乏尖锐深刻,却毕竟隔靴搔痒,总缺乏一种有血有肉的感人的力量。
而“孟郊并没有做过成套的‘新乐府’,他如果哭,还是为他自身的穷愁而哭的次数多,然而他的态度,沉着而有锋棱,却最合于一个伟大的理想的条件”。
如用白居易本人所拟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定义,其讽喻诗固以义见长,却终乏感同身受之情;而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历尽酸辛,他的诗歌却是穷愁生活的实录。
如《答友人赠炭》:“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锒。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欧阳修评之曰:“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六一诗话》)极确。
又如《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写自己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和晚境的穷愁困苦,极为凄凉哀怨。
其他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江西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是有着不同正义指向的两个概念。
“生态正义”主要指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正义关系的一种理论主张。
它是伴随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一些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再反思的产物。
生态正义的流行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环境伦理学不无关联,并以环境伦理学中的主潮——非人类中心主义为主要代言人。
有鉴于自然已伤痕累累,并以各种方式如生物多样性消失、植被退化、土壤破坏等控诉着人类的暴行,“还我公平”则被非人类中心主义视为自然界发自内心的呼唤。
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解放流派,以史怀泽、泰勒为代表的生物中心主义,以奈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为代表的生态中心主义等,不遗余力地将生态危机的矛头直指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正是其将人置于中心地位,而不考虑非人类生物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其内在价值的错误做法,才招致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基于此,赋予动物、植物等以道德主体资格,承认其内在价值,并让人类对其讲义务和道德,就成为这些流派的理论旨趣,并希望以此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正义,以实现自然不被人类奴役和破坏的目的。
环境正义虽然也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它和生态正义在发端、源流以及价值取向上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环境正义诞生于美国,是由广大少数族裔、有色人种、低收入阶层组成的环境弱势群体,为追求环境平等权益而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正义运动。
环境正义主张“在发展、环境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实施等方面,所有人,不论其种族、文化、收入以及教育水平如何,都应得到平等对待。
平等对待意味着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缺乏政治或经济的力量而被迫承担不合比例的环境负担,如环境污染或环境危险物等”。
2025届齐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第二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齐鲁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第二次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空灵、诗意是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审美传统,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过去,这种美学体验主要依赖于“一桌二椅”的简易设置,依赖于演员的程式化表达。
而今,诸多现代科技手段擅长营造虚拟现实,这让现代戏剧超越了传统的物理限制,使空灵、诗意的舞台艺术审美效果得到更强烈、更灵活、更丰富的表达。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90年代曾提出“灵境”概念,意指用高科技手段创造以人为核心的具有中国文化“灵性”和“意境”的虚拟时空,让科技产品具有人文审美价值。
其实,理解和接受这一理念,对于先进科技融入舞台艺术的创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戏剧艺术追求假定性的美学效果,无论是空间假定、时间假定还是角色表演情境的假定,都是创作者通过舞台艺术语言进行“虚与实”的塑造,是观众对角色表演和舞台情景空间“有与无”的想象和品味。
科技手段丰富了戏剧艺术假定性的内涵。
在话剧《张居正》中,阴阳两界不同的叙事段落需要进行风格转换,该剧通过数字多媒体手段,在阳界段落表现出沉重压抑,在阴界段落则表现出超然写意的审美效果。
比如表现奈何桥时,舞台和演员表演沉浸在银色的流动“河水”中,以似河非河形成写意手法,塑造了诗化的舞台意境。
可以说,现代科技手段强化了戏剧艺术特有的“真人面对面”体验艺术的魅力。
戏剧创作强调以“人为中心,现代科技的长处不只在于制造强烈视觉效果,更为表现“人”提供了新的方式。
虚拟的空间情景与鲜活真实的表演相融,既能提升视觉效果,也强化了戏剧的现场性和直观性的特质。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杜甫》,用虚拟视觉效果塑造出空灵的舞台意境。
剧终时,采用投影技术呈现的巨幅流动山水画卷是塑造整场戏意境的主要元素,杜甫从船头慢慢步入山水画卷,此时舞台的叙事主角渐渐从杜甫转化为山水造型,寓意杜甫的生命最终升华在天地山河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考语文试卷(南通中学南通一中启东中学海门中学通州中学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如皋中学海安中学)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缅.怀腼.腆沉湎.偭.规越矩B.蠕.动濡.湿糯.米孺.子可教C.拮据.倨.傲锯.齿龙蟠虎踞.D.麋.鹿羁縻.糜.烂望风披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痼疾黯淡掂量标新立意B.乖戾矫情讫今恪尽职守C.遐想更迭熔化蝇营狗苟D.首饰臆测谄媚相辅相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广大农民还不富裕,经不起任何假冒伪劣商品的侵害,但如果假冒伪劣商品还着农村市场,还在侵害着农民的利益,那么,农民脱贫致富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
②1995年2月6日,在距地面39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实现美俄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性。
在此期间两者相靠距离最近达11.3米。
③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悬。
A.充斥汇合蔓延B.充溢会合曼延C.充溢汇合蔓延D.充斥会合曼延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5—2006赛季速度滑冰世界全能锦标赛亚洲区资格赛于12月3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冰上基地速滑馆鸣金收兵....,中国选手王霏获得女子全能冠军。
B.王医生医术高明,能够准确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头痛医头....,往往手到病除,得....、脚痛医脚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C.雅典奥运会上一飞冲天....后,刘翔作为中国竞技体育划时代的人物自然受到了媒体全方位的关注,但一直忍受这种置于放大镜下的生活,他能不烦吗?D.闻过则喜,虚心接受批评,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胸怀,实乃君子虚怀若谷....的体现,必然赢得批判者的敬重,旁观者的肯首。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熊寥先生《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第四章“颜真卿、陆士修云门教院诗会与景德镇唐代白瓷”,论证唐代建中年间颜真卿、陆士修在饶州浮梁县新平镇①云门教院诗会所咏“素瓷”,实际上是景德镇白瓷,宣称“由此解决了陶瓷学界围绕景德镇唐代黄泥窑场等所产的白瓷和青瓷,究竟是唐代还是五代产品的争执问题”。
这一论证事关重大,有必要认真考究一下。
熊先生的考证,主要依据颜真卿、陆士修联句中的“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一联,引清代吴极《昌南历记》云:“唐陆士修,官太子宾客。
颜鲁公建中时郡守,行部新平,修与公友善,游新平,同止云门教院数日。
中宵茗饮联咏,有‘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载云门教院断碑。
”又引龚鉽《景德镇陶歌》“云门教院读残碑,静夜闲庭品素瓷。
记得新平行部日,鲁公诗酒建中时”,证明云门断碑是有历史根据的。
他考证颜真卿官饶州刺史在建中元年至二年间,又查到颜真卿、陆士修联句收在《全唐诗》卷778,题作《五言啜茶联句》,以为诗的内容与颜真卿生平行迹皆符,最终得出该诗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首咏唱景德镇白瓷之作的结论。
唐代景德镇是否能产生白瓷,这是另一个问题。
但熊先生以为颜、陆联句在饶州,“素瓷传静夜”是咏景德镇白瓷,则显然是判断有误的。
首先,颜真卿牧饶州并不在建中年间。
宋留元刚撰《颜鲁公年谱》明确记载乾元元年(758)十月任饶州刺史,赴洛阳拜扫先墓,翌年六月调任昇州刺史,实际在饶州任没有多少时间。
其次,颜真卿和陆士修联句也不在饶州,而在湖州。
颜真卿于大历七年(772)九月除湖州刺史,翌年正月抵任,至十二年(777)四月离任。
其间他集文士三十馀人编纂《韵海镜源》一书,经常觞咏联唱,今颜真卿《文忠集》和皎然《杼山集》保留着许多当时的联句之作。
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陆士修时任嘉兴县尉;李崿时在颜真卿幕中任团练副使;张荐尚未出仕,从其兄右卫兵曹张著居湖州;昼即诗僧皎然,时居湖州。
贾晋华《皎然年谱》将这次联句编于大历八年,确凿无疑。
既然颜、陆等联句不作于饶州,“素瓷传静夜”与景德镇白瓷也就没有直接关系了。
熊先生所以取颜、陆联句这一孤证,显然是轻信了云门教院断碑。
该碑出自元代僧人之手,引颜、陆联句属于附会。
前人修方志及讲地方掌故,每好掠前贤文字,附会乡里山川风物。
颜真卿联句题无时地可考,则饶州之附会,又何讥焉。
以涉及陶瓷史重要结论,故不得不予以辨正。
(蒋寅《一条景德镇唐代白瓷史料的辨正》)注①新平镇:景德镇的前身。
5.以下不属于作者写作《一条景德镇唐代白瓷史料的辨正》的动机的一项是A.熊寥先生的考证关系到黄泥窑场白瓷生产时期的认定。
B.熊寥先生的论证关系到唐代景德镇能否产白瓷的认定。
C.熊寥先生用以支持材料的论据因为是孤证,故不可信。
D.熊寥先生举的材料涉及陶瓷史重要结论,不可不慎重。
6.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素瓷传静夜’是咏景德镇白瓷”时所用材料的一项是A.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经常与文士们觞咏联唱,他的《文忠集》保留着许多当时的联句之作。
B.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差不多都生活在湖州。
C.贾晋华《皎然年谱》将颜真卿、陆士修等人《五言啜茶联句》编于大历八年,材料确凿无疑。
D.前人修方志及讲地方掌故,每好剽取前代名人的文字,附会乡里山川风物。
7. 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考证“素瓷传静夜”不作于饶州,并不认为景德镇在唐代不能生产白瓷。
B.作者认为云门断碑引颜、陆联句属于附会,是以前人所修方志为证。
C.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均为湖州当地名士,与饶州没有关系。
D.熊寥考证颜真卿建中元年至二年任饶州刺史的依据是《昌南历记》。
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龚鉽的《景德镇陶歌》,并不能直接证明云门断碑是有历史根据的。
B.《五言啜茶联句》没有标明写作的时间地点,为饶州附会提供了可能。
C.从作者和熊寥各自持论所引用的史料看,宋代人治学远比清代人更为严谨。
D.唐代景德镇是否能产生白瓷,现在仍没有找到确切可考的文献资料。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其先浙江绍兴人也。
应元起掾史,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
豫王大军渡江,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
士民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曰:“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
”乃夜驰骑往迎应元。
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
是时,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又饷无所出。
应元至,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余丁传餐。
已乃劝输巨室,令曰:“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
”捐者麇集。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
而城上礌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
乃架大炮击城,城垣裂。
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絙护之;取空棺,实以土,障隤处。
又攻北城,北城穿。
下令:“人运一大石块,于城内更筑坚垒。
”一夜成。
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蒿为人,人竿一灯,立埤堄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
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
梯冲死士,炮声彻昼夜,百里内地为之震。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
旦日,大雨如注,至日中,城陷。
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
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者以千数。
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遂被缚。
见贝勒,挺立不屈。
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日暮,拥至栖霞禅院。
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
俄而寂然,应元死。
(选自清朝邵长蘅《青门集•阎典史传》,有删节)9.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乘:登上。
B.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薄:迫近。
C.已乃劝.输巨室劝:劝阻。
D.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听:随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百里内地为.之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吾尝终日而.思矣C.乃.夜驰骑往迎应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取空棺,实以.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11.下列各项全都表现阎应元具有过人智勇的一项是①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②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③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絙护之④梯冲死士,炮声彻昼夜⑤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⑥慷慨登陴,意气自若A.③⑤⑥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文意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在国难当头之际,阎应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以陈明选为代表的江阴军民要他组织江阴城防的请求。
他奋袖而起,连夜率四十家丁奔赴危在旦夕的江阴城。
B.江阴城在阎应元到来之前,兵力不足,粮饷匮乏。
阎应元一到江阴,就组织兵源,募集各类军需物资,江阴民众积极响应,很快就成功地完成了备战。
C.为了补充箭矢,阎应元巧设疑兵之计,使清军上了大当。
此计颇似当年诸葛孔明的“草船借箭”,显示了阎应元的足智多谋。
D.江阴城被清军攻破,阎应元率众与敌人殊死巷战,誓与江阴城共存亡;他在突围时不慎落水,不幸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得分评卷人联考语文试卷第II卷(114分)注意事项:1.第二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纸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城上礌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
答:(2)束蒿为人,人竿一灯。
答:(3)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答: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终南别业①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①别业:别墅。
②南山即终南山,陲是山麓。
(1)尾联中“偶然”二字其实是贯穿上下的,请结合诗的后三联作具体说明。
(4分)答:(2)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点第三联:“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试分析其中的妙境。
(4分)答:得分 评卷人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 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李密《陈情表》)(2)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3)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__。
(《礼记》)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愁 乡 石张晓风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
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
”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