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山水画的意境

合集下载

浅析北宋山水诗画意境

浅析北宋山水诗画意境

浅析北宋山水诗画意境作者:杭浩宇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1期摘要:山水诗画发展到北宋,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境地,自觉的创作和理论总结在北宋到达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内在风神均契合于山水诗画,在宋朝可以说达到了一种艺术境界的顶峰。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北宋山水诗画中展现的意境美,来研究北宋山水诗画之间的融合。

关键词: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意境一、北宋山水审美的渊源意境是中国古典诗画作品里的艺术内核,诗人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融情于景,在作品中寄托自己的情怀,构成独特的山水意境。

创作主体沉浸在自然山水之美中,在诗画里尽情宣泄内心的思想和感情。

中国的山水审美也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就有关于山水的诗篇,早在六朝,就有谈论山水的画论和具体描述。

比如宋人摹本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的山水描绘还很生涩,不够圆融成熟,还不能算是纯粹的山水风景画,当时的有关山水的艺术作品仍然杂糅了很多人物,事件,宗教之类的成分。

随着社会思潮的发展,山水审美也渐渐独立成熟起来,山水草木,树石岩垒也发展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艺术家的眼界之中。

到了北宋时期,宋人的思想转向注重内心的修养,这成为一种时代思潮,使宋代的世俗地主——士大夫群体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人。

并且,理学思想的影响培养了宋人的理性的思辨的能力,因此,在理性的节制下,宋人的感情显得洒脱深沉,内敛豁达。

而长久以来禅宗的思想,即追求自然的心灵和生存状态,保持内心的平和,超越俗世的自我更是给文人提供了巨大的冥思的空间。

宋人在忧患国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仍能保持一种自我的自主的比较平和的心态。

个体意识比较低调,舒展,人生理念倾向于理智沉稳,宁静淡泊,不悲戚于事功荣辱起落,不执念于世事参斗浮沉,消极静观与积极参与同时兼举,是宋人的态度。

对于宋人而言,美的根基在于感动他人,而能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非纯粹的虚构与写实。

山水诗画的主旨是描写自然和认识自然,抒发真情实感,这是艺术所渴望的自由。

宋代画论对山水画的看法

宋代画论对山水画的看法

宋代画论对山水画的看法嘿,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宋代画论对山水画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宋代画论就像是山水画的一本神秘秘籍,藏着好多宝贵的见解。

在宋代,山水画可不得了,那地位就像现在的大明星一样耀眼。

宋代的画家和理论家们,对山水画的观察细致入微,简直比我们看自己的手机还认真。

他们觉得山水画不是简单地涂涂抹抹,而是要能表达出大自然的神韵和人的情感。

这就好比做一道好菜,不光得有好看的样子,还得有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

比如说,在构图上,宋代画论强调要有主次之分。

这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有主角在舞台中央大放光彩,也有配角在旁边衬托呼应。

要是一幅山水画没有主次,那岂不是像一群人在台上乱哄哄地瞎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找不到重点?再说说用笔和用墨。

宋代人讲究笔的力度和墨的韵味。

笔要像有力气的壮士,能把山水的轮廓勾勒得刚劲有力;墨呢,要像温柔的女子,能把山水的韵味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像唱歌,要有高音的激昂,也要有低音的婉转,这样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

还有啊,宋代画论特别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啥是意境?就是让你看着这幅画,仿佛能走进画里,感受到山风的吹拂,听到溪水的流淌。

这就跟我们做梦一样,能让你沉浸其中,分不清是现实还是画中的世界。

要是一幅山水画没有意境,那可不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子,再漂亮也没啥意思。

宋代画论还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画家们要经常走进山水之间,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这样画出来的山水才有生命力。

这就像交朋友,你得深入了解对方,才能知道他的脾气性格,画出的山水才能生动有趣。

你想想,要是没有宋代画论对山水画的这些深刻看法,咱们能欣赏到那么多精彩绝伦的山水画吗?能感受到大自然在画家笔下的神奇魅力吗?答案肯定是不能啊!所以说,宋代画论对山水画的贡献那可真是太大了,让山水画在艺术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了咱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总之,宋代画论为山水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山水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些宝贵的财富,继续欣赏和传承山水画的美!。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山水画的发展方面。

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拥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与价值。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1. 国风化与文人主义宋代山水画强调国风化和文人主义,注重表现人文情怀、哲理思考等内在感悟。

不再只追求客观景物的真实写照,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融入作品中。

这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较为深邃和富有思想性的特点。

2. 淡雅传神与空灵意境宋代山水画通常采用淡雅色彩,倾向于用轻柔而含蓄的笔墨来描绘景物。

由于线条简洁、笔触细腻而流畅,在表现气象、纹理和光影效果上非常出色。

此外,通过运用拟声法和写意手法,宋代山水画家能够迅速捕捉并准确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创造出空灵、深远的意境。

3. 以山为主题的独特表现与前代绘画相比,宋代山水画更加突出对山的描绘。

宋代画家普遍具有对山水景观的情感和理解,他们通过笔墨技巧将山峦的形态、纹理和远近透视表达得十分生动而精准。

同时,还注重通过巧妙运用负空间和留白来创造出景深感,并加强对气势、奇幻与平衡的表现。

4. 钩法与枯法的运用钩法和枯法是宋代山水画中常见的特色技法。

钩法主要是运用顿挫起伏的笔触来勾勒物象轮廓线条,使得画面更具张力和动感;枯法则强调利用干笔、断形或断句等手法来简洁地表现景物之美。

这两种技法的巧妙运用赋予了宋代山水画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5. 追求“风骨”的产生宋代山水画家追求作品所展示出来的文人风骨,注重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这种追求体现了审美上的超越,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和内涵的艺术形式。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淡雅、含蓄的笔墨风格、对自然景物精准而生动的描绘、以及富有文人情怀和哲理意蕴等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彩 画作 品, 就是运 用 留 白和 飞 白技巧使 画面色彩 表现 丰富而 富 有 情感 的力作。 水彩 画和 中国画都属水 , 水是 充满诗 意 的物 象。水是 无形 之 物, 把水 放在杯 子里是杯形 , 把水 倒在盆 里是 盆子 的形状 , 在
( 作者 单 位 : 北大 学 艺术 学 院 ) 湖
编辑 伍 宝
小溪里 它会 涓流 , 在大江 、 大海里它会奔腾 、 咆哮, 而放 在纸 上它
变 化 和 对 比 , 之 为 所 描 绘 的对 象 “ 神 使 传
写 照 ” 山水 画 的 线 条 提 倡 枯 而 能 润 、 。 刚
处看急流 轰浪, 虽风 雨骤至 , 水怪 悲诧而 不顾。他 是如 此沉浸于 自然之 中, 以他 所 的作 品可 以“ 沉郁变化 , 与造化争神 奇” 。
中 国 的 山水 画逐 渐 趋 向 恬 淡 , 容 纳 百 能
“ 以立 其 形质 , 以分 其 阴阳 , 笔 墨 山水 悉从 笔 墨 而 成 。 山水 画运 笔 有 中锋 、 锋 、 ” 侧 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境界 , 是一种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韵味
致远” 的艺术人格 。 充 实 多是源 于艺术家们 形形色 色的
人 生 经历 、 种 境界 的 生 活体 验 以及 常 人 各
松、 沉着 、 滋润或清 晰、 淋漓尽致等感 觉。 笔墨作合生动 , 于用 “ 在
水 之妙” 水 色渲 染、 墨 、 白、 白等都 是传统 意境 表达 的语 , 泼 飞 留 言条 件。如水彩 画家黄铁 山的《 山》 远 等作 品的意境美就是这样
产 生的。写 意类水彩 画语 言的其他代表 人物是 王涌 、 柳毅等 画 家。他们充 分依 照水 的优势 , 水彩 画技 法之一 的湿画法技 巧 将

浅析宋元山水画意境

浅析宋元山水画意境
Ars icel 术 论山水画意境
■ T X 段少明 E T/
思想 或 情 感 。却 仍然 表 现 出整 体 的变 异 , 蒙古族 进据 中原 和 江南 , 大量汉 族地 中 国山水 画 和人 物 、 鸟 画在 其发 展 过 体 的诗 意 , 花 知识 分子也 蒙受 极大 的屈 辱和 压迫 , 中 其 程中 , 是并行 同 时发展 的 , 并不 隋唐 以前 主要 自然 与人 生牧歌 式 的亲切 关系 , 真是 “ 好像 可 主 、 部 分人 或被 迫或 自愿 放弃 “ 学优 则仕 ” 的传 以人 物 画发 展较 为突 出 和和 完备 , 山水 画 游 可 居” 而 在其 中似 的。 在前 述北 宋 三 大 家 中 , 当时 以李 成最 享 统道 路 。 把 时 间 、 力 和情 感 思想 寄 托在 文 精 相比较落后 、 笨拙。历代名画记》 :其画山 《 有 “ 山 水 , 群峰 之势 , 则 若细饰 犀栉 , 水不 容泛 , 或 或 盛 名 , 成真 迹早 已失 传 , 但李 因此实 际能作 为 学 艺 术 上 , 水 画也 成 为 这 种 寄托 领 域 之 院体 画 随着 赵宋 王 朝 的灭 亡 而衰 落 、 消 人大 于 山 , 皆附 以树 石 , 带其 地 , 植 之 北 宋 画这第 一种 意境 主要 代表 的应 是董 源和 率 映 列 山水 画在社 会条 件 的变异 下 , 到元 代的 落 状, 则若 伸 臂布 指 ” 。相 当符 合 事实 , 然 早 范宽 两大 家 。它们是 两种 不 同的风 格 。这种 失 , 虽 “ 也非 青 绿 水墨 之 在野 士 大夫知 识分 子 ……亦 即文人 手 中 ,文 在六 朝 时期 有 一些 谈 论 山水 的 画论 , 究 竟 不 同并 不 是南 北 两家 之 分 , 但 正式 确立 。 如何 , 难 知 晓 。所 以 隋唐 以前 的 山水 画创 异 , 很 而是 由于 客观地 整体 性地 描绘 , 表现 了地 人画 ” 所谓 “ 文人 画 ” 首先 是文 学趣 味的异 常突 作还谈 不上作 为独 立审美 意义 的山水 画 。 域性 自然 景色 的差别 。今 天我 们游 江南 去关 写 隋代展 子虔 的《 春 图》 我 国现存最 早 陕 , 看到 的 自然美 的感 受 , 仍然 是如 此 的 出。上 述 第 二种 意境 可 说 是形 似 与神 似 , 游 是 所 也 正 矛 的 山水 画遗 迹 , 这 开始 , 从 山水 画经 历 了唐 代 各不 相 同 , 如董 源 和 范宽 的画一 样 。但 它 实 与诗 意 的 融合 统 一 , 盾双 方处 在 和谐 状 但形 与神 , ( ) 对象 境 与主 观 ( ) 意 这对 二李 、 吴道 子 、 维等 在 山水画 方面 逐渐 出现 们尽 管 有 着风 格 上 的差 异 , 仍然 同属 于上 态之 中, 王 又 矛 盾 的继 续 发展 , 在元 代 这种 社会 氛 围 和文 了金 碧 、 线染 色 、 墨 等形 式 , 步形 成 了 述 “ 我之境 ” 勾 水 初 无 的美 的范 畴 。 二、 细节忠 实和诗 意追 求 人 心理 的 条 件下 , 使 后 者绝 对 压倒 前 者而 便 套完 整 技 法 体 系 , 正 的 山水 画开 始 了 。 真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北宋 中后 期过 渡 到南宋 直 接 表 露 。形 似 与 写 实 被 放 在很 次要 的地 然而 , 续 千 年 的 中国 山水 画 又不 是一 成 不 延 无 逐 有 推 这种 迁 位 , 极力 强调 主观 的意兴 心 绪。倪 云林说 “ 仆 变的 , 明清 不 论 , 就宋 元 山水 画便 经 历 了北 “ 我 之境 ” 渐 向 “ 我之 境 ” 移 , 不 不 聊 宋、 南宋 、 元这 三 个时 期 , 现 出彼 此 不 同的 移 过程 , 与 画坛 统 治 地位 的院体 画 派 的作 之 所谓 画 者 , 过逸 笔 划 划 , 求 形似 , 以 呈 应 , 是 以愉 悦帝 王为 目的 , 至皇帝 自娱 而” 这 种美 学 指 导思 想 , 宋 画主 流所 甚 三种 面 貌和 意境 , “ 即 无我 之 境 ” “ 节 忠实 风有 重要 关系 , 、细 和诗 意追求 ” “ 、有我 之境 ” 。现 就此 分别 展开 也 亲 自参 加创 作 的北 宋 宫廷 画院 , 享有 极 没有 的 。 在 与 文学趣 味相 平等 构成 元画 特点 的是对 度 闲暇 和 优越 条 件 之下 , 追 求 细节 的逼 真 把 阐述 。 这 写 实 发 展 到 了顶 峰 , 谓 “ 雀 升 高必 先 举 笔 墨 的突 出 强调 , 是 中国绘 画 艺术 又 创造 所 孔 无我之境 元 北 宋 山水画 家 以李 成 、 关仝 、 宽三 家为 左 ” 范 以及论 月 季 四时 朝 暮 、 花蕊 不 同 等故 事 , 性 的 发展 , 画也 因此 才 获得 了它所 独 有 的 代 表 , 家 各 有 特 征 :夫 气 象 萧 疏 、 林 清 说 明在 皇 帝本 人 倡 导下 , 种 细 节真 实 的追 审美 成 就 。就是说 绘 画的美 不仅 在于描 绘 自 三 “ 烟 这 而且 更在 于线 条色 彩亦 即所谓 笔墨 本身 , 旷 ……营丘 之制 也 ; 体 坚凝 , 石 杂木 丰茂 … … 求 成 了宫 廷 画 院的 重要 审美 标 准 , 自然也 然 , 这 笔 墨 可 以具 有不 依 存 于表 象 的相 对独 立 美 , 关 氏之风也 ; 峦浑 厚 , 状雄 强 ……范 氏之 影 响到 山水 画 。 峰 势 虽然 以诗 情 和 画并 非 由此 开 始 , 但作 为 它 在 这种 形 式美 、 结构 美 中能 传 达 出人 的种 作也 。今 人 曾概 括说 :关 仝 的峭 拔 , ” “ 李成 的 种高 级 审美 理 想 和艺 术趣 味的 自觉提 倡 , 种 主观精 神境界 , 气韵 , 味。 兴 旷远 和 范 宽 的雄 杰 , 表 了宋 朝 山水 画 的三 代 与 此相 辅 而 行 , 元 画开 始 在 画上 题字 从 却 种风 格 。 值得 注 意 的是 , 三 种不 同风格 主 并 日益 成 为 占据 统 治地 位 的美 学 标 准 , 要 ” 这 要来 自对 自己熟 悉 的 自然 地 区环境 的真 实描 从这 时算 起 。出现 了 画院用诗 句作 题 目进行 作 诗 , 以诗 文 来 直 接 配合 画 面 , 互 补 充和 相 如 蝴 “ 写, 以至 于他 们 的追 随者 似 也 多 以地 区 为特 作 画 , “ 蝶 梦 中家 万里 ” 踏 花 归 去 马蹄 结合 。这是 唐宋 和外 国很少 有 的。形成 了整 使 点 , 齐 鲁 之 士 唯 摹 营 丘 , 陕 之 士 唯 摹 范 香 ” 等 , 之 是要 求 画面 表 达诗 意 , “ 关 等 总 中国诗 个 画 面 的构 成部 分 , 书 画 以 同样 的线 条美 并通 过 字 义来 加 重画 面 的 宽” 。据 说 , 、 、 三 家 都 学 五代 画家 荆 素 以含 蓄 为 特 征 , 谓 “ 不 尽 之 意 见 于 言 来 彼 此配 合 呼应 , 关 范 李 所 含 这种 书法 、 文字 和朱 从 浩 , 浩作 为 北宋 山水 画 的领 路人 正 是 以刻 外 ” 而 山水 画 如何 能 即含 蓄又 准确 即恰 到 文 学 趣 昧 和 诗 情 画 意 , 荆 成 苦地 熟 念 所描 绘 的 自然 景 色为 重 要性 的 , 荆 好 处地 达 到 这一 点 , 成 了 中心 议题 。为 画 红 印 章来 配 合 补充 画 面 , 为 中国艺 术 的独 便 浩《 笔法记 》 “ 说 太行 山 …… 因尺其异 , 而赏 师 们所 不 断追 求 、 摩 。 画 面的 诗意 追 求 开 特 传统 。 遍 揣 与 此 同时 , 墨 画也从 此压倒 青绿 山水 , 水 之 , 日携 笔 复就 之 , 数 万本 , 如其 真 ” 始 成了 中 国山水 画的 自觉 的重要 要求 。这种 明 凡 方 。 到南 宋 院体 居 于 画坛 统 治 地 位 是 因为 通 过 线 的 飞沉 涩 传说 是荆 浩继六 朝谢 赫关 于人 物 画的“ 六法 ” 审 美趣 味 在北 宋 后 期而 已形成 , 墨 点 皴 创 之 后 , 出山 水 画 的 “ 要 ” 气 、 、 、 、 达 到最 高 水 平 , 出 了与 北宋 前 期 山水 画很 放 , 的枯 湿浓 淡 , 的稠 稀 纵 横 , 的披麻 提 六 ( 韵 思 景 斧劈 , 是 以描 绘 对象 , 出气 氛表 达 心意 , 就 托 笔 、 ) 核心 是强 调要 在“ 似 ” 墨 其 形 的基础 上表 不 相同 的另一种 类型 的艺术 意境 。 观念 。从 而不 需 要也 不 必要 如何 达 出 自然 对象 的生命 。提出 了“ ” “ 的 似 与 真” 如 果看 一 下 马远 、 夏圭 以及 南宋 时 许许 传 达 兴 味 、 深 寒 秋 这 真实 于 自然 景物 色彩 的 和线 形 的勾勒 了 。既 关 系问题 , “ 韵生 动” 一产 生于 六朝 , 多 多作 品 : 堂琴 趣 , 江独 钓 , 江 瞑泊 , 这样 气 这 而在 特 点 极 为 明显 。它 们 大 都 是 在 颇 为 精 细 然重 点 已不 在 于 客观 对象 的忠 实再 现 , 本是 人物 画 的审美 标准 便推 广和转 移 到 山水 画 画领 域来 了 , 它获得 了新 的 内容 和含义 , 于 的 , 有 选择 的有 限场 景 、 象 、 材 和布 局 于精 炼 的笔 墨 意趣 , 面也 就不 必 去追 求 自 终 极 对 题 而 成 为整个 中国画 的美学 特征 。 中 , 达 出抒 情 非 常浓 厚 的某 一 特定 的诗 情 然景 物 的 多样 或精 巧 , 只 是 在如 何通 过或 传 细 所 以一 方 面是 强 调 “ 韵 ” 另一 方 面又 画意来 , 节真 实 和诗 意 追求 正 是 它们 的 美 借助某 些 自然景 物形 象 以笔墨趣 味来 传达 出 气 , 与北 丰满 因此 , 画 使 人 元 要求 对 自然景 物作 大量 细致 的观 察 以及 对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浅析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浅析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浅析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其中最为杰出的便是山水画。

以胡公虎、郭熙、范宽为代表的宋代山水画家,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分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探究其艺术魅力所在。

一、笔墨渲染的高超技巧宋代山水画家以笔(毛笔)墨渲染山水画,给画面注入大量的生命力和情感色彩,特别是在墨色的运用上。

墨色是山水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能够处理物象的大小与远近关系,还能够塑造出山水画的气氛。

宋代山水画家工整的筆觸和精湛的技巧,使得墨色变得更加细腻丰富,并且能够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意境。

二、巧妙运用“余白”处理画面宋代山水画家在画面构图和空间处理上,广泛运用“余白”这一技法。

所谓余白,就是画面上的空白区域,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是同样重要的。

巧妙地利用余白,能够使画面更显得自然、流畅,给人以宽广、恬静的感受。

宋代山水画家在余白处理上,无不体现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精神,使得画面的意境更为深邃。

三、追求自然真实的意境以上几点都是宋代山水画家用笔入墨所追求的手法,在绘制意境上,他们更注重表现山水自然之美。

他们以观察和领悟自然风貌、形态与轮廓为基础,以确切的实际生活为依据,致力于描绘出一种众生共鉴的自然之美,体现出深厚的生态思想。

通过画笔展现天地之妙,志气之盛,鬼斧神工的神奇山水画,则是他们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而这些自然山水在宋代山水画家手中,就成了一道道赏心悦目的美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总结以上三点便是几则宋代山水画的特点,笔墨的渲染技巧、余白的处理和自然真实的意境,都透露出他们在创作上的深刻思考和注重细节的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画作在当时的文化艺术界和现在的收藏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透过他们创作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的文化历史,以及艺术发展所趋向的道理。

此外,其舒展自由、饱含生命和朦胧意境的表现手法,也流传到现今山水画中,为后来者所学习和继承。

对宋代山水画文化意蕴的思考

对宋代山水画文化意蕴的思考

对宋代山水画文化意蕴的思考宋代山水画的文化意蕴思考宋代山水画,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追求与艺术风格,更是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体现。

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与思考。

首先,宋代山水画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在那个时代,山水被赋予了深厚的哲学意义,被视为“道”的象征,是人们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想场所。

画家们通过笔墨,将山水的形、色、质、光、影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正是宋代山水画所要传达的核心意蕴。

其次,宋代山水画中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那个时代的文人骚客,常常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敬仰。

这些情感,在宋代山水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画中的山水,不仅仅是自然的写照,更是文人们心灵的寄托。

这种诗意的美感,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者,宋代山水画也是社会历史的见证。

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环境、价值观念等,都在画中得到了体现。

画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

这些历史痕迹,成为了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此外,宋代山水画还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追求。

在那个时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禅宗思想等多元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追求,在宋代山水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画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对社会的关注等。

这些精神追求,至今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宋代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其文化意蕴的重要方面。

在那个时代,山水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然而,画家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这种创新精神,使得宋代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上所述,宋代山水画的文化意蕴是多元而深刻的。

它不仅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也是诗意美感的体现、社会历史的见证以及精神追求的展现。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传统,它源远流长,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宋元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技法,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和人文的雅致,被认为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

宋代的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真实和细腻,追求画面的纯净和平静,画中山水深邃广博,空间感强烈。

画家通过形象的风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以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思想,扩大了画面的意境和内涵。

宋代山水画家擅长采用重迭叠挂的构图手法,通过层次的变化和透视效果,使画面的空间感更加浑然一体,展现了山水的广阔。

在宋代的山水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宋的“大都派”和南宋的“四大家”。

北宋的“大都派”追求写实和精细,以描绘细节和画面的真实感为重点。

而南宋的“四大家”包括范宽、郭熙、李唐和马远,他们注重以情感和意境表现山水的美。

范宽擅长表现山川的雄伟壮丽,郭熙注重表现山水的柔和和平静,李唐强调山水的宁静和深邃,马远则擅长表现山水的奇妙和幽静。

元代山水画在继承宋代传统的基础上,更为开放和多样化。

元代山水画家更注重表现感觉和意境,追求自然景物与人文社会的融合。

他们在构图和用墨上更加敢于创新,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寓意更为深远。

宋元山水画之美,首先体现在画家对自然风景的准确描绘。

在宋元时期,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逼真的色彩,成功地将自然风光的真实感传达给观者。

宋元山水画注重的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在表现自然风景的也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这使得宋元山水画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审美价值。

宋元山水画之美的魅力还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和哲学信息。

通过描绘山水,山水画家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反思和思考,传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讴歌和赞美。

这些文化和哲学信息使得宋元山水画成为了一种精神和艺术的象征。

浅析两宋时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之对比

浅析两宋时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之对比

目录摘要 (1)Abstract (4)引言 (5)一宋代山水画的意境态度及艺术历程 (5)1 意境的出现及其象征意义 (5)2 五代宋初山水画的鼎立兴盛局面 (6)3 创立两宋山水画流派的依据及其繁衍生异 (6)二宋代山水画的构图理念和空间表现形式 (7)1 雄浑磅礴的北宋山水画 (7)(1)郭熙“三远论”呼应下的山水画表达特点 (7)(2)平铺直叙的“全景式”构图 (8)2 清旷空灵的南宋山水画 (9)(1)意象概括的角隅之景 (9)(2)特写景物的空间诗意化 (11)三两宋山水画中“写情画意”的笔墨特色 (12)1 两宋山水画的笔墨与皴法特点 (12)(1)北宋山水画中墨法与皴法的运用 (12)(2)刚劲有力的“斧劈皴” (11)2 院体画中的文人画思想 (12)(1)“米氏云山”中“真”与“幻”的表现形式 (12)(2)文人画与院体画的相辅相成 (12)四《林泉高致》对宋代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论研究及影响 (13)1 绘画观念在《林泉高致》中的系统化 (13)(1)研习传统技法的运用 (13)(2)自然的观察与选景 (13)(3)意境的感悟与体现 (14)2 《林泉高致》对宋代山水画的画论指导意义 (14)五哲学思想影响下的宋代绘画语言与审美意识 (15)1 两宋时期道教的艺术意味 (15)(1)道教观念影响下宋人山水的审美追求 (15)(2)“含道映物”与“澄怀味象” (15)2 宋代理学观念熏陶下的山水画发展 (16)(1)宋代理学思想的活灵活现 (16)(2)宋代画家思想中理学启示 (16)六宋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及对近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17)结语 (18)参考文献: (1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0)致谢 (21)浅析两宋时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之对比引言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已经深入人心,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学科在20世纪以后更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风格。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山水风景为主题,注重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神韵。

宋代山水画家擅长运用笔墨、构图和色彩,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宋元山水画之美,不仅在于其绘画技艺的精湛,更在于其对大自然景色的深刻领悟和表现。

宋元山水画之美体现在其绘画技艺的精湛。

宋代的山水画家善于运用笔墨,通过勾勒、点染、皴染等技法,将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面之上。

他们在表现山水的轮廓、质感、气势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技巧和魅力。

擅长“点染”技法的南宋画家范宽,他用水墨勾勒山石树木的形态,再运用点状的墨迹,将山石与树木的纹理、色彩表现得生动细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而元代山水画家也在绘画技艺上有所突破,他们更加注重笔墨的浓淡变化,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意境空灵的绘画效果。

宋元山水画家在绘画技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他们的技艺精湛、表现手法独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宋元山水画之美还在于其对大自然景色的深刻领悟和表现。

宋代山水画家在描绘山水时,不仅重视对景物的外在形态的表现,更注重把握自然风景的意境和神韵。

他们通过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赋予作品以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赵伯驹的《巨石山图》等作品,都表现出了对大自然景物的深刻领悟和细腻表现。

元代山水画家米友仁的《寒松翠壑图》、赵孟颜的《水竹图》等作品,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心描绘和巧妙运用笔墨,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和赞美。

宋元山水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深刻领悟和表现,使自己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宋元山水画之美还在于其对人们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宋代山水画家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深入观察和巧妙表现,创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气韵生动的山水画作品,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当人们欣赏这些作品时,往往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壮美和宁静,享受到一种身心愉悦的感受。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篇一: 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摘要: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以吾心为师,创作了具有丰富审美特色,面貌各异的山水画杰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范,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通过下面对一些主要画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可以了解山水画在北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字:山水画表现手法寒林雪景北宋山水画坛在五代的基础上人才辈出,风格技法多彩纷呈,成就突出。

出现了李成、范宽、燕文贵,惠崇等划时代的杰出画家。

范宽得助于终南,太化;高克明“喜游山水间,搜奇访古,穷幽探绝,终日忘归”。

不少山水画家都有自己特色,燕文贵画山水楼观,号“燕家景致”;许道宁擅长寒林,平远,野水,表现山峰峭拔,林木劲硬的风貌。

燕文贵曾在汴梁大街买画,许道宁在汴梁买药时画山水招揽顾客,他们有都与都市世俗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1.李成李成,字咸熙。

擅长画寒林平远之景,在宋初极负盛名,被誉为“古今第一”,但他为人矜持,不轻易为王公贵族作画,因此其画颇为难得。

开封祖国寺附近的宋家药铺门首因有他所画的山水壁画,被誉为“山水宋家”。

李成的山水画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而自成一格。

他擅长用幽淡多层次的水墨画平远开旷的景色,世称“惜墨如金”;又以爽利秀润的笔锋画寒林枝杈,俗谓之“蟹爪”。

《情恋萧寺图》《情恋萧寺图》是流传在国外一幅影响较大的传为李成的作品。

此图作为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以边平缓,一边峭拔,产生一种体积感和重量感。

岩石的轮廓线,用笔坚实有力,所组成的表面结构具有质感。

中景山涧瀑布飞流直下前景深潭,与远景处一悬瀑形成互相呼应之势。

途中造型曲尽变化的“蟹爪树”,树干枝杈笔法稳健有力,树态展枝摇曳,显得生动活泼。

读《美的历程》浅谈·宋元山水意境

读《美的历程》浅谈·宋元山水意境
读《美的历程》浅谈·宋元山水意境
郭沛然
中 国 山 水 画 意 境
缘起
无我之境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有我之境





缘起
六朝时期(洛神赋图·顾恺之)
在六朝时期,绘画作品仍是作为人事环 境的背景、符号,不人物、车马、神怪因素 交杂在一起的。所以,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作 品还谈不上作为独立审美意义的山水风景画。
• 元代山水画运用相对写实之笔墨来表现自然山水,但更 多以体现画家自我精神为主的更具个人情怀的山水面貌。
• 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 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相亏补充和结 合。
•元画题字的对比
•元画讲究线条美
柳叶描 线 条 美 铁线描 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
• 总结: 实际上绘画风格的转变是社会背景下人 们心态的转变。 美,丌仅在物,也丌再心,它是心借物 的形象来表现情趣,所以无论是线的艺 术还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文,都是我 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的展现。美 丌仅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不社会意识 形态息息相关,美得发展是二者的合力。 那么美的历程也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历程, 是民族心理丌断变化发展的一个过程。
宋 元 山 水 画 发 展
北宋
无我之境
南宋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元代
有我之境
•北宋时期(无我之境) 李成 北 董源
关仝
范宽

范宽
•李成 旷进、近视如千里进 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
•关仝 峭拔 石体坚凝,杂木丰茂...
•范宽 雄杰、进望丌离坐外 峰峦浑厚,势状雄强... 戏剧性的壮美,多画关陕风景。
• 宋元山水的第一种基本形象和艺术意境 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的北宋山水画。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美,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强调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一些审美特征:
1. 以写实为基础:宋代山水画以写实为基础,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精确描绘。

画家通过准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使作品显得逼真而生动。

他们善于观察大自然,追求真实的表现,以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作所呈现的景物的真实感。

2. 重视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非常注重构图和布局的安排。

画家们常常运用“远近”、“高低”、“左右”等构图原则,以创造出和谐平衡的画面效果。

他们追求山水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比例的协调,使整个画面显得平衡而和谐。

3. 追求意境与情感的传达:宋代山水画强调艺术家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与情感的表达。

画家们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意境来诠释,使作品具有更加深远的内涵。

在宋代山水画中,山水往往成为表达画家内心情感和意境的媒介。

4. 借鉴以往传统:宋代山水画继承了唐代山水画的传统,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发展。

画家们借鉴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手法,同时加以创新和发展。

他们在技法上更加细腻,构图上更加注重平衡与和谐,使宋代山水画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总的来说,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真实表现,追求意境和情感的传达,以及构图和布局的平衡与和谐。

这些审美特征使宋代山水画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和高峰。

在宋代,山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技艺和表现形式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以下是对宋代山水画的美术赏析:
1. 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层次感和空间感,通过山水的远近、虚实、疏密等手法,创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画家善于运用“透视法”和“计白当黑”等技法,使得画面层次丰富,有深度。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布局十分精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提炼和取舍,使得画面简洁而富有诗意。

2. 笔墨与线条:宋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已经相当成熟,画家们运用各种笔法,如“披麻皴”、“斧劈皴”、“云烟皴”等,表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线条极富表现力,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等变化,表现出景物的动态和生命力。

3. 色彩与调色:宋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十分讲究,画家们善于运用各种色彩,表现出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调色十分精细,画家们通过在墨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分和颜色,调制出各种深浅、浓淡的色调,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4. 意境与情感:宋代山水画不仅仅是表现自然景物,更是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宋代山水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合一、与天地同呼吸的境界。

同时,宋代山水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表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总之,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它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赏析,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透视宋元山水画的诗意空间美

透视宋元山水画的诗意空间美

透视宋元山水画的诗意空间美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在山水画领域。

宋代山水画主要有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其中以南宋的宋元山水画最为有名。

宋元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诗意空间美闻名于世,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宋元山水画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运用透视法,创造了虚实结合的空间感。

在宋元山水画中,艺术家通常采用“前景近、中景远、背景更远”的构图方式,将山水景物分层排列,使得观者在观赏画面时能够感受到三维的空间感。

艺术家还通过运用透视法,将远处的山水景物画得较小、较模糊,增强了深远感和广袤感。

这种虚实结合的空间感让观者置身于画面之中,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宏伟壮丽的山水景色。

宋元山水画通过精细的描绘和细腻的墨色,传达了山水的绵延和静谧之美。

在宋元山水画中,艺术家们善于利用细腻的笔触和变化丰富的墨色表达自然景观的细节和特征。

他们对于山石的勾勒,水的流动以及植物的生长等细节描绘的非常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描绘,使得观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生命力和绵延的历程。

墨色的运用也是宋元山水画的一个特点,艺术家们善于运用淡墨、浓墨等不同的墨色来表现山水的远近和形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氛围。

宋元山水画通过准确的构图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了山水的壮丽和宏伟。

宋元山水画的构图非常准确,艺术家们善于将山水景物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得恰到好处,使得观者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山水景色的广阔和壮丽。

画家们也非常注重细节的描绘,结合文字的注释,提供了关于大自然的丰富信息。

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传达了山水的宏伟和壮丽,让观者感受到自然界的伟大和美妙。

宋元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诗意空间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透视法的应用,艺术家们创造了虚实结合的空间感,使得观者置身于画面之中;通过精细描绘和细腻墨色的运用,传达了山水的绵延和静谧之美;通过准确构图和丰富细节的展现,展示了山水的壮丽和宏伟。

这些元素的融合使得宋元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一大经典,也成为了后世山水画的重要源头。

《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浅析

《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浅析

宋元山水意境浅析《美的历程》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它从远古到明清以这种时间轴线为线索给我们带来了各个时间段内的关于美的艺术形式并分析了各个时代美学的基本特征。

汉代的文艺,魏晋的风度,北朝的雕塑,唐诗宋词,宋元山水画,明清戏曲小说。

这些艺术形式都呈现了各时代的美学特征,同时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瑰丽的艺术宝库,在历史的积淀中,时代的精神得到凝冻。

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也在这之中得到感染。

下面就宋元时代的山水意境这一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宋元的山水绘画美学上起唐五代,同时山水画在宋元之时达到了顶峰。

这一时期的画论家特别重视意境的创造。

借用李泽厚先生在《华夏美学》中的一句话“艺术‘意境’离不开情景交融”。

那么山水画这种艺术形式“意”和“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成为了抒写画者情思的一种媒介,同时它能把人的精神引向远离世俗社会的自然山水之中。

一:“意境”往往超出有限的“象”以有限创无限。

宋代的画者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过这样的话“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如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佳处故也。

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

这样一副山水画,内容上表现得就特别充实了,在山水之中有了“可居”“可游”的意境,突破了画纸有限的无限可能性。

如范宽在《溪山行旅图》之中,运用了一种高远的手法,远处高山气势磅礴,山中一条小溪还有溪边的行队,高山与小溪,行队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山峰的雄伟崇高更加强烈,也正是在这种雄伟崇高中突显了“可行”“可望”的意境。

二:宋元的山水画它的美学趣味,由北宋的“无我之境”向后期的“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转移,在元代达向“有我之境”推进了一步。

北宋时期山水绘画重细节,篇幅与构图也多以高、远这样的气势呈现。

而到了南宋它的山水画多是局部取景,像“马一角”马远的《山水》,“夏半边”夏圭的山水画,他们的山水画,多简化了物像,描摹局部,流出大部分空白,利用空白,使意境深度提升。

探究宋代山水画中的意境美

探究宋代山水画中的意境美

一、意境我们最先接触到意境二字是在从小到大一直背诵的诗词中,一旦想起课堂上学习诗词的时候,耳边有这样的声音环绕:“前几句诗是在描写景物,最后一句诗是作者在抒发情感、借物抒情,情与景的融合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这是我最先去感受的什么是意境,小时候脑袋中的意境是“一个特别美的景色,有山有水有诗人的情感”,可当自己慢慢长大却发现,“意境”既是这样又不全是这样。

在古代多数的画论中提到的“意境”的确比诗论中晚出现,这一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编入《文镜秘府论》)中,其内容有他为人讲诗的纪文辑录,也有他著书而成的书面语。

宋前的画论多提出的是“以形写神”“气韵”,这也为中国画论奠定了基础。

直到北宋画家郭熙,他的理论成就在于他的儿子郭思记录整理的《林泉高致集》,这不只是北宋时期山水画理论的水准,更是标志着中国的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成熟的时期,也是“境界”这个词的第一次出现。

“境界”“意境”又是同义词,因此,将它视为在《林泉高致集》中第一次明确出现。

“意境”讲求的是真景与真情的融合、物我的两忘,这与道家学说提出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的思想不相径庭,都是在说我与万物、意与境的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郭熙的《林泉高致集》载:“写貌物情,摅发人思。

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

”这是第一次提出了“境界”,并且要求山水画中要有诗意。

二、各家风格意境山水画在隋唐时期独立成科并有了很好的发展,在唐朝时就已成熟,发展到宋元时期已经是达到了高峰。

世人更是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这其中宋朝就占了两席,可见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的蓬勃发展成为山水画史上的光辉一笔。

这个时期山水画的勃发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因素,北宋结束了五代长期战乱割据的局面,统治者想要确立中央集权和自己的威望,因此废除武治,推崇“文治”。

重文轻武造就了绘画在宫廷和民间的广泛发展。

人们渴望远离战争,摆脱人间痛苦,向往自然闲散宁静生活的思想也充分地展示在山水画中。

宋代山水画中的文人意境与情感表达

宋代山水画中的文人意境与情感表达

宋代山水画中的文人意境与情感表达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深受后人喜爱。

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中,不仅可以看到美轮美奂的山水之景,更能感受到文人意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可以追溯到唐朝。

他们对大自然的景色有着特殊的情感与感悟,通过作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他们将山水画作为一种逃离现实的方式,通过描绘幽静、宁谧的山水景色,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而在这些作品中,文人情怀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首先,宋代山水画中的文人意境主要表现在对自然景色的表达上。

画家们通过精心构图和绘画技巧,将山水融入到整体画面之中,展现出山水之美。

他们常常选择陡峭的山峦、奔腾的江河和青葱的竹林作为描绘对象,这些元素都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永恒的美好。

在这些画作中,可以感受到画家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追求,同时也能领略到文人们对美的独特理解。

其次,宋代山水画中的文人意境还表现在画家对人物的描绘上。

文人们常常将自己或者雅士形象融入到山水之中,以表达对自然的认同和与之融为一体的愿望。

这些文人雅士常常被描绘成衣着朴素、气质高雅的形象,他们或者坐在山间听琴,或者伫立在江边吟诗,或者手持纸笔沉思。

这些形象不仅展现了文人的修养和情感,更让人们感受到他们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此外,宋代山水画中的情感表达也是引人注目的。

文人们通过画作展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他们以山水为背景,通过运用笔墨的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有的作品中表现出大自然的狂野与强大,反映了文人对尘世间压抑和束缚的反叛态度;也有的作品中表达出宁静与安详,体现了文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些情感的表达使得这些山水画作更富有情感和内涵,让观者们得以在其中感受到悠远的意境。

总之,宋代山水画中的文人意境与情感表达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诠释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他们将情感与思想融入到画作之中,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意境
作者:王传坤
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4期
摘要:山水画是中国人思想中最为深沉厚重的沉淀,从历代经典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从经典的宋代山水画作品中,我们可以体味到独特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运用高超的笔墨技巧,画家能够超越描绘客观物象的局限,给欣赏者提供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使作品中有限的空间蕴含无限的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宋代;审美;笔墨
1 山水画的笔墨与意境的联系
画家通过临摹、学习,获得了充分的技巧和能力以后,创作中能超越描绘客观物象的局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国画的独特工具,如毛笔、绢帛等。

这个过程亦包含了画家的综合修养。

剖析山石结构、多种皴法、经营位置、笔法墨法等艺术元素。

笔墨不仅是绘画创作的重要手段,其更重要的功能是传达创作主体的艺术情感,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后经历代画家的反复锤炼,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成为今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但越是成熟的东西越需要变革,越存在发展创新的可能性,笔墨的进化亦是如此。

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才能赋予笔墨以新的意义。

荆浩隐居太行洪谷,范宽亲历终南深处,董源卧游潇湘奇峰,黄公望领略富春佳景,以及王履履太华,石涛、渐江遍览黄山等,皆是以造化为师、山川为训,不为前人所束缚,而创自家笔墨以开新风,令后世景仰。

山水画创作能够感染人的地方很多,这其中当以笔墨为核心、以境界为灵魂。

而境界的追求则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丰厚的积累才能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品悟境界则是靠敏锐的感觉,它是笔墨、学养高层次的灵感显现。

因此,追求高境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及。

2 宋人山水的意境
山水画的创作具备了两重意义:首先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另一个是创作主体自我的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美。

宋代山水,一方面是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更丰富了,在重彩中讲究笔墨技法,提高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如现存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赵伯驹、赵伯啸兄弟继承了青绿巧整一路风格,形成了南宋青绿山水的复兴局面;另一方面是水墨山水的大发展,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开了写意山水画的先河,有代表性的画家是范宽、李唐、郭熙、米芾父子等,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阐释了中国山水画创造的核心意境问题,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系统化。

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受道家思想和玄学的影响,山水画已经从幼稚阶段跨进了“讲实景重写生”的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实境的描绘,并提出了“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的理论,并且明确旨在“畅神”“怡情”的美學思想。

及至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提出了“立意”﹐五代荆浩提出了“真景”说,宋代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创作“重意”问题,认为创作应当“意造”﹐鉴赏应当“以意穷之”,并第一次使用了与“意境”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

宋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尤其是苏轼在绘画上力倡“诗画一体”的艺术主张,使传统绘画从侧重客观物象的描摹转向注重主观精神的表现,托物言志的主张促进了意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3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笔墨与境界既是创作的两个方面,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

笔墨的提高靠苦练与悟性,而境界则全靠学养与人格。

笔墨之妙有迹可循,境界之高高不可攀。

但境界又不是虚幻的,它是由皴擦点染的具体笔墨升华而成,笔墨的精妙、超逸与否直接影响着境界的高下。

因此,超越古人仅仅停留在笔墨方面就未免显得简单化了,它首先需要与古人有精神上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精神上的超越。

山水画是通过塑造直观的、具体的艺术形像构成意境的,为了克服造型艺术由于瞬间性和静态感带来的局限,画家往往通过富有启示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

意境的最终达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得以实现的,创作是将无限精炼为有限;而欣赏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

首先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通过笔墨、经营位置等艺术语言来完成;另一个是创作主体自我主观精神的表现,在此过程中,笔墨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由笔墨完成画家的审美理想。

4 结语
创作与欣赏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追求的理想之美,在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中,是把宇宙境界与艺术意境视为一体的,由于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式,画家对宇宙的体验就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而意境恰恰就是这种生命体验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阮荣春,顾平,杭春晓.中国美术史[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3]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王传坤(1980—),男,辽宁大连人,硕士,美术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