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我所知道的谢铁骊导演

合集下载

谢铁骊故事片后的故事(下)

谢铁骊故事片后的故事(下)

作者: 郭向星
出版物刊名: 当代电视
页码: 7-10页
主题词: 《红楼梦》;邓小平;故事片;毛泽东;《知音》;电影制片厂;文化部;辛亥革命;审查影片;政治局
摘要: 邓小平两次批示,《今夜星光灿烂》才公映,《今夜星光灿烂》是白桦的编剧,八一电影制片厂投入拍摄的电影,特邀北影厂的谢铁骊当导演。

拍摄时间是1978年。

影片拍完之后,谢铁骊先请了一些有关人士看,谢导当年在部队的一些老首长看了电影,都连声赞好:“很有教育意义。

”“使我们的年轻一代不要忘了共和国是用烈士的生命换来的。

”恰在此时,风云变幻,总政治部审查影片后下了一道指示:影片有问题!主要是说影片表现我军被炸。

谢铁骊口述的闹剧历史

谢铁骊口述的闹剧历史

谢铁骊口述的闹剧历史
付晓红
【期刊名称】《书摘》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天气骤然热起来。

我在整理和谢导谈话的录音,同时翻阅一些"文革"期间
的资料。

在这些资料里,我看到的是苦难、愤怒、控诉,满纸血和泪。

"文革"初期,在红卫兵"打倒一切、怀疑一切"、打倒"三名三高"(名导演、名编剧、名演员;高薪金、高稿酬、高奖金)的口号下,拍过"特大毒草"的谢铁骊自然被打成了黑帮,关进牛棚。

他的长兄谢冰岩、好友陈怀皑也都被打成了反革命。

我以为会在谢铁骊那里听到同样的控诉,但是没有。

相反,在他的描述中,一切不过是一场闹剧。

【总页数】1页(P)
【作者】付晓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7
【相关文献】
1.现代口述历史与音乐口述历史理论及实践探索——全国首届音乐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综述与思考 [J], 丁旭东
2.口述历史中口述者的话题回避及应对措施——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 [J],
王斐斐;
3.谢铁骊口述的闹剧历史 [J], 付晓红
4.历史与口述历史——观众在“口述历史”节目里获得了什么? [J], 许行明
5.谢铁骊口述的闹剧历史 [J], 付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电影史中国“第三代”导演-谢铁骊导演作品列表

中国电影史中国“第三代”导演-谢铁骊导演作品列表

中国电影史中国“第三代”导演-谢铁骊导演作品列表
文/文本放映
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谢晋、凌子风、郭维、李俊、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谢铁骊(1925年-2015年)
江苏淮阴人,从影五十余载,编导影片二十余部。

代表作品:《暴风骤雨》、《红楼梦》(系列片,共六部)、《海霞》、《早春二月》、《清水湾,淡水湾》、《知音》、《大河奔流》、《包氏父子》、《月落玉长河》。

【备注】:需要应试记忆的受众可根据参考代表作品进行了解学习,无需掌握所有作品内容
作品简介/电影片源合集
内容:包含20部电影作品资源
文本放映。

谢铁骊导演电影艺术创作研究

谢铁骊导演电影艺术创作研究

谢铁骊导演电影艺术创作研究张进燕(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摘 要:谢铁骊作为老一辈的导演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喜欢把人物刻画和色彩充满意境地结合在一起。

本文以老一辈的电影导演谢铁骊为研究对象,试图解读他在电影创作启蒙时期、初期、中期、后期所探索的影像,探索《早春二月》的艺术特色和拍摄手法,学习谢铁骊导演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谢铁骊;表现手法;意境美;传统文化1 电影创作启蒙时期(1940—1947年)谢铁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阅读了大量小说、剧本,观看了一部分舞台剧,创作了几部经典剧作,例如,《三勇士》《吹灯》《海城起义》,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1.1 从戏剧中汲取营养戏剧艺术通过人物动作来展现自身魅力,可以说是行动的艺术。

谢铁骊在影视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戏剧艺术,其通过舞台来建立演员与观众的联系,进而获得观众的认可,并产生心灵的共鸣。

一些优秀的影片制作方法都是从戏剧中借鉴的,从中借鉴人物形象,为此,他在后面的影片《恩仇报》中设计了生、旦、净、末、丑各种京剧角色。

同时,为创作革命样板戏打下了基础。

同时,阅读“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作家鲁迅、曹禺、陈白尘等的文学作品,丰富和完善了他的精神世界,并且使他从中学到了文学、戏剧的写作技巧。

后来,谢铁骊开始接触剧本创作,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实际的战斗生活,谢铁骊通过在部队中实践,去寻求写作灵感。

之后,写下了话剧《钱凤昭的转变》。

平时搜集一些小唱本,从小唱本中学习写独幕剧,由于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艺术发展,吸引谢铁骊去探索和领悟。

也正是那段在部队中实践的经历,奠定了他后期电影创作的基础。

另外,他还从一些文学作品中领悟艺术的魅力,然后把它用电影的形式展示出来。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谢铁骊早期的电影创作都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的经验,然后把积累的经验运用到电影艺术中。

2 电影创作初期(1950—1961年)从1956—1961年,谢铁骊也参与了几部电影的创作,包括《林家铺子》《红旗谱》《无名岛》《暴风骤雨》等作品。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1905年随着《定军山》问世,中国电影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漫长旅程,经历了战乱,国破家亡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前仆后继,一直不停地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努力探索。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

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

“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

“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

张石川(1922—1980),和郑正秋联合创办新民电影公司,并联合执导了《难夫难妻》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通过包办婚姻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造成了难夫难妻的生活,对现实批判意义极大。

《劳工之爱情》是以戏剧的手法通过一个木匠为追求爱情和开诊所治骨折的未来岳父的闹剧来勾画了当时贫困的社会普遍现实,也是中国电影喜剧萌芽的开端。

秋【1888----1935】黎民伟(1882—1953),中国电影之父,生于日本,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和兄弟黎海山,黎北海,妻严珊珊共同创作并演出《庄子试妻》,黎民伟反串庄子之妻,1926年,他随军北伐,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拍下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1930年组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他著名的作品《古都春梦》。

抗战爆发后,他辗转于粤桂为抗日宣传而奔走,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直到1953年逝世。

论谢铁骊电影的文化特质

论谢铁骊电影的文化特质

论谢铁骊电影的文化特质谢铁骊是当代中国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中较有特点的一位艺术大师,他的社会意识、艺术观念、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

最近,他荣获中国电影“终生成就奖”,这是对这位一生与电影结缘,又是中国电影百年见证的老人的最高奖赏。

谢铁骊是一位学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艺术家,他在为人处世方面更是德高望重,平易近人,他视电影为生命,视电影为精神,他挚爱着电影,心中有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期待自己的每一部电影都能将这种精神力量传递给观众。

谢铁骊的电影与中国电影生生不息的艺术传统潜流般绵延,探究他的创作走向和文化主题,会更好提示我们关注艺术的本质表现,并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有启发意义。

一、文化主题探究百年中国电影,大半的时候是流连在艺术和商业的此起彼伏争斗中,也许东方传统文化无法像好莱坞那样缝合艺术片与商业片的截然界限。

所以,我们从谢铁骊执导的几十部电影中,明显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他的电影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电影的兴盛史。

从1959年,独立导演影片《无名岛》始,到1960年的《暴风骤雨》,真实再现土地改革运动的磅礴气势,细致刻画不同性格的农民形象;1963年,导演影片《早春二月》,在民族风格与电影表现手法结合方面作出了成绩;随后,他又导演了影片《千万不要忘记》《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海港》《杜鹃山》《海霞》《知音》《包氏父子》《清水湾,淡水湾》《天网》以及《红楼梦》系列影片等。

首先,文化主题的核心:人性关怀。

在谢铁骊的电影中,离不开关于人性意识的探究。

由于这样的探究,使他的电影文化主题能远离于社会教化的影响,从而使《早春二月》近于小说,《包氏父子》近于讽刺文学,《今夜星光灿烂》近于诗,《清水湾淡水湾》近于报告文学。

与这样的艺术风格相融合的是他那独特的人性关怀。

人是世界精神的主要体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与深入性的表现,是中国电影拓展中十分重要的艺术难题,对此,谢铁骊作了艰苦的探索。

不死的“情报处长”——悼陈述

不死的“情报处长”——悼陈述

往事PO PU LA R C I N E M A6第期10月17日,陈述走了,我不相信,我觉得他不会死。

87岁的陈述自四年前中风偏瘫,一直卧病在床。

中国电影百年时,他获得“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

喜讯传到上海,当时他已不省人事数月,夫人李波代他从我手上接过奖牌和奖金,回家举在他的面前,大声地喊他:老爷子,你得奖了!老陈述没有动静,少顷,缓缓睁开眼睛,好像想说话但说不出来,只见他眼角溢出两行清泪——他的心里明白着呢!当时我知此事后,心说这老爷子生命力真顽强啊!记得最后一次见到陈述,是在上影剧团成立五十周年的纪念会上,坐在轮椅上的他已经口齿不清,辨人困难,李波指着我问他:“老爷子,这是谁?”陈述挣扎着瞪大眼睛端详我好半天:“是江平吧?”我很感动,没想到他病成这样还能认出我。

我贴在他耳边喊:“老爷子,你行啊,一点儿都不湖涂!”他笑了,口水从咧着的嘴角流了出来。

李波替他去擦,他竟用手去挡,意思是我自己能行。

临了憋出一句话:“我小呢,才八十四呢!”陈述不服老,嘴硬是出了名的。

当有人喊他“老头儿”时,他不乐意了:“我老啥?小呢!不信开辆摩托车来,我玩给你们瞧瞧!”每每说这话时,他似乎比当年拍《渡江侦察记》时还要神气。

陈述说,他这辈子“罪孽深重,血债累累”,演了大大小小近百个“坏蛋”,尤其是1954年和1974年两度在电影《渡江侦察记》中扮演阴险狡猾的“情报处长”,大概是要“永留骂名”了。

偶尔“改邪归正”演个好人吧,也总是有点“思想问题”或是“落后情绪”,一不留神又会滑到“罪恶深渊”,真叫“恶习难改”。

思来想去,我觉得大概是导演对老陈述太抱成见,认定他“不可救药”了。

其实,老爷子的戏路很宽,除了鬼子汉奸特务流氓,工农兵学商各类光辉形象都塑造过,只不过坏蛋演得多些,所以,连弄堂胡同口的娃娃都叫他“坏人爷爷”。

我和老爷子是忘年莫逆交,因此决定为他“平反”。

正巧我有一部戏要上,于是悄声问他:“老爷子,给您昭雪怎么样?”他瞪大本来就不大的眼睛:“让我演啥?”我说:“您还记得35年前您在电影《今天我休息》中演的理发师王师傅吗?他可是好人呢!”老头一听直点头:“是的是的,可是后来我就经常‘叛变投敌’文/江平让谢铁骊几个月的辛苦付之东流啊!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外景样片洗印出来后,得到了北京市文教书记陈克寒的充分肯定,厂里觉得《暴风骤雨》会成为重点影片,为“加强力量”,才做了上述决定。

北影导演系教授郑洞天在北影颁奖大会上的励志演讲稿

北影导演系教授郑洞天在北影颁奖大会上的励志演讲稿

北影导演系教授郑洞天在北影颁奖大会上的励志演讲稿郑洞天,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

郑洞天先后拍摄了《鸳鸯楼》、《秘闯金三角》、《人之初》、《刘天华》、《台湾往事》等影片,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不少导演人才,陆川,娄烨,王小帅,管虎都是郑洞天的学生。

分享一篇郑洞天在北影颁奖大会上的讲话稿,郑洞天导演作为中国电影发展的见证者,回顾了50多年来的电影发展之路,让我们来听听这位老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50多年来的电影发展之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郑洞天在北影颁奖大会上的励志演讲稿大家请坐、大家请坐,我想说一点话。

我走得近一点。

去年我们在这,我和小帅,我们缅怀离开我们的导演。

我今天再说一些人。

我每次参加导演协会活动都非常的感动。

我今天稍微说长一点啊。

可以吗?(鼓掌)我相信会很好听的。

十天以前,世界上最老的一位导演去了。

106岁的葡萄牙人,曼努埃尔·奥里维拉。

他活着的时候他是这个世界上仅存的一位还拍过默片的导演。

他1908年生,一生拍了60多部电影,长的短的。

在他面前所有的电影人都不能说自己老了。

所以我们这个奖……(鼓掌) 记得那年谢飞拿的时候说改成杰出贡献奖很准确。

在奥里维拉和我们中国很多很多前辈面前,我们都不能说有终身成就。

所以我今天要讲,我上次在这儿说,我曾经自豪的认为我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里认识导演最多的人,这一点我现在不能这么说,但是我可以说,我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代导演都认识的一个人。

(鼓掌)这个很稀罕了就。

刚才尹力说我第一部戏跟的沈浮,就是第一代。

沈浮当时刚从干校回来,在上影厂,就像对他一种好像是安慰赛的意思。

那个时候他70多岁。

我一进组他就跟我说,因为这个剧本是我做责任编辑带到摄制组的,他说你这个剧本里的人物怎么没有家,我说什么意思。

我那个剧本是四人帮题材,就那个反击右倾翻案风题材的,76年初嘛。

他说三个小孩都没有家。

你看那些样板戏里头,咱们那些英雄模范都没有家,就故意的。

谢铁骊电影回顾展

谢铁骊电影回顾展

谢铁骊电影回顾展
佚名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1992(000)008
【摘要】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展示一代名导演艺术成就,由嵊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嵊县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举办的“谢铁骊电影回顾展”于4月8日至10日在嵊县隆重举行。

【总页数】1页(P39-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谢铁骊:中国电影不会死 [J], 山溪;
2.谢铁骊导演电影艺术创作研究 [J], 张进燕
3.著名导演谢铁骊赠送我馆电影《古墓荒斋》录相带 [J], 湘
4.三十九载从影路早春红楼梦金秋──记谢铁骊的电影创作道路 [J], 王小明
5.谢铁骊:第三代电影导演之旗 [J], 刘晓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谢铁骊:我和江青拍《智取威虎山》的日子

谢铁骊:我和江青拍《智取威虎山》的日子

谢铁骊:我和江青拍《智取威虎山》的日子作者: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30期法国大导演戈达尔在“文革”期间造访中国,就曾扬言样板戏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影之一,有“大国风度”的《智取威虎山》,好多美国大片也难望其项背——这样看,江青的要求谢铁骊算是达到了。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界有着著名的“南谢北谢”之称——谢晋和谢铁骊。

7年前被称“南谢”的谢晋去世,享年85岁;2015年6月19日,“北谢”谢铁骊也故去,享年90岁。

他们的离开,带走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时代。

“文艺黑线的黑干将”1925年接近岁末出生的谢铁骊,少年时就投身新四军,从此一直从事文艺工作。

1959年,谢铁骊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无名岛》;1961年,他又拍了反响颇为热烈的《暴风骤雨》。

但是,真正奠定影史地位,又改变了他一生轨迹的,还是《早春二月》。

影片讲述了“五四青年”萧涧秋来到江南小镇,试图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结果在传统势力的阻挠下终归失败的故事。

这与当时的革命电影有很大不同:没有战火、没有敌人、没有烈士,穿插着爱情、理想,温和而哀伤。

在那个年代,能有一部风格特殊的影片出来,当然是缘于高层的指示。

1961年,周恩来要求电影从业者们“多在艺术性方面下功夫”。

谢铁骊当即着手改编柔石的小说《二月》,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親自改定剧本,并将其命名为更有寓意的《早春二月》。

但《早春二月》即将杀青的时候,北京文艺界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开始,谢铁骊还不以为意,一来电影有周恩来的指示、夏衍的参与;二来柔石是被鲁迅推崇的作家,又是烈士,他的作品不会有什么政治问题。

因此,当周扬看过放映,表示“这部片子有很严重的思想问题”时,谢铁骊真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但还没有来得及修改,传来新的命令:“一个镜头不要动,准备公之于众,供批判”。

当《早春二月》与观众见面的时候,谢铁骊已经被打为“文艺黑线的黑干将”。

谢铁骊参加革命早,并没有太多可供挖掘的“污点”。

批斗时,红卫兵让他自陈罪行,他只有一个:“我拍了大毒草《早春二月》。

我所知道的江青

我所知道的江青

我所知道的江青
于光远
【期刊名称】《武汉文史资料》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于光远。

著名经济学家,中科院院士。

1915年生,上海市人。

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运动。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前曾在陕甘宁边区从事经济研究和教育、文化方面的工作。

历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名誉教授等。

主要代表作有《哲学论文演讲和笔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7卷)、《我的教育思想》、《碎思录》、《“文革”中的我》等。

【总页数】8页(P4-11)
【作者】于光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所知道的江青 [J], 于光远
2.论"'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兼评刘永富先生与张帆先生关于"所知"争鸣的实质 [J], 马文保
3.我所知道的谢铁骊导演利用江青保护艺术家 [J], 江平;;
4.我所知道江青迫害秘书的一些情况 [J], 杨银禄;
5.你所知道与不知道的沙盒游戏 [J], 严莉; 辜嘉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谢铁骊和他的《早春二月》

谢铁骊和他的《早春二月》

谢铁骊和他的《早春二月》
洪宏
【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早春二月》问世之初,即受到左倾思潮的批判和否定.批判者认为影片同情并肯定了“资产图级的自我完善和人道主义”精神,是一株“毒草”.新时期以来,对《早春二月》的正面价值的认定,则又主要集中在认为它批判了“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思想上.被颠倒的历史就这样被简单地再颠倒过来.今天看来,这样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都不符合影片的实际,都简化了它所描绘的“五四”时期初生的现代思想遭遇前现代社会的复杂图景,忽视了它所揭示的“五四”反负面思想传统及其艰巨性这一重要主题,对“五四”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价值及其局限也缺乏全面准确的认知.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洪宏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51
【相关文献】
1.我所知道的谢铁骊导演利用江青保护艺术家 [J], 江平;;
2.谢铁骊口述的闹剧历史 [J], 付晓红
3.谢铁骊导演电影艺术创作研究 [J], 张进燕
4.《早春二月》是怎样美化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剖析《早春二月》一些鬼蜮伎俩的反动本质 [J], 无
5.谢铁骊:第三代电影导演之旗 [J], 刘晓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还不准备息影”——访著名导演谢铁骊

“我还不准备息影”——访著名导演谢铁骊

“我还不准备息影”——访著名导演谢铁骊
普权
【期刊名称】《家庭健康》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面容亲切慈祥,目光智慧深沉.专注地从镜片后注视着你:双唇微张,似乎随时准备慢条斯理地说出一句极幽默的话……初识他的人也许会觉得他过于严肃,但你只要和他相处两小时,你会感受到德高望重的长者待人的亲切:若和他相处一日,你就可视他为挚友了。

这是记者的亲身感受。

【总页数】1页(P9)
【作者】普权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1.7
【相关文献】
1.“滇味喜剧一哥”的台前幕后——访著名本土喜剧导演、演员夏嘉伟 [J], 晓冬;
2."我是商业电影导演,但我不是商人"——访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 [J],
3.用藏品讲述历史的人——访著名导演、收藏鉴赏家耿跃华 [J], 朱慧敏
4.银幕后的光荣人生——访著名导演、演员于荣光 [J], 蒋颖;
5.著名导演谢铁骊赠送我馆电影《古墓荒斋》录相带 [J], 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第三代导演”画上句号

为“第三代导演”画上句号
文化 ; C U L T 帅E
为“ 第三代导演 ’ ’ 画上句号
文 I ma g a s a
影评 人、电影杂志 《 虹膜》主编
谢铁骊 ( 1 9 2 5 . 2 0 1 5 ) 电影 导 演
谢铁 骊 2 0 1 5 年 6月 1 9日以 9 0 高龄 据周立波 同名小说 改编 的 《 暴风骤 雨 》, 隔 了很 多年 。他 是 中 国 “ 第 三代导 演 ”
拍片 。从事导演工作前 , 他通过观摩 中外 道 主义 ”和 “ 小 资产 阶 级 自我 完善 ”的 中脱颖而 出 , 饰演童年海霞 。 周迅的出道 , 电影 学习技 巧。和 同时代 的多数人一样 , 帽子 ,谢铁 骊担 心 影 片就 此被 毙 。但戏 也是在 《 古墓荒斋 》中饰演小狐仙娇娜 。
林 农 等。这 代导 演 的 电影生 涯跨 越 了几 中便 致力于 尝 试 各种艺 术 手法 。影 片改 可 以说 是集 中了全国 电影界 的精 华资源 ,
他把 那个 年代 的小 说都看 了一遍 , 才选 中 陆续导演了 《 龙江颂 》《 海港 》《 杜 鹃山 》
它。这部影片说的是一个满 怀个人理想 的 等样板戏 , 甚至得到过毛泽东 的称 赞。
导 演代 际 划分 是很 有 中 国特 色的 一 领导的指示才放行公映 ,结果轰动全 国。 1 9 2 0 年前 后 、活跃于上世纪 5 O年代至 8 0 代表作 。因为周恩来对 谢铁骊的那句话 ,
《 早春 二 月 》是 谢 铁骊 前期 的一 部 蓝苹有任何交集 。 谢铁骊 的样板戏 代表作 “《 暴风 年 之 久。 “ 文 革 ”时 期 中 国几
的 革命 经 历。谢 铁骊 也 是一 例 。他 出生 的成 果。这次会 议于 1 9 6 1年在北 京新侨 墓荒斋 》 《 月落 玉长河 》等。 《 红楼梦 》 于1 9 2 5年的江苏 淮阴 ,1 3岁参加抗 日文 饭店召开 , 主题是如何 贯彻 “ 双百方针”, 是 一套 六集 的 系列 电影 ,水准 不亚 于 那 艺活 动 ,1 5岁加 入新 四军 ,先后 任文 工 可 以看 作是 文 艺界解 冻 的一 个 象征 。但 套更 加 著 名的 电视剧 版 ,演员 阵容 也 极 团戏剧教 员和 团长 ,写作和排练了许多抗 影 片拍 竣 后 ,政 治 气候 陡 变 , “ 以阶 级 其强大 , 集 中了陶慧敏 、 傅 艺伟 、 刘晓庆 、 日题材 的话剧 ,这是他艺术生涯的开端 。 斗争为纲 ” 和 “ 大写十三年”成为主旋律 。 赵丽蓉 、马晓晴 、李秀明 、何 晴 、何赛 飞 1 9 4 9年后 ,谢铁骊 在 陈波 儿任所 长 的 中 别 人拍 的 都是 工 农兵 , 《 早 春二 月 》拍 这批当时最优秀的演 员。同时 ,谢铁骊 发

张瑞芳:芳心留人间

张瑞芳:芳心留人间

龙源期刊网 张瑞芳:芳心留人间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4年第08期“她直爽,率真。

”在仲星火眼中,张瑞芳的直爽,有时让人下不了台。

“她会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批评或者赞美,这种品质是多么珍贵。

”张瑞芳的真挚和率性,对人如此,对艺术也是如此。

仲星火回忆起和张瑞芳的四次合作,从《南征北战》,到《凤凰之歌》,再到《聂耳》、《李双双》:“原来我不知道如何让角色性格化,是瑞芳老大姐教会了我怎样塑造角色的性格。

她给了我太多的帮助。

”德高则人心归。

张瑞芳的老朋友孙道临曾经说过,自己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艺术上,有什么事都会向她请教。

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导演、老艺术家谢铁骊回忆说:“她是一个一生都未离开过电影的人。

”导演江平记得这样一件往事:张瑞芳曾任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1991年学会决定给10位卓有成就的老艺术家颁发荣誉奖,因为那年她整73岁,故而有人提议将获奖者年龄线从75岁下调至73岁。

张瑞芳急了:“什么?为我一个人改变章程?不行!给我奖也不要!”大家一听,没辙,只好等等再说。

然而,就在两年之后,她又建议把这一年龄线下调至73岁,以便更多的老艺术家能健健康康地得到这个象征终身荣誉的褒奖。

1993年,张瑞芳与白杨、陈强等被授予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荣誉奖。

2005年,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表彰“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张瑞芳是唯一一名全票通过的候选人。

2007年在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她又荣获“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素材感悟】名利面前的淡泊谦逊,跌宕之中的坚守执着,她书写了传奇的人生,书写了中国文艺事业上的辉煌篇章。

她痴迷的是艺术本身,而不是背后的功名;她热爱的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物质的享受。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演戏做人的标准。

【适用话题】品德;率真;荣誉;淡泊;性格;成就;形象;名利;谦逊……。

谢铁骊跟我谈电影《红楼梦》

谢铁骊跟我谈电影《红楼梦》

44 ┸ 大师剪影谢铁骊跟我谈电影《红楼梦》文/秦来来的疲劳,放弃休息,在现场与我做了一次长谈。

虽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我面前的谢导依然精神饱满,思路敏捷,显得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胖胖的脸上架了一副金丝边眼镜,与其说他是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导演,不如说他是个学识丰富的学者更为贴切。

我们的谈话,从“已经有了电视剧《红楼梦》,为什么还要拍电影《红楼梦》”开始——“问题不是要不要拍,而是应该由我们这一代拍,还是由下一代来拍”早在1983年,北影的老厂长汪洋就在艺委会上慷慨陈词,提出要拍《红楼梦》。

谢导说:“当时讨论的焦点是,这部巨著‘应该由我们这一代拍,还是由下一代来拍’。

研究的结果,还是由我们这一代人来拍更好。

虽然一代人也就是20岁左右的时间吧,但从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来看,我们这一代人对《红楼梦》所表现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差距更小一些。

我们感到,对于这部伟大的著作,倘若今天没有胆量、没有魄力把它搬上银幕,作1987年5月,著名导演谢铁骊和北影的老厂长汪洋(电影《红楼梦》的总监制)带领着北京电影制片厂《红楼梦》摄制组,低调地移师上海青浦“大观园”,开展拍摄工作。

正是这一年,由央视王扶林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在大江南北热播。

在北影老同志的推荐下,我于5月3日赶往青浦“大观园”拍摄现场,找到了指挥若定的谢铁骊导演。

那天拍摄的场景是“元妃省亲”一场,场面浩大、人员众多、调度繁忙……也许因为是朋友所托,谢导顾不得连日拍摄为电影工作者的我们,不仅会感到遗憾,更会感到惭愧。

因此,汪洋同志集中大家的意见,作了决定:拍!并由我来担任导演,此事确实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

我过去读过《红楼梦》,读过两遍,不太全。

第一遍读的是120回的,第二遍读的是80回的,后40回没读过去。

而现在要拍《红楼梦》了,我就不能只是一般的再读一遍,而是从拍电影的角度考虑,可能还是不可能。

”为此,谢导专门去请教夏衍先生,他给谢导的意见是:不拍为好!心有不甘的谢导又去讨教了启功先生,启功先生给他的答案是:最好不拍!他们的看法很一致,就是: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谢铁骊跟我谈电影《红楼梦》

谢铁骊跟我谈电影《红楼梦》

谢铁骊跟我谈电影《红楼梦》作者:秦来来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5年第11期1987年5月,著名导演谢铁骊和北影的老厂长汪洋(电影《红楼梦》的总监制)带领着北京电影制片厂《红楼梦》摄制组,低调地移师上海青浦“大观园”,开展拍摄工作。

正是这一年,由央视王扶林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在大江南北热播。

在北影老同志的推荐下,我于5月3日赶往青浦“大观园”拍摄现场,找到了指挥若定的谢铁骊导演。

那天拍摄的场景是“元妃省亲”一场,场面浩大、人员众多、调度繁忙……也许因为是朋友所托,谢导顾不得连日拍摄的疲劳,放弃休息,在现场与我做了一次长谈。

虽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我面前的谢导依然精神饱满,思路敏捷,显得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胖胖的脸上架了一副金丝边眼镜,与其说他是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导演,不如说他是个学识丰富的学者更为贴切。

我们的谈话,从“已经有了电视剧《红楼梦》,为什么还要拍电影《红楼梦》”开始——“问题不是要不要拍,而是应该由我们这一代拍,还是由下一代来拍”早在1983年,北影的老厂长汪洋就在艺委会上慷慨陈词,提出要拍《红楼梦》。

谢导说:“当时讨论的焦点是,这部巨著‘应该由我们这一代拍,还是由下一代来拍’。

研究的结果,还是由我们这一代人来拍更好。

虽然一代人也就是20岁左右的时间吧,但从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来看,我们这一代人对《红楼梦》所表现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差距更小一些。

我们感到,对于这部伟大的著作,倘若今天没有胆量、没有魄力把它搬上银幕,作为电影工作者的我们,不仅会感到遗憾,更会感到惭愧。

因此,汪洋同志集中大家的意见,作了决定:拍!并由我来担任导演,此事确实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

我过去读过《红楼梦》,读过两遍,不太全。

第一遍读的是120回的,第二遍读的是80回的,后40回没读过去。

而现在要拍《红楼梦》了,我就不能只是一般的再读一遍,而是从拍电影的角度考虑,可能还是不可能。

”为此,谢导专门去请教夏衍先生,他给谢导的意见是:不拍为好!心有不甘的谢导又去讨教了启功先生,启功先生给他的答案是:最好不拍!他们的看法很一致,就是: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平:我所知道的谢铁骊导演作者:张宁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2015年第41期谢铁骊:1925年12月生于江苏淮阴,15岁参加新四军,著名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代表作有《暴风骤雨》、《早春二月》、《千万不要忘记》、《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杜鹃山》、《大河奔流》(与陈怀皑合作)、《今夜星光灿烂》、《知音》(与陈怀皑、巴鸿合作)、《红楼梦》(与赵元合作)、《月落玉长河》和《古墓荒斋》(与赵元合作)等。

江平:国家一级导演,曾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中影集团副总经理。

现任中国广播艺术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团长、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他和谢铁骊是忘年交,6月19日,谢铁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闻此噩耗,他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这篇悼念文章。

6月19日,端午节的前一天,我在南下的火车上。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突然,手机上传来中影集团的信息:谢铁骊导演1分钟前走了。

我看了看表,指针指上10点41分。

连续好几天,压在我胸口的不详阴霾,顷刻间化作倾泻的泪雨……半个月前,我去看他,老爷子已经切了气管,家里的保姆和护士示意我不要惊动他,说他没有意识,可我不信,我在他耳边轻轻地呼唤着他:“小谢,我是江平,我看你来了。

”“小谢”这个称呼,是他最爱听的。

平素,我们老的小的只要在一块喝酒,尹力导演就会带头喊他“小谢”,不熟悉的人会在一旁提醒我们,咋这么不敬重老人家?谢导抿一口酒,非常得意地告诉大家:“江平是我小同乡,尹力是我老同事(其实,他比尹力导演要大40多岁,只不过都在中影工作罢了),他们叫我小谢,我最爱听,因为我不老,我还能喝二两。

”记得,半年前,他过89岁生日,我让司机给他送去一瓶我珍藏了二十多年的茅台。

当天晚上,他打来电话,说他仔细看了酒的标牌,是真的,他说,要留着明年过90的时候请大家一起喝。

谢导好酒,他的家乡也出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高沟大曲,都是好酒。

谢导说,小时候家里穷,喝不起,逢年过节,家里有半坛子山芋干酒,就算在乡亲们面前赚足面子了。

他十五六岁就开始喝酒,原因是他是新四军的小兵,蒋介石说他们是叛军,不发军饷,寒冬腊月也没有棉衣,从军长到伙夫都只穿单裤草鞋,冻得哆嗦,老百姓会把藏在地窖里的酒拿出来,犒劳他们打鬼子,喝一口,心里火一样的热。

从学会喝酒的那天开始,他便把自己的命运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最有资格拍战争片的老革命我第一次见到谢导是在1980年。

我们剧团在苏北巡回演出,无意中撞见谢导率《今夜星光灿烂》剧组”激战淮海“。

那是八一厂的片子,拍戏的、演戏的,清一色着军装,唯谢导一身咔叽布中山装,像政委在前线督战。

那天在现场,就见谢导叮嘱化妆师:“不要太干净,切忌太漂亮。

打仗不是成亲,要破、要旧、要逼真!”一旁围观的一位农村老大娘,看着唐国强、刘继忠、黄小雷们扮作我军战士冲锋陷阵,止不住泪流满面。

一问,老人是当年妇女支前模范。

只听她一个劲地说:“像!就像从前打反动派一样。

”当地一位公社书记告诉我们,谢导最有资格拍这部戏,因为他是苏北人,15岁参加新四军,打淮海时当过战俘管理大队长,是正宗老革命!再见谢导是在《红楼梦》剧组——北影厂的“荣国府”里,谢铁骊和赵元二位导演联手演绎“金陵往事”。

因赵元是我的南通老乡、摄影大师朱今明的老伴,便带我去现场看拍戏。

谢导正兴致勃勃地给扮演刘姥姥的赵丽蓉做示范,学农村老太太迈着大脚走进官宦人家时,既小心翼翼又大大咧咧的神态,惟妙惟肖。

朱今明老师告诉我,谢导当年是文工团员出身,演戏是老本行,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当过电影学院表演系副主任和北影剧团团长。

谢导最大的优点就是多替别人着想后来,我从上影集团调到广电总局电影局工作,继而又奉命去中影担任副总,和谢导接触的机会便多了起来,特别是每年春节前,我都会参加中影集团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老艺术家联谊会,每每都会碰到谢导和他的老伴王遐老师。

起初,我也纳闷,为啥演员的活动,只请来一位导演,而且每年都请他。

后来,于蓝老师说,虽然老谢是个导演,但他是我们剧团最早的负责人,所以我们聚会,也会把他当演员邀请来。

我对谢导各方面都非常敬佩景仰,唯独对他的普通话不敢恭维,不敢想象当年他是怎么当的演员。

后又一想,他是江苏人,当年国都在南京,他那一口苏北腔普通话也算是较为正宗的国语了!淮阴人杰地灵,出了韩信、梁红玉、吴承思、关天培、周恩来等名人。

谢铁骊自然也是淮阴人里的佼佼者。

只念过几年私塾的他永远是那么文质彬彬,发言、谈吐均慢条斯理,轻声柔气,话语中带着周总理的家乡口音,尤其让我等江苏同乡倍感亲和。

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时,谢导作为电影人代表和吴贻弓、章子恰在纪念大会上致辞。

开会前,我接谢导电话,问我能否将电影局事先准备的讲话稿做些修改并删减,我忙回答:“您老水平高,资历深,我们给的稿子只作参考用。

”他竟很认真地说:“我不请示不敢乱动。

想改的原因有二:一是言为心声,我想改得更符合我们创作人员的心情;再者我语速慢,稿子长了,拖拖拉拉,没人愿意听我‘念经’。

”谢导的严谨、认真、谦和,让我感动。

第二天,人民大会堂电影盛宴,东大厅布满各时期的电影海报。

那阵子,我们真是忙晕了,竟然漏选了谢导的作品。

开会前,四代影人在巨幅海报前驻足留影,有人忽然发现:“怎么没有谢铁骊的片子?!”我一听就傻了:这位爷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谢导就站在一旁呢!不料,谢导却摇摇手,示意那位同人不要声张,轻轻说道:“中国电影百年,好作品多了!再说他们搞会务的也不容易啊!”我跟谢导很熟,常在一起没大没小说笑话讲段子,而“海报事件”则让我更加体会到谢导做人的忠厚和大度。

北影的同志说,谢导最大的优点就是多替别人着想。

护送江青去延安的小战士“多替别人着想!”这是谢导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做人的真实写照。

“文革”时,全国停拍故事片,唯样板戏影片隆重上马。

江青虽然霸道,但她也知道,靠“打砸抢”的“造反英雄”是不可能把样板戏搬E银幕的。

她便“钦点”了一批有功底的“牛鬼蛇神”,如成荫、桑弧、谢晋、苏里、王炎、武兆堤、陈怀皑、袁乃晨等,把他们从牛棚中放出来拍片。

谢铁骊的父亲虽当过钱庄账房,但后来生活贫困,加上谢导参加革命早,算是可以结合到“革命队伍”中的同志。

他一口气拍了《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杜鹃山》等。

当他看到崔嵬尚未“解放”,且又中年丧子,遂鼓足勇气拉上钱江向江青建议请“崔划中”出山导《平原作战》。

有人打小报告给江青,说崔嵬有肝病不能拍戏。

谢铁骊明知那是实情,但一想到老战友可借拍样板戏“回到革命队伍”,便冒死力荐,称崔嵬在农村每天能推满满一车泥沙奔走。

想当年,江青在上海滩也算是明星一枚,后来受作曲家贺绿汀等人的影响,参加了革命,并秘密加入了中共。

后因自己私生活中一桩难以启齿的事情,逃离上海。

当时,江青向组织?[报说,有特务追踪她,地下党遂派吴同志等三人先后由上海大达码头经南通天生港,再过如皋到达淮阴。

迎接她去根据地的新四军小战士中,就有一脸书生气的谢铁骊。

后来,江青去陕北,过胶东铁路时,也是谢铁骊和他的战友们一路护送的。

到了延安后,江青飞黄腾达。

谢铁骊明知江青能帮他,但从套近乎,在各种场合,与江青碰面时,总是不卑不亢,更不提当年的“迎接”和“护送”。

不知道江青是心虚还是出于感激,反正,“文革”中她对谢铁骊网开一面,没有让造反派把他抓出来作反动学术权威批斗,但也怕他说出当年一些实情,想方设法让军宣队安排他去工厂劳动。

在车间里,听到工人们诉说,好几年看不到故事片了,大家觉得文艺生活太枯燥,谢铁骊便斗胆向周总理反映,从而推动了1973年开始的故事片恢复拍摄工作。

谢导虽然在创作上承受着江青的巨大压力,但他却巧妙地利用早年和江青有过接触这一优势,保护并举荐了很多艺术家。

大是大非不糊涂谢导为人谦和大度,但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从不糊涂。

1974年,他和钱江、陈怀皑、王好为合作《海霞》,因没有完全按江青“旨意”创作,被斥为“表现资产阶级大小姐”,影片险入冷宫。

一方面,谢导和钱江、王好为不说昧心话,不向权贵低头,愤然给毛主席写信申辩;一方面,趁江青再次来审片之际,谢导在她耳边嘀咕了一句,在场的所有人只见江青脸色都变了,半晌才“阴转多云”,终使影片起死回生。

三年前,在海南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会上,我打破砂锅问到底:“小谢,您当时在江青耳边究竟说了啥?”谢导得意地喝了一口小酒,说:“我只说了一句,这个演海霞的演员叫吴海燕,她是吴石坚同志的女儿,江青便不作声了。

为什么呢?因为当初江青逃离上海时,第一个护送她的吴同志,就是吴石坚。

六十年代,吴石坚被江青钦点为上海京剧院院长,最早搞出了《智取威虎山》,江青对吴石坚是有些敬畏的,所以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一点拨,江青是明白人,加上毛主席也发了话,片子就通过了。

”那天,谢导喝了很多酒,是高度的烧酒,王遐老师不让他喝,老爷子便向我“求救”。

我插科打诨,把曾经在中影当过党委书记的老太太先给吹晕了,然后让谢导“阴谋得逞”,多喝了二两。

饭罢,我搀老爷子去了趟厕所,我就在水龙头前多待了片刻,他便在门口滑倒了,后脑勺着地,可把我们一群后生小于吓坏了,一看,一块塑胶地毯没有铺好,谢导绊上了,摔了一跤。

几个年轻导演就急了,嚷嚷着要找去酒店总经理,老爷子更急:“我没事,我没事,你们不要找人家领导!你们告了刁状,那服务员要被开除回家的,我是农村人出身,这些乡下出来的孩子打个工不容易,我自己摔了跤,倒把他们给害了,不作兴!”那一刻,我深深地被他感动了:小谢,你在我等晚辈心中,就是德艺双馨的杰出代表!如今,小谢走了,我再也听不到他那熟悉的的苏北腔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