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表象ppt课件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技术创新
借助新兴的脑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将有 助于揭示表象的神经机制和动态过程,提高研究 的精度和深度。
应用拓展
表象研究将更加注重与教育、康复、人工智能等 领域的结合,为提高学习效率、改善认知障碍提 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表象研究的前沿问题
表象的神经机制
深入探讨大脑如何编码、存储 和提取表象,揭示表象与知觉 、记忆、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关
系。
表象的动态变化
研究表象如何在不同的认知任 务和情境中发生变化,以及如 何与其他认知过程相互作用。
表象的跨文化比较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表象的异 同,探讨文化因素对表象的影 响和塑造作用。
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概括性
表象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简化, 它只保留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而
忽略了一些细节。
表象具有不完整性
由于记忆的限制和信息的选择性, 我们形成的表象往往是不完整的, 可能只包含了事物的一部分信息。
表象具有可变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 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表象可能会发生 变化。
表象的作用
味觉表象
总结词
味觉表象是指通过味觉感官获得的表象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VS
详细描述
味觉表象包括食物的味道、口感等元素, 人们通过品尝和记忆这些元素来形成对食 物的认知。例如,当我们品尝一道美食, 我们会通过味觉表象来感知它的味道、口 感和香气。
嗅觉表象
总结词
嗅觉表象是指通过嗅觉感官获得的表 象,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表象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表象研究面临着概念界定、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和技术 。
认知心理学-表象ppt课件
精选
精选
心理扫描
• Kosslyn等认为,表象具有大小、方位等空 间特征,可以被扫描。
精选
距离效应 Kosslyn(1973)
过程
实验材料:图片,如汽艇、汽车等; 让被试记住图片,并产生表象
实验程序: 1)“注视”表象中客体的某一部分(如船尾) 2)“注视”整个表象
过程
在实验中通过训练使被 试形成四种颜色正方形,它 们之间各相差6倍。
实验时主试首先说出一 种颜色和一个动物,要求被 试把该动物想象成与颜色框 一样大。然后就动物身上是 否具备某一特征请被试进行 真伪判定,记录反应时。
精选
大小效应2 Kosslyn(1974,1975)
结果
被试判定小的正方形 中的动物是否具有该特 征所需的时间要多于大 的正方形中的动物。
精选
Shepard等人还排除了代码比较的设想
• 反应时与方位差有线性关系 • 经过1600次试验,被试仍不能认出任何单独的图形 • 被试口头报告也支持心理旋转的设想
精选
字符旋转 Cooper&Shepard(1973)
材料
精选
字符旋转 Cooper&Shepard(1973)
过程
实验程序:1)速示器随机呈现,一次一个 2)提供先行信息(字符及其方位)
结果
表象扫描所需时间随扫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这说明表象是类似图画的表征,它可以得到 加工,而不是一种精选副现象。
补充:比较实验
• 过程:与上述实验基本相同,但一个重要差别是:不提表 象扫描,被试听到第二个地点后,只需快速判断该 地点是否存在
• 结果:被试做出判定所需时间不随两地点之间的距离增加 而增加
认知心理学课件09表象44页PPT
谢谢!
44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认知心理学课件09表象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认知心理学》课件
认知心理学为人工智能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指导,有助于理解 人类智能的本质和机制。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促进了认知 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为认知 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 手段。
人工智能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1 2 3
模拟实验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 为认知心理学实验提供更准确、可重复的实验结 果。
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区别
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的内部心理过程,包括知觉、思维、记忆等,强调对认知 过程的探究和理解。
行为心理学则更关注行为本身,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行为的原因和规律,不涉及 内部心理过程。
虽然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心理学 的研究领域。
02
展望
认知心理学未来发展趋 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 深入,认知心理学将更加注重 跨学科的研究,以及如何将研 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认知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 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认知心理学将更加注重研究 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建设
体的物体。
成人认知发展
元认知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知识和监控,成人通过元认 知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能力
成人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并采取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
成人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评估 、分析和判断,不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或传闻。
04
产生原因
产生认知失调的原因包括信息不一致、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等。
影响
认知失调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促使个体寻求减轻或 消除失调状态。
认知心理学-7-表象
2020/12/19
12
知觉表象机 能比较实验 Finke(1980)
▪ 出现 ▪ 诱导实验中只让被试看两种颜色 ▪ 要求被试相应的想象横竖线条 ▪ 可得到McCollough效应
▪ 消失 ▪ 在诱导实验中,只让被试看横竖线条 ▪ 要求被试表象两种颜色,如红色与绿色 ▪ McCollough效应消失
被试任务: ▪ 判定言语或图画标志的一 对东西中,哪一个是印象 中比较大的;记录反应时
2020/12/19
25
假设: ▪ 如果长时记忆中只存在语言编码信息 ▪ 那么对图判断要慢于对字词做判断 ▪ 若语言编码外还存在表象编码 ▪ 则对图片判断所需时间不会慢于对字词的反应 ▪ 同时,大小不一致图片会产生冲突,但语言编码的字词不会
18
结论
现在可以说,一些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表象与知觉相似、两者有机能等价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 知觉是在现实的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输入,而表象则不依赖当前的 直接刺激,没有相应的信息输入,它依赖于已贮存于记忆中的信息和相应的加工过程。
小结:表象是当前未直接呈现的客体或事件的心理表征或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
2020/12/19
28
第二节 心理
一、心理旋转概述 心理旋转的研究于70年代初由Shepard及其同事(1971)共同进行。 实验所用材料,分为
三种情况, A为平面对,正确反应为“相同” B为立体对,正确反应为“相同” C为镜象对。正确反应为“不同” 实验验要求当被试判断所看到的一对图体经过旋转以后能否重合,记录被试的正确反应时。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60 120 180 240 300
心理学-表象理论课件
表象理论的重要性
理论意义
表象理论是心理学中认知过程研 究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理解人 类信息处理和记忆机制的基本原 理。
应用价值
表象理论在教育、记忆训练、信 息处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改善学生的信息加工 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02
表象理论的基本概念
表象的定义
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呈现出的客观 事物的形象,是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础。
表象理论的发展阶段
理论形成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表象,并提出了各种关于表象 的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关注表象的本质、形成机制以及其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表象理论,心理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这些研究通过实验设计 和数据分析,探讨了表象的形成、维持和变化过程,为表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支持。
表象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实证研究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 表象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 性,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 来支持或反驳该理论。
概念明确化
对表象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进行明确和统一的界定, 有助于提高该理论的严谨 性和可操作性。
跨文化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 的心理过程和认知方式, 以检验表象理论的普遍性 和适用性。
03
表象理论的发展历程
表象理论的起源
起源背景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表象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表象理 论最初起源于对感知和记忆的研究,探讨了表象在信息处理和认知过程中的作 用。
早期研究
早期的心理学家如赫尔姆霍茨和贝克莱等人开始研究视觉表象,并提出了关于 视觉表象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这些早期的研究为表象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表象研究的前沿问题
表象的神经机制
深入探究表象的神经机制,包括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相互作 用。
表象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研究表象如何与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相互影响。
表象的动态变化
探讨表象如何在时间上动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认知过程 。
表象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跨学科整合
01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表象研究的跨学科整合
03
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表象形成的中 间环节,它短暂地储存了 从感觉记忆中提取出来的 信息。
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是储存表象的最 终场所,它储存了人们过 去的经验和知识象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 ,以便于记忆和提取。
表象的认知过程
认知表征
表象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 一种心理表征,它是对现 实事物的抽象和模拟。
感知觉信息
表象的形成依赖于感知觉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通道所接收到的信息。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表象形成的基础,它短暂地储存了感知到的信息,为表象的形成提供了素材。
特征提取
在感知过程中,大脑会提取出与表象相关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这些特征是构成表象 的基本要素。
表象的记忆系统
01
02
忆和识别事物。
促进想象和创造力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通过操作和 改变表象,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
形象和想法。
辅助思维和决策
表象可以作为思维的材料,帮助 人们进行推理、比较、选择和决
策。
促进语言和理解
表象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语言,通 过将语言转化为表象来加深对语
言的理解和记忆。
02
表象的形成机制
表象的感知基础
度。
04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完整)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一部分:引言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思维、记忆、语言、感知、注意力、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试图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记录被试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推断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教育、医疗、工业、军事等。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医疗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部分: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几个方面。
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认知三个阶段。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认知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3.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它包括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情景记忆三种类型。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长期记忆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景记忆是指个体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记忆。
4. 思维:思维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几个方面。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决策制定是指个体在多个选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5. 语言:语言是指个体通过符号系统(如文字、语音等)进行交流的过程。
它包括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阶段。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表象的信息表达功能是指个体利用心理表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与他 人进行沟通交流。
详细描述
表象在信息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通过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将表象表达 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表象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如语言、手势、表情 等,它们都能够有效地传达个体的思想和情感。
03
表象的形成机制
表象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
表象与脑机接口的结合
结合机器人技术,开发具有人类智能水平 的机器人,实现人机交互和协同工作。
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大脑与计算机之 间的直接信息传输,为表象研究和人工智 能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表象在认知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表象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表象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信息加工、记忆、学习 和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础。
跨学科研究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计算 机科学、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等,为 表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表象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表象在人工智能中的运用
表象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利用表象理论,开发更加智能化的机器学 习算法和计算机视觉系统,提高人工智能 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世界的场景 和物体,为表象研究提供更加逼真的实验 环境和条件。
表象的记忆系统
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表象形成的中间环节, 短暂存储经过加工的信息,以便 进一步处理和回忆。
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是表象形成的最终归宿, 将经过反复巩固的信息储存起来, 形成稳定的表象。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是指大脑对输入的信息 进行编码、存储、提取和利用的 过程,对表象的形成至关重要。
表象的思维过程
表象与其他认知过程的关系
深入探究表象与其他认知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揭示认知过 程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第七章_认知心理学_表象
四、表象缩放
Kosslyn 实验
Kosslyn(1975)在实验中通过训练使被 试形成四种颜色正方形,它们之间各相差 6倍。 实验时主试首先说出一种颜色和一个动
物,要求被试把该动物想象成与颜色框一 样大。然后就动物身上是否具备某一特征 请被试进行真伪判定,记录反应时。
Kosslyn研究了当问及特定动物是否具有 各种身体特征时(如“猫有爪子 吗?”“猫有头吗?”),一年级、四年 级和大学生的反应。
McCollough视觉反效现象的实验设计如 下: 让被试分别通过红色和绿色滤光镜去观 察一张由黑白垂直条纹和黑白水平条纹组 成的刺激图形。如此轮换几分钟,使被试 对图形产生适应。此为诱导实验。 第二阶段,要求被试去掉滤光镜去观察 一张一半为黑白垂直条纹另一半为黑白水 平条纹的复合刺激图形。
演示
第七章 表象
一、 表象 知觉 表征 二、 心理旋转 三、 心理扫描 四、表象缩放
五、表象的功能
表象(Medal Image)亦称意象。包括通 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是不能即 时被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对事物(如物体、 事件、场景)的心理表征。
表象是指在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是对事物的一种知识表征。
两种条件下,一年级学生总在涉及较大的 特征时反应更快。
五、表象的功能
1、对知觉的促进 Hayes(1973)的实验 实验材料:8个大写字母 实验过程:首先要求被试形成某个正的大写字
母的表象(两种情况),然后被试自己按键, 速示器随即呈现一个相应的“大的”或“小的” 大写字母。 被试任务:判定所呈现的字母与表象的字母是 否相同,不管其大小如何。
实验结果
2、表象与表征
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Paivio(1975)设计一个实验考察表象
认知心理学—表象
1、定位实验
➢ 重要方法
在知觉条件和表象条件下完成同一作业然后进行比较,看是否有 共同或相似的情况。
➢ Podgorny和Shepard视觉定位实验
实验设计了三组被试: ①知觉-记忆组 ②带栅格的表象组 ③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结果
在完成字符定位作业中,三个小组被试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 性差异。这意味着在知觉和表象条件下,完成同一作业的情 况是一样的或相似的。
应。
实验材料
2.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实验结果
⑴被试对图画作出判断不仅不比字词慢,反而更快。 ⑵对不一致的图对的反应时大于对一致的图对,但对字词的反应却没有
这种差别。
结论:
在长时记忆中确实有视觉编码,或者说既 有表象又有语言两种形式的信息编码。
第二节 心理旋转
一、心理旋转概述
70年代初Shepard及其同事开展了“心理旋转”的研究。最初的 实验是有代表性的,在实验里,用速示器给被试成对地呈现图形,被 试的任务是判断这两个图形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二、表象和表征
➢关于表象的争论
是否确立一种独立的心理表征形式。
➢批评
Pylyshyn:反对将表象看作类似知觉的心理表征,进而认为 所有的信息都是以命题来表征的,那是一种抽象的、意义的表 征。
➢ 反批评
Kosslyn:并不否定命题表征,但却极力维护表象表征。
2.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 Paivio的两种编码说
在实验前通过问卷分成鲜明组和非鲜明组
2020/7/13
结果
表象鲜明组:两种条件下的锐敏度几乎没有差别,均随两点的实际 距离增大而提高,曲线形状一样。
非鲜明组:表象条件下的锐敏度低于知觉条件下的,但其曲线的 形状相似。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表象 知觉 表征
➢Podgorny和Shepard(1978)视 觉定位实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表象 知觉 表征
2)实验结果
(1)测试点落在字母 之内的反应时小于落 在字母之外的。 (2)当测试点位于横 竖线交叉处时反应时 更小。 (3)当测试点越远离 字母则反应时越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表象 知觉 表征
①定位实验
➢Podgorny和Shepard(1978)视 觉定位实验
1)实验分为3组: (1)知觉-记忆组 (2)带栅格的表象组 (3)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过程:要求被试尽快判定蓝色的测试点 是落在所呈现的字母之内或之外。
→功能对等假设:虽然视觉表象不同于 视觉知觉,但是它在功能上与视觉知觉 相对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表象 知觉 表征
1.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研究功能对等假设的方法:
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 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 ,考察两者的共同或相似情况。 ①定位实验 ②锐敏度实验 ③McCollough效应实验 ④选择性干扰实验
结果: 图画判断快于字词判断 RT一致图对快于RT不一致图对
一、表象 知觉 表征
③McCollough效应实验
1)过程: 让被试主试一会儿红色背景的
纵方向的黑白相间的条纹,然后再 注视绿色滤光片的横方向黑白相间 条纹,如此轮流换,过几分钟被试 适应后,再呈现一个一半横向一半 纵向黑白条纹的复合刺激。让被试 报告所看到的图案及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边缘视觉锐敏度实验
B.表象锐敏度实验 表象鲜明组 表象非鲜明组
8
(2)敏锐度实验
结果
*表象鲜明组在知觉和表象两种条件下的敏锐度几乎没有差别,随两点的实际距离增 大而提高。 *非鲜明组在表象条件下敏锐度低于知觉条件下的。
9
(3)McCollough效应实验
McCollough,1965
过程
• 让被试注视一会儿红色背景的纵方向的黑白相间 的条纹,然后再注视绿色滤光片的横方向黑白相 间条纹,如此轮换,过几分钟发生适应后,再呈 现一个一半横向一半纵向黑白条纹的复合刺激。 让被试报告所看到的图案及颜色。
20
结果
心理旋转
1.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被试的反应时及其发展趋势相同。 2.两对图形的方位差越大,信息加工的时间越长。 3.方位差每增加53度,反应时就增加1秒。
21
Shepard等人还排除了代码比较的设想 • 反应时与方位差有线性关系 • 经过1600次试验,被试仍不能认出任何单独的图形 • 被试口头报告也支持心理旋转的设想
若存在表象表征,RT不一致图对> RT一致图对
17
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结果 结论
RT图画判断<RT字词判断 RT不一致图对> RT一致图对
存在表象表征;客体大小主要以表象来表征的。
18
19
心理旋转
Shepard&Metzler(1971)
平面对
过程
立体对 镜像对
实验要求当被试判断所看 到的一对图体经过旋转以后能 否重合,记录被试的正确反应 时。
Finke(1980)
• 如果在诱导实验中只让被看两种颜色而要求他们想象横竖线,那么测试通常可以产生 McCollough效应。而在诱导实验中如果让被试看横竖线条而要求它们想象红色与绿色, 则测试不会产生麦氏效应。
13
(4)选择性干扰实验 请想象一个红的西红柿
Perky(1910)
14
(4)选择性干扰实验 过程
Segal和Fusella(1970)
**听觉表象组(想象自己听到电话铃声) **视觉表象组(想象自己看到一颗树)
对两组被试进行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感受性的测试
15
(4)选择性干扰实验 结果
16
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过程
实验材料:图画/文字;一致/不一致 被试任务:究竟哪一个较大 实验假设:若只有言语表征,RT图片判断>RT字词判断
6
(1)定位实验 结果
*3个组的实验结果没有明显差 异。
*占方格少的简单字母反应时少 于占方格多的复杂字母和字母组 合。
(1)测试点落在字母之内的反应时小于落在字母之外的 (2)当测试点位于横竖线交叉处时反应时更小 (3)当测试点越远离字母则反应时越小
7
(2)敏锐度实验
Finke和 Kosslyn(1980)
22
字符旋转 材料
Cooper&Shepard(1973)
23
字符旋转
Cooper&Shepard(1973)
过程
实验程序:1)速示器随机呈现,一次一个 2)提供先行信息(字符及其方位)
被试任务:做“正”或“反”判断,不管具体方位 实验记录:RT
24
字符旋转 条件
Cooper&Shepard(1973)
McCollough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
10
(3)McCollough效应实验
11
(3)McCollough效应实验
结果
被试报告图片上所有白色竖条是绿色而白色横条是紫红色。
结论
由适应产生的颜色互补效应,受测验图形的方向线索决定,脑内对待不同空间线索的视 觉细胞是特异的。
12
(3)McCollough效应实验
30
心理旋转的连续性
Metzler(1973
(根据53°/s的结果)
实验材料:同(心理旋转),手柄状图形 实验程序:图形甲------ 图形乙(相继呈现) 被试任务:先旋转(告知方向但不知道角度),后
判断甲乙是否相同 结果记录:图形乙呈现后,被试判断的RT 预期结果:RT短,且不随方位差而变化
虽然视觉表象不同于视觉知觉,但是它在功能上与视觉知觉相对等。 *研究功能对等假设的方法
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考察二 者的共同或相似情况。
5
(1)定位实验 • ①知觉-记忆组 • ②带栅格的表象组 • ③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Podgorny和Shepard(1978)
31
心理旋转的连续性
Metzler(1973)
结论
被试的心理旋转经历了一些中间阶段,而非跳跃式的从一个角度直接转到 另一个角度。
表象 Mental Image
;.
1
Contents
31
表象 知觉 表征
2
心理旋转
3
心理扫描
4
表象的功能
2
3
表象是指在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对事物的一种知识表征。
记忆表象
已经贮存的知识再 现
想象表象
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 新形象
4
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功能对等假设(functional equivalence hypothesis)
• 以下5种条件 • 无前行信息 • 有字符前行信息 • 有方位前行信息 • 字符、方位分开呈现 • 字符、方位结合呈现
图7-11 字符和字符方位结合的前行信息的实验
25
字符旋转 结果
Cooper&Shepard(1973)
0°和360 ° ,RT较少 当样本作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后,RT增长,180 °时,RT最长 以180 °为界,两侧对称 同样60 °的旋转,120 °到180 ° RT的增加,要大于0 °到60 ° RT的增加 有提示的情况下,被试的判断不受图形旋转程度的影响(心理准备)
26
字符旋转 结论
Cooper&Shepard(1973)
被试在完成作业时出现了心理旋转的过程,他们把倾斜的字母在心理的平面上 旋转到直立的位置,然后再作出正向或反向的判断。
27
心理旋转的验证
Cooper&Shepard(1984)
过程
• 材料:多边形 • 程序:呈现某个多边形及其方位后,要求被试将该图形的表象旋转到规定的方位(一
半顺时针,一半逆时针),记录完成旋转所需时间(准备时间)。呈现刺激样本,要 求被试正反判定,记录反应时(反应时)
28
心理旋转的验证 结果
Cooper&Shepard(1984)
*反应时岁方位变化基本没有变化 *事先心理旋转时间随偏离度数增加而增加,且呈线性关系
29
• 心理旋转过程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