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 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比大小》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内容涉及比较符号“>”、“<”、“=”,以及运用这些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1~5的数字,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比较大小方面,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2.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符号“>”、“<”、“=”,并进行大小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较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2.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大小不同的物体。
2.准备比较符号“>”、“<”、“=”的卡片。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小不同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如,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问学生:“哪个更大?哪个更小?”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比较符号“>”、“<”、“=”的含义,并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演示。
例如,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让学生判断哪个更大,并用“>”表示;再展示一个香蕉和一个橙子,让学生判断哪个更小,并用“<”表示;最后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一样大,并用“=”表示。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用比较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例如,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将这些数字进行比较,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检测(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检测(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直尺上,与2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A. 1,3B. 0,1C. 3,42.看图,数一数,圈一圈,两个圈在一起能圈出()圈。
A. 3B. 4C. 53.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4,这个数可能是( )。
A. 44B. 84C. 594.一个一个地数,数到99,再往下数一个数是( )。
A. 90B. 98C. 1005.小朋友排队,从前数,小小是第4个人,从后数,她是第3个人,这一队共有()A. 5人 B. 6人 C. 7人 D. 8人6.和50相邻的两个数是( )。
A. 40、60B. 51、52C. 49、517.□○□○□○□○□()A. □和○一样多B. □比○多1C. □比○少18.下图中,比较少的是()?A. 菠萝B. 梨9.每人1个苹果,()正合适。
A. B.10.比一比,最多的是()。
A. B. C. 11.356再加3个十是()A. 359B. 386C. 656 12.1629后面第三个数是()A. 1631B. 1632C. 1633二、填空题13.遮住的是第________个和第________个,遮住了________个。
14.2+3=________,读作________加________等于________。
4-0=________,读作________减________等于________。
5-4=________,读作________减________等于________。
15.看图写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看图回答(1)猫爸爸钓了3条鱼,猫姐姐钓了1条鱼,猫妈妈钓的比爸爸的少,比姐姐的多,妈妈钓了________条鱼。
(2)猫弟弟一条鱼也没钓到,用________表示。
(3)猫爸爸比猫姐姐多钓了________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9课时《练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9课时《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9课时《练习课》的内容,主要是对第3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在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与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讲解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与互动: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同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3、 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第一课时: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等基本知识。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童趣,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但对于1~5的数字认识、写数、加减法运算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能力较弱,需要教师个别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写数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认识数字和加减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直观物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字和加减法运算。
4.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小棒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5的数字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字间的规律,自然引入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3
4
5
1 11 21 31 4 2 12 22 3 3 13 2 41
3. 在卡片上写出学过的加减法算式并进行整理。
0
(1)说一说左面的加法
1 2
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3
(2)任意指一道算式,
4
快速地说出得数。
5
(3)计算第一列算式,
任何数加上 0 还得原数。
你发现了什么?
0
(1)说一说左面的减法
1
6. 看谁算的对。 2−1= 1 3−0= 3 1+3= 4 5−3= 2 5−4= 1 4+0= 4
4−2= 2 2+3= 5 2−2= 0
课后作业
1 .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数学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3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整理和复习
2023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 整体回顾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 比 第 分 加 减 0
认识 大 几 与 法 法
小
合
二 知识梳理 1~ 5的认识
生活中个数是 1 - 5 的物体,都可以用 1 - 5 各数表示。
1 - 5 各数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排列是 1 、2 、 3 、4 、5 ,从后往前是 5 、4 、3 、2 、1 。
算法:
倒着数。
4 −1 =3ຫໍສະໝຸດ 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减号
想加算减。
读作: 4 减 1 等于 3 。
0 “ 0”的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
表示起点。 书写: 0 读作“零”
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 0 。 任何数加上 0 或减去 0 ,还得原数。
三 综合应用 1. 数一数,比一比。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1-5的数字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对1-5数字的认识,数字的书写,以及1-5的加减法运算。
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1-5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组成,能够进行复杂的加减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新课:通过展示数字1-5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数字1-5,并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
接着,通过加减法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加减法运算。
3.巩固练习: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掌握1~5的基础知识,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字1~5,了解了它们的大小顺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算速度较慢,对数的概念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2.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2.教学素材: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数学活动案例等。
3.教学设计:预习PPT、教学教案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1~5,并说出它们的大小顺序。
2.呈现(10分钟)展示生活情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字1~5。
引导学生用小棒进行加减法操作,展示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游戏。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实物操作,其他组员负责计算。
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11课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单元主题: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主备教师:备课组成员: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1、1~5各数的认识;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四、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6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1课时4、整理和复习……………………………1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出示主题画: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板书课题:1~5的认识二、新课(一)借现实情境抽象出1~5各数问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同样的方法抽象出2、3、4、5各数。
(二)扩展认识,体会1~5的基数意义1、摆一摆问题:1. 你能拿出数量是“1”的小棒吗?2. 小棒应该摆在哪张数字卡片的下面?操作:请你拿出数量是“2”“3”“4”“5”的小棒,在数字卡片下面摆成你喜欢的样子。
2、说一说除了用小棒,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1~5各数吗?3、介绍计数器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介绍:计数器上有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
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一)教学内容分为三段: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1~5各数的认识。
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基数含义:主要是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
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
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
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
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
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比多少。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33页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学习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2、使学生知道5以内各数的顺序和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演示、动手操作学具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5以内各数,并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知识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16页)一、教学目标:1、认识1-5各数,会用1-5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地读、写1-5这5个数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1-5各数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1-5各数的基数含义和数的排列顺序。
四、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1-5的数字卡片。
学具:1-5的数字卡片,学具圆片若干、小棒若干。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你们去过农村吗?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农村的美景。
请看(出示课本第14-15页的情境图)。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5 以内各数的认识、5 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第几、5 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成、5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 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了数 10 以内各数,以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在此阶段,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 5 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表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相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安排教学建议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弄懂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按照范例书写,一写一对照,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在数概念的建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3.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在加减法含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点子图等)以及学生自己喜欢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4.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学生思维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视作学生思维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的表现之一。
第1课时1~5的认识课时内容教材第14~6、18~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1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个人空间站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 1~5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识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1~5数的含义的理解和书写难点:1~5数的写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野生动物园”图谈话:小朋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说一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也可以用1、2、3、4、5、来表示?你是怎么数的?请学生说一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数字1-5的意义,能够进行1-5的数数,认识数字的顺序,以及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能对于数字的认识和运算会有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以及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认识,能够进行数数,认识数字的顺序。
2.让学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字1-5的认识和数数。
2.简单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1-5。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数字1-5的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数字1-5的卡片,用于游戏教学。
3.准备一些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苹果,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2.呈现(10分钟)通过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可以让学生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按照数字的顺序排列,然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例如,可以玩“抓数字”的游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到指定的数字卡片。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年级:一年级上册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1-5的数字,并能够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对1-5数字的敏感性,能够快速识别和计数。
3. 让学生掌握1-5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1-5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2. 1-5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书写的准确性。
2. 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
2. 教师准备加减法运算的题目。
3.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1-5的数字,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
二、认识1-5的数字(10分钟)1. 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表示1-5的数字,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3.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1-5的数字,要求书写规范、工整。
三、1-5的加减法运算(15分钟)1. 教师出示1-5的加减法运算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运算的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 教师对学生的运算结果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快速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1-5的数字书写和加减法运算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卡片、手势表示、加减法运算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1-5的数字有了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书写的准确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教学要求: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_5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教案新人教版
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小棒、三角形和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数一数图中每种物体的数量各有多少个?2.依次汇报。
3.在桌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个圆片。
边摆边说一说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空。
4.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
【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遗忘知识较快,每节课都需要及时巩固复习。
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一共有多少个气球?你是怎么想的?(2)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
(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3)你能用小圆片来摆一摆刚才的过程吗?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4)认识加法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
板书:3 + 1 = 4: ∶加号等号(5)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在算术本上2规范的写法。
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
(6)结合第24页的气球图,进行用学具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的含义。
2.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1)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事还可以用3 + 1 = 4表示,学生举例,教师和其他学生用手势表示合并的意思。
(2)引导学生用三段式话来说,原来有2辆小汽车,小狗又送来了2辆汽车,一共有多少辆车?【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体会到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如下图)。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
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
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的加减法。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
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3)加强数概念的教学。
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教材以儿童的生活区域为背景递次展开。
如让学生经历数物体的过程抽象出1~5各数;从教学2的认识起,都强调在前一个数上添上1,就得到下一个数:1添上1是2,2添上1是3……4添上1是5;以“比多少”为标题、以“第几”为标题、以“分与合”为标题,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以突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的教学。
(4)加强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材加强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从“小丑图”入手建立了加减法的概念,内容单一、直观、切入口小,有利于学生直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在“小丑图”下面,分别增加了表示“合并”或“去掉”含义的点子图,有利于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的练习,在练习五中安排了“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列算式的意思”的练习,均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于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5)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但这些内容又不宜对小学生诠释。
因此,教材中采取适当渗透的办法,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例如,在数数时,实质是先要对实物进行分类,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然后依次指着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中的一、二、三……一一对应(进行数数),指到最后一个元素,同它对应的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就是物体的总数。
又如,在引入“比大小”时,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的图画象形图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6)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
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
例如,认3和4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
(7)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每引入一个概念都精心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儿童生活情境,便于儿童在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1~5各数的认识时,教材呈现一幅老奶奶的庭院,让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1~5各数。
又如,通过让学生看排队购票图,理解序数的意义。
(8)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对数的大小的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现,计算方法的选择等都存在着差异。
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体现算法多样化,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单元的加、减法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计算3+2=?时,教材呈现了三位小朋友的3种不同算法:有一位是用“点数”的方法算出得数的(1,2,3,4,5);还有一位是从一个加数“3”开始数,添上2个一得5的;另一位体现了较高一个层次的思维水平,根据数的组成(3和2组成5)算出得数,三种算法体现了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也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都得到认可。
又如,计算5—3=?时,教材也呈现了三位小朋友的3种不同算法。
不管哪种算法,教师都给予肯定。
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9)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这个单元内容丰富,又是学生首次系统地学习认数和计算,所以在本单元的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的内容。
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因此,对它的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如3写成ε)。
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
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
为了让学生写好0~5各数,教材中作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本教材从学习1~5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的培养。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例如,教材在设计的一个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物体或数字卡片)来表示数“3”;另外,通过富有趣味
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关系符号“>”、“<”、“=”两边的数的大小。
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如前面提及的3+2=5的算法中,用数的组成来计算3+2=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积极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方式上升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
减法的计算也是如此。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