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七现代诗三首课件1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教案苏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教案苏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教案苏教版教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教案苏教版教案《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会重点字词的读音。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有关延安的历史和“信天游”这种艺术形式。

2.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情感的特点。

3.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一、预习检查⒈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肚【dǔ】糜【méi】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榆阴【yú】揉碎【róu】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箫【shēng xiāo】⒉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

登时:即刻。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3.作者介绍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散文家。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4.背景介绍《回延安》:1956年,作者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再别康桥》: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

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七 现代诗二首《再别康桥》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七 现代诗二首《再别康桥》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

《再别康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法指导1.通过诵读,把握本诗韵脚,体会其音节和谐、抑扬起伏的音乐美。

2.找出本诗中的意象,体会其特点,想象意象组成的画面,进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3.观察本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何特点。

预习案教材助读: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某某某某人。

曾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历任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并加入文学研究会。

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并曾经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注重意境的创造和音律的和谐。

1931年11月19日,诗人由某某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飞机在某某附近触山,遇难时年仅35岁。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教案苏教版

《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会重点字词的读音。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有关延安的历史和“信天游”这种艺术形式。

2.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情感的特点。

3.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一、预习检查⒈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肚【dǔ】糜【méi】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榆阴【yú】揉碎【róu】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箫【shēng xiāo】⒉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

登时:即刻。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3.作者介绍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散文家。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4.背景介绍《回延安》:1956年,作者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再别康桥》: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

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案

03
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由于现代诗歌的语言较为抽象,意象丰富,学生可能在理解诗歌情感和
意象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内涵。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及依据
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配乐朗诵、教师范读等手段,引 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问题情境教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探究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 考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形成良好的讨 论氛围。
创作活动
鼓励创作
在讨论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现代诗。可以引导学生从自 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也可以借鉴其他诗人的创作手法和技巧
本课选自该册教材的现代诗歌单元,包括两首现代诗。诗歌内容富有意境,语 言凝练,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意象、象征等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与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内涵。
阅读与《现代诗二首》主题相 关的其他现代诗歌,拓宽学生 的阅读视野。
完成针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练习 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 题型,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作业批改方式
面批
01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批改,及时纠正学
生的错误和不足。
互评
02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同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7课《再别康桥》ppt课件10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7课《再别康桥》ppt课件10


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1)简要赏析词首句“屏上暗红蕉”中“暗”字的表达效果。(4 分)
• (1) ①“暗”写烛光暗淡,客观描写了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 辨的环境。
• ②“暗”显现了更深烛尽的情境,为下文的“闲梦”做铺垫。
• ③“暗”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夜深人静,孤寂难眠,展转反 侧,暗写心境的黯淡。
离世前三年的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 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 日的校园,在那水木清华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 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 灵,唤醒了他的诗情,引发了他千缕柔情、万种感触。 在离别康桥的归途上吟成了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 首别离诗。
因此此诗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诗人为什么用“轻轻”、“悄悄”来描绘他 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呢?
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 意。
康河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宁静与和谐, 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 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 去惊扰康河的宁静。
诗开头一节与结尾一节能否互换?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晨 读
1.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

开 卷
2.诗一开始,就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
材 日


益 女的娇羞之态。“一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 月


前 娇羞”,两个对立的意象恰当地重叠在一起,使我们感到
衡阳县第一中学
聂仲生 2013、09、06
河 畔( pàn ) 荡 漾( yàng ) 青 荇( xìng ) 榆 阴( yú ) 揉 碎( róu ) 浮 藻( zǎo ) 长 篙( gāo ) 漫 溯( sù )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第26课《诗歌三首》(共62张PPT)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第26课《诗歌三首》(共62张PPT)

丁肇中
• 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热爱 祖国的共同心声集中体现了 海外游子们的思念家园的普 遍情怀,表现了海外华人与 祖国息息相关、心心相印的 感情。从而引起了所有炎黄 子孙的共鸣。
作业
• 写一篇赞美祖国的文章,抒发你的爱国之 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
太仓市新区中学
• • • • • • •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 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黄河的基本走向
欣赏黄河
黄河源头景观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 河 上 游 景 观
黄河中游景观
落日
芦花
壶口瀑布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 作家,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 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 后风行全国。
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
长 城
认真阅读歌词,思考以下问题:
1、本歌词的中心词是什么,表达了 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2、这首歌为什么会引起全国人民特 别是海外游子的共鸣呢?
“中国心”是本歌词反 复吟唱的中心词,人有国籍 之别,心却无地域之分。 “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 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的 炽热感情 。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 是什么
• 答:高昂的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的 没有悲观只有快乐 对未来美 好的向往。
在希望的田野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 的美好希望和憧憬
课后问题:
• 作文,假设自己是贫困生,接受了 社会的帮助,是怎样感恩的。800 字一下,700字以上。 点拔:对未 来充满希望、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7课《现代诗二首》《回延安》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7课《现代诗二首》《回延安》教学设计

《回延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特殊的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比兴、排比、夸张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有感情诵读诗歌,感受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诗歌,学习比兴、排比、夸张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难点及关键:学习比兴、排比、夸张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情感。

三、授课时数:1课时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赏析法五、教学过程及内容:1、导入: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和我共同听一首歌,听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1)师生共同听看视频音乐阿宝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找学生谈感受。

(3)教师引入今天的课题:阿宝演唱的这首歌属于陕北民歌“信天游”,这种民歌高亢激昂,歌词优美流畅,就是一种自然的诗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延安》就是采用“信天游”这种形式而创作的一首诗歌。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信天游”有关资料。

信天游:流行于陕北,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善用比兴手法,读来高亢有力。

3、师生了解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

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

4、检查学生预习:(1)抽查个别字词及读音。

(2)找学生有感情读诗歌。

5、教师范读其中一段,引导学生有感情读。

6、学生自由读,品味诗歌情感。

7、提问读。

8、师生共同赏析诗歌:(1)诗歌写了几个画面?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诗歌写得充满情感,那是因为它妙用了很多修辞,你发现了哪些?找出相关语句品味一下。

(3)除了使用修辞手法,作者还使用很多很有陕北特色的叠词、动词,你发现他们了吗?找出来我们共同品一品。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7课《现代诗二首》《回延安》课件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7课《现代诗二首》《回延安》课件1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信天游资料,积累一两个优美的信 天游歌词。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并列关系 如“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
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此处极言延 安发展变化后的崭新面貌。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3)顺承关系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
真见亲人……’”这一节前一句写老爷爷进门喘气的 动作神态,后一句写出老爷爷讲的话,上下句构成了 顺承关系。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6.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 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看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 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在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 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使感情抒发 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 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 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 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 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 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 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 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 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 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 情。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比兴关系。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 “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 “比”或“兴”,目的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七 现代诗二首《再别康桥》导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七 现代诗二首《再别康桥》导学案 苏教版

《再别康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法指导1.通过诵读,把握本诗韵脚,体会其音节和谐、抑扬起伏的音乐美。

2.找出本诗中的意象,体会其特点,想象意象组成的画面,进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3.观察本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何特点。

预习案教材助读:1.新月派简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

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是闻一多。

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曾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并加入文学研究会。

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并曾经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注重意境的创造和音律的和谐。

1931年11月19日,诗人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遇难时年仅35岁。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3.作品时代背景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 现代诗二首(苏教版)语文课件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 现代诗二首(苏教版)语文课件PPT



4对康桥的永久眷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6情绪低落 恋
2欢喜和眷恋
黄昏夏虫沉默图 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感情基调
挥手作别云彩图
首尾呼应 7难舍难分
招手惜别云彩图
修辞
两个暗喻
河畔的金柳
夕阳中的新娘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 温润可人
清澈的潭水
天上虹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诗人选择了哪些景物作为描写对象以表 现康桥之美的?诗中所表现的康桥之美最突 出的特点是什么?
欢聚一堂,共叙 新旧岁月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比喻、夸张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滔滔不绝、唾 沫横飞的热烈
娃白 娃生 们生 争的 抢窗 来纸 把红 手窗 拉花 (渲染)
话延安——描绘与 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 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信天游
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 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通 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 不等。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 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字句。修辞上 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一 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27 现代诗二首 再别康桥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27 现代诗二首 再别康桥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 现代诗二首再别康桥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 现代诗二首再别康桥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 现代诗二首再别康桥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再别康桥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二、教学难点从“三美"入手,赏析《再别康桥》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说说你所了解的徐志摩2.指名3—4名学生朗诵该诗,要求力求读出诗味。

【目标展示】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新知研习】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志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朗读全诗,抽查学生,教师正音。

荡漾青荇揉碎斑斓漫溯笙箫2.播放朗读带,指导朗读。

注意诗歌的节奏即饱含的深情。

3.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节奏,交流诵读感受。

感情变化:依恋—欢欣—陶醉—执著-激动—沉默—平静(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能力)4.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胡,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23成立新月社,他是主要成员。

5.康桥:1921年,徐志摩来这里研究文学,他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7《现代诗二首》 (共60张PPT)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7《现代诗二首》 (共60张PPT)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抓”给人一种急切以至于不顾细节的感觉;“贴”
紧紧地挨近。这两个词形象而精练地表现了诗人已抵达 延安时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唱、笑、招都是写动作和表情的,这里是拟人手法 的连用,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2019/7/28
3.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树梢、树枝和树根都是一棵树上的,俱为一体;延
2.诗人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诗人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生怕惊醒
了它。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
2019/7/28
4.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地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星辉斑斓,夏虫沉默。
2019/7/28
2019/7/28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 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 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 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 《乡村之夜》《放歌集》《雷锋之 歌》《贺敬之诗选》等。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 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 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 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 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 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安的山、水、人对诗人来讲都是亲的,后一句是由前一 句联想出来的,是起兴,也是比喻。 4.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27 现代诗二首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27 现代诗二首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 现代诗二首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 现代诗二首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会重点字词的读音。

教学重难点1。

了解有关延安的历史和“信天游”这种艺术形式。

2。

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情感的特点。

3。

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一、预习检查⒈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肚【dǔ】糜【méi】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榆阴【yú】揉碎【róu】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箫【shēngxiāo】⒉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登时:即刻。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3。

作者介绍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散文家。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秋)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秋)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背景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全诗的主题。

教学重点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进行,辅以朗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学习运用比兴的修辞方法。

教学准备由于这是一首距离学生所处年代较远的诗歌,所采用的形式又不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应以“信天游”的歌曲艺术导入,对信天游的形式加以介绍,使学生在对信天游的感受之中走入课文。

教学内容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爱听歌、唱歌,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距离我们这个时代较远的歌曲形式,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

“信天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

“信天游”的产生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陕北地处高原,过去交通不便,这里的生产全靠驴、骡驮运,当地人把从事这种劳动的人称为“脚夫”,脚夫们长期走在寂寞的山水沟壑间,便以唱歌自娱,这就是“信天游”。

随着时间的迁移,“信天游”逐渐变成陕北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

在陕北,随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

人们可以通过“信天游”来抒发各种情感,也可以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甚至上坟哭灵时也以歌代哭。

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内容多与爱情婚姻有关。

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

陕北人有句俗语:“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信天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这样一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以两首流行最广的“信天游”为例,请大家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韵味。

(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兰花花》及《赶牲灵》的片段,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初步体会信天游的曲词特点,简单谈听后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 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中 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 民歌;诗中“登时”‘莫 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 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 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 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 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 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 和谐统一。
徐志摩的主要作品:
1923年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 的诗——《康桥在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果 不佳;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 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 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徐志摩的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 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 《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 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 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 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 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 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 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 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 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 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 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 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 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 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写作背景: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 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 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 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 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 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 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 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 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 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 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 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 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 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 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 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一口口 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 人重逢说话之多。又如: “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 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 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 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 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 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图为今日延安街景)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年考入北京 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 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 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 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 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延安旧貌换新颜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借代
把诗歌的内容表现得形象、生动, 而且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亲切、热烈
思路结构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3)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4)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5)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 延安、爱延安、会亲人、寿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 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 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 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 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多 少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其 次此诗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
诗作大意
• 这首诗的最大成就在于它的艺术美、意境美。 它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 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宇数在六七字间, 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 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 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在诗中,诗人将自已 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句中,溶化 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代诗人、剧作家。山 东峄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 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 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 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 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 集有《朝阳花开》、《乡 村的夜》、《放歌集》、 雷锋之歌》、《贺敬之诗 选》等。
信天游: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 歌,这一民歌的特点是语言朴素近乎直白;抒情炽 烈近乎滚烫;曲调简单,两句一节,反复咏唱;语 言通俗,易懂易记。许多人对诗歌的理解多囿于文 人诗,认为其“高雅”、抽象、难于理解,因而 “曲高和寡”,而回延安由于借用“信天游”这一 形式,并且是原汁原味的借用,用发自肺腑的话语 把对革命圣地的敬仰之情和对党的感激之情淋漓尽 致的宣泄了出来,自然而然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以至众口传颂。信天游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 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修辞上多运用比 兴、夸张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思想内容
• 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 这首诗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只表达了一种微波
轻烟似的情绪,社会投影很模糊,表现不出五 四时代的时代精神。然而这首诗感情真挚,意 境深邃。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和和 谐融合。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 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 体。
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