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北斗车载终端技术说明书

北斗车载终端技术说明书

通讯模块:通讯模块采用HUAWEI EM660通讯方式:TCP/IP、UDP/IP ;工作电压:3.9V;工作电流:最大峰值280MA;工作频段:900MHZ、1800MHZ、GPRS Class 8;工作环境:-20℃~+70℃;定位模块:定位模块采用:UBLOX—5S;输出格式:0183(GPRMC、GPGGA、GPVGT);波特率:9600;工作电压:3V;工作电流:〈30mA;GPS通道:16通道;启动参数:热启动:〈5秒;温启动:〈38秒;冷启动:〈45S;刷新率:1次/秒;定度精度:<15米;整机参数:型号:BE-910C品牌:贝尔科技体积:长120mm 宽155mm 高45mm;颜色:棕红色;重量:1.2KG;工作电压:宽电压DC 9V~34V工作环境:—20℃~ +70℃过压保护门阀:32V~100V通讯方式:SMS、UDP、TCP操作系统:嵌入式RTOS操作系统;视频压缩标准:H.264预览分辨率:PAL:704×576(4CIF);NTSC: 704×480(4CIF)回放分辨率:4CIF/DCIF/2CIF/CIF/QCIF视频输入:1/4路(PAL/NTSC自动识别;电平:1.0Vp-p,阻抗:75Ω),视频输出:1路(PAL/NTSC可选;电平:1.0Vp—p,阻抗:75Ω)视频帧率:PAL:1/16 ~25帧/秒;NTSC:1/16 ~ 30帧/秒视频压缩码率:32K ~ 2M可调,也可自定义,上限8M(单位:bps)音频压缩标准:OggV orbis音频输入:1/2路(电平:2。

0~2。

4Vp-p,阻抗:1000Ω)音频输出:1路(电平:2。

0~2。

4Vp-p,阻抗:600Ω)码流类型:可选择单一视频流或复合流报警输入:7路电平信号输入,1路脉冲信号输入报警输出:2路开关量或干节点号输出无线网络传输:模块内置,SMA天线接口GPS定位:内置高灵敏度GPS模块,SMA天线接口数据存储:SD卡存储,支持最大容量16GB数据备份:SD卡备份、USB备份通讯接口:LAN、RS—485、USB接口各1个延时关机:车辆熄火后可延时5min ~6h后关机定时开关机:24小时定时开关机电源输入:DC +6 ~+36V电源输出:DC +12V/2A、+5V/2A设备功耗:5W工作温度-10℃~ +55℃工作湿度:10% ~95%产品尺寸155mm(宽)×45mm(高)×120mm(深)产品重量:约1Kg设备操控车载专用线控遥控器/车载红外遥控转发器功能介绍:四路实时视频-—可以监控路况、司乘人员、乘客情况;远程调取录像——通过客户端软件平台直接调取终端里面的视频录像;远程位置实时监控—-通过软件平台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车辆的运行情况,某时间的车辆位置、车速同时显示出来;对讲功能——软件后台下发对讲指令,终端接收可以进行单方对讲,此功能方便车辆调度、了解车辆运行情况越界、跨区报警-—只要车离开/回来设定的单位区域,就会产生一条报警信息;超速报警..。

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定位终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定位终端设计与实现

定 位 终 端 系 统 软 件 ,利 用 北 斗 用 户 机 功 能模 块 ,结 合 GIS系 统 地 图 引 擎 API,设 计 和 实 现 l『一 个 车 载 定 位 终 端 ,能 给 车 辆 提 供 定
位 、导航 、通 信 等 功 能 ,并 具 备 成 本 低 、功 耗 小 、性 能 高 的特 点 。
根据 系统 框架 图 ,利 用 W inCE操 作 系 统 在 硬 件 平 台 上 进 行 车 载 导航 终端 各 功 能模 块 的整 合 ,各 模 块 配 合 相 应 的软 件 驱 动 , 完 成 指定 的功 能 ,如 对 定 位 信 息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计 算 所 在 位 置 的 经 度 、纬 度 、海 拔 、速度 和时 间等 ,并 实 时获 取 定 位 的参 数 。
基 于北 斗 导 航 的车 载 定 位 终 端设 计 与实 现
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定ຫໍສະໝຸດ 终端设计与实现 Vehicle Tracking Term inal System Based on BeiDou Navigation
张 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 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Keywords:BeiDou navigation,real- tim e positioning,e—m ap,query
由于 W inCE操 作 系 统 的 可 裁 剪 性 和 高 实 时 性 ,本 文 在 众 多
嵌 入 式 操 作 系统 中选 择 市 场 主 流 WinCE6 0操 作 系 统 作 为 车 载
由于 应 用 环 境 条 件 限 制 ,汽 车上 电 子元 件 众 多 ,电磁 环 境 复 杂 ,车载 电源 不 可 能 是 非 常 稳 定 的 电 源 ,往 往 在 发 动 机 启 动 过 程 中 ,电压 会 出现 大 幅度 波 动 。不 仅 如 此 ,电 源输 入 端 在 热 插 拔 时 , 线 路 上 的 电流 也 会 发 生 较 大 变 化 ,产 生 浪 涌 ,这 种 高 能量 的 瞬 态 过压脉 冲容易造成负载 电路损坏或击穿 。为了提高设备的稳定 性 和 可靠 性 ,在 车 载 终 端 内 部 增 加 电 源 保 护 模 块 ,外 部 电 源 接 人 后 首 先 经 过 电源 保 护 模 块 处 理 ,再 将 电源 供 给 核 心 板 和 底 板 。 导航 终端 的硬 件 结 构 如 图 1所示 。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6、检验规则:包括检验分类、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等三项检验分 类。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 三)、 试验验证:包括试验(或验证)准确度、可靠性、 稳定性的
分析和说明,实验结果综述等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的性能测量基本原理是使用具有高精度
测速功能的 GNSS 接收机,配合卫星信号模拟器的模拟卫星信号以及 石英钟表检测仪对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的定位误差、速度误差、里 程误差、时钟误差进行校准,模拟信号的来源是通过实车采集录制真 实的卫星信号,然后再经过射频输出。输出的信号同时发给高精度 GNNS 接收机和被测终端。以高精度 GNSS 接收机的定位数据,测速数 据为标准,测量出北斗卫石英钟表检测仪或标准时钟进 行测量。
离的百万分之一。
将车载终端按使用要求安装在试验车辆上,在完成定位和置信区 间不小于 95%条件下,通过差分方式,车载终端的最大定位误差,测 量时试验车辆以不低于 20km/h 的速度行驶,连续测量时间不少于 lh 测量路段无连续弯道,无明显影响连续定位的屏蔽或干扰。定位误差
就是在同一时间车载终端和 GNSS 接收机在地球椭球面上测量到的两
地球短轴,为 6356752.314m
B1一一GNSS 接收机输出纬度,度
B2一一被测车载终端输出纬度,度
L1一一GNSS 接收机输出经度,度
L2一一被测车载终端输出经度,度
上述试验方法和结果验证表明: 本标准所涉及的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符合实际情况,测量方法
行之有效,也说明了该标准在陕西省地区的实用性、可靠性和指导性。 该标准的正式实行后,根据标准中对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的要求,
逐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工作。2014 年 6 月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安监总局联合发布《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要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GNSS system for operating vehicl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D compatiblevehicle terminal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二◦一三年一月目次前言..............................................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13.2缩略语...........................................24一般要求 .............................................24.1终端组成............................................24.2外观.............................................34.3铭牌.............................................34.4文字、图形和标志......................................34.5材质.............................................34.6机壳防护.........................................35功能要求 .............................................35.1自检.............................................35.2定位.............................................35.3通信.............................................45.4信息采集.........................................45.5行驶记录.........................................65.6监听.............................................65.7通话.............................................65.8休眠.............................................65.9警示.............................................65.10终端管理..........................................目次75.11人机交互...........................................75.12信息服务...........................................75.13电召服务...........................................75.14多中心接入.........................................85.15车辆故障远程诊断.......................................85.16使用前锁定.........................................85.17自动关闭通信.......................................85.18双向语音通话.......................................85.19不同类型运输车辆终端基本功能要求................................86性能要求 ..............................................86.1整体性能...........................................86.2卫星定位模块........................................86.3无线通讯模块........................................96.4电气性能..........................................96.5环境适应性........................................6.6电磁兼容..........................................116.7抗车辆点火干扰.......................................117安装 .............................................117.1总体要求..........................................117.2终端主机的安装.......................................127.3天线的安装........................................127.4安装布线..........................................127.5外部设备的安装.......................................127.6安装完成后的测试.....................................12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不同类型运输车辆终端基本功能要求 (13)本规范是对JT/T 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的补充和完善,与JT/T 794-2011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原3.1.3 连续驾驶时间的定义,并调整为3.1.5 ;——增加了3.1.3 行驶开始时间、3.1.4 行驶结束时间的定义;——修改了功能要求,修改5.2.1 定位功能、5.4.1 驾驶员身份、5.5 行驶记录、5.9 警示、5.10 终端管理、5.11 人机交互、5.12 信息服务、5.14 多中心接入等章节;——修改了功能要求,将原5.15 调整为5.19,将原5.2.2 调整为5.2.3 ;——新增了5.2.2 北斗定位功能、5.4.10 车辆信号采集、5.15 车辆故障远程诊断、5.16 使用前锁定、5.17 自动关闭通信、5.18 双向语音通话等功能要求;——修改了7.2 终端主机的安装;――修改了附录A表A.1不同类型运输车辆终端的基本功能要求。

北斗车辆解决方案

北斗车辆解决方案

北斗车辆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车辆定位和监控系统在现代交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满足车辆定位、监控和调度管理的需求,北斗导航系统提供了一种可靠、精确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斗车辆解决方案的标准格式。

二、方案概述北斗车辆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车辆定位、监控和调度管理解决方案。

该方案包括以下主要组成部分:1. 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是安装在车辆上的硬件设备,用于接收北斗导航系统的信号,并将车辆的位置信息发送到调度中心。

车载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如车速、油量等。

2. 调度中心软件:调度中心软件是用于管理和监控车辆的软件系统。

它可以接收车载终端设备发送的位置和状态信息,并将其显示在地图上。

调度中心软件还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路径规划、报警管理等功能。

3.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连接车载终端设备和调度中心软件的关键环节。

通常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通信网络来传输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

4. 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用于存储和分析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

它可以提供历史轨迹查询、行驶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帮助管理人员做出决策。

三、方案特点北斗车辆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精度定位:北斗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精度高,可以满足车辆定位的需求。

2. 实时监控:调度中心软件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车辆的运行情况。

3. 报警管理:调度中心软件可以设置报警规则,当车辆发生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发送报警信息给管理人员。

4. 路径规划:调度中心软件可以根据车辆的位置和目的地,进行路径规划,帮助司机选择最佳的行驶路线。

5. 数据分析: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可以对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四、方案应用北斗车辆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物流行业:通过实时监控和路径规划,可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 公共交通:可以实现公交车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公交运输的准点率和客户满意度。

北斗车辆定位解决方案

北斗车辆定位解决方案

北斗车辆定位解决方案引言车辆定位管理在交通安全、物流、快递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在车辆定位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北斗车辆定位解决方案的技术实现和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北斗车辆定位解决方案是由北斗定位设备、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

其中,北斗定位设备主要是通过北斗卫星系统来获取车辆位置信息,数据平台则是对接北斗定位设备所传输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存储来实现车辆定位监控。

应用系统则是对车辆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和应用,如车队调度、运输安全管理、配送管理等。

北斗定位设备北斗定位设备主要包括北斗定位器和车载终端两部分。

北斗定位器北斗定位器是北斗车辆定位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利用北斗卫星系统提供的导航信息和地面监控系统,对车辆进行定位和监控。

北斗定位器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主动式北斗定位器除了定位功能外,还可以通过卫星通信向后台数据平台传输数据,实现对车辆实时监控和调度;被动式北斗定位器只能传输车辆位置信息,主要用于车辆路径记录和行驶轨迹监控。

车载终端车载终端是连接北斗定位器和数据平台的传输设备,它通过GPRS、CDMA或3G等通信方式,将北斗定位器采集到的车辆位置信息传输到数据平台。

车载终端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车辆、车辆参数监控、故障检测等功能。

数据平台数据平台是收集、存储、处理和管理车辆定位信息的平台。

它可以实现车辆位置定位、路径分析、车况监控、告警管理、数据可视化等功能。

数据平台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平台和云数据平台两种。

基础数据平台主要是由运输企业自己建设和维护,既可以部署在企业内网,也可以放在移动互联网上。

而云数据平台则是整个行业共享的平台,由政府部门或第三方服务商建设维护。

基于云数据平台的北斗车辆定位解决方案不仅可以为交通、物流、快递等行业提供车辆定位和监管服务,还可以为城市路网监管、运输师傅智能调度等方面提供支持。

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是基于北斗车辆定位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分析、决策支持、管理指挥、信息发布等功能的软件系统。

北斗车辆定位监控方案

北斗车辆定位监控方案

北斗车辆定位监控方案一、背景介绍车辆定位监控系统是指通过利用北斗卫星的定位信号,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位置信息传输给监控中心,实现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定位的系统。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出行需求的增加,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管理车辆和提升交通安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重点介绍北斗车辆定位监控方案。

二、方案设计1.系统组成2.车载终端车载终端是安装在车辆上的设备,用于接收北斗卫星的定位信号,并将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给监控中心。

车载终端应具备以下功能:(1)定位功能:能够接收北斗卫星的定位信号,并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

(2)数据传输功能: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车辆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监控中心。

(3)报警功能:根据预设的规则,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如超速报警、越界报警等。

(4)数据存储功能:将车辆的位置信息进行存储,以备后续查询使用。

3.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车载终端与监控中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媒介,通常采用无线通信网络,如GSM、4G等。

通信网络应具备以下特点:(1)高可靠性: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地进行数据传输。

(2)高速度: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满足监控需求。

4.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北斗车辆定位监控系统的核心,用于接收车载终端传输的车辆位置信息,并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监控中心应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接收功能:能够接收车载终端传输的车辆位置信息。

(2)地图显示功能:将车载终端传输的车辆位置信息在地图上显示,以进行实时监控。

(3)报警功能: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处理,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4)数据存储功能:将车辆的位置信息进行存储,并提供查询接口,方便后续分析和管理。

5.管理平台管理平台是对车辆定位监控系统进行管理和配置的工具,通常为一个网站或者移动应用。

管理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车辆管理功能:对车辆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方便管理车辆信息。

(2)规则配置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报警规则、工作时间等功能参数。

北斗解决方案

北斗解决方案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
2.产品设计:
-深入调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功能与性能;
-强化用户体验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
3.政策法规: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北斗应用提供法治保障;
-加强执法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4.市场推广:
-制定针对性市场推广策略,提高北斗系统市场份额;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扩大国际市场。
2.产品创新与设计
-针对不同行业需求,研发多样化北斗终端产品;
-优化用户界面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特殊行业和用户需求。
3.政策法规与市场规范
-制定北斗系统应用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链发展;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4.市场推广与宣传
-开展北斗系统应用宣传活动,提高用户认知度;
(2)建立北斗系统应用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撑;
(3)加强对北斗系统应用的监控和评估,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四、实施步骤
1.技术研发:加大投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北斗系统性能;
2.产品设计: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3.政策法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用户权益;
北斗解决方案
第1篇
北斗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进一步推动北斗系统在各领域的普及与应用,提高北斗系统服务性能,确保北斗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合法合规使用,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科学、人性化的北斗解决方案。
二、目标定位
1.提高北斗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5.服务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三、技术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建设与发展则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采用了多模块化、组合式优化设计,内置高性能芯片,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采用标准接口,充分利用系统平台、移动通讯网络、因特网络,将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卫星导航、油耗检测功能集于一体,通过无线数据通讯接口(GSM、GPRS、CDMA)和GPS接口,能与监控中心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和移动位置的定位,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除具有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外增加了定位导航、监控跟踪、数据实时传送、油耗检测等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对车辆实时监管、调度,遇险报警远程网络监控,彻底改变了现有汽车行驶记录仪只能实地监管、事后监督的弊端;GPS/北斗2双模卫星定位模块,可以灵活配置信号处理通道工作于单GPS模式,或单北斗2模式,或GPS/北斗2混合模式;兼容目前现有的GPS单模定位,且能实现双模捕获、双模跟踪更加智能化、集成化。

因此,基于以上原理设计的卫星车载终端监控系统,大大超出了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具有极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四、设计方案(一)设计原则1、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系统采用成熟的高新科技,以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实现需要的功能,保证系统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领先水平。

2、通用性和安全性相结合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均留有相应的通信接口,系统的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在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安全性。

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有严格的认证(司机卡身份识别)体制,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进行分级控制和限定。

3、安全可靠性在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考虑到非法用户及病毒入侵,数据采用纠错冗余技术)、技术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系统尽可能地采用成熟的技术、商品化的软硬件产品,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4、实用性整个系统的操作以方使、简捷、高效为目标,多操作平台整体设计,统一操作,既充分体现快速反应的特点,又能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和综合管理,便于运输交通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统计信息和决策信息,便于执法部门的远程监督。

5、可扩展性考虑到业务功能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要求系统在结构、容量、通信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

(二)设计依据1、多样化的完备的授权模式能够满足账户和权限管理上的各种需求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3、公安部道路交通违法信息代码4、公安部道路交通违法数据交换格式5、公安部道路交通机动车违法信息规范6、符合国家关于车载终端管理要求(试行)7、参考国家关于危险品车辆运输要求规范8、产品和系统同时符合公安交警部门制定的信息采集和联网传输要求。

9、卫星车载终端监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确保系统能搭载今后拓展功能。

五、实施方案及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一)硬件系统主要元件的选择及电路设计根据设想功能,主控板通过串口接口完成与GPRS和GPS数据交换,GPRS与GPS都有独立的CPU串口接口。

与铁电存储器及FLASH连接可保存用户设置资料;主控板电源有高压(大于30V)保护电路,耐压可达100V左右。

主控板上开关电源电路,分别给GPRS模块和GPS 模块供电。

电源逻辑开关控制GPRS 模块和GPS 模块的电源。

后备电池电路保证主电源断电的情况下,继续给主控板一定时间的供电。

后备电池电路具有自充电功能。

可检测多路开关信号,并可进行油路控制。

可检测主电源断电和主电源欠压。

硬件系统组成:主机部分、通信部分、定位模块部分、显示及打印扩展通信接口部分、传感器接口五部分组成:(1)主机部分包括ARM处理器、数据存储器、数据传输信号接口组成;(2)通信部分主要由RS232接口和华为EM310无线通信模块组成,其中无线通信模块EM310 用于车载终端同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3)定位模块采用GPS/北斗双定位模块(CC50-BG或UM220),其主要是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4)显示及打印扩展通信接口,可外接调度屏或手柄;(5)传感器信号主要是ACC油路,温度,车速,空调、劫警等信号。

1、ARM处理器的选择本系统采用STM32F103VCT6 芯片作为核心信号处理器,该芯片大容量片内存储器,它采用3.3V电压供电,功耗低,宽电压范围。

CPU与北斗接收模块、GPRS 通信模块之间采用串行通信。

基于Cortex- M3内核的STM 32F103系列芯片是新型的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它是不需操作系统的ARM, 其性能远高于51系列单片机;提供很高的代码效率,该系列微处理器工作频率为72MHz,内置高达128K 字节的Flash存储器和20K 字节的SRAM,具有丰富的通用I /O 端口。

STM32F103系列微处理器主要资源和特点如下:(1)多达51个快速I /O 端口,所有I/O口均可以映像到16个外部中断,几乎所有端口都允许5V 信号输入。

每个端口都可以由软件配置成输出(推挽或开漏)、输入(带或不带上拉或下拉)或其它的外设功能口。

(2) 2个12位模数转换器,多达16个外部输入通道,转换速率可达1MH z, 转换范围为0~ 36V;具有双采样和保持功能;内部嵌入有温度传感器,可方便的测量处理器温度值。

(3)灵活的7路通用DMA 可以管理存储器到存储器、设备到存储器和存储器到设备的数据传输,无须CPU 任何干预。

通过DMA可以使数据快速地移动, DMA 控制器支持环形缓冲区的管理,避免了控制器传输到达缓冲区结尾时所产生的中断。

它支持的外设包括:定时器、ADC、SPI、I2C和USART 等。

(4)调试模式:支持标准的20脚JTAG 仿真调试以及针对Cortex- M3内核的串行单线调试( SWD )功能。

通常默认的调试接口是JTAG 接口。

(5)内部包含多达7个定时器,具体名称和功能如表1所示。

(6)含有丰富的通信接口:三个USART异步串行通信接口、两个I2C 接口、两个SPI接口、一个CAN 接口和一个USB接口图2 STM32F103 引脚功能图图3 CPU外部接口电路2、通讯部分EM310无线通讯模块负责移动车辆和监控中心的双向通信,车辆的状态信息即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到监控中心,因此,信息传输是否及时、可靠是卫星车载终端监控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GPRS的移动通信网络,具有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频率规划简单、不易掉线、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本系统采用GPRS短信息通讯方式,北斗车载的定位数据经过格式转换利用GPRS通信模块的短信息信道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亦通过GPRS短信息信道向车辆发送指挥调度信令。

GPRS短信息通讯方式,具备GPRS语音调制方式,覆盖范围广、容量大的优点,同时短信息业务具备传输速度快、不影响语音通话、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本系统即应用其SMS(短消息服务)作为通讯系统的首选方式。

EM310无线通讯模块,它具有标准RS232串行接口,支持语音、数据以及短消息(SMS),并能适应较宽的电压范围,在系统的设计中主要使用其短消息发送接收功能。

软件控制方面,使用AT指令对EM310模块进行控制。

3、定位部分GPS/北斗双定位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时接收 BD2 和 GPS 导航卫星信号,提取原始观测量并解调数据,通过卫星电文分析及数据处理,完成应用系统所要求的各项功能。

主要包含三个功能单元,即RF前端、基带信号处理和应用处理单元,其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图3 GPS/北斗双定位模块功能结构图RF前端单元包含了从天线到数字信号处理器之间的所有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定位卫星射频信号变换为信号处理器工作范围内的中频信号,尽可能抑制多径干扰和带外干扰,同时将信噪(信号和噪声)提高到信号处理器可工作的电平,并提供一定的信号变化动态范围。

其中预放(前置放大器)将直接影响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一般采用噪声系数小、增益高和动态范围大的放大器。

信号处理单元是GPS/北斗双定位模块的核心,主要功能是从多址信号中分离识别各卫星信号,对扩频卫星信号进行相关解扩;在恢复信噪比的基础上解调载波,消除频率偏移(包括多普勒频移等)的影响,恢复基带信号;最后将相关解扩、解调处理的历元时刻所对应的码状态、载波及相位状态形成原始观测量,与定位导航数据一起传送给应用处理单元,对信号处理模块提供实时控制,并对其输出作进一步的处理,解算出位置、速度、时间(PVT )和其他信息以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

当GPS/北斗双定位模块与定位卫星通信正常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格式的定位数据:$GPGGA,<1>, <2>, <3>, <4>, <5>, <6>, <7>, <8>, <9>,<10>,,,,〈11〉,<12>, <CR><LF>各字段代表的意义如下:$GPGGA,消息ID, GGA协议头<1>时间,hhmmss.sss格式<2>纬度,ddmm.mmmm格式<3>N/S指示,N=北,S=南<4>经度,dddmm.mmmm格式<5>E/W指示,W=西,E=东<6>定位指示,0;没有定位;1: SPS模式,定位有效;2:差分,SPS模式,定位有效;3: PPS模式,定位有效<7>卫星数目,范围0到12<8>水平精度因子<9>天线高度<10>大地椭球面高程<11>差分ID图4 模块外围接口电路4、显示部分车载调度屏配接定车载位终端主机,用于通话、打印、短信通信和终端设置;主要功能有收发短信、阅读短信、打印、拨打接听(免提)电话、车辆调度、USB 等功能;终端在完成将车辆状态信息向监控中心传送的同时,车上的显示部分也将显示出各个状态量,以供驾驶员参考,液晶模块显示这些信息,主要包括驾驶员编号、车辆的经纬度、行驶速度、实时时间等,是人机交流的窗口,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一目了然等特点。

5、听筒与麦克风接入单元听筒与麦克风,作为系统的音频输入和输出部分。

由于GPRS芯片内部已包括对于音频的处理,通过MC34119芯片放大后,由音频接口输出。

6、电源电路车载终端的供电电源为车载蓄电池,供电电压9~24V。

终端各个组成部分对输入电压的要求依次为:CPU电压3.3V ,GPS 模块需要5.0V,GPRS通信模块要求3.8V,因此必须专门设计电源电路以满足各组成部分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