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课堂实录
严晓蕾记录《桂花雨》一课教学实录

严晓蕾记录《桂花雨》一课教学实录第一篇:严晓蕾记录《桂花雨》一课教学实录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四上12课《桂花雨》教学实录及感悟启东市和合小学严晓蕾一、创设情景巧引题师:刚才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照片就是上星期带我的学生玩雪的情景,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呢?生:真美啊!师:同桌说。
生:带给了他们快乐。
师:你也想加入我们的行列。
雪花装点了我的家乡,美丽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乐趣。
老师听说南方也有一种小花,也很有趣,就是——桂花。
今天我们就走进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上课伊始,展示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雪的情境,一下子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为课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师生合作学生字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
师:读完了吗?请抬头看,这些生字就是刚刚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拦路虎,大声读读你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教教大家这些生字读什么?生:我想教这个字“拙”。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生:这个字读错了,应该读zhuó师:这个字啊,读zhuó。
刚刚那位同学读的是草字头“茁壮成长”的“茁”。
还有谁愿意教大家?生:我认为这个“撮”这个字读cuō 师:伸出小手做做动作。
还要教哪个字?生:卤师:还有吗?生:我想教大家这个“檀”。
师:这是“檀香”的“檀”字。
“檀”是指带有香味的植物。
生:我想教“占”。
师:这是一个多音字,(板书:口占一绝。
)看看词典中的解释(出示:zhān 占卜zhàn 即兴做对词),看看对不对?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个词。
也就是即兴作诗词。
一起读这些词。
声音很响亮,我们一起开火车读。
生读。
【生字词教学环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同伴互助,提示字音、字形,并联系字典中的解释,水到渠成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三、初读课文理文脉师:扫除了拦路虎,我们就可以读通课文了。
快速看一遍,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主要讲了桂花的香气。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桂花雨课堂实录《桂花雨》这节课是让学生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桂花雨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桂花雨课堂实录师: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知道作者琦君最喜欢桂花。
她喜欢桂花的原因是?生:桂花不与繁花斗艳。
师:课文通过哪件事表现了作者喜欢桂花呢?生:摇桂花。
师:对于这样的字,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他们是怎样摇桂花的?生:为什么要摇桂花呢?生:桂花摇下来做些什么呢?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继续学习。
自己读读书,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读课文。
师;保持新鲜、完整。
琦君家的桂花开的时候,香到什么程度呢?生读:(不说香飘十里)师:如果你们是她家的邻居。
打开窗来第一句话是什么?生:好香啊。
生:今天又是花香扑鼻!生:真香啊。
师:不开窗子能闻到吗?拿出笔来,把这个“浸”轻轻地圈出来。
什么意思。
生:泡在水里,像洗了澡一样。
师:香就像水一样,人都泡在里面了。
(生读句子)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默读第三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用笔画出来。
(生默读)师: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生:看做大事。
师:你生活中什么是大事?生:很重要的事,比如亲戚过六十大寿。
生:自己很喜欢的事。
(齐读)生:她很喜欢摇桂花。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而且很(焦急)。
生:读。
师:想想平时我们撒娇时,缠着妈妈的'那一声“妈”。
我就是妈妈。
(学生表演)师:你们都是焦急的小琦君,老师是妈妈。
你又到树上仔细地数了数,急急地喊着妈妈:“……”,有时会偷偷地摇两下,落下几片,她又缠着妈妈:“……”。
天下雨了,得赶快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谁来读。
生继续读。
师:怎么个乐法,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了小琦君铺竹席,使劲地摇。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雨。
生:我仿佛闻到了香。
师:为什么会使劲地摇?生:妈妈说摇不下来。
生:很开心。
生:对她是件大事。
2023最新-《桂花雨》教学实录【优秀4篇】

《桂花雨》教学实录【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桂花雨》教学实录,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语文课文桂花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重点字、词语、句子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2、精心设计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展开回忆,丰富理解1、回忆一下,刚刚学过的《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和事情?(指名回答)写了那么多景物和事情,那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又写了什么景,什么物?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并齐读。
二、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什么物?2、提问:谁愿意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3、请同学们看看文章无论写景还是写事,它都表达了一份浓浓的什么?(情)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借景和事表达怎样的一份情,又是怎样表达的?三、读——精读品味浸染桂香1、本文共八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在全文共出现八次,而这个字刚好点明了桂花这一景物特点?(香)2、请同学们拿起笔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
3、提问;你们找到哪些带有”香“字的句子?课件出示学生所说的句子。
①齐读句子②请同学们注意了,虽然句句带香,但写法一样吗?③作者用了这么丰富的表达方法,我们该怎么品味?课件出示伟人的读书方法(圈、划、写旁注)。
④让学生圈划出自己认为很美妙的词,再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选两三句即可)⑤交流汇报,发现写法有什么不同?⑥小组读、齐读。
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实录(通用6篇)

课堂实录是教师将⾃⼰或他⼈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种教育实⽤⽂体。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语⽂四年级上册《桂花⾬》课堂实录(通⽤6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家。
语⽂四年级上册《桂花⾬》课堂实录篇1 ⼀、激情导⼊ 【点击课件,⽤⾳乐创设美好情景,出⽰课题】 师:现在正值⾦秋⼗⽉,正是桂⼦飘⾹的季节。
桂花因为它的芳⾹馥郁⽽深得⼈们的喜爱。
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迷⼈的桂花,并写了⼀篇⽂章,叫—— (学⽣齐答——桂花⾬) (师板书:桂花⾬) 师:昨天同学们初读了课⽂,你觉得这桂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花很⾹。
(师板书:⾹) ⽣:摇桂花给我带来快乐。
(师板书:乐) ⽣:桂花⾬下起来很美。
(师板书:美) ⽣:桂花糕饼很⾹很甜。
(师板书:甜) ⼆、品味桂花⾹ 师:课⽂⼀开头,就写到“⼩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桂花不与繁花⽃艳,可是它的⾹味⼉真是迷⼈。
师:迷⼈是什么意思呀? ⽣:迷⼈就是令⼈陶醉。
师:桂花的⾹⽓味⼉真令⼈陶醉。
怎么使⼈陶醉呢?⼤家⾃由读第⼆⾃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由读第⼆⾃然段)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我从“⾹飘⼗⾥”和“前后左右⼗⼏家邻居” 发现桂花很⾹,⾹飘得很远。
(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飘⼗⾥,⾄少前后左右⼗⼏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的。
) 师:哪⼀个字最能体现桂花的⾹? ⽣:浸。
师:“浸”原本是指⼀个东西泡在液体⾥,在这⾥是什么意思呢? ⽣:指桂花的⾹⽓很浓,把前后左右⼗⼏家邻居都包围起来了。
⽣:是说桂花很⾹,全村都浸泡的花⾹⾥了。
⽣:房⼦和⼈都泡在桂花⾹⾥。
师:是呀,村上前后左右⼗⼏家邻居都沉溺在桂花⾹⾥了。
带上这种陶醉的感觉,咱们全班同学⼀起来读。
[点击课件](桂花不与繁花⽃艳,可是它的⾹味⼉真是迷⼈。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飘⼗⾥,⾄少前后左右⼗⼏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的。
12.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大屏幕出示: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原籍浙江温州。
她擅长散文和小说,代表有:《烟愁》、《细沙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
(这粗略地介绍作者琦君是和结尾相呼应的)师: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生1:因为桂花特别香。
生2:因为桂花可以做糕饼,泡茶很香。
生3:摇桂花带给我快乐。
师:课文是怎么写桂花的香的,自已默读,找一找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生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2: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生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4: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生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大屏幕出示这5个句子。
师:好好读,告诉我们香得怎么样?生1:香得我快晕倒了。
(笑)生2:桂花香飘十里(带着感觉读一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为衬托家乡桂花的香,当生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一句时,师巧妙地说:能不能再慢些,让花香久久地弥漫在那里。
生1接着读,读得慢,深情。
生2读得更慢更深情甚至于有点夸张(似乎被陶醉了)。
师又巧妙地说:“是呀,自己陶醉了,老师也陶醉了,可母亲还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怎么还比不上呢?那家乡院子的桂花该有多香呢?看来我们还要细细读读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比满陇桂雨还要香。
”多机智的质疑啊!自然地引入到品读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生深情地读桂花香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其中一句)全年整个村子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是牵动全文的发力点和切入口。
)师质疑:全年?桂花应在秋季开放?生1:因为他们把桂花晒干收在铁盒子里了。
生2:晒干之后过年时可以做糕饼,泡茶。
生3:那里的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品尝着桂花。
师:他们那里生活得怎样?生1:生活得太香了!生2:生活得逍遥自在!生3:生活得幸福!生4:生活得非常快乐!生5:家家户户都闻得到桂花香!生6:每个地方都能闻到桂花的香!生7:他们一定生活在花的香气里。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深入思考 • 课堂总结
01
课程导入
背景介绍
01
02
03
桂花雨
描述桂花盛开时,花瓣如 雨般飘落的美丽景象。
作者介绍
介绍作者琦君的生平和创 作背景,以及《桂花雨》 的写作背景。
作品地位
阐述《桂花雨》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桂花雨》的文学特 点、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 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程准备
教师准备
深入研读《桂花雨》,准备教学 课件、教案和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琦君的基本 情况,收集与桂花相关的资料和 图片。
“浸透”
形容桂花的香气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Βιβλιοθήκη 段落大意概括第一段
第三段
描述桂花的香气和形态,引出童年时 代的回忆。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对故乡和亲人的 深深怀念。
第二段
描绘童年时代与桂花雨相关的场景, 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03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
提问
老师向学生提出了关于桂花雨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02
课文解析
课文内容梳理
课文描述了作者回忆中的童年生活,特别是 与桂花雨相关的场景。
课文中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形态以及与桂花 相关的习俗和传说。
作者通过描绘童年时代的桂花雨,表达了对 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2.引导同学读课文,从读中感受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注意同学的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理解文中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体会表达的"思乡情'。
一.观赏桂花,谈话导入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花?每当中秋节前后,就是桂花盛开的季节。
那你喜爱桂花吗?能说说理由吗?前段时间,我们学校里也开满了桂花,整个校内沉醉在花香里。
2.那你听说过桂花雨吗?今日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这场奇异的雨《桂花雨》板书。
3.齐读课题。
试提疑问。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请你自由读课文,思索:课文的为什么也喜爱桂花。
2.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A.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B.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三.透过花香,体悟思乡1.桂花扑鼻的香气的确令人难忘,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让难以忘记的呢?抽读5自然段。
(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2.这段话让我们也见识了桂花雨,这里的桂花除了"香',还有什么?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殊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6.摇桂花的欢乐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的父亲曾经用诗句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份乐,这份喜。
《桂花雨》课堂实录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堂导入 • 课文讲解 • 学生互动环节 • 课堂小结 • 课后作业布置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01
介绍《桂花雨》的作者琦君及其 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 的故事。
02
简要介绍《桂花雨》的内容和主 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 识。
教学目标
读后感需结合个人感受,表达 真实情感。
赏析心得需分析所选作品的写 作技巧、语言特点及思想内涵 。
作业提交方式
将完成的作业拍照上传至班级学习群。 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节课上课前。
未按时提交作业的同学需析
探讨了文章中使用的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 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重点难点总结
重点
深入理解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文章中使 用的修辞手法。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让他们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 法。
下节课预告
阅读《乡愁》一文,探讨其表达的情 感和写作手法。
写作练习: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 章,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
05
课后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完成《桂花雨》课文的阅读理解 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
答题。
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读后感,要 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收集关于桂花的诗歌或散文,并 选择其中一篇进行赏析,写出赏
析心得。
作业要求
作业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
03
学生互动环节
提问与回答
提问
教师向学生提出关于课文内容的 问题,如“桂花雨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桂花雨”等。
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二十六课。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写童年生活的文章,也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合作。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课件打出字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课题)桂花雨出示课件:背景是开得繁茂的桂花,在背景上是“桂花雨”三个黄色的字。
2、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生:先读阅读提示,再根据提示自学课文,然后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读,学,议,再读)
[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
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会合作学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2、读书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我想检查同学们的书读得怎么样了?现在我们“开火车”朗读课文。
学生“开火车”读书。
读完之后进行评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你们认为谁读得最好?
生甲:某某读得好,因为他读得很流利。
生乙:某某读得好,因为他读得很有感情。
生丙:某某今天有进步。
师:谁愿意代替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范读课文。
老师指名一位同学范读课文。
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你们认为他的朗读有示范作用吗?
生甲:有示范作用。
他读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生乙:他还读出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师:你们愿意像他一样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吗?学生再读书。
出示课件上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甲:课文主要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
生乙: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摇桂花”的事,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就是激活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让学生代替老师范读课文,给了学生以极大的鼓舞。
无论是“开火车”朗读,还是学生范读课文,都读得很好,可见平时训练是非常到位的。
]
三、细读课文,探索解疑
1、作者对桂花有着很深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作者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学生从书中找出答案回答。
老师板书:喜欢桂花。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落桂花时的乐趣。
出示课件:“摇桂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请同学们把写“摇桂花”的段落多读几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结合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想象作者是怎样把桂花的飘落与雨联系起来的。
想好有与同学交流。
学生想象后回答。
生:因为桂花飘落时很密,很轻,就像下雨一样。
所以作者把桂花的飘落与雨联系起来了,称为“桂花雨”。
这个比喻很恰当,表现了作者欢乐的心情。
(板书:“摇花乐”)
师:谁能用朗读的方式把作者摇桂花时的欢乐表现出来呢?指名朗读。
3、师:家乡的桂花不仅我对它十分怀念,母亲也一样。
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了母亲对家乡的桂花也十分怀念,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这里的桂花再多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我的理解是:并不是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仅仅是个比喻而已,可能是母亲太思念家乡了,才这么说。
[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让学生细读品味,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采用讨论交流的办法探索解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
四、课堂小结,内容拓展。
师: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限怀念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怀念童年生活热爱家乡
师: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是丰富多彩的,你们正处在人生最快乐的时代——童年,请你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把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在小组里讲给大家听听。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略。
师:你们的讲述也勾起了老师对家乡、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出示最后一张课件: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将永驻心间。
学生齐读这句话,结束教学。
[此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趋事,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就像泄闸的洪水,立即说开了。
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
板书设计:
喜欢爱桂花
桂花雨怀念童年生活
摇桂花热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