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
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花雨》
生:读题
师:桂花雨非常的香,再读——
生:再次读题
师:(深情地讲述)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她身在异乡,却常常想起家乡的桂花。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出示在黑板上)为什么呢?生:因为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
(教师出示句子“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在黑板上,并指名一学生读)
生: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教师提醒读出儿化,学生再读)
师:(点“迷人”二字)迷人是什么意思呀?
生:迷人就是令人陶醉。
二、品味香气迷人.
师:香气味儿令人陶醉。怎么使人陶醉呢?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认真自由朗读第二节。)
生:课文中说“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
师:我刚才看到你边读边摇头,请你来读!
生:有感情地读
师:都要陶醉了。还有谁来读?(一生再读,更有感情)师:是呀!此刻人们都浸在桂花香里了!(板书:“香“)现在谁再来读一读指板书:“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一学生闭着眼睛读了一遍)
师:你怎么闭着眼睛读呀?
生:因为我陶醉在桂花香里了。
严晓蕾记录《桂花雨》一课教学实录
严晓蕾记录《桂花雨》一课教学实录
第一篇:严晓蕾记录《桂花雨》一课教学实录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四上12课《桂花雨》教学实录及感悟启东市和合小学严晓蕾
一、创设情景巧引题
师:刚才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照片就是上星期带我的学生玩雪的情景,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呢?
生:真美啊!师:同桌说。生:带给了他们快乐。
师:你也想加入我们的行列。雪花装点了我的家乡,美丽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老师听说南方也有一种小花,也很有趣,就是——桂花。今天我们就走进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上课伊始,展示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雪的情境,一下子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为课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师生合作学生字
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
师:读完了吗?请抬头看,这些生字就是刚刚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拦路虎,大声读读你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教教大家这些生字读什么?生:我想教这个字“拙”。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这个字读错了,应该读zhuó
师:这个字啊,读zhuó。刚刚那位同学读的是草字头“茁壮成长”的“茁”。还有谁愿意教大家?
生:我认为这个“撮”这个字读cuō 师:伸出小手做做动作。还要教哪个字?生:卤师:还有吗?
生:我想教大家这个“檀”。
师:这是“檀香”的“檀”字。“檀”是指带有香味的植物。生:
我想教“占”。
师:这是一个多音字,(板书:口占一绝。)看看词典中的解释(出示:zhān 占卜zhàn 即兴做对词),看看对不对?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个词。也就是即兴作诗词。一起读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
前言
《桂花雨》是一首广东民歌,歌曲旋律优美、古朴。它描绘了秋日里吴江水道中,桂花落满江面的美景,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这首歌曲来培养学生的音感、情感和审美能力。
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
1.熟悉《桂花雨》这首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音感、情感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对广东民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桂花雨》CD或录音机,以及音乐教材;
2.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学生准备好笔和本,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1 歌曲欣赏
首先,老师给学生播放《桂花雨》的CD或录音,并在黑板上写下歌曲的标题和歌手名字,让学生听一遍歌曲。接着,老师再播放一遍歌曲,并让学生跟唱。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优美、古朴,充满了浓郁的南方风情。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1.2 歌曲分析
在学生已经熟悉这首歌曲的情况下,老师开始对歌曲进行分析。将歌曲的歌词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起读一遍,并指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接着,老师
通过PPT给学生展示歌曲的旋律,让学生逐句认真地听、看、记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1.3 节奏练习
在学生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老师开始进行节奏练习。用手拍出歌曲的节拍,并让学生模仿拍手,并将节奏标注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拍唱一遍歌曲,带着节奏。
第二课时
2.1 歌曲唱法
在学生初步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老师开始教学歌曲的唱法。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高音、中音和低音部分。然后要引导学生掌握呼吸控制、发音准确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主要内容包括听课时间、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姓名、授课内容、课堂互动情况等。以下仅供参考,请根据您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课程名称: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
授课教师姓名:XXX
授课内容:
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桂花的常识,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课文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经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互动情况: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有的学生则认为作者在表达对童年的回忆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个人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桂花雨》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童年的回忆,同时也体会到了桂花的美丽和香气。我觉得这节课的课堂互动非常活跃,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这种学习氛围非常好。
附:薛法根《桂花雨》课堂实录1
《桂花雨》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薛法根
【版本一】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选段
(一)
一、引入:
这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散文。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板书:情】请你静静地读,在那些特别能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作者写桂花雨时的那种情思吗?
生交流,师【板书:香、乐、甜……】
作者写摇桂花,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请你用心读一读,怎么写出香?怎么写出乐?怎么写出甜的?
生默读课文。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你对这三个字的感受。
二、桂花“香”、“乐”、“甜”:
(一)第2自然段
1、生朗读。
2、“不说香飘十里”,有没有“香飘十里”?(没有,但是非常的香。)
3、哪一个字说它真的“香”?(“浸”)追问:我们写“香”一般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板书:浸】
4、解析“浸”字: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没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桂花的香期=气看得见吗?摸得着吗?那现在用了一个“浸”呢?
5、小结:一个“浸”字,使得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了。所以这个“浸”用得恰当,用得传神。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柔一些。
6、抽生朗读。
(二)第4自然段
1、除了这个“浸”字传神,还有表现香的吗?
2、生朗读第4自然段。这里的“沉浸”也是说很香很香。【板书:沉浸】
3、这里的“沉浸”和前面的“浸”含义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里是说用桂花做了很多可以吃的东西。吃了,喝了,香味却永远留在心里了。全村的人都相互送桂花做的食品,今天这家做了送那家,明天那家做了送这家。弥漫在村子里的,有那桂花的香味,还有那浓浓的乡情啊!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写作手法于自己的写作实 践中,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05
课堂总结
本课要点回顾
桂花雨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学生理解了桂花雨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即思乡之情和对童年往 事的怀念。
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生掌握了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的写作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生明白了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够分析出细节描写对人物 情感和主题的深化。
作者情感分析
深入挖掘作者在文本中隐藏的情 感,如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时
光流逝的感慨等。
作者情感应用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文本分析,理 解作者的情感,提高自己的阅读
理解能力。
写作手法解析
写作手法总结
总结了《桂花雨》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象征、 比喻、拟人等。
写作手法分析
详细分析了这些手法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以及 它们对表达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深入思考 • 课堂总结
01
课程导入
背景介绍
01
02
03
桂花雨
描述桂花盛开时,花瓣如 雨般飘落的美丽景象。
作者介绍
介绍作者琦君的生平和创 作背景,以及《桂花雨》 的写作背景。
《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2.引导同学读课文,从读中感受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注意同学的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理解文中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体会表达的"思乡情'。
一.观赏桂花,谈话导入
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花?每当中秋节前后,就是桂花盛开的季节。那你喜爱桂花吗?能说说理由吗?前段时间,我们学校里也开满了桂花,整个校内沉醉在花香里。
2.那你听说过桂花雨吗?今日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这场奇异的雨《桂花雨》板书。
3.齐读课题。试提疑问。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
1.请你自由读课文,思索:课文的为什么也喜爱桂花。
2.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A.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B.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三.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桂花扑鼻的香气的确令人难忘,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让难以忘记的呢?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这段话让我们也见识了桂花雨,这里的桂花除了"香',还有什么?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殊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观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天地。(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看到那朵朵鲜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行,并通过吟诵古今诗人咏梅的诗句,关心学生积存,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交流,把握音、形、义。
秉性斥责撩乱模糊
灵魂弄脏折节颇负盛名
3.再读课文,摸索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板书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段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摸索:文中哪些地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什么缘故会受到感动?(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依照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并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实录(通用6篇)
课堂实录是教师将⾃⼰或他⼈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种教育实⽤⽂体。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语⽂四年级上册《桂花⾬》课堂实录(通⽤6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家。
语⽂四年级上册《桂花⾬》课堂实录篇1
⼀、激情导⼊
【点击课件,⽤⾳乐创设美好情景,出⽰课题】
师:现在正值⾦秋⼗⽉,正是桂⼦飘⾹的季节。桂花因为它的芳⾹馥郁⽽深得⼈们的喜爱。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迷⼈的桂花,并写了⼀篇⽂章,叫——
(学⽣齐答——桂花⾬)
(师板书:桂花⾬)
师:昨天同学们初读了课⽂,你觉得这桂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花很⾹。(师板书:⾹)
⽣:摇桂花给我带来快乐。(师板书:乐)
⽣:桂花⾬下起来很美。(师板书:美)
⽣:桂花糕饼很⾹很甜。(师板书:甜)
⼆、品味桂花⾹
师:课⽂⼀开头,就写到“⼩时侯,我最喜欢桂花。”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桂花不与繁花⽃艳,可是它的⾹味⼉真是迷⼈。
师:迷⼈是什么意思呀?
⽣:迷⼈就是令⼈陶醉。
师:桂花的⾹⽓味⼉真令⼈陶醉。怎么使⼈陶醉呢?⼤家⾃由读第⼆⾃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由读第⼆⾃然段)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我从“⾹飘⼗⾥”和“前后左右⼗⼏家邻居” 发现桂花很⾹,⾹飘得很远。(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飘⼗⾥,⾄少前后左右⼗⼏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的。)
师:哪⼀个字最能体现桂花的⾹?
⽣:浸。
师:“浸”原本是指⼀个东西泡在液体⾥,在这⾥是什么意思呢?
⽣:指桂花的⾹⽓很浓,把前后左右⼗⼏家邻居都包围起来了。
部编版桂花雨教学实录-桂花雨教学实录
部编版桂花雨教学实录|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实录评析
说明:本文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容量较大,是一堂事先未通知情况下,市教育局随机听课记录,附有教研员点评。收录于此,仅供教师参考。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桂花的特点,请同学们想想,桂花的特点是什么?
生:香、多。
板书:桂花雨香多
师:说得好,我们继续学习,大家齐读第二自然。
师:课文中“浸”,表现了桂花的什么特点?
生:桂花很香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
(老师慢慢走近学生,然后鼓励学生)
师:“浸”,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会陶醉。
师:好。
师:桂花成熟了,人们会怎么做呢?
生:人们会摇桂花。
师:什么时候摇桂花最合适?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老师绕了两个小组巡视检查,然后抽查了两名同学。)
师: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大声读,开始时读得较好,到后来学生带些唱读,老师没有纠正)
师:摇桂花带给“我”带来什么乐趣?
生:这下我可乐了。
生: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生: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师:对,童年的摇花乐,就是表现在以上几点。
师:桂花有什么特点?
生:桂花小。
师:对了,桂花小又多,所以像下雨一样,这是桂花雨的特点。师:摇桂花的时节会碰到什么矛盾?
生:可不要台风呀。
师:桂花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齐读相关段落)
师:谁来说桂花的作用?
生:当茶喝。
生: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学生反应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大胆)
师:桂花不仅好看,而且有用,你们觉得桂花怎样?
生:很多、很香、很小。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二十六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写童年生活的文章,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合作。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课件打出字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桂花雨出示课件:背景是开得繁茂的桂花,在背景上是“桂花雨”三个黄色的字。
2、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生:先读阅读提示,再根据提示自学课文,然后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读,学,议,再读)
[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实录
听了郑所长的课以后,我一直在尝试着改进我的教学,对于“品味”的环节我非常欣赏,在学习《桂花雨》时,我是这样带着学生品味课文的。片断如下
师:同学们,学了《桂花雨》这一课,桂花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香。
生:美。
生:乐。
师:请同学们读书,说说课文里哪儿表现桂花很香?为什么?
(学生读书)
生:“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香里的。”这一句话中,从“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能看出来桂花很香,味很浓。
生:我从“浸”能看出来,因为“浸”是泡的意思,村子像泡在水中一样,哪里都是香的。
生:我从“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全年”、“整个”能看出来,说明桂花很香,而且香的时间很长。
生:我从“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能看出桂花很香。
师:大家很爱动脑筋,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从哪里看出桂花带给“我”和爸爸妈妈很多欢乐?
(举手的很多)
生:我从“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从“乐”字看出来。
师:这一段话找得好,我们就来品味这一段话,具体说说。
生:我从“抱”和“摇”看出来作者很欢乐。因为要是不喜欢,
一定是应付地摇几下。
师:好,我现在是一棵桂花树,谁来摇一摇我?
(吴嘉宝上台,开始只是拽着我的衣服摇,别的学生提意见,他就抱着我的腰使劲地摇,学生都笑了。这是在动作中品味作者的“乐”。)
《桂花雨》课堂实录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 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
导入方式
使用多媒体展示桂花雨的图片或视频 ,让学生直观感受桂花的美丽和芬芳 。
故事导入,讲述琦君童年时期与桂花 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学生上台展示
准备
学生提前准备展示内容,可以是对课文的感悟、对作者的了 解等。
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准备内容,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04
课堂小结
内容回顾
01
02
03
桂花雨的描述
回顾了课文中关于桂花雨 的美丽景象,以及作者对 故乡桂花的深厚感情。
文章主旨理解
总结了文章通过桂花雨表 达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生 活的怀念。
03
学生互动环节
提问与回答
提问
教师向学生提出关于课文内容的 问题,如“桂花雨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桂花雨”等。
回答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通过 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分组讨论
分组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 人。
讨论
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 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交流思想,提 高对课文的认识。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
第一篇:《桂花雨》课堂实录
薛法根《桂花雨》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
1.老师在黑板上出看拼音写词语:
(糕)饼(尤)其新(鲜)
(谢)落(吩)咐挑(拣)
2.请学生上黑板写。
3.齐读词语。师相机纠错,并教授意思
(1)“尤其”的“尤”这个字要写好不容易,“尤”的脚写得长一点就更好看了。师示范。自己核对自己的答案。对的举手。
(2)读第一行词语。老师在后面加个句号,三个词成一句话。齐读
这里的“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
① 非常
不是很准确
② 十分
“十分”和“非常”都表示程度的。
③特别
对了
有“特别”、“格外”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请写在词语的下边。对意思的理解要准确。
(3)谢落的“谢”生写两点水,自己上来改正,这个字写对的举手。
(4)吩咐,读轻声。齐读—指名读。
我和你,是你吩咐我,还是我吩咐你?(你吩咐我)为什么?(因为同学不能吩咐老师)(因为“吩咐”相当于“命令”)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还有吗?(长辈)对了,凡是长辈都可以吩咐你。你能吩咐谁?(晚辈)你有么?你可以吩咐你的宠物。所
以“吩咐”这个词是长辈对晚辈,领导对下属。这个词很重要,一起读。吩咐,两个口。
(5)挑拣的拣写得对吗?错,生改正。哪几个字的右边也是这样的?(炼、练)齐读。考考你:
①我从地上捡起一块鹅卵石。这个捡怎么写?写在黑板上。这个捡什么意思?(拿起)更准确一点。(拾起)
②我从一堆鹅卵石中拣出一块。哪个拣?这个拣是挑选的意思。
两个字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区分。
4.齐读第二行词语。全写对的举手。今后预习课文时要认真、仔细。
人教版《桂花雨》课堂实录
人教版《桂花雨》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再美不如家乡景,再亲不如家乡人!家乡,在每个人的心中,永远是最美,最温馨的地方。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多少思乡怀乡的千古佳句呀。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举头望明月” 生:“低头思故乡”
师:“露从今夜白,” 生:“月是故乡明”
师:是呀,“月是故乡明”。大诗人杜甫借“明月”千里来寄相思。外祖父借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对祖国的无尽思念,在这金秋十月,桂子飘香的时节,香气迷人的桂花让作家崎君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琦君,走进美丽的《桂花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7、桂花雨。
师:同学们,抬起手来,咱们一起写一写课文的题目吧!板书课题。
师:很好,齐读课文题目。
二、出示导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30页《桂花雨》。观察一下这是一篇什么课文?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阅读课文时,要先读什么吗?
生:读连接语。
师:请大家齐读一下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连接语,好吗?生读。
师:在这个阅读提示中有两个学习提示,老师请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学习要求弄明白了吗?这节课让我们用“读——品——写”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
三、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同时思考两个问题,明白了吗?开始吧!
四、交流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师:孩子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开始交流行吗?告诉老师,课文主要
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桂花雨是什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薛法根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薛法根)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桂花雨,请同学们看到黑板上(de)读拼音写词语,请你写在笔记本上,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学生写,略)
师:边巡视边笑着说:“有人在偷看,偷看课文可以,不要偷看同桌(de),说不定他也是错(de).”
[以轻松幽默(de)方式告诉学生,不会写(de)时候要去查找正确(de)答案.小学生识记生字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今天因为看别人写(de)是个错(de),久而久之,那以后想改正就有点难了,所以第一印象一定要正确.] (学生陆续写好并举手)
师:请第一名(de)上来写第一行,第二名(de)上来写第二行.
[师生一起批阅第一行词语:(糕)饼(尤)其新(鲜)]
师:完全正确奖励他一颗五角星,请写对(de)同学也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生在本子上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师:请你们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再加个句号读一读.
生:糕饼尤其新鲜.
[从字到词再到句子,教得轻松自然如行云流水,不流任何痕迹,这就是薛
老师(de)高明之处.] 师:“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de)意思,看谁聪明.生:非常
师:不是很准确
生1:特别生2:格外
师:对了,有“特别”、“格外”(de)意思.
(师生共同批阅第二行,批到“吩咐”一词,问写这词(de)同学.)
师:“吩咐”,我们两人谁可以吩咐谁
生:老师,您可以吩咐我.
师:那在家里,谁可以吩咐谁啊
生1:爸爸妈妈生2:爷爷奶奶生3:外公外婆
师:那你可以吩咐谁啊
生1:我没人可以吩咐,在家里没人比我小.(众笑)
生2:我在家里可以吩咐我(de)弟弟和妹妹.
[“吩咐”一词适用于长辈对晚辈,薛老师采用师生对话(de)形式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批到错词“挑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二十六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写童年生活的文章,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合作。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课件打出字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桂花雨出示课件:背景是开得繁茂的桂花,在背景上是“桂花雨”三个黄色的字。
2、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生:先读阅读提示,再根据提示自学课文,然后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读,学,议,再读)
[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会合作学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2、读书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我想检查同学们的书读得怎么样了?现在我们“开火车”朗读课文。
学生“开火车”读书。读完之后进行评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你们认为谁读得最好?
生甲:某某读得好,因为他读得很流利。
生乙:某某读得好,因为他读得很有感情。
生丙:某某今天有进步。
师:谁愿意代替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范读课文。老师指名一位同学范读课文。
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你们认为他的朗读有示范作用吗?
生甲:有示范作用。他读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生乙:他还读出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师:你们愿意像他一样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吗?学生再读书。
出示课件上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甲:课文主要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
生乙: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摇桂花”的事,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就是激活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让学生代替老师范读课文,给了学生以极大的鼓舞。无论是“开火车”朗读,还是学生范读课文,都读得很好,可见平时训练是非常到位的。]
三、细读课文,探索解疑
1、作者对桂花有着很深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作者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学生从书中找出答案回答。老师板书:喜欢桂花。)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落桂花时的乐趣。
出示课件:“摇桂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请同学们把写“摇桂花”的段落多读几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结合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想象作者是怎样把桂花的飘落与雨联系起来的。想好有与同学交流。
学生想象后回答。
生:因为桂花飘落时很密,很轻,就像下雨一样。所以作者把桂花的飘落与雨联系起来了,称为“桂花雨”。这个比喻很恰当,表现了作者欢乐的心情。(板书:“摇花乐”)
师:谁能用朗读的方式把作者摇桂花时的欢乐表现出来呢?指名朗读。
3、师:家乡的桂花不仅我对它十分怀念,母亲也一样。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了母亲对家乡的桂花也十分怀念,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这里的桂花再多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的理解是:并不是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仅仅是个比喻而已,可能是母亲太思念家乡了,才这么说。
[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让学生细读品味,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采用讨论交流的办法探索解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四、课堂小结,内容拓展。
师: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限怀念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板书:怀念童年生活热爱家乡
师: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是丰富多彩的,你们正处在人生最快乐的时代——童年,请你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把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在小组里讲给大家听听。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略。
师:你们的讲述也勾起了老师对家乡、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出示最后一张课件: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将永驻心间。
学生齐读这句话,结束教学。
[此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趋事,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就像泄闸的洪水,立即说开了。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喜欢爱桂花
桂花雨怀念童年生活
摇桂花热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