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两汉乐府诗歌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继诗经、楚辞以后,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一下是对两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一次简单的概括;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歌作者关注现实、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造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大多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当中的内容包括了对当时社会的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的人生态度,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a、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在东门行中“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衣裳”,逼得男主人公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的道路;妇病行写妇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妇病死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孤儿行写孤儿受到兄嫂的虐待,尝尽人间心酸;这些作品用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劳作的艰难,并且还通过人物的队会,行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感情上遭受的煎熬;而相逢行、鸡鸣、长安有侠斜行展示的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反应的是富贵子弟的奢侈生活;相逢行描写的是一个黄金为门,白玉为堂的富贵家庭的生活;鸡鸣和长安有侠斜行则对富贵家庭地位进行了大肆渲染,“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展现了一个富贵家庭不只是一人做官,而是兄弟几人同时做官,所任官职也不限制在俸禄为四百石的侍郎,而是高达二千石的大官;一面是饥寒交迫,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养活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群,一面是锦衣玉食、妻妾成群的富贵人家,两组诗形成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让读者领略到人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b、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例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中接连例举了5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有所思反映的是未婚女子发现对方移情别恋后由爱变恨的变化和表现;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准备了珍贵的“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想要送给对方;当听到对方有二心,她就依然决定毁掉这份礼物,“拉杂摧烧之”,并且“当风扬其灰”,果断地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女主人公爱得热烈,恨得痛彻,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无反顾;c、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例如:薤露认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在表达人们对死的厌恶之情的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日出入就是一个典型,由太阳的升降联系到人的个体寿命;太阳每天东出西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尽头;然而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死为入,一出一入变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从而和反复出入、永恒存在的太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大胆地想象,期待能够驾驭六龙在天国遨游,盼望神马自天而降,把自己载入进入太阳运行的世界;艳歌则描绘出衣服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各路神仙纷纷为他而忙碌,诗歌超越个体有限的生命,到大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两首诗歌都把人神仙化,表达作者沟通天人的理想;二、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两汉乐府诗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叙事诗的成熟;a、两汉乐府诗叙事诗大多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当中大多数叙事诗多具有完整的情节,不局限于一两个生活片段,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描述的一般都是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诉,一条是刘兰芝与婆婆、兄长的矛盾及冲突;一条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相互同情和日益加深的过程,这两条线索纠结在一起,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b、当中叙事诗详略得当,繁简有法;详与叙事而略与抒情诗其的一大特点;两汉乐府诗的作者具有比较自觉的叙事意识,在创造实践中努力吧叙事诗和抒情诗区别开来,是两者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当中的许多叙事名篇,都因叙事详尽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十五从军行对复员老兵家园荒芜的景象渲染得非常充分,对老兵回家后的行动也有详细的叙述,老兵内心的感受病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全诗以叙事为主;繁简有法表现如陌上桑中详写了众人观罗敷、罗敷夸耀夫婿的场面,其余则略写;孔雀东南飞首尾略写,中间太守家迎亲的场面详写,铺张扬厉,大肆宣扬;c、叙事时注意场面描写,例如:战城南描写了将士战死后的景象:“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驾马徘徊鸣……”作者极力渲染战场变成牧场之后死寂、悲凉的战场画面,勾画出一幅近乎死寂的阴森画面,寄托对阵亡战士的哀悼之情;三、促进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的演变两汉乐府诗歌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向四言诗向杂言诗歌和五言诗的过度;相继出现了五言歌谣、乐府五言诗和文人五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流行乐曲的声调有关;两汉乐府诗最初是配乐演唱的,它之所以在诗体形式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句,既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汉乐府用楚声演唱的诗歌,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三言句和七言句,从而导致诗体的演变,这种迹象在汉初就已经出现,例如安世房中歌就是用楚声演唱的,其中第六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崖,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这首诗是用楚声演唱的三言七言相杂之诗,是对骚体诗歌的改造;汉代楚声的流行,对三言和七言诗句的大量出现起了催化作用;除了楚声外,另外在北狄西域乐和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这两种乐声的催化作用下,对乐府诗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东汉开始就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早期文人五言诗基本形成;。
请阐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请阐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请阐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汉乐府民歌,是汉代至唐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歌。
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乐府民歌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
一、汉乐府民歌的历史渊源汉乐府民歌起源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高峰。
在汉代以乐府为形式,以民歌和宫廷歌谣为内容,表现了人民的生活和感情。
二、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1. 旋律优美动听:汉乐府民歌旋律宽广、和谐、富有节奏感,能够触动人们心灵深处。
2. 词章精妙绝伦:汉乐府民歌的词章朴素而深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表现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方面,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3. 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汉乐府民歌涉及到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传说、神话、战争、爱情等方方面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1. 塑造了丰富的文化形象。
《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等作品,不仅描绘了历史事件,还塑造了许多不朽的文化形象,如李夫人、白娘子等。
2. 表现了极为深邃的情感世界。
在汉乐府民歌中不仅有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忠诚、严肃等多种情感,表现出人类多元化的情感世界。
3. 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汉乐府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形式和艺术上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四、汉乐府民歌的现代影响汉乐府民歌在现代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乐府民歌的音乐特色和人文内涵,已经被现代音乐中引用和演绎。
总之,汉乐府民歌作为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成就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理解和传承汉乐府民歌的文化内涵,以推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以下艺术成就:
1. 丰富的题材内容:汉乐府诗歌的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社会、历史、军事、爱情、悲欢等各个方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使其能够广泛触及人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
2. 抒发真情实感:汉乐府诗歌以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生活为基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或他人的真情实感,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歌中传递出的激情和情感。
3. 口语化的语言风格:汉乐府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朴实、生动的特点,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特点使诗歌表达更加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的生活,使其能够更好地传递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意义,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4. 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汉乐府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既有韵文诗,也有散文诗,既有叙事性的作品,也有抒情性的作品,诗人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技巧,使诗歌表现更加灵活多变,富有变化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5. 具有时代意义:汉乐府诗歌是汉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历史和时代相互交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既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繁荣和变迁,又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权力、富贵等现象的思考和批判,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汉乐府诗歌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真情实感的抒发、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具有时代意义等特点,
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艺术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二 汉代文学-xk2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二汉代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汉代的论说文主要分__哲理___和_政论_两大类。
2.汉代诗坛最重要的诗歌是汉代____乐府____民歌和《___古诗十九首___》。
3.贾谊的政论文,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文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是《___过秦论_____》和《__积贮疏___》。
4.汉赋从其思想内容和其艺术形式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__汉大赋___,另一类是__汉小赋___。
5.标志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_枚乘___的《__七发_》,此后主客问答成了大赋一种固定的结构形式。
6、《___上林赋_____》和《___子虚赋___》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具有开拓意义和典范作用的成果。
7.班固的《__两都赋___》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而张衡的《__二京赋__》以规模宏大被称为京都赋之极轨,推动了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发展。
8.汉代两位最伟大的历史散文作家分别是西汉的___司马迁__和东汉的__班固__。
9.张衡的《_归田赋_》是魏晋时期流行的“___抒情小赋_”的先驱。
10.班固的《__汉书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是继《___史记_》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11.“乐府”原是__古代官司府音乐机关_的名称,始创于__秦___代,在汉武帝时期发展成一个庞大官署。
12.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汉乐府民歌多收入其中的“相和歌辞”、“__鼓吹歌辞_”和“杂歌谣辞”三类中。
13.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__班固__的《咏史》,秦嘉的《__赠妇诗__》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1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_长篇叙事诗_,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__玉台新咏_》。
15.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__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的《_昭明文选》。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古诗十九首第五讲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二、汉代文人诗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三、《古诗十九首》选析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1、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把现实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像《诗经》民歌一样,汉乐府民歌也忠实地记录了汉代社会的现实。
可以说,《诗经》民歌中反映到的,乐府民歌都有所表现,而《诗经》中没有或较少接触的主题,汉乐府却又有了新的开拓。
例如,对于剥削阶级家庭内部生活的揭露。
《相逢行》、《鸡鸣》、《长安有狭斜行》等揭露了他们奢侈荒淫的生活;《孤儿行》、《淮南王歌》揭露了统治阶级家庭里的兄弟骨肉相残,这都是在《诗经》民歌中少见的主题。
就是相同主题的作品,汉乐府民歌在思想深度上也有新的开掘,弃妇诗在《诗经》民歌中往往就事论事,谴责的常只是男子的无情和变化,很少接触剥削阶级的伦理道德等社会原因。
汉乐府的民歌中的弃妇诗就不仅把矛头指向男子本身的薄情和见异思迁,而更把矛头指向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伦理和封建纲常的社会因素,因而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像《孔雀东南飞》就批判了封建的家长制和门第观念,体现了更强烈的现实精神。
汉乐府民歌的一些题目和题材被后世文人反复摹拟过,建安时代直到六朝,出现了大量的拟乐府,唐代大诗人李白几乎写尽了乐府古题,杜甫推陈出新,即事名篇,写出了《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诗篇,白居易等人发起“新乐府”运动,写作大量揭露社会、反映现实的作品,其精神虽上绍《风》、《雅》,但更近承汉乐府。
这就使现实主义成为一个绵绵不绝的传统。
2、汉乐府的第二个成就是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中叙事诗的成熟。
我国的叙事诗萌芽于《诗经》,但其成熟是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诗经》中称得上叙事诗的是《大雅》中的《大明》、《緜》、《皇矣》、《生民》、《公刘》等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作品。
其中虽有不少生动的描写,但总的来说还缺少完整的情节和细致的叙述。
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
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普兰店市职业教育中心李晓东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汉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一的时代,经春秋以来,历史上空前统一,疆域最大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
它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初开创性、典范性的特征。
屈原的楚辞文学具有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点。
秦代可以说没有文学,而汉代则不同,它的辞赋、散文、诗歌都有较大的发展。
在汉诗歌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民歌。
本文旨在略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
它揭露了战争和傜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生活的痛苦,揭露了上层社会剥削阶级的腐朽、丑恶,也有表现爱情和婚姻的诗。
这些深刻的思想内容与较高的艺术成就是相辅相成的。
下面我简单谈谈它的艺术成就。
一、突出的叙事特征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有压倒的优势。
《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
到了汉乐府民歌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却能够宣告叙事诗的正式成立。
现存的汉乐府民歌,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的作品,这个比例不算低。
《汉书·艺文志》说汉乐府民歌有“缘事而发”的特色,主要当是从这一点来说的。
如《妇病行》、《孤儿行》、《东门行》、《战城南》、《十五从军行》、《陌上桑》、《艳歌行》、《孔雀东南飞》等等,无论是短章,还是长制;无论是第一人称自诉,还是第三人称旁述;无论是撷取生活中一个场面一个片断,还是叙述一个时空跨度大的完整事件,都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注重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具有风趣盎然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其叙事艺术,比之《诗经》及其以前的诗作,都明显地加强了,例如《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汉乐府
汉乐府一、什么是乐府乐府原是秦汉时期音乐官署的名称。
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乐府又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后人模拟、学习乐府形式进行的创作,不管入乐与否,也都称为乐府。
二、汉乐府的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歌食歌事,抒悲叙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思想情绪,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
三、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1、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
标志着叙事诗的成熟。
2、形象鲜明生动。
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和独白。
3、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4、语言质朴、简练。
形式比较自由。
作品讲读:《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女子自誓之词,用语奇警,别开生面。
先是指天为誓,表示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便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用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会出现的,至于五种同时出现,则更不可能了.作品由此极大地增强了抒情的力度,内心的情感如火山爆发、如江河奔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
全诗写情奔放热烈,想象奇特,极富有浪漫色彩,被称为短章中的神品。
《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苍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叙写一个城市贫民因贫困所逼铤而走险。
运用杂言体,语言质朴生动,富于生活气息。
简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简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汉乐府民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创作的集大成者,既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又展现了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风貌。
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乐府民歌的创作与传播为古代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汉代时期,由于统一了文字和语言,乐府民歌得以广泛流传。
这些歌曲把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方面的生活真实反映在了人们的歌声中,使得这些歌曲成为社会风气的具体表现。
汉乐府民歌的创作与表演使得这些歌曲具有更加普遍的听众和更加广泛的传播途径,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差异和多元性。
汉代时期,由于社会的长期战乱和开放交流的发展,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日益加大。
乐府民歌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反映了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情和当地社会状况,反映了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通过多样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这些民歌激发了古代文学的创作活力和多样性,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第三,汉乐府民歌的创作与表演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文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提供了重要范例。
乐府民歌中的音乐和歌词紧密结合,音乐与情感的表达相辅相成。
乐府民歌以古琴等乐器为伴奏,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也促进了音乐和诗歌的融合发展。
这种音乐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此外,汉乐府民歌还通过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感染力,进一步拓展了文学的传播范围。
乐府民歌不仅为乐府文学的日益繁荣做出贡献,也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扩大了古代文学的受众面。
这些歌曲通俗易懂,表达直观,能够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为文学创作的普及提供了重要契机。
汉乐府民歌通过其广泛的传播途径,将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试论汉乐府民歌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三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公关与文秘)年级、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2015 年 4 月8 日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除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
本论文如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若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属三亚学院所有。
本人保证:发表或使用与本论文相关的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三亚学院,无论何时何地,未经学院许可,决不转移或扩散与之相关的任何技术或成果。
学院有权保留本人所提交论文的原件或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院可以公布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复制保存本论文。
加密学位论文解密之前后,以上声明同样适用。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绪论 (1)一、汉乐府民歌概述 (2)二、汉乐府民歌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3)(一)现实主义精神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3)(二)叙事诗诗体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3)(三)叙事技巧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4)(四)语言方面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5)(五)五言诗发展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7)三、汉乐府民歌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8)(一)汉乐府民歌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8)(二)汉乐府民歌对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 (8)(三)汉乐府民歌对杜甫新题乐府的影响 (8)(四)汉乐府民歌对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9)四、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试论汉乐府民歌对诗歌发展的贡献摘要汉朝在中国历史上很关键,汉朝有一个重要的时期,那就是“文景之治”,它有已经蓬勃发展的局面。
但它仍然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专制的时代,广大劳动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民歌民谣,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人民自己的情绪和汉代最真实的表达,表达了自己对汉代人民的愿望,反映了广阔和社会现实。
论述两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论述两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汉乐府诗是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汉语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成就,以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完美具象化。
我们可以从汉乐府诗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在汉语中的细微表达,另外,也可以看到汉语文学在古代文学中的活跃性及其深远的影哓力。
汉乐府诗渊源于战国和前秦时期,形成于西汉,发展至世袭元朝,主要是歌颂古代礼乐和歌咏古代富贵娱乐的文学作品。
这里,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歌舞文化的精髓,也是古人追求精神的标志,它不仅强调审美,也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凝练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爱好。
汉乐府诗笔耕细作,娓娓道来,诗人在多重内容中把汉文学发展至华美无比的境界。
它创造性地结合古今,使它以高雅的语言与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古代文化的浓郁,使古代文学及其美学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汉乐府诗的艺术具备了审美水平和思想功能,并注重实际,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各种面貌,对实际环境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使人们对历史及其文化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汉乐府诗是古代汉语文学的极端奇葩,在其中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成就,这些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语言上,也表现在文学思想上。
从语言上说,汉乐府诗注重构词、拟词、押韵等技巧,营造出千变万化的古代审美美感;从文学思想上看,汉乐府诗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发挥出诗性的文化功能,展示出一个繁荣神圣,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理想,传递出古代人光辉向上的精神特质。
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表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学魅力及其对后世的无限影响力。
它更是一种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的文学形式,深奥的内容与精炼的技巧在古代文学里独树一帜,它不仅能够凝聚古人的思维,也能够在高雅的文学艺术中镌刻出古人的审美观念,将古代文学发展至历史文化最高峰,是中华古代文化的珍宝。
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
李白诗名句欣赏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东汉时期,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开始 学习写作五言诗。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 是班固的《咏史》,钟嵘说它“质木无文” (《诗品》)。其后有张衡的《同声歌》、炎 的《见志诗》、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 《刺世疾诗》、蔡邕的《翠鸟》、秦嘉的《赠 妇诗》等。尚有模仿乐府民歌的作品,如辛延 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娆》等。直 至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文人五言 诗的创作才完全进入了成熟的时期。
(《越中览古》)
汉代乐府诗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就 是它的叙事性增强
汉乐府无论是短制还是长篇,则多是叙事诗, 并且出现了《孔雀东南飞》那样成熟的叙事诗。 其叙事基本上呈现着两种情况:一是捕捉生活 中的一两个片断镜头加以描写,如《上山采蘼 芜》选择了弃妇遇故夫的场景,《十五从军征》 则截取了一个老兵归乡时的情景;二是叙述了 比较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如《孤儿行》写了 孤儿经商、汲水、收瓜等情节,《孔雀东南飞》 更是以曲折跌宕的情节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完 成了一个悲剧故事的叙述。汉乐府叙事详略得 当,详者则浓墨重彩地进行铺排渲染,略者则 一带而过。如《孔雀东南飞》就体现了这一特 点。
汉代乐府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 汉代社会经济强盛,但贫富差距悬殊,
上层贵族富足,下层百姓困苦。因此, 民歌中的这类题材常吟出生活的悲歌, 传达出反抗的呼声。如《陌上桑》、 《平陵东》、《妇病行》、《东门行》 等。
汉乐府 题库
汉乐府题库
(最新版)
目录
1.汉乐府简介
2.汉乐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3.汉乐府的艺术特点
4.汉乐府的代表作品
5.汉乐府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汉乐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汉代,是我国古代乐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可以从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考察。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经济的繁荣,为汉乐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汉乐府最早见于《诗经》,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到了汉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汉乐府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音乐性和叙事性。
汉乐府以音乐为载体,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同时,汉乐府以叙事为主,既有抒情,也有描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汉乐府的代表作品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容,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汉乐府的代表。
汉乐府的影响和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汉乐府是中国古代乐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古代音乐、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汉乐府以其真实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谈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而在艺术成就方面,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和促进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的演变是我们学习两汉乐府诗应该重点学习的部分。
两汉乐府诗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叙事诗的成熟。两汉乐府诗擅长选取富有诗意的生活镜头来展现人民大众的生活,叙事题材有明显的尚奇现象,选择常见的生活情景也都别具慧眼,对于偶然性、突发性事件的捕捉也很有新意。对人物的刻画方面将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绝无雷同。叙事方面两汉乐府诗叙事诗大多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当中大多数叙事诗多具有完整的情节,不局限于一两个生活片段,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描述的一般都是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述,一条是刘兰芝与婆婆、兄长的矛盾及冲突;一条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相互同情和日益加深的过程,这两条线索纠结在一起,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而在有头有尾的故事中叙事又是详略得当,繁简有法的。汉乐府诗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作者都具有比较自觉的叙事意识,在创作实践中将叙事诗和抒情诗分开来,使二者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差距。而在篇幅上,则是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在刻画人物时,则习惯于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民歌从劳动人民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①生动的故事性。
乐府大都是叙事诗,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及情节场面的描写。
②鲜明的人物形象。
乐府诗非常注意描写人物,为了刻画人物,使用的有些手法是具有开创性的。
③句式自由,变化多样。
与《诗经》中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不同,乐府诗采用杂言体和五言体形式。
汉代乐府形式上的最大贡献是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
④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
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
它的现实主义传统一直被后代许多杰出的作家们所继承,他的风格形式,具体的表现方法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浅谈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
“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署。
两汉乐府诗从整体上看,不同于辞赋写作,极力描绘京都的繁华,游猎的盛况,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
而是代之人民用歌声抨击社会的黑暗,抗议阶级的压迫,诉说久役的痛苦,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抒发当时人民的愿望追求,表现人民的生活画卷。
一、汉乐府诗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一)、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
(二)、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
(三)、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四)、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五)、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薤露》、《蒿里》。
二、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
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1、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2、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
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诗歌形式,它
是汇集当时社会各阶层民众的乐曲、歌谣和民间故事而形成的。
汉乐
府从西晋开始流行,隋唐时期盛行,它的创作和演唱都与民间音乐有
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乐府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新鲜的诗歌形式,得到
了广泛的传播和喜爱,是中国诗歌演变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艺术品类
之一。
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歌形式创新。
汉乐府在创作时采用了许多新的诗歌形式,如“序曲”、“引子”、“游仙”、“破幽梦”等等。
同时,汉乐府还采用了多种句式,如
“长短句交替”的“折子词”和“以一句为一段”的“断句诗”等等。
这些新的诗歌形式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后来的诗歌发
展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民俗价值的传承。
汉乐府吸收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元素,如宗教、婚嫁、节令、悲欢离合等,这些都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重要内容。
通过汉乐府,人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古代民间文化的细节和差异,对于掌握中国古代
社会历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表现的创新。
汉乐府创作除了在形式上创新之外,更是在艺术表现上做出了精彩的
尝试。
汉乐府不仅运用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抒发了人类
的深情和真挚感受,而且通过乐曲和歌声的配合,实现了文学艺术与
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使作品更为精髓可贵。
总之,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在诗歌形式,文化民俗价值的传承
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中国文化瑰宝的珍贵
组成部分。
一,《孔雀东南飞》为例,谈谈汉乐府诗歌艺术成就
一,《孔雀东南飞》为例,谈谈汉乐府诗歌艺术成就《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有诗序记载作诗缘由,诗篇运用曲折丰富的情节、细针密线的结构、富有个性的语言,展现出尖锐的悲剧冲突,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乐府民间叙事诗的写作艺术上达到了最高成就。
接下来就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分析汉乐府叙事诗相比于诗经的成熟性。
《孔雀东南飞》在叙事上的巧妙娴熟首先体现在塑造出了个性鲜明完整的人物形象,诗篇集中笔墨描绘出的女主人公刘兰芝形象更是生动可感。
摹写其外貌时有"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的特写镜头,表现其勤劳能干既有开头的铺叙,也在叙事过程中不断提及。
诗篇还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兰芝与仲卿初别时"举手长劳劳",诀别时"执手分道去",二人深情厚谊忠于爱情可见一斑,兰芝"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之语可感受到她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罪恶的斗争精神。
比起《氓》中只能通过女主人公的倾诉来感受其性格形象,《孔雀东南飞》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大量运用了个性化对话、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刻画出的人物群像个个肖其声形。
其次,诗歌情节完整结构紧凑,叙事中穿插的议论诗句也不失抒情意味。
全诗以兰芝与婆婆、母兄的矛盾冲突和兰芝与仲卿之间的交心两条线索同时展开,相互交错。
兰芝在被婆婆遣归,被母亲和兄长逼迫再嫁的过程中,与仲卿从表示不相忘到约定同死,故事也在两人相继自杀中达到悲剧的顶点。
对情节的安排已经不限于撷取几个生活片段,而是情节间相互连缀,跌宕起伏,其中运用的抒情穿插也有助于人物心境的刻画。
再次,诗歌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还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如篇末兰芝与仲卿墓前松柏交接、鸳鸯交颈的描写,既是对两人纯洁爱情的惋惜和赞美,也是对斗争精神的歌颂,再次赋予这一桩婚姻悲剧具有的典型意义,表达了人们对婚姻自由的美好向往。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汉代乐民歌,作为在汉代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卓越的艺术感染力逐渐影响了汉代文人的创作,促使诗歌在汉代逐渐兴起,最终取代了辞赋对汉代文坛的统治。
在中国文学史上,汉代乐民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汉代乐民歌的艺术成就:一、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的日常生活在汉代文学中,政论散文、辞赋,都以统治阶级的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
作为以民间创作为主体的汉代乐民歌,则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两汉时代下层民众的生活状貌。
如《妇病行》描写一个妇人久病不起,临终前再三嘱咐丈夫要好好养育孩子。
她死后,孩子们无衣无食。
父亲到市上去乞讨,回到家,见孩子不懂母亲已经死了,还哭着要母亲抱。
这是最底层人最普通的生活,又是最充满苦难与辛酸的生活。
这样直接站在贫苦者视角上,对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貌直笔暮写的诗歌,在汉乐府前不曾有过。
同样写孤儿,还有《孤儿行》。
诗中的主人公,原是富家子弟。
父母死后,却成为兄嫂的奴隶,他被迫元行经商,饱经风霜,归来后“头多虮虱,面目多尘”,也不能稍事休息:“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使我早行汲,暮得水来归”。
平日“冬无复襦,愿无单衣”,从“三月蚕桑”,到“六月收瓜”,什么都得干。
使得这位孤儿发出了"居生不乐泉,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的悲痛呼喊!这也是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景象和生活矛盾的细致而充满感情的再现。
《东门行》描写城市贫民为贫困所迫走向绝路的场面: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无衣无食,又无任何希望的艰苦生活,逼得诗中的男主人公再也不能忍受,宁可铤而走险。
而女主人公则苦苦解劝,希望丈夫忍受煎熬,不要做违法而危险的事情。
这幅画面,是对汉代城市贫民艰辛生活的真实描写,由此一家,可想象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具有悲辛的感人力量。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述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述以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为主要代表样式的汉代诗歌,对后世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汉代诗歌的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时值世纪之交,让我们全面地回顾一下以往的汉诗研究,总结成果,吸取经验,对于促进这一学术领域在21世纪的发展,必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魏晋到清末的汉代诗歌研究回顾要全面总结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成果,有必要先回顾一下20世纪以前的汉诗研究状况。
广义的汉诗研究,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
曹氏父子的诗歌,直承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精神,在创作中就有对于汉诗的学习和研究,只是没有相关的著作传世。
因此,梁人刘勰对汉诗的评价,可以看作是汉诗研究的真正开始。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
孝武爱文,《柏梁》列韵。
严马之徒,属辞无方。
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
……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
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王利器:《文心雕龙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4-35页)这段话,是刘勰对汉代文人诗的评价和对其发展过程的一个简单描述。
但遗憾的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究竟作于何时,在这时却成了疑问,且不要说李陵、班婕妤的诗见疑于当时,就是被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大多数在当时也已经不知为何人所作。
这里面有几首诗,传言为枚乘所作(关于“古诗”中有枚乘之作的说法,在刘勰时代已有传说,但今日已不见著录。
现存最早题名有“枚乘杂诗”的诗集,是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但刘勰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只肯定其中的《孤竹》一篇是傅毅之作。
和刘勰同时年龄稍小一些的钟嵘,在《诗品》中对汉代“古诗”有着更高的评价,甚至称其中陆机所拟的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两汉乐府诗歌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
继《诗经》、《楚辞》以后,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
一下是对两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一次简单的概括。
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两汉乐府诗歌作者关注现实、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激发乐府诗作者创造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大多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当中的内容包括了对当时社会的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的人生态度,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a、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在《东门行》中“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衣裳”,逼得男主人公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的道路;《妇病行》写妇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妇病死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孤儿行》写孤儿受到兄嫂的虐待,尝尽人间心酸。
这些作品用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劳作的艰难,并且还通过人物的队会,行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感情上遭受的煎熬。
而《相逢行》、《鸡鸣》、《长安有侠斜行》展示的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反应的是富贵子弟的奢侈生活。
《相逢行》描写的是一个黄金为门,白玉为堂的富贵家庭的生活。
《鸡鸣》和《长安有侠斜行》则对富贵家庭地位进行了大肆渲染,“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
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展现了一个富贵家庭不只是一人做官,而是兄弟几人同时做官,所任官职也不限制在俸禄为四百石的侍郎,而是高达二千石的大官。
一面是饥寒交迫,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养活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群,一面是锦衣玉食、妻妾成群的富贵人家,两组诗形成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
让读者领略到人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
b、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
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
例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中接连例举了5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有所思》反映的是未婚女子发现对方移情别恋后由爱变恨的变化和表现。
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准备了珍贵的“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想要送给对方。
当听到对方有二心,她就依然决定毁掉这份礼物,“拉杂摧烧之”,并且“当风扬其灰”,果断地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女主人公爱得热烈,恨得痛彻,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无反顾。
c、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
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
例如:《薤露》认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
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
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在表达人们对死的厌恶之情的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
《日出入》就是一个典型,由太阳的升降联系到人的个体寿命。
太阳每天东出西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尽头。
然而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死为入,一出一入变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从而和反复出入、永恒存在的太阳形成鲜明的对照。
作者大胆地想象,期待能够驾驭六龙在天国遨游,盼望神马自天而降,把自己载入进入太阳运行的世界。
《艳歌》则描绘出衣服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
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
宾。
各路神仙纷纷为他而忙碌,诗歌超越个体有限的生命,到大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
两首诗歌都把人神仙化,表达作者沟通天人的理想。
二、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两汉乐府诗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叙事诗的成熟。
a、两汉乐府诗叙事诗大多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当中大多数叙事诗多具有完整的情节,不局限于一两个生活片段,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描述的一般都是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
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诉,一条是刘兰芝与婆婆、兄长的矛盾及冲突;一条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相互同情和日益加深的过程,这两条线索纠结在一起,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
b、当中叙事诗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详与叙事而略与抒情诗其的一大特点。
两汉乐府诗的作者具有比较自觉的叙事意识,在创造实践中努力吧叙事诗和抒情诗区别开来,是两者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差别。
当中的许多叙事名篇,都因叙事详尽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十五从军行》对复员老兵家园荒芜的景象渲染得非常充分,对老兵回家后的行动也有详细的叙述,老兵内心的感受病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全诗以叙事为主。
繁简有法表现如《陌上桑》中详写了众人观罗敷、罗敷夸耀夫婿的场面,其余则略写;《孔雀东南飞》首尾略写,中间太守家迎亲的场面详写,铺张扬厉,大肆宣扬。
c、叙事时注意场面描写,例如:《战城南》描写了将士战死后的景象:“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驾马徘徊鸣……”作者极力渲染战场变成牧场之后死寂、悲凉的战场画面,勾画出一幅近乎死寂的阴森画面,寄托对阵亡战士的哀悼之情。
三、促进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的演变
两汉乐府诗歌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向四言诗向杂言诗歌和五言诗的过度。
相继出现了五言歌谣、乐府五言诗和文人五言诗。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流行乐曲的声调有关。
两汉乐府诗最初是配乐演唱的,它之所以在诗体形式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句,既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
汉乐府用楚声演唱的诗歌,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三言句和七言句,从而导致诗体的演变,这种迹象在汉初就已经出现,例如《安世房中歌》就是用楚声演唱的,其中第六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
大山崖,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
这首诗是用楚声演唱的三言七言相杂之诗,是对骚体诗歌的改造。
汉代楚声的流行,对三言和七言诗句的大量出现起了催化作用。
除了楚声外,另外在北狄西域乐和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这两种乐声的催化作用下,对乐府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东汉开始就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
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早期文人五言诗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