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多个问题。
政策制定不协调导致制度实施效果不佳,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剧了地区间发展差距,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协调机制建设,推动资源共享共建共享,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协调机制,资源共享,环境治理。
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率高,协同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人口聚集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京津冀地区环境容量有限,协同发展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地区交通枢纽,协同发展有利于疏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还能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人口聚集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京津冀三地政府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绿色发展中心和治理创新中心。
这一规划纲要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强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区之间的协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一些现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需要及时解决才能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问题1. 经济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初衷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然而目前三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北京依靠国家政治和文化资源,天津侧重于港口经济和制造业,河北则以产业转移和资源环境承载为主要优势。
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三地经济结构不够协调,难以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也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2. 交通不畅京津冀地区的交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集中,这一地区的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京津两城之间的距离,容易造成通勤、物流等各种交通问题。
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建,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需求。
3. 生态环境治理亟待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较为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4. 公共服务不均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个目标就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
目前三地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例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导致了不公平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影响了区域内的人才流动和城市发展。
二、发展方向1. 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协同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公共服务不均衡的问题,各地可以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协同。
建立统一的投资促进扶持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河北省转移,加快三地之间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建立跨区域的教育、医疗合作机制,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区域内的整体发展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作者:李国平来源:《前线》2020年第01期[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控北京人口、促进产业转移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十四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阶段。
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一核两翼”新格局,在生态、交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将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其方向。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非首都功能疏解; 一核两翼; 十四五[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1-0059-04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筹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三大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等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协同发展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开始进入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第二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望如期完成主要战略目标。
之后,将进入的“十四五”时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第三个阶段的第一个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2017年、2020年、2030年三个目标年),也是实现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五年。
过去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认真分析这五年的经验,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新形势和新要求,对于把握“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的重点任务,牢记使命责任,携手稳步前行,推动京津冀更好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与现状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省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区域空间格局显著优化,以试点示范平台建设为代表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协同发展成效初显。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加快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张(家口)承(德)高速公路崇礼至凤山段今年完工……随着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的实施方案》下发,交通一体化2015至2017年重点任务台账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公路互联互通新格局谋定起笔。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5月,交通运输部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步入全面实施阶段。
“我们制作了重点任务分工表,今后3年谋划实施一大批重点项目。
”谈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工作部署,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金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打造“四纵四横一环”交通网“长期以来,京津冀路网格局呈‘单中心、放射型’,地区间互联互通程度低,不仅让北京承担了大量的过境运输,也增加了河北人民的出行负担。
”高金浩介绍。
为疏解北京过境交通压力,河北省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推进通道格局“多中心、网格状”转变。
“我们谋划了‘四纵四横一环’综合交通网络,包括沿海、京沪、京九、京承—京广四条纵向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秦承张、京秦—京张、津保、石沧四条横向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与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一起构成京津冀网格状交通的主骨架。
”高金浩介绍说。
到2020年,全省区域将形成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区域内高速公路“县县通”,京、津、石3个中心城市之间均有3条高速公路相连,环京津县(市、区)至少有1条一级公路对接。
年底高速公路将突破6000公里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成为河北交通的首要任务。
高金浩介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把今年确定为高速公路的“开工年”、“太行年”。
今年,河北将建成通车张承高速公路崇礼至张承界段等5条段、350公里,续建京沪高速公路沧州至冀鲁界段8条段、480公里。
力争到今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
太行山高速公路全面开工,是河北交通今年的大动作。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践建议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践建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中国近年来推出的国家战略之一,旨在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构建更为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与更好的民生福祉。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正在加速推进,然而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战略思路和实践建议两个方面,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建议。
一、战略思路1.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推动城市群发展京津冀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需要通过建设城市群,实现城市之间的“区域协同”来促进共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应着眼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网络,实现“一小时经济圈”的内部联系。
同时,该城市群还应该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形成协同发展,共同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2.深化产业协同,区域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注重产业协同,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打破产业间的壁垒,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京津冀各城市也应注重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基础,形成资源互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3.加强人才合作,共同提升综合竞争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合作,打破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壁垒,实现人才共享,共同培育高质量人才,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同时,各城市还应加强产地精英结合,鼓励各产业界精英之间的交流,促进创新合作。
二、实践建议1.推进“一体化”发展体系的建设为了实现更加有机与高效的区域发展,应根据京津冀城市群的特点,设计相应“一体化”发展体系。
在体系建设中,需注重推行统一的信息与服务标准,且配备完备的物流、采购、营销、金融等一系列支持体系,为产业提供全方位保障。
2.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与协同区域内各城市应在合作中让各自具有优势的产业共同发展,实现产业互融。
同时,建立产业相关政策的信息共享机制,降低市场进入难度,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注重民生保障与环保建设正所谓“强制于巨流之下,方为器上之物”--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应重视其民生保障和环境建设。
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的提出,源于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作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地产泡沫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了解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瓶颈。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集中的城市群之一。
这一地区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并非突然的举措,而是在长期的政策研究和试点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北京、天津和河北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间联系紧密,互相依存。
促进这三地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也将推动整个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现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抓手。
通过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可以让京津冀地区发展共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目的和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旨在推动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这一战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由于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形成良性互动的经济发展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助于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协同发展可以借助不同地区的产业优势和技术创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合作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了解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相邻,具有天然的合作优势。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河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旨在实现三地的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三地在产业协同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产业逐步向津冀地区转移,如部分制造业、批发市场等。
河北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建设了一批产业承接园区,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天津则发挥自身的制造业优势,与北京和河北在产业配套、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
(二)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和开通,使得三地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例如,京雄城际铁路、京张高铁等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同时,三地还在推进公共交通的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出行。
(三)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强京津冀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
同时,在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四)公共服务一体化逐步推进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京津冀地区也在逐步推进一体化。
北京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通过合作办学、办医等方式向津冀地区辐射,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同时,三地还在推进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协同,提高居民的获得感。
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协同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虽然产业转移和承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产业协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擘画“十四五”:京津冀协同发展棋至中盘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擘画“十四五”:京津冀协同发展棋至中盘文/苏志勇经历了7年稳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已是“棋至中盘”。
近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聚焦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引领带动能力,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
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区域重大战略重点,在“十四五”时期将迈上更高台阶。
在此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也将从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七周年,据权威媒体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截至2020年的中期发展目标已如期完成。
一是有序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20多所北京市属学校、医院向京郊转移,疏解3000家一般制造企业,疏解提升1000个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常住人口规模从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
二是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加快推进120多个重大项目,京雄城际正式开通,容东片区900多栋安置住宅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三是推进重点地区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北京市级机关35个部门共计1.2万人搬入办公;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已签约85个产业合作转移项目;张家口76个冬奥项目完成建设。
四是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交通、生态、产业等不断取得新突破。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大兴机场建成投运。
五是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落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六是积极推进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
7年的协同发展硕果累累,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入关键阶段。
“十四五”开启新征程3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稳妥有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文档资料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随着我国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京津冀一体化已上升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在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相继开展实质合作与战略设计,由于交通体系在功能疏解、产业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备受瞩目。
交通一体化涉及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拨款等诸多环节,其直接关乎三个地区的核心利益。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探索共赢模式,寻求交通一体化切入点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文献回顾2004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并提出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战略与目标,从而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区域交通一体化不仅包括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体化,还应涵盖市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殷惠,2007)。
曾青(2006)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体化是基础;市场一体化是核心;运营一体化是具体体现;信息一体化是技术保障;政策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是保证。
周凌云(2009)进一步对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的内涵、特征及发展阶段进行了界定,并给出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关联度的测算方式。
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肖昭升(2005)率先提出了“加密一网、突出二轴、协调三中心和建设四系统”的建设设想,而后吴相利(2006)、舒适(2007)、朱桃杏(2011)、欧阳杰(2008)分别从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通道、铁路交通网络、核心枢纽建设等方面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
上述文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但并未指明具体的实施路径。
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政府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所以仅通过行政权力即可完成上述工作。
时至今日,政府投资更加理性,如何以市场化的手段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与完善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市场、管理、信息等方面的配套。
沈文(2009)从交通系统资源整体优化、交通管理一体化以及与外部关联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交通一体化的实施途径与发展策略。
中国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战略研究
中国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战略研究一、背景中国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北方门户,也是中国经济重心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区域。
作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推进全球化的窗口和平台,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一体化与互联互通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日益繁荣的京津冀交通网络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要在更广泛范围内、更重要的地位上,形成相对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协调发展区域和经济增长的内强条件,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内外交流与合作,就需要完善和加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战略,实现京津冀地区交通的优化和协同发展。
本文旨在对中国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战略研究进行详细探讨。
二、现状分析1. 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状况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中心区域的交汇点,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区,地处我国的经济东、西、南、北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市作为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天津市是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工业发展较为成熟;河北省是京津冀地区的龙头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条件等;同时,由于京津冀地区好的地缘政治条件,也成为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企业发展的热门区域。
2. 京津冀地区交通的基本情况京津冀地区有着自古以来的"八方通衢"之称,在交通网的布局上形成了交通枢纽和转运中心的地位,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等各种类型的交通网络。
此外,京津冀地区还规划建设了大兴国际机场、京沈高速公路和京雄城际铁路等项目,使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尽管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交通拥堵和交通不便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交通系统的分散化、网络化不足,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条件和互联互通能力有限,交通调度和服务管理不够及时和精细,等等。
同时,由于交通与产业、城镇化等方面互为关联,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对其他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方案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建设,缓解城市 交通拥堵问题。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移
1 2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 力。
培育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 产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推动产业转移和协作
加强京津冀三地产业转移和协作,优化区域产业 布局,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建立京津冀一体化领导小组
设立由三地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 和协调京津冀一体化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京津冀一体化工作机制,包括定期召开会议、制 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等。
加强部门协作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 务顺利推进。
完善法律法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制定京津冀一体化 法规
在京津冀地区选择具备条件的区 域开展综合试点,探索一体化发 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实施专项示范
围绕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 域,实施一批专项示范工程,以 点带面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加强经验推广
及时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形成可 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做法,在 更大范围内推广实施。
06
京津冀一体化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京津 冀一体化发展的投入力 度,通过财政、金融等 手段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 等模式参与京津冀一体 化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
创新金融服务
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 产品和服务,为京津冀 一体化发展提供全方位 的金融支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京津冀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意义及该战略的具体举措等方面展开介绍,旨在全面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
随着近几十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京津冀地区在交通、环境、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2014年,《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是为了疏解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也是为了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方式,解决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不均衡、环境保护不力、交通拥堵等问题,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共同发展。
1.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全国的资源枢纽和产业集聚地。
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高效利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2. 深化区域一体化,构建全方位协同发展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构建全方位的协同发展体系。
通过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发展、人才流动等系列措施,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
3. 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城市协同发展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长期以来承载着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和城市病问题凸显。
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可以有效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推动城市间的功能分工与协同发展,有效提升首都北京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但目前仍存在困境和挑战。
本文从分析困境出发,提出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区域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协调利用等措施。
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协调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其他地区借鉴的经验。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产业协同、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就业、人才流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发展趋势、政府协调、监督、经验借鉴。
1. 引言1.1 概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地之间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三地之间的产业结构不够协调,资源利用不够高效,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流动和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引起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京津冀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城市之间功能分工不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方面存在不平衡发展现象,京津冀之间的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不同,如果不加强协同发展,将会导致经济增长不平衡,生产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京津冀地区存在城市间竞争和合作不足问题,城市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协商平台。
只有加强京津冀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中国政府长期推进的战略目标之一,旨在促进京津冀三地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交通一体化的实施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着重探讨交通一体化对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
首先,交通一体化促进了区域经济联系和合作。
交通网络的完善以及各类交通工具的流通,使得三地之间的距离缩短,市场交流更密切,资源整合更加高效。
原来相对孤立的市场,可以在交通一体化的框架下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这就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
例如,在交通一体化的推动下,天津港和首都机场作为北京市的海运和航空支线,承担了京津两市货物和人员的大量往来,促进了京津冀的物流业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相关产业和需求。
其次,交通一体化加速了京津冀城市的一体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的合理布局和优化。
原先相对独立、分散的城市区域,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可以利用较小的时间和成本,实现市区之间的快速连接和人员、物资的流转。
这也带动了城市人口、资本、信息向产业优势明显、区域交通便利的地区进行集聚,形成了更多的城市群。
例如,京津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城市的融合,使得从石家庄到廊坊、从唐山到保定,形成了如同“一小时经济圈”的便捷交通体系,推动了相关区域优势产业向另一地域的流动,实现了优势互补。
再次,交通一体化为京津冀的投资带来了更好的投资环境。
构建良好的交通系统不仅减少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而且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京津冀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可以更加自由流动,特别是可以跨区域合作发展,增加相应区域间的竞争力。
例如,京津冀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得以促进产业发展,在共享和优化区域资源的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优势集群,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最后,交通一体化也有助于改善京津冀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
由于交通大的便利性,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之间的区别被拉近,交通一体化所形成的新城市群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京津冀地区包括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市,以及两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天津和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这三个城市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经济区域,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问题。
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实现经济协同发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成为了必要的举措。
本文将重点讨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
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意义1.加速资源要素的流动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天津和河北省则拥有丰富的固定资产和自然资源。
由于交通不畅,这些资源要素并不能有效地流动起来,使得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将加速资源要素的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打破地区壁垒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京津冀地区之间的地区壁垒比较严重,这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实施,将打破地区壁垒,促进产、学、研、用结合,使得经济活动更加流通、协同,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优化空间布局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还将会促进区域空间布局的优化,实现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功能的互补和协调,形成由多中心城市组成的大都市圈,形成合理的城市和产业布局,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以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京津冀地区的高速铁路网愈加健全,京津城际高铁、京沪高铁等大型交通枢纽的建设均已完成。
京津冀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网络,加快了京津冀城市之间的联通。
京津冀地区的高速公路也在不断扩建,京津高速、京沪高速、京港澳高速等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持。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发展对策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现状1. 经济发展情况目前,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京津冀三地的GDP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0%以上,区域总GDP超过14万亿元,同时这里还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链。
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较强,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相信其经济发展会更加快速地推进。
2. 城市规划建设京津冀三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比如,雄安新区计划被列为国家战略,将成为未来的新一线城市。
同时,北京建设CBD、高端产业园区等也已初见成效。
冀南地区则在推进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探索发展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3. 产业合作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实施对三地的产业合作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市场空间,加速形成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产业层面,三地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如北京的综合国力较高、天津的港口集聚优势明显、雄安新区迎来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
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可谓是“东风劲吹”。
比如,京港澳高速、京台高速等高速路已贯穿整个区域,实行不停车收费,极大地方便了人民出行。
同时,京津冀高速铁路也在建设中,如京津高速铁路已于2010年开通,并相继引入天津、邢台和石家庄等城市。
5. 生态环境保护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目前,三地共同启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生态区域化管理,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并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
这也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转型之一,未来将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1. 进一步加强协调发展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发展、市场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要在现行的各种政策基础上,以“大中小”辐射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主题,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实现共同盘活经济活力。
2. 发展新兴产业三地均有自己的产业优势,比如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天津的航运物流产业、石家庄的钢铁等。
京津冀工程情况汇报
京津冀工程情况汇报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在国家战略规划的引领下,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京津冀工程也在不断推进中。
下面我将就京津冀工程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言,京津冀地区加快了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中,京津冀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京津城际铁路、京雄城际铁路等高铁项目也在建设中。
此外,京津冀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包括北京地铁、天津地铁、石家庄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其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是京津冀工程的重点之一。
京津冀地区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京津冀地区实施了大气十条措施,加快了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的产能置换和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
同时,京津冀地区也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推动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整治。
再次,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也是京津冀工程的重要内容。
京津冀地区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时,京津冀地区也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最后,京津冀工程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京津冀地区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群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在农村领域,京津冀地区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京津冀工程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程建设力度,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京津冀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现代经济信息京津冀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张少红 孙双跃 李 丹 冀志国 河北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摘要:京津冀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
为此。
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实际,分别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三方面介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并提出了开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442-02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圈之一,是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一个省会城市和11个地级市,是我国重要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中心,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同时还是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区域[1]。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层,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加速,对整个区域乃至北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京津冀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一直以来都得到不少专家的重视。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这既是三地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三地今后主要合作的方向,下面就这三方面分别作详细介绍。
一、交通一体化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努力促进网络布局、智能管理、综合服务,构建安全、可靠、方便、高效、经济、绿色环保的交通系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26日在北京主举办了一个论坛,专题听取有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协同发展的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心态来发展北京、天津、河北,创造一个新的面向未来的首都经济圈,促进区域发展制度,探索改善城市群布局、优化区域发展和提供示范,是有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需要,实现优势互补、以促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北部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快推动科学发展的道路。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领导笔谈26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共同组成新时期国家三大主体战略。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河北跨越发展、绿色崛起,2015年中共北京市委、河北省委做出重大决定,两省、市互派百名干部交流任职。
我有幸作为第一批挂职干部到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在一年的挂职工作时间里,两省市党委、政府、组织部门和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高度重视,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放手、生活上关心照顾,我也严格按照两省市互派挂职干部的工作要求,迅速进入状态,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求真务实,与河北的干部一起并肩作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当好桥梁、做好纽带,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2·26讲话到现在有两年多时间了,我深感在河北省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河北省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初步形成。
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与京津共建园区扎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河北。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快速,全省共建设了270多个承接平台,各地在园区建设和项目对接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教育、医疗、旅游、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与京津合作不断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强有力保障。
一、牢固树立和践行“四个意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牢牢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牢固树立和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就是要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业共同奋斗。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4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全文分为几个文档,可在店铺中按标题找到)四、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一)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统筹综合交通通道规划建设。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约束作用,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
节约集约利用通道线位资源、岸线资源、土地资源、空域资源、水域资源,促进交通通道由单一向综合、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减少对空间的分割,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统筹考虑多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协同和新型运输方式探索应用,实现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度融合。
用好用足既有交通通道,加强过江、跨海、穿越环境敏感区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论证,推动铁路、公路等线性基础设施的线位统筹和断面空间整合。
加强综合交通通道与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统筹,提高通道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及邮政快递枢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同管理。
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
推动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交通设施、共享服务功能空间。
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开放共享原则,做好枢纽发展空间预留、用地功能管控、开发时序协调。
推动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并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实现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
加强城市周边区域公路与城市道路高效对接,系统优化进出城道路网络,推动规划建设统筹和管理协同,减少对城市的分割和干扰。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城际干线运输与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
加强铁路、公路客运枢纽及机场与城市公交网络系统有机整合,引导城市沿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合理、有序发展。
(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融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从交通一体化开始的,其目标就是实现区域内的人员、资源自由流动,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成本文/本刊记者庞彪 6月5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论坛”上,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介绍说,京唐城际铁路将在2015年年内开工,北京天津间的第二条城际铁路——京滨城际也力争年内开工。
刘伯正表示,京津冀未来要打造以城际铁路为主骨架的交通格局,实现“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交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要率先取得突破。
作为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就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而这一战略的实施是从交通一体化开始的。
业界专家表示,交通是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交通一体化就是要区域内的人员、资源自由的流动,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成本。
实际上,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域内已经加速铺开。
轨道上的京津冀 6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绍说,到2020年,以北京为中心的50公里到7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1小时轨道交通圈”将初现端倪。
周正宇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根本目标就是助力解决首都大城市病问题。
京津冀三地之间轨道交通互通互联,是未来交通一体化的重要骨架,要采用速度更快、站间距更大的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连接京津冀区域重点城市群,构建高铁、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城市轨道几个层级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城际铁路方面,以近日刚刚公布前期规划方案的京滨城际铁路为例,作为同时贯穿京津冀三地的首条城际高铁线路,根据规划,京滨城际铁路衔接北京与滨海新区,中间串接宝坻、天津机场等重要发展地区,线路全长180公里,北京至滨海直达时间约1小时。
同时,京滨城际铁路也将作为区域铁路网的组成部分,通过向承德方向延伸能够实现与京沈客运专线的衔接,形成天津与东北方向联系的一条新通道,从而进一步提升天津铁路的枢纽地位。
京滨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不仅能够强化北京与天津,尤其是与滨海新区的交通联系,拉近双城距离,同时能够拓展京津发展轴的空间,在已经集聚京津城际铁路、京山铁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和京津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基础上,将天津的宝坻等沿线地区引入京津发展轴。
就在京津冀城际铁路不断推进的同时,区域快线也被提上日程。
近日,京津冀地区首条区域快线确定为平谷线,初步规划显示,平谷线全长72公里,其中约22公里穿过河北,将在燕郊北、三河西分别设站。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平谷居民,还是居住在燕郊的数十万上班族,总共上百万居民的出行环境将大幅改善。
对于京津冀区域内城际铁路、区域快线等轨道交通的不断推进。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认为,铁路轨道交通在运量、环保、安全方面都比公路、航空交通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减少燃油、污染排放,有效缓解京津冀面临的大城市病问题,所以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中轨道交通备受青睐。
业界专家也表示城际交通优势明显,在客货运量、成本、商业价值方面都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在活跃区域经济、推进一体化进展方面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未来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区域内的铁路建设将起到主导或骨干作用。
打通“断头路”从地图上看,京津冀之间不同等级的公路犹如一张大网纵横交错将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区域内人员、资源流通的重要通道。
然而相关统计显示,三地之间看似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中,石家庄到天津没有一条直达的高速公路,同时还存在不少“断头路”,障碍了区域内人员、资源的自由流通。
以河北为例,通往京津两地之间的公路中“断头路”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其中包括高速公路300公里、国道700公里和省道1400公里。
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打通这些“断头路”就显得尤其重要。
针对当前区域内公路网中的问题,京津冀三地已经开始着手解决。
日前,为落实交通运输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与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进行协商,确定到2017年年底,天津市重点建设18条普通公路省市对接路,里程约187公里。
根据天津市交通运输委的介绍,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今年天津市先期启动7个项目,总里程约107公里。
目前,津围北二线已开工建设,其余6个项目正抓紧开展前期审批工作,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
2016年和2017年,天津市还将开工建设仓桑公路等11条对接路。
到2017年底,天津市与北京市、河北省对接路将实现全部连通,拥堵路段通行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除了天津外,河北则明确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总体布局是构建“四纵四横一环”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主骨架。
“四纵”,由东向西依次是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一京广通道;“四横”,由北向南是秦承张通道、京秦一京张通道、津保通道、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对此,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金浩曾表示,到2020年,“断头路”、“瓶颈路”在河北将基本消失,一张四通八达、连接北京和天津的公路网逐步形成。
整体来看,这些规划与举措已经得以落实。
去年12月末,3条“断头路”及“瓶颈路”被打通,即国道111线、京昆高速公路第二通道、京港澳高速公路路段扩容。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对此表示,京津冀区域的公路网比较完善,已经无需在大兴土木兴建新线路,区域内的公路应更加侧重于疏通和完善,让三地之间的公路网更好的衔接。
错位布局区域机场体系根据民航局官方数据,北京首都机场2014年的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起飞架次分别为8613万人次、184.4万吨、58万次,在全国193个民航机场中分别排名分别为第1位、第2位、第1位,是全国民航机场中最为繁忙的机场之一。
相比之下,相隔北京首都机场100多公里的天津滨海机场在2014年的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起飞架次分别为1207万人次、23.3万吨、11.4万次,排名分别为第24位、第13位、第21位。
而石家庄正定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起飞架次分别为560万人次、4.55万吨、5.6万次,排名分别是第37位、第35位、第41位。
总体来看,北京首都机场在京津冀机场中客运总量与货运总量分别占到占到整个区域83%和87%,天津滨海机场为12%和11%,石家庄正定机场仅为5%和2%,三者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北京首都机场的容量与吞吐压力日益倍增。
相反,天津滨海机场可满足2500万人次旅客与石家庄正定机场2000万人次旅客的吞吐量需求则处于“吃不饱、没得吃”的状态。
针对当前三地机场发展不均衡、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机制、航空运输服务产品缺少差异化、三地机场在航线网络结构上特别是在国内航线网络上存在着趋同倾向等问题,三地机场与相关政府部门已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
去年底,国家民航局发布《关于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要全面提升京津冀地区航空保障能力和运输服务水平,全力推动京津冀民航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到2020年,基本形成定位明确、协同运营、互利共赢,与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民航发展格局,航空运输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航线网络更加通畅,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运行效率更加高效,与地面交通体系衔接更加顺畅,能够更好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民航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意见》明确,要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机场体系,确保北京新机场在2019年建成通航,届时将其打造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将完善北京首都机场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保障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强化天津滨海机场枢纽功能,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培育石家庄机场为枢纽机场,积极发展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充分发挥南苑机场近期发展潜力;通过加快承德、邢台等支线机场建设以及适时改扩建张家口、唐山等支线机场,完善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网络。
根据《意见》,民航局将推动三地机场统一运行管理,加强机场间安全、运行、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合作。
支持河北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纳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实现京津冀三地主要机场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
支持三地机场共同建设和使用异地城市航站楼,互为航班备降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体化运营方面,“空地联运”也成为串联三地机场的重要一步。
《意见》称,民航局将加快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天津机场延伸线等项目建设,构建以主要机场为枢纽节点的综合交通体系;搭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密各机场的火车和大巴班次,推动空铁联运、空路联运,努力做到行李直挂和“空铁一票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过去一年,京津冀航空交通格局加速演变,三地机场协同正有序展开。
运能接近饱和、客流“吃不了”的北京首都机场,已考虑将航班时刻的增量向国际航班倾斜,国内航线则分流至“吃不饱”的天津机场和“吃不着”的河北机场。
对于当前三地机场的协同发展,中国民航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曹允春表示,当前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航空资源配置的新格局中去审视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态势,在经济新常态引发的民航新常态中去思考京津冀民航发展模式。
京津冀三地民航的现状格局已经不能满足民航新常态的要求,要突破现有的思维框架,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去探索京津冀三地民航的发展。
与此同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除了在铁路、公路与机场等方面不断推进外,京津冀地区港口合作方面也有进展。
目前,由天津港集团、河北港口集团分别持股50%,共投资20亿元人民币成立的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以京津冀区域唯一港口企业的身份主导“北方出海口”建设,积极疏通渤海西岸多个港口之间的交通障碍。
面对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三地交通一体化的大幅推进,业界专家表示,三地交通发展是基于综合交通网络和产业升级转移的空间协同关联,将会形成贯彻东中西和连接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的交通网络,最终为把京津冀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