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
幼儿园弱势儿童案例实践:关爱与教育策略
一、案例描述在幼儿园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弱势儿童,他们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可能面临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社交障碍等挑战。
今天我想和大家共享一个幼儿园弱势儿童的案例,以及我们采取的关爱与教育策略。
小明是我们幼儿园里的一位弱势儿童,他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困难,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小明的成长。
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小明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经常情绪低落,和其他孩子的交往也比较困难。
二、关爱与教育策略针对小明这样的弱势儿童,我们在幼儿园制定了一系列的关爱与教育策略,帮助他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1. 情感关怀我们给予小明充分的情感关怀。
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会耐心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安慰和鼓励。
我们让他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教师和同伴们都是他的朋友和依靠,他不会被孤立和排斥。
2.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学习困难,我们采取了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针对他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设计了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3. 行为引导针对小明的社交障碍,我们进行了行为引导。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巧。
4. 家校共育除了在幼儿园的关爱和教育外,我们也积极和小明的家长沟通,建立家校共育的合作机制。
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让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三、观点和理解通过对小明的案例实践,我深刻理解到幼儿园对弱势儿童的关爱与教育策略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关爱和教育机会,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这也需要教师具备更多关爱的情怀和个性化教育的能力,去适应不同孩子的成长需求。
总结回顾:通过这个案例实践,我们不仅帮助了小明克服了困难,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弱势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我相信,随着更多幼儿园教育者的努力和关注,我们能给更多的弱势儿童带去温暖和希望。
关注被同伴排斥的幼儿
关注被同伴排斥的幼儿幼儿园里会有这样的孩子:平时独来独往,没有亲密的朋友,在游戏中没有玩伴,在课堂活动中缺少合作者。
这些孩子就是被同伴排斥的幼儿。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被孤立起来呢?根据观察分析,被排斥的幼儿具有以下特征:1、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爱说话的幼儿。
孩子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依靠语言来沟通的,不善言辞的孩子在交往中缺乏主动性,会使同伴在与其交往中缺乏耐心,因此不善言谈的孩子缺少玩伴。
2、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
有些孩子由于养成了不良的卫生习惯而受同伴的歧视。
如:一名幼儿不爱洗头,还经常流着长鼻涕,班里所有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
3、有攻击行为的幼儿。
有些孩子在与同伴玩耍时经常比较强势,并且具有攻击性。
如争抢玩具、有意破环游戏规等,这些孩子让同伴“怕”而远之。
4、经常受教师批评的幼儿。
有些孩子生性活泼好动,行为不易自控,经常被教师点名批评。
如:“xx要认真做操”、“xx不要插队”、“xx玩玩具要轻拿轻放”等等。
尽管教师的语言并不是很严厉,但是在幼儿眼里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同伴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也不愿跟一起他玩。
教育策略:1、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儿童教育观。
越是年龄小的孩子,思想越是容易受成人的影响和暗示。
有很大一部分被排斥者就是在教师的“暗示”下产生的。
如果教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动作,随心所欲的表现出自己的喜恶,那么你对某个孩子不经意的评价也影响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对他的评价。
2、多给被排斥者一些表现的机会。
如:在集体教学时,可以让这些孩子配合教师共同演示;也可以在餐前让他们为大家分发餐具或者餐后帮助教师整理卫生等。
让大家对被排斥的孩子逐渐产生好感,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3、教给被排斥者一些与人交往的语言和方法。
如:如何有礼貌的邀请同伴一起玩、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和同伴一起分享等,建立起良好的交往礼仪。
4、教育幼儿宽容待人,建立起和谐的班集体。
利用多种教育形式让孩子们能够接纳同伴,宽以待人,并能正确的帮助同伴改正缺点。
幼儿被忽视的成因和教育策略-精选文档
幼儿被忽视的成因和教育策略在幼儿园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较少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经常游离于群体之外,他们的行为表现通常不具攻击性,性格循规蹈矩、内向羞涩、顺从沉默,从不做出格的事情,也不主动参与任何集体活动或在公众场合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会逃避与他人的交流,虽然身处在班级之中,却像是团空气无声无息,因此受忽视幼儿又被形象地称为教室中的“隐形人”。
有研究表明,同伴关系较差,在交往中消极、被动的幼儿,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仍然倾向于采取消极、孤独的交往策略,可能会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
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关注被忽视幼儿在园生活的状态,及时采取教育措施进行干预,让幼儿体验安全感和归属感、树立信心,为发展良好的社会性交往和同伴关系提供前提条件。
一、幼儿受忽视的成因分析(一)家庭因素1.不安全型依恋是造成幼儿被忽视的原因,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影响其后来的行为。
适宜的依恋有助于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
亲子依恋的质量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起一定的影响。
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在交往中积极主动,能够和抚养者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安全感的支持下会有兴趣去尝试探究周围环境。
对于陌生人也能表现出自信、独立等心理品质。
不安全型依恋的幼儿没有与母亲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平时就算父母不在家,也不会哭闹。
由于受到不安全感和内心冲突的困扰,在幼儿园里不能积极有效地探索环境与人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
2.亲子互动的经验的缺失父母在各种情境下交往所运用的语言、行为等都会成为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可以学会如何与不同对象进行交往,并在与父母的交往互动中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
幼儿的许多社会性行为如分享、谦让、轮流、合作、帮助、友爱、关心他人等,就是在与父母交往并在父母指导之下习得并发展的。
尤其是低龄的幼儿,他们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几乎就是幼儿与父母互动的翻版。
幼儿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状况是师幼关系的基础。
幼儿园勇敢说NO拒绝教案 幼儿园拒绝教育
幼儿园勇敢说NO拒绝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包括拒绝行为。
拒绝教育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正确引导幼儿拒绝,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拒绝行为的原因分析幼儿拒绝行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 自我意识不够强烈,缺乏自信心;2. 对陌生事物或新鲜事物感到害怕和排斥;3. 对一些不喜欢的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消极态度;4. 个人兴趣和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5. 盲目进行训练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疲劳。
三、幼儿园拒绝行为的危害幼儿园拒绝行为会给孩子本人和周围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1. 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2. 会影响幼儿的自立性和自主性;3. 会影响幼儿与他人的关系及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四、幼儿园拒绝行为的教育策略幼儿园教育工作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来引导幼儿正确拒绝、合理拒绝。
1. 尊重幼儿的个性,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不轻易给予唐突或武断的命令,尊重、理解幼儿的拒绝行为,并进行恰当引导;2. 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幼儿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3. 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应对能力,引导幼儿在行为上培养拒绝的能力,让幼儿学会尊重自己,也懂得尊重其他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说NO;4.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实施循循善诱、耐心等倾听、理解幼儿的需要,从而引导和培养幼儿拒绝行为。
五、幼儿园拒绝行为的教案设计为了更好地针对幼儿园拒绝行为开展教育,教师需要设计相关教案。
1. 教案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引导幼儿合理拒绝,使幼儿对待拒绝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掌握;2. 教案内容:通过游戏、情景教学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会拒绝行为;3. 教案步骤:分析幼儿拒绝行为产生的原因、危害,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掌握拒绝行为。
六、幼儿园拒绝行为的教案实施与效果评价教案的实施是幼儿园拒绝行为教育的重要环节。
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拒绝行为
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拒绝行为作者:丰新娜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01期[摘要]拒绝是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特征及产生原因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社会生活的事实。
研究者以幼儿园实地观察记录的案例为第一手资料,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发生、发展,探讨教师的教育契机和干预策略,为教师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教育思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同伴交往;拒绝行为;交往策略;同伴冲突[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1-0029-05在人际交往中,施动者一方的核心意向如果能有效地传达给受动者,就必将面临受动者对于这种意向所采取的两种行为取向——接受或者拒绝。
成人的互动中有拒绝,幼儿也不例外。
然而我们发现,与师幼互动相比,幼儿同伴互动中拒绝行为的发生概率要高得多。
通过对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特征、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幼儿社会生活的事实,以此来审视和设计当下幼儿园教育实践,为教师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教育思路,以更好地支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本文以幼儿园实地观察记录的案例为第一手资料,分析幼儿同伴互动中拒绝行为的发生、发展,关注“被拒绝”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发展需要,探讨教师的教育契机和干预策略。
一、幼儿同伴交往中易产生拒绝行为的互动主题在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发生会因主题本身的差别而有所不同。
笔者发现,“请求”“支配”和“寻求关注”是最易产生拒绝行为的三种同伴互动主题。
(一)请求被拒绝请求是指施动幼儿在做某件事前向受动幼儿报告自己的想法,以征得受动幼儿的同意。
这是幼儿同伴交往中最容易产生拒绝行为的互动主题。
例如,户外游戏时,佩佩跑到正在玩滚球的宁宁旁边说:“我想跟你一起玩滚球。
”宁宁头也不抬。
说:“不行。
”于是佩佩只好离开了。
这是典型的请求被拒绝的互动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佩佩的请求被宁宁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而被拒绝的佩佩也不再有任何后续的努力,一个请求一拒绝的互动事件就此结束。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特殊儿童,通常是指身心方面具有轻微残疾的儿童,由于身体缺陷并未达到残疾教学机构的标准,但又与普通幼儿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一部分儿童在我国学期教育领域中长期生存与夹缝之中,致使特殊儿童出现了教育中的盲区,但家长为了能够获得与正常儿童同样的教育环境,弥补特殊儿童身心上的缺陷,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普通幼儿园来完成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任务。
但是,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无法融合于普通幼儿的集体之中,加之部分幼儿园不具有对特殊儿童的管理意识,无法保证特殊儿童在幼儿园的安全性,难以为特殊儿童营造优质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致使特殊儿童依然无法体会到教育的公平性特点。
介于此,为了能够让特殊儿童享受到普通幼儿园教育,本文以特殊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现状的实践调查,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的辅助,提出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研究提高幼儿园对特殊儿童的重视,增强主动接纳特殊儿童的意识,丰富对特殊儿童教育与管理方案,为特殊儿童创建平等的学前教学环境。
关键词:学前教育;特殊儿童;教育体制;全纳教育目录1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1 研究目的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国内研究现状 21.3.2 国外研究现状 2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4.1 研究内容 31.5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4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现状与问题解决1绪论1.1 研究背景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推动下,全纳教育理念也逐步得到发展的契机,在该背景下,接纳特殊儿童逐渐成为了普通幼儿园的责任与义务。
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系长期缺乏对特殊儿童的重视,无法提高普通幼儿园主动接纳特殊儿童的意识,加之幼儿园与教师缺乏对特殊儿童教育能力,致使部分特殊儿童在步入普通幼儿园后无法有效地融合于普通幼儿集体之中。
同时,由于长期缺乏对特殊儿童管理经验,无法保证特殊儿童在幼儿园中的安全,难以实现特殊儿童在幼儿园中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目标。
浅谈幼儿拒绝行为的原因和教育策略
浅谈幼儿拒绝行为的原因和教育策略【摘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对特定环境给出的特定指令或建议时,部分幼儿的态度是拒绝的,幼儿学会说“不”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但是不正确的拒绝行为会影响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长期的拒绝行为会阻碍幼儿社会性发展。
教师应了解幼儿发生拒绝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在教育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对待幼儿的拒绝行为,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幼儿拒绝社会化拒绝是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在特定的社会性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不配合行为,包括行为抑制和社会性孤独等等,当幼儿的需要或者愿望和某些事以及某些要求不一致时就会发生拒绝的行为,如拒绝一个指令,拒绝同伴的请求,拒绝其他幼儿的说理,拒绝班级的集体活动等,因此,拒绝的对象和性质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些不服从、不接受、不情愿、不合作的拒绝行为背后的原因的什么?如何正确实施教育策略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拒绝行为背后的原因剖析(一)封闭自己,怕被伤害,性格内向而拒绝幼儿的拒绝行为一部分是幼儿基于“自保”,这类幼儿属于社会退缩型的拒绝行为,这种拒绝行为可以解释很多内隐行为问题,比如幼儿的消极自我评价、害羞、焦虑、不善言辞等等。
(二)做“不听话”的孩子,想引起关注而拒绝在每个幼儿园都会遇到一些老师心目中“不听话”的孩子,他们总是跟老师“唱反调”,实在让老师们头疼,有一个叫东东的小男孩,总是和老师“过不去”,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都呈现“不听话”的状态,对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总之,无论老师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不会理会。
班上老师认为他严重影响了班级秩序,对他采取罚站的小惩罚,但是东东对这种处罚没有感觉,不哭也不闹,对着老师嘿嘿的笑,久而久之,老师对他的行为也无可奈何,被他的行为弄的哭笑不得。
东东的拒绝行为明显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当他“违规”后发现不遵照要求可以获得教师的强烈反应,达到自己的获得关注的目的,便会多次出现类似的行为,而教师的关注变成了这一类拒绝行为的加剧强化物。
幼儿园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策略
幼儿园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策略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还需要对特殊群体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特殊群体学生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有障碍、智力发展迟缓、心理问题、语言障碍等学生。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些孩子,我们制定了本管理策略,目的是确保他们在一个安全、温馨、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中度过他们的幼儿园生活。
管理原则1. 尊重个体差异: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他们的个性,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服务。
2. 早期干预: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尽早进行评估和干预,以便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发展。
3. 家庭合作: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
4. 专业培训:对教职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特殊群体学生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5. 资源整合:整合校内外资源,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管理措施评估与筛查- 入学评估:在孩子入园时,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
- 定期筛查:定期对孩子进行发展筛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个性化教育计划- 制定IEP:根据孩子的评估结果,与家长一起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 教学调整:根据IEP,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确保孩子能够参与到日常教学中。
环境与设施- 物理环境:确保幼儿园的物理环境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需要,如无障碍设施、安全玩具等。
- 教学材料: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教学策略-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孩子的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
- 同伴支持:鼓励普通学生与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互动,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家庭与社区- 家长会议: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 社区合作:与社区机构合作,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和服务。
教师培训与发展- 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特殊教育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
-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结语幼儿园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策略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过程,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社区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
转变过程中的反复性 ,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作为教师要善于用一颗理智 平和的心态去帮助幼儿分析 在 幼儿 园的 活动 中经 常会 遇到 的现象 :精 力充 沛 ,参 负面事件的起因,既要让孩子懂到现实事件的错误性又要 与活动热情 高,喜欢和 同伴一起游戏 ,但是伴随这高涨 的热
良好的行为 习惯 ,从而培养幼儿 良好的心里素质 。
【 关键词 】拒绝儿 幼 儿园 策略
表扬,逐步提 高他们的地位。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 起 着 指导 幼 儿游 戏 的 作用 ,改 善被 拒 绝 儿 的状 况 。( 2 ) 重 “ 平和”轻 “ 夸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由偏差向正常化
参考文献 :
1 . 了解 孩 子 —— 调控 情 绪 。3 - 6 岁 的 幼儿 正 处 于性 格
一
2 . 创 设环境——体验 关爱。( 1 ) 舍 “ 否 定 ”取 “ 肯 定 ’ 。老师 的评 价在很 多程 度上 决定 了小朋 友对 他 人的 评
个极为重要 的阶段 ,如 果 出现心理健康 问题 ,而不能得到
价 。在 平 时我会特 别关 注拒绝 儿 ,挖掘 他们 的优 点 ,及 时
及 时的矫治 ,则 不仅 会 “ 抑 制学 习” ,直接影 响现 智力的发 展 。幼儿 园心理 心理 健康教 育中主要 是帮助 幼儿逐 步学会调 控 由己的情绪 ,引导 幼儿学会社会 交往技 能和 帮助 幼儿养成
听到 了无奈 ,也听到 了他们 的渴望 。
一
庭互 动 中 ,家长 的态度会 深刻 影响 幼儿 的主 观 能动性 ,形 成 良性 循环 。 3 . 合力家园——获取共赢 。( 1 ) 观察。当发现孩子有不
、
拒绝儿的心理成 因
现代 家庭 中的 “ 独生 子 ”被 父母 长辈视 为 掌上 明珠 ,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1. 引言1.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生命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他们在这个阶段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指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品格、习惯和社交能力。
通过幼儿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分享和沟通等重要的技能。
这些技能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将在将来的生活中受益匪浅。
幼儿教育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只有重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才能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0字】。
1.2 常见的不良习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是家长和老师们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及时纠正和培养良好习惯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拒绝分享玩具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
有些孩子会因为自私或者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而表现出拒绝分享玩具的行为。
这种不良习惯不仅会导致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变得紧张,还会影响到他们对待物品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不爱吃蔬菜水果也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
许多幼儿对蔬菜水果的味道和颜色不感兴趣,导致他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长期以来,不爱吃蔬菜水果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营养全面性,甚至导致一些健康问题的发生。
不愿意与其他孩子合作也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而不愿意与其他孩子合作会妨碍他们在团队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及时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合作的重要性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正文2.1 不良习惯:拒绝分享玩具拒绝分享玩具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
家长向幼儿教师提的六点建议
家长向幼儿教师提的六点建议女儿上幼儿园已经一年多了,作为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我很关注孩子入园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也更关注这些变化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下面我就从孩子发生的一些变化,谈谈我对幼儿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认识。
一、给每个孩子以爱与关注为了方便梳理,我们给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剪了个短发,可是一个月后,当我们说再给女儿剪短发时,却被她拒绝了。
我问女儿为什么要留长发,女儿说:“留长发,老师就会在我起床后帮我梳头,帮我绑头发。
”“我现在剪短发,起床后,老师不理我,只顾帮其他小朋友梳理头发。
”女儿刚去幼儿园时,吃饭吃得又快又好,因而放学时经常得到小红花。
可是后来,却吃得越来越慢。
我们问她原因,她说:“我想老师喂我吃饭。
”原来如此!女儿上园不久就发现,老师会哄着、逗着吃得慢的小朋友吃饭,对此她很羡慕,为了得到老师的逗和哄,为了和老师亲热,女儿采取了“慢吃”策略,因而她也得到了老师的照顾。
我们多次批评她吃得慢,她总是不以为然地说:“我就是吃得慢!”孩子需要爱和关注,我们有意无意的疏忽,很可能就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还会导致孩子行为上的“退化”。
教师的关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注――不要有意无意地关注了某些小孩而疏忽了另一些小孩,而应尽可能做到在每项活动中对不同的小孩都给予相应的爱与关注,如微笑地看他一眼或拉拉他的手、拍拍他的肩,或关切地对他说上一句话或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这种爱与关注的表示,会让孩子心理上得到满足,他们就不会通过其它“不正常”的手段来获得我们的爱与关注。
二、融洽师生关系,积极关注孩子们排泄需要女儿上幼儿园之前大便是很有规律的,每天早上一次大便。
可是,每个学期一开学,孩子的大便便变得无规律了,孩子的大便也成为我们做父母的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据我的调查,不仅我女儿这样,许多孩子都这样。
)。
女儿上学后,2~3天大便一次,有时甚至3天以上才大便一次。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中的拒绝行为研究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中的拒绝行为研究摘要幼儿同伴互动中的拒绝行为就是幼儿在与同伴互动时,对同伴发出的请求或邀请等信号,表现出不答应、不愿意或不理睬的回绝式应答行为。
拒绝行为是小班幼儿社会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反映。
本文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收集到的60个小班幼儿同伴互动中的拒绝行为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回应型拒绝行为发生频次较高,分析得出影响小班幼儿拒绝行为的因素分别是性别、个性、游戏材料、活动空间以及教师和同伴的影响等。
在观察幼儿拒绝行为的同时也研究了被拒绝幼儿的反馈行为,分为接受拒绝、再次争取和请求帮助三种反应。
关键词小班幼儿同伴互动拒绝行为Study on the Rejection Behavior in Primary Class Children’s PeerInteractionAbstract The rejection behavior in children's peer interaction is that when children interact with their peers, they send out a request or invitation to their peers, and show the behavior of refusing, unwilling or ignoring.The rejection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of primary class children, and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children's self-consciousnes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In this paper, 60 cases of primary classes’ peer interactive rejection behavior collected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frequency of reactive rejection behavior was relatively high. It was analyzed that factors affecting children's rejection behavior were gender, personality, game materials, activity space, and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and peers.While observing children's rejection behavior, we also studied feedback behaviors of rejected children, which included three reactions: accepting rejection, fighting for help again and asking for help.Key Words Primary class children Peer interaction Refusal behavio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绪论 (1)(一)研究缘起 (1)(二)研究意义 (1)(三)概念界定 (2)二、文献综述 (3)(一)有关拒绝行为性质的研究 (3)(二)有关拒绝行为类型的研究 (4)(三)有关影响拒绝行为因素的研究 (4)(四)有关被拒对象反馈行为的研究 (5)三、研究设计 (6)(一)研究对象 (6)(二)研究方法 (6)(三)研究工具 (7)(四)研究过程 (7)四、研究结果 (7)(一)幼儿拒绝行为的类型 (7)(二)幼儿拒绝行为的影响因素 (10)(三)被拒绝对象的反馈行为 (12)五、结果分析 (13)(一)幼儿不善于用恰当的言语说“不” (13)(二)幼儿的分享意识薄弱 (13)(三)教师对拒绝行为的关注不够 (13)(四)家园合作不密切 (13)六、教育建议 (14)(一)鼓励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说“不” (14)(二)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 (14)(三)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拒绝行为 (14)(四)密切家园合作 (15)结语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幼儿园学生个性化教育与培养策略
幼儿园学生个性化教育与培养策略一、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个性迥异的孩子。
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独特的个性和综合素质,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学生个性化教育与培养策略。
二、了解幼儿特点,尊重个体差异1.观察幼儿行为: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行为习惯等,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2.与家长沟通:积极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把握幼儿的需求。
3.关注幼儿成长:关注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适时调整教育策略。
三、创设多样化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潜能1.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如艺术、体育、科学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成长。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情境化等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布置个性化作业: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布置富有创意和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1.分组教学: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将幼儿合理分成不同的小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2.个性化辅导:针对幼儿的薄弱环节,给予个别化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能力。
3.特色课程:开设特色课程,如围棋、舞蹈、绘画等,让幼儿发挥特长,丰富个性。
五、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助力全面发展1.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情感教育: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抗压能力。
六、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1.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增进家校沟通。
2.家长志愿者: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家校联系册:定期填写家校联系册,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表现,形成教育合力。
一是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浅析被拒绝型儿童的特点及教育建议
浅析被拒绝型儿童的特点及教育建议摘要】幼儿的同伴关系是反映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在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型儿童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经常表现出许多的攻击性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这样的交往方式对他们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和对被拒绝型儿童的观察,了解5-6岁被拒绝型儿童的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家庭教育及幼儿园教育两大方面提出教育措施及建议,促进家园合作,改善被拒绝型儿童的同伴交往。
【关键词】幼儿同伴交往被拒绝型儿童特点教育建议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同伴关系是年龄相仿或相近儿童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反映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学前阶段,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地位已开始分化,出现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这4种同伴交往类型。
被拒绝型儿童是指不被多数同伴喜欢,受较多成员排斥,地位较低的儿童,他们在同伴交往中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经常表现出许多攻击性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
情感表达失当是被拒绝型儿童主要的情感智力特征,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常常走向极端,缺乏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引导能力。
本研究通过与教师的访谈及对被拒绝型儿童的观察,了解5-6岁被拒绝型儿童的交往现状,帮助其建立与同伴良好和谐的关系,同时为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使被拒绝型儿童得到广泛关注,促进其良好社会性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幼儿园5—6岁幼儿的教师共计4人作为访谈对象;并选取被拒绝型儿童共计3人作为观察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2.访谈法此次访谈所采用的访谈提纲为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及研究需要自编而成,访谈的内容包括:幼儿班级总数及其中被拒绝型儿童所占比例;被拒绝型儿童的行为表现;被拒绝型儿童与其他小朋友的相互态度;教师在面对幼儿被拒绝行为时的做法;被拒绝型儿童被拒绝的影响因素;改进被拒绝型儿童同伴交往的措施。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情感问题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情感问题情感问题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挑战之一。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应对幼儿的情感问题。
如何处理这些情感问题,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情感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解决情感问题的基础。
教师应当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和感受,并尽可能提供支持和鼓励。
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感表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此外,教师应当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情感问题,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发现,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其次,幼儿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表达情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幼儿主动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再次,幼儿园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沟通方式。
积极有效的沟通有助于解决幼儿的情感问题。
教师应当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保持真诚的对话,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并尽量避免批评和指责。
教师可以利用问候、表扬和亲切的语言来增强与幼儿的联系,帮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情感交流和分享。
最后,幼儿园教师应关注幼儿困难情感的疏导。
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情感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策略来帮助幼儿。
例如,对于孤独和焦虑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适应性活动,提供额外的关注和支持。
对于愤怒和冲动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有效地表达情感,通过情绪管理技巧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处理情感问题时,教师还应注意与专业辅导员或心理教育专家合作,以获取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幼儿园教师在应对幼儿情感问题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注重情感教育,采取积极的沟通方式,并关注幼儿困难情感的疏导。
如何应对婴幼儿的拒绝和反抗行为
如何应对婴幼儿的拒绝和反抗行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并经常通过拒绝和反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虽然这是正常发展的一部分,但婴幼儿的拒绝和反抗行为往往会给父母和照顾者带来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婴幼儿的这种行为,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建立积极的家庭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婴幼儿的拒绝和反抗行为。
婴幼儿之所以表现出这种行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正在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希望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
另一方面,他们可能还没有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无法清楚地向成年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因此,当婴幼儿表现出拒绝和反抗行为时,我们应该以尊重、理解和耐心的态度面对,并寻找适当的方法来引导他们。
首先,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是应对婴幼儿拒绝和反抗行为的关键。
婴幼儿需要感受到父母和照顾者的关爱和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够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为了建立情感连接,父母可以通过亲密的眼神交流、温暖的拥抱、温柔的声音等方式与婴幼儿进行互动。
此外,父母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婴幼儿注意和尊重,充分体会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其次,给予婴幼儿适当的选择权有助于减少拒绝和反抗行为的发生。
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渐学会作出选择,并体验到自己的决定可以被尊重和认可。
父母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选择,例如让婴幼儿选择穿哪件衣服、玩什么玩具,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决策权和掌控力。
同时,父母还应该明确告诉婴幼儿哪些是可以选择的,哪些是不能选择的,以保证其安全和健康。
此外,为了帮助婴幼儿更好地应对拒绝和反抗行为,父母可以通过提供积极引导和规范边界来塑造他们的行为习惯。
当婴幼儿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时,父母可以以正面的方式引导他们,例如引导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表达需求、提醒他们礼貌地拒绝或解释拒绝的原因。
同时,父母还需要设立一些合理的规则和界限,以帮助婴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规则和界限应该明确、简单易懂,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一致的执行。
幼儿园挑战性行为有效应对策略 幼儿园行为管理
幼儿园挑战性行为有效应对策略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变革,幼儿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性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针对幼儿园挑战性行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
一、挑战性行为的表现幼儿园中的挑战性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情绪激动、暴力行为、推搡打闹、爆发行为、言语侮辱、不遵守规则、拒绝合作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对周围的孩子和教师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到孩子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挑战性行为的原因1. 生理因素:部分孩子在幼儿园开始适应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和生理上的原因可能表现出一些挑战性行为。
这些因素包括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生长发育等。
2. 心理因素:孩子们在幼儿园中面临心理适应、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挑战,当孩子遇到心理压力过大时,容易表现出挑战性行为。
3.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一些家庭环境不稳定、教养方式不当等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
三、幼儿园挑战性行为的有效应对策略针对幼儿园中出现的挑战性行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从源头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对于挑战性行为,首先应该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
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和心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辅导。
2. 建立积极奖励机制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和合作行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积极奖励机制,让孩子清楚知道哪些行为受到重视,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到园所生活中。
3. 设定明确规则与界限在幼儿园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要求孩子遵循并且不断强化。
孩子需要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被禁止的,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4.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对于挑战性行为较为严重的孩子,教师和家长应该提供适当的情绪管理技巧,让孩子学会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在遇到问题时有效控制情绪。
幼儿园如何防止孩子接触不良信息
幼儿园如何防止孩子接触不良信息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中,防止孩子接触不良信息尤为关键。
幼儿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首先,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明确禁止教师和工作人员在幼儿园内传播和使用不良信息。
管理体系还应保证紧密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幼儿园内的信息环境始终保持良好。
其次,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培训。
教师和工作人员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必须具备正确的信息传递意识和方法。
通过培训,教师和工作人员可以学习如何过滤和筛选信息,避免孩子们接触不良内容。
同时,他们应具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能力,向孩子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获取技巧。
此外,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沟通渠道。
家庭是孩子们主要接受教育的场所,与家长的合作十分重要。
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保护措施。
同时,家长也应与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幼儿园中接触到的信息内容,并及时与学校反馈,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幼儿园应设立适当的过滤和筛选机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良信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媒体更容易传播。
幼儿园可以安装网络过滤系统,阻止孩子们接触不适宜的内容。
同时,教师和工作人员也应尽可能监督孩子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行为,及时制止他们访问不良网站或应用程序。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来加强孩子们对不良信息的辨识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观看适龄人群的优秀影片,开展主题讲座,向孩子们传达正确的信息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这些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辨认不良信息,并培养他们主动抵制和拒绝接触这些内容的能力。
最后,幼儿园应与相关机构和社区合作,共同防范不良信息对孩子们的侵害。
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幼儿园可以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持和资源,共同应对不良信息的挑战。
总之,幼儿园在防止孩子接触不良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倍受人们的关注,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如果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治,则不仅会“抑制学习”,直接影响现智力的发展,幼儿园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是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引导幼儿学会社会交往技能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里素质。
【关键词】拒绝儿幼儿园策略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精力充沛,参与活动热情高,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但是伴随这高涨的热情行为背后又总是捣乱,所以在同伴眼中既是“活跃分子”又是“破坏分子”,常常成为同伴们口中的告状,甚至是拒绝的对象。
由于这类儿童表现的性格、行为、情绪都较为异常,心理发育存在着偏离现象,所以我们简称他为“拒绝儿”。
“拒绝儿”在游戏开展时任何一个团体都不愿意接受他,在游戏时只能做旁观者,他们想参与,他们也想玩,但是现实情况是谁也不要他的加入。
当我们问他们:“宝贝,你为什么不去玩?”“哼,我才不想和他们玩呢。
”“我觉得一个人玩也挺好的。
”从这些回答中,我们听到了反抗,听到了无奈,也听到了他们的渴望。
一、拒绝儿的心理成因
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被父母长辈视为掌上明珠,“不能让孩子受委曲”的观念导致家长对孩子要求往往是有求必应。
他们对孩子的过份关注,助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意识,一旦感到被同伴、老师冷淡或忽视便故意制造事端,吸引旁人的注意。
再者,现代家庭大都物质条件优越,很多家长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从不考虑是否符合孩子的需要。
拒绝儿的攻击性行为与其父母处理问题的简单粗暴和性格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倍受人们的关注,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有资料指出,目前我国幼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一,儿童多动症;第二,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等等;第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等;第四,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强迫行为等。
二、拒绝儿的引导策略
1.了解孩子——调控情绪。
3-6岁的幼儿正处于性格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行为特点是直接依从于具体的生活情景反映外界影响,尚未形成稳定的态度,行为较容易改变,可塑性强。
所以我们要积极认识学前儿童性格特性中的可塑性,鼓励幼儿多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交往和集体活动中会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懂得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不合理。
引导他们通过面部
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等方式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2.创设环境——体验关爱。
(1)舍“否定”取“肯定”。
老师的评价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小朋友对他人的评价。
在平时我会特别关注拒绝儿,挖掘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逐步提高他们的地位。
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起着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改善被拒绝儿的状况。
(2)重“平和”轻“夸大”。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由偏差向正常化转变过程中的反复性,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作为教师要善于用一颗理智、平和的心态去帮助幼儿分析负面事件的起因,既要让孩子懂到现实事件的错误性又要认同鼓励其前期行为的正面转变,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心与耐心,切不要因孩子当下的过失而对之前的转变全盘否定,要学会忽视缺点,强化优点。
(3)弃“责备”扬“赞美”。
和家长交流并及时表扬孩子是最好的方式,如家长来接孩子时教师积极主动的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变化,对孩子的负面行为要回避孩子与家长说明原因真诚交流与建议,多当着孩子的面向家长具实的赞美孩子的进步变化,既能让孩子切身感受老师、同伴的认可同时家长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赞美,也会将之肯定、愉悦之情带到家庭互动中,家长的态度会深刻影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3.合力家园——获取共赢。
(1)观察。
当发现孩子有不健康的倾向时,家长就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同时有必要时对幼儿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家长就要详实地向咨询者说明孩子的表现,同时积极配合咨询者进行一切教育活动,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边辅导边教育的形式。
(2)关注。
想要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我们必需联合家长的力量使其充分认识到由被拒绝引发各种偏差行为对成长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及严重性,在赢得家长的重视与信任后帮助找到幼儿根源及转变方法。
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事事都满足,特别是无理的要求更要坚决拒绝。
让幼儿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可有效避免幼儿受到伤害。
心理健康问题是儿童转变的关键问题,更是一个长期调适的过程。
只有善待儿童的顽皮,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从拒绝到接受的转变,才能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和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个性。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J].学前教育.2011.
[2]陈吝著.卫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