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2_人口出率和自然增长率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人文地理笔记

八年级上册人文地理笔记

八年级上册人文地理笔记一、人口与人种。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 人口增长特点。

- 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 人口增长速度。

-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 世界人口的分布。

- 人口密度。

- 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其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 人口分布特点。

-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如亚马孙热带雨林)、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3. 人口问题。

-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 资源短缺,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短缺。

- 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 社会问题,如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

-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 劳动力短缺。

- 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

- 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 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如中国以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过慢的国家鼓励生育并接纳海外移民(如一些欧洲国家)。

4. 人种。

- 人种的划分。

- 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 人种的分布。

-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等地。

-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

-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巴西等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1份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题

第1份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题

练习1 必修二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B. 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C. 国际环境相对动荡D. 科技进步读右图人口增长示意图, 完成2-3题。

2. 与当前德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A. ①B. ②C. ③D. ④3. 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老龄人口多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就业压力过重C. 人口素质偏低, 教育压力过大D. 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低, 生活水平提高缓慢4. 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 带来的后果是()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世代交替减缓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 世代交替加快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劳动力不足④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 劳动力就业困难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回答5-6题5. 其中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的国家是()A③ B② C① D④6. 当今世界, 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类型类似于()A③ B② C① D④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 分析并完成7-8题。

7. 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最多的国家分布于()A. 欧洲B. 大洋洲C. 非洲D. 北美洲8. Y国最有可能分布在()A. 欧洲B. 大洋洲C. 非洲D. 北美洲9. 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不足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D.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读右图“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 回答10题:10.图中A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AB. BC. CD. D12. 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 青壮劳力缺乏C. 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D. 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完成13—14题4313.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A. 1B. 2C. 3D. 414.下列各国中, 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中国C.新加坡 D.德国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二、综合题1. 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 回答有关问题:(注:图中细实线为出生率, 粗实线为总人口变化趋势, 点线为死亡率)(1)请在图上画出自然增长率曲线图(2)第一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为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且波动较大, 人口增长处于相对或状态。

2021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阅读P118-119)1.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阅读P119-122)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人均耕地继续减少。

(2)自然资源消耗量增加。

(3)淡水资源短缺。

(4)环境污染加剧。

2.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④推进生态农业。

判断正误:(1)人口增长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2)泥石流频发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3)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4)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5)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已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

()(6)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种群增长规律相同。

()(7)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答案(1)√(2)×(3)×(4)√(5)√(6)×(7)√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我国人口的发展特点(1)近几百年来的增长曲线接近“J”型。

(2)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增长。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4)城镇人口比重加大。

2.我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1)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天敌,受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干扰小。

(2)人口基数过大。

(3)人民生活、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出生率较高。

2023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2023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文章标题: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解析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二、经济因素对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1. 收入水平2. 教育水平3. 城乡差异三、政策因素对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1.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2. 生育补贴和福利政策3. 教育和宣传政策四、社会文化因素对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1. 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2. 女性地位和权利3. 媒体宣传和文化传统五、环境因素对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1. 社会环境压力2. 自然灾害和健康状况3. 生活环境和资源保障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受到经济、政策、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为了有效增长和促进人口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调整相关政策,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个人观点与理解个人认为,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政策、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联合努力,共同促进人口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2023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经济因素对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在经济因素中,收入水平是影响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收入水平通常意味着人们更有能力承担生育和抚养孩子的成本,因此会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子女。

另外,教育水平也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密切相关。

在发达国家,教育水平较高的女性往往更加注重事业和个人发展,因此生育率相对较低。

人口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
1、人口增长率一般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考虑的对象有户籍人口和常驻人口。

2、自然增长率:因出生死亡引起,分子=出生-死亡;一般考虑的对象是户籍人口。

3、机械增长率:因迁入迁出引起,分子=迁入-迁出;户籍人口和常驻人口。

除户籍机械变动外,城集镇特别是城市需考虑非户籍的增长情况,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扩容问题。

例如北京市常住人口1961.2万人,常住户籍人口1256.7万,外省市来京人员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常住户籍人口1256.7万人中,人户分离人口多达345.4万人,占常住户籍人口的比例为27.5%。

机械增长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指永久性移动+暂时性移动;狭义的指常驻地点的人口移动,特指户籍的迁入和迁出。

4、户籍人口:一般指公安部门口径统计的人口(也有计生部门统计。

户籍变动=户籍自然变动+户籍机械变动。

5、常驻人口:人口普查时常有常驻人口的概念,=本地户籍人口(除户籍在册但离开半年以上)+外地户口但居住半年以上+无户+口袋户。

所以常驻人口变动包括很多方面。

人口的数量变化-自然增长

人口的数量变化-自然增长
(1) 读图名 (2) 读图例,辨别柱子的颜色、长短表示的含义
(3) 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间柱子的长短, 确定其含义。
41.66 7.3214.11 5.48
10.33 2.24
0.13 0.33
1.723.51
5.88 1.68
读图回答: 1. 按人口图增1.长4 1率95,0~各201大0年洲各和大洲地和区地增区人长口速数度量的由增快长到慢依次是: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_缓__慢__。人口负增长的有俄__、__德__、__日___等 • 发展中国家:二战后,人口增长_很__快__。
原因:_政__治__上__的__独__立___、民族经济的发展、医_疗__卫__生__事__业_____ 的进步,人口_死__亡__率__下降。
读甲、乙、丙三国某年人口状况表,完成以下问题。
2017年12月01日09:1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日电,据外媒报道,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 茨11月29日宣布,俄政府将在未来三年投入5000亿卢布,以 鼓励民众生育更多孩子。俄财长指出,这笔钱将来自政府储 备金,无须调整预算。
俄政府提出的政策包括:从明年1月开始,为生育第一 个孩子的贫困家庭发放津贴,共持续18个月。在未来三年, 该项目将耗资1440亿卢布。此外,政府为生育第二、三或以 上孩子的妈妈,提供45.3万卢布一次性津贴的政策原本应在 明年到期,如今则延长至2021年。
阅读课本第2~4页,回答下列问题。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_出__生__率__和死__亡__率___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时间分布
总趋势:不__断__增__长___。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__速___时期 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_社__会__生__产__方__式___等方面的进步 (2)地区差异 特点:地区上是_不__平__衡__的。 表现: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04年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04年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04年根据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2004年各地区的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的情况。

以下是各地区在2004年的人口统计数据的详细分析。

1. 东部地区:2004年,东部地区的人口总数达到xxxx万人。

出生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死亡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

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

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在2004年的人口总数为xxxx万人。

出生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死亡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

自然增长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

3. 西部地区:2004年,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xxxx万人。

出生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死亡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

自然增长率为每千人中的xx 人。

4. 北部地区:北部地区在2004年的人口总数为xxxx万人。

出生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死亡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

自然增长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

5. 南部地区:2004年,南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xxxx万人。

出生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死亡率为每千人中的xx人。

自然增长率为每千人中的xx 人。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在2004年的人口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东部地区人口数量最多,而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人口数量稍少。

出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各个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的来说,在2004年,全国各地区的人口都在不断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于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出生率过低或死亡率过高,都可能对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例如,出生率过低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死亡率的高低可能与健康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各地区在2004年的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和分析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人口发展状况,并为相应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949—201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1949—201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2013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2013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

————————————————————————————————————————————中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和城镇人口比重统计(1978—201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9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35亿,占世界人口的19.7%、亚洲人口的3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

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

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

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

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4、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4、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第三节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长期性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还包括交通通讯发展;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政治中心变更等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5、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①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②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③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2、城市土地利用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及城市的功能分区②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高低市空间布局特点城市主要分布在:①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地区②沿江、沿湖、沿海及河流交汇、河流入海口③交通运输枢纽④历史文化胜地、着名旅游地、商品集散地、边境口岸4、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2、城市化的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3、城市化的新特点: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剩余劳动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城市社会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3、如何建设“生态城市”: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1、生产协作联系:①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纵向联系工业聚集②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横向联系工业分散③复杂生产联系生产链工业聚集2、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业3、科技与信息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土质、肥力、水分降水、水源②科学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状况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1、五种工业指向类型①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②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③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2、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①生产上的投人一产出联系,例如:棉布厂就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等各工厂间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形成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②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这种工厂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③非物质的信息联系,如信息网络联系;3、工业集聚和分散①集聚1有利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2不利意义: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紧张;②分散区位因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优:寻找各地的最优区位,充分利用不同地区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问题劣: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4、①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②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5、工业集聚集中垄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因其产品性质特异、利润丰厚、经济效益好,不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有些产品还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安全问题,因此,发达国家一直维持着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6、工业与地理环境①污染物排放量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之间关系成反比②考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微观布局原则: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绿化带或水面隔离;A、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盛行风主导风、最大风频下风向地带,在季风区应设置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B、有水体污染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C、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污染越严重,越应远离居民区;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2、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也刺激了交通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3、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棋盘式网状分布,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规模较大;南方河网密度大,地形破碎,平地狭小,道路呈带状分散分布,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规模较小;4、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5、沿河设城的类型: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②河流的交汇处:宜宾、重庆、武汉③河口:上海、广州、天津、纽约④陆上交通的过河点:南京、伦敦6、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石家庄、郑州、株洲和怀化的兴起;京九线主要经过落后地区,是为了带动这些地区的城市、经济的发展;7、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兴旺或衰落;8、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①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主要人地关系观点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现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年代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图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结构和基本内涵①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复合系统;②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③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④四个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图解2 Array、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控制人口规模②转变发展模式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④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人口增长率的公式

人口增长率的公式

人口增长率= (年末人口数- 年初人口数) / 年平均人口数× 1000‰。

年度人口增长率。

年人口增长率= 全年增长人数/ 人口总数× 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年内出生人数- 年内死亡人数) / 年平均人口数× 1000‰。

知识拓展:
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_国。

(2)分析左图推测,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右图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

答案:(1)30 A C (2)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3)弥补劳动力不足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增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增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增长一、知识讲解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基数大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有关。

①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基数越大,人口增长的数量越多。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增多=0:人口数量不变<0:人口数量减少③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人口迁移率⇒⎩⎨⎧>0:人口数量增多=0:人口数量不变<0:人口数量减少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我们可以通过题目所给资料得出该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如下图)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二、高考经典试题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2009年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009年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009年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在2009年,各地区的人口数、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是指不考虑移民和移民的情况下,人口的产生和减少之间的差异。

根据当年的数据,各地区的自然增长率为:1. 地区A:人口数为X万人,出生率为Y‰,死亡率为Z‰,自然增长率为(Y-Z)‰。

2. 地区B:人口数为X万人,出生率为Y‰,死亡率为Z‰,自然增长率为(Y-Z)‰。

3. 地区C:人口数为X万人,出生率为Y‰,死亡率为Z‰,自然增长率为(Y-Z)‰。

4. 地区D:人口数为X万人,出生率为Y‰,死亡率为Z‰,自然增长率为(Y-Z)‰。

5. 地区E:人口数为X万人,出生率为Y‰,死亡率为Z‰,自然增长率为(Y-Z)‰。

在各地区的自然增长率中,出生率越高,死亡率越低,自然增长率就越高。

出生率和死亡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教育水平、文化习俗等。

例如,在地区A,出生率较高,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婚育观念较重,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较小。

另一方面,地区B可能有较高的死亡率,可能源于医疗条件不完善、疾病流行或其他健康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自然增长率只考虑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不包括移民和移民的因素。

这意味着,自然增长率无法完全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变化情况,因为移民和移民也会对人口数产生影响。

此外,自然增长率也可以用来分析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

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意味着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将减少;而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则表示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将增加。

总的来说,2009年各地区的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状况和趋势,并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6章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6章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描述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2。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1.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并建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3。

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一、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1.人口现状(1)措施①20世纪70年代:我国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工作。

②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③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现状①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②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人口发展前景(1)情况: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2)目标错误!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2.采取的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设自然保护区。

④推进生态农业.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虽然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人口总数仍在不断上升。

() 2.人口增长规律和其他种群的增长规律相同。

() 3.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 () 4.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率不多。

5.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能够增加粮食产量,应该大力提倡。

()提示:1。

√2.×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可调控人口增长并具有能动的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即人口增长规律和其他种群的增长规律,不完全相同。

3.√4。

√5.×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不利于环境保护.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问题探究]1.人口状况是制订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山东省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山东省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注:1990、2000年为人口普查数,2010年为人口普查修正数据,其余年份均为人口抽样调查数,括号内为当年前往公安机关申报登记数。
94(167) 75(90) 39(42) 32(31) 26(28) 29(33) 33(37) 41(43) 48(49) 43(40) 40(42) 44(40) 41(39) 43(30) 55(46) 54(40) 51(37) 47(33) 48(31) 53(46) 51(69) 51(47)
6.96(6.02) 6.54(5.73) 6.88(6.02) 6.76(5.84) 6.67(5.99) 6.47(5.83) 6.76(6.04) 6.65(5.90) 6.12(5.95) 6.27(5.72) 6.29(6.70) 6.24(5.46) 6.62(5.86) 6.64(6.07) 6.49(5.60) 6.31(5.85) 6.10(5.62) 6.11(6.47) 6.16(6.81) 6.08(6.11) 6.26(8.58) 6.10(7.07)
自然增长人数 (万人)
(101) (130) (121) (108) (126) (66) (15) (-22) (16) (138) (179) (139) (143) (143) (124) (181) (150) (168) (138) (132) (114) (94) (97) (76) (69) (73) (78) (54) (74) (82) 63(52) 60(53) 65(45) 99(68) 128(93) 92(96) 91(108)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