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节-第2课时
2020-2021生物2教师用书: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及应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及应用含解析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及应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
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2.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归纳、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1.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化抽象为形象,感知生命的神奇。
2.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出发,体会“假说-演绎法",并学会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相关遗传实验的探究分析。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二、分离定律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2.分离定律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2.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4.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提示] 1.×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当二者相符时,假说就是正确的,不相符时,还需对假说进行修正,再进一步进行实验检验。
2.√3。
√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及分离定律1.彩球组合为Dd所代表的配子结合方式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相同.因为D(雄)+d(雌)→Dd,D(雌)+d(雄)→Dd。
2.孟德尔是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的基因分离定律,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各指什么?提示:(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中为什么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提出问题。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 教案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原子结构理论成功的阐述了原子的稳定性,氢原子光谱的产生和不连续性。
1926年,量子力学推翻了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指出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并不在玻尔假定的线性轨道上运行,而在核外空间各处都可能出现,但出现的概率不同,可以算出它们的概率密度分布。
概率密度:P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V表示该处的体积;求真务实、不断进步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讲授新课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力最低原理一、电子云【问题】图1-7 中的小点是什么呢?是电子吗?小点是1s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形象描述。
小点越密,表明概率密度越大。
由于核外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的称作“电子云”。
1.电子云概念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的概率统计起来,好似在原子核外笼罩着一团带负电的云雾,形象称为“电子云”。
2.电子云轮廓图电子云图很难绘制,使用不便,我们常使用电子云轮廓图。
为了表示电子云轮廓的形状,对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一个形象化的简便描述。
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P=90%的空间圈出来,即电子云轮廓图。
【过渡】所有原子的任意能层的s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都思考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知道电子的运动状态(空间分布及能量)。
是一个球形,只是球的半径不同。
同一原子的能层越高,s 电子云半径越大,是由于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
就像宇宙飞船必须提供能量推动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天,2s电子比1s电子能量高,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在离核更远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就比1s大,因而2s电子云必然比1s电子云更弥散。
二、原子轨道1.定义: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形状:(1)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ppt
1.化学反应的分类 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 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 反应。
例3 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如图所示的5种物质,相连环的 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B )
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⑧非金属单质―→盐,如 Cl2+2Na==点=燃== 2NaCl;
⑨酸性氧化物―→盐,如 CO2+2NaOH===Na2CO3+H2O; ⑩酸―→盐,如 HCl+NaOH===NaCl+H2O。
例1 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 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列选项 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C )
+CO2↑;甲和丁:C+O2==点=燃== CO2;丁→乙:2C+O2==点=燃== 2CO,故符 合题意。D 中甲和乙、丁和甲均不能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例2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 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 C)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解析】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可
知 , 在 常 温 下 CuO 与 稀 硫 酸 、 Fe 与 稀 硫 酸 、 Ba(OH)2 溶 液 与 K2CO3 溶 液 、 Ba(OH)2 溶 液 与 稀 硫 酸 、 K2CO3 溶 液 与 稀 硫 酸 、 NaOH溶液与稀硫酸之间可以发生反应,故最多可以发生6个反
D.置换反应
【解析】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Fe
+ 2HCl===FeCl2 + H2 ↑ ( 置 换 反 应 ) 、 NaOH + HCl===NaCl + H2O(复分解反应)、CO2+2NaOH===Na2CO3+H2O(非基本反应类
新教材苏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1章第1节第2课时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NO.1 必备知识·聚焦概念
一、动作电位的产生 1.生物电现象 人体内的活细胞或组织都存在复杂的电__活_动___,被称为生物电现 象。生物电是由细胞质膜两侧的电__位_差___或电__位_差_的__变_化_____引起的。
2.动作电位的产生 (1)刺激:生理学中,将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体的活__动_状_态____ 发生变化的任何内__外_环_境__变_化_____因子都称为刺激,刺激包括机__械__刺激、 _化_学__刺激、温__度__刺激和电__刺激等。 (2) 静 息 电 位 : 当 细 胞 未 受 刺 激 时 , 细 胞 质 膜 内 外 两 侧 存 在 _外_正_内_负____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
三、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之间通常以化学信号传递 1.突触小体和突触 (1)突触小体:神经细胞的轴__突_末_鞘____有许多分支,每个分支的末端 膨大成球状。 (2)突触:突触由突__触_前_膜____、突触间隙与突__触_后_膜____组成。
2.传递过程 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_突_触_小_泡____向突 触前膜移动并融合释放_神_经_递_质____→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 触后膜的_受_体__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__体__结合→突触后膜 上的离__子_通_道____发生变化,引发_电_位__变化→神经递质被_降_解_或_回__收____。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膜内和
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
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 ( )
3.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
4.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 ) 5.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观点,了解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组成。
2.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及其调节机制。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2. 准备实验器械,如显微镜、滴管等,以进行实验操作。
3.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内容,以便于讲解。
4. 设计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出课题。
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讲授新课(1)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教师介绍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并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2)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过程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和图表,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强调知识点。
(3)细胞膜作为半透膜的过程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细胞膜作为半透膜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渗透压的观点。
同时,教师介绍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差别,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4)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教师引导学生从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运输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3. 教室互动,答疑解惑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4.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一章第一节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课件
3.钠、钾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比较 (1)分析预测 钠原子与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或都是1),钾原子电子层数比钠多, 钾原子最外层电子离核远,更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钾元素的金属性比 钠强,单质钾与水(或酸)反应比钠更剧烈。
(2)实验探究
①实验现象 相同点:金属浮在水面上;金属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 嘶嘶的响声;反应后的溶液呈红色。 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烧。 ②化学方程式: _2_N_a_+__2_H_2_O__=_=_=_2_N_a_O__H_+__H_2_↑__;_2_K_+__2_H_2_O_=_=__=_2_K_O__H_+__H_2_↑__。 (3)结论: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钾原子比钠原子容易失去电 子,钾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元素强。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 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一、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征
2、电子层
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 壳层,称作电子层。
3、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一低四不超”
(1)能量规律——能量最低原理: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
6.“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的推导
(1)10电子微粒
(2)18电子微粒
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
(1) 核外电子总数为10个电子的微粒 阳离子:Na+________M_g_2_+__A_l_3+___N__H_4_+__H__3O_ + 阴离子:N3-________O_2_—__F__—___O_H__—___N_H2— 分子:HF________H_2_O___N_H__3_C__H_4___N_e__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第2课时产生时差教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案例分析法
-互动问答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6.辅助材料:
-世界时区图
-时差计算练习题
-相关地理学科阅读材料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电子教材、教学PPT和预习问题列表,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地球的运动与产生时差”课题,设计问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对时差有何影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通过实例分析,如世界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运动与时差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设计时差计算的实际案例,如国际航班的时间计算,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地理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对难点问题进行分步骤讲解,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3.地球公转与产生时差
-地球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而影响时差。
-夏令时和冬令时的设立:部分国家在夏季和冬季调整时钟,以适应昼夜变化。
4.世界时区的划分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我国横跨五个时区,统一采用北京时间(东八区)。
5.时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物钟:人体生物钟受到时差影响,可能导致生物节律紊乱。
-利用GIS软件,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球运动、时区划分、时差计算等地理信息。
-通过GIS分析,可以研究时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8.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产生时差的关系
-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运动知识,分析时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第2课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01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1)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图2),完成第1~4题。
图1图21.关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保持一致B.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规律C.此分布规律受天气的影响较大D.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不到北极地区的2倍2.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B.江南丘陵因气候多雨,太阳辐射较弱C.西藏比云南海拔高,太阳辐射较强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3.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中太阳能贫乏区贫乏的原因是()①盆地地形,河流多,空气中水汽多且水汽不易扩散②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③多阴雨和大雾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④纬度高,气温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可能()A.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B.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地貌形态C.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D.影响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层放射出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
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
读图,完成第5~6题。
5.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A.A(光球)处B.B(色球)处C.C(日冕)处D.A(光球)处和C(日冕)处6.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现象的一组国家是()A.英国、墨西哥B.挪威、芬兰C.埃及、意大利D.印度、泰国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
2019年1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预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20年1月前后开始,下图为近年来观测到的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太阳黑子数量变化图。
据此完成第7~8题。
7.据图推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太阳黑子峰值将出现在()A.2020年前后B.2031年前后C.2025年前后D.2040年前后8.当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到来后,最可能出现()A.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影响B.极夜出现范围持续扩大C.极地平均气温逐渐下降D.指南针的指针出现偏差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第9~10题。
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生物教案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 1.说出小桶、彩球含义及抓取、统计要求。
2.写出测交实验过程,能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
3.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知识梳理01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02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分离和配子的□孟德尔的假说。
2.实验装置03雌、雄生殖器官;甲、(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D球与d球分别代表□0405隐性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和□06雌、雄配子的随机结(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合。
3.实验过程(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07充分混合。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3)分别从两个桶内□08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09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按步骤(3)1050~100次。
重复做□111∶2∶1。
4.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Dd∶dd接近□1.抓取小球的要求是什么?提示:①随机抓取;②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③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④重复多次。
2.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提示:杂种F1(Dd)产生的两种雄配子(D和d)或两种雌配子(D和d)数量相等。
3.两个小桶内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吗?为什么?提示:不必须相等。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配子、雄配子,它们的数量可以不相等。
4.有两位同学各抓取4次,结果分别是DD∶Dd=2∶2和DD∶Dd∶dd=2∶1∶1,这是不是说实验设计有问题?提示:不一定,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随机抓取;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理论值。
典题精析[例1]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C.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D.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解题分析每次抓取的彩球必须放回原桶并混合均匀,模拟产生两种配子的机会相等。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课件
[答案] (1)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 子数。 (2)根据上述实验中的描述“α 粒子是一种不带电子、带有 2 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等于 4 的微粒”可知,在 α 粒子中有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符号为42He2+。 (3)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 分。(其他合理解释也可)
(5)某化学老师在讲卢瑟福测定实验时,设计了学生探究活
动,向圆圈 A、B、C 中投乒乓球,若 B 为标准模型,向
A、B、C 中各投入 20 次乒乓球,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 中没有反弹,B 中有 1 次反弹,则说明原子是什么结构? ②若 B 中有 1 次反弹,C 中有 10 次反弹,则又说明什么问题?
(4)①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②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 α 粒子的质量。(写出上述两点中 的一种或者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①A 中没有反弹说明没碰到质量大的物质,也就是说可能 是空心的,B 中有 1 次反弹说明碰到了质量大的物质,说明 原子不是空心的。
②B 中有 1 次反弹,C 中有 10 次反弹说明原子中质量大的 物质所占的体积很小,即原子核比原子小很多,电子的运动 空间较大。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 稳定结构,其最高正价为 +m(m为最外层电子数)
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达 到稳定结构,其最低负价 为m-8(H为m-2)
[互动讲练] (原创)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从氢元素(1号元素)到氖元素(10号元素)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 B.从钠元素(11号元素)到氩元素(18号元素)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 C.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原子易失电子,均具有强的还原性 D.某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5个,该元素的最高正 价为+5 [解析] A项中,氢元素、氦元素只有1层电子;C项中氦元素 原 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它是稳定结构;D项中的元素是Cl元 素, 最 高正价为+7。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辽阔的疆域(第2课时)教案
辽阔的疆域(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目标】1.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2.知道我国陆上疆界及大陆海岸线的长度认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通过估算我国领土最北端和最南端纬度相差的度数及领土最东端和最西端经度的度数来认识我国是陆地大国。
4.通过描图、填图能在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和主要的岛屿。
初步形成一定的读图能力。
(重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看图复习导入新课导入:看图复习地球的位置。
引出中国的疆域四至的位置和邻国的位置。
学生看图复习中国的位置通过复习中国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读图与量算1.展示下图2.看上图总结:(四至点)北-头上顶着漠河县南-脚踩曾母暗沙岛东-嘴喝两江汇合水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3.教师巡视4.总结:通过计算我们游一游,逛一逛:一、沿着边界线,你能游览到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别在哪?你能发现东西经度差南北纬度差是多少,以及东西两端、南北两端的实际距离分别是多少千米?二、沿着陆上国界线,按逆时针方向,你共游览了哪些国家?三、沿着海岸线我们乘坐轮船由北往南旅行,你会途经哪些海域,看到哪些岛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读1.3《中国疆域及其四至》1.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量算南北端、东西端的距离,加深对我国国土之“大”的印象,从而激体感知国土辽阔知道,我国无论是东西横向距离还是南北纵向距离,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土面积是非常辽阔的。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19-20 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
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1.简述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
2.理解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
(重、难点)3.掌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重点)4.掌握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方法。
(重点)知识点一| 获取目的基因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1.获取目的基因(1)通过基因文库获取目的基因:①基因文库的含义:将某种生物细胞的整个基因组DNA切割成大小合适的片段,分别与载体连接起来,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
这个受体菌群体就被称为基因文库。
②种类:a.基因组文库:含有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
b.部分基因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①原理: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②场所:生物体外(PCR仪)。
③优点: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结果可靠、能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扩增。
④发明家:美国科学家穆里斯。
(3)通过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目的基因:①仪器:DNA合成仪。
②基因特点:比较小、脱氧核苷酸序列已知。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1)目的:使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有效表达,能稳定存在且遗传给后代。
(2)组成:一个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合作探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下面图1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图,图2为基因表达载体模式图。
请据图分析:图2探讨1:图1中的①是什么物质?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要选用同一种①吗?为什么?提示:图1中①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要,因为:选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会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切割的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
探讨2:图1中②是什么物质?试探讨用②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DNA时产生几种可能的连接方式?哪一种是符合要求的连接方式。
提示:图1中②是DNA连接酶。
可能有3种连接方式,即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相连、载体DNA 和载体DNA 相连、目的基因和载体DNA 相连。
其中符合要求的是目的基因和载体DNA 相连形成的重组DNA 分子。
《成才之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作业及解析
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在萃取和分液实验里,下列玻璃仪器中肯定不需要的是导学号89940033() A.分液漏斗B.玻璃棒C.烧杯D.温度计【解析】在萃取和分液实验里,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这都是必需的仪器。
但有的分液漏斗上口较小,为了不使液体流出,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温度计是肯定用不着的。
【答案】 D2.(2016·海南省国兴中学)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导学号89940034() A.酒精和水B.食盐和水C.酱油和汽油D.芝麻和黄豆【解析】A.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用蒸馏;B.食盐和水分离用蒸发;C.酱油和汽油分离,用分液的方法;D.芝麻和黄豆可以类似过滤的方法分离。
【答案】 C3.(2016·海南省国兴中学)小伶想调查一下国兴中学污水排放的情况,她于是从下水道中提取了一瓶水样,静置后发现取得的水样出现分层,上层为油状物,下层悬浮着各种固体杂质。
你认为最先进行的两步处理应该是导学号89940035()A.蒸发、结晶B.过滤、分液C.过滤、蒸馏D.萃取、分液【解析】分上下两层,则需要进行分液,下层有固体杂质,需要进行过滤操作,所以选B。
【答案】 B4.(2016·湖南省衡阳一中)下列四种化学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分别是导学号89940036()A.过滤、蒸发、蒸馏、分液B.过滤、蒸馏、蒸发、分液C.蒸发、蒸馏、过滤、分液D.分液、蒸馏、蒸发、过滤【解析】熟悉装置特点及常用仪器便可知其操作名称。
【答案】 A5.(2016·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一)下列有关萃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89940037()A.萃取在香料、药物的提取中应用广泛B.用乙醇作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时,下层溶液呈紫色D.萃取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要使用分液漏斗【解析】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课件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目标素养 1.通过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 释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 3.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出发,体会“假 说—演绎法”,并学会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相关遗传实验的 探究分析。
(5)要认真观察每次的组合情况,记录要如实、准确,统计数 据时不能主观更改实验数据。
(6)要重复进行实验,实验次数足够多才能接近理论值。
结合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数量必须相等? 提示:同一个小桶中的两种彩球模拟杂种子一代(Dd)产生比 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因此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数量必须相 等。 (2)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 抓取? 提示: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C
解析: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后代的性状表现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项
一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重难归纳
1.模拟内容及结果、结论
模拟内容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
雄生殖器官
①彩球组合类型的数量比为
②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DD∶Dd∶dd≈1∶2∶1
雌、雄配子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性与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1章地球和地图 第1节 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初步认识了地球仪,本节课要求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上深化,继续学习和认识经纬度和经纬网。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让学生认识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经纬度的实践应用即经纬网定位。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基础。
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分。
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经纬网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
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较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用好用活教材、地球仪和相关图像,使学生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利用经纬网给地表事物定位。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判读;利用经纬网定位。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仪,知道了地球仪的五要素(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举手发言)。
这节课,我们具体认识一下地球仪上的这些点和线。
二、探究新知(一)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1.活动探究: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经纬线的特点。
(1)各小组拿出一个简易地球仪,教师解释纬线、经线的含义和特点,学生阅读教材P6-7的内容并进行理解,将纬线、经线绘制在地球仪上。
(2)小组展示绘制好经纬线的地球仪,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区分经纬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轨道
2.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同一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如 p6 和 d10)、半充满(p3 和 d5)和全空(p0 和 d0)状态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如 Cr:1s22s22p63s23p63d44s2(错误) 应为 1s22s22p63s23p63d54s1 Cu:1s22s22p63s23p63d94s2(错误) 应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
[微思考] 金属的焰色反应是怎么回事?
[提示] 某些金属原子的电子在高温火焰中,接受了能量,使原子外层的电子从基态 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约 10-8 s)便跃迁到基 态或较低的能级上,在跃迁过程中将产生发射光谱。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 (1)电子运动的特点:电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无规则,故无法确定某个时刻处于原 子核外空间何处。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 (2)电子云。 ①定义: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②意义:用单位体积内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大小。
3.在 1s、2px、2py、2pz 轨道中,具有球对称性的是( )
A.1s
B.2px
C.2py
D.2pz
解析:1s 轨道和 2p 轨道的图像分别为:
由图像可看出,呈球对称性的为 1s 原子轨道。 答案:A
4.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 答案:D
5.基态硅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 答案:C
2.图 1 和图 2 分别是 1s 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图和原子轨道图。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 是( )
A.图 1 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 1 个电子 B.图 2 表示 1s 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 C.图 2 表明 1s 轨道呈圆形,有无数对称轴 D.图 1 中的小黑点表示某一时刻,电子在核外所处的位置 答案:D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 物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课一练
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微米 C.厘米 B.毫米 D.米
( A )
解析:解决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 50 μm 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 50 μm,所以 PM 2.5 的直径= = 20 2.5 μm.故选 A.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是误差,故 A 错误.读数时,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这属于产生的误 差,故 B 正确.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会产生测量结果的错误,故 C 错 误.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会产生测量结果的错误,故D错误.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物理 ·八年级(上) ·配人教
5
3.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物理 ·八年级(上) ·配人教
4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 B )
解析: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读数时会产生错误,而不
( B )
6.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
( B )
D.测量值将是错误的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物理 ·八年级(上) ·配人教
7
7.厘米刻度尺测量一根电线的长度,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23.26 m C.23.260 m 8.要减小测量误差,可采用 B.23.3 m D.23.260 0 m
(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2.根据表格中两物质的性质差异,找到分离的最佳方 法。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解析】
(1)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支管口附近,
冷却水的方向应该下口进,上口出。(2)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 溶解且都易溶于水,又因为它们的沸点差别很大,加热时乙 二醇首先汽化,然后冷却乙二醇蒸气得到乙二醇液体,丙三 醇留在烧瓶中,所以应采用蒸馏法分离。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3)冷凝器的使用 冷凝器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先通冷却水,再加 热,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冷却水。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4)在使用蒸馏烧瓶进行蒸馏实验时,应在蒸馏烧瓶中加 入少量碎瓷片,以防止瓶内液体暴沸,产生危险。
丙三醇 (C3H8O3)
17.9
290
1.26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填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序号)。 A.蒸馏法 C.过滤法 【思路点拨】 B.萃取法 D.分液法 1.从装置图分析各仪器的作用,然后找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答案】 (1)①温度计水银球不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冷却水进口、出口方向不对 (2)A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萃取、分液在实验中的应用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 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 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 探究背景] 在盛有碘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密度小于水)、四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 探究问题]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1.试分析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的试剂是什么? 【提示】 ①中加入了酒精;②中加入了四氯化碳;③ 中加入了苯。 2.②、③试管中水与有机溶剂分层,怎样设计简便的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方法确定哪一层液体是“水层”?
【提示】 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若上层
液体变厚,则上层为水层;若下层液体变厚,则下层为水 层。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苯、四氯化碳和酒精哪种物质能 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2)常见的3种萃取剂 ①密度比水小的萃取剂:汽油、苯。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②密度比水大的萃取剂:四氯化碳。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2.萃取、分液的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是:在分液漏 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后,收集蒸馏水。 硝酸酸化 (3)蒸馏水中Cl-的检验:蒸馏水 的硝酸银溶液 ――→ 无白色沉 淀,说明蒸馏水中 不含Cl- 。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萃取和分液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阅读教材P8最后一段和P9全部,完成下列问题。 1.原理 分离操作 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 的溶剂里 定义 分液 把两种 互不相溶 的液体分开的 操作 分离四氯化碳 和水的混合物
C.实验中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 沸现象 D.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烧瓶中的液面以下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解析】
烧瓶加热需垫石棉网,且烧瓶中需放碎瓷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片,A、C正确;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 排出,B正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D错误。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2)阅读分析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下表列出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有关性质
物质 乙二醇 (C2H6O2) 熔点/℃ 沸点/℃ 密度 /g· cm
-3
溶解性 易溶于水 和乙醇 能跟水、酒精 以任意比互溶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11.5
198
1.11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 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解析】 水的密度比CCl4小,水层在上层,应从分液 漏斗上口倒出,碘的CCl4溶液在下层,应从下口流出。
【判断】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1.可用酒精作萃取剂萃取溴水中的溴。(×) 2.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上层液 体从上口倒出。(√) 3.在萃取实验中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是防止漏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斗内压强过大,发生危险。(√) 4.在分液时要将上端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小孔 对准漏斗上的小孔)目的是与外界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 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支管口相平。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活学活用】 1.下列有关蒸馏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A.烧瓶必须垫石棉网加热 B.冷凝管中的水流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 填写)___→____→_____→A→_____→G→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
1.蒸馏装置和蒸馏注意事项 (1)装置的安装 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2)气密性检查 连接好装置,在冷凝器的出口处接一橡胶管,并将橡胶 管插入水中,将烧瓶微热,水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到室温, 橡胶管中有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答案】 D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问题 1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问题 2 问题 3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萃取、分液的交流讨论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能不能用 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苯、四氯化碳。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蒸馏实验的综合考查
(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 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及时关 闭活塞 分液时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 的玻璃塞
“保证”分液漏斗内部气 压与外界相同,使液体顺 利流下
“保证体从上口倒出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活学活用】 2.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2.实验装置改进 当用蒸馏的方法分别获取几种沸点不同的液体时,应该 用温度计控制收集沸点不同的馏分,装置改进如下:
达 标 限 时 自 测
课 堂 .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配人教版化学 · 必修1
课 前 . 自 主 导 学
温度计位置:在分离多种液体时,要用温度计根据易挥 发物质的沸点控制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的
2.装置及主要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