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务犯罪的危害、成因及预防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职务犯罪是指利用担任职务的权力和地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务职责,以获得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的犯罪行为。
职务犯罪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首先,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之一是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现行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进行规制不严、制度设计不完善,或是制定者在考量不周全、无法预见各种情况时,职务犯罪容易出现漏洞。
因此,应该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完善,为职务犯罪提供更加严谨的法律基础。
其次,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还包括经济利益驱动和腐败现象存在。
一些担任职务的人员利用其职权,通过索贿受贿、贪污侵占等非法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同时,腐败现象也为职务犯罪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一些公职人员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不透明、不公正的现象,这为他们进行职务犯罪提供了机会。
此外,职务犯罪的产生也与职务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观念有关。
一些职务人员道德底线低,缺乏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对法律法规不重视,容易贪图利益,产生职务犯罪行为。
因此,加强对职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是防止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防治职务犯罪,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要及时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严格规制,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职务犯罪的监督和查处,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加强职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广泛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
此外,要加强对职务人员的考核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职务人员,确保他们正确履行职责。
另外,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政府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反腐措施,并加强对公共资源和职务权力的监督。
同时,要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运作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减少腐败现象,为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更少的机会。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2007-12-12 19:35:1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2)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62032件,结案16060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4831人。
其中县(处)级干部5916人,厅(局)级干部415人,省(部)级干部15人。
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有4775人,占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总数的2.9%。
由此可见,职务犯罪行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形势之严峻,问题之严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惩治职务犯罪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侦破了一批职务高、数额大、影响大的大案要案,特别是成克杰、胡长清、李纪周等重大案件的查处,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振奋了党心民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2004年11月3日在中央党校作反腐倡廉专题报告时强调,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又要注重有效预防腐败,从源头上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特点所谓职务犯罪,就是在行使国家和法律所赋予的公共权力过程中,为了个人和部分小团体(集团)的利益,不正确的行使权力,侵犯了国家和其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从而触犯了刑律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他们的犯罪是因为对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功能的歪曲和异化。
可以说,无权力,则无职务犯罪;无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则无职务犯罪。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作为刑事犯罪的一种,在整个犯罪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比较突出的如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等等。
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权、钱、情这三个环节的管理上存在漏洞。
总体来讲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位高权重,贪污受贿位高权重,贪污受贿是众多职务犯罪的首要特征。
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1.1 职务犯罪的基本特点表现。
(1)位高权重,贪污受贿。
位高权重,贪污受贿是众多职务犯罪的首要特征。
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通过对近年来查处的大案、要案进行分析后发现,现阶段职务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多“五多”、“两突出”的现象。
即:从发案单位类型看,工矿企业发案多;从涉嫌犯罪的主体看,担任正职领导的多;从岗位分类看,经手管理财物的人员多;从单位层次看,基层部门发案多;从犯罪性质看,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多。
(2)具有高隐蔽性。
职务犯罪中的行贿问题,大多是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而在共同贪污的过程中,也是在极少数有利益关系的人之间进行的,很少有同案人主动揭举揭发,他们已结成一个生死修悠关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体。
进则同进,退则同退,黑幕交易极少让外人知晓,如号称河北第一秘的李真案,前后从群众举报到密秘侦查到最后破案,时间长达六年之久,李真也从“双规”到逮捕前后抗拒交待犯罪事实长达108天,许多关系人,知情人,同案犯,供了又翻,为案件设置了重重障碍,在前后两年的侦破工作中,光立功受奖的专案组成员就达398名之多;曾创下建国以来虚开增值税发票第一大案的陈学军、吴芝刚案案卷总数这达794册。
数量之多,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们就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合计33亿元,使国家税收损失达3.93亿元,涉及企业1000多家,涉及27个省、市、自治区,职务犯罪的高隐蔽性为案件的突破和查处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具有高智能性。
智能化犯罪是高技术时代的产物,智能化犯罪代表着21世纪犯罪的新趋势,现在犯罪主体高学历化,手段智能化的趋势已经显现。
2004年由哈尔滨市公安局侦破的陈名千特大伪造金融票据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00万美元。
陈做案时年仅21岁,毕业某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前面提到的陈学军、吴芝刚案,陈学军做案时28岁,吴芝刚做案时27岁,也是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北京海滨区国税局负责增值税发票工作,他号称是电脑“专家”,从进入电脑系统修改数据再退出系统,前后只需一分钟,后来他还非常狡猾地销毁了大量电子证据,给侦破案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浅谈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5篇范文)
浅谈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依法打击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是检察机关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我院认真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在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的同时,先后在我市国有厂矿、企业,依法查办厂长、经理职务犯罪案件十余件,为国企改革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利的促进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
针对企业领导职务犯罪突出这一问题,近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厂矿、企业进行调研,并就犯罪成因及防范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国企领导职务犯罪的成因⒈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观念淡化。
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逐步转轨中,某些厂矿、企业领导者一味追求生产经营、经济效益,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及法律法规的学习。
有些主要领导彻底放松思想改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抵御不了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步一步滑向罪恶的深渊。
这些领导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时,还能从严要求自己,工作有业绩,群众口碑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放松了思想改造,私欲开始膨胀,进而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实施职务犯罪。
⒉民主意识较差,特权思想严重。
随着国企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在转换经营机制中,由于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借鉴,其经营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可能尽善尽美。
针对这些新问题,在决策方面,个别企业领导不走群众路线,不发扬民主作风,一意孤行,搞一人说了算。
加之重效率、轻管理,重经营、轻监督的错误思想支配,致使不照章办事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给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⒊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个别企业管理混乱、粗放,不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甚至有些是家族式管理,从原材料购进到产品销售都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既便有制度也不去执行,也没有人监督制度的执行。
财务报销由领导一支笔签字,会计只能履行核算职能,而对监督职能的履行感到畏难。
最新-浅析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 精品
浅析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职务犯罪作为一种腐败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存在的根源是非常复杂、多种多样的。
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体制本身的原因,也有体制以外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下面,着重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进行一下分析探讨。
(一)客观原因1、利益的驱动。
改革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利益的重新调整,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热情,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社会财富获得了长足的提高。
于是,在社会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背景下,在不抗拒的利益诱惑和利益冲突面前,一小部分有权人便利用手中的公权为自己、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身边的小集团谋取私利。
2、体制的缺陷。
改革开放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它不能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期内一下子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弊端消除干净。
原来在浓浓的阶级斗争气氛下对整个社会的利益诱惑的抑制机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新换代殆尽;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力的绝对化现象和特殊历史条件下家长制的复活现象,大大地抑制了社会对权力者的监督功能,从而给权力腐败创造了可乘之机,剧变的社会使原有的秩序规则失灵,而新的社会秩序却没能及时建立起来,这就是说,体制上的这种弊端和缺陷给腐败的泛滥创造了最好的机遇,权力腐败就是在这种体制缺陷中迅猛地发展、泛滥起来。
3、惩罚的失当。
惩罚是遏制腐败行为最重要的手段。
而且,对于某种流行的恶行,惩罚一定要及时,将其扼杀于起始阶段。
然而,始发于上世纪80年代的腐败并没有得到有力的遏制。
一是对反腐败的意义讲得很透、很深,但未真正地付诸于行动上;二是存在刑不上大夫,官官相护等打击不力的现象;三是以运动式的方式来反腐败,紧一阵松一阵。
各种腐败活动因低风险,高收益而日益活跃。
4、对策的乏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是被逼出来的,整个社会缺乏思想上的、心理上的、组织上的准备,对突然发生的包括腐败在内的社会问题,我们社会并没有经历过,缺乏积极的、应变的准备。
试论职务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近年来,职务犯罪日益突出,由于其危害大,对国家机关的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造成重大损失,因而也是各国政府预防和惩治的重点。
在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下,腐败现象最极端的表现就是职务犯罪,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是惩治腐败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笔者就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职务犯罪”的界定科学的职务犯罪的概念,是研究职务犯罪及其防范打击的前提和基础。
在何谓职务犯罪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上,还存在不少争议。
下面是三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1.职务犯罪是指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与其职务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触犯刑律应受刑罚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1] 2.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或视同公职人员的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并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 3.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 上述三种定义在客观方面的表述基本是一致的,都强调了职务犯罪的职务关联性特点,它们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犯罪主体的界定上。
相对而言,笔者赞同第三种定义对职务犯罪主体的界定。
“国家公职人员”一词内涵相对明确,而且是多数国家通用的一个称谓。
但它将犯罪客观方面限定为“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却是值得商榷的。
刑法上的重大损失都是针对犯罪行为已经造成的实际后果而言的,而现行刑法并未将造成实际严重后果规定为所有职务犯罪的共同要件。
论职务犯罪成因及预防
论职务犯罪成因及预防前言作为腐败的高级或者极端形式的职务犯罪,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地损害着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
廉洁的政府,正直的官员,高效的管理,无腐败的繁荣,已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人们共同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战略和对策来控制和预防职务犯罪,越来越成为明智的政府执政治国的重要内容和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立足于当前实际,在认真分析职务犯罪的原因基础之上,对预防职务犯罪作浅略的思考,以请教于同仁。
[1]目录前言 (1)一、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二、职务犯罪的概念和构成········································(一)职务犯罪的概念···········································(二)职务犯罪的构成···········································三、职务犯罪的原因··············································(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二)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是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三)体制改革中新旧体制间的矛盾是当前职务犯罪严重的主要原因(四)封建特权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历史原因四、职务犯罪的预防··············································(一)、职务犯罪预防的法律分析··································(二)、解决预防职务犯罪现存问题的对策总结实行依法预防,改革创新体制机构·························································五、结束语·····················································参考文献·······················································一、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职务犯罪的危害性,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危害性。
《论职务犯罪预防》范文
《论职务犯罪预防》篇一一、引言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破坏社会公正和秩序的犯罪行为,它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预防职务犯罪不仅是维护社会公正、法治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职务犯罪的定义、特点、成因及预防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务犯罪预防措施。
二、职务犯罪概述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从而侵犯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公民个人利益的行为。
其特点包括隐蔽性、危害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
职务犯罪的危害不仅在于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更在于其对社会公正、法治和公信力的破坏。
三、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职务犯罪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不健全,如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力过于集中等;二是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缺乏法治观念,以权谋私;三是社会环境影响,如经济利益驱动、人际关系复杂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职务犯罪预防策略(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途径。
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力范围,规范其行使权力的行为。
同时,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潜在犯罪者望而却步。
(二)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审计制度、财务制度等,防止权力滥用。
同时,加强外部监督,如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形成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监督。
(三)提高法治意识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
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职责。
(四)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性工作。
应定期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同时,加强对新任岗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和素质。
职务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职务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一)、动摇国家政权的根基。
一个政权的维系取决于公众对政治体系合法性的确认和信仰。
职务犯罪的多发、频发、高发态势会导致公众认为国家已背离了存在的初衷,成为权力拥有者发财致富的工具,或成为被滥用和不负责任加以行使的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现存政权合法性必然产生危机,社会就会出现动荡局面。
(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危害国家政权的法治基础。
(三)、职务犯罪对政府现代化运作形成阻碍。
(四)、破坏市场经济及其发展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但是关于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依然存在。
上面介绍了职务犯罪的特征和危害,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
同时,职务犯罪社会影响、危害大,如果有这方面的违法行为应该尽早收手,还有不了解的可以咨询律师来解决。
职务犯罪的成因与预防
职务犯罪的成因与预防[摘要]职务犯罪是刑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职务犯罪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化发展的倾向。
因此界定职务犯罪的概念,分析它的发展特征以及其形成原因,就显得尤为必要,进而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和措施也应随着职务犯罪的变化而相应采取新的变化。
[关键词]职务犯罪;权力侵蚀;预防对策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一)职务犯罪的概念近年来职务犯罪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不过因为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国内刑法学和犯罪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概念。
概括地看,在我国刑法学界大致总结过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职务犯罪就是特定身份的犯罪,即它应当是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故意或过失实施与职务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①第二种观点,学者们的见解更加宽泛和笼统,指出只要是刑法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有关职务犯罪的规定,都应当是职务犯罪的依据。
也就是说,国家公务人员或者视同公务人员滥用职权的犯罪。
②第三种观点,认为职务犯罪就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放弃职权、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以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③第四种观点,认为职务犯罪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所从事的犯罪活动。
④第五种观点,认为在阐释职务犯罪之前,应当对“公务”、“职务”、“公职”这三个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和区分。
支持该观点的学者们指出,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则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实际上是义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非法谋取经济利益,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破坏国家的社会、组织管理职能,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和。
⑤而笔者认为综合分析以上的五种观点,职务犯罪的概念应当有两种,即广义和狭义的分发。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那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职务犯罪的预防怎么做下面就由告诉大家吧!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一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1从立法方面看,一是在处罚职务犯罪类的刑法规定中,有的部分过于抽象、笼统,容易在主体及一些法理认识方面产生分歧,从而影响对职务犯罪的认定和打击。
二是在确定相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性和职责范围方面规定不明,或者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予以确定,造成“职”的范围缺乏理论依据,难究其责。
三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履行的监督规章,虽然在近几年有了一些发展,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2在民主建设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原因,我国的民主化建设进程遭遇着较多的困难,无视民主、压制民主、甚至破坏民主的现象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民主集中制原则观念淡薄,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听不进一点不同的意见,目无法纪,利用职权任意行事,如此作为,难免会产生一些危害经济与法制建设、损害人民公众利益的结果,滋生专权型职务犯罪,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必然要导致腐败。
3在执法方面,一是某些检察人员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由于受办案人素质、犯罪人各有特异的身份、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保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罪必究,从而使一些人怀有侥幸心理,涉足犯罪。
二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以罚代刑现象,特别是对一些领导干部,有时为了顾及政府形象、社会影响等,以党纪政纪处理代替刑事责任,且形成比照处理的惯例,削弱了惩治犯罪的特殊预防作用。
三是某些司法制度不够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法律、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减弱了法律、制度的约束力,予职务犯罪以滋生的土壤。
4从监督制约机制方面看,上级部门的监管不力也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发展经济,经济的好坏成为衡量领导政绩的首要因素。
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职务犯罪是官员腐败的极端表现,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金钱的诱惑。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职务犯罪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职务犯罪的原因政治素质低、精神文化空虚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的政治学习和提高,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执法领域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把公正执法扔到了脑后。
究其根本原因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思想,动摇了理想信念。
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助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
权力过于集中、缺少监督和制约[4]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为个人领导。
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
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的疏漏。
无疑,正是过分集权的体制为某些掌权的人提供了自由用公的可能。
过大的权力膨胀了他们的个人意志。
而且,权力过分集中还使得纠正权力过错的代价大大提高。
1、权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规律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
在失控和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的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过程,从而使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
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的规范也往往流于形式,丧失应有的权威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的贯彻。
江泽民同志说,权力被滥用而又得不到制止,往往就会出现大问题。
我国腐败现象发生的现实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
预防职务犯罪的定义及危害
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公 平正义和法治秩序。因此,预防职务犯罪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包括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惩 治力度等方面,旨在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阻碍经济发展,造成经济 损失
影响社会和谐,破坏社会 秩序
对国际形象和声誉的危害
损害国家形象:职务犯罪行为被揭露后,会损害国家的形象和声誉,使国际社会对国家 的信任度降低。
影响国际合作:职务犯罪行为可能导致国际社会对国家的合作意愿降低,影响国家在国 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阻碍经济发展:职务犯罪行为会破坏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的经济实力和 竞争力。
子女前途受影响: 子女可能因父母 犯罪而受到歧视, 影响其成长和前 途
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的危害
损害党的执政基 础和执政地位
破坏社会公平正 义和法治秩序
削弱政府公信力 和治理能力
损害人民群众对 党和政府的信任 和支持
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
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影响 社会稳定
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成功案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成功案例的背景和原因 成功案例的措施和效果 成功案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未来如何借鉴和推广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成功案例的预防措施和效果 评估
成功案例的推广策略和实施 效果
成功案例的背景和情况介绍
成功案例的应用价值和启示 意义
总结预防职务犯罪的定义及危害
预防职务犯罪的定义: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 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产的行为。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是当前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它严重地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危及政权的稳固同其作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历史任务。
本文以对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提出粗浅意见。
一、职务犯罪的社会原因(一)政治原因1、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失衡。
作为权力之所有者的人民,与作为权力之行使者的国家公务人员之间出现了相对分离、造成了权力过于集中但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衡机制的状况。
另外,加之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各种弊端,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等消极因素,很容易使某些素质不高的国家公务人员或者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其职权、或者不尽其职责,实施职务犯罪。
2、严重的官僚主义。
国家机关臃肿庞大,权力过分集中,必然造成严重的官僚主义,从而导致职务犯罪的日益增多。
例如,玩忽职守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渎职型的职务犯罪,便是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重官僚主义所直接导致的恶果;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贪利型的职务犯罪,也正是行为人钻了领导干部严重官僚主义的空子,在其“委派”、“信任”、“重用”的掩护下所实施的行为。
(二)经济原因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体制,其中的消极因素成为了产生职务犯罪的温床,例如,某些有钱无权的私有者为了获取暴利,往往“以钱开道”,用重金贿赂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物资等部门的国家公务人员使某些意志薄弱者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从而导致索贿、受贿等贪利型的职务犯罪。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社会财富的多种分配方式,即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之以按资分配、按股分红、风险收入和其他非劳动收入,人们的经济收入差距由此迅速拉开,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裕了起来。
这些,易使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的心理失衡,进而在一定条件下去实施其贪利型的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职务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职务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受中国几年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及社会发展滋生出来的一些弊端的影响。
职务犯罪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易发阶段。
虽然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得政策与措施,但取得的成绩依然不容乐观。
职务犯罪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我们应该从包括法律的、政治的、行政的等各个方面来遏制职务犯罪问题。
本文对职务犯罪进行论述的同时,也针对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提出了一些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在经济建设中,职务犯罪的预防已经迫在眉睫。
那么,究竟什么是职务犯罪呢?我国学者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大体和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相符合。
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职务犯罪的种类很多,依现行刑法规定,大体划分为三大类:贪污贿赂犯罪(第八章);渎职罪(第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二、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真正预防职务犯罪,法律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刑法》中关于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规定基本上相同,大体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具备这两要件是构成职务犯罪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1、职务犯罪的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
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客体虽然职务犯罪的主体要件基本相同,但具体到客体要件就截然不同了。
职务犯罪并非法定的一类独立犯罪,没有其同类客体,各种职务犯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3 、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大多数职务犯罪由故意构成,只有少数职务犯罪由过失构成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论职务犯罪的危害、成因及预防
论职务犯罪的危害、成因及预防作者:郭娜娜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0期【摘要】为了更好的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新思想,增加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深对职务犯罪危害性的认识,从多角度多层面深入挖掘剖析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坚持多措并举,打防结合,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通过文章列举了职务犯罪的危害性,深入剖析了职务犯罪的成因,提出了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的建议。
【关键词】职务犯罪;危害性;成因分析;预防措施一、职务犯罪的危害性(一)削弱政府执政能力,降低政府公信度。
职务犯罪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不仅直接破坏了党风政风,犯罪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更会降低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度,效能的耗损会削弱国家职能,严重了则会导致政治危机。
(二)破坏社会秩序,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职务犯罪主体多为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知法犯法和徇私枉法,势必会有损法律的尊严,动摇法律在公众心目中的公正和权威,影响法律的调节功能,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破坏分配制度,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职务犯罪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使社会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职务犯罪体现的按权力分配特征与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合理分配原则背道而驰,影响分配制度的建立,阻碍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四)误导价值观念,影响核心价值形成。
职务犯罪是以权力滥用为前提的,势必会给国家和个人利益带来损害,势必会影响公平正义观念的巩固,冲击正常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助长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民众守法意识受到不良影响,影响整个社会核心价值的形成。
二、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源(一)放松思想改造,政治素质不高。
职务犯罪的干部往往不注重学习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不注重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锤炼,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往往在腐朽思想侵蚀下动摇了理想和信念,价值观发生扭曲,禁不住诱惑,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利益交换的筹码和以权谋私的工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职务犯罪预防讲课提纲
职务犯罪预防讲课提纲一、职务犯罪的定义和类型1.职务犯罪的定义: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职权,实施违反职责规定,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2.职务犯罪的类型: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受贿、渎职、挪用公款等。
二、职务犯罪的危害和影响1.破坏公平公正原则,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2.损害企业和公共利益,阻碍经济发展。
3.破坏社会稳定和和谐,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职务犯罪的原因和根源1.思想观念问题:部分公务人员法治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低下,追求个人私利。
2.制度缺陷:部分地区和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为职务犯罪提供了空间。
3.社会环境影响:社会风气不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盛行,对公务人员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和方法1.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审计制度,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3.加强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职务犯罪行为。
4.推行电子政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和操作不当的情况。
5.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职务犯罪行为,对提供有效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五、增强廉政意识和法制观念1.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开展廉政宣传、警示教育等活动,使广大公务人员认识到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抵制腐败行为。
2.培养法治思维:引导公务人员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不越权不越轨。
3.强化纪律意识:教育公务人员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增强组织纪律性,服从组织安排和管理。
六、建立监督机制和惩治机制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等多种手段,对公务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全面、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加强惩治力度:对查处的职务犯罪行为依法严惩,形成有效的震慑力,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对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近年来,作为腐败的极端形式的职务犯罪,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的损害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的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各国对此都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我国政府对职务犯罪的防治工作更是将其列为重中之重。
从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来看,检察机关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数量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高级别的案件有所增加。
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政府对防治职务犯罪的的决心,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个问题:职务犯罪现象仍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很多隐藏的职务犯罪分子没有被发现、查办,反腐败工作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本文旨在通过对职务犯罪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找出预防之方法。
一、职务犯罪的原因犯罪学认为: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
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形式,其发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的。
主要表现在:(一) 职务犯罪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而封建社会对官员的选拔制度是“跃龙门”式的科考制,在严格的等级制度约束下,由于对身份和地位的极度崇尚,多数人通过各种途径“跃龙门”,一旦获得一官半职,便利用所获得的特权进行各种“活动”。
权力、金钱居于社会的支配地位。
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只经历了短暂的资本主义发展,而对作为资本主义所具有、提倡的许多先进的内容却没有成熟的吸收。
可以说,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不完全进化。
我国就是在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不完全进化的背景下迈进了社会主义的门槛。
因此,官僚主义的腐朽思想及钱、权这两个封建等级社会所极度崇尚的东西被现今社会的多数人所“继承”下来。
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则表现为对权力的崇拜和对金钱的贪婪,这种“利欲熏心”的官僚主义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公职人员目无法律,走向犯罪道路,从检察机关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具有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
(二) 体制弊端是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论文摘要】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是当前腐败现象最严重最突出的表现。
本文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研究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以期有效遏制职务犯罪。
【论文关键词】职务犯罪;原因;对策职务犯罪是引发当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以及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毒化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反腐斗争重点打击、惩治和预防的对象。
及时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深入研究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是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重要前提。
一、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一)权力的原因权力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前置性条件。
公共权力的大量存在,能够有效地实施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行政职能,但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条件。
在现行体制下,公共权力往往集中于少数领导干部手中,实际办事的人员没有决定权,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上缺乏民主和监督,这就为少数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
另外,权力缺少有效的监督,在办案实践中,有一些机关部门,虽有权力监督机制,但对监督的实际效果过问很少,导致往往无法有效地进行权力监督。
实际表明,权力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会产生利益,其实质就是数额巨大的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有着很强的诱惑力,这些利益和诱惑正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动力源泉。
(二)制度的原因我国现行体制下,行政管制和市场机制并存,体制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使权力运行失去必要的透明度及应有的监督制约。
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也形成了制度体系的混乱,大大减弱了制度对腐败活动的监控能力。
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不具备科学性。
有些制度设置的时候就不科学,一开始就是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建立起来的,基于这种制度基础之上产生的权力必然具有腐败的属性。
因为这个制度并非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而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利益。
二是制度制约的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制 ,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和流于形式 ,加上处理上 的避重就 轻 ,使 部分干部 对于职务犯罪 的后果产 生侥幸心理 ,有得大 于 失 的 思想 。 三 、预 防职 务 犯 罪 的 对 策 建议 ( 一 )强 化素质建设 ,铸 就思想 防线 。这 里的素质既是
指思想道德修养 ,也指政 治素质 、 党性修养 。素质教育是强
化 内因 , 要对领导干部 , 尤其是中高级领导 干部强化世界观 、 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 的地位观 、权力观 和利益观。宣传 教育过程 既要 注重 实效 ,也要有声有势 ; 既 要注意面 ,还要 注意点 ; 既要 注意普遍 现象 ,又要突 出针 对 性 ;内容要赋予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在党委统一 领导 下 ,发 挥多部 门集体力量 ,常抓不懈 。通过 学习讨论 、案 例说法 、 批评和 自我批评 ,使广大干部明确 自身定位 ,知 道权力来 源 党和人 民,始终把党和人 民的利益 放在 首位 ,牢 固铸就思想 方 向。 ( 二 )强化监 督管理 ,完善 制约机制 。要 强化党 内监督
民、企事业单位 、 社会 团体 的监督作用 。
( 三 )强 化法 制观念 ,加 快法 治建 设。加 大惩治 力度 , 敦促领导干部强化法制观念 ,帮他们算好职务犯 罪的政治成 本和经济成本 ,达到不想犯罪 、不敢犯罪 、不能犯罪。要 加 大廉洁从政 的立法力度 ,以此来强化执法队伍建 设 ,加大对 犯罪 的惩处力度 ,规范行政行为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充分
和纪委 的监督作用 ,狠抓重点人群 和重点领域 , 形 成科学 、 严密 的权力运行机制 。要强化人大对国家行 政机关 和审判 检
察机关 的法律和工作监督 。要扩大监督 机关 权限 ,完 善行 政 检查体制 , 保证其独立行使监察权。要加强 经济 活动 和单位 、 领导干部个 人经济运 行和财务制度遵 守情况 的审计 和监察 。 要注重发挥 民主监督的作用 ,扩大监督 广度 和深 度。要强 化 舆论监督 ,使权力在 阳光下运行。要强化社会监督 ,发挥公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1 0 月下 第3 0 期 总第5 7 6 期
论职务犯罪的危害 、成 因及预防
郭娜 娜
(中共 黑龙 江绥 化 市委 党 校 。黑 龙 江 绥化 1 5 2 0 0 0)
【 摘 要】 为 了更好 的落实十八届四 中全会依 法治 国的新思想 ,增加忧 患意识和 责任 意识 ,加深对职务犯罪危 害性的认 识 ,从 多角度 多层 面深入挖掘剖析职 务犯 罪产 生的根 源,有针 对性的 坚持 多措并举 ,打 防结合 ,不断推进法治 中国建设 的进 程 ,作 者通过深入研究和 思考 ,通过 文章列举 了职务犯 罪的危 害性 ,深入剖析 了职务犯 罪的成 因, 提 出了预防和遏制职务犯 罪的建议 。 【 关键词 】 职务犯罪 ; 危 害性 ;成 因分析 ;预防措施
康 有序 发展 。 (四 )误 导价值观念 ,影 响核心价值形 成。职务犯罪 是
以权力滥用 为前提 的,势必 会给 国家 和个人利益 带来 损害 , 势必会 影响公平正义观念的巩固 ,冲击 正常价值 理念 的形 成 和发展 ,助长 拜金主义 、自私 自利 、享乐 主义和个人 主义 , 民众守法意识受 到不 良影响 , 影响整个社会核心价值 的形成 。 二 、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源 ( 一 )放 松思想改造 ,政 治素质不 高。职务 犯罪 的干部 往往不注重学习和人生观 、世界观的改造 ,不注重政治思想 觉悟的提高和锤炼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往往在腐 朽思想侵 蚀 下动摇了理想和信念 ,价值观发生扭曲 ,禁 不住诱 惑 ,把 党 和人 民赋予 的权力 当做 利益交换 的筹 码和 以权谋 私的工具 , 走上违法犯 罪道 路。 ( 二 )权 力过于集 中 ,制约监督不 够。产生官僚 主义和 滋生腐败的 内因是个人政治素质和价值取 向问题 ,但不能否 认这种体制内犯罪还存在制度环境的客观原因 ,那就是权力 的集 中和监管的缺失。同时 ,干部财产公开 、政务公 开存 在 的问题 也使公众监 督流于形式 ,增加 了职务犯罪的隐蔽性。 ( 三 )权力观念失衡 ,法制观念淡薄。对 领导干部来说 , 党和人 民赋予 的权 利越大 ,意 味着肩负 的责任 和义务越 大 , 为人 民服务 的机会越多 ,范 围越广 ,也为 自身实现个人价值 提供 了更大 的舞 台。廉洁奉公的干部 占主流 ,但还是极个别 领导干部权力越大越脱离群众 ,脱离工作实际 ,脱离 民主和 监督 ,政治觉悟降低 ,免疫力下降 ,权大于法的思想逐步膨 胀 ,把权力作为谋私工具 ,走向腐化 堕落 。 ( 四 )工作机 制欠佳 ,管理存 在盲 区。部 分地 区、部 门
职务犯罪的危害性 ( 一 )削弱政府 执政能力 ,降低政 府公信度 。职务犯罪 同党 的性质和宗 旨是背道而驰的 , 不仅直接破坏 了党风政风 , 犯罪 主体 自身的特殊性 和工作性质 的特殊性更会 降低 党和政 府在群众 中的执 政能力和公信度 ,效 能的耗损会 削弱国家职 能 ,严重 了则会导致政治危机 。 ( 二 )破坏社会 秩序 ,影 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职务犯罪 主体多 为国家法律法规 的制定者 和执行者 ,他们 的知法犯法 和徇私枉法 ,势必会有损法律 的尊严 ,动摇法律在公众心 目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 正和权威 ,影 响法律 的调节 功能 ,影 响社会 主义民主
政 治的发展进程 和正常 的社会秩序 ,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 ( 三 )破坏分 配制度 ,阻碍 市场经济健 康发展 。职务犯 罪使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中的问题 和矛盾更加 突出 ,使社
会 资源难 以得到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 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 , 职务犯罪体 现的按权 力分 配特 征与按 劳分 配兼顾公平 的合 理 分 配原 则背道 而驰 ,影 响分配 制度 的建立 ,阻碍市场经济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