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4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4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4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数字概念以及对数字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数字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数字的认知及相关定义、性质(1) 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内的数字及其大小比较(2) 数字的顺序数、基数、序数概念(3) 数字的分解和合并2.简单算术(1) 加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 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3) 小学奥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的认知及相关定义、性质的掌握。

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数字的分解和合并的掌握。

小学奥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字概念的相关定义及其性质,学会正确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并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掌握小学奥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流程1.数字的认知及相关定义、性质(1) 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内的数字及其大小比较(2) 数字的顺序数、基数、序数概念(3) 数字的分解和合并2.简单算术(1) 加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 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3) 小学奥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六、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根据所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完成相应的作业和实践任务。

学生应理解并掌握数字概念及其应用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教师评价通过考试、测试、作业以及其他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应予以表扬和奖励。

七、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涉及数字及其应用方法的认知及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本设计以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法为主要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及其应用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法》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0-10的加减法运算,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对加减法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提高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数学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棒、计数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际情境: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给了他3个苹果,问他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用小棒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系列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用计数器或小棒进行实际操作,如:3 + 2 = ?,4 - 1 = ? 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道加减法题目,用实物道具进行表演,如:3 + 2 = ?,4 - 1 = ? 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教具、学具等资源,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6.总结反思,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规范书写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小明去果园摘苹果的故事:小明摘了3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4个苹果,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难度由浅入深,包括直接写出结果、填空、解决问题等类型。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速度和正确率,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检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我纠错能力。
(五)总结归纳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用学具进行类似的操作活动。教师给出不同的问题,如:“小明有5个糖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糖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糖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尝试用加法算式来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讨论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3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3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3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3课时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将两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数量,并用加号和数字表示。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对加法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实际操作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对加法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数量,并用加号和数字表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数量,并用加号和数字表示。

2.难点: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体验加法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加号卡片、数字卡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小物品、计数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猫拿走了3个苹果,小狗又拿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加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加法算式,如“3 + 2 =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用自带的小物品进行实际操作,如将3个物品和2个物品合并在一起,感受加法的意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加号和数字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合并,如“我有5个糖果,朋友给了我3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爸爸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加一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直观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童趣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加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索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加法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本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操作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3.交互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故事情境的图片、实物道具、加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加法算式卡片,用于实际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需要学生数一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算式的构成,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此基础上,他们已经掌握了数的认知,能够认识10以内的数,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算式的构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课件。

2.学具:准备小动物卡片、数字卡片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小动物们举行运动会,有的小动物已经到达终点,有的小动物还在路上。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小动物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故事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已经到达终点的小动物和还在路上的小动物的数量。

提问:“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得出答案。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组发放小动物卡片和数字卡片。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组成故事中已到达终点的小动物和还在路上的小动物的数量。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多少》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算式的结构,掌握10以内的加法计算法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法则还比较陌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于数字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的实际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能力还比较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书写加法算式,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加法算式,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法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规律,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了水果、玩具等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了一定量的小卡片、计数器等学习工具,用于进行加法计算练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学习内容,如“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会数数吗?”。

然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运算——加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里有几个苹果?几个玩具?”让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进行回答。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7+8=15(人)6+9=15(人)
教学反思与改进
师:真棒!你是从天鹅的位置观察的。你是怎么观察的?
生2:图中有8只白天鹅,有6只黑天鹅,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列式计算为8+6=14(只)。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是从天鹅的颜色来分的。
生3:老师我发现有12只昂首挺脖的天鹅,有2只梳理羽毛的天鹅,求一共有多少只,列式为12+2=14(只)。12再添上2就是14,我算对了。
3.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多媒体出示天鹅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一想该怎么解答?并说一说你的解答正确吗?在图上圈一圈,画一画,并把算式写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学生完成后举手,教师指名回答。学生回答预设
生1:图中左边有7只天鹅,右边也有7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就是把左边和右边这两部分合起来,列式为7+7=14(只)。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是按照手里拿着东西的3人和没拿东西的11人来分,列式是3+11=14(人)。
生4:我是按照跳舞的和没跳舞的来分的,跳舞的有1人,没跳舞的有12人,列式是1+11=13(人)。
生5:不对,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观察得数都应该是14人,你一定是数错了。
师:同学们,快再来数一数吧。
教师指导学生按顺序边点边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时
1课时
课 题
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97页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及“做一做”和第99页练习二十三第1、3题。
教材例5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会的运动场上拉拉队表演图。图中队员按前后位置看,分为前排和后排;从性别分又可以分为男生和女生。这样,学生在面对同一幅图时,能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同时教材中以相应的提示语“知道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将以往隐性的解决问题的线索显现出来,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提供的“做一做”也是从多个方面呈现了天鹅的情况,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课时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能够通过数数、画图等方式,找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和。

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运算,对于加法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律。

同时,学生对于数量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提高对数量的理解和把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能够通过数数、画图等方式,找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和。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

2.难点: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卡片、水果图片、小动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水果或者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多少个水果或者小动物。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数量有一定的认知。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整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

同时,让学生通过数数、画图等方式,找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和。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巩固加法的运算规律。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每组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的运算规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3.1《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3.1《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3.1《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3.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表示两个数量的总和。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加法的概念还没有形成,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量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表示两个数量的总和。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表示两个数量的总和。

2.难点: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加法现象,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解加法的意义。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

2.教具:准备苹果、小鸟等实物教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学具:为学生准备苹果、小鸟等实物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4.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加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通过观察和数数来找出物品的总数。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并理解整数的加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数数、计算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整数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物品,如苹果、玩具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动画,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物品的数量,引出加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呈现实例,如“小猫拿走了3个苹果,小狗拿走了2个苹果,一共拿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加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每组拿一些物品,然后计算出一共拿走了多少个物品。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加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分为简单和复杂两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题目进行解答。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加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2023年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认识。

五、教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

课题:一共有多少(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生:想!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生:记得,是笑笑!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生:铅笔。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出示数量图3个桃子,5朵小花,8条鱼,让学生又快又准地数数,规范学生的回答,举手发言。

二:情景导入1,一共有几支铅笔?出示情境图1 笑笑同学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你们看,谁呀(笑笑),没错,笑笑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她还带来了学习用品,请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代表汇报有5支笔。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是怎么想的?生汇报笑笑一只手拿着3支笔,另一只手拿着2支笔。

师,你们说得真好,现在呢,注意观察笑笑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出示笑笑把两手笔合起来的动态图)谁来说一说?生代表回答,师适时鼓励学生表达得清楚,全面。

(板书笑笑的5支笔,用小棒表示)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挑战,想请全班同学像笑笑同学那样一边演示,一边说。

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好的5支铅笔,准备好做合起来的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合起来。

师:好,小眼睛在哪里?(小眼睛在这里)刚刚老师发现我们同学同桌间表演得特别好,你们真厉害!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让你们帮忙,笑笑同学把一只手3支铅笔,另一只手2支铅笔合起来,合起来一共几支笔?你们怎么数出是5支铅笔?谁说说他的想法。

生1:我是1根1根数生2:我是2根2根数生3:我是跳着数师:你们太聪明了,想法真多,但是呀老师希望我们现在还是先1支一支数,才不会出错,笑笑一只手有3支笔,另一只手2支笔,我们就可以3接着往下数4、5,所以呀,一共有5支笔2,一共有几只熊猫?师:老师今天不仅请来了笑笑同学,还带了熊猫小朋友,请看(出示熊猫情境图)认真观察图片,熊猫在做什么?生1: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说的太好了,谁像他这样说一说。

生模仿表述。

师:老师想请个同学帮老师在黑板上用圆片表示熊猫。

(学生扮演摆学具)师:没有学具的同学,在你们的白纸上用表示熊猫,画一画,数一数,看看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巡视收集代表性作品(反馈学生代表的作品,学生上台表述图意)师:那这些熊猫合起来一共多少只呢?学生汇报数数方法。

《一共有多少》_微课教案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一共有多少》_微课教案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微课教案《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探索得数是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魔术表演,左手变出2支铅笔,右手变出3支铅笔,将左右手合
起来,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图片,熊猫在做些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3、探究数”一共有多少只熊猫”的方法
(1)点数法
(2)图示法
(3)加法算式
4、理解加法的意义
(1)认识加法算式和加号
(2)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看图理解题意,算一算
(1)摆一摆,算一算
(2)说一说,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通过数数来计算物品的总数。

本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整数的加法运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能够数数和统计物品的数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整数的加法运算。

2.难点: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物品,如苹果、球等,用于教学演示和小组活动。

2.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实例和板书。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

故事中,有两个角色,它们分别有一些物品,我们需要帮助它们计算一共有多少物品。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球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每种物品的数量。

然后,将两种物品放在一起,让学生尝试计算一共有多少物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堆物品,让学生互相数一数和计算一共有多少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是图片题,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物品数量进行计算。

教师检查学生的答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进行计算,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8.安全措施:确保教室环境安全,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对实验器材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学生使用时不会发生危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加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加法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加法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魅力或特点。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7.创新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提高了创新能力。
8.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提高了应用能力。
9.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10.评价能力:学生能够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提问,提高了评价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数学乐园》系列书籍,介绍数字和加法运算的趣味故事和游戏。
(2)视频资源:《数字与加法》系列动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动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用课后时间阅读《数学乐园》系列书籍,通过阅读了解数字和加法的趣味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加法案例进行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1:说一说,数一数,有几支铅笔?
学生活动2:数熊猫
(1)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
(2)我能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熊猫?(摆一摆,画一画)
(3)我能用加法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熊猫?
☐〇☐=☐
学生活动3: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作业设计1.数学数25页第二题。

2.计算
2+3= 1+2= 3+1= 1+1= 2+2= 1+3= 4+1= 2+1=3.看图列式计算。

()+()=()()+()=()
学后反思1、我理解了加法的意思?把两个部分()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操作☐思考☐倾听☐合作☐提问☐答问☐评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P24教学内容及P25练一练
了解加法的含义,理解“+”,能准确的读出加法算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体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详细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三、教学重点
学习和体会“合起来”“继续数”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体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磁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1.谈话:李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铅笔,猜一猜李老师这个只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猜测。

然后教师出示三支。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李老师手里有三支铅笔。

师:大家再猜猜李老师另一只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猜测。

教师出示两支铅笔。

师:你这次又看到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引入加法,理解含义
1、探索一共有几支铅笔。

(1)实物操作,体会合起来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李老师接下来做了个什么动作?(老师将两手中的铅笔做合起来的动作),谁看清楚了?
生:李老师一只手拿了三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两支铅笔,把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合在一起了。

(引导学生说)
师:你说的真清楚,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合起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合起来我们就说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大家一起来说:李老师一只手有3支铅笔,另一只手有2支铅笔,李老师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那现在请大家用小棒代替铅笔,一支手拿出三根小棒,另一只拿出两根小棒,然后把他们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呢?
(2)探索数法,数一数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5支。

师:同意吗?你是怎么数的?
2、探索一共有几只熊猫。

(1)仔细观察,说明图意。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的非常棒,小熊猫也来到课堂参加活动啦!(出示课件:熊猫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三只熊猫在吃竹子,两只熊猫在玩球。

师:说的真清楚,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2)借助图形符号,理解加法含义,交流数法。

师说明要求:请大家用圆圈代替熊猫在纸上画一画。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指点。

请两名学生代表上台画画,并讲述自己的作品意思。

师:哪些圆圈代表3只熊猫,哪些圆圈代表2只熊猫。

学生上台讲清楚。

师:把这些熊猫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只熊猫?你是怎么数的?
生汇报。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数法?
师:这些熊猫合起来一共是5只熊猫。

老师用圆片代替熊猫摆出来。

(3)引入加法算式,阐明加法意义。

师:刚才这两件事我们是用摆小棒和画圆圈的方式表示的,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2=5。

教师板书:3+2=5
师:今天我们又理解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符号吗?
生:加号。

师:你们知道加号是什么意思吗?(做合起来动作)
师: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表示。

我们一起来读这个算式:三加二等于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用3+2=5表示的情境吗?比如我一只
手有3个苹果,另一个手有两个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用3+2=5表示。

谁能像这样再来举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加法啦,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生:敢!
师:那我们就开始吧!(引入练习部分)
(三)巩固新知,加深印象,协助理解。

1、摆一摆,算一算。

(P24)
(1)出示课件
师:谁能讲一讲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三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老师用方块代替桃子,请大家用小棒带替桃子跟着老师一起摆,先摆一个桃,再摆三个桃,一共是四个桃,就是1+3=4。

摆好了吗?谁来告诉老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呢?怎么数呢?
(老师带着学生摆。

用小棒代替桃子,先摆一个桃子,再摆三个桃子,一共是4个桃子。

就是1+3=4。

1、3、4分别表示什么呢?)
(2)出示课件
师:谁能讲讲这个幅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两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谁想当小老师像刚才李老师一样到讲台上来带着大家摆一摆呢?请一名同学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四朵花,就是2+2=4.
(请一个学生代表上台带着大家摆。

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4朵花。

2+2=4.)
(3)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一起告诉我这幅图讲的故事。

齐说:左边有四只鸭,右边一只鸭,一共有多少只鸭?
师:大家自己试着用小棒边摆边说。

先摆四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五只鸭。

就是4+1=5.
请大家自己试着边说边摆。

先摆4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5只鸭,4+1=5.
2、猜一猜。

(出示课件)
一天李老师在动画片上看到了一幅画:李老师看到画就想起了加法算式,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想到一块去啦?
学生回答:2+3=5
师:为什么呀?
学生回答。

师:还有吗?
2+3= 5 1+4=5 4+1=5
师:同学们还真是和我心有灵犀,太棒了。

3、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

(P26第七题) 师:下面我要看一看,我们同学会不会根据生活情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P25第一题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你怎么理解加法?
七、板书
一共有多少(加法)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解决“一共有多少”这个问题,学习了加法,理解了加法算式和“+”,知道了加法在实际生活中表示“合并”和“添加”的意思,也知道了加法“继续往后数”的计算策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解释一个简单加法算是的实际意义,还要初步尝试拜托直观背景,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并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些游戏、猜一猜等环节,但在处理上,还存有一些问题,比如,提的问题不符合一年级的认知特点,要多备学生,对于学生语言动作的训练还不够,教师的语言过多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