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和价值观影响下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调查和优化教育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研究

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研究

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研究随着教育的高速发展,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里的弱势群体主要指的是因为经济、社会地位等原因而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群体。

让我们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一、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出现首先,要了解弱势群体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经济原因:由于经济原因,弱势群体所在区域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均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差甚远,这就使弱势群体的子女很难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2、文化原因:由于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些弱势群体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甚至存在文化习惯的阻碍。

这些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弱势群体更难以获得教育资源,同时也会造成他们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差距。

3、教育制度原因:教育资源的分配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学校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的。

在弱势群体所在区域,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也相对不公平,造成了教育质量的差异。

二、如何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1、政策层面的支持:政府应该在投入预算和统筹资源方面给予支持,并提出具体的教育规划和措施,通过特殊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缩小教育成就差距。

2、社会力量的关注:社会组织、企业、慈善机构等应该积极参与到弱势群体的教育事业中去,提供经济、物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共同为弱势群体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3、学校的自我改善:尽管教育资源不足,但学校也应该在自身条件和师资力量的不断提高中,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激励弱势群体的学生向上发展,尽可能地减小教育差距。

三、教育资源的优化1、鼓励家庭参与教育:加强与弱势群体家庭的沟通与联系,让家长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2、从教育体制入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过程,从制度上推动教育向优质化发展。

3、开拓多元化的教育资源:除了学校课程以外,应引导弱势群体的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拓宽教育资源的渠道。

教学中被忽略型弱势群体学生现状与教育策略论文

教学中被忽略型弱势群体学生现状与教育策略论文

教学中被忽略型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社会丰富多彩的,同时又纷繁复杂。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弱势群体”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短板,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社会经济就不能持续发展,社会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目前,社会上、学校里都还存在着“弱势群体”。

学校里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在学业、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长期处于困难或不良状况那部分学生。

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急剧转型使学校里的“弱势群体”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回避、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强调公平教育、大众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不解决好学校里”弱势群体”问题,就不会有真正的公平教育、大众教育、素质教育!就不会有真正的和谐校园!因此,分析学校里“弱势群体”,解决学校里“弱势群体”问题,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本文将重点对学校教育教学中被忽略的弱势群体学生进行调查和策略研究。

一、查找教育教学中被忽略型弱势群体学生的成因(一)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困生。

他们或因为无心向学而成绩欠佳;或由于学习不得法而无法取得好成绩;或是原来基础没打好而制约了后续学习……总之,学习对于他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据调查,现在由于社会上各种诱惑,加上“读书无用论”喧嚣日上,相当泛滥,使得厌学、弃学的学生不断增多。

据统计,在中学校园里,学困生的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尽管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老师评价学生的标准是多元的、客观的。

但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在很多学校,学习的好坏,即成绩的优劣依然是评价学生优劣不二标准。

因此,学习困难、成绩欠佳的学生,这群被老师同学冷眼看待的人究竟是什么呢?毫无疑问,这就是“弱势群体”。

(二)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开放。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开朗大方,敢于大胆表现,个性张扬。

这些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因此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欢迎。

但校园里也有一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敢表现自我,远离群体,自我封闭。

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不 足 , 实 践 经 验 的 缺 乏 , 使 他们 对 一 些 问 题 , 如 就 业 恋 、 爱 人 、 际关 系等的看法 比较模糊 ,缺乏 协调人 际关 系的能力 ,缺乏 对 繁杂的社会思潮进行过滤 的能力 , 缺乏 抗挫折能力和耐 压 能
力 , 不 能进 行 自我调 节 , 很 难 正 确对 待逆 境 在 , 困难 和 挫 折 面 前 很 容易一 蹶 不 振 , 甚至 走 向堕 落。
200 8 年第 11 期
辽 宁教 育 行 政 学 院学报
封三
大学生弱势群体现 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高飞
( 沈 阳 医 学 院 , 辽 宁 沈 阳 1 10 0 3 4 )
一 、大 学生 弱 势群体的界定 和 类型 大学 生 弱 势 群 体是 指 在 大 学 生 群 体 中教 育资 源 占有 少 , 能 力 、 素 质相 对 较 低 , 心 理 相 对 较 弱 在 , 教 育 资源 分配 和 社 会 竞争 中处 于 相对 弱 势 , 生 存状 态与社会 主 流相 对 脱 节 的群 体 。 具 体而 言 , 其类型 大致可 分为 以 下 四 种 : ( 一 )经 济弱 势学生群体 目前 全 国大 学 生 中贫 困生 的 比例 占总 人 数 的 3 0 % , 特 困 生 比 例 为 1 0 % ~ 15 % 贫 , 困 生 人 数 将 近 3 0 0 万 , 而 其 中绝 大 多 数来 自农 村 。 由于 缺少 充裕 的学 习 资源 和 富 足 的生 活 资料 ,在 其他 同学 优越条件的诱惑下 ,不 少 贫困生 的心 理 、精神变得 异 常 脆 弱 甚 至 自卑 , 在 与 同学 的 交 往 中表 现 出 明显 的不 合群 。 一 个不 经 意 的玩 笑或动作就 有可能刺伤他们 的脆弱 的心 灵 , 从 而导致严 重 的后果 。 (二 )心 理 弱 势学生群体 这 一 群 体在 高校学 生 中 占有相 当 比例 , 其 心 理 问 题 大 多 集 中在 焦 虑 、 恐 惧 、 孤立 、 抑郁 、敌对 、人 际 交往 障碍 等方 面 。 学 业 的压 力 、就业 的压力 、 家庭 的压 力 、 生活环 境 的变化是造成 他们心 理 问题 的主要原 因。 ( 三 )学习弱势学生群体 学 习 弱势学 生 群体是指在学 习 中遇 到相 当的 困难 , 成绩 相对 较差 的学 生 。 随着高等教育 的普及 , 愈来愈多 的青 年人有 机 会 进人 高校 深造 , 但 随之 而 来 的是 高校 中学 习 弱 势 群体 队 伍扩 大 了 , 这 在 高等职 业 院校 中尤 为 明显 。 ( 四 )就 业 弱 势学生群体 随着 高 校逐 年 的大规 模扩 招 , 大 学 毕业 生 的就 业 形 势 13 益 严 峻 甚 , 至 出 现 了 “ 一 毕业 , 即 待业 ” 的尴 尬 局 面 。 大 箭 找 不 到工 作的高校毕业 生不可避免地形成 了一 个就业 弱势群体。 二 、 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 的原 因 ( 一 )社 会 因素 社会 因素 的影 响是 高校弱势群体产生 的外部环 境 。 当前 , 我 国正 处在一 个社会转 型期 , 经 济体制转型 引起 了政治 、 文 化 、 生活 等多面 的变化 , 多层 次 的经 济形 式导致 文 化 的多元 性 , 网络时代所带来 的新事物 、 新思 想 、 新潮 流也 导致 主 体的 、 核心 的价值信仰发生 了危机 。 特别是社 会机会 的不 公平 ,起跑 线 的不 平等 ,权钱交易 的猖獗 ,财富的不 正 常聚敛等不 正 之 风 冲击 着象 牙塔 内的大学 生 , 导致 这 部 分大学 生 价 值观 的扭 曲 和人 与人 之 间关 系变得冷漠 、 势利 。 这部分大学生 若得 不到应 有 的关 爱 , 很 容易造成 心 灵上 的畸变。 (二 )家庭 因素 在子 女 的成 长过 程 中 , 家庭起 着 至 关重 要 的作用 。 研 究表 明 , 家庭不 和睦或缺少家庭 的温 暖和关爱很 容易造成孩 子性 格上 的畸形发 展 。 长期 不 当的家庭教育方 式极 易使孩 子 的心 理 素质形成偏差 。 (三 )教 育因素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和教育 内容的滞后是大学生 弱 势群体 产生 的 因素之一 。 首先 , 多年来高校 的专业 设 置 和 以 “ 学科 本 位 ” 为主 的课 程设置 , 实质就是专业 教育模式 。 虽 然这 种模式 在培养大学生 的专业 知 识 、 专业 技能方 面 起 到 了较大 的作用 , 但 其 缺 陷 不 容忽视 那 , 就 是 重 专业 知识 而 轻 全 面 发 展 重 , 知识 传授而 轻素质教育 , 严重脱离 了学生 成长 和成才的现 实需求。 人 文教育的缺位也 是造成众多大学生实践能力 、 创新能力 与 合作能力欠缺 的根源 。 社会适 应能力差 、 心 理 承受能 力差 、 经 不起任何挫折 , 使得不 少 用人 单位对大学毕业 生 的能力 产生 怀疑 ,不愿轻易录用。 教育因素的不到位造成 的这 种负面一 )加 强 思 想政 治 教 育 ,树 立 弱 势大 学生 自强 意识 弱 势学生 群体 自卑心 理 的 产生 , 除客观 因素外 , 很 大 程 度 上 源 于 他们 自身 的认 知 偏 差 , 源 于 他 们 不 能 正 确看 待人 生 , 缺

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与教育策略分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与教育策略分析
业。
三、 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与教
育 策略
二 、大 学 生 弱 势 群体 的 现 状分 析 1 、 艰苦朴素与 自卑失落并存的现状 大 学生 经济 弱 势群 体 由于 家 庭经 济 状 况 不 良的 原 因 , 一 方 面 他 们 体 恤 父 母 ,勤 俭 节 约 ,深 知 生 活 的不 易 ,愿 意 通过勤工俭学等方法减轻家里的经济负 担,另一方面,大学生多处于人体生长 发 育 的第 二 阶 段 ,生 理 上 、心理 上 逐 渐 发 育成 熟 。 他们 对 于 异 性 的好 感 以及 从 众 心态 可 能会 引起 不 自觉 的 攀 比 心 理 , 不 免 会产 生 自卑 失落 的情 绪 。 2 、 自强 不息 与危 机 脆 弱并 存 的现 状
的 就 业创 业 能 力
增加 的趋 势 。 2 、 经 济 弱 势群 体
经 济弱 势 群体 指 缺 乏经 济来 源 的贫 困 学生 。 尽管 近 年 来 国家 加 大 了对 高等 教 育 的 资金 投 入 , 但 是 随着 物 价 上 涨 、 消 费支 出增加 , 经 济弱 势 群 体 仍 然面 临 着严 重 的贫 困 问题 。 3 、 学 习弱 势群 体 学 习弱 势 群体 指跟 不 上 学校 教学 进 度 ,成 绩 较差 的学 生 。随着 我 国 高等 教 育的转型,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在 入学人数增 多的同时, 学 习弱势群体的 基 数 也 逐渐 增 大 ,他们 因为 学 习方 法 不 科学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 高等原因,不能顺利通过考试,完量 高校 办 学 成 果 的重 要标 准 , 学校 要 结 合 专 业 需要 和市场需求, 加强弱势群体学生的就业 指导工作, 仔细 了解 目 目 势群体学生的人 生发展 目标, 帮助他们完成职业生涯设 计 对 于有 创 业 意 愿 的 学生 ,注 重培 养 他 们 的创 业 思 维 、 创 业技 能 等 各 种创 业 综合素质, 并 最 终 使 学生 具 有 一 定 的创 业 能 力 。最 后 ,在各 种 有 效 就 业 指 导方 式 方 法 的 保 障 下,达 到提 升 学 生 就业 创 业 能 力 的 目的 。 结语 :了解 大学生 弱势群体 的现 状, 进 行大 学 生 弱势 群 体 教 育 策 略研 究 分 析 对 于 提 高 大 学 生 弱 势群 体 就 业 率 , 加 强 高 校 办学 质 量 具 有重 大 的意 义 。 大 学 生 弱势 群体 的问题 需要 教 育工 作者 继 续关注,并在实际发展变化 中探讨、完

学校改变弱势群体学生现状政策论文

学校改变弱势群体学生现状政策论文

学校改变弱势群体学生现状的政策研究弱势群体学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在学校受教育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的学生人群。

我国的弱势群体学生主要是由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四大因素造成的心理残障型、学习消极型、品德不良型、父母教育方式失当型、家庭经济困难型、留守子女型、流动人口子女型、单亲家庭子女型、学校教育教学中被忽略型、学校环境适应能力低下型、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失当型、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影响型、沉迷网络型、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型等十四种不同类型组成。

本文主要探讨对义务教育阶段各种类型弱势群体学生教育的政策研究问题。

一、弱势群体教育概况我国一直很重视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问题。

从建国之初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在指令性计划体制的主导作用下,残疾人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由经济领域广泛引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于是大量人员逐步落入主流社会的弱势群体行列。

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农村留守学生、城市农民工子女学生、贫困家庭学生、不良学生等教育又成为了弱势群体学生教育问题。

弱势群体学生教育既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有学者提出弱势群体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但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该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因而政府必须伸出那一只“看得见的手”,建立起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2]。

还有学者提出,从根本上遏制转轨中弱势群体扩大、边缘化的趋势,首先要让弱势群体获得他们目前所缺少的各种权利。

其中,教育公平权乃弱势群体学生应该拥有的重要权利之一[3]。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仍有346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美国总人口的12.2%。

其中,18岁以下贫困儿童比例为16.7%。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以立法、制定政策、颁行计划等方法,引导各地扭转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利局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75年美国颁布《教育所有残疾儿童法》,并实行“校车接送学童”、“适合的学校课程”、“美国2000:教育战略”、“教育券计划”、“国家学费储蓄计划”、“为美国的未来做准备”、“特殊教育方案”、“补偿教育方案”、“先期干预计划(trio)”、“补习计划”等政策和计划,体现了政府的主导责任,为解决弱势群体学生教育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阐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存问题。

随后提出建立多元化教育体系、倡导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三项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指出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本研究可深化了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需求,提出有效策略促进其核心价值观培养,并对未来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特点分析、重要性、存在问题、多元化体系、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心理健康水平、结论总结、未来展望、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困难、家庭背景不佳、心理压力大等。

这些弱势群体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更加迫切和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正日益受到关注。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其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至关重要。

对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获得有效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会和资源。

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对于促进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特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现有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倡导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以及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等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这一群体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担当和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

学习消极型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共5页文档

学习消极型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共5页文档

学习消极型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一、调查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初中的教育面临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的家庭背景复杂,学生流动性大,其能力、智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这部分学生被称为学习消极型弱势群体学生。

那么,关注这部分弱势群体学生,改变这部分学生的现状,就有必要对他们的认知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探索教育和转化他们的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同时“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学生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

新课程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倡导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这都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对象。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调查和研究这部分弱势群体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既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题中之义,又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

二、形成原因学习消极型“弱势群体”就是指在课堂中,对学习或活动表现无所谓、冷漠、甚至敌视的学生。

他们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下课未好好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够好。

还有的学生则因未听懂老师的讲解而被认为思维缓慢。

我和几位老师对学校八年级的学困生展开问卷调查,透过调查的数据我们分析出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的原因如下:1.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如智力发展的水平和同龄学生比相对滞后、性格胆小内向,动手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上进心受挫,学习兴趣伤失;2.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老师的语言和行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挫折,对学习有抵触、厌烦情绪,没有学习兴趣而造成的;3.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甚至缺失(例如单亲家庭、城镇贫困家庭、农村留守学生等情况),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加之以前的学习基础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造成的。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

文章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对策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

大学生弱势群体除具有大学生群体一般的特征外,还有着独特的思想和行为,他们的存在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继而对社会的稳定也产生影响,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校、政府的高度重视。

所以,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根据其形成相对弱势的因素可以分为: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行为弱势群体等。

经济弱势群体在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是高校中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包括特困生、困难生和一般困难学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近些年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长。

心理弱势群体在高校学生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大学生中,16%—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

来自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因为各种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四大最为突出的“心病”。

心理弱势群体的“弱势”集中表现为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自主自立能力欠缺,并因此引起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学习弱势群体是指在学习中遇到相当的困难,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赵雄辉(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博士研究生)摘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明确大学生中谁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困难何在,弱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本文通过分析393名自认为属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问卷调查表,对属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特征、现状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本文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我国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资助研究》(立项编号0406025)的阶段性成果。

自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并提出要“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以后,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大量增加。

在教育领域,不仅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也开始探讨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问题,特别是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所谓弱势群体,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或阶层。

他们往往是由于某些障碍、能力缺陷,或者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境艰难。

有经济上的弱势、政治上的弱势、心理上的弱势、交往上的弱势等。

社会学中认为,当一部分人群(通常是少数)比另一部分人群(通常是多数)在经济、文化、体能、处境等方面处于一种相对不利的地位时,这一部分人则属于弱势群体。

并认为,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强势”而言的,如与健康人相比,残疾人是弱势;与主流文化群体比,亚文化群体是弱势;与发达城市相比,边远农村人群是弱势。

有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得以重视的。

有人提出“所谓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业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其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群体”;认为他们的弱势突出表现在贫困和心理方面,而导致他们弱势是由于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自身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状况调查及教育策略

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状况调查及教育策略

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状况调查及教育策略[摘要] 本文依据2003年9月所作的《市中学学生家庭及心理状况抽样调查》,对其中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分析研究教育策略一.调查背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社会改革给落后的中国带来全方位的巨变,它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也还导致了社会分化的加剧,由此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这一人群或阶层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导致其处于不利社会地位,在生活、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存在着困难,尤其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生活环境制约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和速度,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居住环境等因素对子女产生着重要影响。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地处扬州城区东部边缘,所招学生约34%来自低收入的城市弱势群体家庭,尤以宏志班学生最为典型。

作为教师,有义务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尤其是心理上的疏导。

这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也是社会公平的表现。

为此,我们最近在全校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目的在于掌握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态和学习状况,寻找对策,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全校学生为调查总体,初一至高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一个宏志班,两个普通班,共18个班级。

调查共发放问卷880份,在相关班主任的配合下,回收有效问卷880份。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

问卷由35个问题组成,分为七个部分。

(1)被调查人父母情况(含双方文化程度、职业状况、月总收入);(2)居住情况(含住房面积、房屋类型、是否独立有卧室、居住满意度);(3)家庭教养氛围(单亲离异情况、和睦程度、文化气息、学习关心度、与父母关系);(4)个人心理状况(自卑感、焦虑感、精神压力、心理承受力);(5)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倾诉对象);(6)学习情况(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学习自信心);(7)学生个人期求(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这一部分采用开放式问答题)。

弱势群体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弱势群体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 0 0 08 9

( 旬刊 ) 下
弱势 群 俸教霄现 状 折 与 寸 策研
口 郑庆 红
( 州பைடு நூலகம்程 学院 江苏・ 州 2 10) 徐 徐 206
摘 要 随着我 国社会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对 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 , 弱势群体 问题 已经成为我 国政府、 学术界和广大 社会 关注的 一个焦点问题 。弱势群体 的教 育问题也 引起 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作为获得发展 能力的源头活水 , 是帮助弱
势群体摆脱 贫困、 走向富裕的最有效的措施。本文针 对弱势群体教 育存在 的问题提 出了政府应加 大教育投资力度 、 促进教育
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扶持和教育补偿 等多种 解决问题 的对 策。 关键词 弱 势群 体
中图分 类号 : 7 G7

教育
现状与对策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2 7 9 ( 0 8) 9 0 7 0 17 — 8 4 2 0 0— 5 — 2 入 学率 、 中入学率 、 校生 比重差距 明显 。农村学生辍学 、 初 在 流失率 仍 然较高 , 中生辍学率 上升。大学 、 初 中专 等非义务教育 阶段 的教 育实行收 费, 园中出现 了一个不 断扩大 的贫 困阶层 。在城市化的 校 过 程中 , 国数千万流动人 口及其子女 的教育 问题被忽视 。此 外 , 全 在 我国教育体制 中存在 的以钱择校 、高等 教育机会分配不 公等现 象 也直接导致 了教育机会不 平等。升学 和进入好学校 除了能力竞 争 之外 , 越来 越依赖 家长 的社 会关 系、 经济 能力 , 弱势群体往 往缺 乏选择性 ,城市不 同阶层入 学机会 的不公 平和 因学校质量 差距造 成 的不 公平越发显著 。在城 市的重点 中学 以及高等院校人学 机会 上, 不同阶层、 家庭背 景之间存 在明显差别 。 2 育 过程 的 不 平 等 . 教 表现 之~ 是主观方面 , 教师 在教学过程 中的平等态度 , 对待 在 重 点学校重点班级学生 与普通学校普通班 级学生教学态度存 在很 大 差异。一些素质低下 的教师 , 对弱势群体 子女另跟相待 , 诸如在 安 排座位 、 课堂发言 、 交往 态度等方面存在 不公平。这些现象 对学 生 造成了极大 的心理伤害 , 损害 了教育公平 , 也玷污 了教师 的光辉

关于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调查及教育策略

关于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调查及教育策略

关于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调查及教育策略作者: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63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地处三县交界的石桥来说,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在家上学的子女就成了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

这些没有父母照顾的孩子,他们的现状如何呢?对此,我们课题组对2009年至2011年我校初中三个年级的初一、初二的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作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情况我们从2009年至2011年我校初中三个年级的初一、初二学生中抽取845人,发现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就有502人,占抽取总人数的近60%。

其中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有281人,占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的56%,父亲单独外出务工有156人,占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的31%,母亲单独外出务工有65人,占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的13%。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4%的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一起生活的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比例稍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有60.5%的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32%的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被托付给了亲戚朋友;有7.5%的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属于自我管理类型,独自一人在家或寄宿学校。

二、查找产生留守型弱势群体学生的原因(一)家庭的因素由于家庭因素而形成留守型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这类学生可以分为这样的几种类型1.溺爱型这类学生过多地受到祖辈的溺爱。

由于受血缘、亲缘关系的影响,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

加之“代沟”明显,沟通障碍,观念不一,更有体弱多病、精力不济等因素的干扰,监管更是力不从心。

这种教育方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少同情心,骄横任性等心理。

由于缺少约束,在生活上,缺少自立、懒惰,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

在学习上,怕吃苦,不努力,自觉性差,自律能力弱。

常常因为看电视或是贪玩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睡觉过头,无法按时到校等情况。

关注弱势群体的当代教育现状改进建议

关注弱势群体的当代教育现状改进建议

关注弱势群体的当代教育现状改进建议在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对那些经济、文化、身体残障等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来说,他们在获取教育资源、接受教育服务等方面,往往遇到重重困难。

这种不平等现象不仅制约了弱势群体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针对当前弱势群体的教育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显得尤为必要。

现状分析在探索弱势群体教育现状时,需要关注多个方面。

首先,资金支持不足。

在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学校设施、师资力量不足。

这使得弱势群体的儿童难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社会关注度不够。

弱势群体往往处于社会的边缘,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与关怀。

许多社会资源并没有有效地分配到这些群体身上,使他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独自面对重重困难。

再者,教育政策缺乏针对性。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支持弱势群体教育,但部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

对此,许多家庭并不知道相关政策的信息,无法利用政策提供的帮助。

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与服务。

资金投入方面,应增加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财政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投资,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并补充更多的教职人员,保证提供足够的优质教育。

此外,应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例如民间慈善组织和企业通过捐款或提供奖学金,来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

在社会关注度方面,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舆论传播和社区参与,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例如,可以在社区层面开展“关爱弱势学生”的活动,鼓励居民亲自参与到对学生的辅导中来。

此外,通过各种媒介宣传相关教育事迹,提高公众对弱势群体教育权利的认知,从而提升整个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

对于教育政策,政府应开放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确保弱势家庭及时获取政策信息。

新时代大学生弱势群体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弱势群体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弱势群体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高校大学生在群体结构划分上越来越细致。

多元化的学生群体结构也暴露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高校学生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三种方法,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呈现出来的特点以及弱势群体出现的原因,并根据相关问题,找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对策探究。

1.前言在我国弱势群体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关注,关注弱势群体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弱势群体这一概念是相较于强势群体出现的,一般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经济困难、心理压力、社会地位不高等处境的一种群体的统称。

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弱势群体的概念理解并不相同。

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出现的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从大学生弱势群体出现的原因分析,并探究如何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其目的是引导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况提供可行的解决对策。

2.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及类型(1)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相比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出现时间较晚。

但是,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是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存发展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界定,有助于了解弱势群体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并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出现的一些原因。

为了更好的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通过划分弱势群体这一概念来对大学生出现弱势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大学生的整体性概念出发,那些在社会和家庭以及学校表现较为良好的被称为是强势群体,相反的则被称作为弱势群体。

因此,大学生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强势群体而存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和价值观影响下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调查和优化教育策略研究摘要:近年来,在农村中小学,弱势群体学生呈明显上升的态势。

探究产生这类弱势群体学生的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的冲击是产生弱势群体学生的重要社会因素。

关键词:场经济价值观教育策略弱势群体学生一、对受市场经济和价值观影响的势群体学生的现状的问卷调查为了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课题组从初2013级和初2014级各抽取了50名弱势群体学生,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数据显示,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的严重的冲击,他们把金钱和人的尊严都看得非常重,他们想过上舒适自由的生活的愿望与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现实形成较大的反差,导致他们心灵天平严重失衡。

由表看出,受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把对社会的贡献、个人的地位及家庭幸福看得非常重,希望满足物质上的需求。

这表明: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取舍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统计的数据看,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这部分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潮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了新潮文化的影响。

从统计的数据不难发现,家庭的错误教育方式及父母的不正当言行深深地伤害着这部分学生。

从表中的数据看:他们有过吸烟、打麻将、斗地主等恶习,说明他们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二、分析产生这类弱势群体学生的原因社会变革带来的机遇、竞争与挑战,使中学生过早地承受着思想、认识、信息等压力。

由于他们头脑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冲击中学生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发生变化,导致他们的政治立场弱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观念世俗化、认知方式曲线化等。

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使部分中学生偏离社会发展的轨道,最终沦为中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1.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引发的社会问题是中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东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冲突与中学生心目中的社会文化目标发生了激烈碰闯,使其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甚至出现了严重错位,形成了诸如贪婪、冷漠和躁动等畸形心理。

如果他们不能有效地自控,就容易采取极端行动,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与社会的对立,比如“校内学生与校外闲杂人员勾结聚众打架”、在校外“扒窃”被抓等恶性案件。

2.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加剧了中学生的不平衡心理,使他们心态失衡(见表1)。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致使城乡差距和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这种现象在被视为自由和谐的校园中同样普遍存在,使得中学生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容易在认知和心理方面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心态陷入失衡的误区。

3.中学生的价值观易被市场经济影响下的社会环境左右。

小学六年教育使许多学生在上中学时就有明确的主导性的道德动机和价值观,从开始的比较短浅的、狭隘的状况,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动机发展,从比较具体的动机向较抽象的动机发展。

由于他们缺少一定的社会阅历、意志力薄弱、容易动摇,所以他们的价值观很不稳定的。

我们调查发现,初一学生的处事动机由于受到他们自主、独立倾向性增强的影响而有所下降。

(1)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所形成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冲击中学生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发生列变化,导致他们政治立场软弱化、价值取向多样化、道德观念世俗化、认知方式垂直化等。

如果对他们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使部分中学生偏离社会发展的轨道,最终沦为弱势群体。

(2)受市场经济得影响,家庭环境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弱势学生群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①在传统“学而优则仕”的升学价值观的指导下,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消极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子女在校就应当努力学习,不应当有其他任何想法。

他们包榄了中学生在家里洗衣服、煮饭及应干的家务活,这样的家庭出来的中学生独立意识较差,生活和处事方面缺乏自主能力,不能适应丰富、多变、复杂的社会,情感脆弱,缺乏创造力和活力,严重压抑了个性的发展。

②家长在市场经济竞争意识、金钱意识和读书无用论的错误的价值观的指导下,采取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见表4)。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家长认为“学生在校多读点书,不如多挣点钱”,在这种读书无用论的指导下,经常在家庭中散布落后的言论,还有一些家长成天忙于挣钱,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等极大地影响着子女的上进心,影响着子女的学习。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的侵蚀,许多家庭的软环境因素——家庭和睦程度对子女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见表4)。

在现实生活中,确存在一些家庭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夫妻感情不和、一方为了自己的快活导致第三者界入、家庭破裂、离婚增多、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等。

这种家庭环境往往造成子女性格畸形发展,表现出苦恼、愤怒、恐惧、失望、悲观与厌世等消极情绪,这也是形成中学生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4)中小学之间的差异使部分中学生活不能适应颤变的社会环境。

中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与小学时差异很大,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及时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学习效率不佳,成绩不理想,怀疑自己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自信心减弱。

觉地自己“低人一等”,拒绝与成绩好的同学接触和交流,从而厌恶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失去各种自我发展的机会。

(5)部分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环境欠佳。

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害羞、尴尬、笨拙、不知所处等异常行为。

他们或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或缺乏适应市场的竞争意识,或缺乏正视挫折的危机意识,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或者自尊心极强,但心胸狭窄,现实情况往往和他们的希望相反,使得他们在情感、认知和心理等方面严重被扭曲。

4.社会转型形成的多元价值观,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西方享乐主义的价值观的碰撞对初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人们自立、平等、创新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但是,人们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使人们的思想偏离了传统道德的轨道。

不少初中学生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重自我、轻他人;重享乐、轻劳动,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和艰苦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减弱。

有的初中学生以升学为目的,平时闭门读书,不问国事;有的只强调主体的需要,不讲客体的给予;许多初中学生劳动意识淡薄,不以俭为荣,怕过艰苦日子。

②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环境、文化市场的消极因素对于初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见表5)。

社会是中学生德育发展的摇篮,学校是中学生个性成长的课堂。

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离不开家庭、社会各界的配合和支持。

事实上,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少家庭缺乏对后代教育的社会责任感,难以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社会陋习不断滋生,一些中学生禁不住社会陋习的诱惑,纷纷效仿。

比如,部分中学生认为吸烟是一种社会时尚,是成熟和有风度的表现,虽然吸烟有害健康,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但他们置若罔闻,在教室、寝室、厕所、操场等地方我们经常发现他们丢烟头的杰作,给卫生打扫增加了难度;我们还发现许多学生参与赌博,经常三、五个学生聚在一起在寝室或校外扎金花,斗地主,打麻将等,甚至个别学生还与社会闲杂人员一起赌博;同学之间相互出钱,聚众办生日等,许多影视、书刊出版格调低下,禁而难止,甚至贩卖黄毒,严重侵蚀学生的心灵。

其它如吸毒、嫖娼等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凡此种种。

其影响极坏:污染了社会生活环境,成为初中学生犯罪的一大诱因,更是冲击初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的重要的因素。

③以传统价值观为载体的教育方式很难适应当代的社会实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中学生面对的是广阔的社会背景。

他们的心理、思想特征有很大的变化。

其表现行为和实际能力往往是矛盾的。

他们的成熟与幼稚,可爱与可忧相互交缠,大部分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说,但观点又往往失之偏颇。

对此,大多数教师感到学生难教,不少家长认为孩子难管。

针对初中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一些学校制订了一大堆管理办法,规定了若干准则,虽管住了学生的手脚和言行,却管不住学生的心灵。

学生一旦“越轨”,一些教师动辄以罚代教,写检查、停课或邀请家长共同教育。

而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打骂成了家常便饭,长此以往,加剧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这样,从学校到家庭,多动好奇朦胧幼稚的初生学生失去了自由,这样的教育,效果极差。

三、探寻对受市场经济和价值观影响的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策略1.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养成教育。

依托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这部分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体系。

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对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应当包括:自尊与对他人尊重,公平、公正价值观,诚信价值观,竞争与合作价值观,规则与秩序价值观,平等与自由,社会责任感等。

2.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的立体网络,构筑学校、家庭价值观的防火墙。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初中学生的科学价值观教育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把对他们的科学价值观教育工作纳入社会、家庭的大系统、大环境之中,形成学校、家庭结合的立体网络,构筑学校、家庭价值观的防火墙,以便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取得联动效应。

(1)强化学校在转化弱势群体学生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初中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也是初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学校在转化弱势群体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把对弱势群体学生的转化情况作为对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价值观得以形成。

(2)发挥家庭在转化弱势群体学生中的配合作用。

家庭教育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中起到基础作用,但由于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的言行是初中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的最大的阻力与破坏力。

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与家长来访等手段,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使学校与家长共同做好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总之,面对市场冲突和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新情况,认真总结,不断反思,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就一定能让弱势群体学生走出困境,使他们登上新的发展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