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稿_人教版_语文_八年级_上册《读碑》

合集下载

八上《读碑》课件

八上《读碑》课件

·


雄 纪
读碑


授课、制作:衡钢小学 Nhomakorabea桂齐嵘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 music...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 。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 music......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
又站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人教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读碑》(第2课时)教案 鄂教版

【人教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读碑》(第2课时)教案 鄂教版
段升华,我们幸福、和平多么来之不易,15段使我悲壮感,使命感,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幸福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3、作者在读人民英雄纪念时“细细的读”、“细心的看“”,为什么没有读懂它?为什么去说了南泥湾读了 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之后,才读懂人民英
雄纪念碑?
明确:作者在天安门瞻仰纪念碑,认识集中在革命烈士们的丰功伟绩上,没有深刻认识到先烈们的牺牲代价有多大。作者从英雄纪念碑读

一、深入学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
2、在一次次的读碑的经历中,“我”的认识发生着变化,“我”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请结合具体语句 、语段品作者析情感变化的经历。(在文
中划出具体语句、语段)
明确:庄严、雄伟、壮观,有一种敬仰之情;看到这些铭记觉得震撼、悲怆感,产生感悟,真切了解到了壮烈牺牲英烈比例之高,人数之多;12
重点
体会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并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难点
体会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并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评价任务
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视频导入
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九课的学习过后,学生对于英雄纪念碑有所了解,对于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整体把握上理解 应该问题不大,但是由于现在孩子生活的水平较好 ,对于作者寄托在文章中的感情这方面会理解不到位。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理解 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读碑》说课稿

《读碑》说课稿

《读碑》说课稿引言概述:《读碑》是一篇经典的古文课文,通过对碑文的描写,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奋精神。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读碑》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碑文的背景和特点、碑文的内容、碑文的价值以及对读碑的感悟。

一、碑文的背景和特点1.1 碑文的出处和作者:介绍《读碑》的来源,它是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手笔,是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和呼吁。

1.2 碑文的形式和结构:详细描述碑文的形式,它通常以石碑的形式存在,碑文的内容往往是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赞颂或者评价。

1.3 碑文的语言特点:探讨碑文的语言特点,它通常采用简炼、精炼的表达方式,以点明主题和强调观点。

二、碑文的内容2.1 碑文的主题:概述《读碑》的主题,它主要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对人民的鼓励。

2.2 碑文的赞颂对象:详细介绍碑文中所赞颂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如《读碑》中赞颂了岳飞等伟大的将领和忠臣。

2.3 碑文的评价和观点:阐述碑文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评价和观点,如《读碑》中对于忠诚、朴重等品质的高度评价。

三、碑文的价值3.1 碑文的历史价值:探讨《读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价值,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3.2 碑文的文学价值:详细阐述《读碑》作为一篇文学作品的价值,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3.3 碑文的教育价值:探讨《读碑》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勤奋精神的教育意义,它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对读碑的感悟4.1 碑文赋予的启示:分享读碑后的个人感悟,如对于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的认识。

4.2 碑文对个人的影响:阐述读碑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如激发了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4.3 碑文对社会的影响:探讨读碑对社会的影响,如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总结:通过对《读碑》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碑文的背景和特点,了解碑文的内容和价值,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对读碑的感悟。

初中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读碑》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读碑》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读碑》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结构,了解作者读碑的认识过程。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经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瞻仰烈士碑的体验,而且文章描述的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的时代有些久远,如何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是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形成正确的社会使命感、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课本第74面第一段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巍峨、雄伟、庄严”的,今天我们
就要学习的第12课《读碑》的第二段中也说它是“庄严、雄伟、壮观”的,可是作者自己在本文第六段说他“并没有读懂”它,怎么会这样呢?是作者读的不够仔细、不全面、记得不牢固吗?
活动2【讲授】互动展示
一、初读课文
二、分析、讨论。

《读碑》的说课稿

《读碑》的说课稿

《读碑》的说课稿《读碑》的说课稿一、教材解读:《读碑》一文,以记叙性散文的笔调,把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程娓娓道来,掀开了中国革命悲壮历史的一角,让我们也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教学本文,要特别注重情感体验,一方面通过朗读体会和理解文章的情感,另一方面要通过理性分析来梳理作者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入领会历史的那份沉重感。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从三维目标的要求出发,“知识与能力”一块设定为: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读碑的感受变化过程,从而弄清文章的结构。

学习作者在生活中由浅入深的理解和认识生活的方法。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过程与方法”一块设定为:学会重点解读要点内容,根据句段,个体体念联想的方法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进而理解主题。

同时还要把合作交流贯穿其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块设定为:走进文本体会文章悲壮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这是教学重难点。

情感体验是本文教学的一条主线,中国的革命历史对于现在的'学生似乎已经太遥远,他们无法体会和理解历史的那份沉重感。

在教学时一方面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起他们的共鸣;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品味、朗读,领会文章的情感和深刻内涵,让悲壮感震撼他们的心灵。

从中去解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产生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本课的教学过程有三大步。

(一)、设悬念导入:我根据文本内容本身的一个契机设悬,引带学生进入文本基本内容,可达到一引二入的效率。

(二)、学习课文:此步骤的目的主要是完成本课内容。

它将内容、情感、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协同共进。

以问题为载体,体文本特征为内在驱动力,把“南泥湾”一节作为突破口,以文字带动情感,以内容拓展人物,从而丰富夯实学生的内心体验,如问题4、5、6、7、8,形式多样,最终达到作者和读者的共鸣。

理清思路是本文的一个不难掌握的点,但发现作者读碑中的理解认识生活的方法是难点,不容易。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3.《读碑》教案

3.《读碑》教案

3、《读碑》教案刘成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语句的表达特点,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读中品,读中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认识为了谛造我们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了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品析中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体会作者是如何从理性认识升华到内心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品读法★教学班级、时间:14电子1班:2015年3月日(星期)第节★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大家有谁见过纪念碑吗?见到它的时候你想到什么?高耸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吸引着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去瞻仰探寻,去缅怀凭吊,解读沉思。

今天,我们跟着作家刘成章一起去读碑吧。

(板书课题)二、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了解大意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问题:作者读碑有多少年的历史?生:20多年。

师:在这20多年中,我读碑经过了几个认识阶段?生:印象十分深刻——体会弥深——没有读懂——没有完全读懂三、品读课文在一次次的读碑的经历中,“我”的认识发生着变化。

“我”的情感也在变化。

再读课文,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体验一次读碑的情感之旅。

一) 1、请同学在书上圈点勾画以下内容:以九龙泉看碑为界,在之前、之后作者读碑读的什么?生:之前------死的石头文字名字之后------千千万万的血肉之躯千千万万的鲜活生命2、小组合作3、全班交流先读的是“形”,后读的是“神”二)情感体验 12、如何理解这种“悲壮感”和“使命感”?教师小结:作者由碑的形,读出碑的神,凝固的石头仿佛在诉说,仿佛在期待,使“我”思想上产生震憾,情感获得升华,这也就是作者从有形的碑中读出了无穷的东西。

四、探究主旨死 活 有形 无形五、全班有感情的朗读第十二段六、思维拓展老师:同学们读的时候,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抗战初期的外国记者在战地采访一位中国军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读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读碑

读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刘成章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

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

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

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去瞻仰纪念碑。

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我不敢说倒背如流,起码是牢记在心里了。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体会更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南泥湾有个泉,叫做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阴,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

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

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

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我的呼吸急促起来。

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泉水如泣如诉。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

我在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一片多么恢宏的声音!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

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读碑》的教案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读碑》的教案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读碑》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

1.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阅读,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思路。

2.2运用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课文结构的把握。

2.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1.2学生分享预习感受。

2.自主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2学生标注生字词,查阅字典。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

3.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内涵。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掌握。

4.2学生练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收获。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1.2学生分享复习感受。

2.课文分析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

2.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

3.课文解读3.1教师讲解课文内涵。

3.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

4.修辞手法学习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2学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6.作业布置6.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6.2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第三课时1.作业回顾1.1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1.2学生分享作业完成心得。

2.课文复习2.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课文内容。

2.2学生分享复习感悟。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4.课文背诵4.1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4.2学生分享背诵心得。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收获。

6.课后拓展6.1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任务。

《读碑》课堂实录

《读碑》课堂实录

《读碑》课堂实录课前谈话师:这个字念——生:(齐)碑师:什么是“碑”,知道吗?生:“碑”指的是一块石板,石板上刻着字。

师:在石头上刻上字,用来纪念重大的事件或者功勋,称为“碑”,所以“碑”字是什么偏旁?生:(齐)石字旁。

师:你们见得最多的应该是英雄纪念碑吧?(播放各地英雄纪念碑的图片,配上《辛德勒名单》音乐)师:(深情地)同学们看,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在这些英雄们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到处都矗立着这样的纪念碑。

在南京的雨花台,在重庆的歌乐山,在南昌的八一广场,一座又一座的纪念碑巍然耸立,装点着这些先烈们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成了那里一道道壮丽的风景。

(音乐停)咱们这有没有这样的纪念碑?你们去瞻仰过吗?走近纪念碑(一)揭题导入、质疑猜读。

师:今天,咱们一起跟随著名作家刘成章,来“读——碑”。

师: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生:作者读的是什么碑?生:读的时候,是怎么读的,有怎样的心情?生:作者为什么要读碑?师:也就是说,读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是吧?生:为什么是“读”碑?师:对呀,我们平常常说的是读书、读课文是吧?师:刚才听了你们的问题,我梳理了一下,觉得这几个问题是值得大家去研究的。

作者到底读的是哪一块碑?(板书:什么),是怎么读的?(板书:怎么)为什么要读碑?或者说他从中读出了什么?(板书:为什么)师:让我们边读书边来解决这些问题。

先从这个问题开始,(指着“什么”)作者读的是哪一块碑?生:(齐)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知道的?生:“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是的,课文一开头就告诉了我们,他读的是——生:(齐)“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图文结合、感知碑形。

师:同学们,这块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你亲眼看到过吗?咱们先来粗粗读读吧。

看到过这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同学,肯定还记得,它的正面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的8个鎏金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就是纪念碑的——(出示词语“题词”,示意读)师:它的背面,是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出示词语:碑文)读一下这个词儿。

2024《读碑》说课稿范文

2024《读碑》说课稿范文

2024《读碑》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读碑》,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读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是一篇古代碑文,是培养学生阅读碑文的能力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重要素材。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碑文的文化背景和词语含义,初步分析词义的构成,掌握读诗的方法和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③情感目标:在欣赏古代碑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读碑》这篇课文时,我采用的教法是阅读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

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阅读和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课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素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碑文。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会以一句谚语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观其形而知其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然后,将谚语与碑文联系起来,引出今天的课题《读碑》。

设计意图:通过谚语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碑文的兴趣。

2、背景知识讲解我会用图片展示古代碑文的形式和特点,并讲解碑文的来源、作用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介绍课文中出现的几个生僻字的读音和意义,让学生对碑文中的词语有初步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碑文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

3、感悟碑文让学生先自由阅读课文《读碑》,带着问题思考:碑文是怎么写的?它有哪些特点?它传递了什么信息?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阅读和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4、逐段解读我将分段对碑文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并进行词语的注释和解构。

小学六年级语文《读碑》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读碑》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读碑》优秀教案范文《读碑》把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程娓娓道来,掀开了中国革命悲壮历史的一角,让我们也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读碑》优秀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读碑》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语句的表达特点,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读中品,读中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认识为了谛造我们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了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品析中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体会作者是如何从理性认识升华到内心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2、学生品读,体味情感。

3、学生解读,理解内涵。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文本二、初次析题,整体感知【学情预设1】1.作者读碑,读的什么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九龙泉烈士纪念碑)2.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

【学情预设2】1.作者读碑,读的什么碑?(人民英雄纪念碑)2.作者读了几次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什么第一次没读懂?3.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

三、品读文本,体味情感1.学生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第一次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情感的句子并分析。

2.学生齐读,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内容。

3.学生从描写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语段中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

5.教师导入情景,再读碑文。

四、再次析题,升华情感1.再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时作者的感受是什么?2.悲壮感从何而来?使命感是什么?3.作者心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象征了什么?4.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谈使命感。

五、拓展延伸,课后练习小学六年级语文《读碑》优秀教案范文二【教学构想】作家刘成章的《读碑》,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八年级语文《读碑》课堂文稿 刘芳

八年级语文《读碑》课堂文稿 刘芳

八年级语文《读碑》课堂文稿刘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学习内容: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及作品背景,了解学习文章的阅读方法。

2、学会通过抓住课题、重点信息,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读碑的认知与情感转化的过程,体会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3、揣摩文章语言,学会从语言文字中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学会排比句、反复句的使用技巧。

4、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如今的幸福生活,无数先辈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激发自己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二)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散文的阅读方法,从整体认知——理清文脉——把握主旨——语言赏析的完整阅读过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抓住作品背景、关键语句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与赏析,激发自己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导学过程【课前预学】1、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读完后完成以下练习。

(2)注音写字,掌握这些词语。

lù0 yì()()hāng ()()不绝凝滞沁入()实怦然mí()()ruò d ì( )深恢宏逶逶迤迤( )大( ) 造(3)在文中勾划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一课时【课堂导思】一、激情导入,简介作者.(3分钟)导入:9月3日,是我国纪念抗日战争70周暨反法西斯胜利之际,这一天在天安门前举行了举世瞩目的阅兵仪式,多国首脑及元首出席并参与检阅。

阅兵仪式上,中国军队精神抖擞,器宇轩昂,雄鹰当空,浩气千里,展现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一天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一天,但是70年前中国饱受磨难,备受欺凌,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追求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献出自己的热血与生命。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但我们不能忘却,那些应当永远铭记的人。

今天,让我们随着刘成章一起走进历史的丰碑,缅怀那些先烈们。

试讲稿_人教版_语文_八年级_上册《读碑》

试讲稿_人教版_语文_八年级_上册《读碑》

《读碑》试讲稿师:同学们,请翻到本书的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读碑》。

今天我们将学习这篇文章。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人名英雄纪念碑啊?生 1:没有。

.生 2:有见过,我们家之前去了北京,见过。

生 3:见过。

在北京天安门。

一座,很高,大概 30 多米。

生 4:北京天安门,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

师:还有呢?生 1:上面刻着人民起义的图案,还有花。

牡丹和荷花。

生 2:背面还有一大串的字。

师:一部分同学见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一部分没见过,现在老师手中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大家可以传阅下。

看看上面的题词和碑文,形状等。

生:老师,上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浮雕有很多,有的是起义,有的是过大江。

师:恩。

这是毛泽东主席题词的,碑文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

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

好,我们基本了解了人民纪念碑特点,现在我们正式来学习《读碑》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先朗读课文。

把不认识的字、词、成语圈出来。

学生们边读边圈。

生:老师,凝滞是什么意思?、师:停止流动,不灵活。

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将不认识的字词和成语,反复地读,查字典,回到课文中进行理解。

生,继续读。

师:好。

我们已经读了课文,也认识了一些新的字、词和成语。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刚才许多同学疑问的词,络绎不绝。

络绎不绝是指车、马、牛以及行人等连续不断。

用来形容动物和人都可以。

师:接下来,我们来再次地读一下课文,重点阅读文章中的第 2、8、12 自然段中最后一句,大家探讨,这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分别有什么样作用?学生读,并讨论。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读碑》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读碑》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读碑》一、教学目标1.了解碑文的基本概念,了解碑文特点。

2.学习《读碑》中古文的基本格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文的基本格式和语言特点。

2.初步了解碑文的特点和分类。

3.感受碑文的文化厚重和人文价值。

三、教学难点1.区分碑文与古文的不同之处。

2.理解碑文的刻划手法和语言特色。

3.对碑文的分类、修复和保护等方面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引入碑文的话题,逐渐把学生引向本课的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授(30分钟)(1)教材内容梳理老师简要介绍本课的教材内容,并重点讲解古代碑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基本特点。

(2)古文的基本格式和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古文的基本格式,包括文体、结构、语言、文字等,让学生能够读懂、分析古文,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分析《读碑》中的古文引导学生分析《读碑》中的古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古文中的刻划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古文文化素养。

3.读篇解析(20分钟)(1)初阅碑文学生听读碑文,感受碑文的文化历史价值,理解古文的基本特点。

(2)细读碑文引导学生逐句细读碑文,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

4.互动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围绕本篇碑文的文化历史背景、人物事迹、文字涵义等开展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古代碑文的理解和认识。

5.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碑文阅读的练习卷,掌握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分析古文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查找一件古代文物或碑文资料,进行科学阅读和分析。

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了古代碑文和古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碑文的文化背景和人文价值,提高学生古文阅读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读碑》说课稿

《读碑》说课稿

《读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读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读碑》是一篇散文,作者刘成章以其深沉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解读,抒发了对先烈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类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的散文,可能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抒情议论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激发学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将对先烈的敬仰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碑

读碑

《读碑》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读碑》,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它真实地记叙了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程:首先感受到它的“庄严、雄伟、壮观”;后来震撼、感悟于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终于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基本的东西。

作者以记叙性散文的笔调,掀开了中国革命历史沉重、悲壮的一页,让我们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课文将鲜明的画面、浓郁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文章的意蕴,情真味浓,可读性强。

二、说学情作为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但是中国的革命历史对于现在的学生似乎已经太遥远,他们无法体会和理解历史的那份沉重感,需要抓住重点词句多次诵读,以读促进理解,体会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了解作者的认知过程——从外在的理性认识到内心情感的升华及其原因。

(这是教学重点)3.认识到为了缔造幸福生活,革命先烈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这是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是本文教学的一条主线,中国的革命历史对于现在的学生似乎已经太遥远,他们无法体会和理解历史的那份沉重感。

在教学时一方面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起他们的共鸣;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品味、朗读,领会文章的情感和深刻内涵,让悲壮感震撼他们的心灵,从中去解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产生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说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三大步:入文——学文——拓文。

(一)导入课文:1.一堂课能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头很重要。

我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碑,碑是用来做什么的。

用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奠定学习课文的基调——庄严、肃穆。

2.板书课题:读碑,学生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释疑“读”的另一种含义:品味、揣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碑》试讲稿
师:同学们,请翻到本书的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读碑》。

今天我们将学习这篇文章。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人名英雄纪念碑啊?
生1:没有。

.
生2:有见过,我们家之前去了北京,见过。

生3:见过。

在北京天安门。

一座,很高,大概30多米。

生4:北京天安门,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

师: 还有呢?
生1:上面刻着人民起义的图案,还有花。

牡丹和荷花。

生2:背面还有一大串的字。

师:一部分同学见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一部分没见过,现在老师手中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大家可以传阅下。

看看上面的题词和碑文,形状等。

生:老师,上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浮雕有很多,有的是起义,有的是过大江。

师:恩。

这是毛泽东主席题词的,碑文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

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

好,我们基本了解了人民纪念碑特点,现在我们正式来学习《读碑》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先朗读课文。

把不认识的字、词、成语圈出来。

学生们边读边圈。

生:老师,凝滞是什么意思?、
师:停止流动,不灵活。

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将不认识的字词和成语,反复地读,查字典,回到课文中进行理解。

生,继续读。

师:好。

我们已经读了课文,也认识了一些新的字、词和成语。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刚才许多同学疑问的词,络绎不绝。

络绎不绝是指车、马、牛以及行人等连续不断。

用来形容动物和人都可以。

师:接下来,我们来再次地读一下课文,重点阅读文章中的第2、8、12自然段中最后一句,大家探讨,这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分别有什么样作用?
学生读,并讨论。

师: 大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

好,现在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民英雄纪念碑拟人化,巨人。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和感情,更加生动形象。

师:回答非常地正确。

这位同学以及她所在的小组都值得表扬。

(板书,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那第8自然段的: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

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生:排比。

师:有什么作用呢?大家觉得难以理解,那再次地朗读这句,分组朗读,边读边听,谈谈感受。

生:读的时候,很有气势,听起来也很有气势,感觉把心中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情感都抒发了。

师:对。

这位同学已经说的和全面了。

气势恢宏,感情抒发更加地流畅了。

还有没有同学补充?
生:句子比一般句子让人印象深刻,是美句。

师:回答的很好。

排比句的作用就是句式优美整齐,气势恢宏,作者抒发情感更加地流畅。

生:那第三句就是: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运用了反复。

有这么多的重句子。

师:对的。

这个句式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学习过了,那它有什么样地作用呢?
生:格式整齐有序,语言美。

也有表达情感作用。

师:好的。

回答地很好。

反复修辞手法一般也就是这个作用,句式优美,充满韵律感,同时也能抒发作者的情感。

我们学习了这几个句子,基本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了,那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如果要将这篇文章划分段落结构,要怎么划分?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文章,并思考。

把你认为的关键词,句子,圈画出来
学生默读并思考。

师:好的。

大家已经思考了很久了。

现在又没有谁想来划分一下。

生1:我们认为是分总结构。

“20余年前”,“每次去北京”“南泥湾”“心中升腾起”分总,最后做了一个总结。

生2:我们觉得是并列行为结构。

以“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为划分点,前部分是作者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读懂了一些东西。

后部分是作者去了南泥湾之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更加地理解了。

师:好的。

现在出现了分歧。

还有没同学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我赞同后一种分文章结构的方法,前一种,很零散,是时间线索,但是和文章要表达的东西没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关系不紧密。

生2:我也赞成第二中分法。

因为第二种是明显地作者情感发生了一个变化。

师:好。

现在赞成第二种分法的越来越多了。

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分。

大家的分法标准是,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那我们来找下,作者情感发生了怎么样变化,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会有这样变化?
生,默读文章,认真思考。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热烈讨论。

生1:南泥湾之行前,作者感情是“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是看到碑上的题词和碑文,而有这样的情感。

生2:南泥湾之行前,作者是感叹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如此地宏伟,当中留下了毛主席的题词和周总理碑文,很有历史感和厚重感。

南泥湾之行后,看了烈士纪念碑,“我的呼吸急促起来。

泉水如泣如诉”“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这都说明,作者的感情是迸发地!作者情感是敬畏地,悲壮地!
生3:我补充下刚才那位同学,作者是通过读碑文,以及烈士的名字还有联系到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来读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师:恩,大家找出了文章划分结构的关键词和句子。

也陈述了理由。

回答的比较全面了,那我们把它梳理一遍。

南泥湾之行前,读碑的(题词和碑文)。

读懂了(建筑恢宏,巨大)。

南泥湾之行后,读碑的(碑文,烈士背后的故事)。

读懂了(烈士们为祖国牺牲,甘于奉献自己)。

那了解了这些,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么?
生:乐于奉献祖国精神!
师:好的。

概括的很好。

这篇文章通过读碑这个事件,抒发了作者对为祖国牺牲烈士的敬畏之情。

也抒发想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请大家回过头,再次来默读这篇文章,细细地品读。

体会作者的情感
生,默读。

师:好的。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

同学们把这篇文章和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比较下,并且在课下搜索《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录片》,写一篇观后感。

下课!
生:老师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