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 课件全册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 • 第二单元:古诗文阅读 • 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 • 第四单元:写作训练 •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 • 第六单元:期末复习与总结
2
01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
2024/1/30
3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拓展延伸活动
设计拓展延伸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文学沙龙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阅读 兴趣和能力。
2024/1/30
7
02
第二单元:古诗文阅读
2024/1/30
8
古诗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2024/1/30
《诗经》背景及作者简介
01
介绍《诗经》的编纂背景、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代表性诗人
的生平和成就。
杜甫生平及时代背景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 巧,如选择题、填空题、阅读 理解题、作文题等。
2024/1/30
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教会学生 如何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准确 理解题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
提醒学生注意卷面整洁和字迹 工整,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印 象。
31
拓展延伸:寒假阅读计划安排
推荐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寒假阅读书目,包括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历史传记等,丰 富学生的假期生活。
2024/1/30
段落安排
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段落, 使文章条理清晰。
语言表达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运用 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19
优秀范文欣赏与点评
范文选择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供学生 学习和借鉴。
启发思考
引导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启发,拓展写 作思路。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PPT(共24课) 人教版15 (共24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PPT(共24课) 人教版15 (共24张PPT)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 林的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一、概括园林之美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逻 辑 顺 序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图 画 美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重修饰 门窗重图案 色调重配合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2.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 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 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 意的描摹等。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二、精读园林之美
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案:——“决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答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 美术画„„” 3.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案: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古代宫殿和苏 州园林)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答案:——“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案: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答案:“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 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PPT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PPT优质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报道的 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 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作者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并未平均使用笔 力。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已渡 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 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 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 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 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场 大战,却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 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 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 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 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摧枯拉朽,军无斗 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再读课文,思考: 1.“西起九江(不含)”中的“不含”能否去掉呢? 为什么?
不能去掉,“不含”在这里准确反映了当时九 江不在渡江范围内,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
2.为什么不用“到目前为止”,而用“至发电 时止”?
“到目前为止”交代的 时间不精确,“目前”只表 示在说话的时候。“至发电 时止”的时间交代明确,体 现了新闻语言的撰写了一则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晚间,解放军占领了蒋 家王朝巢穴——国民党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城,宣 告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崩溃。
消息
即狭义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 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消息有比较固定 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 “倒金字塔式”结构。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PPT(共24课) 人教版7 (共37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PPT(共24课) 人教版7 (共37张PPT)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 • 点字词句的意思。 • [能力目标]: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 • 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 [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 • 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 的感情。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依据教材与学情特 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读“神品之文”:培养学生多样性诵读,领悟文 章的思想感情。 2、品“月色之美”: 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 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悟“闲人之情”:理解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 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
自主学习交流
1、作者及相关资料。
2、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
了的词句 3、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பைடு நூலகம்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 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 医学家、文学家,隐居茅 山。有《陶隐居集》《真 诰》《真灵位业图》《本 草集注》《养性延命录》 等著作流传于世。梁武帝 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 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 “山中宰相”。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记承天寺夜游》
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 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 有85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 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 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 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 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 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 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1 新闻两则PPT课件2.rar1 新闻两则PPT课件1.rar1 新闻两则PPT课件3.rar2 芦花荡PPT课件1.rar2 芦花荡PPT课件2.rar2 芦花荡PPT课件3.rar3 蜡烛PPT课件1.rar3 蜡烛PPT课件2.rar3 蜡烛PPT课件3.rar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rar5 亲爱的爸爸妈妈PPT课件1.rar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2.rar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3.rar5 亲爱的爸爸妈妈PPT课件2.rar5 亲爱的爸爸妈妈PPT课件3.rar6 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1.rar6 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2.rar6 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3.rar7 背影PPT课件1.rar7 背影PPT课件2.rar7 背影PPT课件3.rar8 台阶PPT课件1.rar8 台阶PPT课件2.rar8 台阶PPT课件3.rar9 老王PPT课件1.rar9 老王PPT课件2.rar9 老王PPT课件3.rar10 信客PPT课件1.rar10 信客PPT课件2.rar10 信客PPT课件3.rar11 中国石拱桥PPT课件(资料)1.rar 11 中国石拱桥PPT课件(资料)2.rar 11 中国石拱桥PPT课件1.rar11 中国石拱桥PPT课件2.rar11 中国石拱桥PPT课件3.rar12 桥之美PPT课件1.rar12 桥之美PPT课件2.rar12 桥之美PPT课件3.rar13 苏州园林PPT课件1.rar13 苏州园林PPT课件2.rar13 苏州园林PPT课件3.rar14 故宫博物院PPT课件1.rar14 故宫博物院PPT课件2.rar14 故宫博物院PPT课件3.rar15 说“屏”PPT课件1.rar15 说“屏”PPT课件2.rar15 说“屏”PPT课件3.rar16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rar 16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2.rar16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3.rar17 奇妙的克隆PPT课件1.rar17 奇妙的克隆PPT课件2.rar17 奇妙的克隆PPT课件3.rar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1.rar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2.rar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3.rar18 被压扁的沙子 PPT课件.rar19 生物入侵者 PPT课件1.rar19 生物入侵者 PPT课件2.rar19 生物入侵者 PPT课件3.rar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PPT课件1.rar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PPT课件2.rar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PPT课件3.rar21 桃花源记PPT课件1.rar21 桃花源记PPT课件2.rar21 桃花源记PPT课件3.rar22 爱莲说PPT课件.rar22 爱莲说PPT课件2(1).rar 22 爱莲说PPT课件2.rar22 陋室铭PPT课件.rar22 陋室铭PPT课件2.rar23 核舟记PPT课件1.rar23 核舟记PPT课件2.rar23 核舟记PPT课件3.rar24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1.rar 24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2.rar24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3.rar25 春望PPT课件.rar25 春望PPT课件2.rar25 石壕吏PPT课件.rar25 望岳PPT课件.rar25 望岳PPT课件2.rar25 石壕吏PPT课件2.rar26 三峡PPT课件3.rar26 三峡PPT课件1.rar26 三峡PPT课件2.rar27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1.rar 27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2.rar 27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2.rar27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rar28 观潮PPT课件1.rar28 观潮PPT课件2.rar28 观潮PPT课件3.rar29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1.rar 29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2.rar29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3.rar30 使至塞上PPT课件.rar30 使至塞上PPT课件2.rar30 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rar 30 游山西村PPT课件.rar30 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2.rar 30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rar30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2.rar 30 游山西村PPT课件2.rar。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唐诗五首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唐诗五首PPT课件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 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 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 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 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 抒发了思乡的感慨。
.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在对全诗 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中是如 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
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 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间蒙上了 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传达出诗人内 心的孤寂与苦闷。
.
2.怎样理解本诗的颔联?
“黄鹤”所指甚明,除了“仙鹤” 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一切”之意。 “不复返”更是涵盖了生不逢时、岁 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诗人 对世事难料的嗟吁叹喟。如果说这个 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了空间的广 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 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 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
野望
.
作者介绍
字无
王绩(约589—644),
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
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
孝廉,除秘书正字。其诗近而不
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
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其诗多
以酒为题材,嘲讽周孔礼教,流
露出颓废放纵的消极思想,表现
对现实的不满。
.
背景资料
王绩于隋末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 县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 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 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今属山西万荣)之时。
.
品味赏析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这一角度,赏析《野 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联。

《愚公移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愚公移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句段感知
课文讲述的是贫困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 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句段感知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
说明我的想法由来以久。 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
家里的贫穷。
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我”对这本书的渴望程度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
环境描写
空间低矮、四壁潮湿、 环
光线阴暗、酷热难耐、
境 恶
空气污浊、噪音震耳。 劣
突出母亲挣钱的艰辛。 反衬出母亲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血 汗钱让儿子买书的伟大。
句段感知
外貌描写 (16)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 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形象:身体瘦弱 “极其瘦弱”说明长期的贫困生活使母亲身体瘦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列子》。《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 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 种各样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 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
读一读
zhí

zhū

家境的贫寒
挣钱不易、母亲的辛劳
“掏”“数”两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钱的珍惜。
表现了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和浓浓的爱。
句段感知
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30)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 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 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PPT(共24课) 人教版24 (共29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PPT(共24课) 人教版24 (共29张PPT)

5. 支配着罗素一生的三大追求之间有什 么内在的联系?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 追求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 想家拯救人类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爱 情可带来狂喜,解除孤寂,使他看到“圣贤和 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他追求知 识,是为了把自己拥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 类,救民于苦难之中。三种感情是始终围绕着 “对人类的关爱”这一中心的。
2.富有哲理。
• 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本文谈对生命的 感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把抽象的 生命展现得生动形象,使文章语言通俗易 懂,鲜明生动,极富哲理。
我什什么而活着
——罗素
课文导入
人活着,为了什么?
• 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
活着。
——莫里哀
• 人如果只靠吃饭活着,那饭就不叫饭,叫饲
合作探究
1. 作者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2. 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3. 作者寻求哪些知识? 4. 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5. 支配着罗素一生的三大追求之间有什么内在
的联系?
1. 作者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 作者的三大追求 对知识的追求 (我为什么而活)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2.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 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用 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它也是强大的、 不朽的。
主旨归纳
通过对生命的感悟,揭示了生命“分开来 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的道理,表达 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 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写作特色
1.层次分明。
• 先谈生命的短暂,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 永久,正面展开;最后高唱生命的赞歌。 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教学课件第2单元《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教学课件第2单元《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 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 品质,概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 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表达了自己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 年86岁。1944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因 为战争的持续,人民生活困苦,许多家庭都面临着 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德更加深刻地体 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母亲们为家庭付出的艰辛努力。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敬意,朱德决定通过 写作来回顾他母亲的一生。
2.夹叙夹议,深化主题。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精当 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 为基础,阐述的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 力。例如,写十三个儿女只留下八个时,作者以议 论兼抒情的笔调说:“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 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深刻地揭示了作者体
会到的母亲极为痛苦的心理。又如在结尾作者议论 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 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 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是在全文记叙母亲事 迹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 由赞颂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 以升华,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这是对母亲任 劳任怨、宽厚仁慈 的评价。
第13段:母亲 最大的特点是一生 不曾脱离过劳动。
这一句总括性 的评价,呼应开头, 也表明至此结束了 对往事的回忆。
第15段: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 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 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 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 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 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教学课件第2单元《藤野先生》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教学课件第2单元《藤野先生》课件
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 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 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遇到的藤野先生,则如日后 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6 藤野先生
鲁迅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梳理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本文的叙 述线索,学习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
北京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 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在这些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在东京 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途径“日暮里”“水户”
仙台医专的职员优待“我”
在仙台 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
“爱国青年”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离开仙台
“我”将藤野先生改正的讲义装订、收藏 “我”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公寓墙上,激励自己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 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 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 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4.“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似乎”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 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 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不外乎、没别的。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的恶浊 气氛的强烈厌恶。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与句末的语气 “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我”在仙台受 “优待”的原因。以“物以希为贵”为喻,表现 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 族自尊心。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毛泽东评价他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 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教学课件第6单元《周亚夫军细柳》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教学课件第6单元《周亚夫军细柳》课件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借助文下注释,疏通了文 意,这节课我们就来整体了解文章内容,具体 分析“周亚夫”的形象,感受其人格魅力。
仔细阅读课文,说说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 夫不愧为“真将军”。
(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队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侧面描写
(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上至,又不得入。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 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 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交。公 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 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为了加强防卫, 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 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 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 就是这次细柳营劳军的事情。
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 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
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古今异义
1.上自劳军
古:特指皇帝。 今:方位名词,上面。
2.锐兵刃
古:兵器,武器。 今:士兵。
古:先行引导的人员。 3.天子先驱至 今:走在前面引导。
古:听从。 4.军中闻将军令 今:用鼻子嗅。
5.持节诏将军
②惊讶:汉文帝竟然被周亚夫感动了。
③惊喜:细柳营常备不懈、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从文中可以看出汉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 被挡驾,周亚夫以军礼见,汉文帝不以为怒, 反而大为感动,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胸怀 宽广、深明大义、爱才、识才的君主。
关于将军周亚夫,有同学说:“周亚夫过于死 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 ‘下岗’!”也有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 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 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 人物?他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通过体会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 通过体会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 重点:1.通过体会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 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 性格中的真善美。 性格中的真善美。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难点: 如何理解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如何理解“ 难点:1.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2. 优美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优美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过渡提问
1.如此美丽的白洋淀,是谁想要破坏它的 如此美丽的白洋淀, 如此美丽的白洋淀 美呢? 美呢? 2.在这片芦花荡中,究竟发生了一个怎 在这片芦花荡中, 在这片芦花荡中 样的故事呢? 样的故事呢?
感知故事情节
听故事
积累词语
jìn 寒噤 yào 疟子 wĕi 苇塘 sà 飒飒 zè 仄歪 shāo 黄稍 cuān 蹿 nüè 疟疾 dī suō huánɡ 提防 穿梭 张皇失措 yāo mò ɡāo 吆喝 竹篙 转弯抹角 pā 趴 bā 扒 diē 打牙跌嘴
下来的样子。 下来的样子。
2.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3.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
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
美句品评
1. 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手法 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 的综合运用。 的综合运用。 2.真实地写出了水乡独特的感受 。 真实地写出了水乡独特的感受 3.文字中流淌着对白洋淀深厚的热爱 文字中流淌着对白洋淀深厚的热爱 之情。 之情。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目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它的妙处,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它的妙处,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并分析其作用。 并分析其作用。 2.赏析 “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 赏析 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 英雄性格和传奇色彩。 英雄性格和传奇色彩。
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人物分析 第一步:整体感受 第一步 整体感受 第二步:具体描摹 第二步 具体描摹 讨论探究法 品读法
第三步:深入挖掘、 第三步:深入挖掘、突出关键
突破难点
过于自信和自尊 过于自信和自尊
第一层:是非常的意思 第二层:确实有过头的意思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高尔基
点拨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从优美的白洋淀风光入手, 第一课时:从优美的白洋淀风光入手, 切入到景物描写的分析和故事情节的 复述, 复述,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 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 第二课时:主要剖析人物性格品质、 第二课时:主要剖析人物性格品质、 探究其传奇色彩。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 创作结集为《白洋淀 纪事》,孙犁的写作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 格流派,文学史上称 为“荷花淀派”。语 言简练质朴、清新明 净。
孙 犁 在 白 洋 淀
美句美读
1.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芦花荡
说 课 湘潭市一中 龙琳
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战争期间, 在河北白洋淀上, 在河北白洋淀上, 一个抗日老英雄, 一个抗日老英雄, 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队伍的故事
教材分析
小说三要素
情节
复述
人物
情节发展
环境
景物描写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小说三要素的概念,能够运用 准确把握小说三要素的概念, 准确把握小说三要素的概念 小说三要素分析本文。 小说三要素分析本文。 2.区分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能综合运用 区分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 区分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 人物描写的方法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 人物描写的方法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白洋淀的美丽风光中培养学生对祖国的 在白洋淀的美丽风光中培养学生对祖国的 热爱和捍卫国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热爱和捍卫国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从文中“老头子”等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 从文中“老头子”等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 从文中 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的英雄性格, 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的英雄性格, 让学生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让学生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感知故事情节 说故事
议故事
自主合作探究
讲故事的过程要注意什么? 讲故事的过程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情节的铺垫和环境的烘托; 要注意情节的铺垫和环境的烘托; 要注意情节的铺垫和环境的烘托 2.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在故事中设置悬念, 在故事中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3.有矛盾冲突和高潮的出现; 有矛盾冲突和高潮的出现; 有矛盾冲突和高潮的出现 4.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出乎意料之外, 出乎意料之外 合乎情理之中。
拓展延伸 说说你所知道的抗战故事
谢谢听课, 敬请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