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目录序言 (3)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5)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5)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7)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11)第三章学前教育 (11)第四章义务教育 (11)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14)第六章职业教育 (15)第七章高等教育 (16)第八章继续教育 (18)第九章民族教育 (19)第十章特殊教育 (21)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22)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22)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3)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25)—1 —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 (27)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 (28)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 (30)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31)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1)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 (34)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36)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 (37)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38)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 (43)实施 (44)—2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全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年)》重点内容复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
点内容复习_百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之一,其重点内容如下:
一、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
2.发展是第一要务
3.科学发展、人文关怀并重
4.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并举
5.社会培育人才、人才报效社会
二、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
1.教育规模、布局和质量协调发展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3.优先支持薄弱地区和特殊教育
4.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创造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
5.完善生涯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6.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7.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改革创新
1.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进程
2.完善学校办学体制和人事制度
3.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
4.推进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四、人才培养
1.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2.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3.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多样化、个性化教育
4.强化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育服务社会
1.实现教育公平,创造条件使每个人都能接受优质教育
2.打造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教育社会
3.加强社会教育服务和社会教育设施建设
六、加强管理和保障
1.加强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2.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3.完善教育课程建设和教材管理
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
5.加强财政投入,保障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2.01.19•【字号】浙财教[2011]377号•【施行日期】2012.0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浙财教〔2011〕377号)各市、县(市、区)财政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就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提出如下意见:一、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中等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民族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
自2006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各地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强骨干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一系列新的进步。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是我省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在观念和体制上面临较多局限,学校的基础能力尤其是师资水平仍比较薄弱,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校企合作还缺少深度,区域发展仍然不够平衡,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还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推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一)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财政保障制度1.落实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经费投入机制。
与“分级办学、地方为主”的办学体制相适应,中等职业教育财政责任以市县为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讨论稿)
在校生(万人) 2826 3080 3300
其中: 研究生(万人) 140 170 200
毛入学率(%) 24.2 36.0 40.0
继续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 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毛入学率(%) 79.2 87.0 90.0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2179 2250 2350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与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与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确保我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与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建设高素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为宗旨,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通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和认定程序,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强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入职后教师管理机制创新,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创新教师资格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评价,引导教师教育改革,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办法,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把好教师职业入口关;创新教师准入后管理机制,全面评价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客观公正记录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参加培训学习等情况,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和教育教学质量;为逐步形成和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提供有益经验。
三、主要任务(一)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教育部统一的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浙江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
1、研究浙江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相关政策。
明确符合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点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科目的学科设置和考试内容,特别是初中综合课程的学科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国家考试科目中尚未设置的相关学科的考试,结合面试确定省自行命题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试。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浙教基[2011]157号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浙教基〔2011〕157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推动我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根据《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决定以创建课程特色为主要内容,开展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评估工作。
现将《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申报评估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工作要求(一)深刻认识实施《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
开展以创特色为主要内容的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的目的,是要切实改变普通高中长期形成的“千校一面”、严重影响学生主动性和个性化学习的状况,积极推动育人模式的多样化,强化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持续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切实明确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重点。
着力构建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选课制度、学分制度、弹性学时制度和评价制度,以课程特色彰显学校特色,彰显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学习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二、申报必备条件(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办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因材施教思想,有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办学发展规划,并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录
展 残 疾 人 高 中 阶 段 教 育 , 力 推 进 残 疾 人 职 业 教 育 , 视 发 展 残 疾 人 高 等 教 育 。 因地 制 宜 发 大 重
展残 疾 儿 童 学 前教 育 。
● 健 全 特 殊 教 育 保 障 机 制 。 国 家 制 定 特 殊 教 育 学 校 基 本 办 学 标 准 ,地 方 政 府 制 定 学 生
摘 自 : 一 部 分 总 体 战 略 ・第 二 章 战 略 目标 和 战 略 主 题 第
●关 心 和 支 持 特 殊 教 育 。 特 殊 教 育 是 促 进 残 疾 人 全 面 发 展 、帮 助 残 疾 人 更 好 地 融 入 社
会 的 基 本 途 径 。 各 级 政 府 要 加 快 发 展 特 殊 教 育 ,把 特 殊 教 育 事 业 纳 入 当 地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规
化 , 小 区 域 差 距 。 努 力 办 好 每 一 所 学 校 , 好 每 一 个 学 生 , 让 一 个 学 生 因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缩 教 不 而失 学 。 切 实解 决 进城 务 工人 员 子 女 平等 接 受 义 务教 育 问题 。保 障残 疾 人 受教 育 权 利 。
— —
A O R A F J U N LO M D R o E N
SP EC I L EDU CA TI N A O
责 编 达 理 视 点 任 辑:
> 纲 要 选 刊 >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 1- 22年 )摘录 00 00 》
● 形 成 惠 及 全 民 的 公 平 教 育 。 坚 持 教 育 的 公 益 性 和 普 惠 性 ,保 障 公 民 依 法 享 有 接 受 良 好 教 育 的 机 会 。 建 成 覆 盖 城 乡 的 基 本 公 共 教 育 服 务 体 系 ,逐 步 实 现 基 本 公 共 教 育 服 务 均 等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10.12•【字号】浙教教研[2013]101号•【施行日期】2013.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通知(浙教教研〔2013〕101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从2013年起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现将《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并就认真做好2013年省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深刻认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学校、社会和家庭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和改进教育宏观管理的必然要求。
通过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准确把握各地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引导地方政府、学校按照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全面准确掌握学生素质的真实状况,探索人才培养的规律,促进各地区、各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以客观、公正、准确的数据为依据,为我省及各地对基础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宣传,让每一位校长、教师正确理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目的意义。
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机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各地要高度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成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区域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方案,配合做好省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学校及学生数据报送、人员培训和组织实施等有关工作。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日期:2011-06—11] 来源: 作者:[字体:大中小]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一、基础与挑战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工作重点(三)建设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推动学前教育上台阶(二)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三)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四)提高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能力(五)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六)提高特殊教育发展基础能力(七)构建继续教育体系四、素质教育(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二)加强身心健康教育(三)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培育优秀校园文化(五)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六)建立全员育人机制(七)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工作合力五、教师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完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三)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六、教育改革开放(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二)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五)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六)扩大教育开放七、领导和保障(一)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推进教育技术进步和办学条件改善(四)提高依法治教水平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推动浙江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础与挑战教育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关乎国家兴旺、民族未来,百姓关心,社会关注,惠及子孙后代。
强省必先强教,实现现代化必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浙江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基础教育抓均衡,高等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结合,终身教育抓体系,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基础教育持续在全国领先,职业教育跃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成为全国最快的省区,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读书难”问题.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全省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跨越,普及率超过9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公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稿,现予公布,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建议。
电子邮箱:ghgy@教育部门户网站:来函请寄: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转《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
邮编:102617。
特此公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2010年2月28日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2010年2月23日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2020年整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02.do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我国教育存在问题——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测试题-重点归纳
1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记忆)答案: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试题举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选择最佳答案)(A )A、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B 、办好每一所学校C以学生为本 D 、教育公平发展注意:C项内容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2、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记忆)答案:(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试题举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多项选择)(ABCD)A、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党的教育方针3、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记忆)答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注意:优先发展(重大方针)、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举例1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多项选择)(ABD )A、优先发展育人为本B、改革创新促进公平C 科学发展D、提高质量举例2: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B)A、优先发展B、育人为本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 E 、提高质量举例3: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C)A、优先发展 B 、育人为本C 、改革创新D 、促进公平E 、提高质量举例4: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E)A、优先发展 B 、育人为本C 、改革创新D 、促进公平E 、提高质量举例5:我国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A、扩大规模 B 、扩招建校C 、外延发展 D 、提高质量4、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什么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记忆)答案: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资料汇编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记者吴晶、黄小希新华社29日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27000字。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
具体目标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 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一、导论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制定一份全面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势在必行。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制定旨在推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二、宏观目标1. 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国将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育公平的促进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国将加大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和资源配置,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同时,加强对残疾人和特殊教育的关注,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3. 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将加强科技教育和实践教育。
通过推动学科交叉和综合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整体国家的创新水平。
4. 人文素养的培养我国将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语言艺术和人文科学的教育。
通过推动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创造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三、教育改革1. 教育体制的创新我国将加强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推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通过优化学校管理机制,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 教育内容的调整我国将调整教育内容,加强学科的交叉和综合性教育。
通过推动素质教育和协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3. 教育评价的改革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国将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引导。
四、教育发展1. 农村教育的发展我国将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来源:浙江省教育厅日期:2012-03-06浙教职成〔2012〕26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职高专院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高职衔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将《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教育厅二○一二年三月一日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现就我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成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二、总体目标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进一步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扩大高职教育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到2015年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到30%左右,高职专升本比例达到10%左右。
同时,加强中高职课程和教学衔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基本思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衔接,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努力在中高职教育的各自层面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简答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意义?
答: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6、《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是什么?素质教育理论、理念怎样更好地落实到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五稿)目录一、基础与挑战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工作重点(三)建设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推动学前教育上台阶(二)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三)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四)提高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能力(五)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六)提高特殊教育发展基础能力(七)构建继续教育体系四、素质教育(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二)加强身心健康教育(三)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培育优秀校园文化(五)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六)建立全员育人机制(七)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工作合力五、教师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完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三)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六、教育改革开放(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二)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五)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六)扩大教育开放七、领导和保障(一)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推进教育技术进步和办学条件改善(四)提高依法治教水平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推动浙江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础与挑战教育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关乎国家兴旺、民族未来,百姓关心,社会关注,惠及子孙后代。
强省必先强教,实现现代化必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浙江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基础教育抓均衡,高等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结合,终身教育抓体系,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基础教育持续在全国领先,职业教育跃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成为全国最快的省区,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读书难”问题。
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
全省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跨越,普及率超过96.5%;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正在向普及化迈进,毛入学率超过43%;教育格局更趋合理。
基本实现“小学向乡镇集聚、初中向中心镇集聚、高中向县城集聚”。
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不断加强和完善。
形成杭州、宁波、温州三大省域高教中心,各设区市建成“一本一专”或“一本多专”的高校设置格局;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
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健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全省“教育强县”达86个,人口覆盖率92.5%;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践创新能力、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日益增强;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财、税、费、社、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机制,先后实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职业教育两轮“六项行动计划”,以及校舍安全、小规模学校调整改造、现代远程教育等一系列工程,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长三角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全省正在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浙江教育总体上已进入“读好书”的新阶段,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对照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浙江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困难;教育发展仍不平衡。
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充裕,覆盖面亟待扩大;教育结构不尽合理。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比较薄弱,职业教育吸引力仍然不强,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工作重心转移还不够快。
重硬件轻软件、重数量轻质量、重少数轻多数、重外延轻内涵的倾向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教育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成为竞争核心。
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我省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浙江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省份的发展历程证明,人才优势、劳动者素质优势、知识优势是浙江最大优势,未来发展,关键仍然靠人才,基础仍然在教育。
浙江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教育的大发展推动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建设教育现代化是浙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教育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素,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的重大职能。
只有率先推进教育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基础、全局、先导作用,才能将教育优势优先转化为人才、科技和发展优势,支撑并保持浙江先发优势,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增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走在前列。
其次,建设教育现代化是浙江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解决“读好书”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多样教育需求,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统领,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现人的现代化。
第三,建设教育现代化是新形势下浙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浙江已成为教育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具备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依托现有条件,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努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率先建成教育改革创新引领省、教育国际化先行省、教育现代化示范省。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公平为取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重点,努力形成“理念先进、体制灵活、适度超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保证、科学和谐”的教育发展新局面,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广泛的智力支持和有效的知识服务。
(二)工作重点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真遵循“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坚持进一步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质量、公平、协调、活力上。
——提高质量。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转变育人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校提升内涵,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转移工作重心,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加强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制定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实现公平。
实现公平是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目的。
首要任务是保障各级各类教育机会公平,基本目标是保证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工作重点是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进一步落实教育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保障各类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促进协调。
促进协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
调整教育布局,做到与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相适应,与经济结构调整相衔接,与城市化发展相匹配,促进资源配置向最需要的地方汇集。
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根据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针对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瞄准目标,加强统筹,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增强活力。
增强活力是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增强活力,加快发展,根本靠改革。
重点是推进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关键是深化课程、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措施是转变观念,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着力扩大教育开放,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求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实现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三)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和学习型社会,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届时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到2015年,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构建。
教育的布局、层次、类型和学科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村教育、学前教育、民族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职业教育等普遍得到加强,比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到2020年,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教育体系。
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协调发展,全社会支持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到2015年,学前3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5%,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年;到2020年,全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全面开展,学前3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7%,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