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新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长时间上网的10大危害
新闻背景:“怎么有人睁着眼睡觉?”43岁王姓男子2014年2月6日上午7时44分到凤山网吧上网,一坐便超过12小时,晚间9时左右,有顾客见他眼睛瞪大一动也不动,觉得怪异通知店员,店员上前察看,才发现他已暴毙,吓得报警处理。

小编有话说:网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野更加的宽广,丰富的知识内容,同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危害。

长时间上网有何危害
经常操作电脑,很多人觉得眼睛疲劳、视线模糊,甚至视力明显下降,还有一些人常常感到肩、腕酸胀,腰背疼痛,精神不振,头晕头痛,这就是高科技带给人们的“电脑综合征”。

在现代社会中,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方便,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忧虑,人们或多或少地担心着长期从事电脑工作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电脑在工作时确实会形成微弱的电磁场,但长期接触,是否会导致癌症,或对人体带来其他严重危害,至今尚未有定论。

国内外的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电脑显示屏导致工作人员发生流产、畸胎、面部皮疹、白内障及光敏癫痫病等症,但经过人群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却不能证实这种宣传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也提出了相同的意见。

美调查显示青少年睡前上网发短信有诸多危害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睡前上网、发短信,会造成失眠、情绪不稳定和学习困难等诸多不良后果。

专家呼吁家长对孩子迷恋电子设备而太晚入睡的状况进行干预。

网络带给我们的10大健康问题
1、眼疲劳:用眼过度便会出现眼疲劳。

如果连续几个小时看着电脑屏幕,你的眼睛便会出现疼痛症状,这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2、头痛:与上网有关的头疼共有3种不同类型,分别是紧张性头痛、慢性每日头痛和压力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并非紧张所致,而是经常由颈部或眼睛疲劳引起。

慢性每日头痛是指每月有超过半月的时间出现头疼。

压力性头痛也并非巨大的压力导致,症状表现为全天性,但头疼程度很低。

3、背痛:错误的坐姿会导致背痛。

如果终日坐在电脑前上网,你需要经常站起来活动一下以避免出现背痛。

4、健康焦虑症:由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令人恐慌的信息,有些甚至是虚假信息,一些此前从未出现过健康焦虑症或者疼痛灾难化(在感觉到疼痛时往往朝最坏的地方想)想法的人现在也均陷入这种恶性状态。

5、孟乔森综合症:孟乔森综合症是指一种通过描述、幻想疾病症状,假装有病乃至主动伤残自己或他人,以取得同情的心理疾病。

患者会将自己伪装成强奸、虐待受害者和重病患者,以引起他人的重视。

6、社交网站抑郁症:经常访问社交网站让少女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之中。

在这些网站上,她们与同龄女孩讨论容易让人产生负面情绪的话题,尤其是恋情受挫。

这种交流重复的次数越多,她们的情绪就越负面。

7、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指深静脉出现血凝块。

因飞机乘客尤为容易出现这种疾病,因此也被称之为“经济舱症候群”。

飞机乘客成为高危人群的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随便在飞机上走动以及身体缺水。

8、上肢紊乱症:上肢紊乱症包括颈部紧张综合症、腕关节综合症、肘关节综合症、腱炎(主要是手部和腕部)、腱鞘炎、黏液囊炎、重复性劳损以及胸廓出口综合症。

所有这些疾病都与上网有关。

9、网络泄愤:网络泄愤本身可能并不会影响健康,但却可以导致网络围捕和暴力行为。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在网上泄愤的人,应该对这种行为有所警惕。

10、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具有渗透性,患者可能对任何网上活动上瘾。

例如,访问聊天室、网上购物以及多人游戏等等。

其中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最大,这种成瘾如同吸食海洛因,一旦上瘾便很难戒掉。

睡眠不好或增加患癌风险
睡眠质量不高现已成为许多人的常见问题。

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以色列Rambam医疗中心的法赫德·哈基姆和美国同行最近在学术期
刊《癌症研究》上发表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碎片化和断断续续的睡眠会影响免疫系统,使其抗癌能力减弱。

哈基姆告诉记者,他们把实验鼠分为两组,一组实验鼠的夜间睡眠多次被打断,而另一组则享有不受干扰的夜间睡眠。

一周后,分别给两组试验鼠注入癌细胞,并在随后几周中继续将它们置于两种不同的睡眠模式中。

结果发现,那些睡眠常被打断的实验鼠体内,肿瘤生长程度是睡眠良好实验鼠的两倍。

哈基姆解释说:“我们发现,睡眠受到干扰会影响免疫系统,使体内对抗癌症的巨噬细胞转为帮助癌症扩散。


哈基姆建议,睡前关掉不必要的光源及电话和手机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此外,睡前做点运动,有时读书放松也有利于促进睡眠。

常喝酸奶或可降低糖尿病风险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常喝酸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低约四分之一,其他低脂发酵乳制品也有类似作用。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德国《糖尿病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4255名志愿者的日常饮食进行了长达11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常摄入酸奶、干奶酪等低脂发酵乳制品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低24%。

其中,喝酸奶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的效果最为明显。

与不喝酸奶的人相比,平均每周喝4罐125克酸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28%。

研究人员说,酸奶等低脂发酵乳制品中不仅脂肪含量低,还有丰富的益生菌和维生素K,它们可能会对糖尿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但研究人员也指出,这项研究还不能证明喝酸奶与较低糖尿病风险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也许常喝酸奶的人同时也更注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些也都有益于预防糖尿病。

日本研究小组发现西兰花嫩芽有生发效果据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为脱发烦恼,对于生发的关注日益高涨。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作为抗氧化食物而受到关注的西兰花嫩芽还拥有生发效果,能够促进毛乳头细胞分裂,并激活相关基因发挥作用。

西兰花乱蓬蓬的样子很有特点,不过,西兰花刚发芽时的样子,则如同带有两片嫩芽的萝卜苗。

植物嫩芽往往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多元酚类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是西兰花嫩芽,有报告显示其具有抗癌、抗菌和抗氧化等诸多作用,目前在日本的超市就能够买到。

日本近畿大学日前发表一份公报称,其药学部教授川崎直人率领的研究小组在生发评估实验中发现,如果将西兰花嫩芽的萃取物滴到毛乳头细胞上,就能够促进毛乳头细胞分裂,细胞数会增加为以前水平的约1.8倍。

毛乳头是位于毛囊基底部的特殊间质成分,毛乳头细胞负责调解毛发生长信号,在毛囊发育和周期性生长调控中起主导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添加西兰花嫩芽萃取物之后,毛乳头细胞中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BMP4”(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的表达则上升为以前水平的约1.4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能够刺激细胞的分裂、分化,增强微小血管的渗透性;而“骨形态发生蛋白4”能够调节分化和增殖等各种细胞的功能。

研究小组认为,此项实验成果显示,西兰花嫩芽成分具有生发效果。

川崎直人指出:“希望今后弄清西兰花嫩芽中什么样的成分对生发有效,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吃西兰花嫩芽是否有助于促进毛发生长。


澳大利亚科学家培育出抗氧化转基因苹果据国外媒体2月5日报道,喜欢吃水果色拉的人听到下面这则消息一定会很高兴:澳大利亚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一种具有抗氧化性能的苹果。

以前的苹果被切开后很快就会变成棕褐色,很不美观,令人食欲大减,但有了这种转基因苹果后,苹果切开后果肉褐变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

这种苹果目前正在美国试验田里试种,正在接受美国农业部的批准,现在它也开始公开接受公众评价。

这种苹果有望获批。

苹果变色,与被称之为“酶促褐变”的过程有关。

当苹果的果肉接触到氧气时,氧气与多酚氧化酶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果肉变成棕褐色。

防止这种水果变色的诀窍包括:采用柠檬原汁,或者是大型食品服务公司采用的一种名叫抗坏血酸钙的化学抗氧化剂。

正是这种物质使麦当劳餐厅等很多地方都能出售切片苹果。

但是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通过让苹果自身产生抗氧化性,从而排除了使用这些价格高昂的化学物质的必要。

他们把产酶基因的复制版植入苹果的基因组里,结果发现它竟导致整个产酶过程被关闭。

没有氧化酶,就意味着苹果不会变成棕褐色。

现在加拿大一家公司已经获得许可,可以生产这种抗褐变的“北极”苹果(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始终都是白色的,不会变色)的两个品种:金冠和澳洲青苹果。

美国农业部进行的初步研究确定这种北极苹果与它们的传统版本一样安全,而且也已批准Okanagan Specialty Fruits公司在纽约和华盛顿的试验田种植这种苹果。

美国农业部的正式批准工作还在进行中,有关解除北极苹果管制的建议,正在公开接受公众意见,这项活动将会一直持续到1月30日。

目前公众正在对它作出肯定评价。

一些人反对转基因成为一种概念,而且不希望改变田地里或者是食品供应中的苹果。

其他人则表示,不会褐变的苹果将会促使更多小孩子吃这种对健康有益的水果。

如果北极苹果获批(很有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发生),它仍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最终进入食品店。

科学家称未来大型老鼠将统治地球北京时间2月8日消息,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近日某些科学家表示,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灭绝事件里,老鼠可能是最适合重新在新世界生存的动物。

如果这样的大灭绝事件后老鼠的确“统治”了世界,那么它们的体积可能也会骤增。

在地球地质历史过程中,地球至少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灭绝,最近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据称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并横扫了地球上的恐龙。

哺乳动物利用了新的生态系统并最终生存繁殖和统治了整个动物王国。

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地球处于下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的边缘,后者将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人为的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恶劣所致,研究地球历史的地质学家、英国莱斯特大学地质系的简·扎拉斯维奇(Jan Zalasiewicz)说道。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上千个动物物种濒临灭绝,上百个动物物种已经灭绝,主要是因人类活动所致。

扎拉斯维奇和同事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考虑了倘若大规模灭绝即将发生,那么什么物种最可能存活下来的情形,他们总结称老鼠可能是最好的候选者。

研究人员的假设是基于老鼠能够在地球上大多数大陆和岛屿上生存繁殖的能力,以及在面临外界对之数量的大规模控制的压力下仍能够持续存在的能力。

其他动物,例如猫和野猪,也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里生存,但它们并不如老鼠那样大范围存在。

随着动物逐渐占据生态空间,它们的体积也将变得更大,正如哺乳动物从生活在恐龙附近的小型生物进化成漫步地球的更大生物体。

扎拉斯维奇和同事认为老鼠的体积在未来几百万年会变得更大,同时可能以未知的其它方式进化。

预计老鼠统治世界的时间范围将发生在未来300万至1000万年之间,这一数据是基于之前大灭绝事件之后物种重新繁殖的速率,扎拉斯维奇这样说道,因此现在人类无需担心硕鼠将很快蜂拥而至。

即便如此,研究人员仍暗示了他们的发现可能是敲醒人类的警世钟,提醒人类必须考虑自己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并思考他们的行为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这提供了一个更大问题的新见解:也即我们人类正快速的改变地球上的环境,” 扎拉斯维奇说道。

“这在地球历史上是引人注目且史无前例的。


即便如此,扎拉斯维奇解释道研究小组的总结只是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且无法实验性的证明。

“这仅是个猜想,一个思想实验——但它是基于过去地质发展的方式以及过去存活下来的物种的类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据外媒报道,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中央党议员星期四提名袁隆平和斯瓦米纳坦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他们认为,如果他们赢得这一奖项就应该分享奖金。

今年84岁的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正是在袁隆平的努力下,亚洲水稻产量才提高大幅提高,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目前中国种植的一多半水稻都是袁隆平开发的杂交品种,他的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已被推广到20多个国家。

今年88岁的斯瓦米纳坦是印度“绿色革命”的始祖。

正是由于他开发的高产品种小麦和水稻技术使国家在消除贫困和饥饿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是第二次被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16岁便成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马拉拉的故事始于2009年,当时她年仅11岁。

她在网上创建博客,讲述她在斯瓦特地区一所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当时,巴政府军和禁止女孩接受教育德伊斯兰极端分子在斯瓦特持续对抗。

2012年10月,马拉拉遭到塔利班武装的袭击。

头部和颈部受伤,奇迹般生还,在英国接受治疗后继续为妇女受教育权利而战。

去年6月,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讲话,被称为是近几年来在联合国总部发表的最有力的讲话。

袁隆平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说明什么据媒体报道,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印度遗传学家斯瓦米纳坦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马拉拉·优素福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议员提出,这三人可以分享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

袁隆平能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然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能被提名却预示着诺贝尔和平奖的改变和改革。

足见粮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更是全球人权问题。

超级稻亩产超过980公斤的惊人消息不径而飞。

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仅2012年,中国超级稻推广面积达1.21亿亩,亩增产60公斤以上。

“Y两优900”品种身世显赫。

“大哥”Y两优1号被袁隆平称为“水稻瀑布”,是创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种子选手;“二哥”Y两优2号,曾于2011年在隆回县羊古坳乡创下大面积亩产926.6公斤的世界纪录。

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在于靠科技提高产能,守住18亿亩耕地,确保自己的饭碗盛自己产的粮食。

袁院士苦心经营,矢志不渝致力超级稻增产实验,世界性突破,并且大力推广,解决国内乃至亚洲、非洲等地的吃饭问题,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今年国家把粮食安全列为国家战略,可见粮食的极端重要性。

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黑龙江建三江中国的北大仓,从国家设立粮食主体功能区,遥望粮食主产区,人们深切感到只有保住基本农田,提高产能,粮食主动权、话语权才能老老攥在自己手中。

但是对粮食产能提高构成威胁的刚性因素骤然剧增。

从1996年国家第一次土地详查时到2008年,中国的耕地共减少833万公顷。

现在耕地已经减至1.2亿公顷(18亿亩)这一政府设定的“红线”。

红线赫然在目,但守住几何?粮食产量增减几何?有识之士不止一次发问质询。

当前不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销区,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抛荒疏于管理不在话下,耕地减,粮田减,总产减,管理差,单产减,粮食何增之有啊!调出粮食的省区逐渐减少。

地方政府事实上以“招商引资”为重中之重,忽视农业和粮食的思想很普遍,“地方依赖中央,销区依赖产区,居民依赖市场”的情绪在滋长。

粮食调出区减少,北粮南运,几个主要粮食品种都要进口,虽说有国内外差价的因素,但是自给率下降。

不少地方是“口号农业”、“咋呼农业”,无序占
用耕地的现象并未停止。

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和粮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历史经验证明,粮食如果掉下去,几年都翻不过来。

耕地减少和干旱已经还以颜色,今后粮食生产的增长难度异常大,要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5.4亿吨决非轻而易举能办到的。

而粮食的需求则呈刚性增长。

“十二五”末,人口将达到13.9亿,城镇人口将占一半以上。

粮食的需求年年增加。

产需、供求出现的缺口主要依靠挖库存和进口来调节日益困难。

原先三大主粮中稻谷偏紧,现在粳稻、优质小麦、玉米等均出现了偏紧的苗头,粮食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

从世界的粮情看,粮食产量在21亿吨~22亿吨之间已经徘徊了十多年。

而世界人口由上世纪的65亿,很快上升到目前的近70亿,世界人口平均占有粮食只有300公斤左右,国际粮食市场回旋余地有限,国内每年进口一亿多斤的大豆引起震动就是一个信号,粳稻、玉米的大量进口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值得反思。

摒弃有钱就有粮的错误论调,改变谁种粮谁赔钱的局面,落实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实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改变粮食补贴方式,卖一斤粮给一斤补贴,粮食补贴和价格形成分离,继续坚持口粮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注重调动基层或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写在最后几句话,粮食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天下安,粮食稳天下稳。

必须根除越往下越轻视粮食生产流通,越往上越重视粮食安全的错误思想或做法,不以GDP论英雄,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