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一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其中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以语文教学计划为基础,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
一、细化语文教学目标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时,我们要明确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化:1.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
通过阅读课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对所阅读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进而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活动:学生在参与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发展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文学创作、课堂上进行文学赏析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4. 开展文学赏析活动:通过开展文学赏析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读书分享会、文学作品讲解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5.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说话是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对话训练、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在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活动中的表达能力。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目标。
1. 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教学计划中,我们要选择对学生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名著、优秀文学作品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2.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要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在教室中布置文学海报、设立文学角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文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的方式,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事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欣赏文本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美感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
这些文本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文学价值的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美,引导他们发现文本中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欣赏文本中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二、写作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欣赏写作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美感的范文进行写作教学。
这些范文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文学价值的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范文中的美,引导他们发现范文中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中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分析范文中的语言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欣赏写作中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三、语文综合性活动中的审美教育语文综合性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欣赏活动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既然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使之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应是语文教学除“工具性”之外的重要任务。
前些年,由于过多强调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训练,使汉语言中丰富的文学因素被大大忽略了。
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以及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由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则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健康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而不应该是刻板的传授知识的教书匠。
在一些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中,本来是一篇文辞优美,激情洋溢的课文,他们却教得苍白无力。
什么解释词义,划分段落,逐层分析,把好端端的一篇文章搞得支离破碎。
这样的教学不但对学生的语文素质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了信心,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要在教学中激发自己的灵感、激情和想象力,以美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殿堂,进而塑造美好的心灵。
二、让语文课堂香飘四野我们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在体味中感受形象美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中,作者是这样大量生动逼真地,为我们细腻地塑造了一位受尽剥削和苦难的旧中国贫苦妇女——大堰河的形象。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大堰河一生都在不停地劳作:缝补、洗衣、煮饭、喂猪、抚养孩子,酷热的夏天到禾堂里晒粮,严寒的冬天到结冰的池塘里洗萝卜。
读美·悟美·写美——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读美·悟美·写美——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进行这种“心灵的体操”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起着美的示范作用,充当的是美化学生“精神”、“心地”、“情感”的工程师的角色。
新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既是语文课程总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训练学生美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美的熏陶,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塑造出一代青年的美好形象,培养出得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一、美读叶圣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力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美读,首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领悟到教材中处处都有美。
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审美的客体,有音韵铿锵、错落有致的优美的文字;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结构;有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有心旷神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有爱憎分明、侠肝义胆的美好情感;还有不少造福人类的科学知识,使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我们导读《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要引导学生发现:以诗中的色彩来说,那红的枫叶,白的荻花,碧的秋空秋水,是美妙的一幅图画,而且对优美的琵琶弹唱起到了绝妙的映衬作用,启发学生开动五官,展开想象,诗中的情景就视而可见,听而可闻,情寄声色,仿佛如临其境,沉浸于美的情韵之中。
美读,还应该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圈
毛主席 曾经 批评 某些 假 马克 思 主义者 , 口头上 赞成 马 克思主义 , 但行动上却不执行 马克思 主义 , 并形 象地 打了个 比方 , 说这些人连 日“ 好箭 , 好箭” , 将箭在手里搓来 搓去 , 就 是不 肯射出去。欣 赏人家 的美文 , 不能只停 留在欣 赏上 、 叫 好上, 光有心动没有行动 , 而应 该尝试 自己动手写美文 。 第一, 挑选那 些能够 充分 展示 美、 含金量 较 高 的、 来自 现 实生活 的好 素材来 写。俗话说 : “ 巧 妇难为无米 之炊。 ” 要 写成美 文 , 前提是要有好 的素材 。在 阅读 、 鉴赏 人家 的美文 时会发 现 , 那些美文都有一个共 同点 , 就是 所取 的素材 都有 闪光点 , 这闪光点 可 以是思 想 的火 花 , 可 以是情 感 的火 花 , 也 可以是多种 美 的火花 的碰 撞 。这些 素材 表 面看很 平淡 , 实 际上都包 含着深 刻 的 内容 、 深 邃 的思 想 。善 于捕 捉好 素 材, 是写好美文的首要条件 。 第二, 饱含着 能够打 动读 者 的具有强 大感 染力 的 美好 情感 。文章不 是无 情物 , 美 文更 是有情 物 。美 的情 感 能够 深深地感染读者 、 打动读者 , 牵着 读者 的鼻 子走 。我 们经历 过 吊唁的场合 , 看 到那 些哭丧 妇们 , 边 哭边 述说 , 由于感 情 真挚 , 发自 内心 , 常常引得 周 围的 人也 跟着抹 眼泪 。如果我
善 于品味美文 中的美 , 就像 品酒 、 品茶那 样 , 不 慌不 忙 , 不 躁 不急, 慢慢 品味 。此外 , 还 应该 加强记 忆 , 把美 的东 西贮存 在脑 中 , 永志不忘 。不少人读到高尔基 的《 海燕 》 之后, 把 那 些 精美的语句牢牢记在脑 中, 直到 晚年还记忆 犹新 。 美 文具 有诱 惑 力 , 碰 到美 文 , 你 会 不 知不 觉 地 被 它俘 虏, 它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地 吸住你 , 叫你 无法逃 脱 。有时 简 直 到了只可 意会 、 不 可 言传 的地 步 。我们 常 说 的 “ 妙 不 可 言” , 用 于特 指阅读美文真是恰 到好处 。 阅读美 文是 “ 韩信用 兵 , 多多 益善” 。世界 上的 任何 事 情都是 由量 变引起 质变 的。 只有 广 泛地 阅读 美文 , 对美 文 来者不拒 , 才能使美在思想情感 上引起共 鸣 , 才能使 美在 身 上深深 地扎根 。亲近美文 , 把 玩美文 , 痴迷 美文 , 久 而久之 , 也会使 自己的情趣美起来 。 . 引导学生从 审美开始 , 广泛 阅读 美 文 , 这 是我们 语文教 师义不容辞 的责任 。 二、 从审美着眼 , 学会鉴 赏美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感知和欣赏文学、语言、艺术等领域中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审美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童话等,培养学生对文字、形象、情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言表达艺术:通过语言游戏、修辞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感性,提高语言的美感,使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重语言的韵律、修辞和形象的表达。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欣赏: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手工艺美术活动:通过手工制作、剪纸、折纸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手工艺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环境美化:在语文教学环节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美化教室、布置文化墙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力,使他们能够真正欣赏、理解和创造美的事物。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会 使学生 产生极大 的学 习欲望 , 自己的情感融 于作 品当 将 中, 因而 受到 熏陶影 响。
1 .优 化课 堂语言 , 学生感 受美的 熏陶 。常 言道 : 让 有
方面面的知识,并且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学手段展示 出来 。
因此 , 为语文 教师在教 学 中不但要让学 生把握 住文 章的 作 现美 、 知美 、 认 欣赏美 、 受美 , 而获 得独特 的审美 体验 , 感 从
培养 了他们 的审美情 趣 , 并能确 立正确 的审美 观。
一
主旨, 学会 写作 方法 , 更重 要 的是使 他们 在语 文学 习中发 什 么样的教 师 , 会带 出什么样 的学生 。语文教 师充满 智 就 慧的、 优雅 和谐 的 、 诙谐 风趣 的 、 洁精炼 而 有磁 性语 言 , 简 无论 是在课前 导入 , 还是课 文 朗读 , 无论 是课 文分析 , 是 还 与 同学讨论 , 都要 饱含感情 , 干净利落 , 时充满期 待和关 有 爱 , 借其 特有 的语 言抓 住学 生 的心 , 凭 使他 们感 知语 言文
热爱 , 或是对 人间 冷暖的 昭示 , 不乏对 尊老爱 幼 、 更 团结协
课 的讲 授 时 , 当多 媒体屏 幕展 示 春天 的画 面 , 轻轻 的音
” 以一种 急切 的 、 快的 、 欢 激动 的心里情 绪 , 盼望 着 、 呼
乐奏 起 的时候 , 我开 始背读 第一 段文 字 :盼 望着 , “ 盼望 着
评价美 。另外 , 我还指导 学生有 选择 的课 外择 真 、 择善 、 择 情操、 审美情趣理解和评价教学内容 , 因而表现出教师的 诗词 的朗读 ,因为古 诗词不 仅在韵 律上特别 适合 朗读 , 而 教 师时 , “ 便 亲其师 而安其学 ” 他们便 会 自主的投入 学习 , ,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言:审美情趣是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一、寓教于乐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寓教于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文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文学作品,并展开讨论分享。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体验作者的美学思想,还能培养情感共鸣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多样化的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以及戏剧、音乐等艺术表演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美。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例如绘画、书法、音乐演奏等,通过亲身参与创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艺术的魅力。
三、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跨学科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在历史课中引入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审美习惯和修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和磨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例如多读经典文学作品、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品味精美的饮食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教导他们懂得欣赏美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动态。
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审美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有机会进行艺术创作或者设计,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
结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指学生用审美感知力捕获语文中的各种美,基于个性化的理解,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审美想象,形成审美愉悦。
这种感受再不断积累,成为经验,产生观点,从而形成主观的审美趣味。
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审美因素进行美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创造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多带给学生审美感受、审美愉悦,审美情感呢?一、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知美“审美感知力是将生理感知赋予特定的社会意义,包含朦胧理解的一种对自然形式的领悟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表现在学生对诉诸视觉的文字及诉诸听觉的声音所蕴含的深厚内涵美和抑扬顿挫的形式结构美的领悟和感知。
如《林中小溪》中溪水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达到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美;行文有张有弛的内在节奏美;《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阔旷远的意境美等等。
在感知过程中,文字的视觉感受比较固定,更多的变数则存在于听觉的声音。
所以要想提高审美感知力应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因素,进行各种方式的诵读,引起足够的审美注意。
如声情并茂的范读,优美的配乐朗读,气势恢宏的集体诵读,富有声音特质的男女声单读,鉴赏性的比较朗读等等。
根据所感知的美的种类特点,选取合适的诵读方式,突显这种美的审美特质,并加以强化形成经验,培养审美感知力。
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章抒写了有志男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襟和宏伟抱负,展示了一种恢宏壮阔的阳刚之美。
所以教学中应该多采用男生齐读和集体诵读的方式,用响亮、雄浑而有气势的声音使学生感到一种精神的震撼与振奋,从中得到审美愉悦。
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培养学生审美逻辑理解能力审美理解是指在审美中,从理知上认识审美对象的情感性质和技术特征。
是渗透了感知、想象、情感诸因素并与它们融为一体的某种非确定性的主观认识。
对题材、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技法、技巧的认知是构成审美的前提条件。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中,审美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等多个方面。
其中,审美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评价和创作,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的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
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名著、古诗词等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欣赏其中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通过品味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开展多样化的文学创作活动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活动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写稿、作文、诗歌创作等活动,引导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表达内心感受、塑造形象,提升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听取专业的文学讲座和演讲邀请专业的作家、学者进行文学讲座和演讲,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专家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艺术特点和创作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4. 参观艺术展览和演出活动学生应该积极参观艺术展览、剧院、音乐厅等文化场馆,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美。
通过观看精彩的舞台表演、艺术展览,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关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更能欣赏、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同时,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感受文字的魅力和美感,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品味。
小学语文教学中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还涉及到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一、注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了解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老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王子》等,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也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例如课文朗读比赛、小组读书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多角度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多角度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更要引导他们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文本。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老师可以从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意境等多个角度让学生了解诗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词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思维导图、问题解答等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写作指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修养。
老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写作指导,教学生如何进行写作构思、布局和表达。
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比赛、作文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提高语文素养。
四、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老师可以通过诗歌、散文和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之美,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操。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作品和材料。
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材料,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
第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是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感知艺术作品的细节和特点,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绘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要素,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要素对于艺术作品的意义和表达。
第三,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不仅仅是让他们懂得欣赏艺术作品,还要鼓励他们表达和分享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观点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写作和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主动参与和理解。
第四,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
艺术作品的鉴赏和理解离不开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艺术作品的作者、时代和背景等信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第五,提供实践和创作的机会。
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例如绘画、音乐创作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艺术。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年级语文教案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引言: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年级语文学习中,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教案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1. 理论知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如乐理、音符等,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听音乐:周期性地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创作音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表达个人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情趣1. 学习基本技巧:教授学生一些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2. 欣赏名画:学习欣赏一些名画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绘画技法,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创作绘画作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1.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用声音、语调等方式恰当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欣赏文学作品: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或通过故事讲解、影视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创作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创作简单的文学作品,展示个人的想法和情感。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绘画和文学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的实践、鼓励学生的创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水平。
小学语文教案:通过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案:通过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一、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诗词相关的情境,如画面、音乐或简单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当教师要教《静夜思》时,可以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安静的夜晚氛围,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
2. 背诵和朗读:让学生背诵和朗读经典的诗词作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语言的美感和韵律。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动人的诗词,让学生进行朗读,并在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声调的把握。
3.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可以是模仿型的创作,也可以是自由创作。
通过模仿经典的诗词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词的写作技巧,从而培养他们对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4. 组织课外诗词社团:学校可以组织课外诗词社团活动,提供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接触和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通过诗词教学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诗词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1.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经典的诗词作品,让他们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的意象以及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对比不同的诗词作品,让他们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诗词作品。
3.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除了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词作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观点和鉴赏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宝坻师范附小殷晓玉李永凤语文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广阔舞台。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品格。
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品格情操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是精心选择的,每篇课文都是语言规范、思想内涵丰富的佳作。
在教学中,我根据美育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有选择的从四个方面把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根据遣词造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文章是思想和语言的统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选择了许多我国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带有很强的音韵美。
教学时教师利用朗读,点词抓句,让学生细细品味富有激情和美感的语言,能深深敲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沉浸在其情其景之中,给予美的享受。
如在讲读《第一场雪》一文时,抓住“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几个重点词的朗读,使学生领略到描写大雪景色的精美语言。
又如讲读《桂林山水》一文,利用朗读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所描绘的景色美。
抓住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两个排比、比喻及句中“啊”字的变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真秀啊(wa)”等,进行品读指导;学习描写桂林山水时,抓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怪石嶙峋”、“危峰兀立”等词语,反复朗读,读出漓江水的清、静、绿,桂林山的奇、秀、险,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自己真正是荡舟绿波之上,行游画卷之中。
在感受景色美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通过创设情景,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许多文章都是作者耳闻目睹、亲临其境的感受。
离开了具体情境,就难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和优美的意境。
探求课文的“美”,首先应入“境”,只有入“境”,才能探出作品中的美。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陕西绥德辛店中学马志远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巧用导语感受开始美,塑造形象追求美,把握诵读体会吟诵美,放飞想像品味意境美,板书设计体现和谐美。
教师要用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指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用发自灵魂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目的。
关键字:语文审美教育审美情趣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思考等智力方面的素质,更为重要的责任在于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
用美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
在课文中,美无处不在,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容,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人文美等因素。
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
逐渐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对自然、社会、人类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对事物产生震动、惊异、赞叹、仰慕、热爱、振奋等美好的情感,从而激发强烈的向往与探索的愿望和热情。
在智能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但能提高智能(知识与智能、动作技能和心理技能同时发展)的健康发展,而且促进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因素)的健康发展。
另外,情感的调动、意志的保证又能使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灵感触发,成了推动智能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样,智能、情感、意志三种心理结构相互依赖、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地得到发展,有效地避免了把学生变成单纯的知识“储存器”的弊端。
那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导语感受开始美“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诗词、散文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培养艺术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拓展思维,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下面我们来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选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学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诗歌、童话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的感受。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美妙动人的诗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情感。
可以采用情境再现、趣味展示、美学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美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创作、绘画等方式,将阅读中的美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力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对美的追求和感受。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文学作品的选择、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美、注重将美融入生活并进行实际应用,从而真正发挥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享受美的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注: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若需要高中级别的,请详细说明。
】。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 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情趣指的是对美的感知、欣赏、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它不仅限于艺术领域,还包括对文字、音乐、舞蹈、建筑、自然景观等多种形式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索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审美情趣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增强审美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的品味和水平。
2. 拓宽视野:审美情趣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还包括对文字、音乐、舞蹈、建筑、自然景观等多种形式的审美体验。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世界上各种美的表达方式。
3. 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审美情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创造和发现。
艺术作品中的审美趣味和创新思维可以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学习素材和启示。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方法和途径1. 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观赏艺术作品、阅读文学作品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提供多元化的审美体验机会。
2. 文学阅读的重要性:文学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思考其中的哲理,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3. 创作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作表达能力,可以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创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写作、绘画等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4. 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学生可以参与到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学习中,通过分析和鉴赏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发展:1. 文学教学: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审美意境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语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摘要: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须从平时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课堂教学:审美情趣:语文《语文标准》强调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
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而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从课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依据课文。
激发情感,发现美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美的素材,我们必须紧扣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蕴涵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向读者勾勒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几幅风景。
江南春天的柔美、瑰丽、多情,焕发出的生机勃勃,万木吐绿纳新的美,经作者的妙笔神描,给读者以身在其中不知晓之感。
鉴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北方,对江南的春天较为陌生,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课前布置让学生从网络、影视、报刊等方面搜集有关江南春天的感性材料,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手中的笔去描画,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再来学习这篇文章,就会真切地发现江南的美,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学生是有血有肉、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个体,教师在依据课文基础上,还要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
只有抓住文章内在的筋脉——“情”,才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实现审美价值的目的。
如《散步》全文体现的是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祖孙情。
这些人间最美好的真情。
只要用亲情激发学生,盘活学生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则学生较容易体会出文中表现的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护;晚辈对长辈的尊敬、爱戴;中年人作为家庭、社会的中流砥柱,身上肩负的重任,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之美。
正如狄德罗在《西方古典作家族文艺创作》中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二、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感受、欣赏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足见“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拓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拓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拥有良好的审美情趣,才能真正欣赏和理解美的价值,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我们需要让学生对文学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鲜活生动的故事、优美动人的诗歌、动人心弦的音乐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也应该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下功夫,将生动丰富的艺术资源纳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体会到美的力量。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学生要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画画、写诗、演讲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多引入艺术元素。
可以在生活中常常播放音乐,给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到自然中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敏感性;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师应该起到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引导学生。
教师要有一颗对美的追求和热爱的心,对文学艺术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上欣赏和理解美的道路。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真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更加灵敏的触觉,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构建一个真正的美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新大纲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有许多。
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在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认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浅谈几点在教学中我的认识。
一、重视导语设计,设疑激趣,让学生感受快乐学习的愉悦美
愉悦的情绪对学生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每一节课的导语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及时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学习殿堂。
如我在教学小语六年级语文“美与丑”这量单元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还认识‘丑小鸭’吗?”
“认识。
”
“丑小鸭丑吗?”
“不丑,它很美。
”
“那为什么称它为‘丑小鸭’呢?”
“因为……”
“好,同学们说得很好。
这一单元我们继续学习‘美与丑’,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能有一个更高的认识。
”
当然,不同的课堂内容,不同的课文文体,导语的设计也应不同。
它可以是
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对白,可以是一段或轻松明快、或凄婉忧伤、或粗犷奔放、或典雅清新的音乐,可以是一全含蓄幽默而富有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更不可少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
二、重视塑造形象,精读品读,让学生追求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文学是一种运用语言媒介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审美类的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写作是人们运用文学语言描叙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心智活动。
”“现代文学写作是在现代高新技术和网络环境支持下的一种用文学语言描述艺术形象、表达现代人情感的创造性的审美心智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形象和情感,也就没有审美教育。
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注重形象的再现,通过塑造“形象”,引导学生“入情”。
例如在讲授《丑石》这篇课文时,为了让“丑石”的形象初步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一开始我就把“丑石”在一般人心目中的“丑”与在天文学家眼中的“美”作对比,让学生认真体会感悟。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丁丁”的导学“丑到极点了,也就是美极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三、重视文章诵读,及时指导,让学生体会吟诵佳作的节奏美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
古人有很多成功的读书经验。
荀子“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就是强调多读,读的娴熟于心,琅琅上口,在多读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字技巧;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的“读的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等都强调了熟读的重要性。
当然,加强朗读训练,并不是机械地多读几次,一个劲地读书,而是让学生边读边想,在脑海里产生一幅幅图画,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在反复吟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有所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
要重视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要读出节奏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例如在《丑石》一文的朗读指导中,我先让学生体会农妇、孩子等为什么觉得这块大石“丑”,而天文学家又为什么觉得这块大石“美”,对比体味后,再读学生去读,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自然就读得美了。
四、重视创设情境,指导品读,让学生品味课文内容的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领会到的想象美。
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就,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五、重视课堂结构,严谨设计,让学生体悟语文课堂的结构美
在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优化课堂结构,就必须做到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提高备课质量;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创设教学情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头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合理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满堂灌”或总是“满堂问”,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讨论、探究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生发出来。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自己也学会
了倾听问题、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陈述,学会了表达。
三是,根据目标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以采取“猜字谜”,“编儿歌”等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生认识生字“告”、“森”、“春”等字时,可以编成这样的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三木不是林”、“三人同日行”。
在教学用“也”字加上什么偏旁部首可以组成那些新字时,也可以编成“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有马跑得飞快,有水能养鱼虾”这样的儿歌来进行认识“他、地、驰、池”。
这样,使学生通过猜字谜的方法进行识字,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识字的目的。
六、重视板书设计,和谐明快,让学生感受方块汉字的书法美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段落层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的板书追求的正是对应、整齐,因而它给人一种形式美。
黑格尔在论述形式美时,认为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就是美。
郭沫若说:“中国的文字,在殷代便具有艺术的风味。
殷代的甲骨文和殷周金文,有好些作品都异常美观”。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王羲之的《笔势论》指出,如果违背形式美的法则就会“若美人之病一目,……如壮士之折一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我国已故著名学者邓以蛰先生也认为中国书法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了美的方向。
他说:“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书法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就具有美的性质”。
可见早在中国文字刚刚诞生时就孕育了美的因素。
书法艺术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因此,我的每一节课的板书设计,既重视梳理课文的段落层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中心。
同时,又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每一行字,每一板字。
既注重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也注
重每一板字的章法布局,用自己优美的粉笔字,让学生从小受到祖国优秀的传统书法美的熏陶。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的有机统一。
而在这诸多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主要的因素。
教师要用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指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诸多美,用发自灵魂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世界,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知识教育和美感教育。
用美的教学去感染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上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