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于后世的清宫旧藏书画

合集下载

《白开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白开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努力学习,报效父母《白开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小题。

(12分)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

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

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任何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

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

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

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

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

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克/升,自来水为20-30毫克/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克/升。

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

2023年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

2023年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

2023年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2023年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1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一)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

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答:。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答:。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答:。

(二)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

2、文段中多处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

清宫散佚书画问题再论——兼谈吉林省博物院藏清宫散佚书画的来源、特点

清宫散佚书画问题再论——兼谈吉林省博物院藏清宫散佚书画的来源、特点
1 9 2 2 年至 1 9 2 4 年溥仪 自盗之劫。1 2 8 5 件
时下 ,学界对清官散佚书画的定义多
指溥仪从清官盗出及在此后特别是在长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伪满 皇宫散佚的清官 旧藏法书名画 ,时间
始自 1 9 2 4 年( 也有说始于 1 9 2 2 年) c 笔者
对此并不 赞同。从词义上说 ,散佚指的是 某种物 品非正常的分散或失去 。唐刘知几
在太多。 ” 指的都是 “ 物 品非正常的分散或
官散佚书画 ,老一辈文博工作者做了大量 工作 。原吉林 省博物馆副馆长张伯驹先生 为不使清官散佚书画落入洋人之手 ,顷尽 家财收藏国宝 ,最终无偿捐献给 国家 ,令 世人叹服 。前辽宁省博物馆 名誉馆长杨仁
失去” 。 乾嘉时期 ,存世的 中国历代法书 名画几乎尽纳清官 ,可 为辉煌 。但盛极而 衰 ,亦在其后不久 ,清官书画即开始了不 同方式的散佚 。从清官书画散佚的历史和 过程看 ,这种 “ 非正常的分散或失去 ”始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1 8 6 0 年, 至今 已 1 5 2 年 。这一观点笔者在 《 溥仪研究 》创刊号 《 清官散佚书画 问题研究 》一文中做过详
深入探讨提供一些资料和线索 ,旨在推动
清官散佚书画问题 研究。


清官散侠书画定义、时间的界定
清官廷画师沈源 、唐岱所绘 《 圆明园四十 景图 》 等被劫掠 ;二劫 ,1 9 0 0 年八国联军 之劫唐代大画家韩混的 《 五牛图》 等被英 、 俄 、日等国侵略军从宫 中 “ 拿去” ; 三劫 ,

件件书画奇珍被寻 回,入藏吉林省博物
馆 ,成为镇馆之宝。其来源主要为社会征
集 、个人捐献和购买。

清宫旧藏清代《万法归一图》

清宫旧藏清代《万法归一图》

清宫旧藏清代《万法归一图》房子诞生记清宫旧藏清代《万法归一图》今天讲一件清代的《万法归一图》。

这件《万法归一图》长163.8厘米,宽110.8厘米。

画作没有署名,但可以确定,作者一定是皇家画院的画师们,因为这样重要的历史题材,都是奉旨所作的。

图上画的是:明净开阔的大殿东侧,一人面容白皙,略带微笑,身着蓝色朝服,正襟危坐在红色的大宝座上。

没错,这个画面中最显著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为了凸显其身份的尊贵,画师把他画得非常魁伟,使人一眼就能辨识出来。

在皇帝的左手边,也就是殿外走廊处的抱柱的旁边,站着一胖一瘦两位官爷。

有人戏称,这不是“和大人与纪大人”嘛!其实啊,这两位应该是身份显赫的亲王或是郡王,其他的文武百官,也是依照官级依次排列站立着。

再看皇帝对面跪坐着一群人,身着蒙古贵族服饰,他们就是包括渥(wò)巴锡在内的,十位土尔扈(hù)特部的首领,最里面身穿黄色袄服的,那个人就是渥巴锡了,他是土尔扈特部的最高首领。

画面的场所是在万法归一殿内,正中设有佛坛,而殿外呢,两位高僧各自坐在宝座上,身后,各有一僧人手持悬线的香炉,炉内氤氲(yīn yūn)袅袅,其他众僧都席地打坐在周围,他们正在执行一场庄严的法事。

画师为了突出吉庆安祥的气氛,特意在画面上端的三分之一处,绘制了高耸入云的山峰,最高的主峰两侧,佛国的使者们正乘祥云而来,好像也是来为重大的法事加持祝福的。

全图以鲜艳的朱红、闪亮的金黄、明快的翠绿等亮丽的色彩为主色调,绚丽多彩,极具装饰性,令庄严静穆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热闹和祥和,也符合皇家富丽堂皇的审美风格。

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正是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东归之时。

清政府十分重视,乾隆帝为此下旨,新建“万法归一殿”,祈盼大清王朝能世代相传,万法归一。

万法归一殿位于河北省承德普陀宗乘庙内,你如果去那里玩,可以去参观一下。

记得多拍一些照片哦,很方便的。

乾隆皇帝没有影像设备,所以只能让画师来记录这历史时刻,画师们一笔一笔,要耗费好多心血和时间才能完成,多不容易啊!现在,这幅传世画作收藏在北京故宫的宁寿宫内,成为了珍贵的文物。

石渠遗珍——清宫旧藏历代重要草书

石渠遗珍——清宫旧藏历代重要草书

石渠遗珍——清宫旧藏历代重要草书作者:戴立强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6期文:戴立强图:辽宁省博物馆在清宫旧藏、《石渠》著录之书画、文物一边惹争议,一边又频频拍卖出高价的今天,或许我们应该对那些曾经战乱散佚却终能回归公藏,如今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的清宫遗珍,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

鉴定清宫旧藏,博物馆专家们的意见是维持清宫“原判”,还是重加审定?存争议的传世作品,其实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对馆藏清宫文物作相对集中的观摩与思考,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清末及民国初年,溥仪以赏赐等名义,使部分宫廷所藏书画名作散失;出宫时还将大批藏品迁离紫禁城,至伪满洲国结束期间,部分藏品失散于民间甚至海外。

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传世重宝,陆续为国家的博物馆所收藏。

“清宫佚出书画”是辽宁省博物馆的特色藏品之一。

这批书画计225 件,或为清代各朝皇帝手书——“御制”,或经其品题并钤有“御览之宝”印玺——“御赏”,或为清宫收藏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御藏”,其中160 件左右,又见于1934 年出版的《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亦即由末代皇帝溥仪盗运出宫的“清宫散佚书画”。

本刊拟陆续按不同门类为读者呈现这批历千百载流转,递藏至今的瑰宝;今辑且先以“历代草书”为切入,为读者展开大清王朝全盛时期的皇家收藏图卷。

清宫旧藏之历代法书,有不少是国宝级的草书作品,如《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宋徽宗《千字文》、南宋高宗《洛神赋》、南宋孝宗《后赤壁赋》、陆游《自书诗》和文天祥《木鸡集序》等。

今次披露的清宫旧藏唐代《张旭古诗四帖》和《怀素论书帖》,目前鉴定界存在不同的认识;而《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的《唐代孙过庭千字文第五本》则被认为或是宋人所摹,但这三件作品对“张癫素狂”及唐代书法艺术的研究,仍为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宋徽宗《千字文》纸精墨妙,心手相应,一气呵成,深得书法之三昧,颇显书家之造诣。

南宋高宗《洛神赋》、南宋孝宗《后赤壁赋》运笔沉稳,结体圆润,既有草法之严谨纯熟,又得韵致之潇洒飘逸,从中可见宋代皇室在书法方面的影响和传承。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很多都已失传如今看到的只是摹本!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很多都已失传如今看到的只是摹本!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很多都已失传如今看到的只是摹本!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现已失传。

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

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代表了唐代宫苑仕女画在形神兼备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韩滉的《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清明上河图。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

清郎世宁的百骏图。

他们在故宫修国宝 那些妙手回春的顶级文物医生

他们在故宫修国宝 那些妙手回春的顶级文物医生

CULTURAL GEOGRAPHY60他们在故宫修国宝文 绿妖 图 严明In the Forbidden City那些妙手回春的顶级文物医生Repairmen of Cultural Relics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这群顶级文物修复师的生活。

红墙黄瓦外的世界日新月异,而他们始终默默坚守在“冷宫”一隅,日复一日地打理着那些“国宝”,用自己的一辈子来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信仰……环球人文地理61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这是紫禁城的涅槃。

辛亥革命后,当局于1914年在紫禁城建立了古物陈列所,至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为了保卫民主革命成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1925年10月10日宣布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2004年~2010 年,故宫博物院内的工作人员耗时7年,完成了建院以来的第5次文物藏品清理,首次摸清了自己的“家底”。

截至2010年12月,全院的文物藏品总数达到180.7558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万件、一般文物11.5491万件、标本7577件,故宫博物院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故宫文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的皇家收藏,堪称中国历代艺术品的珍萃。

然而,在这7年的藏品清理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大量存在隐患和亟待修复的文物藏品。

为了进一步提升故宫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故宫博物院于2013年启动了一项名为“平安故宫”的工程——仅在而后的一年内,保护修复各类文物共计225件(套),同时,人工临摹复制书画两件、技术复制书画35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文物修复师的付出。

就像人们生病要去诊所一样,文物生病也要及时送去“医院”。

如果没有文物医院里那些优秀的“医生”,我们很可能早已看不到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故宫文物医院(文保科技部)坐落在皇家宫殿群里,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国宝在这里得以“康复”。

这里有100多位从事各类文物保护修复的专业人才——他们精雕细琢,数十年如一日,捍卫着国宝的灵魂。

清宫书画的鉴藏阅读答案

清宫书画的鉴藏阅读答案

清宫书画的鉴藏阅读答案《清宫书画的鉴藏》阅读材料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

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

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

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

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

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

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

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

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

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云
 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

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1、《疏松幽岫亭》曹知白元代立轴纸本水墨纵48厘米横36.4厘米(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前景是挂满藤蔓的参天松柏,中景、远景的山峰层叠而巍峨。

山间有飞流的瀑布,瀑布下有平常的人家。

虽然仍能找到宋代山水画的遗风,但曹知白也将自己的个性色彩加了进去。

由于家中雄厚的财力,曹知白的日子过得舒心如意,与倪瓒等人同为太湖一带的著名文人。

传世之作有《疏松幽岫亭》《群山雪霁图》《溪山泛艇图》等。

2、《花卉图》陈遵明代立轴绢本设色纵136.8厘米横57.8厘米(日)泉屋博古馆藏。

溪流自左至右贯穿着画面,岸边繁花似锦,色彩缤纷。

花草以没骨法画成,色彩浓淡层次丰富。

轻柔的笔法,完美地表现出小溪边的清新景致。

陈遵,生平不详,明代画家。

字汝循,浙江嘉兴人。

擅长描绘花鸟,栩栩如生。

传世作品有《三友图》《枇杷图》《蓼花蛱蝶图》。

3、《陶渊明故事图》陈洪绶明末清初长卷绢本设色纵30.3厘米横308厘米(美)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名士,不阿权贵,嗜酒安贫,喜好在宁静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这幅画抓取解印、种秫、归去、无酒等几个特写镜头来描绘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清馨生活(此选两幅)。

作者陈洪绶(1598—1652)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家,少年时得到北宋李公麟所作《孔门七十二贤》的拓本,关门在家终日鉴习。

到晚年已突破前人陈规,自成一派。

4、《仙山图》陈汝言元代长卷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102.9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山峦层叠起伏,错落有致。

山顶和山脚都配以墨色厚重的松树,它们压住了山峰鲜亮的绿色,使画面趋于沉稳。

山峦中安排了小桥、村落、浮云、人物,左下角两人正在看山羊戏耍,右边有高士与童子,一片世外仙境的境象。

陈汝言,元末画家,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好友。

传世之作有《仙山图》《百丈泉图》《荆溪图》等。

5、《猿图》法常宋代立轴绢本水墨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日)京都大德寺藏一棵枯松斜插天际,猿猴的重色稳定了画面的重心。

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一本记录天津文化的“历史书”张鸿腾宋楠何美桦雷龚鸣《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9月17日第08 版)提起天津,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吃货”们可能想到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爱建筑的可能想到五大道和意式风情区,爱文化的可能想到“泥人张”和相声。

在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天津文化中心内,有一片大型人工湖,湖的南侧,坐落着天津博物馆。

它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近百年的历程使得天津博物馆已经成为天津的一张靓丽名片,记录和传承着天津文化。

近日,笔者走进天津博物馆,跟随馆长陈卓先生,一起感受天津的历史文脉,体味一座城市的文明记忆。

耀世奇珍,讲述天津文脉对称的双螭,身体上饰着圆圈纹和游丝毛雕;翠绿的菜心,上面爬着蝈蝈和螳螂……在博物馆二层展厅内,这样精美的展品还有很多,它们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向参观者讲述着天津的发展历程。

“爸爸,你看这画,这么长!”前来参观的一位小朋友边比划边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清代的《万笏朝天图》,约17米长,半米多宽,描绘了乾隆皇帝南巡时,苏州臣民万人空巷,渴望见到天子真容的热烈场面。

画中的2000多人,最高的也仅2.5厘米。

笔者注意到,画上的人物虽小,但手里拿的东西,甚至是鼻子、眼睛,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书画是我们馆藏的一大特色,《万笏朝天图》《雪景寒林图》等等,堪称国宝级文物。

”陈卓说。

由于天津毗邻北京,晚清民国时期,许多宫廷书画从内府流散出来,辗转于民间,《万笏朝天图》就是其中之一。

工作人员还介绍,新石器时期的玉猪龙、西周太保鼎、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清代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等文物,都是天津博物馆的“耀世奇珍”。

暑假期间,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们前来参观。

天津市民赵先生对笔者说:“博物馆藏品种类繁多,它们是我们城市的‘瑰宝’,这些文物从历史中走来,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

”百年回眸,记录近代变迁走进三楼“中华百年看天津”展厅,一个巨大的船锚映入眼帘,船锚背后是惊涛拍岸的图画,不禁让人联想到近代天津的风云历史与沉浮。

3幅清宫旧藏古画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拍出上亿

3幅清宫旧藏古画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拍出上亿

3幅清宫旧藏古画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拍出上亿
佚名
【期刊名称】《华人世界》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长约15米的画中有400多名人物,并且留有从乾隆到宣统皇帝共计钤盖御玺24方,还有乾隆御笔亲书跋文450字。

5月30日,3幅清朝宫廷收藏后散佚民间的古画.在北京举行的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上以总计1.11亿元的价格成交。

【总页数】1页(P1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59
【相关文献】
1.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里的清官旧藏古画 [J], 马麟;
2.嘉德春拍三件清宫旧藏书画共拍出1.1亿元人民币 [J],
3.清宫旧藏食器类青铜彝器图样中的"文创衍生品"——以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藏品为例 [J], 杜恒伟
4.一方盆池解莲语清宫旧藏荷花盆景 [J], 刘思桐
5.恐以赝器校正史——章太炎先生题注清宫旧藏新莽嘉量全形拓片考 [J], 斯彦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40幅传世名画,每一幅都是时代的缩影

中国古代40幅传世名画,每一幅都是时代的缩影
《女史箴图》局部
东晋的《女史箴图》原作已佚,现存为唐代摹本,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另藏宋 代摹本,多出樊姬、卫女2段,水平稍逊。 《女史箴图》局部 NO.2 《洛神赋图》 绢本设色,横572.8cm,纵27.1cm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名篇《洛神赋》所绘《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 学作品的画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人物,73匹牲畜,车轿及船只数十艘。气势宏大、构图严谨、 技法娴熟。充分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局部 NO.22 《墨竹图》
绢本,横105.4cm,纵131.6cm
湖州竹派开山鼻祖,北宋文同所绘《墨竹图》。以倒垂竹枝为主体,将书法的抽象美引入墨竹 画之中,疏密有致,生趣蓬勃,形神兼备。 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借水墨的淋漓酣畅和竹枝的挺拔潇洒抒发意兴,富 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全图分五个段落,完整再现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场 景。造型准确精微,线条遒劲流畅,色彩绚丽清雅。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NO.15 《珍禽图》
绢素稿本,横70cm,纵41.5cm 五代后蜀黄筌《珍禽图》 ,从画面「付子居宝习」来看,是给其子课徒的写生稿本。现存北京 故宫博物院。 《珍禽图》局部 《珍禽图》在尺幅有限的绢素上,用细劲的线条和清丽的色彩,描绘自然中的众多生灵,昆 虫、鸟雀及龟类等共24只,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NO.5 《历代帝王图》
绢本绘画,横531cm,纵51cm
唐代画师阎立本的名画《历代帝王图》,后人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画中分别刻画了 历史上汉至隋间,有不同作为的13位帝王的生动形象,按历史顺序依次是:

【书魂】吴湖帆:四宝归一,化度偶迷(上)

【书魂】吴湖帆:四宝归一,化度偶迷(上)

【书魂】吴湖帆:四宝归一,化度偶迷(上)吴湖帆是现代著名的大画家,他跟张大千被世人并提为“北张南吴”,而在海派画家中,他又跟吴子深、吴待秋和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

除了著名画家这个身份之外,吴湖帆还是著名的收藏大家,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跟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用西方的谚语来说,他是含着金汤匙来到这个世界的。

按照后世的说法,吴湖帆是大收藏家吴大澂的孙子,其实他并非是吴大澂的亲生之孙。

大澂兄弟三人,其兄名大根,其弟名大衡,而吴湖帆实际上是大根之子吴讷士的儿子,吴大澂仅生一子,可惜在9岁时夭折了,此后再未得子,于是他就跟吴讷士商议,如果其再生一个儿子,那就将其过继到吴大澂的这一支。

《竹人续录》一卷,民国十九年排印一九八三年杭州古旧书店电火花扫描本,吴湖帆题签而后赶上吴大澂出关作战,某天他正跟一帮幕僚们查看地图,尤其感到关外地势十分辽阔,而他所带的部队人数太少,正在他忧愁之时,吴讷士派人来报得子的消息,吴大澂听后立即焚香祷告,而后他在地图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万”字,同时流泪称:“愿有万千儿郎,屏我中华。

”于是他就给这个新生儿起名为“吴万”,同时他把在苏寺州的一处庄园赠给吴万,以此作为他出生的厚礼,吴万就是后来的吴湖帆,因为他所得的庄园名叫“东庄”,所以“东庄”又成了他的号。

在吴万之后,吴讷士又生一子,但此子也夭折了,此后吴讷士也再未得子,故而吴大根和吴大澂两家,就变成了仅有吴湖帆这一个孙子,所以这个小孩兼祧两房,故而他成了两家产业的继承人。

光绪二十八年,吴大澂病故,其在临终前分配了自己的财产,他将一半家产分给了两个女儿,而另一半则给了吴湖帆。

因为湖帆聪明好学,故吴大澂把自己的收藏品也全部留给了他。

除此之外,吴湖帆的收藏还有三个来源。

《醉灵轩诗存》十卷,民国十七年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排印本,吴湖帆题签吴湖帆的外祖父名沈韵初,他也是位著名的收藏家,他的藏品中最著名的专题,乃是收藏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的作品,所以他的堂号叫“宝董斋”,沈韵初的这部分收藏而后都到了吴湖帆手中。

八尺龙 神超遥 苏轼《三马图赞》残卷相关问题

八尺龙 神超遥 苏轼《三马图赞》残卷相关问题

苏轼书法,名列「苏黄米蔡j 之首,是北宋「尚意」书风的代表,对后世影响巨大。

苏轼《三马图赞》本是为李公麟《三马图》所作跋赞,绘画、书法本为一卷,原为清宫旧藏,后流散出宫被人撕毁,仅存残卷两段,现藏故宫博物院,鲜为世人知晓。

此卷撕毁前原状如何?李公麟作图以及苏轼作跋赞的背景是什么样的,体现了苏轼哪些思想、与李公麟传世.五马图》卷又有哪些联系八尺龙神超遥苏轼《三马图赞》残卷相关问题宋苏轼三马图赞残卷(两段)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於'多^^^^^-4.->1方系龙表命人/^-从^办t i l t ;豕威印 i ¥4f ^w ;政^乙批命伙也鼻着动'心底v '^^^w哥;\及41^游畫,iiL 雇一时‘為命 0'A JI .之种政乃洛替13 4見+冰务貳吁料ii來氣冲反逢也i M t®笥3章t 搿x g 味倌UT ^隶T费賣£«:::二:¥s j^lM f^f J .《阁矜汔元I 木南私第彡其尊内相i $夂-、4元褚肀段莹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研究馆员’ 主要从事古书画鉴藏研究故宫博物院藏有苏轼《三马图赞》 残卷两段。

该卷原为李公麟《三马图》 及苏轼赞合卷,后有周紫芝、俞希鲁、董其昌、张丑等宋元明诸家跋,流出清 宫后被撕毁。

故宫博物院所藏两段,第 一段于一九六四年收购自荣宝斋,宽二 十九点二厘米,长七十八点六厘米,仅 余苏轼赞后半部分(自「下礼部轼」起十六行) 及乾隆御题'蓬池生、任英彦、周紫芝、 王震题跋观款。

王震跋仅余「右龙眠居 士李伯时画三马图,东坡先生赞之。

伯乙乃v -拍滅碎f 此及汰、、'由\(而灰 ::,:I ^0公冷t 等妥三爲赞责荇軾々麵^敢--?八^-^文侍 表•一尤人普价濤其一其含4々^^N )f lK ,< <id ;l 袭 t ^ff -笊达玄t i 汊4:成取-妞匀阑矸贪今i 4r >4. t 劣炙為專拾X 令允件韌允^评&相冬^户把卑 之 A ^^jrt ^r t )安又蝎典 m i f e ^t .^重云.子珞 ?柯^/3个私令1胙濩«表成-良«夂宄,#».沪衅毛裉 犹冷文序^仲耔史叔足樘^狖^筘玄^^衣^翠夂>z i l l 滅-J 尤章金鮮鰱鉍涑入音石爲仿睪.H -£f i 样|C ,〜f i >-t i - x /^i 崎之.^u f 4神明後来釔'年 V .J S .夫免久箨華务九叼 :,4^u »^^.盾茗'f l :;?^兔先逸尤似夂岬户及辩5v ,幻初囔 v f \v ;^r ^M ^r 扒i -i 爪氣t 氣逢也-W 2• f s 3考 t 埤K g -f g 推填卞—案W 费f A L&多穹不嬪今*.沐 >炫弋5觀i i 吹I f 東欢•、贊乙^抑弒汔雀 工rvir f丨成奢荇*?—为«各師 5^ 手-^>-/.*言鋒-^.篇、1^4士手-l -a r 洗^^^f 'l A _K 名^紙^i . 仿味-t 三 如®東攸先±臂<_2時t -1----v 'u /^<玫^^* 二 6扣方无則f ^ c >' ^幸代^-^f f i '.^三鳥別-#- f r M 4^ ..A R ^ M闡诈1j i 妗者私s 文譎t m 時書褅li i *)H 时」两行,后被撕去,故宫博物院收入 时记录云:「前缺,后王震跋二行,以 后缺。

历代名画欣赏:明 吴彬《十八应真图卷》

历代名画欣赏:明 吴彬《十八应真图卷》

历代名画欣赏:明吴彬《十八应真图卷》吴彬,生卒年不详,宇文中,又字文仲,自称枝庵发僧,福建莆田人。

流寓金陵,万历间以能画为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

工山水,布置绝不摹古,佛像人物,形状奇怪,迥别前人,自立门户。

十八应真图卷手卷设色纸本31×571cm题跋:乾隆(1711-1799):贯休十八应真图,文中斯别开生面。

形状奇怪夙所称,耳熟闻之目新见。

苍鳞若龙若非龙,擎爪来闻法以现。

第一。

据树坐椸钵多罗,鸦鹊来餐香积饭。

第二。

飘然白鹤驾以降,屈眴七条披已惯。

第三。

数珠在手。

第四。

把明珠。

第五。

自摇箑其貌颟顸。

第六。

端立左铃而右杵。

第七。

扶童者迵顾彼崖。

第八。

是皆渡海履水物。

水物狰狞名不辨。

拍持具叶。

第九。

促舍汉。

第十。

白泽曳轮坐以晏。

别有袖手乘骞槎。

第十一。

相参法喜作佳伴。

据石入定若无人。

第十二。

牛哀跪伏如猫豢,傍见共谘二大士,其一默坐。

第十三。

一持扇。

第十四。

似步而迥更迥,第十五。

臃肿披缁目光炫。

第十六。

跏趺相对谈二禅。

云空。

第十七。

云色。

第十八。

色空幻,是为不二法之宗。

绣居士说法编,向曾韵统考同文。

位号次第订梵汉。

莆田愚者不羁士。

传神何碍后前舛。

长歌笑我尚拘墟。

山阴讶似镜中按。

乾隆乙巳(1785)仲秋,御题。

印文:古稀天子、犹日孜孜2009年11月22日北京保利中国绘画夜场中,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拍出1.6912亿元,当时创下了中国书画的最高价格。

明代没有画院建制,宫廷画家的编制一般隶属于其它省、部,如吕纪、吴伟、边文进受职于锦衣卫。

吴彬以其艺术上的才情与名声在万历年间官拜中书舍人,以画家供奉内廷。

此后,进入江南的文人圈,以山水、佛像闻名于世。

他长期在南京生活,与江南文人交游,对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品多为明清两代宫廷重视并收藏。

吴彬笔下的山水作品气势撼人,被学界誉为“不逊于宋代巨匠”。

对于吴彬的研究,海外学界的重视程度远甚于国内。

在西方,学者们对晚明绘画进行整理研究时,吴彬绘画中所表现出的特异图式自然地凸显出来。

石渠遗珍——清宫旧藏唐宋元绘画部分作品(上)

石渠遗珍——清宫旧藏唐宋元绘画部分作品(上)

石渠遗珍——清宫旧藏唐宋元绘画部分作品(上)作者:戴立强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9期文:戴立强图:辽宁省博物馆在清官旧藏中,有为数可观的历代绘画作品名迹。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其中一部分唐宋元时期的精品,为海内外公众和业内人士所瞩目。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是现存少有的唐画精品;《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展现出“天下第一董北苑”的艺术风范;从《宋人摹顾恺之洛神图》中可以窥见“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早期山水画特征;《南宋徐禹功雪梅图》是画家仅存的传世之作;《宋人萧翼赚兰亭图》以图像的形式记述了《兰亭序》流传的一段佳话;《马麟荷乡清夏图卷》展现了与其父马远的不同画风;《元赵雍等竹西草堂图》表达出文人们的闲情雅致。

这件件遗珍映入眼帘,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倨周防簪花仕女图卷》(原名《唐周昉仕女图卷》)【绢本,本幅尺寸:45.7厘米×180厘米】《石渠宝笈续编》第三十六/御书房著录:“《唐周昉仕女图》一卷”。

《佚目》(指《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印行,1934年9月):“宣统十四年”( 1922)“十一月十九日赏溥杰:“……《周日方仕女图》一卷(静字三百一十七号)”流传与递藏:北宋以前递藏情况不明,南宋绍兴问曾入内府,南宋末为贾似道所有元、明间度藏情况无考。

清初先为梁清标、安岐收藏,后入清宫。

1922年逊帝溥仪以“赏溥杰”之名盗运至天津张园后携往长春,藏于伪满”皇宫”、1945年8月,溥仪出逃通化,此卷散侠.后辗转入东北银行,1950年6月从东北银行接收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原名《宋董源山口待渡图》)【绢本,本幅尺寸:49.8厘米×319.7厘米】《石渠宝笈初编》重华宫/卷六著录:“《宋董源山口待渡图》一卷,次等宙一。

”卷中虽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等印,但《佚目》未见记载。

王献之书法大全

王献之书法大全

王献之书法大全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着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王氏的骄傲在此,东晋书法的骄傲也在这里;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右图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着;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王献之创“稿行之草”为其一大贡献,创草书“一笔书”为其又一大贡献,他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草书名作中秋帖就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被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王献之兄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性卓荣不羁,不修边幅,善真、草书,宣和书谱评价其“律以家法,在羲献间”,传世作品有新月帖等;南朝宋,齐,梁,陈之间,人多崇尚王献之的字;王氏后代大书法家王僧虔425-485、王志父子尤为显着;辽宁博物馆藏有父子俩的摹本,分别是万岁通天帖中的第八帖王琰帖和第十帖一日无申帖;1.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书曹植的洛神赋,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简称为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洛神赋十三行墨迹在宋元时流传有两本:一为晋麻笺,在元代初期归书家赵孟頫所得,定为王献之真迹;一为唐硬黄纸,后有柳公权等人题跋,赵孟頫定为唐人摹本,后人疑即柳公权所临;这两本在宋代都曾刻石,明清两代辗转翻刻,但基本上还是出于这两个底本;现传无柳跋本的石刻,都推“碧玉版本”为最精;这是明万历时杭州西湖葛岭地下发现的一方石刻,石色深暗,被人美称为碧玉,“碧玉版本”初拓本,存字大都完好,其它石花处亦自然清晰;因其地为贾似道半闲堂旧址,所以后人认为是贾氏所刻,后归归陆梦鹤、翁嵩年;清康熙间入内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流入民间;1982年由北京市文物商店收购,后转藏首都博物馆;世传还有与此相同的一本,号称“白玉版本”,笔划比“碧玉版本”略枯瘦,石花剥落处有刀刻的痕迹,可知是一种翻刻本;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虚和简静、灵秀流美,与文章内涵极为和谐,这件佳作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清杨宾铁函斋书跋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此帖可以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王献之的楷书与王羲之相比有所不同:羲之的字含蓄,运用“内擫”笔法;而献之的字神采比较外露,较多地运用”外拓“笔法;他们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董迨广川书跋说: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严整;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遒紧缜之态,神化为劲直疏秀;洛神赋十三行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拓本洛神赋十三行无锡博物馆藏拓本释文晋中书令王献之书;......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拳拳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括号内为缺字或残字,方括号内为衍字2.中秋帖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为晋王献之书手卷,纵27cm,横;中秋帖是着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行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爲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宝”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监藏印;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着录;3.鸭头丸帖行草书鸭头丸帖卷绢本纵厘米横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系唐代模本,行草书二行十五字,内容为王献之写给亲朋的短札;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质朴;笔迹转折清晰,起落分明,气脉相连,系王献之“极草纵之致”,变通古法,于神驰之际寄兴于万象、潜心于笔端的真趣流露;帖上有元虞集题记,钤有北宋"政和"、"宣和"、双龙,"政""和"、"宣""和"连珠等朱文印记,元"天历之宝"朱文印记,明"典礼纪察司印"朱文半印;帖后有北宋柳充、杜昱观款,南宋赵构高宗题赞,明王肯堂、董其昌等题跋;曾经北宋宣和内府、南宋绍兴内府,元天历内府、柯九思,明内府、吴用卿等鉴藏;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肪、画禅事随笔、妮古录、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淳化阁帖、大观帖等模刻;4;廿九日帖廿九日帖此帖为之一;硬黄纸唐摹本行楷书;纵26,37厘米横1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廿九日帖为万岁通天帖中第六帖;此帖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出入右军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释文:“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拜;”除流传的献之楷书洛神赋外,其书多是行草书,此帖中有些字极近楷书,尤为难能可贵;此帖双勾技术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世传王氏父子真迹,当推此帖为冠,为研究王氏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5;十二月割帖王献之十二月割帖清人拓本,纵25cm,横;十二月割帖墨迹曾为米芾收藏,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入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失传,现仅有拓本传世;6;思恋帖王献之思恋帖图片选自淳化阁帖上海图书馆藏本王献之思恋帖拓本;5行,39字;行书;入刻淳化阁帖卷九;释文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7;鄱阳帖王献之鄱阳帖选自淳化阁帖卷十肃府本王献之鄱阳帖又称鄱阳归乡帖拓本;8行,57字;行草书;入刻淳化10、大观、宝贤堂、绛帖、玉烟堂、宝晋斋;释文鄱阳归乡,承修东转有理,吾贤毕欲事,必俟胜欢慰于怀耶;吾终权宜,至承今年饥馑,仰惟年支都乏绝,不谓乖又至於此耶;吾脚尚未差,极忧也;8.不谓帖王献之不谓帖王献之不谓帖,又称鄱阳一门帖;拓本;6行,47字;行草书;入刻於淳化卷九、绛帖卷八、大观帖卷九、宝贤堂;此帖首行有“不谓”一词,故名;不谓,犹不道、不料、想不到之意;帖文大意为:想不到我家在鄱阳的一支竞困顿到如此境地,追想起来,悲哀得使我无法承受;我是坐视其灭尽,这使我悲伤到了极点;赖子高尚在此,不然的话,此函难成; 这通尺牍是向对方诉说因其家门不幸所带来的巨大悲伤;并非哀悼他人之丧亡;故用词遣句极为悲戚,而且是反复倾诉自己内心的哀恸,这样的行文方式颇类王羲之悼痛孙女夭殇的尺牍:“羲之顿首;二孙女夭殇,悼痛切心;岂意一旬之中,二孙至此,伤惋之甚,不能已己,可复如何,羲之顿首;”右军书记“鄱阳一门”,当指王献之兄王操之一门;王操之字子重,历仕晋秘书监、侍中、尚书、豫章太守;王羲之七子中,长子玄之早卒,涣之不知名,王羲之传称七子中知名者五人,乃二子凝之长平、四子肃之幼恭、五子徽之子猷、六子操之子重、七子献之子敬;五人中或任职京师,或任职东土,唯操之後外放西至豫章郡任太守;此帖称“鄱阳”非指当时之鄱阳郡,乃因东晋时鄱阳湖亦在豫章郡境内,故如此俗称;帖中有“赖子高在此”一语,子高当是献之三兄涣之的字号,文献均阙记,因其名不显的缘故;在中国古代,“子”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孔子”、“孟子”皆是;古代男子取字亦常常用“子”,王羲之为诸子取字多用“子”字;所以王涣之字“子高”的可能性极大;释文献之白:不谓鄱阳一门,艰故至此;追寻悲惋,益不自胜,奈何奈何政坐视其灭尽,使人悲熟赖子高在此,不尔,无可成;献之;9.余杭帖王献之余杭帖点击放大王献之余杭帖又称触事帖拓本;行书;六行,五十一字;入刻淳化阁帖卷九;余杭乃东晋县名,属吴兴郡治下;第二行有『州将』一语,此语亦见於王羲之尺牍中右军书记载:『奉州将去月十二日告,甚慰;』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及慧皎高僧传,皆见此语;是南北朝时一通常用语;与『州将』相对者,乃『州民』,王羲之辞官归田里后,於尺牍中亦自称『州民』;世说新语尤悔篇王浑后妻条载:『王浑后妻,琅邪颜氏女;王时为徐州刺史,交礼拜讫,王将答拜,观者咸日:「王侯州将,新妇州民,恐无由答拜;」王乃止;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礼,恐非夫妇,不为之拜,谓为颜妾;颜氏耻之,以其门贵,终不敢离;』州将者,即州刺史之通称;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三胡三省注曰:『州刺史当方面,总兵权,故日州将;』州刺史虽称州将,但柬晋南朝时州刺史未必皆带军号,亦可通称州将;此帖又名思恋触事帖,淳化阁帖卷九亦有思恋无往帖;而宣和书谱卷第十六王献之行书目着录思恋帖,不知究竟是指哪一帖;此帖亦收刻绦帖卷八、大观帖卷九、二王帖、宝晋斋法帖、玉烟堂帖、束书堂帖、宝贤堂帖、快雪堂帖;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奉见无复日,/比告何喻,愿复尽珍重/理;献之白;10.东山松帖东山松帖,晋,王献之书,纸本,行草书,纵,横;传为米芾摹本;释文: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八百;叙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给,勿更须报;此帖无款署和题跋;鉴藏印钤南宋“绍兴”连珠印、“内府书印”,明文徵明、刘承禧、吴廷及清曹溶等印;另有两方古印文不辨;原有清乾隆内府诸印和乾隆题语,已被刮去;东山松帖是王献之写的一通信札,为断札,有四字磨灭;“埭”音带即堵水的堤;“东山松更送八百”应是一句,其意是需再植松八百棵作护堤、美化之用;此帖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宋内府宣和书谱、中兴馆阁录,明董其昌容台集,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安岐墨缘汇观着录;刻入明吴廷馀清斋法帖、董其昌戏鸿堂法帖,清三希堂法帖;11.舍内帖王献之舍内帖,临本王献之舍内帖,首刻于淳化阁帖,曾入宣和内府,宣和书谱有录20世纪30年代为张学良收藏,后入伪满奉天博物馆;今已不知下落,只能由墨迹影印件睹其形迹,追怀风采;12.保母帖王献之保母帖转自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王献之保母帖,清宫旧藏,流散后,本帖和部分题跋存弗利尔美术馆赵子昂、郭天锡、董其昌、徐守和等,大部分题跋存故宫博物院、赵子昂、周密、仇远、鲜于枢等;13.送梨帖王献之送梨帖,临写本草书<二行十一字;柳公权跋送梨帖释文:“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王献之送梨帖曾入清内府,图版为三希堂法帖摹刻;此帖草法凝重秀健而有法度;王献之送梨帖附柳公权跋,米芾书史记载,认为是王献之的字,而宣和书谱却收在王羲之名下,今见墨迹卷中并无政、宣玺印;可知例外仍是很多的;宣和藏品,在靖康之乱以后,流散出来,多被割去玺印,以泯灭官府旧物的证据,这在前代人记载中提到的非常之多;转自启功题跋14.鹅群帖王献之鹅群帖选自淳化阁帖王献之鹅群帖传为米芾临本传为宋人米芾临本;刻入淳化阁帖15.地黄汤帖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唐人摹本纵厘米横厘米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局部明文彭题跋“地黄汤”是一种中药名,这是一篇谈及此药的尺牍,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同;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唐摹本地黄汤帖;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为淳化阁帖卷第十所收;经贾似道,明代文徵明、王宠、文彭,清代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递藏后,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十二月三日,通过文求堂归中村不折1866—1943所有;卷末有文彭、常生、成亲王、英和等六家观记题跋;吴荣光获此帖时,模刻于所辑集帖筠清馆帖;2006年春见于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释文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 谢生未还,可何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16.兰草帖兰草帖原迹为明吴廷收藏清时刻入快雪堂帖杨守敬学书迩言称“此帖沉着痛快,已开颜鲁公之先”;也有人认为,此帖平淡天成,而虚婉灵和,为王献之尺牍中“质量最好者”见杨震方碑帖叙录;王献之静息帖,拓本,9行,91字,行书;释文:献之:兄静息应佳,何以复小恶耶伏想比消息理,尽转胜耳;石深是可疑事;兄熹患散,辄发痈,势为积乃不易;愿复更思;献之惟赖消息,内外极生冷,而心腹中恒无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佳;论事当随宜思之也;献之白;。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书画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书画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故宫书画这里是皇帝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200多年前,一个名叫弘历的皇帝常常独自坐在这个不足6平米的小暖阁里,静静地欣赏着三件堪称绝世珍品的书法。

它们是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弘历认为,这是整个大清帝国汪洋般的宫廷书画收藏中,最精致的三件东西,为此他特意将这间小屋改名为“三希堂”。

正是这位爱好书画的皇帝,成就了整个清王朝的宫廷书画收藏,中国的书画收藏史也因此留下了绚烂的一笔。

在这位乾隆皇帝当政的那半个多世纪里,他将这座皇家宫殿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书画博物馆!今天,当人们置身其中的时候可能想不到,在这片宫殿里的这样一些地方,都曾经存放过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心灵的证明。

将近600年的岁月中,就在这些宫殿里,它们传递着华夏文化的审美价值和观念,今天,它们依然深入我们这个民族的内心世界。

对于一位肩负治国重任的当朝皇帝来说,收藏书画不过是个人微不足道的消遣爱好,但恰恰因为弘历是个皇帝,而且还是个盛世帝王,他个人的这种风雅情趣就引发了一次历史空前的书画大聚集。

几乎所有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都在他在位的60年间,进入了紫禁城,今天我们能够在故宫博物院里看到的那些最珍贵的书画文物,大多源自弘历的毕生收藏。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乾隆朝之前紫禁城里的书画收藏史。

最初进入这座皇城的书画来自元代宫廷旧藏,作为胜利者,明王朝接管了属于前代王朝的一切遗物,这些曾经被元代宫廷保管的珍贵书画,被新主人钤上了新的印章,这样轻轻一印,历史就又翻过了一页。

然而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这些前代书画并没有更多的兴趣,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的如花妙笔,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大批军用物资的图像,“思得多马,牧于野郊,有益于后世子孙,使有防边御患”,这位马上皇帝欣赏的似乎只是广备军马的战略意识。

整个明王朝的宫廷基本上没有什么积极的书画收藏活动,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是查抄犯罪大臣家产的收获。

万历十年,富藏书画的权相张居正去世,他生前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事逐渐被政敌揭发。

清宫流散书画损毁摭拾

清宫流散书画损毁摭拾

清宫流散书画损毁摭拾
徐邦达
【期刊名称】《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作者辑录了清宫流散于外被损毁的书画名作,介绍了它们损毁的状况及目前的下落.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徐邦达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47
【相关文献】
1.重拾璀璨明珠开启历代精品书画鉴赏之旅--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展在中印翰墨轩盛大开幕 [J],
2.清宫流散书画损毁摭拾 [J], 徐邦达;
3.古书画损毁机理初探 [J], 刘舜强
4.重拾璀璨明珠开启历代精品书画鉴赏之旅——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展在中印翰墨轩盛大开幕 [J], ;
5.清宫散佚书画问题再论——兼谈吉林省博物院藏清宫散佚书画的来源、特点 [J], 赵聆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古代中国,宫廷文化一直居于社会最上层,统摄着中华文明。

历代皇宫,更无一不是聚拢艺术珍品的宝库。

因此,宫廷收藏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代、清代是中国古代宫廷收藏史上最辉煌的两个时期,以规模论尤以乾隆朝为最。

在宫廷收藏中,书画作为传统汉文化之正统,又为历代帝王所重。

从这一角度而言,清宫藏书画著录《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可谓是故宫博物院历代收藏的最佳代言人——汇古今书画之最,呈帝王著录之巨,集皇家的权威性、审美的正统性于一身。

清宫藏书画著录《石渠宝笈》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通过这些藏著我们可以看到宫廷收藏延绵千年的历史、内府鉴藏的体例、名品聚散的过往,感受中国历史上宫廷收藏和民间收藏的此消彼长,体悟宫廷文化的引领性、民间文化的创造性和两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历史嬗变、文化承续中的厚重与沧桑。

国宝沉浮概览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古摹本)、唐韩滉《五牛图》,被八国联军掠走,后为张大千所得。

其亦藏有五代董源《潇湘图》卷、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20世纪50年代初,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国家斥资从香港购回上列名画,以及东晋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等珍贵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