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目的 (1)
二、适用范围 (1)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 (1)
四、注意事项 (3)
五、T梁静载试验过程 (5)
六、结果处理 (6)
七、安全及防护措施 (8)
一、目的
按照TB/T2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规定,我场特编制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T梁静载试验。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皋兰制梁场预制T梁静载试验。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
3.1T梁静载试验在终拉30d后进行,不足30d时应由设计方(中铁咨询)检算确定。
3.2试验时需具有仪器设备
3.3静载试验前准备
1、试验前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未完成预应力损失值等计算基数级荷载,根据加载系数K计算对应的各级加载吨位和相应的换算油压读数作为加载依据。
加载计算要按规定方法计算并提出计算单,经验算后方可用于指导试验并予存档。
2、两端支座中心线的连线应与试验台座面标定好的台座横向分中中心线相重合,其误差小于10mm。且跨距须与待试梁相符。在支座上标划出中心线,以便与梁中心线对正。支座安装后的实测跨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前应实地测量梁体两侧跨距,确认两侧跨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试验。并检查支座摆放位置是否正确。每片T型简支梁应在一端设固定支座,另一端设纵向活动支座(横向固定)。
3、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在梁顶面上标出梁体腹板、跨中及支座中心线,由跨中沿腹板中心线标出跨中、4m、8m共5个点作为梁体的加载中心点,在腹板两外侧跨中、4m、8m 点处粘贴A4纸做好标志,并做好编号。在每一加载点铺设砂垫层(找平)及钢垫板,钢垫板用水平尺找平后移入千斤顶。千斤顶中心与梁体加载中心纵横向位置偏差均应不大于
10mm。
4、加载前用10倍放大镜在梁体跨中两侧1/2跨中范围内的下缘和梁底面进行外观检查,对初始裂纹(表面收缩裂纹和表面损伤裂纹)及局部缺陷用蓝色铅笔详细描出。
5、在梁体跨中及支座中心两侧分别安装磁吸座百分表进行挠度测量。百分表磁性底座固定支架采用型钢制作,固定支架应牢固、稳定,且不受加载时静载试验台座变形的影响。在试验前对百分表进行预压,且预压3~5mm左右。
6、为避免梁体偏载,静载反力架纵横轴线与试验梁纵横轴线偏差不得大于1cm。静载试验梁两端各设2根斜杆进行辅助支撑,加载前解除支撑。
7、千斤顶试验前保持5~10mm的外露量。
四、注意事项
4.1准备备工作注意事项
1、检查对中:a、支座中心与垫梁中心,垫梁中心与台座中心重合;b、支座中心与钢箱梁端垫梁,垫梁与箱梁顶分配梁中心重合;c、钢箱梁中心与T梁中心重合;d、千斤顶中心与T梁中心线重合。
2、支座螺栓是否拧到位,是否与垫梁固定。
3、千斤顶是否抄垫水平,是否与反力架密贴。
4、加载计算单荷载是否考虑全面,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5、千斤顶、油泵、油表性能是否正常。
6、百分表、放大镜等工具,设设备是否齐备性能是够满足正常使用。
7、百分表支架是否固定,磁力座是否完好。
8、静载试验台座预压后沉降是否有变化,是否达到均匀沉降标准。
9、油泵操作人员是否能熟练操作,能否正确理解同步率。
10、各类表格、数据是否准备到位。
11、静载试验结构整体是否进行检查验收并记录。
12、初始裂纹是否找全并标记。
13、支座型号是否进行确认。
14、各类标牌、分工牌是否到位。
4.2加载前注意事项
1、百分表是否按照要求预压3~5mm。
2、支座临时标示是否解除。
3、两侧临时支撑是否解除。
4、确认油泵、顶、表性能。
5、警戒线等安全设施是否到位。
6、各表数据是否与计算一致。
7、各类工具(备用)、人员是否全部就位。
4.3加载中注意事项
1、各人员是否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及操作。
2、加载同步率,1Mpa一呼应,卸载时候同样要求1Mpa一呼应。
3、安全防护人员注意制定专门防护措施,并制定专人值班。
4、有问题及时汇报.
5、千斤顶观察。
6、无关人员退出警戒线待命。
7、1.0级以后各级注意观察裂纹出现情况。
五、T梁静载试验过程
5.1静载试验人员各就各位,进行T梁静载试验:
5.2静载试验及加载方法
1、试验梁的加载分两个循环进行。以加载系数K表示加载等级,加载系数K是加载试验中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与设计弯矩之比。试验准备工作结束后梁体承受的荷载状态为初始状态;基数级下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指梁体质量与二期恒载质量对跨中弯矩之和。
T梁静载加载图式
2、全预应力梁各循环的加载等级:
第一加载循环:初始状态→基数级(静停3min)→0.6(静停3min) →0.8(静停3min)→静活载级(静停3min)→1.0(静停20min) →静活载级(静停1min) →0.6(静停1min) →基数级(静停1min) →初始状态(静停10min);
第二加载循环:初始状态→基数级(静停3min)→0.6(静停3min)→0.8(静停3min)→静活载级(静停3min)→1.0(静停5min)→1.05(静停5min)→1.10(静停5min)→1.15(静停
5min)→1.20(静停20min)→1.10(静停1min)→静活载级(静停1min)→0.6(静停1min)→基数级(静停1min)→初始状态;
当在第二加载循环中不能判断是否已出现受力裂缝时,应进行受力裂缝验证加载。验证加载从第二加载循环卸载至静活载级后开始。
验证加载:静活载级(静停5min)→1.0(静停5min)→1.05(静停5min)→1.10(静停5min)→1.15(静停5min)→1.20(静停5min)→1.10(静停1min)→静活载级(静停1min) →0.6(静停1min) →基数级(静停1min) →初始状态。
★加载注意事项:各千斤顶宜同速、同步到达同一荷载值;加载速度不宜超过3kN/s。
3、在规定保持荷载时间内,负责加载及油压表测读人员密切注视油压变化,并随时予以校正。加载和卸载速度均不宜过快,以每秒钟不超过0.2MPa油压读数为度。
4、每级加载后均应仔细检查梁体下缘和梁底有无裂纹出现。如出现裂纹或(和)初始裂纹的延伸,应用红铅笔标注,并注明荷载等级,量测裂纹宽度。
5、每级加载后均应测量梁体跨中和各支座中心截面两侧竖向位移变化,以同一截面的两侧平均值分别作为相应截面的竖向位移量或支点沉降量。跨中截面的竖向位移量减去支座沉降影响量即为该级荷载下的实测挠度值。
6、在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有专门安全负责人详细检查并指导各项安全操作防止发生事故。
7、按表格要求及时填写试验记录。
六、结果处理
6.1梁体刚度合格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