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242文档

合集下载

诗歌练习245文档

诗歌练习245文档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6-18题.玉阶怨谢眺夕殿下珠帘,流萤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16.谢诗首二句”夕殿下珠帘,流萤非复息.”,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的景色,”流萤非复息.”运用的是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李诗首二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是写_______________的情景,其妙处是____________>17.这两首诗都有”下帘”的动作描写,其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18.试从写景,抒情,叙事,写法等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答案16.依次填入:夏夜宁静清艳,以动忖静,女主人公秋夜无言独立,以至冰凉的露水打湿了罗袜未写“怨”而冤情自现。

17.其含义不尽相同。

“夕殿下珠帘”似有意为之,因为是“夕”时而下,殿外已是“流萤飞复息”,而“却下水晶帘”似无意为之,因为早已“夜久”,而实际上更是主人公想用“下帘”来割断思念,不想也罢的心情写照,展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可谓字少情多。

18.这两首诗的前句都是写景,但前者是以景起兴,后者是景中见人,景中生情。

两诗都是思妇诗,但谢诗大胆直露,热情奔放,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妇女形象;李白诗歌独特的美学特征是大胆想象,热情奔放的积极浪漫主义,而这两首诗则委婉含蓄,朦胧深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含羞沉稳的妇女形象,体现了伟大作家风格的多样化。

着两首诗同题同体,主题是宫怨,但谢诗中主人公的宫怨是“忙怨”是对对方的牵挂;关爱;李白诗歌总女主人公则是闲怨,更多是对对方的失望。

两诗都未著一个“怨”字,而字里行间却无不流露出怨意,以词见诗家“不著一字,尽显风流”之真意;这两首诗歌都融人,物,景,情于一体,但谢诗的人,物,景,情平列与画面之上,缺乏一种深层的构想,不易引发读者透过画面作更深的追索玩味;李白的诗歌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的刻画,却处处指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诗歌练习250文档

诗歌练习250文档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词中无一字交代,全靠读者自己去玩味。

下片描写醉态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

二 . 社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

试举两例分析。

答案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各题。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答:(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诗歌专题训练

诗歌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下一句是:_________。

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下一句是:_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下一句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句诗不是出自《诗经》?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B.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下一句是: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2. 请分析《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四、诗歌创作1. 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不少于8行。

2. 以“离别”为主题,创作一首古诗,要求符合绝句或律诗的格式。

五、诗歌鉴赏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2.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选择题1. C2. A三、简答题1. 《将进酒》中的这两句诗,通过黄河之水的奔流不息,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酒的热爱。

2. 《静夜思》中的这两句诗,通过明月和故乡的联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四、诗歌创作1. 现代诗示例:春天,你轻轻地走来,带着温暖的阳光,和风的轻抚。

万物复苏,绿意盎然,花儿绽放,鸟儿歌唱。

你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让希望在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诗歌练习224文档

诗歌练习224文档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野步(清)赵翼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2)比较两诗结尾二句,说说两者写作手法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

参考答案(1)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⑴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⑵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诗歌练习294 文档

诗歌练习294 文档

一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赏析】【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

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

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

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

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

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

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

“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

“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

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

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

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

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案】借代,反问【解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诗歌练习472文档

诗歌练习472文档

一赵熙《秋夜》阅读答案秋夜【清】赵熙静极小三昧,夜蛩秋满庭。

风清闻远水,天碧撒群星。

故友书多断,衰年梦每灵。

诗成呼病妇,试踞灶觚听。

注:①三昧:指心情平静。

(1)诗歌的尾联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诗歌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细节描写。

通过写诗人把写好的诗读给正在灶下做饭的病妻听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因没有朋友,无人唱和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2)反衬。

诗歌通过写秋夜之中听到的秋虫的叫声、风声、水声,衬托出秋夜寂静至极,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二:1.这首诗的首联,颔联描写秋夜运用了什么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首、颔两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首联的意思是说:宁静的环境达到了佛家“三昧”的境界,幽静的夜蛰伏在深秋的庭院。

首联将宁静的环境和幽静的夜拟人化,带有了人的感情或行为。

颔联的意思是说:清风聆听着流向远方的水,幽碧的天空撒落点点繁星。

颔联将清风和天空拟人化,带有了人的行为。

2.请简要赏析尾联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作者上联的描写"故人书多断,衰年梦每灵"很多旧时的老朋友多年都没有书信联系了,因为他们很多都已经去世了。

只是晚年的“我”经常在梦里见到他们。

尾联接下来就描写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诗成呼病妇,试踞灶觚听。

”诗歌写成了,因为没有那些朋友,值得叫来生病的妻子,坐在灶台边诵给她听。

体现了作者对于往年岁月及故人的怀念,以及人到暮年的忧伤。

(仅供参考)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歌行》(精选练习)(原卷版)含答案

《诗歌行》(精选练习)(原卷版)含答案

《诗歌行》(精选练习)(原卷版)含答案
诗歌行 (精选练) (原卷版) 含答案.doc
简介
本文档包含了《诗歌行》的精选练题及答案。

《诗歌行》是一
本经典的诗歌教材,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这里的练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诗歌。

答案解析
以下是每道题目的答案及解析:
1. 问题:诗歌《XXXXX》的作者是谁?
答案:作者是XXXXX。

解析:这首诗歌是XXXXX所创作的,它表达了XXXXX的思想和情感。

2. 问题:诗歌《XXXXX》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歌是在XXXXX时期创作的。

解析:XXXXX时期,社会正处于XXXXX的情境下,这首诗歌通过XXXXX的手法表达了XXXXX的主题。

3. 问题:诗歌《XXXXX》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歌运用了XXXXX的修辞手法。

解析:通过使用XXXXX的修辞手法,诗歌达到了XXXXX的效果,使读者产生了XXXXX的情感共鸣。

总结
通过这份练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行》中的诗歌作品。

希望这些练题及答案能够帮助读者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仅包含题目及答案解析,并不包含具体的诗歌内容。

如需详细阅读诗歌作品,请参考原版《诗歌行》。

2诗歌练习及答案文档

2诗歌练习及答案文档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①-②题。

(8分)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

诗中借指船工。

②临圻(qí):地名。

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

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2分)②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2分)送别杨柳②(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分),从江南到江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1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1分)。

(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②。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③。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

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

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

”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好。

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或赋予)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认为好,其回答与之语意相近即可;如果认为不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4分)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对比,(2分)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诗歌练习文档

诗歌练习文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12.①(3分)B ②(4分)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10分)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参考资料】【作者简介】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

北宋诗人。

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

诗歌练习模版

诗歌练习模版

今日丰秋(散文诗)
秋高气爽,
百花飘香。

蟋蟀在草丛里歌唱,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

辽阔的田野上----------
不见那牛吼驴叫人慌慌,
没听见那路上马鞭啪啪响;
只是那多种机械在交响,
还有那各种车辆在奔忙。

这是现代化的秋收景象。

路旁,
我问小娃:
“牛鞭子是啥样?”
他们摇摇头,
答不上。

他们没见过那昔日的农民们一
秋忙时
都是镰砍做刨肩挑扛,
披星戴月田头睡、
用地瓜干哄孩儿的旧模样。

看:
晒谷场上 --------
棒力垂大的玉米金黄黄, 那丰厚的棉花呵、
白茫茫。

黄橙橙的大豆,
散发着自然的清香。

手 .
肥胖的花生甜又香。

农家院里,
丰收的粮食垛满房。

直乐得人们呵 -------
指点着硕果论短长,
面带着笑容喜洋洋。

南飞的鸟儿啊--------
莺歌燕舞齐歌唱,
愿把这喜讯传远方:
告诉同胞和他乡,
丰收莫望党中央。

回首田野上,
机器播麦忙。

意气风发的人们呵---------- 斗志昂仰;
胸怀中国梦,
奔向那新的理想。

语文新高考考点训练24 现当代诗歌阅读

语文新高考考点训练24 现当代诗歌阅读

任务突破练二十四现当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守望王家新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一个对疼痛有深刻感受的人对此无话可说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现在它来了,它说来就来了起风的时刻,黑暗而无助的时刻!守望者我们能否靠捶打岩石来承担命运?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守望者!你的睫毛苦涩你的双手摊开,而雷雨越过花园那边的城市,阴沉沉地来了。

没有别的你只能让你的疼,更疼你只能眼看着花园,在夏日巨大的反光中变暗,更暗一动不动,守望者!把你的生命放在这里让亲人们远走他乡让雷电更痛彻地跃入这片土地花园会亮起来的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雷雨”和“花园”意蕴深刻,“花园”是抒情主人公守望的对象,“雷雨”给“花园”带来黑暗和破坏。

B.“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写守望者对雷雨即将到来早有预料,也暗示其无力反抗。

C.“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表明守望者面对黑暗而无助的时刻,只能选择躲避。

D.“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诗人没有点明“词”的具体内容,为诗歌的多元解读留下了空间。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以沉重的语调渲染阴郁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你的睫毛苦涩/你的双手摊开”,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守望者的形象,情感强烈,又具有画面感。

C.“一动不动”的守望者与“远走他乡”的亲人们形成对比,表现出守望者对亲人们的失望与无奈。

D.本诗使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并且有呼告效果,有利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语言)如何理解“花园会亮起来的”?4.(鉴赏现当代诗歌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守望者”的形象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

2021-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诗歌部分 4.2 第4单元 大地的歌吟

2021-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诗歌部分 4.2 第4单元 大地的歌吟

略读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肩荷.(hé)嗅.着(xiù)齐楂.楂(chá)B.襁.褓(qiáng) 禁.止(jìn) 深圳.(zhèn)C.咯.血(kǎ) 鹧.鸪(zhè) 贲.张(bēn)D.惊蛰.(zhē) 白鹭.(lù) 莽.莽(mǎng)大地【解析】A项,“荷”应读“hè”;B项,“襁”应读“qiǎng”;D项,“蛰”应读“zhé”。

【答案】 C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题名各行其事疲乏临摹字帖B.树颠功亏一匮轶事破釜沉舟C.装祯按步就班先躯厉精图治D.盯住计日程功张皇坚苦卓绝【解析】A项,各行其事—各行其是;B项,树颠—树巅,功亏一匮—功亏一篑;C项,祯—帧,步—部,躯—驱,厉—励;D项全正确。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奇特,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恳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布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缘由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诗人表达情思时综合了主观表现与客观再现,以直抒为主兼及其他,抒发由客观物象孵化的心灵意绪,制造了融合事物与心灵的情思言说方式。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缘由。

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解析】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来自星星的你》”之后。

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本缘由是……”或“与……有莫大关系”;另外,“一项”应放在“由”前面。

D项,不合规律,两面与一面不照应,应去掉“能否”。

诗歌练习421 文档

诗歌练习421 文档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机与美丽; 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
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 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
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D (鉴赏评价)。 【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还要知人论世,
致。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小题 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
缺。
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阅读鉴赏时 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解题时注意考题的考 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 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
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
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
答案: 画面: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 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 感情:全诗营造了寂静、空灵、清美的意境,将思乡的情意表达得委 婉动人,抒发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 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在万籁俱寂的深 夜,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四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范成大)(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范成大)(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范成大)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殊不恶斋秋晚闲吟五绝范成大市声汹汹鼓催阵,日影骎骎潮涨痕。

消磨意气默数息,把玩光阴牢闭门。

夜坐有感范成大静夜家家闭户眠,满城风雨骤寒天。

号呼卖卜谁家子,想欠明朝籴米钱。

[注]①骎骎: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鼓催阵”“潮涨痕”描绘声音和时光,使无形之物变得具体形象可感。

B.面对喧闹市声、时光飞逝,诗人内心很不宁静,只能调整呼吸强压内心的躁动。

C.第二首诗描写静夜,家家闭户而眠是以静写静,满城风雨天骤寒则是以动衬静。

D.两首诗都用了叠词,“骎骎”写的是主观感受,“家家”是对环境的客观描写。

2.两首诗都写到市井之声,表达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其九)范成大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其九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起二句写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

以民歌风格写成对偶语句,调子清圆,景色优美,很有吸引力。

B.其一,第三句写夏季白天变得漫长,表现战乱造成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景象。

C.其一,第四句又写景,只见蜻蜓、蛱蝶在飞动,以蜓飞蝶舞的动景衬托村中的寂静,以动衬静,静中有动,更显静谧。

D.范成大的作品把自陶渊明以来直到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描写农村自然景物的诗歌传统,以及唐代“新乐府”诗派的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了起来。

4.请结合“其九”相关诗句,简要分析村民是怎样对待行客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①范成大休舞银貂小契丹②,满堂宾客尽关山③。

从今袅袅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写愁难。

潇湘江上竹枝斑。

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注】①此词为淳熙二年正月范成大离开桂林赴成都就任时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1-23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蟑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正夫泪.
21.词中有哪一句完成了上景下情的过渡,这指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22.上阕写景,一个”异”字领起.那么,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突出了西北边镇有什么特点?
23.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是什么情怀?、
答案21.浊酒一杯家万里,因为这一句是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写人物内心的刻画.
22.首句点明”塞下”这一地域性特征,由”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关山时刻备战以妨不测的特点.
23.抒发的报国之志,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守,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
村行
王禹稱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2)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 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
答案 (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着哀伤.
(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有着思乡情结.
(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4)
【答案】(1)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解析,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

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

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

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

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②一是集中描写音乐。

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

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

“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

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

“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

“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

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

“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
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五.(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1)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