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泉城》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泉城的兴趣。
(2)学会通过课文寻找答案的方法,提高信息提取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分享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泉水文化的内涵,学会通过课文寻找答案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泉城的图片、相关视频等。
2. 课文:《泉城》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泉城的特色。
(2)引入课文《泉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寻找答案,讨论交流。
3. 探究泉水文化:(1)分组讨论:泉城的泉水文化特点是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泉水文化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泉城”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课文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分享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绘画或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泉水文化的理解和创意表达。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访谈、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泉城》教案
《泉城》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泉城的特点。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4.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泉城的特点。
2. 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生词短语。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泉城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3.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泉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作者介绍
- 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 词汇学习
-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其含义。
4. 阅读理解
-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文章,深入探讨泉城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5. 讨论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泉城的特点和文化价值,以及如何保护这些资源。
6. 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泉城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7. 布置作业
-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自然景观。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泉城》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同时,学生也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提高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泉城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泉城,指的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以泉水著称的城市,这里有众多的泉眼和泉水景观。
本文将结合泉城的特点,设计一节以探索泉水的奥秘为主题的科学课。
一、课时安排本课设计为小学五年级自然与人文协调科学课,共计一节课。
课时长度为40分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泉水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掌握一些与泉水相关的基础知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与推理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泉水的定义和分类;2. 泉水的形成原理;3. 泉水的特点和分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泉城的景观,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是否知道泉眼和泉水是如何形成的呢?”2. 知识探究(20分钟)a. 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泉水的定义和分类,如人工泉、自流泉等;b. 带领学生观察实际泉水样本,引导学生发现泉水的特点,如清澈透明、溶解气体等;c. 通过动画或实物模型的展示,介绍泉水的形成原理,如地下水受压等。
3. 实践探究(10分钟)a.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泉水的形成过程,使用容器、土壤、水和其他材料;b.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4. 拓展延伸(5分钟)a. 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要求他们调查当地的泉水情况,并写一份报告;b.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展示实验结果,互相评论和交流;2. 班级讨论,重点评价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推理方面的表现;3. 老师评价学生对泉水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泉城景观;2. 实际泉水样本;3. 动画或实物模型展示泉水形成原理;4. 实验所需的容器、土壤、水和其他材料;5. 相关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将了解泉水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掌握一些与泉水相关的基础知识。
《泉城》教案精选【四篇】
《泉城》教案《泉城》教案「篇一」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些你会吗?我们连连看。
昆明羊城广州申城上海春城济南泉城作为我们山东省额省会城市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昼夜不息济南大约一亩见方不断悬崖洞穴占地往上冒三堆白雪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
(分段读课文)古人说:开卷有益。
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
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精讲课文,体会特点A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找找那一句话能反映济南泉水的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指名读,其余同学仔细体会:通过课文,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2)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二、精读感悟:*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真美!a 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b(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感觉这泉水真美!多美的泉水呀!如同一束束盛开的银花!这美美在有气势!d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e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f(读句子)评价:像钻石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真美啊!这泉水如同断了线的珠串散落满地,真美呀!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多美的泉水呀!g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四年级语文教案《泉城》
四年级语文教案《泉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网络或图书等途径,搜集有关泉城的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泉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泉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泉城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搜集到的有关泉城的资料。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泉城的特色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泉城为背景的短文或绘画作品。
5.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泉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制作卡片,并写在上面,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问答、小测验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泉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沸腾”造句。
(3)了解泉城的泉水特点和济南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和泉水形成的原因。
(2)通过观察图片,感受泉城的美丽景色。
(3)学会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沸腾”造句。
3. 了解泉城的泉水特点和济南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如“泉眼”、“泉群”等。
2. 学会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
2. 泉城的图片和资料。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展示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泉水特点和美丽景色。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3. 体会感情(1)学生讨论:课文中描述的泉城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泉城美景的喜爱之情。
(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泉城相关知识。
(3)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体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朗读展示: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表达和语音准确性。
3. 作业检查:课后收集学生完成的练字和造句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提出建议和意见。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辅导和练习。
九、课后作业1. 练写生字词,加强字词功底。
《泉城》优秀教案模板
《泉城》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泉城》这篇课文。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景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会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课文《泉城》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难点:1.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泉城景观的理解和想象。
2. 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泉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泉城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兴趣。
2. 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Step 2: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泉城的特点和特色。
Step 3: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泉城景观。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Step 4: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加深对泉城的理解。
2. 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Step 5: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篇关于泉城的短文。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和体验泉城的文化。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泉城》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用于朗读、理解和讨论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用于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泉城教案第一课时
泉城教案第一课时标题:泉城教案第一课时:介绍济南的文化与历史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学生将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掌握相关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a) 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并运用与济南文化与历史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b) 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对济南的了解、喜爱和自豪之情。
c)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读写练习,如填空、问答等。
2. 内容目标:a) 学生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著名景点。
b) 学生了解济南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c) 学生了解济南的特色食物和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与济南文化与历史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对济南的了解、喜爱和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读写练习,如填空、问答等。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2. 济南地图和景点照片3. 济南历史文化资料和图片4. 济南特色食物和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5. 学生练习册和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呈现一张济南地图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
b) 引导学生回忆或讨论济南的特点和著名景点。
2. 新知输入(15分钟)a) 呈现济南的历史文化资料和图片,简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和文化。
b) 分享济南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如泉城、千佛山、大明湖等。
c)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与济南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3. 听说训练(15分钟)a) 播放济南介绍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b) 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模拟对济南的问候和回答。
4. 读写训练(15分钟)a) 学生阅读济南的特色食物和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b) 学生根据提示填写有关济南的信息,如填空或问答题。
c)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写一篇短文介绍济南的文化与历史。
《泉城》教学设计优秀5篇
《泉城》教学设计优秀5篇《泉城》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从读、品、观中感受泉的魅力,体会泉多、水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1、读中悟泉的特点、感受美,感官欣赏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味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难点通过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泉城之美。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2、说说泉城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二、讲读课文(一)第一部分1、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中的3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读句子,交流(1)第一句,泉多(七十二泉)(2)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a指名读这句话后回答问题。
(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b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c小结: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d指导朗读第二句。
(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第三句:最著名的泉水板书: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4、齐读课文。
(二)、品读四大泉:1、为什么作者只介绍这几处?(最著名)它们为什么会在这七十二泉中脱颖而出呢?让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自读描写这四泉的部分,出示要求:你最喜欢哪处泉?找出相关的文字介绍你喜欢的这处泉。
说说它吸引你的理由。
2、帮扶部分为珍珠泉以及趵突泉,根据学生回答随意调节:趵突泉部分“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
”(大)“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清)“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美)a结合这句话,理解“冒”——泉水多但流速相对慢,高过泉面。
b出示趵突泉的图片,帮助感受“美”c 介绍趵突泉得名由来:大股泉水像拥有生命般日夜跳跃冒出水面,因此得名“趵突泉”,指导朗读。
《泉城》教案设计范文
《泉城》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泉城》。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查阅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途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泉城》。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描述泉水特点的句子理解和朗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泉城》的课件或黑板。
(2)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泉城》。
(2)查阅有关泉城的资料,了解泉水特点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泉城的了解。
(2)播放泉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
(2)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朗读课文,体会泉水特点的描绘。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总结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答案。
5. 朗读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记忆力。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写一篇关于泉城的小作文,描述泉水特点和保护措施。
《泉城》教学设计
《泉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泉城》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济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济南的历史文化。
3. 济南的名胜古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济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济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济南地理位置和特点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3. 拓展: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了解济南的地理特点,如泉水、山川等。
4. 总结:学生总结济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济南的历史文化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济南的历史文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济南历史文化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3. 拓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济南的历史文化事件进行研究,并进行展示。
4. 总结:学生总结济南的历史文化,并进行小结。
第三课时:济南的名胜古迹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济南的名胜古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济南名胜古迹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3. 拓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济南的名胜古迹进行研究,并进行展示。
4. 总结:学生总结济南的名胜古迹,并进行小结。
第四课时:济南的文化传承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济南的文化传承,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济南文化传承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3. 拓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济南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并进行展示。
4. 总结:学生总结济南的文化传承,并进行小结。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学生对济南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泉城》两课时教案
《泉城》两课时教案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课文《泉城》的基本内容,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泉城的特色和魅力。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泉城的美丽景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课文《泉城》的基本内容,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泉城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师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泉城》,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中描绘的泉城景观和特色。
四、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对泉城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对泉城的印象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泉城》中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泉城特色文化展示,如泉城的历史、地理、民俗等。
四、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对泉城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本套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泉城》的基本内容,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对家乡的热爱和生态保护意识得到增强。
六、教学拓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增加对泉城相关文学作品的了解。
2.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文学作品。
泉城教学设计3
《泉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视频资料等方式体会泉城泉多水美的特点,感受泉城的魅力。
2.通过品析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热爱。
重点难点:品读词句,感受泉水特点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初学了《泉城》这篇课文,济南为什么被称为泉城?2、原来是因为济南的泉多并且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游玩泉城济南吧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3. 回答提出的问题(1)你们站在泉水边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都看到了白浪翻滚,明珠散落,银花盛开。
我们看到的是水的什么?(2)老师站在泉水边也看到了同学们看到的,同时老师耳朵还听到了一些声音,同学们猜猜老师都听到什么了?老师想请男生来读一下声音宏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这句话,在读的时候请男生们放开音量大声地读出来下面我们再请女生用低柔的声音读一下秋雨潇潇这一句齐读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3)在作者的描述中是如何将泉水的声音和样子连在一起的,他运用了什么词语?请同学们用快速默读的方法找出来生默读完:是有的…有的…能用“有的…有的…”写一句关于同学们课间活动时的场景吗?4.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三、学习第五自然段在这四个泉水中趵突泉名列第一,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的笔去游览趵突泉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读第五自然段并试着能不能找到趵突泉在哪2.你还得到哪些信息呢?3.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看完请同学们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观看视频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和水藻。
这说明泉水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4.泉水除了清还有什么别的特点吗?你们想看看吗?(出示泉水视频)同学看完后心里有什么感受?如果老师现在能带你们去济南看趵突泉你去吗?为什么你会想去?泉水怎么美了?作者是如何来形容的?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5.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是有原因的,因为它既大又清,又美6. 再读第五自然段(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我们站在泉水边,请带着看到泉水的感受来齐读下第五自然段中的前三句)(再看视频感受“冒”)四、游完了趵突泉,下面同学们想到哪个泉去呢,老师自告奋勇地当你们的导游边看视频边介绍。
泉城 教案
泉城教案标题:泉城--古都的探索与文化传承教案目标:1. 通过探索泉城(以济南为例),激发学生对古都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案内容:一、导入环节(10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古都的定义和特点,如历史古迹、传统文化、地理环境等。
2. 分析泉城作为中国古都的典型代表,以其济南为例,介绍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二、知识建构(2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搜集关于济南的历史介绍、古迹、传统文化等资料。
2. 学生归纳整理资料,展示给全班。
3.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如为什么济南被称为“泉城”?济南的泉水有哪些特点等。
三、实践活动(40分钟)1. 分成小组,到济南市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济南的泉水景观、古迹等。
2. 学生需要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包括文字、图片等。
3. 回到教室后,小组分享观察结果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创新实践(25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选择一种形式(例如绘画、手工制作、写作等),表达对泉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
3. 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老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泉城文化。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个体或小组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回答提供的问题,如实践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次活动对泉城文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 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优点和提出改进建议。
教案延伸:1.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地方文化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分享,深入介绍泉城文化的特点和传承。
2. 学校可以组织参观文物馆、古建筑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对泉城文化的认知。
泉城 教案
泉城教案泉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泉城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泉城的地理位置、旅游景点等有关知识。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泉城的教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泉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泉城的名称和地理位置,了解泉城的历史文化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内容和学法:1. 内容: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旅游景点等相关知识。
2. 学法:多媒体展示、图片描述、小组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泉城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泉城的兴趣,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Step 2:学习泉城的地理位置(20分钟)1. 展示泉城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同时介绍泉城的名字由来。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所了解的泉城名称和地理位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观点。
Step 3:探究泉城的历史文化(30分钟)1. 分组展示泉城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泉城的建筑特点、历史事件等。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开对泉城历史文化的探究,遇到问题及时与同伴讨论交流,共同寻找答案。
3. 老师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发表个人见解。
Step 4:了解泉城的旅游景点(30分钟)1. 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了解泉城的旅游景点,包括泉城的传统建筑、名胜古迹等。
2. 学生个体活动,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进行简短介绍,分享给全班同学。
Step 5: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老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旅游景点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泉城,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五、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泉城的认知程度,听取学生对泉城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泉城》是新课标江苏国标版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6个自然段,是一种很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
第二至五小节为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形态美”、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声音美”和趵突泉的“音、形、色俱佳”。
作者生动而详细的介绍,令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
他们活泼好学,乐于思考,易于接受新事物。
但他们毕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对文中的对自然景观热爱和生活情怀仅凭想象难以感受。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让知识多层次多方面的展示于学生面前。
(三)条件分析
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小结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他们的学习规律,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和未来。
(1)在教学过程中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运用学科间的融合,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文中的美景,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加深大海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再读中收到情感熏陶。
通过精读文中优美的句段,促进学生对课文各方面进行有效
的把握。
在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中国的文艺创作向来讲究一个“情”字。
小学语文教材也是有情之物。
《赶海》正是作者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能力目标:理解文中语言,学习文中的表达式,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自读、自评、自悟泉水的大、清、美
4.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体会趵突泉冒上的水像三堆白雪。
三、教学准备
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与学生共同在课前搜集关于泉水的歌谣。
3.轻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哪些城市的别称吗?
指名回答。
2.春城是指哪座城市呢?为什么被称为春城?
指名回答。
春城的“春”一针见血的点出了昆明四季如春。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4.泉城指哪呢?(板书:济南)认读“济”,注意字形。
5.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
指名回答,相机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天下闻名)理解:什么叫天下闻名?齐读这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济南的泉水为什么会天下闻名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同桌互查。
3.检查自读情况。
过渡:要读好、读美这篇课文,首先我们要过生字新词这一关。
分组出示生字词:
指读,齐读,同桌互读。
4.分组读课文。
5.大家读得很富于感情,一会儿功夫就把课文读通也读顺了,看看填空题: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然后分别介绍了()、()、()、(),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
6.看出课文的结构了吗?(指名说,板书:总——分——总)这就叫首尾呼应。
(三)精读重点部分
1.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2.指名读第一句。
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体现泉多(板书:多),也体现泉水名气大,仿造句式说话。
3.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回答问题。
(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出示: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
师:老师在读“银花盛开”这个词语的时候,仿佛看到一朵银白的鲜花正在慢慢地绽放。
你们在读到某个词语时,眼前也会浮现一副画面吧?把它描绘出来,让大家分享。
指名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想象通过声音读出来。
生自由读。
作者笔下的泉水真是多姿多彩,那作者又是如何把这种美展示出来的呢?
学生交流,有这几点要让学生体会到:
(1)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前半句是事实描写,后半句是想象
(2)描写有序,写了形、声
(3)运用了对比:水势大的、猛的——水势缓的、柔的声音低的——声音洪大师: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四个有的连接,你也能仿照书上的样子说说其他样子的泉水吗?(出示句式: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声音……,听起来如……;有的声音……,听起来如……)
读完这一句,你能用一个字概括济南的泉水吗?指名回答(相机板书:美)4.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四)感情升华,进行思想教育
师:我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把泉水不同的美和声音的变化读出来吗?
生自由读。
师:济南的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是呀,那就请大家把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生再次朗读这段话。
师:正因为济南的泉水那么多那么美,所以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让我们用诵读把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吧!齐背第一段。
师:难怪说“济南的泉水——”(引背最后一段)
四、总结。
作者用精炼的语句,生动的比喻向我们展示了泉水的独特魅力,济南最著名泉要数——,你对什么泉最感兴趣,课后自己反复朗读那一段。
(五)作业设计
泉城真美,而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锦绣河山处处美景,你会用课文里的总分写法介绍哪一处景色?仿照第一自然段句式,用“说到……,自然会想到……。
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写段话。
五、板书设计
泉水多、美
8、泉城←―――――――――――――济南
闻名天下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板书的设计,对美的营造,使文章内容形象的表达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富有感性和亲和力。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张庆、朱家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语文》,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