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工上谈鉴定
古董鉴定之辨别古玉的八种方法
![古董鉴定之辨别古玉的八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8f637c01f69e3143329493.png)
古董鉴定之辨别古玉的八种方法古玉是非常珍奇的,作为收藏爱好者的我们肯定都想拥有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它的真假呢?下面艺粹网从八个方面入手跟大家介绍:玉材从出土玉器可知,我国历代玉器所用玉材虽然在产地、品种上带有多元性、复杂性的特点,但是其时代性的主要倾向还是可以认识的。
艺粹网提醒大家,对传世古玉辨伪,首先要辩证玉材的可靠性,若发现玉材与其时代不相符,则要提高警惕。
器形古伪玉器主要有三种,仿照古玉,依式琢成;按图索骥,只见其正面不知其背面;道听途说,主观臆造。
伪古玉的造型若为杜撰,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
而对于依式琢成的玉器也可从玉工的做工谨慎,以及缺乏时代感等处看出破绽。
纹饰纹饰和器形相关,同样要以出土玉器上的纹饰为辨伪的基本依据。
艺粹网发现很多杜撰出来的伪古玉,其纹饰往往随意为之,或是各代不同纹饰的拼凑,风马牛不相及。
作工玉器的作工就是使用工具等多种手段加工玉材成器,其器纹所体现的工艺技巧及表现力等等因素的总和,同样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沁色沁色是古玉在由玉表侵入肌理的金属元素染成的二次色。
在清代就已出现人工染色的记载。
因此在辨识古玉时,要学会区别天然沁色和人工伪沁,这需要经常观察真伪两种沁色,加以比较,了解两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注意积累,不断总结。
伤残古玉在流传过程中,往往会多遭伤残,完整者较少,这已是常识,作伪者也熟知此点,因此便出现了在伪古玉上再用敲击、掷摔等方法制造伤残的行为,艺粹网提醒,先天自然伤残和人为制伪伤残较难分辨,需要收藏者不断学习积累。
铭款铭是指文词,款是指年款。
古玉带有铭款者比较少。
这点需仔细观察翻阅。
改制玉器改制玉器其实就是旧器改造。
古玉在出土和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致损伤,后人则根据其遭破坏程度大小,改制成为另一器物。
艺粹网最后提醒,此类玉器辨伪时要多关注纹饰,改制时一般会在原有的旧器上另刻上新纹,新旧纹饰的时代风格不同,便于分辨了。
辨识古玉
![辨识古玉](https://img.taocdn.com/s3/m/1b48d9254b35eefdc8d3339c.png)
辨识古玉古玩市场中出售古玉的商铺较多,价格也不是难以接受,但对于藏家来说,古玉的真伪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教您如何辨识古玉。
一、掌握古玉器的理性认识。
熟读有关古玉专著,了解玉器各发展阶段的器型特征、刀工刀法、纹饰特征。
二、从刀工刀法上辨真伪。
古玉器上阴刻线均为两头见锋,线条断面呈“V”形,线条挺拔有力,线条转弯处应见有毛刺,显出交叉的痕迹,有时呈断开状。
而现代电动机械制作,阴刻线断面呈“U”形,其线条“一气呵成”,且往往粗制滥造。
古玉器钻孔应是“马蹄孔”,或不直不圆呈蜂腰形的“象鼻穿”,对穿孔中间一般有台阶,有些小孔应带有螺旋纹,乃因手动工具简陋所致。
而电动机械钻孔因转速快,孔壁较光滑。
三、从包浆、沁色上作判断。
古玉器因年代久远皆有包浆,侧对光亮时见到一股闪烁光,即宝石光。
作伪古玉有仿包浆的,但色呆光木,没有灵气,故而称之为“贼光”、“僵色”。
老玉新工的玉器常因刀路上无包浆而露出破绽。
入土古玉器年久者皆会受土壤的影响而发生色沁。
受沁之玉给人一种神秘而含蓄的美,其玉表还会有土蚀土锈,玉体内有水溶、水格路。
色沁土斑分布自然,或斑状或块状。
而作伪古玉的沁色分布或点状或线状,浓淡十分呆板,色泽成“死色”。
大多数赝品硬度偏低。
(齐亚)古玉鉴赏杨伯达我国的玉文化是非常古老的,是在母系氏族社会的中后期,一直到父系氏族社会这一段出现的。
古玉之所以有鉴赏价值,是由于材料本身有特殊的鉴赏价值,再加上从古代展转流传到今天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所产生的一种残缺美。
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基因。
玉这种物质材料跟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有许多吻合之处。
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区别的最根本一点,就是玉跟宝石。
由于玉的美的基因、神学的基因促成它在整个的社会生活中不同于石头,也不同于其他的材料。
我们中国古代的玉分为三个大板块。
玉的鉴赏首要是玉料。
其中最重要的两点,第一是“温润而泽”。
第二个特性是“缜密以栗”。
鉴赏玉器有三个突破口。
第一是玉料,无论收藏古玉,收藏清代玉、现代玉,材料好就行。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方法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27deff700abb68a982fb2c.png)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一、从材料鉴识古玉1、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料,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
软玉在良渚文化已出现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除了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外,还要了解这些材料被使用的“历史”。
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用于产江苏的“软玉”,新疆和田玉的使用是从商代开始的。
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仔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3、古代主要玉种;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已有12000的历史。
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
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新疆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
在良渚文化被采用。
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
4、和田玉产玉新疆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
是真正意义上的“玉”。
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清初进入中国。
二、从器型鉴识古玉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
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
例如,红山文化的圆雕玉龙、玉猪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商代的玉璇玑、西周的凤鸟人物饰、从西周到西汉的玉璜、战国到西汉的出廊玉璧和玉舞人、西汉的辟邪三宝、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童子、明代的玉牌、清代的山子等。
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三、从纹饰鉴识古玉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
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7f382a58fb770bf78a5545.png)
个人实习期工作总结2014-12-20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教你几招快速鉴定“乾隆汉白玉碗”的技巧
![教你几招快速鉴定“乾隆汉白玉碗”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dd6001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7.png)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用玉史与造玉史。清代琢玉的规模、产量、种类,在中国古代玉 雕史上是空 前 绝 后的。其工艺水平集历代工艺之大成,掀起了中国古代最 后一个造 玉高潮,它艺术成就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乾隆玉”。而我国从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汉白 玉这么高洁素雅的原料,利用这种优质原料进行雕刻的艺港佳士得世界拍卖春拍一个有少量破损的“汉白玉碗”以30万起拍的,后经 许多藏家争夺,最终以115万定锤成 交。
白玉质地坚硬洁白,玉体中泛出淡淡的水印俗称汗线故而得名汉白玉。“汉白玉碗”又称 百岁碗,纹理极为优美,极其精致,呈现出自然奔放、热情活泼的艺术效果。此“汉白 玉碗”便是在乾隆造玉高潮时期造就而成,玉碗微呈青白色,壁薄,圆形,敛口,圈足 ,内外光素,造型与常碗相同,并饰以如意云纹,龙纹,边沿满饰祥云纹此碗温润的玉 材均不作任何人为沁色,规整的器形端庄雅致,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的审美趣味,是当 时汉白玉碗的杰作。
乾隆汉白玉碗的纹饰以及残留的制作痕迹是最直观的鉴别依据。古人制作乾隆汉白玉 碗时,纹饰的制作绝非仅仅追求好看,而绝大多数有其特殊的内在含义,越是久远的就 越是如此。而由于古代乾隆汉白玉碗制作年代久远,没有保留全套完整的加工器具给后 人了解,文字记载乾隆汉白玉碗加工的程序和方法也仅仅是明代中晚期以后的事,距今 也就几百年而已。所以残存在乾隆汉白玉碗表面的任何痕迹都是研究古代乾隆汉白玉碗 制作的最 佳线索,因此也就成为鉴定乾隆汉白玉碗的有力依据。
具备地质、矿物、化学等方面的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对乾隆汉白玉碗的腐蚀受沁、“ 生坑”乾隆汉白玉碗的表面结构等进行科学的分析。例如:乾隆汉白玉碗在地下要经过 千年的缓慢侵蚀产生化学变化,地下水的浸泡,地下温度变化,酸碱土质等等都会对乾 隆汉白玉碗产生不同的阶段性过渡变化与硬度变化。乾隆汉白玉碗表面也会形成不同程 度的氧化腐蚀以及沉降在玉表的各种附着物。乾隆汉白玉碗真品的种种阶段性变化与伪 品的表现有本质区别。虽然伪品的制造者费尽苦心进行伪装和研制,但真品那用种实质 结构及氧化程度,伪品根本无法做到。能够做到的也只是找些带有腐蚀受沁的老残料重 新改制进行假冒。
鉴别玉石知识点总结归纳
![鉴别玉石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2650e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b.png)
鉴别玉石知识点总结归纳
1. 颜色
玉石的颜色是鉴别其真伪的关键因素之一。
玉石的颜色十分多样,包括绿色、白色、紫色、黑色等。
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是翡翠。
正品翡翠通常呈现出深绿色或墨绿色,具
有细腻的质地和均匀的颜色,而假冒的翡翠往往颜色暗淡,质地粗糙。
2. 透明度
玉石的透明度也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真正的玉石通常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能够透出一
些光线,而假冒品则通常呈现出不透明的状态。
在鉴别透明度时,可以将玉石放置在光线
下观察,真正的玉石会显得较为通透。
3. 硬度
玉石的硬度也是鉴别其真伪的关键因素之一。
玉石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用来切割、
雕刻和打磨。
在鉴别硬度时,可以使用硬度刀或其他工具来进行刮擦测试,真正的玉石往
往不易被刮擦,而假冒品则会留下痕迹。
4. 纹理
玉石的纹理也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
真正的玉石通常具有细腻的纹理,可以展现出独
特的美感,而假冒品的纹理往往较为粗糙,缺乏美感。
5. 光泽
玉石的光泽也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
真正的玉石通常具有良好的光泽,可以反射出明
亮的光线,而假冒品则往往显得暗淡无光。
6. 化学成分
玉石的化学成分也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
真正的玉石通常富含镁、铝和硅等元素,而
假冒品的化学成分通常明显不同。
总之,鉴别玉石的真伪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了这些
鉴别知识点之后,才能更好地识别真正的玉石,并避免购买到假冒品。
希望本文的总结和
归纳对读者有所帮助。
中国古玉鉴定方法论
![中国古玉鉴定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8f45f6d628ea81c758f578c1.png)
中国古玉鉴定方法论中国古玉鉴定方法论壹.建立以工艺技术,科学研究,逻辑分析之古玉鉴定法.一.工艺技术:(一).前言1.工具:肉眼,10-15倍放大镜.2.采用书籍:天工开物,十二玉作图.3.古工艺雕刻逻辑分析(以下内容为与现代电动工具之比较) (1).雕刻工具硬度低,工具损坏程度大,而玉器损坏程度小. (2).雕刻速度慢. (3).雕刻灵活度差. (4).古玉器形成概念是滚;琢;磨出来的.(二).古工艺雕刻产生现象(从外而内.从大而小.先肉眼后放大镜审视,). 1.抛光: (1).手感:滑而不涩.边,孔,纹处不锋利.(2).视觉:光线柔和,表面不甚光滑略有凹凸面,杂刀纹少,若有留下刻痕较有逻辑与方向性,(3).练习:可用抛光大理石视觉及触感与真古玉做比对. 2.切割(1).边锋不锐利,平面粗钝有凹凸感(2).若为圆弧型切割侧视感觉如剥香蕉,属于一块一块刨落的感觉. (3).齐家文化所遗留之直线痕应为切盘切割到一半,拉出后从新切入而未对准位(可自我用手锯切割到一半拉出后再锯,所遗之痕迹做比对).(4).半切割会呈现外宽内小V字型,且内部呈半圆弧状,伪作通常内部为直线且刻痕锐利较少(难)修饰. 3.直线纹: (1).线纹外侧边锋平滑不锐利(2).线纹内成V字型(3).直线纹为中段大两侧尖,若长度够长,会呈现一段一段的接续纹,非一刀到底. (4).纹线内深度会两侧较浅,中段较深. 4.斜刀纹:入刀处平缓,不锋利,纹内呈V字型 5.孔洞: (1).呈喇叭状,外大内小,等量收缩. (2).孔壁间或有细小旋纹,大多平行有规律,类似螺丝帽内旋纹,规律而大小相似.(3).孔壁口柔和旋入不锋利6.对钻:孔壁现象如上,若对位不正,会有玉台阶(作伪玉台阶锐利,孔壁平直作做).7.拉丝:运用于搂空内有图形处.(1).其现象为类似保丽龙电热刀切割保丽龙后遗留一条一条的直线纹. 8.特殊纹饰: (1).红山文化的瓦沟纹:红山玉器在很多线纹内有一种特殊纹路会垂直于刻线. A特色:a纹路宽窄深浅接近 b趋近于平行. B成因:旋转切割时细小石英砂碎裂后贴近于钻壁与玉器摩擦产生.(2).齐家文化的切线纹:齐家文化可能已发明车床,当切割至一半时,移动车床或玉器再行切割,由于对准关系所形成之一条线纹,类似锯子切割到一半后拿出锯子放入切割常会在平面1. 形成一条直线.A.该切线纹经常见于伪造的玉器上,可参酌玉台阶之边锋判断. (3).跳(滑)刀:2. (4)拋物线纹:一种类似圆弧型之拋物线,愈外侧半径愈大.形成原因不明,可能为金属类软线型切割器遗留下之痕迹.9.玉器细小纹路内因难抛光所以不论古玉或新玉皆会留下细小纹路,古玉细纹是细小石英砂磨擦出来,故纹路较不尖锐,且方向性较一致,有逻辑性.反之电动工具锐利, 纹路杂沓无方向性,此为判断的重点.二.次生变化:前言:次生变化为古玉成器后,因风化.腐蚀.氧化.矿物交换.再生等.........各种改变称之.通常年代愈久远.埋藏环境愈复杂,次生变化状况愈多样.若爱好者愈具备玉石矿物之次生变化知识,对纹饰不清之高古玉器也好,或作伪新品也好,在判别上更易掌握.笔者在此不做学术探讨,只针对自我研读心得做外显现象归纳.1.氧化(;包浆;老化;宝光):任何物体成器后,必然会与空气中最活泼的氧气产生作用,而生成时间愈久远,氧化现象愈深层.这虽是一种自然现象,让古玉表面光泽与新玉回异惟其文字陈述非常困难,又与每人领悟能力;切割玉皮多寡;抛光;玉色;灯光;角度.......有极大之差异,难以一概而论,故笔者仅将其定位为辅助参考1-1皮壳:其观念为类似人因年纪增长,其皮肤会形成皱纹;下垂;斑点新细明体老化现象,而其经常与包浆合并叙述,呈现于玉表为类似自然风化的斑驳现象,但与抛光表面凹凸现象不同.2.再生(再结晶):确定为真(1).表面晶体生长之现象,通常再生之晶体色较白. (2).该晶体长大为常温常压下形成(正常玉矿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故结晶松散;色白;硬度低.(3).再生可能条件:A.时间B.酸性环境C.还原状态(4).斑晶:未完成之结晶成粗晶状,有时会有云母般的光泽.(5).再生不能由人工伪造.3.附着:生成型与沉积型(1).白色粉末:A:生成:原生矿物因取代转化作用(矿物内之元素因被浸泡之水溶解,待水干后附着于玉表)之白色粉末 B:沉积:埋藏之玉器受水浸泡,待干燥后遗留之杂质沉淀.C:上述之粉末间或有厚薄之分,但可以毛刷或盘完(有人以手或脸部之油酯)去除.(2).褐铁矿:该状况逻辑原理同上.唯该黄褐色铁矿无法盘除(很好的微观证据). (3).铜绿:若玉器与铜器合制,待铜氧化会附着于玉表而外观看为绿色.A:笔者现无证据显示铜绿无法短期生成.不敢断定其为鉴定之保证,因仿间作伪铜绿方式笔者仍不清楚,故铜绿不能当必要条件. B:铜绿逻辑上仅附着于表面,因氧化铜若与矿物结晶结合,其显色应不为绿色,而现今出土玉器上确有铜绿,故在此归纳为附着非结合. 4.腐蚀;蚀孔;土咬:矿物中软弱包体或粗粒晶体在酸性环境下特别容易风化变成蚀孔或蚀斑.5.沁色定义:矿物颜色;硬度;密度;透明度;光泽等物理现象改变之通称.(1).红化(含黄化;洒金黄等黄色系): A:为褐铁矿之呈色. B:血与朱砂皆不会沁入矿物内,仅会附着于玉表. (2).黑化: A:矿物内的含铁量增加或铁的型态改变,黑漆古内含主要成分为铁. B:火烧(若火烧温度够高时间够久反而会深层白化). C:石墨(由地底或墓中有机碳生成)造成,显色为教灰白. D:水银不会沁入玉内,故水银沁为错误说法.(3).其它色泽变化(略). (4).沁色为古玉于地底被其它矿物侵入而形成,其外显现象为:A:通常入沁皆从玉表裂缝;断口进入,并沿晶形向内,故从沁色行进方向可知晶型脉哩,并可与器型配合判断. B:玉色(成器前已存在---新)与沁色(次生变化----古)分辨要点须配合雕工,在雕工上之变化色为沁---古,反之为新. 6.白化 a.白化非沁色.b钙不会入沁,不会造成色变,故无钙化该名词.)(1):深层白化:a:白化程度严重,已无法恢复玉色b:其易于潮湿环境中生成. c:白化原因为晶体间隙变大或变粗或转变成不规则状造成散射现象(如雪-白色]与水-无色]区别),或断裂处(晶体断裂)亦为白色. d:出土之深层白化玉器须于空气中干燥时日,若立即泡热水会有碎裂可能. e:深层白化玉器常会有平行裂横.f:极度白化之玉器硬度会变小,切忌以硬物刮削. A.象牙白:生成过程为先红化(被赤铁矿入沁)再生成白化. B.鸡骨白:白带灰,较常带黑丝或裂纹. (2):浅层白化(内容同附着之白色粉末项). 7.变型:温暖潮湿环境下加上特殊原因之挤压会造成玉器之变形扭曲,该现象难以仿制.8.气味:出土(墓)之玉器会有含氮之阿摩尼亚气味,若无泡热水或化学药剂情形下气味会保留相当时日,为鉴定之好方法.9.玻璃光:其生成原因不明但显微镜下其晶体组织表面平滑,目视下为平滑光亮,类似玻璃,为确定为真之极佳方式..逻辑分析:1.逻辑本身之功用:逻辑本身不是辨识古玉的方法,但逻辑可藉其思考辩证所思考方法之正确与否,来判别对错.2.矿物学与鉴定古玉之关系:矿物学提供古玉次生变化之种种状况,虽然有些状况只能于实验室中实验,有些观察只能藉由仪器,并非全部知识都能让玩古玉者用肉眼辨证,但玩古玉者须有认知,凡尚未经由科学认定之判断,绝不轻言相信,更不能拿来当鉴定标准,就是矿物学不等于鉴定古玉方法,但鉴定方法必须有矿物学证实.3.考古学与鉴定古玉之关系:考古学主要目的是鉴定古器物年代,并纯粹对古器物做描述,但玩古者不仅要对古器物做正辨,还须对新作器物与古器物间差距了解,所鉴定标准器来自于考古研究,但鉴定方法不仅止于考古学尚须有伪做知识. A:型制之于鉴定:型制因其可模仿性故型制只能以其它方法确认为真后方借用型制断代. B:仿间多数自认对古玉型制有独到认知者,经常以神韵;皮骨....不精确之形容词否定他人,并藉此建立自己权威,其实神与韵皆无法量化或认知化,纯属无知的自傲, 鉴定方法论之目的就是要去除权威,建立一个客观并可认知的平民化知识.4:雕工之于鉴定:古玉与新玉最大差异点就是在古工艺三大局限(相对于现代电动钻石刀),速度;硬度;灵活度, A:雕工之于鉴定古玉为必然且首要条件,因为只要是古玉必然是由古工具雕琢出,纵使因年代不同或有先进与否问题,但与现代电动工具相比,差异就不大,.所以玩古玉者务必精研雕工.且不仅古雕工痕迹须了解,对电动工具亦应有掌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为真知.B:仿间雕工作伪者已对古工艺痕有很深入的认识,并且愈仿愈像,但了解的愈深入,观察愈仔细,被骗机率愈小,还有认识角度愈多,相对作伪者模仿成本高耗时久, 就像防止失窃最好方法就是多上几个锁,小偷不是打不开,是太麻烦. C:雕工判断有些地方无法百分之百确认(现今伪作会针对古器文饰作模仿),但若发现有一处纹饰为错误,那么该物就应判断为错5.次生变化与鉴定古玉之关系: A:次生变化乃矿石在时间中之改变状况,对鉴定古玉器有非常具体且科学性帮助. B:玉为矿石,所以古玉会产生现象矿石亦会有相同变化,玩古玉者喜欢以玉色;沁色等来辨别新或古,这是错误的观念,所谓沁色是玉器成型后,某些元素经裂(断)口侵入而改变玉的颜色,同样任何一块矿石都会有一样变化,而辨别关键在于若沁色在雕工之上(若有明显裂(断)口)更易证实,若颜色明显被雕工覆盖,那只是玉矿原色,只是一件带杂色的新玉罢了. C:次生变化通常需数百年甚而上千年的时间,并且须配合环境因素,故非所有古玉器皆会具备该些现象,所以次生变化面对高古玉器中严重到雕工已难辨别状况时特[别重要, 6:鉴定古玉与伪造之间的关系:一个在完美的鉴定方法绝非万无一失还是会有判断错误的情形,因为作伪的目的就是欺骗,并且会随着定论的研究报告中去修改作伪的]手段,所以鉴定方法只是增加参考依据,让欺骗增加难度.增加时间,增加成本,倘若不精研基本工,被骗只是应该,怨不得他人.7.养成一个正确判断心态:不看出处;不听故事;不信权威;不管拥有者多有名气;不管是否在博物馆,要先建立一套公正客观判断方法,一贯的判断标准,每一步都按部就班的看,抱着找碴的精神你也能变专家.8.错误鉴定方法论:A:型制不确定性:a:型制可模仿.b:型制确定逻辑难判定:型制随着考古发现会做更改.B:神韵;皮骨;体会.....:这些玩玉者常用字眼都是毫无价值的形容词,也是一种无知者掩饰无知的说词,如果是确切证据,一定可以找到论述表明,如果不是肯定的答案,只有你看得懂,或是所谓的因为你玩了十年才看得懂.....,而无确切论述,那你必定是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并且害怕他人看出你的无知才会有的说词.所以既使是新进者,只要言之成理,那也是我的老师.9.无老料新工这一说词:仿间有玩玉者喜欢讨论老料新工这一问题,其实古董的定义就是一百年,一百年内雕琢就是新品,所以东西和料无关,和雕工时间有关.10.玉器如果过脏;过油;有一些奇怪杂质;奇怪颜色.....等导致无法判辨刀工或次生变化者,建议放弃.11.如何盘完玉器:温水浸泡后以毛刷盘玩效果最佳,不建议使用腐蚀或有酸碱性物质浸泡但刚出土之鸡骨白玉器务必干燥时日,忌出土后泡水会碎裂.四作伪:(一).雕工作伪:1.抛光作伪: A.腐蚀作伪:腐蚀后的玉器表面会造成蚀孔;凹凸状(参酌次生变化作伪酸腐). B.震荡机:当玉器刻成后放入震荡机内与硬度相近的圆形球珠碰撞,会造成表面凹凸. C.不抛光:以电动工具放慢速度雕刻,刻后不抛光,会造成表面有凹凸感2.螺旋纹作伪:在转弯处故意留下冲出的切线.其判断方式为有没有稳定逻辑,会不会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则没有,是自然或人工造作.3.喇叭孔作伪:A.大小管钻二次(以上)钻孔:B.先斜钻,后直钻二次钻孔:C.挖削式钻孔:D.球型钻钻孔:4.直线纹作伪:A.可判断是否纹线两侧较浅;较细,中段较深;较宽.B.边锋是否有崩脚,是否太锐利.C.纹内细纹有无逻辑性,是否杂乱,锐利.5.斜刀纹作伪:6.玉台阶作伪:(二).次生变化作伪: 1.酸腐作伪:A:现象:a有蚀孔b有白色硅质粉状物生成c会造成玉器白化(白化程度视浸泡浓度与时间成正比).B:辩证:a不会生成矿物及褐铁矿b人为酸腐蚀会快速吸收玉石内水分子造成脱水,所以其白化现象无自然光泽并有干涩现象产生(死白色泽).2.加热作伪(白化):A:现象:a表面会产生黑色裂纹b:器物造成脱水色苍白(较少使用火烧白化作伪).3.颜色作伪(伪红;伪黄;伪黑):A方法a加染料或油酯染色b烧烤作色(笔者未从任何书籍发现详细作法,故无法提供破解之道).B辩证:a热水浸泡后以布或纸吸水会掉色.b笔者曾见一种作伪方法其有刀工处(线纹;孔洞...)会有一些淡黄色粉末,若将其浸泡热水会晕散,他不会掉落且会模糊刀工,其成分不明但伪妆效果良好.4.加腊伪装包浆,若用毛刷盘玩会有包浆视觉感,若于下凹处刮削可发现白色腊掉落.五.研究盲点: 1.雕功伪造日新月异,虽对古器物刀工了解有一定分析,但对伪造能做到甚么程度尚无法了解,目前只能不断到市集去观摩了解,亦盼广大玉友提供最新信息. 2.酸腐蚀对次生变化及刀工都有很大杀伤力,混淆视觉效果极佳,且酸腐蚀作伪的专章书籍太少,笔者自我实验能力又不足,期盼有化工或矿物学背景之同好能将所学不吝提供,嘉惠四方.六.后续努力:1.寻找上述理论之照片配合判断,以利了解.2.广纳四方研究之成果,日新又新.未完待续......但欢迎及时加入讨论。
新疆羊脂玉鉴别方法
![新疆羊脂玉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d98cf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7.png)
新疆羊脂玉鉴别方法
新疆羊脂玉是一种稀有且珍贵的玉,常常被伪劣商贩所仿冒,因此鉴别其真伪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就围绕“新疆羊脂玉鉴别方法”,从几个步骤来分享一下如何鉴别新疆羊脂玉的真假。
第一步:观察颜色
新疆羊脂玉通常为白色、乳白色至浅黄色,具有脂肪光泽。
伪造品的颜色会较深,没有脂肪光泽,或者有颗粒感。
第二步:观察纹路
新疆羊脂玉的纹路是油润、绝美的“牛油纹”,伪造品的纹路则无法达到真品的效果。
如果你手里的玉石纹路太粗糙或太模糊,很可能就是伪造品。
第三步:敲击测试
用工具或者尖锐物轻轻“吊击”玉石,听听其发出的声音。
如果声音奇异、沉闷,很有可能是伪造品;如果声音清脆,甚至带有回响,那么多半就是真品了。
第四步:用温度测试
用手触摸玉石,感觉其温度。
如果其手感冰凉,很有可能是伪造品。
因为真正的新疆羊脂玉是具有温润感的。
第五步:利用紫外线检测
在黑暗环境下,用紫外线照射玉石,真品会呈现出蓝色或者淡黄色;反之,伪品则会呈现深色或者绿色的反应。
总体来说,新疆羊脂玉的鉴别主要考虑颜色、纹路、声音、温度和紫外线等因素,如果你掌握了这些鉴别方面的知识,在购买玉石时就不容易上当受骗了。
但是,想要鉴别新疆羊脂玉的真假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果你不是专业的鉴定人士,还需要慎重考虑购买。
最为重要的是,请你购买真品,请勿购买伪造品,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和购物体验,购买时一定要认准正规商家和证书,切勿贪图便宜。
玉器鉴定方法
![玉器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3ce33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c.png)
玉器鉴定方法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玉器,因此玉器的鉴定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玉器鉴定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鉴别玉器。
首先,观察玉器的颜色和纹理。
真正的玉器通常具有细腻的纹理和丰富的色彩,而假冒伪劣品往往会显得单一和粗糙。
在观察时,可以用手感受其表面的光滑程度,真玉器一般会比较光滑,而假冒品则会显得比较粗糙。
其次,可以通过声音来鉴别玉器。
用手指轻轻敲击玉器,真玉器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假冒品则会显得沉闷。
这是因为真玉器具有坚硬的特点,而假冒品则通常是用其他材料制成的。
再者,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密度和重量来进行鉴别。
真玉器通常比较沉重,而假冒品则会比较轻。
此外,真玉器的密度也会比较大,可以通过称重和比重的方法进行检测。
另外,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断面来鉴别。
真玉器的断面通常会呈现出细腻的纹理和颜色,而假冒品则会显得比较粗糙和单一。
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断面的细节,以便更好地进行鉴别。
最后,可以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对于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玉器,建议找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他们通常会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玉器的真伪。
总的来说,玉器的鉴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希望大家在购买玉器时,能够注意以上几点,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玉器的了解和鉴别能力,保护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文物。
古玩专家鉴定技巧
![古玩专家鉴定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e64ee0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6.png)
古玩专家鉴定技巧古玩是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古代文物、工艺品、艺术品等。
在古玩市场上,有很多假货和赝品,因此,古玩专家的鉴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器物、书画、玉器三个方面来介绍古玩专家的鉴定技巧。
器物鉴定器物是指古代的陶瓷、青铜器、玻璃器、银器等。
在鉴定器物时,古玩专家需要从器物的形制、纹饰、胎质、釉色、器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要看器物的形制是否符合古代的审美标准,其次,要看器物的纹饰是否符合古代的审美趣味,再次,要看器物的胎质是否坚硬、细腻,釉色是否自然、均匀,最后,要看器底的制作工艺是否符合古代的制作工艺。
书画鉴定书画是指古代的书法、绘画作品。
在鉴定书画时,古玩专家需要从字迹、笔法、构图、色彩、纸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要看字迹是否流畅、自然,笔法是否独特、精湛,构图是否合理、协调,色彩是否鲜艳、自然,纸张是否古朴、光滑。
其次,要看书画作品的年代、作者、流派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比对分析,从而确定其真伪。
玉器鉴定玉器是指古代的玉雕、玉器、玉石等。
在鉴定玉器时,古玩专家需要从玉石的质地、颜色、纹理、雕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要看玉石的质地是否坚硬、细腻,颜色是否自然、均匀,纹理是否清晰、自然。
其次,要看玉器的雕工是否精湛、细腻,是否符合古代的审美标准。
最后,要看玉器的年代、流派、作者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比对分析,从而确定其真伪。
总之,古玩专家的鉴定技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古玩的真伪。
在古玩市场上,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古玩店铺,购买有保障的古玩,避免上当受骗。
从卞和献玉想到的
![从卞和献玉想到的](https://img.taocdn.com/s3/m/357cc824453610661ed9f46c.png)
卞和献玉想到的
春秋时代,楚国人卞和得到一块还没经过雕琢的玉石。
他知道这是块难得的珍玉,就捧着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叫玉工来鉴别。
玉工看了看,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
”厉王以为卞和拿石头来骗他,就叫人把卞和的左脚砍断了。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
卞和又捧着那块玉去献给武王。
武王也叫玉工来鉴定。
玉工说:“这不过是块石头罢了。
”武王也认为卞和在骗他,就叫人砍断了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登基。
这时,卞和抱着那块玉石,在山脚下痛哭三天三夜,眼睛哭的都流血了。
文王听说后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遭到砍脚刑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呀?”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脚被砍断而悲伤。
我痛心的是:珍贵的玉石却被认为普通的石头;忠诚的人倒被说成骗子!”文王便叫玉匠把那块玉石拿来仔细雕琢一番,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宝玉。
而这块珍贵的宝玉,就是历史上传颂千古的“和氏璧”。
卞和为献玉失去双脚,人们在感叹卞和忠贞的同时能否体谅卞和献玉所经过磨难的痛楚与凄苦。
玉工的两度否认导致的是卞和失去双脚的残酷现实,卞和历经数年、两遭砍足而忠心不改。
就如同今天还是一再拒绝真相的人,由于饱受邪恶毒害蒙骗对真相排斥。
但多年来,在极权持续残酷迫害下,修者仍一如既往的坚持着向世人讲清亾真相。
为给告诉您真相不顾个人安危,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是对您生命的关注,完全是为了生命面临淘汰能够得救。
卞和献玉的故事流传下来能是偶然的吗?您的拒绝将导致的后果是生命永远的痛悔,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这样舍生忘死把使得生命能够得救的真相告诉世人……。
老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老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a242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f.png)
老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老玉,是指年代比较久远的玉石,通常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
收藏价值。
由于年代久远,老玉的鉴定工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
专业知识和经验。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简单快速地鉴定老
玉呢?下面,我将介绍一种老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希望对大家有
所帮助。
首先,观察老玉的颜色。
老玉通常呈现出深沉的颜色,如墨绿、雪白、鹅黄等,颜色饱满而有光泽。
如果老玉的颜色过于艳丽或者
过于暗淡,很可能是假货。
其次,老玉的纹理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真正的老玉纹理清晰,细腻而有层次感,可以在阳光下或者灯光下观察到细微的纹理和纹路。
而假冒伪劣的玉石,往往纹理模糊,毫无层次感,甚至是人工
雕刻的痕迹。
再者,老玉的质地也是鉴定的关键。
老玉的质地坚硬,手感沉重,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感觉。
而假冒的玉石,质地往往轻盈,手
感冰冷,没有老玉那种沉稳的感觉。
此外,老玉的声音也可以用来鉴定。
将老玉轻轻敲击,真正的老玉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假冒伪劣的玉石则声音沉闷,没有共鸣。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老玉的气味。
真正的老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有些人形容为“陈香味”,这是因为老玉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会慢慢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气。
而假冒伪劣的玉石则没有这种气味。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玉颜色、纹理、质地、声音和气味的观察和鉴定,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老玉的真伪。
当然,对于专业的鉴定工作,还需要借助一些专业仪器和专业人员进行鉴定。
希望大家在购买和收藏老玉时,能够谨慎对待,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
玉雕居家鉴定步骤
![玉雕居家鉴定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aba6e16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0.png)
玉雕居家鉴定步骤《玉雕居家鉴定步骤》首先呢,咱们在居家鉴定玉雕的时候,最基本的就是先拿稳这个玉雕。
记住,拿的时候手要干净、干燥,就像你拿个刚出锅的馒头似的,要是手上脏兮兮或者湿乎乎的,那可不行,这玉雕要是滑一下掉在地上,那就糟糕了。
然后咱们看它的质地。
我之前就做错这一步,只看了表面,没仔细瞧里面的纹理。
咱们得用个强光的手电筒,像那种充电的小手电就行。
从不同的角度照着玉雕去看,好的玉雕质地均匀细腻。
我试过好多次,真的玉石在光下有那种温润的感觉,而且内部纹理自然流畅,就像流水一样自然。
对了这里可以把玉雕放在一个白色的背景前,这样看纹理就更清楚了。
接着瞧它的颜色。
颜色可不能偏差太大,真正天然的玉石颜色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就像是大自然画上去的,这步要小心有人工染色的情况。
我以前就遇见过看起来颜色特别漂亮但是颜色很不自然的玉雕,后来才知道是染的。
怎么区分呢?天然玉石颜色过度很柔和,染色的有的地方颜色深,有的地方颜色浅,看起来很突兀。
再看看雕工。
这很重要啊,记住了,这个动作很重要。
好的雕工线条流畅,该圆润的地方圆润,该有棱有角的地方清晰。
有些雕刻,那线条就像是被狗啃的似的不整齐,那就不像是大师或者精心雕琢出来的。
哦,我又想起来,有些看似简单的雕刻其实蕴藏着很多工艺在里面,别被它的外表迷惑了。
在这个过程中咱们还要注意重量,大概掂量一下。
真的玉石有一定的重量感,就像你拿着一块实心的小石头,要是感觉特别轻,那可能就有问题。
我之前就鉴定过一个,重量就不对,最后发现是合成材料。
还有个容易忽视的细节啊,就是玉雕的边缘处理。
真正好的玉雕,边缘处也处理得很平滑细致,没有那种毛刺感。
常见的问题呢,就是有人把玻璃制品当成玉雕。
玻璃的光泽是很亮的那种,就像镜子反光,而玉雕是柔和的光泽。
还有就是一些塑料仿制的,分量上和质感上都和真正的玉雕差别很大。
总结一下咱们居家鉴定玉雕的要点啊,拿稳玉雕,从质地、颜色、雕工、重量、边缘这几个方面去仔细鉴定。
玉器鉴别最简单方法
![玉器鉴别最简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9bb7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2.png)
玉器鉴别最简单方法
玉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而玉器的鉴别也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环节。
对于一般人来说,玉器的鉴别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只
要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轻松地进行鉴别。
下面就为大家
介绍一些玉器鉴别的最简单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颜色来进行初步的鉴别。
优质
的玉石颜色鲜艳,通透度高,而假冒伪劣的玉石颜色往往比较暗淡,通透度较低。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颜色来初步判断其真伪。
其次,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纹理来进行鉴别。
优质的玉石纹理
清晰,细腻,而假冒伪劣的玉石纹理往往比较粗糙,不够细腻。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纹理来判断其真伪。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密度来进行鉴别。
优质的玉石密
度较大,手感沉重,而假冒伪劣的玉石密度较小,手感比较轻盈。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密度来判断其真伪。
最后,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声音来进行鉴别。
用手指轻轻敲击
玉器,如果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那么很可能是优质的玉石;如果发出沉闷的声音,那么很可能是假冒伪劣的玉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声音来判断其真伪。
总的来说,玉器的鉴别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轻松地进行鉴别。
通过观察玉器的颜色、纹理、密度和声音,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出玉器的真伪。
当然,如果想要更加准确地鉴别玉器,还需要结合一些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来进行鉴别。
希望大家在购买玉器的时候,能够多多留心,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
玉镯鉴别最简单方法
![玉镯鉴别最简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41d70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6.png)
玉镯鉴别最简单方法
玉镯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颜色:玉的颜色有许多种,从淡黄、浅绿、青白到黑色不等。
但是一些颜色的玉是经过染色处理的,而染色的不同可由于眼力不够敏锐难以分辨。
一
般来说,浅黄色玉色泽暖和莹润,价格较高,而淡绿色玉呈半透明状的,也是
比较珍贵的。
2. 纹路:玉的纹理不同,有的是密集且复杂的纹理,如云石纹、皮面纹,有的是简单的直纹、横纹等。
纹路越复杂、越优美,一般价值也就越高。
但是
仅仅依靠纹路鉴别,容易被一些假冒伪劣品所欺骗。
3. 光泽:正宗的玉表面比较光滑,自然而纯净。
超过一个季节未穿的玉镯子体表应有自己的氧化层,拿起来用手感觉是有些滑的,不会像塑料或水晶那
样粘手或者干燥。
要是玉表面雾气渐渐难以消散、过于晦暗,很可能是人为色。
4. 音色:玉制品一般都有一定的共鸣音。
真玉方不仅有脆响,而且有寂静,这展现出物料致密度大、品质好的特点。
真玉经过某些制造工艺经常会有一种
低沉闷的爆音。
玉镯鉴别的关键就在于多看、多摸、多听。
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基本的鉴别技巧。
如果你对玉镯的鉴别不是很有把握,最好找一位资深的玉匠或者玉鉴定师帮助鉴别。
《良渚玉工》读后感实用1篇
![《良渚玉工》读后感实用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2e72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6.png)
《良渚玉工》读后感实用1篇《良渚玉工》读后感 1《良渚玉工》“尝试从良渚玉器技术层面,上升到社会王权象征的分析(结语)。
”不仅创新了__考古学技术层面研究体系,也__了由技术层面上升到社会、精神层面研究的新台阶。
这,应该是该书编撰者的根本目的。
阅览该书,受益匪浅。
同时,也启发了一些思考,下面的文字,即是本人不成系统的一些想法。
首先,良渚玉工?这究竟是一个专门的称呼还是因找不到适合的词汇而借用后世制玉作坊来的一个术语?如果可以这么称谓的话,那么如何通过玉器去了解背后制玉的整个流程就应该是研究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原料的开采、运输、加工过程、玉工身份,还有分配,等等。
一件玉器从原料采集到制作成形,需要的工序、功能与技术的流程及人员的分工究竟怎样的。
该书曾做了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就现有研究思路和方法而言,已经是囊括了应有的技术方法了,但问题还远未解决。
看来,要取得突破远非易事。
其次是方法论问题,良渚玉器工艺的研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首先要有概念和前提,这是立论的基础。
如果这个不明白,那所谓的玉工就没有意义。
窃以为,良渚玉工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技术层面,也就是工艺水平和技术。
包括其工艺的出现、发生、发展和高峰以及衰落,对后世的影响等,这是一个工艺过程问题,可以自成系列地研究。
研究玉工,应该系统收集材料,也就是说,不仅仅收集和研究那些精美的和高等级的玉器,还应研究一般的玉器,还应研究半成品,还要研究玉矿、加工场所和作坊。
另外,还应研究同时期的石器工艺。
二是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的研究首先是生产__,玉器生产者是如何__在一起的?一件完整的玉器生产经过了一些什么样的__才能完成?玉器技术是如何传承的,是家族式代代相传或者传子传女?还是学徒式的拜师学艺?等等。
另外,一个生产组只生产某种类型的玉器吗?他们是如何分工的?玉工还种田或制作石器吗?生产有季节性吗?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其次是玉器生产者和玉器拥有者的层级问题,或者其背后的分配与交流问题,都涉及到社会__。
春秋战国玉器工艺特征
![春秋战国玉器工艺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600dc5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5.png)
春秋战国玉器工艺特征《春秋战国玉器工艺特征:古玉中的“匠心密码”》春秋战国的玉器工艺,那可是藏着满满的“匠心密码”。
我有一次在古玩市场的经历,让我对它有了深刻的认识。
那天,我在古玩市场里瞎逛,眼睛都看花了。
突然,一个摊位上的几块春秋战国风格的玉器把我吸引住了。
我拿起一块玉佩仔细端详,发现这玉器上的线条那叫一个精美。
就说这雕刻的纹饰吧,线条流畅得就像山间的小溪流,蜿蜒曲折却又一气呵成。
比如说那龙纹,龙的身体弯曲自然,每一片龙鳞都像是精心镶嵌上去的,其实都是工匠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我仿佛能看到古代工匠坐在简陋的工坊里,全神贯注地雕琢着,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玉器,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刻坏了一丝一毫。
这时期的玉器还有个很明显的工艺特征就是镂空工艺。
我看到一块玉饰,上面有好多镂空的部分,就像精美的蕾丝花边。
这些镂空可不是随便弄的,它们的边缘都很规整,像是用最精密的仪器切割出来的,可那时候哪有什么仪器啊,全靠工匠的巧手和耐心。
工匠得先用小钻头打出一个个小孔,然后再用细细的线锯慢慢锯开,这过程就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把整个玉器弄碎。
我心里不禁感叹,这得需要多大的专注力和熟练度啊!而且,春秋战国玉器的造型也很独特。
有一些玉璜,弯弯的形状像天上的月牙,两端还有精美的兽头造型,那兽头栩栩如生,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在守护着什么。
我在那看了好久,摊主都不耐烦了,说:“你到底买不买啊?”我才回过神来。
从这次古玩市场的邂逅之后,我就对春秋战国的玉器工艺特征难以忘怀。
这些玉器就像是那个时代的艺术结晶,凝聚着古代工匠们无数的心血和智慧。
它们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得以一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审美和技艺水平,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艺术殿堂的大门,在那里,我们能尽情领略古人的匠心独运,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让我对这些古老的艺术品更加珍惜和敬重。
良渚玉璧的真膺鉴定(上)
![良渚玉璧的真膺鉴定(上)](https://img.taocdn.com/s3/m/c7d8eb5a25c52cc58bd6bedd.png)
良渚玉璧的真膺鉴定(上)玉璧是良渚文化出土和传世最多的玉器,在反山遗址曾经一次出土了130件玉璧,寺墩3号墓也一次出土了24件玉璧,估计民间收藏的良渚玉璧也不在少数。
在杭州、嘉兴、南京、合肥、上海,甚至北京、郑州和西安的古玩市场上,经常会看到不少良渚玉璧的身影,爱好者往往想收藏又不敢收藏,其原因主要是不能判断这些玉璧的真伪。
面对一件良渚玉璧,如何来鉴定它的真伪呢?积我们数十年的经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看玉质、看器型、看工艺、看沁色、看纹饰,把它们综合判断,就会八九不离十地鉴定一件良渚玉璧的真伪。
看玉质顾名思义就是要观察玉璧的材质,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了解玉璧的颜色。
应当说明的是,尽管从学名上来说,玉的材质并不多,从产地上来说,也仅有和田玉、青海玉(亦称昆仑玉)、南阳玉、岫玉等等,也不过几种,但因地质条件的不同,玉的材质却呈现多姿多彩的现象。
一个收藏爱好者,收藏了不同时期的玉器,如果都是一样的材质,那十有八九是仿制品。
这是收藏爱好者务必要记住的一个基本道理。
良渚玉器的材质基本上是选用本地所产的地方料,这一点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其特征是带有斑驳杂质的透闪石一阳起石系列软玉,也就是有明显的网状脉络,尤其是平面面积较大的玉器(如玉璧上)往往有这种明显的特征(如图1所示),也有蛇纹石、绿松石、叶腊石、玉髓和萤石等,而玉璧尚未发现有后五种材质制取的实例。
玉璧基本颜色为湖绿色和青绿色。
如上海博物馆陈列的1984年出土于上海青浦区福泉山良渚墓葬的玉璧就呈现湖绿色(见图2),而陈列在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出土于福泉山墓葬的玉璧就呈现青绿色(见图3)。
也有少量南瓜黄色的玉璧,如图4所示的出土于浙江余杭反山14号墓的玉璧,问有米黄色。
更少的为呈现青、白、灰相互混杂的色彩,如图5所示的玉璧,它出土于浙江余杭良渚长命,现陈列在浙江省博物馆。
对良渚玉璧的材质和呈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不至于被仿品所迷惑。
图6是一件新仿的良渚玉璧,粗看也似乎显示常见的红良渚玉色,但和图4一比,就可以看出颜色上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它尽管器表有不少触孔,但却不具备良渚玉材所特有的交织纤维显微结构。
玉雕龙
![玉雕龙](https://img.taocdn.com/s3/m/523df8c38bd63186bcebbcfa.png)
新石器时代至西周龙纹在玉器上出现是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的,一直到清代,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形成了各时代独有的特征。
我国最早的玉雕龙纹,可以说是出现在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
新石器时期龙纹的特点是:龙首长,似马头,吻部前伸,略往上翘,无耳,长角(长鬣)后披,眼睛突起似凤眼,又像梭形眼,也可称菱形眼。
整体浑圆,没有棱角;通体为圆柱形,光素无纹,只有点缀的网纹,形制厚实古朴,这是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风格特征。
多是青黄玉质制成,玉质略软,刀法雕琢简拙粗犷。
商代龙纹的特点为:龙身似蛇而短,尾部呈勾卷状,只雕一足;头有独角,角似柱形或蘑菇头形,称兕形角;眼睛多作“臣”字眼、目雷纹眼或斜方格眼,且多雕成张大嘴的姿态,以表示凶猛。
商代早期的龙纹玉雕多为薄片状,阴刻线有单线条和双线条两种,线条以直线为多,有棱有角,在龙的身上出现的纹饰,有重环纹、单环纹和云雷纹。
西周时龙纹的特点是龙纹身体变得细长,身上的纹饰也较复杂,线条多弯形或弧形,这时期的重环纹、云雷纹等纹饰很盛行,在龙的背部出现的脊齿纹比商代时期的密,而且很盛行这种纹饰;龙的兕形角渐渐消失,出现了像头发一样的角,还有云纹式的耳形角;眼睛仍有斜方格眼和“臣”字眼,但“臣”字眼的眼角线拉长,有的拉长再勾卷,形成了西周自己独有的风格。
此外这时期大多不刻划龙足,龙身上的纹饰呈图案化,起着装饰作用。
各个朝代的古玉特点有什么特征风格各个朝代的古玉特点有什么特征风格图照片春秋至汉春秋战国时期,龙体周边以双阴线挤出阳纹线,更突出了龙形的轮廓。
春秋战国时期玉龙特点:龙纹身体更长了,呈曲折形,似英文字母的“s”,我们称之为“S”形或“双S”形龙;龙身上多饰以谷纹纹饰,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纹饰,战国时期广为流行,春秋时期常用的卧蚕纹,纹饰突起,立体感强,刀工讲究;龙纹中的角,有一条基本规则,即“商代没角不是龙,西周有角没有足,晚周角形似耳形,战国与耳全无异”;龙纹的眼睛见不到“臣”字眼了,开始出现单线或双线雕的圆形眼与角度浑圆的方形眼和单凤眼,其双线雕手法是外圈线细,内圈线粗,使眼睛突起,更显有神,形成浅浮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玉工上谈鉴定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已经有专家学者说:“中国玉文化造就的辉煌绝不亚于长城和秦兵马俑,甚至可以说玉文化的成就已远远超过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
”造就玉文化的要素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则是古玉器的加工要素。
正由于中华古先民高超的加工技艺,才能有令人叹为观止古玉器瑰宝。
在离不开使用机械加工玉器的今天,已经难以确切想象古玉器是如何加工的。
因此通过对“手工”和“机器工”的区分可以辨别古玉和赝品。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古玉中加工玉器的工具是“石”,而与金属物无关。
《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汉字结构中的“王”和“石”都明示了古玉器加工在此时与金属无关。
其实在此时期铁的硬度与和阗玉的硬度还相差很多,因此说“从战汉时期开始用铁来加工古玉”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除了现代采用钢材复合金刚砂制成工具并仰仗机械加工玉器之外,无论有金属或无金属的时代能加工古玉器的,非“石”莫属,金属还当不了攻玉的主角!
金刚石雕琢了高古玉
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用普通的划玻璃刀刻划玉器后,在显微镜下比对了古玉的刻划痕,发现两者刻划痕迹基本共同;笔者还发现嵌在玉器槽中或眼中的“小石子”,用其划刻玉器本体也得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即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小石子”,竟然“超硬”,能轻易刻划和阗玉,其划痕与古玉纹饰的刻划痕基本一致。
同时这小石子又不会被钢锉、钢刀等所损伤。
因此此“小石子”很有可能是金刚石的颗粒。
2、观察玉工应使用显微镜
在观察玉工的特征时笔者提倡使用显微镜,受目之所及的局限,除了少量的微痕以外,绝大部分微痕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几年前中国文物报就有一文讲道:“对玉器纹饰要进行微痕研究”。
实践证明显微镜可使隐性的微痕变为显性,可使玄乎神秘的假想成为能够以量化和质化来彰显的依据。
除了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看(20X至160X乃至320X较为有效),甚至还要用显微照相计算机放大才能看清。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多见的显微镜作用有限以及相机的问题,也许不能达到相应的能见度。
目前,许多专业人士已经渐渐认识到显微镜的作用,开始把其运用到鉴定过程中来。
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驾驭显微摄影技术,也需要一个过程,务必要避免造成没看见就以为不存在的误解。
手工与机械工的刻划痕比较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手工琢刻不同的玉材,刻划痕会有不同:粗、细、深、浅、宽、窄等各不相同的纹线,痕迹有不同,直线的、曲线的、V字型的、U字型的、凹字型的,痕迹都有不同、这些痕迹只能是根据金刚石被敲击而迸裂形成的锋刃的形状而定,从而形成了古玉线槽形状的多样性。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手工使用工具在工作面上做“两点一线”式的重复运动,就使上述各种不同的线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纹线的沟槽里一定有比较均匀排列的并行长线且线条遒劲有力。
而机械工轮式转动的性质使旋转的圆外周与被加工面的N 次接触和游离,加上沿纹线移动速度的差异和轨迹掌控的偏离,就造成了刻痕的变化无常,可见到不规则的直线纹和斜行纹或散砂形纹。
再因沟槽底相对沟槽两壁有水平差,转动的砣具同时接触槽底和接触槽壁不同水平面的部位,会产生不同的运行轨迹。
为了清楚地理解沟底与沟壁的水平差,举例V字型外口砣具,如果不旋转砣具在工作面上刻划,V字型的顶端和两条边的水平差也就始终保持在相对不变的基准面上。
可是,当砣具在旋转中做“两点一线”式运动时,V字型顶端和两条边的水平差在转动中留下的刻痕就不断地产生变化,也
就是说,无论如何砣具不可能产生从沟底到沟壁两侧均匀的并行长线!为增加直观的印象,可以看切割瓷砖的痕迹图像,既可偶见到直行纹轨迹,又可清晰见到锯片自旋的斜行纹。
手工与机械工的打磨痕比较
“手工”加工玉器除了琢刻痕特征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打磨痕。
迄今为止,只见到美国哈佛大学的陆述义先生和南京博物馆的两位专家联合,对古玉的打磨痕作过一定程度的介绍。
陆先生以馆藏古玉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探微针,电子扫描等手段发现了中国古代的先民在6000年前就已经能“利用金刚石和刚玉来加工玉器”的依据。
尤其可贵的是陆先生经过实验,把用现代先进手段打磨的玉器表面和古玉的打磨表面分别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得到的结论是:“不管现代化手段如何,只有用金刚石打磨的玉器才能与古玉吻合,但是,打磨的质量远不及古玉精致”。
陆先生利用高科技手段的研究观点至今还未引起太大反响,也许是曲高和寡,也许是没有让人得到直观的印象。
3、手工与机械工的外观表现比较
玉器的打磨质量同其外观表现密切相关。
古玉温润莹亮的美感,至今不能被任何以作伪手段加工的玉器替代,这是因为不同的打磨材料和不同的打磨方式决定了打磨质量的不同。
即便同是金刚石粉,单说古与今的粉碎法的不同,效果肯定就不同。
这可以借鉴在研究古瓷胎土与新瓷胎土区别时的感悟。
当肉眼看古玉时可以感受到古玉的柔和光泽,看新玉时却要么是贼光要么是死光。
什么原因,凭肉眼是难以言表的。
而在高倍高清的显微镜下看到的许多直观现象,就不会难以言表了。
笔者找了一些不同的玉器做对象观察,有手工打磨的新和阗玉,有机械抛光的玛瑙,有经过反复研究确认的古玉,等等。
在微米级能见度的显微镜下,古玉的表面呈现布满大小不一的平面和大小不一的凹坑,平面处质地极为细腻,光泽极为亮丽,常伴有微米级的并行直线,条线非常刚直,凹坑处的毛糙地子上或多或少呈现均匀的微米级细小反光点。
在同等条件的显微镜下,手工打磨的和阗玉新器粗看与古玉并无二致,但是细看就看到了本质上的区别。
新手工打磨的器表是大小不一的拱形凸面,而非平面,凹处与凸面的明暗反差也不如古玉那么强烈,凹凸相互间的结合过渡是圆滑的,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喻来说,凸面犹如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面疙瘩。
而古玉的平面则像未干的水泥被搪过了一样凸面与凹坑的结合过渡是锐利的。
当然要准确无误地分清这些微痕特征,就不能坚持只信肉眼,而不信工具的成见。
这些不同的特征所产生的不同光学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肉眼的感受。
真古玉和仿品的泾渭之别所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其中还牵涉到复杂的光学原理。
至于机械抛光的特征,很明显是既不同于老工的打磨,又不同于新工的手工打磨,不容易混淆。
由于机械打磨的强度决定了机械抛光没有老工手工打磨那样的平面和凹坑的相对应形态,也完全不同于新工手工打磨那样的凹凸不平的形态,显微照片上可以见到机抛面是划一的平面,没有对应反差的光泽。
甚至于用酸咬等拙劣的手段仿制古玉的问题等,也就暂不展开。
后记
注重局部的剖析,最终是为鉴定整器服务。
笔者仅以这些文字加部分图片,很难面面俱到,况且新事物让人很快理解透彻本来就是难以奢望的。
但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表达一种见解,企求抛“石”引“玉”。
希望一家之言得到诸多方家斧正,以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