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戏曲形态论

合集下载

近70年布依戏研究综述

近70年布依戏研究综述

近70年布依戏研究综述毛建军(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兴义562400)摘要:布依戏是贵州地戏的代表戏种之一。

自1984年被确定为少数民族戏剧种类之后的出版与研究十分丰富。

文章对布依戏近7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缕述,意在理清思路,,展望未来。

布依戏的文献整理、保护与传承、理论建构是布依戏深入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布依族;布依戏;学术史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18)02-0047-05一、布依戏的发掘与民族戏剧地位的确立布依戏原称“布依土戏”。

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南、北盘江流域的兴义、册亨、安龙、望谟、贞丰等地的布依族群众开始在祭祀场所编排简单的土戏演出。

乾隆末年,“布依土戏”逐渐由娱神驱鬼向文化娱乐演变,并开始了向民间戏剧的过渡。

这一阶段自编成戏的有《一女嫁多夫》《四女争夫》《冯相宝·马必肖》《胡喜与南祥》等剧目。

随着“布依土戏”的发展,黔西南册亨、安龙、兴义等县布依族聚居区相继组成土戏班,在重大民族节日演出。

民国时期,“布依土戏”与广西壮剧有过多次交流演出。

如1942年安龙县马鞍营土戏班曾到广西者保等地演出,演出剧目有《胡喜与南祥》《穆桂英》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布依戏班演出更为频繁。

1956年2月,安龙县组织首届民族民间艺术会演,龙广小场坝土戏队演出由布依族民间戏剧家贺德荣编剧的《六月六》《玉堂春》《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

1956年8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安龙县《六月六》剧组到都匀参加祝贺演出,并获得一等奖。

1959年,安龙县第二届文艺会演,马鞍营戏队演出了《胡喜与南祥》,龙广戏队演出了《岑彭马武》《玉堂春》《祝英台》《六月六》。

同年,两个戏队均参加安顺专区文艺会演。

[1]20世纪50年代,贵州省文化部门开始大规模地组织搜集、整理布依戏资料。

1950年,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贵州省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组建民间文学协作组后,布依族民间文艺家韦廉舟、卢衍、卢登泽等深入乡村,采录翻译了一批布依戏剧目,并将代表性的《六月六》《红康金》《罗细基金项目:2016年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布依族文献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6XYBS05)阶段性成果。

布依族的戏曲(1)

布依族的戏曲(1)

布依族的戏曲(1)布依戏布依族的戏曲剧种称为“布依戏”,流行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册亨、望谟、兴义、安龙、贞丰等县的布依族村寨,其活动中心为南盘江沿岸,该地区被认为是“布依族的发祥之地”。

1、历史沿革布依戏在南盘江沿岸布依族地区形成,是因为这里具备了多方面的因素。

如南、北盘江岸的平坝河谷地带,地处黔、桂、滇要道,生产比较发达,和内陆交往较为频繁,有着与其他地区和民族文化往来的历史;同时,布依族又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说唱艺术,它们都对布依戏的产生奠定了丰厚的地域文化基础。

布依戏始于何时,无史可考,诸说不一。

一说布依戏源于“老摩”(布依族巫师)的跳神祭祀仪式。

持此说者认为,清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了土司的农奴制。

据《兴义县志》记载:清雍正五年(1727),兴义在“改土归流”后,布依族王姓土司仍世袭其亭目之职,其宗支王孝五等常召请族人参加由“老摩”主持的传统祭祀跳神活动。

在“老摩”的祭词中,已含有类似折子戏的民间故事唱段。

清嘉庆二年(1797),兴义巴结王姓土司的族子王金龙等,将祭祀跳神中的唱段补充改编,加上情节人物,在节日酒宴中跳唱以娱人。

自此布依戏初具雏型,并从祭祀活动中分离出来,在巴结乡村形成了王姓家族的“族中戏”。

后经数代发展,逐步划分行当、配置乐器,并吸收部分祭祀乐曲以丰富唱腔音乐。

至光绪初年(1875),已具备舞台演出形式,后在族人王寿山等人倡议下,制作戏装在巴结老场坝搭台献演,并在南盘江两岸流动演出。

一说布依戏是在“八音坐弹”说唱艺术的基础上,融合本民族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分,并借鉴了彩调、地戏等剧种的表现手段,逐渐衍变形成的。

八音坐弹又称“布依弹唱”和“板凳戏”,是一种以月琴、二胡、箫、笛等八样乐器伴奏,用布依语演唱、汉语说白的曲艺形式,传统唱本有《蟒蛇记》、《摇钱记》、《琵琶记》、《大孝记》等。

民族风情:布依族艺术——戏剧

民族风情:布依族艺术——戏剧

布依族的戏剧地戏:因为是在平地演出,不搭戏台,所以称为地戏。

民间传说布依族演地戏是向其他民族学来的。

布依族地戏产生较早,流行较广。

主要以贵阳市区及安顺一带最为盛行。

主要乐器是锣、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演出。

演唱地戏时,演员都穿戏服,戴面具,面具戴在额上,其下悬一块青布遮住脸面。

演出武戏时,主将的背上插四面小令旗,面具插上野鸡毛,身穿战袍,手持刀、枪武器。

用汉语演唱,题材都是汉族故事。

传统剧目有《杨家将》、《三国演义》等。

布依戏:布依戏始于清乾隆年间册亨州,已有几百年历史,一直在乡间流行。

各戏班的召集人、戏师和演员,都是生产第一线的农民,且能文能武,无论编排的剧目,演唱的形式,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般由三十二至三十六人组成戏班,各有分工。

布依戏有两种类型,一是根据本民族民间故事、传说改编,由本民族的民歌和民间坐唱曲调衍变而来。

穿布依族服装,用布依族语演唱。

一种是根据汉族剧目或故事移植,用汉语道白,用布依族语演唱,服装与汉族的戏剧服类似。

伴奏有锣、鼓、二胡、月琴、木鱼、萧等。

主要剧目有《四接亲》、《秦香莲》等。

花灯戏:是在汉族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有的地区还融合了广西彩调,流行于独山、平塘等县。

大约在距今一百多年前,布依族群众就已开始演唱花灯戏了。

起初,花灯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民间说唱,后经艺人们不断加工、提高,逐渐形成了载歌载舞的布依族剧种。

花灯剧的剧目大半是民间传说故事,也有演唱汉族剧目的。

用汉语或布依族语演唱。

主要剧目《金猫和宝瓢》、《梁祝》等。

布依族八音坐唱.doc

布依族八音坐唱.doc

布依族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

所谓布依八音,是指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

八音坐唱,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

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

“八音坐唱”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说唱艺术形式。

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

据传,布依八音的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

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

曲牌有正调、正音、走音、自路板、长调、倒长调、反簧调、倒茶调、吃酒调等三十多个,可单独演奏,也可边奏边唱。

表演以第一人称的“跳入”唱叙故事,以第三人称的“跳出”解说故事,也有加入勒朗、勒尤、木叶等布依族乐器进行伴奏的情形。

演唱
时,男艺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强烈的音高和音色对比,还能增加演唱的情趣。

演唱时唱腔用布依语,道白用汉语,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乐队人员分担角色。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八音坐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试析布依八音在歌舞剧作品中的延展

试析布依八音在歌舞剧作品中的延展

水朝天》 等。民间故事所 反映的道德观 , 有集体主义道德观 , 如
《 万和 蓉莲 》 惩 恶扬 善 的 道 德 观 如 《 当 ; 甲金 的故 事》 以 《 郎 和 ; 杉
剧种 , 事实上 , 很难对 这两种艺术形式制定准确 的区分标准 。 音 乐剧 中 的歌 曲很 多 并非 独 唱 , 曲更 短 , 简单 , 于 传 唱 。歌 歌 更 易
布依八音 : 依八 音亦称布 依八音坐 唱、 布 八音坐 弹, 系流传
黔 西 南布 依族 聚 居 地 区 的 民族 曲 艺 。据 史料 记 载 , 曲 艺传 于 该 北 宋 。元 代 加 入 民族 喜庆 内容 的演 唱 。至 清 代 , 八 音 以 弹 唱 为 “ 营 业 之 一 种 , 唱 生 、 、 、 诸 戏 曲 , 化 妆 … … ”据 《 稗 所 旦 净 丑 不 ( 清 类 钞 》 。至 此 , 音 已发 展 成 曲艺 形 式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建 立 ) 八
仪式 性傩 戏“ 哑面 ” 全部 的表演 过程只有动作 , 没有一句 台词 , 故为哑剧) 。这八种表演形式, 俗称“ 依文化八宝 ” 布 。每种表演 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昧, 和传承 价值 。 音乐剧 ( 也可翻译为歌舞 剧) 起源于 l 9世纪 的英 国, 由 是
喜 歌 剧 演 变 过 来 的 。值 得 注 意 的是 音 乐 剧 和 歌 剧 是 截 然 不 同 的
统 的推广 出去 , 让观众从欣 赏她 的形态 美的感性认 识, 升华到
自觉 去 挖 掘 其 价 值 , 而 去传 承 、 扬 的理 性 认 识 。任 重 道 远 , 继 发
人 多角扮 故事 中人物演 唱 , 故有布依“ 板凳戏 ” 称 。“ 之 布依八
音 ” 曲调有: 的 正调 、 闲调、 贺喜调 、 过场调 、 起调 、 喜调 、 拜堂调、 打仗调 、 反皇 调、 骂刀灵 ”走 阴调 、 “ 、 大王调 、 八板 、 喊板 、 林板 、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布依族八音坐唱在黔西南旅游文化中的重要性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布依族八音坐唱在黔西南旅游文化中的重要性

159268 旅游管理论文浅谈布依族八音坐唱在黔西南旅游文化中的重要性神奇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少数民族成份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

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少数,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

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

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甘醇的美酒令人心醉。

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布依族八音坐唱,侗族大歌等都令人啧啧称赞,它们不仅给贵州各族人民带来了喜悦和欢乐,而且是已成为带动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振兴贵州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鉴于此,本文拟以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为例,初步论述布依族八音坐唱在贵州旅游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布依族八音的概述布依族“八音坐唱”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早在元、明时期,八音就在当地广泛流行。

被人们称之为“声音的活化石”“盘江奇葩”“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等等,因此无论是音乐界还是其他学术界都对其进行不同方向的研究探讨并作出极高的评价。

布依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安龙、册亨、望谟一带,其中,兴义市巴结、则戎、下五屯、顶效、坪东、桔山等乡镇尤其兴盛。

“八音坐唱”起源何时,尚无定论,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初“整珠江流域以及百色、龙州等地均能见到它的足迹”。

这是一种曲艺性质的民间形式,因其伴奏有八种乐器:竹筒琴、月琴、短笛、芒锣、牛骨(或马骨)胡、小镲、唢呐等,八音因此而得名。

八音演唱时唱腔用布依语,道白用汉语,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乐队人员分担角色,表现形式有座弹唱和带戏剧性的演弹唱等。

布依族戏曲演讲稿

布依族戏曲演讲稿

布依族戏曲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布依族戏曲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南地区,而布依族戏曲则是布依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布依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布依族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情内容而闻名。

它通常以歌唱、舞蹈和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结合了布依族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历史传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节演绎来展现布依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

布依族戏曲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独角戏、对唱、大合唱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特点。

布依族戏曲的剧情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布依族人民的生活百态。

它既有表现爱情、家庭和友情的戏剧,也有表现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剧目,还有表现社会现实和民族风情的作品。

这些剧目不仅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情感,还传承了布依族的历史文化,是布依族人民心灵寄托和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

布依族戏曲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旋律、舞蹈动作和服饰造型,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同时,布依族戏曲还融合了当地的民间乐器和舞蹈元素,使其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布依族戏曲作为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布依族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承载了布依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传承了布依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布依族戏曲作为布依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加强对布依族戏曲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浅浅谈布依山歌“十八调”的艺术特色

浅浅谈布依山歌“十八调”的艺术特色

浅浅谈布依山歌“十八调”的艺术特色布依山歌是贵州省布依族人民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由于布依族聚居在贵州西南山区,布依山歌因起源于山间,所以它被赋予了浓郁的山乡特色。

而在布依山歌中,又以“十八调”最为著名,它不仅是布依族文化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充满江南乐曲特点、高亢奔放的古典音乐表现形式。

下面将深入浅出地讲述它的艺术特色。

“十八调”是布依山歌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是一种由十八首不同的曲调组成的“套路”。

这“十八调”包含了充满怀乡之情、爱情、民间趣事等音乐主题,也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传统。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佬仔山歌”和“落地歌”,因为它们分别表现了布依族人民的习俗和感情,让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理解和感受到布依族人民的情感世界。

布依山歌“十八调”的艺术特色同样也体现在它的音乐表现形式上。

一般来说,布依山歌是由多个人合唱而成的,演唱时,以男女或成年人和孩童组合的形式出现,使得声音更加悠扬动听。

此外,布依山歌的演唱方式也非常独特。

它采用的是自然长音和弱音抑扬的方式,使得歌曲演唱时既有高潮,又有低谷,充分表现了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和抒发情感的内心感受。

此外,布依山歌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口头文学艺术,其歌词中包括了大量的布依族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zha zha shi sho”表达的是“河水潺潺”的声音,这使得歌曲在表现方面更加真实生动,更加清新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布依山歌的“十八调”除了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之外,还体现出了布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社会背景。

通过对“十八调”歌曲内容和演唱方式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布依山地居民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和习俗。

在布依族的生活和工作中,农耕、狩猎、织布等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布依山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十八调”不仅是布依族音乐的载体,也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艺术 布依族的傩戏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演

布依族艺术 布依族的傩戏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演

布依族艺术布依族的傩戏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演>布依族文化博大精深,最有特色的布依族傩戏堪称艺术界的一朵奇葩。

神秘奇特的傩戏在布依族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的历史,它是布依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淳朴善良的布依族人民情感的表达。

下面,就让我带大家一起看看布依族傩戏吧。

布依族傩戏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傩祭”、“傩舞”,即先民们戴着神和猛兽的面具舞蹈,旨在驱邪酬神、消灾祈神于这种祭祀歌舞仪式的综合艺术。

“傩”源于古老的傩祭,是一种准宗教行为,“傩戏”孕育于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直接脱胎于傩祭仪式,形成于唐宋,是多种宗教文化相互渗透、混合的产物。

我国傩戏分布较为广泛,各民族都有差异,各有特色,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荔波傩戏主要有汉傩和布依傩两种,其中以布依傩最为盛行且独具特色。

贵州布依傩戏源于明代“调北征南”时期,大批军队和移民进入贵州带来了中原和江南等地流传的傩戏,尔后,傩戏与贵州地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布依傩戏。

荔波尧古“傩戏”最早用于布依“做桥”“烧香”“还愿”等“傩坛祭祀”,流传至今已有半个世纪。

后“傩戏”取材于中国古代征战故事,揉进神话传奇,杂以乡间吉语,集话剧、歌剧、舞剧为一体。

剧中人物有“将军、先锋、文官、武官、副将、妇孺”等形象。

傩面具均用木质雕刻成型,造型奇特、色彩神秘、栩栩如生,服装更是瑰丽多彩,其舞姿粗犷,娱人娱神,独具特色。

荔波布依傩戏的形式主要分为正戏和副戏两种,正戏以反映自然和神灵为特征;副戏则以反映历史人物和典故为特征。

传入并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荔波布依族傩戏的正戏戏目主要有:“酬神还愿”、“拜三界公爷”、“祭三光(日、月、星)”、“祭神树”、“祭泉井”、“祭五谷”等十余个,成为了荔波文化旅游项目传演最为广泛的民间地方戏之一。

傩文化是远古文化遗存,不仅是文化人类学的中国文本,也是民族、民俗、历史、戏剧等诸多领域研究的范本。

它以神秘奇特、粗犷豪放、朴实无华的形式表现出原生性、神秘性、奇特性、粗犷性、和谐性、独特性等显着特点,显示了它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其重要和非常突出的旅游功能。

布依族文化 布依族的地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布依族文化 布依族的地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布依族文化布依族的地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导语:在布依族文化中,布依戏的产生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却给当地文化带来更多的精彩。

其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一种是根据汉族故
在布依族文化中,布依戏的产生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却给当地文化带来更多的精彩。

其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一种是根据汉族故事或说唱改编,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状况。

布依族地戏是一种以面具装扮人物,以歌唱来“演故事”为主要形式而夹杂某些戏剧身段和舞蹈动作的民间艺术,属傩戏类。

主要流传在贵州中部及西部与汉族杂居地区,尤以贵阳市郊区和安顺一带最盛行,多在春节期间演出。

因在平地演唱,不需要搭戏台,因而得名。

相传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开始传入布依族地区,是产生较早和流传较广的一个剧种。

演出时,演员根据扮演角色,头戴各种不同面具,身穿各种不同服装,手持刀斧等兵器道具,随着锣鼓、笛子、二胡、月琴等乐器伴奏声进行表演。

多用汉语演唱,也有用布依语演唱的,唱词一般为七字一句,多用一唱众和形式。

唱腔激扬高亢,动作粗犷活泼,气氛十分热烈。

传统剧目有《杨家将》、《精忠传》、《薛仁贵征东》、《三国演义》等歌颂历代忠君爱国英雄人物,多从汉族戏剧移植,但又不完全相同,经多年演变,内容、唱词、唱腔、服装、道具等都带有布依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特色,故为群众所喜爱。

地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被誉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主要流行于贵州汉(屯堡人)、布依、仡佬、苗等民族中,被列入了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溪地戏主要分布在该区中部和西部,演出队伍大多为布依族民间
生活常识分享。

布依戏

布依戏

布依戏音乐曲调有《正调》、《过场调》、《升堂调》、《梳妆调》、《莲花调》、《马倒铃调》、《反璜调》和《武打调》等。

布依戏以牛骨琴和葫芦琴为主要乐器。

牛骨琴比京胡音色清脆,葫芦音色浑厚、稳重。

其他乐器有竹笛、三弦、月琴。

打击乐器有锣、铙、小鼓、打板等,主奏乐器在伴奏时,常用正反弦互相配合演奏,牛骨琴定1—5弦,葫琴定5—2弦。

布依戏的服装,是根据各种行当配置的,有龙袍、文武官员的外衣战袍、盔甲;小生文女的龙袍;小花旦老旦的衣裙以及各种人物的帽子头帕。

近年排演现代戏,也配置现代剧中人物的服装。

道具方面,有木制的官刀、官剑,有扇子、蚊刷、马鞭、口髯和插在帽子上的羽翎等。

搭台演出时,有天幕,挂有民族特色图案或八仙图案的布挡子,挡子两侧,各挂有门帘,供演员进出场。

布依戏的剧目有两种。

一种是用汉民族的历史故事及汉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改编而成的剧目,如《蟒蛇记》、《柳荫记》、《秦香莲》、《薛仁贵征东》、《樊梨花》等等。

另一种是根据布依族民间传说,故事或真人真事编成戏。

其内容有反映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歌颂本民族英雄人物的,有反映布依族男女爱情生活的,剧目有《王玉莲》、《穷姑爷》、《人财两空》、《三月三》等。

布依剧班是由一个村寨的人组成,以村寨的名称为戏班的名称。

一个戏班由十几个人组成,能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演汉民族剧目时,演员着汉民族古装,道白用汉语,演唱用布依语。

演本民族剧目时,纯用布依语,着本民族服装。

服饰是历史时期的图案,胸前背后都有太极图及兽形图案,逐步发展到刺绣的服装。

演员根据角色,略施以粉墨勾画。

布依彩调戏是1948年从广西百乐乡传入册亨的。

彩调戏是受广西南路壮戏的影响而形成。

开始传进册亨时演唱道白全用汉语。

演出的节目也全是汉民族的传说、故事,如《玉堂春》。

后来当地艺人按照本民族的文学艺术传统加以改造,再创造,再创作,把本民族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编成戏搬上舞台,演唱时多用布依语。

布依戏和布依彩调戏是布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吸收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戏剧艺术的有益成份,按照本民族的审美观点、欣赏情趣、理想和追求加以创造和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文化分析

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文化分析

呈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特点
山歌
以镇宁、贞丰铜鼓十二调、兴义八音坐 唱
铜鼓十二调、八音坐唱、布依戏为国家非遗
村寨建筑
以岩架布依风情园、龙里小岩民族文化 村、都匀石板古街、贵定音寨为代表
多பைடு நூலகம்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式石板房,属于典型的 石头民居。音寨被誉为“中华布依第一寨”
花糯米饭、腊肉、血豆腐、豆豉、迎客
民族服饰
包括对襟短衣、长衫、绣花围兜、围腰 等
水城、册亨、关岭等7个县布依族服饰为国家非 物质文化遗产,以土布和刺绣为突出特色。
舞蹈
以册亨转场舞为代表
转场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巫文化
布依傩书、驱鬼、占卜
布依傩书传承千年,记录十多个民间故事。
祈福祭 祀 嘚
以兴义白歌节,贞丰布依族祭田大典等 为代表,举办祭祖、祭田、祭树、祭山 石、祭牛王
布依八音坐唱取材民间口头文学, 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表现出布 依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 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对丑恶的 鞭挞
亲和
包容
古朴
古老
热情
喜庆
11
链接:其他布依文化
布依族文化丰富、多元,具有较高旅游主题转化力
文化类别
文化开发载体
文化价值
戏剧
以册亨布依戏为代表
布依戏源自跳神,头戴面具或脸谱,既有武戏, 也有文戏、现代戏、移植剧目等,为省级非遗。 布依戏面具有孙悟空、猪八戒、将军、神仙等形 象,造型奇特,栩栩如生。
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文化
八音坐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体现布依族生活场景的重要元素
布依八音,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沿江乡镇及南盘江流域部分地区的传统说唱曲艺,因用牛腿骨、 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

布依族傩戏“哑面”

布依族傩戏“哑面”

布依族傩戏“哑面”傩源于远古初期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神意识,至今仍繁衍传承,被称为“文化的活化石。

”当今,世界上傩文化保存最丰富的首推中国,而在中国又以贵州为最。

贵州傩文化活动的涉及面很广,比较典型而最具代表性的有黔西北的威宁彝族傩戏、黔西南地区贞丰布依傩戏、黔北地区道真傩堂戏、黔东北地区的德江、思南傩堂戏,黔东南地区的岑巩傩堂戏、黔南地区的福泉阳戏、惠水傩堂戏、安顺地区的安顺地戏及贵阳地区的湖潮地戏等。

本文将对具有代表性的布依族傩戏“哑面”作出浅析。

贵州黔西南(贞丰县)地区布依族人的“哑面”戏即布依族傩戏。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是在布依族传统丧事的绕棺仪式中表演的哑剧性质的仪式性傩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傩戏。

它的巫术意识最为强烈和直接,它的表演本身就是一个让死者重获生命的巫术仪式性活动,这在傩戏中是非常罕见的。

其表现的性意识也是目前所见的傩戏中最为直白的,而且其表现形式更为单一和纯粹。

它的面具的形式更具朴陋特色。

“哑面”戏是布依族人在丧事中表演的一种属傩文化的范畴仪式性质的傩戏,它的表演在出殡的头一天晚上的绕棺中进行,表演中展示生命的诞生过程,让死者看到一条新生的路,获得一种新生命的能力。

其面具为笋壳制作。

制作情况如下:用一大的笋壳,上部眼睛处挖两条缝,鼻子处挖两个小孔出气,然后用火碳棍画出眼睛、鼻子、嘴巴等,并在脸上画一些线条。

布依傩戏表演的主要角色有:绕棺引导者。

不需戴面具,一般是布依族的摩公担任;一男为兄,戴面具,从神仙洞中来的人;一女为妹,戴面具,从神仙洞中来的人。

绕棺仪式一般是在出殡的头一天晚上举行,吃完晚饭天一黑就可以进行表演了。

表演由绕棺引导者搓钹在前为引导,紧接着为兄、妹、阿鲁依序绕棺而行。

绕棺引导者不停地搓钹发出响声,心中默念给死者的经文,绕着棺木走,其余三人跟在其后面,边走边表演。

绕棺开始的方向是女正男反,但这是按村民们推石磨的方向来判定的,推磨的正推是顺时针方向,反推是逆时针方向。

布依戏“大王调”与“浪哨腔”中的民间信仰内涵

布依戏“大王调”与“浪哨腔”中的民间信仰内涵

布依戏“大王调”与“浪哨腔”中的民间信仰内涵龚德全【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2【摘要】It is assumed that the Buyi people's "king tune" and "dating tune" demonstrate a profound folk faith. The two tunes have experienced some change in musical form when going from folk music to drama music, yet their "root" in history and culture has been left intact. This is supposed to be related to "ethnic mentality".%布依戏中的代表性唱腔[大王调]与[浪哨腔]具有深刻的民间信仰内涵,在从布依族民间音乐走向布依戏戏曲音乐的过程中,[大王调]与[浪哨腔]或许经历了音乐形式的某种改变,但其审美本质却一直留存于音乐审美形式的"根底",与布依族社会的深层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直接指向隐秘的"族群心理"。

【总页数】4页(P8-11)【作者】龚德全【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5【相关文献】1.浪哨习俗在布依族文化发展中的传承作用 [J], 张俊2.“浪冒浪哨”:布依族男女对歌文化探析 [J], 张荣3.从"浪哨"活动看布依族情歌的特征及社会功能 [J], 姚仕秀4.从“浪哨”活动看布依族情歌的特征及社会功能 [J], 姚仕秀5.贵州布依族浪哨文化音乐特点探析 [J], 韦忠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生 命 记忆 的鲜 活 基 因 . 是布依族人 民的 精 神 归 属和 乐 园 . 在对 此类 文化 艺术 的研
究 和 保 护过 程 中 . 最 大 限度 地 保 留其 原始 和真实 , 是 我 们 的 初 衷和 态 度 在 历 史 长河 的发 展 中 . 布依 族 民 众尽
其 所 能 来 发 展 自己 的 民间 音 乐 文 化 . 他 们 在 其 文 化 的 基 础 上 通 过 不 断 的 吸 取 汉 民
远 影 响 布 依 族 戏 曲 是 布 依 族 人 民 留 给 后 人 的 一 笔 丰厚 的文 化 遗 产 . 是 一 个 古 老 民族
式 而逐 步 形成 了布 依 板 凳 戏 、 布 依 彩 调 和 布依 地 戏 。 布 依 戏 的 伴 奏 乐 器 主 要 是 牛 骨 琴 和 葫 芦 琴 牛 骨琴 是 用 牛 骨 为主 要材料 而做 成 的一种 胡琴 . 它的音 色 比传 统 的戏 曲伴奏 胡琴 要清脆 葫芦琴 则是 用葫 芦为主 要材 料 而做 成 的胡琴 , 它的音 色较 为浑厚 、 稳重 。 除 此两 种伴 奏 乐器 外 . 布依 戏 的伴奏 乐器 还 有 管 乐器竹 笛 , 弹 拨类 乐器 三 弦、 月琴 。 打击 乐 器 有锣 、 铙、 小鼓、 打板 等 , 主 奏 乐器 在 伴奏
类 剧 目以 “ 正调” 为主要的唱腔形式 . 而 又
布 依 戏 的 最 早 形 式 是 是 用 于 祭 祀 仪 式活动的“ 跳神” . 此后 在 这 一 基 础 上 经 过
长 期 的发 展 以 及 融 合 其 他 的 民 间 艺 术 形
四、 布依 族戏 曲形 态 及 分 类 带 来 的 深
不 同 也 分别 用 汉 语 和 布依 族语 言 每 个 角
色 的 步 伐 也 根 据 舞 台 的表 现 力 而 不 尽 相
的 现 代 剧 目。 这类 剧 目 , 题 材 范 围广 , 比喻 生动 , 语言诙谐 , 人物个性鲜明。 反 映 了布 依 族 人 民社 会 生 活 中 的 方 方 面 面 . 既 包 括 平 时 的生 活 又 有 反 映新 时 期 征 兵 政 策 以 及 计 划 生育 政 策 的 . 也 有 反 映在 中 国共 产 党 领 导 下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一 片欣 欣 向荣
加 以布 依 族 民 间 歌 曲作 为 其 辅 助 形 式 的 唱腔 : 第 二 为 起 落调 类 , 这 一 类 剧 目以 “ 起
落调 ” 为主 要 的 唱 腔 形 式 . 没 有 民 间 歌 曲
加 以辅 助 在 词 体 的结 构 上 多 为 五 言 、 七
言 以及 上 下句 的结 构
三、 布 依 戏 剧 目分 类 以及 题 材 内 容 布依 戏剧 目分 为三 类 : 传 统 类 型 的剧 目、 移 植 类型 的剧 目和 现代 类型 的剧 目
f 一1 传统剧 目 传 统 剧 目主 要 是 在 布 依 戏 形 成 初 期
族 以 及 周 边 少 数 民 族 文 化 使 其 布 依 族 戏
FoRUM
布依族戏 曲形态论
■杜青云 兴 义 民族 师 范 学 院 艺术 系 摘要 : 本 文 通 过 对 布依 族 戏 曲的 艺术 分 析 , 论 述 了布依 族 戏 曲 的 形 态 特征 、 戏 曲分 类 , 体 现 了从 艺 术 学 的 角度 研 究 少数 民
族文化遗产的意义。

总述
布 依 族 戏 曲在 布依 语 中称 “ 谷艺 ” . 其 主 要 流 行 于 贵 州 省 布 依 族 苗 族 自治 州 的
首府兴义市 以及册亨 、 安龙等 县 , 而 这 里 正是 布 依 族 群 的聚 居 地 在传 承 形式 上 主
的剧 目. 而 演 唱 时所 用 的语 言 根 据 民族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布依 族戏曲 由“ 摩公调 ” 逐 渐 演 变 而 成. 由于 受 汉 族 文 化 的 影 响 . 布 依 戏 在 形 成 的 初 期 全 部 都 是 用 汉 语 演 出 的 一 些 汉 族 民间 故 事 以 及传 说 等 后 来 在 本 地 区 民
关键词 : 布依族

戏 曲形 态
特征 分 类 的服 饰 一 般 都 为 两 种 . 这 主 要 是 考 虑 到 其 表 演 内容 主 要 有 汉 族 和 布 依 族 两 个 民族 需要 . 根 据 新 时 代 的 国 家 国情 以及 特 设 社
会 主 义 建设 . 人们 又 编 写 出反 映 这 一 时代
曲这 一 古 老 的 戏 曲 形 式 得 以传 承 发 展 到
时 常用正 反 弦 互相 配合 演 奏 .牛骨 琴定
1 — 5弦 。 胡 琴定 5 — 2弦。
今 天 。 在 保 留传 统 剧 目的 同时 。 他 们 不 断 与 时 俱 进 不 断创 新 出新 的成 果 通 过 戏 曲 汉 族 戏 曲 文 化 而使 其 民族 化 . 这 更是 布依 族 民间 艺 人 最 重 要 的功 绩 . 这 更 奠定 了布 依 族 戏 曲 在 广 大人 民 心 中 的地 位 布 依 戏 在 民俗 学 、 音 乐学、 音 乐 人 类
景象的。
要 是 由本 民 族 所 在 地 区 的 民 间 艺 人 组 成 的业 余戏 班 戏 班 通 常 由戏 师和 若 干 成 员 组 成 .这 些 成 员 大 都 是 本 村 寨 的 民 间 艺
人. 而 戏 师 则 为 本戏 班 的领 导 者
同 。 旦角 的步 伐 比较 优 雅 , 丑 角 一 般 都 是 被取 笑 的角 色 . 所 以他 的步 伐 一 般 都 是 滑 稽 搞 笑 的 ,生 角 一 般 都 是 一 些 文 人 雅 士 . 所 以 步伐 较 慢 而 稳 重 布 依 戏 在 舞 台表 演 时 没 有 固定 的程 式 . 每 个 角 色根 据 自身 的 特 点 以及 剧 情 的 需 要 而 显 得 较 为 自 由和 灵 活 布 依 戏 的 唱 腔 在 其 音 乐 中较 为 重 要, 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 一 为正 调 类 , 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