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西地平线上》同步练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讲解与例题第四专题西地平线上1
西地平线上问题导学1.本文写景十分成功,三次落日虽各有不同却都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请结合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对三次落日进行集中描写的。
2.作者三次看落日,在后两次的记叙中联想到罗曼·罗兰、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这些联想有什么作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西部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辉煌壮丽、令人震撼的落日,更重要的是它那种历史的厚重感。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自主探究1.作者在描写第二次落日时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死亡为什么让人如此感动?2.落日在人们的心中多具有惨淡的色彩,本文中的落日有何不同?如何理解本文所描写的三次落日?文法导析1.优美的画面描写。
本文描写了三次落日,三幅不同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是从西部拍摄的三张摄影作品。
第一幅画面是那样“柔和、美丽、安谧”,“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不愿离去”,把落日离去时的依依不舍充分展现出来,落日被人性化了。
第二幅画面“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像一位英雄退出历史的舞台,崇高感人。
第三幅画面中的落日是惊世骇俗的,就像曾经的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的不朽的功绩一样。
三次落日情景画面感极强,同时作者把历史与现实融汇在一起,把感情与景色交融在一起,铸就了这样雄伟的风景。
2.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且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行文脉络清晰。
文章在第一段总述之后,写三次落日,分三个层次,每两个层次间都有提示句。
在第一次落日与第二次落日之间有“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一句;写第三次落日时,有“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一句。
全篇结尾有“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的句子进行总结,与开头呼应,结构严谨。
3.多样的语言风格。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必修一训练17西地平线上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5分) 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解析A项diào/tiáo,jiànɡ/xiánɡ,sè;B项xǐnɡ/shěnɡ,tà/tuò,qiàn/xiān;C项juàn/quān,bó,chónɡ/zhònɡ;D项pǐ,yuè/lè,pínɡ/bǐnɡ。
答案 B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5分) A.莫衷一是目瞪口呆南辕北辙凭心而论B.璞玉浑金罄竹难书谈笑风声披荆斩棘C.热泪迎眶螳臂当车铁壁铜墙童颜鹤发D.投畀豺虎万马齐喑惟妙惟肖文质彬彬解析A项凭—平;B项声—生;C项迎—盈。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5分)A.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B.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地讲着法律知识,他的儿子却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归案。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解析A项“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不能用来形容人专注的态度;C项“果不其然”与句意相反;D项“格格不入”形容互相抵触,不能结合在一起,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 A.全省新闻战线将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坚决治理虚假报道问题,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苏教版语文高一《西地平线上》同步检测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西地平线上》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 围炉煮茗.(míng)别出机杼.(zhù) 心无旁鹜.(wù) 良莠.(xiǔ)不齐B. 窗临远阜. (fù) 罄.(qìng)竹难书瑕.(xiá)不掩瑜冯.(píng)虚御风C. 晶莹剔.透(tī)度.(duó)德量力焚膏继晷.(guǐ) 煊.羊肉( xuān)D. 硕.大无朋(shuò)奔放不羁.(. jī)时乖命蹇.(jiǎn) 蛰.居(zhé)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莫衷一是目瞪口呆南辕北辙凭心而论B.璞玉浑金罄竹难书谈笑风声披荆斩棘C.探颐索隐螳臂当车铁壁铜墙童颜鹤发D.投畀豺虎万马齐喑惟妙惟肖文质彬彬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个比喻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
②近年来,内地作家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关于市场经济题材的好作品。
③无权无职的平民百姓,虽然人微言轻,但他们送给为官者的外号,褒贬清楚,受憎分明,很能民意。
④这又让我们见识到怀疑的残酷。
它只需要一点借口,就可能将一个的生命顷刻间置于死地。
A.包涵作客阐明灵活B.包含做客阐明鲜活C.包含作客说明鲜活D.包涵做客说明灵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B.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地讲着法律知识,他的儿子却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归案。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汽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B.在审议之前,本来很看好的几项建议,就因为这一项建议,竟没被采纳。
安徽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4.1.2西地平线上练习题苏教必修1
安徽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4。
1.2西地平线上练习题苏教必修1安徽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4.1。
2西地平线上练习题苏教必修1--世间有大美一、语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惊骇.(hài)诳.语(kuánɡ)垭.口(yā)安谧.(mì)B.攫来(jué)模.糊(mó) 倚.托(yǐ) 颤.抖(zhàn)C.暮霭.(ǎi) 混沌.(dùn)空旷.(kuànɡ) 酝酿.(niànɡ)D.吞.没(tūn)魁.梧(kuí)扫.帚(sào) 贪婪.(lán)2.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趟新疆。
B.一轮血红的落日象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C.四周瘴气雾霭弥曼,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D.在那眩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
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
它悬挂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
(比喻、比较、比拟)B.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比拟、比喻)C.我只看到了火烧云,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这种景象令我惊骇。
(排比)D.太阳已经落下去很久了,还将最后的一抹光辉像扫帚一样扫向就近的云彩。
(比喻) 5.在下文中甲、乙两处各填入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的传记文学,也要考虑到“文〞与“实〞二者的有机联系.甲,而靠浮辞丽藻挥洒文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乙,也不会葆有长久的感染力。
甲①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的缺乏②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乙①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②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罗列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①C.甲①乙① D.甲②乙②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西地平线上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西地平线上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西地平线上同步练习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惊骇 2垭口 3安谧 4攫来5罗布淖尔 6混沌 7瘴气 8物什9酝酿 10炫目 11成吉思汗 12贪婪2.解释下列词语。
1惊骇:2诳语:3垭口:4安谧:5望乡:6关注:7混沌:8瘴气:9物什:3.依次填人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亚细亚的地貌,的风光,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而发的诳语。
A.特有秀丽每每偶尔B.特有奇伟往往偶然C.独特秀丽往往偶尔D.独特奇伟每每偶然4.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记得,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焦燥不安了半年。
B.一切都为雾蔼所取代,我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然若一场梦境。
C.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浑沌一片,灰??的,……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D.在那眩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5.指出下面两个句子有毛病的地方。
1还有另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背影正是在此钋,我脚下的这个地方,他召开了誓师大会……2我不敢独享那一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①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
②我们从迪坎尔方向进入罗布泊,走的是被斯文?赫定称为“凶险的鲁克沁小道”的那条道路。
车去的方向是东南,而落日的方向是西北,我们只是在匆匆的行旅中,偶尔回头关注一下身后的日落景象。
③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
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那枚硬币的边缘,也不太清晰。
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④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
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
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推荐下载】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西地平线上
[键入文字]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西地平线上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西地平线上,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筑基达标
1.根据课文,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最合适的词语。
(1)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若一场梦境。
(2)我们只是在匆匆的行旅中,偶尔回头一下身后的落日景象。
(3)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这种景象令我。
提示: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
答案:(1)恍(2)关注(3)惊骇
2.下面各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1)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1。
《西地平线上》同步练习
《西地平线上》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围炉煮茗(míng)别出机杼(zhù)心无旁鹜(wù)良莠(xiǔ)不齐
B.窗临远阜(fù)罄(qìng)竹难书瑕(xiá)不掩瑜冯(píng)虚御风
C.晶莹剔透(tī)度(duó)德量力焚膏继晷(guǐ)煊羊肉(xuān)
D.硕大无朋(shuò)奔放不羁jī时乖命蹇(jiǎn)蛰居(zhé)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莫衷一是目瞪口呆南辕北辙凭心而论
B.璞玉浑金罄竹难书谈笑风声披荆斩棘
C.探颐索隐螳臂当车铁壁铜墙童颜鹤发
D.投畀豺虎万马齐喑惟妙惟肖文质彬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达标测试4.2西地平线上58
苏教版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西地平线上)筑基达标1.根据课文,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最合适的词语。
(1)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若一场梦境。
(2)我们只是在匆匆的行旅中,偶尔回头一下身后的落日景象。
(3)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这种景象令我。
提示: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
答案:(1)恍(2)关注(3)惊骇2.下面各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1)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2)直到最后,在落日又贪婪地映照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平庸的色彩。
(3)那枚硬币的边缘,也不太清晰。
提示:(1)本句运用了比喻,“一辆勒勒车的轮子”可见“落日的大而圆”;(2)“贪婪”是拟人;(3)“硬币”是暗语,可见落日之小以及颜色的灰白。
参考答案:(1)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落日的大而圆。
(2)采用了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目的是衬托太阳在落山时的色彩浓烈鲜艳。
(3)采用借喻手法。
用“硬币”来形容落日,表现它的小以及颜色的灰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不相信考试,但既然身在这个制度中,就得跟着规则玩。
这就是生活,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你喜欢与否,而是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B.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在这次“扫黄打非”的行动中,我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大量黄色影碟和赌具赌资。
D.央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的那段时间里总是失眠,夙兴夜寐,非常痛苦。
提示:A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指在某个部门或圈子里,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率性而为。
有时表示自己隐于被动局面时的无奈。
B项,“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解除困难。
此处望文生义。
C项,“倾巢出动”:出动全部力量。
多用于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西地平线上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4课西地平线上落实应用训练苏教版必修1(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惊骇.(hài)垭.口(yā)安谧.(mì) 罗布淖.尔(zhuó)B.攫.来(jué) 混沌.(tùn)物什.(shí) 乌烟瘴.气(zhàng)C.酝酿.(niàng) 炫.目(xuàn)贪婪.(lán) 成吉思汗.(hàn)D.诳.语(kuáng) 土坯.(pī)阴霾.(mái) 花剌.(là)子模解析:A项,“淖”应读nào;B项,“沌”应读dùn;C项,“汗”应读hán。
答案:D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雾蔼惊骇盘旋纹丝不动B.震撼泥棹弥漫荒凉空旷C.鬼蜮魔术炫目回光返照D.魁梧卑微瘴气焦燥不安解析:A项,蔼—霭;B项,棹—淖;D项,燥—躁。
答案:C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世骇俗....的一幕展示给我。
B.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知不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清晨行走在凤凰古城的街道上,街上的店铺大多还没有开门,青色的砖墙和石板路向着前方的亮光处延伸,让人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解析: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为褒义词,与语境不符。
答案:C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火烧云,热烈地,夸张地,灿烂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
B.滑坡是指在山坡岩体或土体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一般是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等自然因素引起造成的。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西地平线上测试题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西地平线上测试题【摘要】欢迎来到高一语文试题栏目。
语文,一直是我们学习生涯当中的重点课程。
学好语文,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注重练习的科目。
xx为您编辑了大量的文章,此文: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西地平线上测试题希望对您能够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西地平线上测试题筑基达标1.根据课文,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最合适的词语。
(1)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若一场梦境。
(2)我们只是在匆匆的行旅中,偶尔回头一下身后的落日景象。
(3)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这种景象令我。
提示: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
答案:(1)恍(2)关注(3)惊骇2.下面各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1)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2)直到最后,在落日又贪婪地映照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平庸的色彩。
(3)那枚硬币的边缘,也不太清晰。
提示:(1)本句运用了比喻,一辆勒勒车的轮子可见落日的大而圆;(2)贪婪是拟人;(3)硬币是暗语,可见落日之小以及颜色的灰白。
参考答案:(1)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落日的大而圆。
(2)采用了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目的是衬托太阳在落山时的色彩浓烈鲜艳。
(3)采用借喻手法。
用硬币来形容落日,表现它的小以及颜色的灰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不相信考试,但既然身在这个制度中,就得跟着规则玩。
这就是生活,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你喜欢与否,而是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B.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在这次扫黄打非的行动中,我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大量黄色影碟和赌具赌资。
D.央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的那段时间里总是失眠,夙兴夜寐,非常痛苦。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西地平线上同步测试
《西地平线上》同步测试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惊骇.(hài)诳.语(kuáng)垭.口(yà)安谧.(mì)B.攫.来(júe)模.糊(mó)倚.托(yǐ)颤.抖(zhàn)C.暮霭.(ǎi)混沌.(dùn)空旷.(kuàng)酝酿.(niàng)D.吞.没(tūn)魁.梧(kuí)扫.帚(sào)贪婪.(lá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 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淌..新疆。
B. 一轮血红的落日象.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C. 四周瘴气雾霭弥曼..,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蜮。
D. 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组是A.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
B.它悬挂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
C.车去的方向是西北,我们只是在匆匆的旅途..中,偶尔回头关注一下身后的日落景象。
D. 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世骇俗的一幕展示给我。
4.下列四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面对这落日,我们全都在那一刻惊呆了。
B.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
C.整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上照耀着。
D.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BA.中亚西亚独特的地貌,奇伟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诳语。
B.为了打破这压抑,越野车司机放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这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C. 这是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
2020高中语文 4.1.2《西地平线上》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
西地平线上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研习,能够热爱自然,感受自然美,提升审美品位。
2.学生能够把握散文的要领,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和情感描写出来。
3.学生通过研习,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感受壮美的审美特征,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目标1、2难点:对“大美(壮美)”的理解课文导学一、走进文本1.“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自留人。
”大自然始终向人类敞开着爱与美的情怀。
无论是日出云霞,月涌江流,还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都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中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那“杏花春雨江南”般的优美,“骏马西风冀北”的壮美,古往今来,让多少人陶醉和徜徉其中。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高建群一起,走进西部,去领略西地平线上的落日之壮美!板书课题:西地平线上(的落日)2.感受西部:在李娜《青藏高原》歌声中欣赏一组“西部风光”图片。
3.作者与作品简介(幻灯片)二、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
2.思考:1读完全文,你觉得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是什么?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文本研习:三次落日小组讨论1.找出三次落日的背景和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
2.说说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次落日,为什么?3.从写作手法来品味三次落日。
(朗读)4.作者在观赏落日时,有了许多联想,找出来,说说与落日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
本文的学习,能指引我们通晓生活之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美的存在,自然界同样不乏其美,对于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观察、欣赏、感悟这些美。
作者,便是发现了三次落日,并通过观察,领悟并欣赏到了不同的“大美”:第一次落日是一种壮烈奔放之美,是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涌动;第二次落日则是死亡前的精神写照,庄严、肃穆、神圣,是一种悲剧美;第三次落日则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厚重之美!另外,本文也启发我们要发现自然美,必须要带着一颗感动之心,用心去感受,只有心中充满爱,爱生活、爱生命、爱社会中一切事物,那么你的心;里才会充满感动,感动是你捕获美的利器!!拓展迁移:请同学们表述身边的自然之美,写写我们苏中平原的落日、引起的联想和你的感受。
高考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西地平线上》苏教版必修1
17、西地平线上.学习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能够热爱自然,感受自然美,提升审美品位。
2.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和情感描写出来。
3.感受壮美的审美特征,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Ⅱ.学法建议:高建群,一位被公认的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他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
在他的创作题材中,始终激情高唱着生命的赞歌,营造一种生命中最为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融入了作家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西地平线上》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把握:1.景象壮阔,意境宏大。
本文所写的三次落日景象都表现出阔大、壮美的特点,构成了宏大、深远的意境。
如:写定西高原的落日以“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为背景;写罗布淖尔荒原的落日是将之置于空旷荒凉的大西北的西地平线上;写阿勒泰草原的落日则是“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物什”。
2.善于联想、想像,人文内涵丰富。
作者写三次落日却通过丰富、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容入了左宗棠镇守新疆、罗曼罗兰构思克利斯朵夫、成吉思汗扩展疆土等历史掌故,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苍凉豪放之气和人文内涵。
Ⅲ.课前预习:(一)字词读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震撼.()(2)轮廓.()(3)停滞.()(4)诳.语()(5)垭.口()(6)泥淖.()(7)弥.漫()(8)惊世骇.俗()(9)攫.来()(10)雾霭.()(11)瘴.气()2.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颤抖薄纸头晕湖泊寒颤轻薄月晕停泊(二)字形识记3.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
①惊世胲俗②回光反照③稳丝不动(三)词义辨析4.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纹丝不动....(2)惊世骇俗....(3)回光返照....(4)垭口..5.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垭诞抵朦桠涎诋濛瘴缘揉彰椽糅(四)文学常识6.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年生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围炉煮茗(míng)别出机杼(zhù) 心无旁鹜(wù) 良莠(xiǔ)不齐
B. 窗临远阜 (fù) 罄(qìng)竹难书瑕(xiá)不掩瑜冯(píng)虚御风
C. 晶莹剔透(tī)度(duó)德量力焚膏继晷(guǐ) 煊羊肉( xuān)
D. 硕大无朋(shuò)奔放不羁 jī时乖命蹇(jiǎn) 蛰居(zhé)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莫衷一是目瞪口呆南辕北辙凭心而论
B.璞玉浑金罄竹难书谈笑风声披荆斩棘
C.探颐索隐螳臂当车铁壁铜墙童颜鹤发
D.投畀豺虎万马齐喑惟妙惟肖文质彬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比喻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
②近年来,内地作家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关于市场经济题材的好作品。
③无权无职的平民百姓,虽然人微言轻,但他们送给为官者的外号,褒贬清楚,受憎分明,很能民意。
④这又让我们见识到怀疑的残酷。
它只需要一点借口,就可能将一个的生命顷刻间置于死地。
A.包涵作客阐明灵活
B.包含做客阐明鲜活
C.包含作客说明鲜活
D.包涵做客说明灵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B.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地讲着法律知识,他的儿子却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归案。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汽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B.在审议之前,本来很看好的几项建议,就因为这一项建议,竟没被采纳。
C.尽管美好的理想,然而太超前了,最终落得个“和者盖寡”的尴尬境地。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6.在下文中甲、乙两处各填入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的传记文学,也要考虑到“文”与“实”二者的有机联系。
甲,而靠浮辞丽藻挥洒文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乙也不会葆有长久的感染力。
甲①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的缺乏
②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
乙①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
②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罗列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①
C.甲①乙①
D.甲②乙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走进罗布泊(有改动)
高建群
在人满为患的地球上,居然还有一个去处,能让人类失踪(例如彭加木),这地方就是死亡
之海罗布泊;足迹踏遍中国的名山大川,无数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后,仍然没有能逃脱命运的劫数(例如余纯顺),吞没探险家的地方,也是死亡之海罗布泊。
在那遥远的年代里,中国的西部有一座大洋,它的名字叫准噶尔大洋。
后来,大洋浓缩成海,叫蒲昌海。
再后来,大海浓缩成湖,叫罗布泊(又称罗布淖尔)。
1972年尼克松访华,拿出卫星拍摄的照片,告诉中国人,罗布泊已经完全干涸,一滴水也没有了。
我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一个雅丹底下呆了13天。
这13天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许多看法。
我感到自己经历了一次死亡和再生,好像佛家的凤凰涅一样。
在罗布泊我悟觉了宗教产生的原因,即在凶险的大自然面前,人是如此渺小、卑微、软弱和无助,他需要寻找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慰藉自己,于是宗教产生了。
我还明白了人类用5000年的时间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道德和秩序的大厦,其实是幼稚可笑的,是伪善的。
在这里什么包装都不需要了,一切都被剥去外壳,只留下本质。
罗布泊还让我重新估价一些日常的思维,例如,钱在这里毫无价值;水在这里是第一需要,水在你居住的城市里,也许是两块钱(西安)或7块钱(大连)一吨这样的概念,但是在这里,它是一切。
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东南岸。
这座被考古学家称为沙埋的庞贝城的古城,在1900年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他的向导罗布人奥尔得克发现,从而揭开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楼兰热和丝绸之路热。
这座2000年来只出现在史书中、传说中和浪漫诗人吟唱中的神秘的中亚古城,今天我们已经能够亲历。
在大约2500年前的时候,欧洲一个古老的种族,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后,举国举族向中亚细亚迁徙。
他们越过欧亚大陆桥,来到罗布泊岸边。
他们发现这里的地貌和他们的故乡爱琴海很相似,于是定居下来。
游牧的一支成为大月氏国,农耕渔猎的一支成为楼兰国。
在扑朔迷离的历史中,楼兰国地面发生过许多传奇。
第一个传奇是张骞出使西域,第二个传奇是傅介子千里刺杀楼兰王,第三个传奇是班超在楼兰城火烧匈奴使团。
当然在这三大传奇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传奇,这就是李陵的兵败匈奴。
李陵率3000疲兵归降匈奴,司马迁为之辩护,于是被汉武帝处以宫刑。
失去男根的司马迁蒙羞愤而疾书,于是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华第一大书《史记》的出现。
你看,楼兰竟是如此深入地切入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中。
现在的楼兰、现今的罗布泊还有几十个大谜,这些谜有待后来的探险家们揭开。
走进罗布泊,走进楼兰,走进中亚细亚的各种大神秘。
走进地球的一个死角。
我们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还说,“过而知之”,意思是说经历过,你才会知道。
问题:
7.作者写第一段的目的是什么?
8.你怎样评价作者在第三段里表达的关于对世界的新看法?
9.这篇散文写了罗布泊的一些什么?
10.你认为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11.读完此文,你对罗布泊的感受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A(“莠”音yǒu)
2.D(A.凭—平;B.声—生;C.颐—赜)
3.C
4.B(A项“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不用来形容人专注的态度;C项“果不其然”与句意相反;D项“格格不入”形容互相抵触,不能结合在一起,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5.D(A项主谓搭配不当;B项指代不清,句意不明;C项“尽管美好的理想”改为“尽管理想美好”)
6.B
二、
赏析:
文章采用概述的手法写了走进罗布泊后对罗布泊的了解及自己对罗布泊的感受,展现了我国大西北这个历经沧海桑田而又神秘奇特荒凉凶险的地方的特色,说明了经历过才会了解的道理。
在表现我国大西北地方风物的特点上,本文与作者的《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是一样的,但是所描写的对象不一样,事物具体的特点也不一样。
本文表现的是罗布泊的自然和人文的变迁,是罗布泊的神秘奇特和荒凉凶险,是作者对罗布泊的独特感受;而《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表现的是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的悲壮的美,是与之有关的人事的令人肃然起敬的美。
艺术上本文侧重粗线条的勾勒,展现概貌;《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则是工笔细描,穿插感受和联想,丰富和拓展文意。
答案:
7.引出描写对象——罗布泊,突出罗布泊死亡之海的特点。
解析:要考虑本段和全文的关系;还要分析本段在表达上的作用。
8.这是作者在罗布泊呆了十几天之后的看法,是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的产物。
他的看法的前提和基础是在罗布泊这样一个最凶险的地方,是站在人的最原始的生存层面上来看待世界的。
从大自然的不可战胜的角度来看,宗教的确可起到慰藉人的作用;从人处于罗布泊这样一个连生命都难以保障的地方来看,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命,是无须什么道德和秩序的,因为道德和秩序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从对生命的重要性的角度而言,在这里钱的确是毫无价值的,而水却是最重要的。
因而作者的看法有其特殊的相对性,不可看成是适用于一切的时间地点和事物。
解析:要“知人论世”,辨证地联系地全面地看问题。
9.写了罗布泊现实的凶险,罗布泊的来历,个人走进罗布泊的感受,罗布泊中的楼兰王国及其变迁、传奇及其未解之谜。
解析: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和概括。
10.把自己走进罗布泊后对罗布泊的了解及感受介绍出来,引起人们对罗布泊的关注。
解析:结合题目及文中的个别词句解答。
11.沧海桑田,历史悠久,神秘奇特,荒凉凶险。
解析:要对文章所写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体会罗布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