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资料及图片
中医人生每日学一味中药——香薷。
中医人生每日学一味中药——香薷。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香薷,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地上部分。
前者称青香薷,后者者称江香薷。
产地:青香薷主产于广西、湖北、湖南等地;石香薷以江西分宜线,产量大而质量好。
采收:夏秋两季茎叶茂盛、花盛时择晴天采割,除去杂质,阴干、切段,生用。
药性:辛,微温。
趋向升浮。
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暑湿感冒。
(1)治夏月乘凉冷饮,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脾胃湿困而致暑湿感冒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重及腹痛吐泻者,多与厚朴、扁豆配伍,如香薷散;(2)治暑季冷饮不洁,脾胃受伤的吐泻腹痛,与藿香、佩兰等化湿解暑药同用;(3)治暑温初起,复感于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面赤,与金银花、连翘、厚朴等同用,如新加香薷饮。
2.水肿,小便不利。
(1)可单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术同用,如深师薷术丸;(2)治阳气被遏的水肿、小便不利,与白术、益母草等药配伍。
性能特点:最宜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邪的阴暑证,《本草纲目》云:“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有“夏月麻黄”之称。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利水消肿需浓煎服。
使用注意:表虚多汗当忌服。
认识身边的中药——香薷
文/李松梅 云南省中医医院 副主任中药师本草养生32《中医健康养生》 2021年6月刊——香薷认识身边的中药香薷是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高约0.3~0.5米,有密集的须根,全株有特殊的香气。
茎通常从中部以上分枝,叶呈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穗状花序。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印度、中南半岛和中国,欧洲及北美也有引种栽培。
在我国,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多生长在近3500米海拔的道路旁、荒地、山坡、林内或河岸边。
药用香薷为石香薷或者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
待夏季植株茎、叶茂盛和花盛时,选择晴朗的天气采割后,除去杂质,阴干备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薷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
“夏月麻黄”,用于阴暑香薷辛、微温,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暑湿感冒,出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者。
临床上常用于暑湿证、暑温高热引起的夏季发热,急性肠炎、菌痢、湿疹、“空调病”、牙髓病等。
《本草纲目》记载,“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故香薷有“六月麻黄”或“夏月麻黄”之称。
麻黄与香薷都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发汗之功善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是辛温发汗的峻品,多用于外感风寒、腠理闭塞所致的外感风寒无汗、头痛、脉浮紧等表实证,而香薷外能发汗解表,内能化湿和中,多用于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邪之阴暑证(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本草养生33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神疲倦怠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有两个以香薷为主药的常见方剂——新加香薷饮、香薷散。
前者由香薷、金银花、鲜白扁豆花、连翘、厚朴组成,有清热解表、祛暑化湿的功效,主治暑热内蕴、复感外寒证,证见发热头痛、微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数;香薷散由香薷、炒白扁豆、姜厚朴组成,具有发表散寒、祛湿和中的功效,主治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证,证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历代本草汇言)
香薷(历代本草汇言)香薷(香、香菜、香茸、蜜蜂草)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地上部分。
栽培或野生。
主产于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以江西产量大,品质优,商品习称“江香薷”。
原植物野生于草坡或林下,或栽培。
一般土壤均可生长。
味辛,性微温。
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尿消肿。
临床一般生用,名称香薷。
【本草汇言】《名医别录》:味辛,微温。
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食疗本草》:香葇(香薷)<温>(一)又云香戎。
去热风。
生菜中食,不可多食。
〔嘉〕(二)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半升,止。
〔嘉〕(三)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嘉〕《日华子本草》:无毒,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开宝本草》:味辛,微温。
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本草图经》:藿乱转筋者,单煮服之。
《本草衍义》:香薷生山野,荆、湖南北、二川皆有。
两京作圃种,暑月亦作菜蔬,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
叶如茵陈,花茸紫,在一边成穗,凡四五十房为一穗。
如荆芥穗,别是一种香。
余如经。
《汤液本草》:<篇名>香薷内容:味辛,微温。
《本草》云∶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滇南本草》:香薷,味苦、辛,性温。
解表除邪。
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香薷(二钱)扁豆(二钱炒)神曲(二钱)栀子(二钱炒)赤茯苓(三钱)荆芥穗(一钱五分)引用灯芯草煎服。
《本草衍义补遗》:属金与水,而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
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
又云: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
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
《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本草蒙筌》:香薷内容:香薷(音柔)味辛,气微温,无毒。
三伏堪为菜蔬,两京亦每栽种。
入药拯病,随处可收。
大叶者种优,陈年者效捷。
主霍乱中脘绞痛,治伤暑小便涩难。
散水肿有彻上彻下之功,肺得之清化行热自下也。
去口臭有拨浊回清之妙,脾得之郁火降气不上焉。
解热除烦,调中温胃。
又有一种名石香薷,延生临水附崖,叶细辛香弥甚。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香薷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香薷《名医别录》【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
李时珍曰:" 香薷有野生,有家莳。
中州(河南)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
丹溪朱氏惟取大叶者为良,而细叶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茎,尖叶有刻缺,颇似黄荆叶而小,九月开紫花成穗。
有细子细叶者,仅高数寸,叶如落帚叶,即石香薷也。
" 资源分布: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
入肺、胃经。
入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阴大肠经。
【功效】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
味辛,微温。
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临床应用】1.用于夏季感冒风寒:香薷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作用,但多用于夏季贪凉,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往往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
2.用于呕吐、腹泻等症: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湿阻脾胃所引起的呕吐、泄泻,可配合扁豆、黄连、厚朴等同用。
3.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香薷利小便、消水肿,可单独应用,也可配白朮同用以健脾利水。
【处方用名】香薷、陈香薷、香茹(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香薷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
本品虽能祛暑,但性温辛散,多适用于阴暑病症,前人说:「夏用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
」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
如属暑湿兼有热象的,可配黄连同用。
至于暑热引起的大汗、大热、烦渴等症,就不是本品的适应范围了。
方剂举例】香薷饮(《和剂局方》)香薷、厚朴、白扁豆。
治暑月感冒,腹痛下痢。
薷朮丸(《深师方》)香薷、白朮。
治暴水、风水、周身皆肿。
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两,蓼子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
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次。
解表药之香薷(发散风寒药)
配 伍 《局方》香薷饮——治夏季乘凉饮冷,外感于凉,内伤于湿,身体畏寒、头重、头
应用
痛、无汗、腹痛、吐泻等症【香薷+厚朴、白扁豆】
《僧深集方》薷术丸——治水肿、小便不利【单用】
【香薷+白术】健脾利水。
用法 煎服 3~9g。
用量 发散风寒/发汗解暑——用量小、煎煮时间宜短。
利水消肿——用量大、煎煮时间宜长或丸服。
另兼有宣肺气而通调水道,其止咳喘和利水功效也较明显。
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抗菌、抗病毒、抑制皮肤真菌;
增加胃肠蠕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称青香薷,后者称江香薷。
青香薷主产于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系野生,多自产自销;江香薷主产于江西宜
分县,为栽培品,产量大而质量佳,行销全国。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凉服:避免气味刺激引起呕吐。
症候 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禁忌
本草 《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摘要 《本草纲目》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
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成分 挥发油(主含香薷二醇)
药理 解热、利尿、镇痛、镇静、镇咳、祛痰;
利水(尿)消肿 发散表邪解除“风水”表证:通过肌表,通过通调水道,使水肿经 (水肿皆可用) 由汗经过肌肤来排泄一部分,利于发汗;也可以使尿量增加,由膀
胱来排出一部分,属综合治疗效应;与麻黄相似,可配伍使用。 香薷(水肿皆可用)+麻黄(利尿作用不明显,除“风水”以外的 水肿,基本不用)——治风水证。 薷术丸——香薷+白术(补气健脾)治脾虚水湿泛滥、普通水肿。
每天学一味中药,香薷!
每天学一味中药,香薷!1药用部位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地上部分。
(本文以石香薷为例)2别名香茹、青香薷、华荠芋、小叶香薷、香茸、香菜、石香薷、石艾。
3植物形态直立草本,高9~35厘米。
全株香气甚浓。
茎细方柱形,多分枝,被白色疏柔毛。
叶对生;柄短,密被柔毛;叶线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上面深绿色,密被白色长柔毛,下面淡绿色,密布腺点。
轮伞花序密集成头状总状花序,苞片覆瓦状排列,圆倒卵形,先端短尾尖,全缘,两面被疏柔毛,下面具凹陷腺点,边缘具睫毛;萼钟状,5裂,被长柔毛及腺点;花冠唇形,淡紫红色,长约6毫米,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枚,上部2个较短。
小坚果4个,球形,灰褐色,具深雕纹,无毛。
花期6~9月,果期7~11月。
4产地分布多生于山野,路旁。
有栽培。
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等地。
5采收加工夏、秋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6药材性状长30~50厘米,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直径1~2毫米,节明显,节间长4~7厘米;质脆,易折断。
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疏锯齿。
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宽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
小坚果4,近圆球形,具网纹。
气清香而浓,味凉而微辛。
7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
归肺经、胃经。
8功效与作用发汗解表、和中利湿。
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9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或研末。
用治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解痉、利尿、镇痛、镇静、止咳祛痰等作用。
10药理研究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对离体肠有抑制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在体外对血管紧张素受体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具降压和降低胆固醇作用。
每日中药——香薷
每日中药——香薷
香薷来自唇形科植物石香薷和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按产地不同,香薷可分为青香薷(石香薷)和江香薷。
青香薷多为野生,主产于广西、湖南、湖北。
江香薷为人工种植,主产于江西。
由于石香薷为野生品,故供不应求,而江香薷量大质优,所以江香薷在全国广泛销售。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唇形科植物和伞形科植物一样,大多有浓郁的香气,香薷的“香”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香薷辛、微温,气芳香,入胃经,故能解表散寒、芳香化湿、和中,多用于治疗风寒表证而兼脾胃湿困,即我们所说的胃肠感冒。
因此,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此外,香薷辛散温通,归肺经,既能发汗解表,又因肺可通调水道,所以香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水肿而有表证者。
因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功效与麻黄十分相似,故香薷又有“夏月麻黄”之称。
当香薷用于发汗解表时,用量不能过大,不宜久煎。
因为用量过大容易损伤正气,又因为香薷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挥发油,挥发油会随水蒸气蒸馏而流失,所以不能久煎。
但香薷若用于利水消肿时,用量就要加大,且须久煎、浓煎。
香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故表虚有汗者忌用。
因为汗血同源,流汗到一定程度就相当于流血,发汗过多即失血过多,会使身体更加虚弱。
此外,香薷辛,微温,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而脾胃湿困证,故暑热证忌用。
因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香薷辛,微温,故适用于寒证,不能用于热证。
中药“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香薷
中药“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香薷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
青香薷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香主产于江西。
夏季茎叶茂盛、花盛开时择晴天采割,除去杂质,阴干。
切段。
本品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
以穗多、质嫩、叶青绿色、香气浓者为佳。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之功效。
生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三、临床应用1.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人脾胃经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多用于暑天感受风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腹痛吐泻,苔腻,可收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功。
因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常配伍厚朴、白扁豆,如香薷散(《和剂局方》)。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本品辛散温通,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又能宣肺气启上源,通畅水道,以利尿退肿,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
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以及脚气浮肿者,可单用或与健脾利水的白术、茯苓等药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里香酚、聚伞花素、乙酸百里酯、乙醇香荆酯等;黄酮类成分,主要有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洋芹素等。
2.药理作用香薷所含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
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海州香薷的水煎剂有抗病毒作用。
此外,香酊剂能刺激肾血管而使肾小球充血,滤过性增大而有利尿作用。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香薷,又名薄荷,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草本植物。
它的叶片含有丰富的精油成分,可以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因此在传统草药中被广泛应用。
香薷有着多种功效与作用,下面将为您介绍其中的一些主要特点。
1. 清热解毒:香薷含有较高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薄荷醇和薄荷腙,具有较强的消炎抗菌作用。
它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于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香薷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机体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毒素,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2. 驱蚊防虫:香薷的气味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于许多昆虫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
我们经常可以在家庭中使用薄荷精油来驱赶蚊虫。
此外,香薷还可以用于制作防蚊喷雾、防虫水等,在户外活动时能够有效地防止蚊虫的叮咬。
3. 改善消化:香薷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同时,香薷还可以缓解胃肠道的痉挛,舒缓胃肠道的不适感,对于消化不良、胃痛、肠胃胀气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缓解头痛:香薷具有镇痛和镇静的效果,可以舒缓神经紧张,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我们可以通过将薄荷油点涂于太阳穴部位,并进行轻轻按摩,可缓解紧张和供氧不足引起的头痛。
5. 促进呼吸道通畅:香薷具有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可以加速呼吸道的黏液代谢,帮助清除黏液,改善呼吸道通畅。
尤其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状。
除了上述功效与作用外,香薷还具有提神醒脑、舒缓焦虑、抑制嗜睡等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疲劳和压力。
此外,香薷还可以用于消除口臭、去除疣、促进伤口愈合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香薷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眼部刺激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香薷制品时,应遵循适量使用,避免长期过量使用,并注意避开眼部、口腔等敏感部位。
最好在使用前先进行皮肤敏感测试,确保自己对香薷不过敏。
总的来说,香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丰富的功效与作用。
不过,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体质不同,使用效果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每日一药——香薷
每日一药——香薷•香薷•[xiāng rú]••【原名】香薷•【别名】'香绒, 石香茅, 香葇, 紫花香茅, 蜜蜂草, 细叶香薷, 小叶香薷, 青香薷, 香茹草, 土香草, 石艾, 香茸'•【药性】温性•【药味】辛•【归经】归肺经、胃经•【功效】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主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或煎汤含漱。
外用:适量,捣敷。
•【经典方剂】:香薷散——本方以香薷为君。
辛微温,入肺胃经,芳香志轻,辛温发散,为夏月祛暑解表要药。
•【禁忌】表虚者忌服。
•【现代药理研究】•1.香薷有抗菌作用。
香薷挥发油经试管内试验证明,香薷对各种球菌、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香薷有抗病毒作用。
•3.石香薷挥发油有镇咳祛痰作用。
•4.香薷有利尿作用。
•5.香薷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
•【古籍摘要】•《名医别录》:味辛,微温。
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日华子本草》:无毒,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本草纲目》:主脚气寒热。
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然暑有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
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府也。
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又济之以热矣。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
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
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景岳全书》:味苦辛,气寒。
气轻,能升能降。
散暑热霍乱,中脘绞痛,小便涩难,清肺热,降胃火,除躁烦,解郁滞。
为末水服,可止鼻衄。
煮汁顿饮,可除风热转筋,去口。
香薷——精选推荐
⾹薷
上班的路上发现⼀种很别致的植物,⼀眼就能看出是唇形科植物,但却不知道具体的名字。
揉碎⼀⽚叶⼦闻⼀闻,⾮常⾹,有浓郁的藿⾹和⾹茅草的味道,⼜夹杂着⼀些薄荷的刺激感。
⽤识图软件扫描了⼀下,确认是⾹薷。
⾹薷,⼜叫做⾹茹,性味⾟温,味芳⾹。
具有发汗解表、利⽔消肿、化湿和胃的功效。
主治夏⽉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肿,脚⽓。
⾹薷发汗解表、利⽔消肿功效类似于⿇黄,但是发汗作⽤⼜⽐⿇黄温和,适合于夏季感受风寒或寒湿⽤,所以被称为“夏⽉⿇黄”。
但是⽐着⿇黄,⾹薷具有化湿和胃的功效,更适合寒湿导致的胃肠道疾病,如腹胀腹痛、纳呆、恶⼼呕吐等。
随着现代社会空调以及冰箱的⼴泛使⽤,传统上炎热的夏季,感受风寒或者寒湿的也越来越多,因此⾹薷的使⽤也会越来越⼴泛。
⾹薷味道芳⾹,可以⽤来做⾹料,所以如果是夏天做凉拌菜,适当放点⾹薷,可以减少胃肠炎的风险。
中药学_香薷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香薷
备注:
利水。
(2)香薷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 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 及呕吐腹泻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本 品虽能祛暑,但性温辛散,多适用于阴暑 病症,前人说:「夏用之用香薷,犹冬月 之用麻黄。」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 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如属暑湿兼有 热象的,可配黄连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香薷
备注:
(1)香薷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作用, 但多用于夏季贪凉,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 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往往与藿香、 佩兰等配合应用。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 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湿阻脾胃所引起 的呕吐、泄泻,可配合扁豆、黄连、厚朴 等同用。香薷利小便、消水肿,可单独应 用,也可配白朮同用以健脾
性状鉴别:
本品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 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 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 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 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 黄绿色,边缘有疏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 腋生,苞片宽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 存,钟状,淡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香薷
性状鉴别: 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 坚果4,近圆球形,具网纹,网间隙下凹 呈浅凹状。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香薷
炮制: 除去残根及杂质,切段。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香薷
性味: 辛,微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香薷
归经: 归肺、胃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香薷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 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香薷
用法用量: 3~9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香薷
中药学_大叶香薷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香薷
应用举例: ①治伤风感冒:大叶香薷、紫苏各三钱, 生姜二钱,四季葱二根,水煎服。
②治伤暑呕吐,头痛腹痛:大叶香薷、厚 朴、白扁豆各三钱,十大功劳叶五钱。水 煎服。
③治痔疮肿痛:鲜大叶香薷,鲜白花石蚕、 鲜鸭跖草。捣烂敷患处。
④治阴道作痒:大叶香薷、桉叶各二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香薷
大叶பைடு நூலகம்薷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香薷>>>
名称:大叶香薷 别名:热痱草(《广西植物名录》)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香薷
原始出处:《常用中草药配方》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香薷
药材基源: 为唇形科植物疏花荠苎的全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香薷
原始形态:
一年生直立摹本,高20~62厘米。茎方形, 被有向下的柔毛。叶对生,卵形,先端急 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而全缘,边缘有尖锯 齿,两面均有金黄色腺点,叶柄长。花轮 集成间断的总状花序,顶生;有苞片,无 柄,苞片较花柄长,卵状披针形至卵形, 先端渐尖,下面和边缘上均有长柔毛;花 萼钟状,6齿裂;花冠小
②《广西植物名录》:"散寒发表,祛风 止痒。治感冒发热,皮肤湿疹,瘙痒,热 痱。"。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香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 洗。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香薷
相关疾病症状:
发表、发热、腹胀、感冒、感冒发热、皮 肤湿疹、祛风止痒、散寒、瘙痒、杀虫、 痧气、湿疹、顺气、温中、温中止痛、下 血、痔瘘、止痒。
应用举例: 皮肤湿疹:鲜大叶香葡、鲜旱莲草、鲜山 矾叶、鲜志木树叶,共捣烂,绞汁外搽。 (选方出《常用中草药配方》)。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香薷,又称作薷草或紫草,是一种具有丰富草本香味的植物。
它不仅在草药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而且在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也被广泛使用。
以下是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1. 抗菌和抗炎作用:香薷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等物质,这些成分赋予了它抗菌和抗炎的特性。
香薷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疮疖、湿疹等问题。
2. 止血作用:香薷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轻微的外伤出血,如割伤、擦伤等。
将香薷鲜叶捣碎后敷在伤口上,能够帮助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
3. 缓解痉挛:香薷具有镇静和镇痉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不适。
它可以用于治疗经行不调、痛经和肠道痉挛等问题。
4. 促进消化:香薷可以刺激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有助于消化食物和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它可以用于治疗胃胀、腹痛、食欲不振等问题。
5. 舒缓焦虑和压力:香薷具有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带来的身心不适。
将香薷鲜叶泡水喝,可以帮助放松神经和改善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香薷可能对皮肤敏感的人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香薷前应进行皮肤测试。
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过量使用香薷。
香薷———夏日麻黄发汗暑
香薷———夏日麻黄发汗暑香薷———夏日麻黄发汗暑【性味】味辛,性温,归于肺、脾经。
【功效】解暑化湿,发汗利尿。
【药论】香薷有两个品种,其中一种茎方而有节,一茎直上,节上对分两枝。
其叶尖且有齿痕,两叶对生,很像黄荆叶但稍小,九月开紫色花成穗状;另外一种,有细子、细叶的只有几寸高,叶像落帚叶的是石香薷。
此物对枝对叶而生,易知其自有治血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以治鼻衄不止、舌上出血等证,皆因其气清香而性升发,故常以治在上之血证。
又香薷所开之花是紫色的,按常理而论,多少都应带有一些补益的性质,但其实它并没有明显的补益之用,可谓是紫色药物中比较特殊的例子了。
由于香薷能够发汗并常用以治疗伤暑之证,兼且其茎纤细与麻黄也有几分相似,所以颇有“夏日麻黄”之誉。
在外形上,与藿香相比,香薷显得要“苗条”好几倍;在气味上,尽管藿香与香薷都有一个“香”字,但它们的香气是不相同的。
藿香的香是幽幽的香,闻起来很舒服,所以比较善于醒脾而回复中土正气;而香薷的香则比较浓郁一些,闻起来就觉得能量聚集得很好,所以其爆发性就相对强烈而善于发汗。
李时珍说:“凡医生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选药方。
然暑病有因乘凉饮冷而致阳气被阴邪阻遏者,证见恶寒发热,头痛烦渴,或吐泻或霍乱,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若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悲伤不过而伤暑者,证见高热口渴,汗出如雨,烦躁喘气,或吐或泻,这是劳倦内伤之证,须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
若用香薷,会使表更虚而热更盛。
香薷为夏季解表的药物,犹如冬季用麻黄,气虚者尤其不可多服。
但现在的人不知暑邪能伤元气,不管有无疾病,均一概用本品煎汤代茶饮,说能辟暑,真是痴人说梦。
又因本品性温,不宜热饮,否则反致吐逆,所以宜冷服为妙。
此外,香薷治水肿更有奇功。
”藿香与香薷都有解暑化湿的功效,均是夏令暑湿要药。
若论其区别,则藿香以回复正气善治中焦之证,香薷以发汗祛邪善治在表之疾。
据现代药理的研究表明,香薷所含的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其所含精油成分,经肾排泄时,因其对肾血管的刺激而使肾小球充血,滤过压加大而有利尿作用。
香薷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香薷的作用与功能主治香薷简介香薷,学名为Clinopodium douglasii,属于唇形科植物。
香薷又名薷草、鼠尾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香薷具有浓郁的香气,可以用于调味和药用目的。
香薷的药用部分为香薷的全草,包括茎、叶和花等部分。
香薷的作用与功能主治香薷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治疗:1. 调理胃肠功能•香薷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消化食物。
•香薷还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适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香薷还可以缓解胃肠炎、胃寒等胃肠道疾病。
2. 缓解呼吸道症状•香薷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对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香薷还可以舒缓呼吸道黏膜炎症症状,适用于鼻炎、咽喉炎等疾病。
3. 抗菌消炎作用•香薷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香薷还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红肿、疼痛等症状。
4. 促进循环系统健康•香薷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香薷还具有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5. 舒缓神经系统•香薷具有舒缓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
•香薷还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6. 抗氧化作用•香薷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对身体的损害,保护细胞健康。
如何使用香薷香薷可以以多种方式使用,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使用方法:1.冲泡:将香薷干燥的叶片放入热水中冲泡,可以作为药用茶饮用。
一般每次使用3-5克香薷,加入200毫升热水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饮用。
2.熏蒸:将香薷叶放入热水中,盖上盖子后静置5-10分钟,然后用盖子盖住头部,让热气蒸腾出来,进行蒸气熏蒸治疗。
3.外敷:将香薷叶制成糊状,敷于患处,用于治疗皮肤炎症、疼痛等问题。
4.酒精提取:将香薷叶片放入酒精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过滤提取,可以制作成香薷酊剂,用于口服治疗。
中药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香薷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香薷的功效与作用:香薷,又名薷草、陈烂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香薷富含挥发油、鞣质、黄酮类、糖类、醛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解表、祛风、疏散寒邪、活血止痛等功效。
在中医药中,香薷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风寒、疼痛等症状,同时也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一、香薷的解表作用香薷具有解表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发汗作用来排出内体的病邪。
中医认为,感冒、风寒等病症常由外邪入侵所致,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此时服用香薷可以刺激汗腺,促使汗液排出,从而消除恶寒发热的症状,起到解表的功效。
二、香薷的祛风作用香薷具有祛风作用,可以缓解因风邪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风邪常导致头痛、身体不适、关节疼痛等问题,此时服用香薷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来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香薷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渗透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风活络的效果。
三、香薷的疏散寒邪作用香薷有疏散寒邪的作用,可以缓解因寒邪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寒邪容易导致气滞血瘀,进而引发一系列疼痛症状,如小腹疼痛、经期不调等。
此时服用香薷可以通过疏散寒邪、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气滞血瘀状况,减轻疼痛症状。
四、香薷的活血止痛作用香薷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因瘀血引起的疼痛症状。
中医认为,瘀血是导致疼痛症状的重要原因,如痛经、胸痛、腰痛等。
香薷中的黄酮类及其他成分能够改善血液流通,促进瘀血的代谢,从而起到活血止痛的效果。
五、香薷的抗菌作用香薷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研究发现,香薷中的挥发油成分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香薷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抑制其释放毒素,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
六、香薷的抗炎作用香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
研究发现,香薷中的黄酮类及其他成分能够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薷,中药名,能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主治:夏 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 肿,脚气。
•
香薷直立草本,茎高55-65cm。基部分枝较长,向上分枝渐短。茎四棱形,基部类圆形, 中上部茎具细浅纵槽数条,四棱上疏生长柔毛,柄内为郑曲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71cm,被小纤毛;叶片披针形,长3-6cm,宽0.6-1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 5-9个锐浅锯齿,侧脉明显,上面黄绿色,被短柔毛,间有长绵毛,下面较淡,主脉上 为长柔毛,余为短柔毛,两面均具凹陷腺点。总状花序密集成穗状,长2-3.5cm,苞片 覆瓦状排列,倒卵圆形或圆卵形,长5-6mm,宽4-4.5mm,先端短尾尖,全缘,上面 上半部被疏柔毛,下部近无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半部密生凹陷腺点,边缘具长 睫毛,脉7-9条,自基部掌状生出。花梗长1-1.5mm,被短柔毛。化萼钟形,长4mm, 宽2-2.5mm,外被白色柔毛及凹陷腺点,内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绵毛,下部无毛,萼 齿5,钻形或披针形,近相等,约为全长的2/3,果时基部膨大;花冠淡紫色,或少有 白色,长0.6-0.8cm,伸出苞片,外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之下方冠筒上簇生长柔毛, 冠筒基部具一圈长毛环,余部脉上具疏短毛茸,下唇中裂片边缘具不规则圆或尖锯齿, 先端凹入;雄蕊、雌蕊内蒙,退化雄蕊2,发育,二药室近相等,花丝极短,无毛,着 生于花冠筒内;柱头2裂,反卷;花盘前方指状膨大。小坚果扁圆球形,直径0.91.4mm,表面具疏网纹,网眼内平坦,具疣状突起。花期6月,果期7月。生于山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香薷,麻黄:香薷辛温,善能发汗解暑,兼有利水作用颇似麻黄,因此有夏 月麻黄之称。然与麻黄不同之处,为香薷发越被遏之阳气,发汗解暑,利脾 而化湿,麻黄为开宣肺气,透发毛窍而发汗解表,其发汗力强,散寒力也较 优,但无和中化湿作用,另外兼以宣肺气,通调水道作用,具有止咳喘,利 水之功效。 本文出自:吃吧小明 香薷功效与作用:/doc-view-246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全体长14-30cm,被白以短茸毛。茎多分枝,四方柱形,近基部圆形,直径 0.5-5mm;表面黄棕以,近基部常呈棕红色,节明显,节间长2-5cm;质脆, 易折断,断面淡黄色,叶对生,多脱落,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狭长 披针形,长0.7-2.5cm,宽约4mm,边缘有疏锯齿,黄绿色或暗绿以;质脆, 易碎。花轮密集成头状;苞片被白色柔毛;花萼钟状,先端5裂;花冠皱缩或 脱落。小是对果4,包于宿萼内,香气浓,味辛凉。栽培品全体长35-60cm, 疏被较长的茸毛;茎较粗,节间长4-7cm。以枝嫩、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海州香薷含挥发油.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含有挥发油0.3%,其中 主成分为香薷二醇 (Elshotzidiol).还含甾醇、酚性物质和黄酮甙等. 从石 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中离析得: 长链烷烃、植物甾醇、植物甾 醇甙、脂肪酸(Fatty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7-甲基黄芩素(7Methylbaicalein)、芹菜素(Apigen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对香豆 酸(p-Coumaric acid)、木犀草素(Luteolin)、咖啡酸(Caffeic acid)、 和槲皮素(Quercetin).
• • •
•
1、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和杀菌作用,并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2、抗病毒作用:海州香薷水煎剂1:20 浓度时对病毒ECHO11 株有抑制作 用。 3、抑菌作用:该品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 打孔法测定时,浓度在1:200-1 :1000的抑菌圈直径均为9mm。其水煎液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测定,当浓度为1:1.25时 抑菌圈的直径为15mm,浓度为1:1.25-1:0.16时抑菌圈直径均为9mm。 石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抑制作 用。 4、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香薷挥发油对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回 肠自发性收缩活性皆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但对不同种属的动物的敏感性 不同,相比之下,对豚鼠和家兔回肠的抑制作用较强,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6 和7.6μg/ml,而对大鼠和小鼠的作用稍弱,半数有效量为14.2和35.1μg/ml。 对豚鼠回肠因鸡蛋清所引起的过敏性收缩和氯化钡所致的过敏性收缩均有对 抗作用。
• 香薷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 苏颂曰:香薷"所在皆种,但北土差少,似白苏而叶更细,寿春(安 徽寿县)及新安(浙江淳安县)皆有之"。 • 宗奭曰:"香薷生山野间,荆湖(湖北、湖南)南北,二川皆有之, 汴洛作圃种之,暑月亦作疏菜。叶如茵陈,花茸紫,连边成穗,凡四 五十房为一穗,如荆芥穗,别是一种香气"。 • 李时珍曰:"香薷有野生,有家莳。中州(河南)人三月种之,呼为香 菜,以充蔬品。丹溪朱氏惟取大叶者为良,而细叶者香烈更甚,今人 多用之,方茎,尖叶有刻缺,颇似黄荆叶而小,九月开紫花成穗。有 细子细叶者,仅高数寸,叶如落帚叶,即石香薷也。" • 从上记载产地、形态描述,古代香薷亦非一种也,与现今商品基本相 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