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核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04第七章乳房疾病(乳核、乳岩、乳峋)

04第七章乳房疾病(乳核、乳岩、乳峋)

(4)气血两亏证
证候:多见于癌肿晚期或手术、放化疗后,病人形体消瘦,面色萎 黄或觥白,头晕目眩,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糜烂, 时流渗液,皮肤灰白,腐肉色暗不鲜;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宁心安神。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味。常用人参、黄茂、白术、白芍、当归、熟 地黄、远志、五味子等,酌加半枝莲、龙葵、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 之品。
2.外治疗法
适用于有手术禁忌证,或已远处广泛转移,不适宜手术者。 初起用阿魏消痞膏外贴;溃后用海浮散或红油膏外敷;坏死组 织脱落后改用生肌玉红膏、生肌散外敷。
3.其他疗法
(1)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手术仍是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近 年来手术范围渐趋缩小,辅助采用化疗、放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正确掌握适应证、合理治疗依然十分重要。
乳头属肝,忧思郁怒,肝气不舒,郁久化火,灼伤血络,迫血 妄行;或因思虑伤脾,脾不统摄,血不循经,溢于乳窍所致。导 管内乳头状瘤所引起乳岫,乳头溢出血性液体常为间歇性、自发 性,或仅在内衣上见有棕黄色血迹。有的乳晕部能摸到豆大圆形 肿物,质地较软,不与皮肤粘连,推之活动。压迫肿物时,常可 见从乳头内溢出血性或黄色液体。多无明显痛感,仅少数当肿块 较大而阻塞输乳管或因积血不易排出时,可出现疼痛。
附:乳峋
乳岫是指乳窍不时溢出少量血液。其临床特点是乳头单个或多 个乳孔溢出血性液体,或有乳晕下单发肿块。引起乳岫的疾病有 多种,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乳腺增生病等。乳腺导 管内乳头状瘤包括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 前者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后者发生在乳腺的中小导管 内。
(5)脾虚胃弱证
证候:手术或放化疗后食欲不振,神疲肢软,恶心欲呕,肢肿倦怠; 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常用黄民、党参、白术、茯苓、 干姜、甘草等。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胃腕胀满者,加八月札、 莱服子;便澹者,加意苞仁、淮山药等。 除以上几种常见类型外,还可见到放化疗后胃阴虚,出现口腔糜烂、 牙龈出血等症者,治宜清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加减。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乳核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乳核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乳核1 范围标题本《指南》规定了乳核的诊断、辨证、治疗及预防调护。

本《指南》适用于乳核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乳核(fibroadenoma of breast)乳核是发生在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X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3 诊断3.1 临床表现多见于18~30岁女性。

肿块常单发,也可见多发,在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同时或先后出现。

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在0。

5~5cm之间,边界清楚,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按之有硬橡皮球之弹性,活动度大,触诊常有滑脱感。

肿块一般无疼痛,少数可有轻微胀痛,但与月经无关。

一般生长缓慢,少数患者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应排除恶变可能。

3.2 辅助检查3.2.1 影像学检查[7]超声检查:X年女性推荐: 检查无损伤性,可用于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术以协助诊断。

其表现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光滑。

有一层光滑的包膜。

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可见中、低较致密点状回声。

乳腺钼靶X线检查:40岁以上患者或有乳腺癌家族史患者推荐: 显示病变部位边缘整齐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四周可见透亮带,偶见规整粗大的钙化点。

3.2.2 病理学检查肿瘤切面呈灰白色或淡粉色,质韧有弹性,有完整的包膜,略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切面边缘稍外翻。

本病的病理分型有向管型(管内型)纤维腺瘤、围管型(管周型)纤维腺瘤、混合型纤维腺瘤、囊性增生型纤维腺瘤、分叶型纤维腺瘤(巨型纤维腺瘤)。

其分型与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性。

3.3 鉴别诊断乳岩乳岩是指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部位以外上象限常见。

质较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

发展后可伴有酒窝征、橘皮样改变、皮肤卫星结节、皮肤溃烂、炎症样改变、乳头回缩、乳头溢血、乳头湿疹样变、区域淋巴结肿大、侵犯胸肌乃至胸壁。

中医外科学—乳核

中医外科学—乳核

乳核是发生在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 的良性肿瘤。
相当于两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20~25岁青年妇女, 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 推之活动。
(1)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运化 失司,痰湿内生,气滞痰凝而成。
(2)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积聚乳房胃络而 成。
(图)
• 证候:乳房肿块较大,坚硬木实,乳房重坠 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 痛经等。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 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 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 等。月经不调者合二仙汤加减。
•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7 d换药1次。
• 一般应手术切除,尤其是绝经后 或妊娠前发现肿块者,或服药治 疗期间肿块继续增大者。术后应 常规做病理检查。有条件应做术 中冰冻切片检查。
•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1)本病年轻患者首选B超检查。可见肿块边界清楚, 有一层光滑完整的包膜,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后 方回声增强。
(2)钼靶x线摄片可见边缘整齐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 肿块影,边缘清楚四周可见透亮带,偶见规整粗 大的钙化点。
• 本病当与乳岩、乳癖相鉴别,参见 相应疾病。
对单发纤维腺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宜,对多发或复 发性纤维腺瘤采用中药治疗,可起到控制肿瘤生长, 减少肿瘤复发,甚至消除肿块的作用。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内治
外治 手术
肝气郁结证 血瘀痰凝证
(1)调摄情志,避免郁怒。 (2)定期检查,发现肿块及时诊治。 (3)适当控制厚味炙煿食物。
本节完Leabharlann • 证候:乳房肿块较小,生长缓慢,不红不热, 不觉疼痛,推之可移,伴胸闷叹息;舌质正 常,苔薄白,脉弦。

乳房肿物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乳房肿物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乳房肿物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房肿物;行乳房肿物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乳房肿物。

2.体征:肿物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可。

3.辅助检查:彩超、钼靶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行局麻下肿物切除术。

2.若病变范围较广或病变累及乳头乳晕后方,为尽量保持乳房的外形,必要时加行筋膜组织瓣成形术或乳头乳晕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房肿块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全套、血生化、传染病四项、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2.胸片、肝胆胰脾彩超、甲状腺彩超、盆腔彩超、心电图、心脏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3.双乳彩超、钼靶,必要时行双乳MRI检查等;(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术中用药:利多卡因针、肾上腺素针。

(八)术后住院恢复4-7天。

1.中药治疗:(1)肝郁痰凝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2)血瘀痰凝证: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2.中医适宜技术:红蓝光照射,促进切口愈合。

(九)出院标准。

1.快速病理及常规病理提示无恶变。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其他疾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延长。

2.出现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需要继续治疗,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3.术后常规病理示癌变,需二次手术者,不进入本路径。

乳核、乳癖中医护理常规

乳核、乳癖中医护理常规
4、 饮食护理 __ 1 ) 多进食蔬菜、水果、菌类、鱼类等食物 ,少食高脂肪、高糖、高蛋白的食物。 (2) 忌醇酒厚味、助火生痰之品。忌食火烤、熏制、腌制食品。
二 、护理要点
5、情志护理 (1) 保证规律的生活,调整心态,放松心情。
(2)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要过于疲劳。
6、临证(症)施护 (1) 择期手术者,术前指导患者锻炼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2) 术后伤口加压包扎,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引流情况及患肢皮肤颜色情况,是否肿胀
三> 并发症护理
2、恶变 1) 保持情志舒畅 ,遵医嘱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
2) 改变饮食,防止肥胖 。少食油炸食品、甜食品,多食蔬菜、水果、粗粮。 3) 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 、健康指导
1、 保持良好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2、 慎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和保健品 ,慎用丰产品 3、 经常轻轻按摩乳房 ,可使过量的体液再回流到淋巴系统。
4、 饮食护理 多进食蔬菜、水果、菌类、鱼类等食物,适当控制厚味炙爐食物。
二 、护理要点
5、 情志护理 (1) 多与病人交流,并向其讲解病因、治疗、手术方式,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保证规律的生活,调整心态,放松心情。 (3) 调摄情志,避免郁怒。
6、 临证(症)施护 (1) 手术者,术前指导患者锻炼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2) 术后易发生出血 ,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渗血、引流情况及患肢血循环等。
谢谢
4、 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查体或请医师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肿块并及时诊治。 5、 积极防治妇科疾病 ,减少诱发因素。
乳癖
乳癖是指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 , 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见于中青年 妇女 ,病位在乳房 。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doc资料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doc资料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庄河市中医医院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发单发,以乳居外上象限多见;2)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与月经周期无关;3)好发生青少年女性;4) 钼钯X线摄片,彩超等检查,可帮助诊断;5)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1)好发于青年女性,高发年龄20~25岁,其次为15~20岁和25~30岁;2)一般为单侧,单发,直径1~5cm,亦可单侧或双侧多发;3)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无疼痛,少数患者有微痛,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活动性好;4)彩超:呈弱回声无射,边界清晰,此不回声不均质;5)乳腺X光钼钯摄片:不显影或者是淡淡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个别的可见良性钙化。

(二)证侯诊断1、肝气郁结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移,伴胸闷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血瘀痰凝证肿块较大,坚实本硬,重坠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有月经不调,痛经,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术前治疗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2)血瘀痰凝证: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2、外治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7天换药一次(二)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症:一般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或经保守治疗无效者;2、麻醉方式:局麻;3、手术方式:乳腺区段切除术及乳腺腺瘤切除术,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

(三)术后治疗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5,285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至2小时内;3)无特殊情况术后24至48小时内停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乳核病(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乳核病(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乳核病(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乳核是因情志所伤,冲任失调,瘀痰互结于乳房所致。

以乳房部出现状如鸡卵的硬结肿块(多为单发),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乳腺纤维瘤病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本病多见于青年妇女,病程数月到数年以上。

2.临床体征:乳房各象限均可发生,可单发或多发,肿块呈圆形、卵圆形或扁形,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无触痛;乳房胀痛、肿块与情绪变化和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

3.靶X线乳房摄片、超声检查和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1.肝郁气滞症状:乳房胀痛、窜痛,乳房疼痛和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烦躁易怒,两协胀满,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9g、当归9g、白芍15g、香附10g、郁金10g、陈皮6g、甘草5g、公英18g、益母草18g;加减:肝郁化火,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者,加龙胆草10g、夏枯草12g,栀子15g以清肝泻热;乳房胀痛明显者,加元胡10g、川楝子10g、炙乳香,炙没药各4.5g理气化瘀止痛;痛经,乳房刺痛者,加五灵脂10g、蒲黄10g。

2.痰瘀互结症状:乳房刺痛,肿块呈多样性,边界不清,质韧,乳房胀痛和肿块与月经、情绪不甚相关,舌质暗红或青紫或舌边尖有瘀斑,苔腻,脉弦或滑。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方药:逍遥蒌贝散加桃红四物汤化裁:柴胡6g,郁金10g,丹参15g,当归9g,白术10g,茯苓15g,全瓜蒌15g,浙贝母10g,三棱10g,莪术12g,桃仁6g等;加减:肿块坚韧难消者,加山慈菇10g,生牡蛎先煎30g,炮山甲先煎10g,昆布12g,海藻12g以软坚散结;肿块坚硬,疼痛剧烈者,加乳香10g,没药10g,水蛭10g;食少纳呆者,加陈皮6g,神曲15g以健脾消滞开胃。

肿瘤科-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肿瘤科-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 编码:BWA04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C50.902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参照《NCCN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 中国版)》。

2. 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气滞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毒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毒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C50.902 )的患者。

2. 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 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 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3)凝血指标;(4)肿瘤标志物:CEA、CA153 、CA125 ;(5)心电图;(6)胸部正侧位X 线片;(7)腹部彩超。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 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

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辨证与常用方剂

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辨证与常用方剂

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辨证与常用方剂
乳痈
1、初期: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
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
3、溃后:正虚毒恋: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三、粉刺样乳痈(浆细胞性乳腺)
四、乳癖(乳腺增生病)
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五、乳核(乳腺纤维腺瘤)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
六、乳岩(乳腺癌)
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正虚毒盛: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
4、气血两亏: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
5、脾虚胃弱: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一、气瘿(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甲状腺腺瘤或囊肿)
1、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三、瘿痈(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
1、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
2、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疏肝散
四、石瘿(甲状腺癌)
1、痰瘀内结:解郁化痰,活血消坚——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
2、瘀热伤阴:和营养阴——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
爱好中医养生,方药,针灸推拿正骨的朋友,在这里将得到技术提升,治病求医的都少走弯路!。

基层中医师承医案乳核

基层中医师承医案乳核

灵山县中医医院师承教育继承人临床医案
姓名性别女年龄27 职业农民联系方式
住址病历号或
住院号
Z0018361
初诊日期2016/3/3
病历摘要
主诉:发现右侧乳房肿物2年余。

于2年余前无意中发现右乳房有多个肿物,无疼痛不适,与月经周期无关。

可伴有乳房不适,烦闷急躁,月经不调。

入院症见:右乳内多个肿物,最大状如板栗,小如葡萄,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乳腺B超:右侧乳房多发性实质性占位。

病因病机
分析
由于恼怒伤肝,优思伤脾,导致肝脾两伤,气机阻滞,水湿失运,痰浊内生。

中医诊断疾病诊断乳核
证候诊断肝郁痰凝
治则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代表方剂逍遥散
方药或其他治疗方法,处方用药特色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各15g,薄荷、炙甘草各6g。

水煎口服,每日一副,分三次口服
外治法: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患部。

西医诊断乳腺纤维腺瘤
西医治疗
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诊疗经过摘要(复诊)
症状体征变化病机演变及转归治法方药变化第五天肿物未见缩小肝脾气机不畅原方加外治法
第二十天肿物未见缩小肝脾气机不畅手术切除
第二十五

切口干燥
诊疗效果评价治愈
按语及体会乳核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其特点是:乳中结核,形如鸡卵,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与月经周期无关。

应与乳岩早期、乳癖相鉴别。

中药治疗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用逍遥散加减;服中药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指导老师或上级医生点评。

肿瘤科-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汇编

肿瘤科-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汇编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气滞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毒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毒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3)凝血指标;(4)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5)心电图;(6)胸部正侧位X线片;(7)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

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6)瘀毒互结证:化瘀解毒。

中医医案——乳腺增生(二)

中医医案——乳腺增生(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肝理气、除湿消痰、通络软坚法治愈乳核病案:傅某,男,65岁。

初诊:1974年。

主诉及病史:患者右乳头内肿硬如梅核,不红不热,不动不移,奇痛,衣不可触,每与喜怒有关。

一日赴诊外科,谓须手术。

患者以年老,怯于手术而乞治于予。

辨证:此证多由肝脾二经气郁结滞而成。

治法:以外科四妙汤合软坚化症、祛痰除湿、解郁理气等药为治。

处方:北柴胡、黄芩、丹皮、白芍、当归、黄芪、全瓜蒌、忍冬藤、连翘、浙贝、昆布、海藻、云苓、法夏、白芥子、牛蒡子、夏枯草、花粉、海浮石、生牡蛎、蒲公英、紫地丁、元参。

上药出入为治,服之月余,肿块逐渐消散,痛亦随失。

不胜其喜,旋又介绍同样病者普某来治。

普年34,亦为右乳头内结核肿痛,经治之已久,亦拒用手术。

吾竟一用治傅之法为治,服药亦达30余剂,果不到2个月而愈,肿痛消失。

按语傅、普二例,原属小恙。

然核成之后,形势虽小而痛难忍受,- 1 -即衣襟亦不可触。

其痛如此,却不可轻忽视之。

惟舒肝理气,除湿消痰,通络软坚,一鼓而击之,乘胜而进,免贻后患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435,张孝纯医案。

张孝纯,1910年生。

主任中医师。

湖南省长沙市人。

少年时从叔父学习中医,后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1937年毕业,先后在长沙、贵阳等地行医。

1954年起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

曾任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主任医师。

学术思想上,外感病倾心于张仲景及叶天士理论,主张伤寒温病不必强为划分;内伤杂病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时时注意顾护胃气。

用药喜平淡中见功力,不尚偏僻新奇以哗众。

对内、妇、儿科均有一定的心得。

平时忙于应诊,甚少著述,仅有《神农本经分类辑释》、《药性异能宜忌录》、《诊余杂著》、《案验存参》等作为自已学习笔记保存,未尝公诸同道。

- 2 -。

国宝秘方:乳核(乳房肿块)一月断根乳核化消饮

国宝秘方:乳核(乳房肿块)一月断根乳核化消饮

国宝秘方:乳核(乳房肿块)一月断根乳核化消饮荷花小女子将致力于将手头世家所传的全国各民族海量的民间祖传秘方陆续整理登出,务求所登出的秘方涵盖人体所有疾病,为医家和普罗大众提供治病资源。

所登出的秘方中,秉持严谨科学与详尽为宗旨。

有的虽然标题相同,但处方绝对不雷同!本人所收录的中医秘方,凡末尾注有“撰方人、献方人、荐方人”的均出自古今名医的呕心沥血之作,历经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临床验证验方,可作参考的珍贵医家资源。

欢迎选用和转藏,造福天下苍生!乃荷花小女子终生所愿。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

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

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靳文清,乃我国著名老中医,被医界誉为中医泰斗。

陕西省名老中医师,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遍览家藏医书,秉承父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师承国医大家施今墨、周介人诸前辈。

靳老先生是我省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深受广大中医工作者的爱戴。

平素治学严谨,学识渊博。

治疗脾胃病、肝硬化腹水、糖尿病等,疗效卓著。

由靳文清编著的《五十年临证得失录》成为国宝中的国宝。

荷花小女子摘自本书中的名方,以餐天下百姓,以解燃眉之急。

青壮年妇女,由于体质衰弱,兼之肝郁气滞,常发生乳房核状肿块,多在一侧乳房发生,小的如梅,大的如李,质硬推之可动,皮色不变,触之不痛,数月后肿块增大,一般不化脓,腋下及锁骨上窝淋巴结不肿大。

中医名之曰乳核,多由肝郁脾虚、痰浊凝结所致。

故以疏肝解郁、健脾燥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攻方法。

秘方:北柴胡15g,香附米15g,小青皮15g,生牡蛎30g,盐玄参15g,浙贝母15g,茅苍术15g,法半夏10g,王不留行15g,桃仁泥10g,京赤芍15g,杜红花10g,蒲公英30g,炮山甲珠10g。

乳核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编制说明

乳核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编制说明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乳核项目编号:SATCM-2015-BZ(69)编制说明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项目承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项目工作组成员:卞卫和李琳许岩磊王军裴晓华李明宏夏成勇龚旭初邱蓉张卫东蒋立新顾建伟孟庆叶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次1.工作简况 (4)1.1任务来源,完成、协作单位 (4)1.2主要工作过程 (4)1.3指南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7)1. 主要起草人 (7)2. 参加起草人 (7)3. 咨询认证专家 (8)2.指南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9)2.1指南编制原则 (10)1. 科学性 (10)2. 实用性 (11)3. 规范性 (12)2.2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论据 (12)2.2.1指南的主要内容 (12)2.2.2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方法 (13)(1)文献的收集和筛选 (13)(2)文献评价 (14)(3)文献研究 (15)(4)问卷调查 (15)(5)专家论证会 (16)(6)同行征求意见 (17)(7)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 (17)(8)临床一致性评价 (18)2.3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依据 (19)3. 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19)4.重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20)4.1D ELPHI法专家意见集成 (20)4.2专家论证会 (21)4.3行业专家征求意见 (22)4.4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 (22)4.5临床一致性评价 (23)4.6专家指导组审核 (24)4.7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发布公开征求意见 (24)5.作为推荐性临床指南实践指南的建议 (25)6.贯彻指南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5)7. 应用时的促进和阻碍因素 (25)8. 应当说明的其他事项 (26)附件一: (27)附件二: (31)附件三: (36)附件四: (45)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完成、协作单位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31号“关于印发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立项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指南项目制修订工作,其中中医外科临床实践指南•乳核(修订)项目,承担单位为江苏省中医院,项目负责人卞卫和。

中医外科学-乳核

中医外科学-乳核
塊影,四周可見透亮帶,偶見粗大 的鈣斑。
B超:腫塊邊界 清楚、完整,有 一層光滑的包膜。 內部回聲分佈均 勻,後方回聲多 數增強。
乳腺纖維瘤
四、治療
單發纖維腺瘤手術切除為宜, 多發或復發的可試用中藥治療,
控制腫瘤生長,減少復發,甚 至消除腫塊的作用。
(一)辨證論治 ■內治
肝氣鬱結
症狀:腫塊小,發展緩慢,不紅不熱不 痛,推之可移, 伴胸悶歎息,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化痰散結 方藥:逍遙散加減
血瘀痰凝(p552-A2-5)
症狀:腫塊大,堅實木硬,重墜不適, 伴胸悶牽痛,煩躁,或月經不調 等,舌暗紅,苔薄膩,脈弦細。
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結 方藥: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外治 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外貼
(二)其他治療
手術:絕經後或妊娠前發現腫塊
服藥後腫塊仍繼續增大
五、預防與調攝
調攝情志 定期檢查 控制厚味炙煿食物
細目五
乳核
(乳腺纖維腺瘤)
概述
定義:指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和腺上
皮的良性腫瘤,相當於西醫的 乳腺纖維腺瘤。
特點:好發於20~25歲青年婦女,
乳中結核,形如丸卵,邊界清 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病因病機
情志內傷,肝氣鬱結
憂思傷脾,痰濕內生 氣滯血瘀痰凝,
沖任失調
結於乳絡
二、診斷
臨床表現:
年齡:多見20~25歲青年女性,其次為 15~20歲或25~30歲。
主症:常單個發生。呈圓或橢圓形,堅實 光滑,界清,有彈性,活動度好。 無痛或微脹痛,與月經無關。 妊娠期迅速增大者,應排除惡變。
三 輔助檢查
B超檢查:腫塊邊緣清楚完整,有包膜,

乳核中医临床路径

乳核中医临床路径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

一、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核(TCD编码:BW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ICD-10:D2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以乳房外上象限为多见。

2)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

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

与月经周期无关。

3)好发于青少年女性。

4)钼钯X线摄片、红外线热图像等检查,可帮助诊断。

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 15版)(DavidC. Sabiston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本病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

2)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多为单发,少数属多发。

3)肿块增大缓慢,质韧,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病人常无明显自觉症状。

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

4)乳腺钼钯、彩超有助于诊断。

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2.证候诊断参照李曰庆、何清湖主编的《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3版)。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肝气郁结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疑;伴胸闷叹息;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血瘀痰凝证:肿块较大,坚硬木实,重坠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外用方消乳核

外用方消乳核

外用方消乳核
*导读:中医将乳腺增生称为乳核,乳核多由于情志内伤、
冲任失调造成,用疏肝解郁、活血散结的中药局部使用,有不错的疗效。

1.取川芎、赤芍……
中医将乳腺增生称为乳核,乳核多由于情志内伤、冲任失调造成,用疏肝解郁、活血散结的中药局部使用,有不错的疗效。

1.取川芎、赤芍、郁金各5克,柴胡、青皮、冰片各3克,将上药研末,用棉布做成一个10厘米X10厘米的口袋,将药粉
装入,用针线缝好袋口,将药粉铺平,再横竖缝几道,让药粉均匀分布。

然后固定在患处乳罩内,1周换药1次,半个月为1疗程。

2.取透骨草、泽兰、丝瓜络、芒硝、香附、瓜蒌各15克,将上药剪碎或砸碎混匀,取适量装入大小能覆盖肿块的纱布袋中,将布袋封严,上屉蒸透后取出,在靠近皮肤的一面撒上白酒50
毫升,放在患处。

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热减后在药袋上放一热水袋,每次热熨12小时,每日1次,每袋药可连用5天,一
般熨半个月到一个月。

乳房肿块,用阳和汤一例

乳房肿块,用阳和汤一例

乳房肿块,用阳和汤一例中医书友会第2110期乳核病因常以肝郁气滞为主,发病初期,拟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法,可取功效。

但病久肝郁及脾,痰气互结所致坚实的肿块,并非疏肝所能散。

取法温经通脉、破瘀散滞而消痰结,方可取效。

阳和汤治乳核一例编著/鲍艳举、花宝金余治一患者,年越三旬,育后4年患疾。

双乳肿块,始左后右,先后不差半年。

初按各约柿饼大,隐隐作痛,当时正值经前,用揉按热敷的方法,待经水过后能自行消散。

经后肿块反渐增大,疼痛加剧,医者拟疏肝理气、化痰消结施治,方用逍遥散加减,经治1个月,痛略减轻,而肿块坚硬不软。

后又四处求医,用药百余剂,症多无减。

余视其人,面白无泽,形体消减,双乳高大,形如覆碗,皮色不变,质地坚实,触之拒按,胀痛缠绵,心悸肢冷,脉沉弦滑,舌淡苔白而腻。

据其见症,乃属血虚寒凝、气滞痰结,法当温经通络、化痰消结。

方用阳和汤加三棱、莪术、夏枯草、香附等。

投药6剂,嘱其舒畅情志,忌生冷发物。

6剂药后,患者疼痛大减,肿块可近,但质地仍坚,未见缩小,此乃寒痰初化,经络略通,故治则同前,倍用白芥子,重用三棱、莪术、鹿角胶,以助温阳补血、行气化痰之功。

15剂后,患者疼痛消失,肿块消散大半,推之移动,质地变软,继用前方,两乳痊愈。

按语:阳和汤始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为血虚寒凝而设,主治一切阴疽,有卓效之称。

余取其方治疗乳核,乃因本病虽经年累月,终不溃脓成疮,但据其两乳肿块,皮色不变,按之硬痛,乃属阴证病变,故取其方。

至于乳核(乳癖)的病因,常见是肝郁气滞以及由此所致的冲任失调,故在发病初期,拟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法,可取功效。

但病久肝郁及脾,痰气互结所致坚实的肿块,并非疏肝所能散。

余认为温经通脉、破瘀散滞而消痰结之法,方可取效。

方中重用熟地黄,温补营血;鹿角胶性温,养血助阳,化阴凝使阳和;麻黄、白芥子通阳散滞化痰;干姜、肉桂破阴和阳,温通经脉。

诸药之功,使之癖块温化凝解,加三棱、莪术、香附、夏枯草,佐以行气破血化痰软坚,取效更速,犹如离照当空,寒冰解冻,肿块速见消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

一、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核(TCD编码:BW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ICD-10:D2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以乳房外上象限为多见。

2)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

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

与月经周期无关。

3)好发于青少年女性。

4)钼钯X线摄片、红外线热图像等检查,可帮助诊断。

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 15版)(DavidC. Sabiston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本病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

2)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多为单发,少数属多发。

3)肿块增大缓慢,质韧,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病人常无明显自觉症状。

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

4)乳腺钼钯、彩超有助于诊断。

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2.证候诊断
参照李曰庆、何清湖主编的《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3版)。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
肝气郁结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疑;伴胸闷叹息;
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血瘀痰凝证:肿块较大,坚硬木实,重坠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腺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3.患者愿意术后接受中药口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核(TCD编码:BWV000)和ICD-10:D24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肝气郁结证和血瘀痰凝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排除标准
1.进入路径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且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并影响乳核中医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2.进入路径时为高度怀疑乳腺癌患者。

3.正在进行本路径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案者。

4.对本路径中治疗方法不适应者。

(七)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八)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血常规、血型(ABO、RH)、输血前四项、尿常规、粪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消化道与泌尿系B超、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钼靶检查;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九)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十)治疗方法
1.内治法: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1)肝气郁结证
症状: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疑;伴胸闷叹息;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主方:逍遥散加减。

药味: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

加减:气郁明显者,加枳实、香附;肿块质硬者加三棱、莪术。

(2)血瘀痰凝证
症状:肿块较大,坚硬木实,重坠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主方: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

药味: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桃仁、红花、生地、赤芍、川芎、山慈菇、海藻。

加减:气郁明显者,加枳实、香附;肿块质硬者加三棱、莪术;月经不调者加仙茅、仙灵脾。

2.手术: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一般应以手术切除,尤其是绝经后或妊娠前发现肿块者,或服药物治疗期间肿块继续增大者。

术后均需作病理检查,有条件应及时冰冻切片检查。

(1)麻醉方式: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单侧单个乳腺肿物切除术或区段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手术内固定物:无。

(5)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视术中情况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3.护理:辨证施护。

(十一)术后住院恢复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通常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或者术后24小时内预防性应用一次。

3.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十二)出院标准
1.伤口对合良好:无积血、积液,无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三)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乳漏、传囊等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核(乳腺纤维腺瘤)(TCD编码:BWV000、ICD-10:D24)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或区段切除术(ICD-9-CM-3:85.2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