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计划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宇宙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

并能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有关的数据。

科学知识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第一课登月之旅)2、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了解四季的成因(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3、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天空中的主要星星(北斗星、北极星)(第三课看星星)4、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恒心和毅力。

2、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3、看夜空,认识星座。

4、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5、唤起学生探索外星生命的欲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体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3、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

4、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5、有理有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时安排:1、登月之旅 1课时2、太阳系大家族 1课时3、看星座 1课时4、探索宇宙 1课时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课时1、登月之旅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对月球探索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进行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小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全部教案(共8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全部教案(共8课)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共8课)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材简析】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重点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对于生物多样性,学生在朦胧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

然而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模糊的、凌乱的。

因此,帮助学生梳理他们的认识,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六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一课以校园生物为研究对象,认识常见的校园动植物以及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两个活动,目的是通过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调查活动强调分区域进行,及时记录,并说明这样的方法也是生物学家调查、研究地球生物的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区分植物和动物,让学生将校园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进行记录,旨在发展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研究繁杂事物或现象的意识。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名字。

探索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分区域的调查研究模式,如何记录和观察校园中的生物。

活动版块:通过学生活动,观察校园中的动植物,并且记录他们的地点和名字。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校园中有哪些动植物,以及他们生活(生长)的地点和周围环境特点。

拓展板块,如何将我们的观察记录更加直观的展现,例如在地图上标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仔细观察了一些小动物和植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一些校园常见的动植物,但是没有系统的梳理过。

对于生物生活的环境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没有特别关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探究目标1、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2、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2、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上的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保护水资源。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学会合理利用水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水资源的状况;(2)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水资源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水资源的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单元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水的重要性(1)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人类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

2. 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问题。

3. 第三课时:保护水资源(1)水资源保护的意义;(2)水资源保护的方法;(3)倡导节约用水。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资源问题;2. 利用实验、调查、讨论等方法,丰富学生的研究体验;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4. 采用分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3. 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行为表现。

六、集体备课安排1. 第一课时:水的重要性(1)讲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讨论人类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3)分享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分析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2)探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3)研究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问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内容。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前面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

2.难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关内容。

2.课件、教案、学生活动材料。

3.教学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

4.小组讨论的场地和设施。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板书,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同时,展示生态系统的实例,如森林、湖泊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标题:了解动植物的特征与生长环境——探索多样的生命一、说课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能够辨别不同的动植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并培养爱植物、爱动物的情感。

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根据教材设置,本课是一个引导学生发现动植物特征的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生长环境等。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能够辨别不同的动植物。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一段关于动植物生长环境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给学生出示一些有关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对动植物的感觉。

Step 2 导入(讲授知识)(1)通过展示一些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动植物特征和生长环境的关联进行思考。

(2)通过呈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结合图片和文字解释其特征和生长环境。

Step 3 实验探究(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动物和一个植物进行观察。

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实验材料,包括放大镜、显微镜和绘图纸等。

(2)学生观察和记录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包括外形、行动方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

(3)学生找到一些平时容易忽略的特征,并将观察结果用绘图纸绘制出来。

Step 4 总结归纳(1)通过学生绘制的图画,导入进一步思考。

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观察到的特征和生长环境,并对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

(2)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的联系。

Step 5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活动,如室内室外寻找植物、观察动物等,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动植物的特征与生长环境特征:外形、行动方式、根茎叶、花果等生长环境:水陆空气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探索动植物的特征与生长环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物有很多的分类,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理解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这一重要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给动物分类,能够在分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知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教学难点】通过常见的动物具有的身体特征,给各类动物增添新成员。

【教学方法】分类探究法、图片展示法【课前准备】课件、动物卡片或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部动画片的片段。

播放动画片:动物世界在这段动画片中出现了几种动物,你知道是哪几种吗?(斑马等)动物的世界真的精彩极了!那么,除了视频中的这些动物之外,你们还认识哪些动物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去看看《种类繁多的动物》吧!二、学习探究(一)常见的动物出示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牛、蝴蝶、带鱼、老虎、蝗虫、金鱼、鸭子、蜗牛和鸽子、松鼠。

(二)给常见的动物分类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动物,那么现在我们就对它们进行一些分类。

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我们有多少种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呢?第①种分类方法: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带鱼和鲤鱼);空中飞的(鸽子、蝗虫、蝴蝶);地上走的(牛、蜗牛、虎)。

第②种分类方法:根据它们的生产方式可以分为野生动物(虎、蝴蝶、蜗牛、蝗虫、鲤鱼、带鱼)和饲养动物(鸽子、牛)。

第③种分类方法: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鸽子、鸭子);鱼类(带鱼、金鱼);哺乳动物(牛、虎);昆虫类(蝗虫、蝴蝶);软体动物(蜗牛)。

第④种分类方法: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三)比较动物的骨骼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柱,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冲出地球》教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冲出地球》教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冲出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太空及其探索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规律。

3.掌握地球自转的影响,如日出日落和昼夜交替。

4.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其特点。

5.学会运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探究自然规律。

教学准备1.教师:掌握本单元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投影仪、PPT、视频。

2.学生:课本、笔、纸、实验器材等。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制作一个线上问卷,调查学生有多少人对太空探索感兴趣,带着学生一起观看航天飞机的视频。

2.让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受,有多少人认为这个过程很有趣呢?这个过程需要怎样的科学技术呢?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本单元的学习。

二、知识讲解(40分钟)1.通过关于大家的讨论,再回到太空探索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我们是如何了解太空的。

2.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生命的影响。

3.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春分秋分。

4.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及其特点,告诉学生它们的轨道特征。

5.为学生呈现一些科学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教师提前安排好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操作。

2.引导他们探究实验的现象和规律,并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结果。

四、巩固练习(30分钟)1.提供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积极互动和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行学习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后作业1.回答课后作业题目。

2.带着问题探索自然,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

3.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策略1.学生主导学习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记录和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多发现,并尝试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案教科版

4 能量世间万物的运动都是能量在驱动,如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必须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动物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本单元一共7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身边的能量形式,从而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和探讨。

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从学生熟悉的驱动汽车的能量引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使学生知道能量使物体发生了变化,形成对能量的初步感知,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以学生熟悉的“家”为能量认知场景,通过调查、分析、统计等方法,以电能消耗为突破口,发现家中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能量来源和能量转换,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第3~6课“电和磁”“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神奇的小电动机”,都是围绕“电能和磁能的转换”开展教学的,让学生随着人类发现电和磁的脚步,循序渐进地了解人类是如何发现电能和磁能可以转换、转换过程又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实例。

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然后了解电能的来源和转换,最后利用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体回顾,完善“能量”概念的建构。

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能量”这个词,并对能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

但是,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关于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相关科学概念。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以“能量”为研究支点,以生活实例为研究载体,用“转换”的观念把声、光、热、电、磁等多种能量形式联系在一起,逐渐认识、理解“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或者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自然规律。

1.遵循学生年龄和学习特点组织教学。

由于能量看不见,只能观察到能量产生的某种具体效应。

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能量是非常抽象的。

在教学时,考虑到六年级学生仍然以具象化思维为主,不宜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应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发,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资料和探究问题,能够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通过演示实验,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大自然和人类选择并改变着生物的演示实验和科学结论。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实验演示法【课前准备】动物图片、球形烧瓶、玻璃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动画片:《恐龙世界》。

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可是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消失呢?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青蛙的去与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只青蛙,你们认为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大家知道小猫吧?那么青蛙是不是如同猫妈妈和猫爸爸生出不同花色的小猫一样,生出的青蛙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呢?(青蛙的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继续通过图片资料来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变化图第一排:两只生活在绿色田野中的皮肤上带有条纹的绿色青蛙雌雄交配,生育后代,它们后代的肤色一般表现出四种不同的性状。

第二排:一只鸟在吃它们后代中的黄色青蛙,描述的是由于生活在绿色的田野中,黄色与周围的绿色有较大的差别,很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

第三排:不同肤色的后代青蛙,一只鸟在吃绿色青蛙,表示环境由田野变成沙漠,绿色青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留下的多是黄色青蛙。

说明:由于环境的变化,青蛙的体色也在变化,与环境相适应。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青蛙的选择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各种形式的能量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各种形式的能量

第四单元能量第1课时各种形式的能量【教学目标】1.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2.通过观察,寻找能量存在的证据。

3.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

4.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交流,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难点: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物体变化时能量转化的证据。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公园场景图、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出示:给汽车加油图片。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和这张图有关,你能看懂图中的内容吗?汽油为汽车提供了什么?是的,那就是——能量。

实际上,汽油所能提供的这种能量,我们叫它“化学能”。

(板书:化学能)2.那你知道吗?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不用加油的汽车,这些汽车的能量又是来自哪里?预设:电能、太阳能。

教师板书,并出示图片。

3.小结:化学能、电能、太阳能,都是能量,只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板书:各种各样的能量)设计意图:汽车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对汽车驱动方式的讨绘,引出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更加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除了这些能量形式,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周围存在哪些能量的表现形式吗?这些能量形式让这些物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2.教师出示活动手册表格,以电风扇为例,向学生介绍活动手册表格如何填写,特别要强调写清楚能量的来源以及能量使物体发生的变化。

(后附活动手册)3.小组讨论交流,并填写在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交流,共同回忆生活中诸多的能量存在形式以及能量带来的变化。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哪些能量形式可以让车动起来?2.公园里有许多能量的表现形式,我们能找出几种?这些能量引起了什么改变?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调查家里使用最多的10种用电器,如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电暖气、空调、电热水器、微波炉、电水壶等,查看并记录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注的功率、容量等信息。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科学探究课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验观察、实验等方法。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课题2:科学探究的技巧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

2. 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技巧。

教学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技巧。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案例,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的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物质的世界课题1:物质的组成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

2.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物质的组成。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 实验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组成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物质的组成。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物质组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物质的组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物质组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四单元 科学与生活。探究生活中的圆 晋科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四单元 科学与生活。探究生活中的圆 晋科版

第四单元科学与生活。

探究生活中的圆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圆”;学习实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通过收集与整理、实践与交流等活动,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研究准备
说出几何王国里自己认识的图形并提出问题。

2、参考主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

3、探秘生活中的圆。

研究实施,讨论课本有关问题。

填写40页研究方案。

第二课时
活动二
1、走进圆的世界
认识圆的性质
探寻圆的特征
2、寻找生活中的圆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3、如何整理文字性的资料,自学课本42页。

第三课时活动三
1、非“圆”不可
探究井盖为何设计成圆形的?
进行实验、结论
2、解读树干形状中隐藏的生物密码
3、奇思妙想巧用“圆”
4、自学46页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5、总结与反思
汇报与展示
评价与反思,填写评价表。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为整个班级准备: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

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

二、设计调查方案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

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

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

F要爱护动植物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

(意图: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弯弯的月亮第2课时∣青岛版(六年制,三起)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弯弯的月亮第2课时∣青岛版(六年制,三起)

弯弯的月亮》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认识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2.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教学重点1. 月相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2. 培养想象及推理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猜想、模拟、推理、想象、归纳多种方法结合课前准备排队使用图片 5 张、学生画图用小圆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活动记录汇总等。

课时安排第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 我们要想搞清楚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该从哪儿着手呢?2. 对,首先要搞清楚月亮圆缺变化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猜想,也可以用已有经验回答,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二、新课学习1.我们要记住月相变化的规律,这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大家跟我一起记一首儿歌,请看大屏幕: 月相根据农历变,月初新月看不见,初二初三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十五、十六满月圆,以后月相渐缺边,廿二、廿三月似弓,廿七、廿八是残月,到了月底又不见。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住月相变化的规律,容易记住还便于理解]2.我们再来看看月亮在空中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

第 1 页3.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⑴随着日期的推移,月亮在空中的位置变化了吗? 变化有什么规律? (自西向东运动)⑵月亮是沿着一条直线向遥远的东方驶去的吗? 它在太空中怎样运动我们才能周而复始的看到月亮?⑶我们是在地球上周而复始的看到月相变化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⑷月相从农历初二开始逐日发生变化,到了月底我们就看不见它了,到什么时候又能看到它? 这经过了过了多长时间?4. 小组讨论,汇报。

5. 小结: 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叫做月球的公转。

(板书: 月球公转)公转的方向呢? (板书: 自西向东)公转周期呢? (板书: 农历一个月)6. 模拟实验(1)谈话: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我们就看到了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第四单元能量1.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材简析】能量是物质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共有属性,也是其本质属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了解让汽车运动起来的能量。

以学生熟悉的汽车为例,说一说汽车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

第二,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

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待物体的变化,关注身边能量的表现形式及它们的相互转换。

【学情分析】关于能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他们知道灯泡发光需要消耗能量、汽车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些与能量相关的词汇,如电能、水能、光能、风能然而能量对学生而言,又是抽象的。

由于能量不可见,只能根据日常中的各种现象来反推能量的存在。

同样,他们认为能量消耗以后就不存在了,无法理解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交流与探讨,知道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汽车的运动分析,知道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和交流,寻找分析能量存在的证据,找出各种形态能量之间转化的证据。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物体变化的分析,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对各类能量与物体变化现象的深度分析,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推理,知道能量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难点通过观察分析,知道能量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并找出能量转化的证据。

【教学准备】学生公园场景图、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班级记录表、课后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3分钟)1.谈话,暴露前概念: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哪些能量?你是怎么知道的?2.揭示课题:各种形式的能量二、探索(预设20分钟)3材料准备:便签、班级记录表1.学生活动:分析汽车的能量来自哪里?出示:汽车运动的图片。

思考:运动的汽车具有什么能量?来自于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利用便签写下,组织交流汇报,汇总整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能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生活中能量的应用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够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能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深入理解和运用能量的知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培养学生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概念。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3.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视频或图片。

3.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摩擦生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等知识点。

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能量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能量在生产、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以及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能量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中的能源使用情况,分析能源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目标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我们将采用简单的教学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独立做出决策,不寻求用户帮助。

教学内容1. 矿物的分类和性质- 学生将学习如何对矿物进行分类,并了解不同矿物的性质。

- 我们将使用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矿物的特征和用途。

2. 岩石的分类和性质- 学生将学习如何对岩石进行分类,并了解不同岩石的性质。

- 我们将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

3. 地壳运动与地震- 学生将学习地壳的运动原理,并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危害。

- 我们将通过动画和模型来呈现地壳运动的过程,以及地震的形成。

4. 火山和火山喷发- 学生将学习火山的形成和喷发的过程。

- 我们将使用图片和视频来展示不同类型的火山,并模拟火山喷发的情景。

教学方法- 我们将采用讲解、示范、实践和互动的教学方法。

-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分类实践、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

教学评估我们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结果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评估将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进行。

课堂安排以下是本次集体备课的课堂安排:1. 上课前准备(5分钟)- 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和展示工具。

- 学生整理课桌,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2.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3. 知识讲解和示范(30分钟)- 教师讲解矿物和岩石的分类和性质,并展示相关实例和图片。

- 学生可以提问和参与讨论。

4. 实践与互动(40分钟)- 学生进行矿物和岩石的分类实践,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

- 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5. 知识巩固与评估(10分钟)- 教师进行简要复习,并进行小测验。

6.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资源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来支持教学:- 矿物和岩石的样本- 电子和纸质教科书- 图片和视频资源- 动画和模型以上是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安排,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教学。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化学家的研究(表格教案)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化学家的研究(表格教案)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化学方程式的讲解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还不够熟练,存在一些困难和混淆。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足够清晰地解释方程式的含义和配平的规则,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详细和清晰地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通过更多练习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另外,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有待提高。在讲解物质分类的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性活动,如小组竞赛、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专注度。
- 《化学实验技巧指南》:提供化学实验操作的详细指南,包括实验安全、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化学家的研究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查找更多关于化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相关资料,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每节课后,我都会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在实验操作部分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积极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和猜想。这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精神,也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讨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应用,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1. 实验操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2. 物质分类的判断和推理。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解决办法:
1. 针对实验操作,教师先行演示,学生分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操作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备课
一、填空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是地球的(卫)星,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5、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6、(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7、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

8、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9、银河又称(天河)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

10、像太阳这样发光、发热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11、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

12、2005年10月12~17日,中国“神舟6号”在太空中经过(115)小时的安全飞行,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13、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

14、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15、世界上制作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现在有(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空间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16、银河是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

17、中国“神舟7号”航天员是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二、判断题。

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
2.北极星是大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
3.人们把星空分成68个区域,称为星座。

(×)
4. 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冬季,另外半球就是夏季。

(×)
5.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
6. 射电望远镜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
7、太阳总是直射地球的赤道。

(×)
8、不能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
9、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
10、银河,我国民间又称“天河”。

(√)
11、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4。

(×)
12、北斗七星是小熊星座的一部分。

(×)
13、银河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

(×)
14、地球是月球的卫星。

(×)
二、选择题。

1、(A)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A、射电望远镜
B、光学望远镜
C、天文望远镜
2、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C)。

A、金星B、土星C、木星
3、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是(B) A、金星B、土星C、火星
4、太阳是一颗(A)。

A、恒星B、行星C、卫星
5、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B)。

A、水星B、金星C、火星
6、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C)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

A、5.9
B、6.9
C、7.9
7、观察发现星座在不同时期的同一时刻的位置(B)。

A、是固定不变的
B、会慢慢向西移动
8、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B),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A)。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9、最亮的行星是(B),最热的行星是(B)。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10、最大的行星是(D),最小的行星是(A)。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11、没有行星的卫星是(A)。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12.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了(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3.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 )。

A、四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六分之一
14.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是( ) A、金星B、土星C、火星
15.银河是由许许多多( )构成的。

A、行星B、卫星C、恒星
16.“先驱者10号”宇宙飞船成为第( )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

A、1
B、2
C、3
17.与地球相似的行星是()A、木星B、金星C、火星
四、问答题:
2、在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是什么?
答:八大行星特指太阳系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月亮的神话?
答: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与月饼起义,天狗蝕月,日月神,布农族的月亮神话,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希腊神话)
五、实验部分:
、请你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

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大。

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