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众生得离苦
禅诗10-精选
禅诗精选禅诗佛偈名言集锦忏悔感恩.修己善群◎人生四大乐: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天恩师德报不完,无地自容愧般般,前人成全费心田,粉身碎骨表自虔。
◎天道明白说,只是一个「无我」;王道明白说,只是一个「爱人」。
◎日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日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
为善如春天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缺,日有所损。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则相当。
(坛经)◎多些关怀,世间那来残障;教养得宜,天无枉生之才。
(郑武俊校长)◎自我的觉悟,胜过他人的规劝;良心的谴责,重于任何的惩罚。
◎自见昔时罪过,除却五欲疮疣,解脱自在逍遥,随方贱卖风流,谁是发心买者,亦得似我无忧。
(志公禅师)◎自家有病自家知,既知须要早时医,倘若忌医终讳病,无常临头悔追迟。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别人骑马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乍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找人家好处,就是寻着了天堂路;认自己不是,就是关闭了地狱门。
◎事不三思终有悔,幸能一忍永无虑;诸事随时皆流水,此怀无日不春风。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忏悔诗)◎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施财犹如井中水,一边吊打一边生,三日五日不打水,何曾淹到井槛边。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南海古佛)◎财如水来法如船,助道办道两兼全,各有能力尽表现,寸功不昧注天盘。
◎堂上有佛二尊,懊恨世人不识,不是金彩装成,亦非梅檀雕刻,即今现在父母,就是释迦弥陀。
(弥勒祖师)◎眼睛要长在心里,观察自己;嘴巴要放在心上,评论自己。
事事肯放过别人,则德日宏;时时不放过自己,则学日益。
(济公活佛)◎现在之福,譬如点灯,随点随竭;将来之福,譬如添油,愈添愈光。
◎慈悲喜舍入圣门,功德多少莫计分,回报之心不必有,乐善自然天堂存。
◎感恩就是福,了愿就是慧。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的理由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的理由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结婚的,可是在古时确实有很多和尚是结过婚的,那么和尚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能结婚了呢?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
出家人不能结婚的理由:戒律要求出家人有一个戒律就是不结婚,很多人对此不是很理解。
认为结婚与否与出家不出家有什么联系那。
另外,性也是人之常情,禁欲应该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情。
其实不允许出家人结婚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一、世务纷争,本身与佛学道理就是相违背的。
这里简单讲解,佛学讲六道轮回,世务纷争就是使人六道轮回无法出离的原因。
其二、色情,更多的是感情的瓜葛。
而感情色彩,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最大的阻碍。
所以要远离。
其三、对于家庭财产的执着,与家庭成员的执着,同样是六道轮回的原因。
也就是内心中无法放下,总是有这些方面的挂碍。
同样无法出离六道轮回。
其四、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无法去做无私的奉献。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人们讲解的道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大家都要按照去做的。
是一种人生的具体行动。
也就是无私奉献的行为。
有一句话叫做“即为人师,世为人范”也就是说既然给大家讲道理,自己首先要做的到。
所以菩萨有句名言“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是自己如果做得无私奉献,就一定会侵犯到家庭的利益,侵犯到妻子、孩子的利益。
自己虽然做的是好事,但是由于自己的家庭成员,不是修行人,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一定会不理解。
所以,出家人慈悲为怀,为了不侵害每个人的利益,只有不结婚才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从根源上说,和尚不结婚是佛教基本教义的体现。
佛教的教义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即苦谛(说世间的苦)、集谛(说苦的原因)、灭谛(说苦的消灭)和道谛(说灭的方法),这四点统称为“四谛”。
而所谓的苦,就是人在没有悟道之前,执着于六道轮回之间(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再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之间升降无穷)。
因此佛教徒所追求的解脱就是要摆脱这六道轮回的命运,达到无爱无嗔的涅盘境界。
如果结婚就是执着于六道中的人道,就等于甘愿沉沦于六道之苦,与佛教苦集灭道的基本教义相违背。
高中语文第0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
第0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1.作者简介李白,字,号,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
著有《李太白全集》。
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冬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漫游生活。
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仅一年多就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他将离开东鲁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答东鲁诸公。
2.创作背景本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文体知识七言古诗简称“”。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瀛.洲②天姥.③谢公屐.④渌.水⑤殷.岩泉⑥訇.然5.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2)云霞明灭或可睹(3)天姥连天向天横(4)势拔五岳掩赤城(5)我欲因之梦吴越(6)渌水荡漾清猿啼(7)迷花倚石忽已瞑(8)栗深林兮惊层巅(9)水澹澹兮生烟(10)失向来之烟霞(11)且放白鹿青崖间(12)恍惊起而长嗟1.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 3.七古歌行体歌行体 4.yínɡ;mǔ;jī;lù;yǐn;hōnɡ 5.(1)确实;(2)或许;(3)遮住天空;(4)超出;(5)依据;(6)清澈,凄清;(7)天黑;(8)使……战栗,使……震惊;(9)波浪起伏;(10)原来;(11)暂且;(12)恍然,猛然。
简单的感慨人生句子80条
简单的感慨人生句子80条1、不要眷念诱惑,这常常是堕落的前奏。
许多时刻的成长,靠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勤奋与努力;那些虚度的光阴,熄灭的是梦想之火,拼凑的是支离破碎的命运。
2、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障碍重重,人与人之间。
3、心宰、心生、心造在这六尺之躯的众生体内,我说即是世界、世界的生起与寂灭,以及走向世界寂灭之道。
4、吵架需要两个人,而停止吵架只要一个人。
对亲人、爱人、朋友转变沟通方式,可以由怒气冲冲的吵架,改为和风细雨地劝导。
但关键在自己,你用道理要求别人,那是吵架;你用道理要求自己,那是说法。
想要改变别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还是改变自己吧。
5、北风和南风比武,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大衣吹掉。
北风先展开攻势,猛厉地刮,那人觉得很冷,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那人浑身暖和,于是脱掉大衣。
良言好比南风,粗语就像北风。
愚者认为做事用粗暴的语言才能成功,而智者以婉转的语言,就能把事情处理得圆满。
6、一直相信,爱,无关乎时间长短,情,能跨越山遥水远。
缘分真的是很奇妙,有的人相伴一生,也走不进你的心灵,而有的人,只需一眼,便再也走不出你的牵绊。
总有一种遇见,会温暖了你的生命,总有一种爱恋,能望穿最深的流年……7、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8、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9、时光如水,总是无言,我剪断时光,将你最初的模样镌刻在生命里。
从爱之初的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到如今的执手相看,两心相许,爱的路上,浸满了相思,也写满了幸福。
一朵小花,一瓣心语都是爱恋。
10、莲,让我懂得,生命的美,在于悟得透,看得清,在乱世中仍然可以坚持人生的操守。
纵使流年的风吹皱了心底的涟漪,仍不负青春好韶华,仍用明媚如春的笔调,对岁月微笑。
11、打开卡片看到的是我美好的祝福;关上卡片耳边回响的是我诚挚的祝福;闭上眼睛脑中浮现的是你加我等于欢乐无比。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祝你生日快乐!12、不是忘记,而是深藏;不是不知,而是愿意包容。
佛教四大菩萨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
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
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渡众生。
而菩萨最终修行成佛的。
菩萨都是立下宏愿,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以自我奉献的精神而留住人间,并且以种种不同的化身来到民众中间,随时随地解救危难,所以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植于民心,使人倍感亲切可敬。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
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四川峨嵋山的普贤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道场地,故称为“佛教四大名山”,而且从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文殊菩萨:坐骑口首仙的青狮,道场山西五台山,代表大智(理性)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
意为妙德、吉祥。
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
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为“法王子”。
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大乘佛法玄理。
单尊的文殊菩萨像在五台山各寺庙中则供奉较多。
文殊的形象,有种种差别。
按其顶髻的形状,可分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
密宗则依据贞言陀罗尼 (咒)的字数,分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
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最为常见。
一般的文殊菩萨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
五髻表示内证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文殊菩萨的形象,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
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
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
身坐白莲台,表示清净。
但大部分文殊菩萨像都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威风震慑魔怨,表示菩萨智慧威猛。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
篆刻
• 林则徐亦作篆刻,以诗词、
书法融入印章之中,如早年 还是小京官时,他自刻“读 书东观,视草西台”之印; 外仕时则刻“管领江淮河汉” 之印;专收集珍藏的有“林 少穆珍藏印”;而表达革职 后之心境,则有“今是中原 一布衣”、“礼过夜焚香” 两印;遣戍新疆,漫游南疆 开荒时,乃作“身行万里半 天下”;而表达晚年之心境, 有“江上数峰青”一印,出 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五言诗 《省抚张师诚,号兰渚,是一位虔诚的净土宗佛教 徒。当林则徐任张师诚的幕僚时,张师诚不仅将政治学问 传授给林则徐,还包括了其佛教思想。林则徐受其影响, 一生笃信佛教净土宗。林则徐曾用蝇头小楷书写《阿弥陀 经》等五种经咒,终生随身携带,其经本只有四寸多长, 三寸多宽。当上海佛学书局欲再版林则徐的经文抄本时, 唯有放大影印,才能明察其中的文字。 • 林则徐的青年时期,受佛教思想熏陶,无论政务繁冗, 还是坐轿中,仍坚持背颂佛经,并深信力行,说过:“不 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足见虔诚。亦是此 佛教利人为善的助人思想,为林则徐日后不顾威胁利诱, 坚定不移地禁烟的动力来源之一。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学术思想林则徐除喜爱作诗之外亦善书法他从唐朝书法入手因为嘉道年间盛行馆阁体科举选拔皆重视楷书而唐朝楷书发展最为成熟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 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 侯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 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等。是中国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 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 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 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 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 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 看世界的第一人”。1838年9月20日, 湖广总督林则徐奏陈严禁吸食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硝烟。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 送 别 》 的 故 事
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 江,生于天津。 5岁丧父,在母亲 的扶养下成长。1901年入南洋公学, 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 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 学习音乐,并与留日朋友创办《春 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 《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 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在音 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 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 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 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 这是弘一法师所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 历历可见。
•
2.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 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 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 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 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
3.李叔同先生生当乱世,在他历尽百劫之后,终
①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禁锢的中国 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 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 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 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② 先生的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 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 物。 (七)
李叔同一生63年,在俗39年, 在佛24年。观其一生,半为艺术, 半为佛。其一生光明磊落,潇洒飘逸, 道德文章,高山仰止。赵朴初先生评价
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 耀天心。
• 林语堂: •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 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 张爱玲: •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 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 卑。” • 夏丏尊: • “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 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 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人物专题——弘一法师 李叔同
• 他一生做人确是凡事认真而严肃的。他要学 一样就要像一样,要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古 人有话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 能为”。马一浮曾有诗挽他说:“苦行头陀 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 师”,读此可谓如见其人。 • 先生走了,他的人格魅力还在,如风常 拂,如月明澈
• 故事:
•
1.弘一法师深恐堕入名闻利养的陷阱,他律己极严, 生怕接受了许多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变成个“应酬的 和尚”,因此每到一处,他必定先立三约:一、不为人 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 • 他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素菜之中,他不吃菜心、 冬笋、香菇,理由是它们的价格比其它素菜要贵几倍。 除却三衣破衲,一肩梵典外,他身无长物,一向不受人 施舍,挚友和弟子供养净资,也全都用来印佛经。 • 夏丏尊先生曾赠给他一架美国出品的真白金水晶眼 镜,他也送给泉州开元寺,以拍卖所得的五百元购买斋 粮。 • 弘一法师对重病视若无事,工作如故,他曾对前 往探病的广洽法师说:“你不要问我病好没有,你要问 我有没有念佛。”他这样虔敬的宗教情怀岂是常人可及? •
• 弘一法师留给明天的是善心与禅意,弘一法师留给 后人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善的境界。 • [片断四] • 平常心,敏感心(潍坊) • 平常者,平静也;敏感者,机敏也。 • 人生难得有一颗平常心,弘一法师作为方外之人, 自然更有一颗平常心。平日的他看庭前花开花落, 观天外云卷云舒,生活上保持着”淡有淡的滋味, 咸有咸的味道“,可谓宠辱不惊,恬淡闲适,但他 的心又是敏感的。每次到学生丰子恺家做客,他总 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 座。法师平常心外更有一颗敏感的心,敏感来自何 处?来自对天地万物的尊重,来自对万物生灵的怜 悯。 • 法师的心可谓平常也,但法师的敏感之心足以光照 青史,惠泽万世。
释迦牟尼的伟大遗训
释迦牟尼的伟大遗训是因为,故事距离今天这个时代太遥远,所以,让我们无比怀念。
是因为,故事的发生是那样的神奇与不可思议,所以,让我们为之感动。
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精神是那样的充满灵性,所以,让我们慕名追随。
是因为……,不只是因为他——悉达多太子舍弃王位,为了自身烦恼与生死的解脱、出家修行。
是因为他对众生的慈悲,「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无尽行愿,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与教化向众生宣说永恒不变的「真理「。
昔日灵山风景不在,但佛陀的精神依旧是那样的感人;恒河之水流逝,佛陀的慈悲法音,依旧是那样的流传千古……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之后,即开始了他在人间的游化,于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为他的一群老同修——五个苦行者,作第一次的说法。
从这刻起、历经四十五年之久,他的教化没有停止过,他教导了各阶层的男女——国王、佃农、婆罗门、贱民、巨富、乞丐、圣徒、盗贼、妓女等,凡是来听闻佛法的,被度化的、或者弃邪归正的,佛陀无不一一接受,施予他们最需要的法药。
清凉的法雨、平等的摄受、慈悲的教化,使得佛陀这个名字一下传遍了五印度,并且信仰他,跟他出家修行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教化也越来越广,因为佛陀是一位慈悲的导师、因为佛陀是一切智者、因为佛教没有种族歧视、因为佛法是最究竟与彻底解决人的生死与烦恼的法门。
平等与慈悲:《佛教圣典》记载了阿闍世王和佛陀的一段谈话。
这段谈话提到,王者和奴隶二者在僧衣之前是平等的。
乔答摩佛陀问阿闍世王说:「如果陛下的一个奴隶或一个仆人穿上了黄色的袈裟,成为一个僧人,身口意三业清净无过,那么,您还会说:『好吧,让这人仍然是我的奴隶和仆人,站在我的面前,给我叩首行礼,负责执行我的训令,关照我的享乐;恭顺地说话,谛听我的言词。
』吗?」阿闇世王回答道:「不,世尊,我应该向他敬礼,请他坐下,给予他衣食住生活上所需的东西;如果他病,给予他医药;同时,我应保证保卫他、关照他,看护他。
」《楞严经》里叙说了阿难因为外出化缘被魔灯伽女以咒术迷惑而遇难之际,佛陀定中观见,于是派文殊前往救护,最后佛陀七处征心破除了阿难的「妄心」,并且也为魔灯伽女说法,破除了她的「情执」。
法师经典佛语
法师经典佛语法师经典佛语世间万物都是由具体的因素和条件组成,若离开了许多的因素和条件,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存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法师的经典佛语,欢迎大家阅读!达照法师佛语20句1、幸福在于心灵的净化,而人们内在的心灵没有被净化,是因为人们只注重外在的物质生活水平。
2、知足常乐、心存感恩,才会产生幸福感,从而让内在心灵得到净化。
3、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4、真正学习佛法并能够受用,就一定要看到,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用来对治我们这颗心的。
5、世间的无常源于内心。
6、世间的一切一定是无常的,快乐的时光会过去,痛苦的时光也会过去,你只要习惯了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7、无论外在的世界赋予你多少压力,只要认识到它们的真相都是无常的,并以接受无常这样一种心态,那么就能坦然面对。
8、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面对的这一切痛苦的遭遇都是正常现象;而且这一切遭遇的来源却是我们的内心。
9、业因和业果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根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10、西方极乐世界是随念所成的,没有一点让你讨厌的地方,但他是一个完全满足我们内心要求的世界。
11、人们之所以造成内心的.痛苦,是源于心灵上的不健康。
12、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的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13、心能够产生业风,而业就是风。
当我们的心到了,风也就到了。
14、只要你确信你绝对不会那样死,确信你绝对不会活着很难受,你就会很安心地活着,这便是信念的力量。
15、当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烦恼时,无论对待哪一位众生,你都能够给予他们慈悲和智慧。
16、佛法中所倡导的所有修行法门都告诉我们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17、天台的止观是通过让我们去感受心灵像虚空一样无所得的空观,以及像佛菩萨的净土一样庄严的缘起世界,从而回归性空不二的中道,圆融自在。
18、“即心即佛”,无论是妄想的心也好,不妄想的心也好,凡夫起心动念的这颗心就是佛的心,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会歌歌词》
我们愿作人间的菩萨 我们愿为弥陀的使者 我们是东林慈善的成员 我们献身佛教慈善事业 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得离苦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我们将慈悲化为力量 用智慧凝聚成菩萨团队 千人伸出千手 化成无数的观音菩萨 遍于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愿作人间的菩萨 我们愿为弥陀的使者 我们是东林慈善的成员 我们献身佛教慈善事业 践行菩萨慈悲行愿 推广净土临终关怀 助学扶教提升道德 济贫医疗和谐社会 赈灾克难拔苦与乐 临终关怀同登极乐 我们将慈悲化为力量 用智慧凝聚成菩萨团队 千人伸出千手 化成无数的观音菩萨 遍于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告佛教青年书
告佛教青年书广义法师讲弟子普济记~为庆祝二五一九年卫塞节~两千五百一九年前的今天,在中印度东北,靠近恒河的一个国家,释迦牟尼佛诞生了!他告诉当时的人们,罪恶与善良的分别;憎恨与慈悲的分别;执迷与理性的分别!而人们沐浴在那因他而圣洁的恒河中,接受他大公无私的教化和光热!两千五百零九年后的今天,我们聚在一堂了!由于经典的详细记载,以及无数伟大菩萨的德行,我们已深切地认识:我们将使尽我们的精力,学习他的伟大,而将我们从他那儿所得的一点光热,散发给这苦难的人们!并将我们对生命的祈望,付托在所有像恒河一样圣洁的河流中,滋润大地的枯竭,冲洗人类的无明!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各位青年朋友(在空中)见面;但是,我们都知道,你我的肩上,都负荷著一个重担;而这重担,又是永远不能摆脱的!那是什么?那就是——振兴佛教,度化众生!今天,我们应该有勇气,在千百万人之前,挑起这个伟大的担子!而我更相信,你我非但有勇气,而且,将有用之不竭的力量,来承担这个大任!因为,你我的本性,都是光明磊落的,蕴含著无比的能量;所谓‘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这个地方,我将和各位谈谈,我们所应知应行的几件事。
一、佛教青年应有崇高的志节;也就是必须立志。
各位青年朋友!自从工业革命,科学抬头以后,欧美的人士,渐渐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物质文明,可以代表人类生活的全部;尤其是美国醉心科学发展,忽略精神生活,以致道德伦理观念日趋日下。
接著,更发表所谓的‘科学万能说’。
然而,时间证明,物质的享受,并不能弥补精神的苦闷;相反的,由于生活的紧张,以及纵欲狂欢的结果,更造成了无数的社会问题,如精神病、儿童问题、老年问题等等。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婚姻制度;他们的婚姻制度,已渐渐成为‘同伙型’(Partney Type),就是夫妇的结合,完全像生意的买卖一样;一切的金钱、物质,以及家务的管理,都各自分担一半。
而他们结合的动机,不是纯为肉欲的享受,就是把家庭看做‘消愁解闷’的地方!这种婚姻制度,不是显示其人民的精神失常,就是人类兽性的复发!根据美国许多心理学家的调查结果,美国人们已对现有的文明,发生厌恶;因为他们的衣著,以及种种生活行为的表现,都开始回复到原始的状况!由于以上的事实,所以,又有许多悲天悯人的人士,提出对人类的警告和劝言,呼吁大家不可忽略精神的寄托。
愿天下众生离苦得乐,愿世界佛友觉...
愿天下众生离苦得乐,愿世界佛友觉...展开全文中华文化普利众生指导人生,佛法精髓救度众生觉悟人生,儒家精神修身养性广种善因。
愿天下众生离苦得乐,愿世界佛友觉悟法喜,愿娑婆世界平安吉祥,愿伟大的祖国该繁荣昌盛,愿世界充满和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和科学相应的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就是佛教。
人生就是个缘分,人生就是活在一个缘分当中,如果没有缘,我们怎会今世在人间相见;如果没有缘分,我们怎能成为兄弟姐妹;如果没有缘分,我们在末法时期怎么能够闻到佛法?希望大家在人间一定要懂得,离苦得乐靠的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佛教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活出真正的生命的价值来,一个有智慧的人放得下、看得开、想得明白、过得自在,一个人如果想通了,做事就会通达,内心就会通泰。
世俗的名和利,我们不要,因为无论得到还是得不到,得到的多还是少,都是空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有欲望而不执著,有求而不贪,求佛心态越平衡就会放下越多,心态平衡的人就会淡定、坦然、从容,六根清净,万事不扰。
经常跟大家讲,学佛人必须要诚实,如果连诚实都做不到,就慢慢离开了佛法。
说谎没有意思,真心待人,别人会把你当作亲人一样,常说谎话的人得到的是——即使你哪天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你的。
记住了,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别人,伤别人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佛法说“知其人之心为吾之心是为智”,你能够懂得别人的心,你就能够懂得自己的心,当你懂得别人的意,你就能够明白别人真正在世界上生活的含义。
因为我们伟大的菩萨最知道人间的孩子受的苦,所以观世音菩萨妈妈才说有求必应。
寒冬来临了,很多人说“我很想去救人,但是我怕他不相信,他是一个很坏的人,我救不了他,我还会自己背业;我救不了他,还会伤害自己”。
有一个禅师和弟子看到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禅师就想去救它,而他的弟子阻拦说:“师父,你难道忘记农夫与蛇的故事吗?”禅师说:“当然没有忘。
运用四圣谛消除MBA学习中的烦恼
1
2
悲观时怎么办?
01
02
03
04
05
06
做事不能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因为时机是不等人的,犹豫不决会错失良机。
优柔寡断者的类型有:
缺乏自信者
很难确立自己的目标者
有依赖心理者
被别人目光所左右者
犹豫心理
积累知识经验
进行思惟训练
若能具备戒定慧
智慧的发生是空与有两个因素的作用,空与有的微妙关系一个生活的最高智慧。
05
待人处事,要保持不被境界所牵动的态度,要保持不被贪欲蛊惑的定心,要保持不被冒犯所激怒的平静,这就是禅定。
03
定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控制能力。
01
慧是指自己不被物欲蒙蔽,不被成见所障碍,不受情绪所干扰时,流露出来的省察力。
03
从失败的原因上
悲观者倾向于将失败解释为个人原因,认为自己要为失败完全负责; 乐观者认为失败虽然有个人原因,但不只是个人的原因,有时一些无法抗拒的因素也影响着成败。
从时间难度上
悲观者把失败解释成永久性的; 乐观者认为,一次失败是暂时的。
01
悲观者与乐观者不同
改变悲观的原则: 要朝好的方向想 不要过于挑剔 偶尔也要屈服 要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
苦谛是众生现实生活、生命状态的真实反映。
一是庸流之辈。
一是胜者精英,
胜者有意苦,而庸流有身苦。
在世间,人大致分有两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集谛是对痛苦根源的揭示。来自人生的本质是苦,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有痛苦的经验,没有不曾受到痛苦的折磨,只是受苦的程度不同而已。
人生的问题根源虽然与外界环境有关系,但主要还是根源于有情生命的内在。
悟圣大和尚在“集福增慧”2020迎新晚会上的新年致辞
悟圣大和尚在“集福增慧”2020迎新晚会上的新年致辞欢迎大家来到洗心禅寺,在这辞旧迎新的吉祥时刻,佛光普照,祥乐飘飘,喜气洋洋,普天同庆,我们一同在此祈福迎新,让我们至诚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灾难消除,社会和谐,人民安乐,正法久住,造福人间!回顾既将过去的xx 年,我们充满感动和感恩!感动于诸佛护佑、众缘和合、人天拥护,洗心禅寺弘法利生事业圆满如愿。
我们的僧团严持戒律、精进修行、努力办道,法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面向信众的讲经、放生、禅七、行脚、祈福法会等活动持续不断;我们成立了湖南省首家由寺庙发起成立的基金会—湖南省长沙洗心禅寺慈善基金会,我们的法师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我们的广大义工无私奉献,基金会成功启动了“万名学子助学计划”,首期已资助应届贫困大学生300名,从此,我们有了聚集爱心、奉献爱心、扶贫济困的社会平台;洗心禅寺“和”文化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包括多宝佛塔、慈善中心、地藏殿、弘法楼、居士楼以及相关配套建筑项目,建成后,我们的弘法办道设施将会更加完善。
在此,我代表洗心禅寺两序大众,深深感恩关心和支持洗心禅寺发展和建设的各位领导、各位大德居士、各位义工、各位信众,和社会各界朋友!“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会把感恩之心化为对社会的责任,对众生的责任,努力践行“以佛法化导人心、以善行利益社会”。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诸佛菩萨的悲愿,佛教的根本关怀是人的幸福安乐。
“智慧”与“慈悲”是佛教的两个中心。
年,我们将以人间关怀为主体,重点开展传播佛教智慧的文化活动和落实佛教慈悲的慈善活动,开展助学、爱老等慈善活动,洗心慈善基金会xx年将继续推进“万名学子助学计划”,面向湖南省资助应届二本以上贫困大学生1000名。
新年即将来临,祈愿:佛陀的智慧之光遍照神州,佛陀的慈悲之爱遍洒人间,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佛法所带来的无限光明、无限温暖、无限祥和、无限美满,一切众生消灾免难、离苦得乐!祝愿大家法喜充满、福慧双增;祝福大家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时吉祥,人财两旺、诸事圆满!愿大家把吉祥和平安带回家,带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新的一年,人人安乐,家家幸福!。
国学知识题库(四)
衡阳市全民国学知识电视争霸赛(第二季)题库四(古典文学素养题 4709-4956题)4709.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4710.为政之道,在于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471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答出其中五个即可)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4712.明代剧作家沈自征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4713.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郁轮袍》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4714.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孝经》4715.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4716.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4717.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孝经》4718.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孝经》4719.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孝经》4720.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4721.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孝经》4722.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孝经》4723.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孝经》4724.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孝经》4725.《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孝经》4726.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
——《孝经》4727.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庄子》472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赵朴初《哀辛士》诗帖探析——从关静之、关絅之说起
之说起内容提要:《哀辛士》诗写于1941年,是赵朴初先生在“皖南事变”爆发后有感而发所作。
时隔五十多年之后,赵朴初以《哀辛士》诗为创作内容挥毫书写了这段难忘的历史。
《哀辛士》表达了赵朴初对惨遭暗算的新四军军民的哀思和悲愤之情。
本文从赵朴初的学缘到佛缘,从出世到入世,讲述了一代文化巨人的人生转变。
关键词:赵朴初;诗歌;书法;《哀辛士》诗帖弟关幼的心灵播下了一颗佛性的种子。
1907年,赵朴初被关静之、关进了东吴大学附中,经过一年的苦读顺利考入该校高中部学习;三年的努力又让赵朴初成功地迈进东吴大学的校门。
在这一时期,赵朴初收获了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薛灌英可以说是赵朴初的伯乐。
在高中期间,薛灌英发现赵朴初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还有领导的潜质,此后薛灌英便对赵朴初进行了考察之等发起的上海佛教居士林正式成立,并发展为佛教净业社,关为净业社社长。
之后,关之辞职举家迁入净业社董事简氏兄弟捐助的“觉园”(“觉园”是简氏兄弟的私家住所,后改为佛教活动场地)。
赵朴初也跟随关静之、关之一家来到觉园居住疗养。
在觉园,赵朴初一方面休养身心;另一方面协助关之处理一些佛教上的事务。
在“觉园”期间,赵朴初遍览佛经、精研佛法,通过参加开封相国寺的护法运动,赵朴初相继担任了上海佛教会秘书和中国佛教会文书之职。
之的引导和培养是分不开之热衷慈善事业,创办上海佛教慈幼社救助社会孤儿,关之任社长,赵朴初为副社长,关静之担任义务教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关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
淞沪会战打响后,赵朴初又积极投身百万难民的救助之中。
随后,赵朴初与许广平等创建抗日救亡组织“益友社”。
这些社会实践对于赵朴初而言都是值得的,更是滋养了他的佛赵朴初《哀辛士》诗帖时代挥之不去的烟云与阴霾,他们尽其所能地刺穿、冲破包裹时代的雾霭和乌云,即使以身撞击,遭遇雷鸣电闪,生命垂危,也毫无惧色,反而笑对历史之风云。
赵朴初即是先知先觉的智者、不畏生死的勇者、忧国忧民的仁者。
高二叙事作文《游香炉峰》1500字
高二叙事作文《游香炉峰》
走上台阶,看到炉峰禅寺的
殿阁 一个
,恰逢寺中修工,不便
进得,故只在门口敬慕一番,从殿左 绕过。炉峰禅寺是一片庞大宽阔的
高二叙事作文《游香炉峰》
从这里到香炉山有一段距离,
一路上花香翠树,倒也神闲自得。本 有上山的观览车,但我们最终都决定
走路上去。
大约过得半个过小时,到得
距香炉峰脚下的炉峰禅寺建
筑群不远,可见左边有一簇古建
名山 筑,更有一座在江南各处
都
八面 极少见的宽大广阔的
高塔,
哥们 于是我开始怂恿
去那边看看。
关键词:香炉,一段距离,走路,小时,
高二叙事作文《游香炉峰》
不久,我们一起出去,在门口见
到又有无知不知情的游客闯将
进来,本想制止,但转眼一想,就当
他们是前来拜见地藏王菩萨
的了也无不可。
出得园外,又往草丛上踏出
园门 的路上来,而
是直将出来的,
地势类低,通往大路右侧,这
是有原因的。
关键词:游客,闯将,地藏王,菩萨,
草丛,园门,地势,大路,原因,出去,见到, 无知,进来,制止,转眼,拜见,不可,踏出, 出来,不久。 词语:游客 拼音:yóukè 解释:旅人;游子。《管子·轻重 乙》:“吾国者,衢处之国也,远 秸之所通,游客蓄商之所道,财物 之所遵。”宋曾巩《宝月大师塔 铭》:“而乡邑之人,至於羈旅游 客,其归之者,无不厌其意。”明 高启《偃松行》...
高二叙事作文《游香炉峰》
炉 我也是到下山才了解的,而通往
峰禅寺的大门口的大路会
交叉 与从天福园出来的路
,但大
路在上,交叉处是一座桥,名
号忘矣。
到得炉峰禅寺大门,从左边进去。 大门有两处,左右各一边。中间是一 座较宽广极高的九龙壁。
[精品]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好文章!好胸怀!没想到现在的佛门中有这样不俗的师父。
阿弥陀佛。
原文地址: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作者:宽运法师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心量往往决定他的成就;心量越大成就就越大,由于佛菩萨心量之大是无边无际的,所以成就尽虚空遍法界。
菩萨自利利他的精神,其根本理念就在于「无我」。
「无我」,也就是「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愿,以世间法来说,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凡事以天下为先,凡事以大众为首,这份无我无私的胸襟,古今圣贤之中宋朝的范仲淹,可说是典范与代表。
他虽然没有信佛学佛,但是他一生所作的都是菩萨行。
范仲淹从小就懂得立志。
有一次他去算命,走到一个地方,看见一位算命先生,他直接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着实吓了一跳。
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为何口气这么大?」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跟算命先生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有些纳闷,为何志愿如此悬殊,就问他:「你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志愿?」范仲淹回答说:「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听完之后很感动,一个小孩子竟然念念想着要救人。
于是算命先生想了一想,立即就对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心,乃真正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古时候父母给孩子取名字,就是对孩子的期许。
像范仲淹就给他的大儿子取了个名字,叫范纯仁;「纯仁」就是期许孩子纯是一颗仁慈之心。
后来他的孩子长大了,有一天,他吩咐儿子押解五百斗麦子回江苏老家。
在运送过程中,范纯仁遇到了父亲的一个老朋友。
在交谈中,了解到父亲这位故友家庭状况很不好,父母都还没有安葬好,女儿还没有出嫁,所以需要一大笔钱。
范纯仁立即就把五百斗麦子卖掉,结果钱还是不够,范纯仁又把押解麦子的船也卖了,这样就解决了父亲故友的困难。
后来他回到京城向父亲报告,父子俩坐在同一张桌子旁边,范纯仁说:「父亲,我把五百斗麦子卖掉以后,钱还是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释圣愿法师事迹简介
释圣愿法师,江西九江人,俗姓谭,名明超。
1978年,出生在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自幼便经常跟随祖母到寺院焚香礼佛,喜茹素,厌荤腥。
从小受佛教熏陶,14岁皈依三宝,2000年7月拜南昌市显教寺住持戒全大和尚剃度出家,法名“圣愿”。
2000年10月,法师往湖北黄梅四祖正觉禅寺,求受具足戒。
戒期圆满后,前往河北柏林寺参学,就读于佛学院,依止净慧长老修学。
2001年4月,法师应宜春化成寺方丈戒全大和尚之请,出任化成寺监院。
同年12月,应袁州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之请,住持袁州显应禅寺,主持修复工作。
2002年4月7日(农历2月25日),本焕长老在深圳弘法寺丈室,将临济宗第45代法脉付予法师,赐法名“常荷”,并书偈一首:“常持诸佛无上戒,荷担如来真妙空。
圣贤度生弘法化,愿力无尽广利群。
”
2004年4月,法师当选宜春市袁州区佛教协会会长。
同年6月,又当选为宜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2006年5月13日,一诚大和尚在宜春市靖安宝峰禅寺,将沩仰宗11代法脉付予法师,赐法名“道宣”。
2008年10月,法师参加由中国佛教协会组织的访问团,赴韩国参加中、日、韩三国佛教研讨交流会。
2011年8月,法师当选为宜春市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2011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宗教文化(佛教方面)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2012年4月参加由中国佛教协会组织的代表团,赴香港参加“第三次世界佛教论坛”。
圣愿法师出家以来,一直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为座右铭,积极弘扬佛教事业。
为修复显应禅寺及明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事业的发展的需要,历经艰辛,10余年往来于上海、深圳、广州、九江等地,共筹募善款2000余万元,为民办大事:一是筹资50余万元在温汤镇田心村显应寺对面马路旁的大沙州上修筑了400余米的河堤用于引水灌田,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筹资近2000余万元修复显应寺道场:大雄宝殿、天王殿、大山门、佛教广场、观音殿、地藏殿、祖师殿、伽蓝殿、钟楼、鼓楼、五观堂、功德堂、指月楼、客堂、西归堂等,使得显应禅寺第二期修复工程顺利竣工。
圣愿法师自2002年任袁州区佛协会长以来,工作认真负责,管理井然有序。
多年来在贯彻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和江西省政府颁布的《江西省宗教事务条例》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两个《条例》的宣传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我区佛教信众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每年与各寺院签订了寺院目标管理责任状和防火安全工作责任状,并开展评优评先活动。
捐款4万余元筹备区佛协办公场所,创办会刊《袁州佛讯》。
近年来,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局、省民政局、省佛协、
市民宗局、市民政局先后授予袁州区佛协“先进社会民间团体”、“先进佛教协会”、“和谐宗教团体”等光荣称号。
多年以来,圣愿法师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从事社会慈善事业,在救助东南亚海啸、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抚州洪灾以及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方面,共捐善款30余万元。
圣愿法师当选市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常委以来,积极参政议政,为袁州经济社会事业做贡献。
他在每年的政协会议上或闭会期间,为市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提案、建议意见共计20余件。
认真做好对外联络工作,2005年下半年,上海城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捐款刊印显应寺专刊5000册,专刊重点宣传宜春市的投资环境和佛教事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主动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客商联系,引进项目资金,积极为袁州招商出谋划策,为慈化寺、显应寺、广利寺、古林寺等建设做宣传、规划和指导,为禅宗文化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