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过程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略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e1499f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2.png)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略我国目前的住房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初期还是改革开放之后,都曾经出现过各种形式的住房制度。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住房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针对现实的情况,我国正不断加强住房制度的改革,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本文就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略展开阐述。
一、住房制度的改革历程我国的住房制度可追溯到建国初期,那时候的住房制度主要是由国家集中统一安排和分配。
196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住房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国家逐渐放开了住房分配的管制,转向了市场化的方向。
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力推进了城市住房保障,其中包括了低价保障房等各种形式的住房保障措施。
而到了2016年,我国发布了《城镇房地产发展和管理条例》,加强了对于住房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可以看出,我国住房制度的变化经历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得人民的住房保障得到了更好的实现。
二、住房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挑战虽然我国住房制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住房价格过高,房子成为了不少人投资的标的,这使得人民的住房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其次,住房保障的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对于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不够。
同时,地方政府在发展住房市场的过程中,往往将其视为经济的拉动点,这使得住房市场的波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最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土地的供应和规划设计等问题逐渐凸显,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
三、住房制度改革的路径在解决住房制度改革难点和挑战之前,我国需要对其路径进行一番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向,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政府应该继续出台有关住房市场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网络。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的保障,尤其是针对青年人群等“夹心层”人群的保障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798f90fbe23482fb4da4c90.png)
2005 年 5 月 9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 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这一通知被作“新国八条”
2006 年5月 17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被称为“国六 条”的房地产业六项调控措施;2006年 5 月 24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 通知》,这一通知被称作“国十五条”。
1996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国有住房 出售收入管理的意见》, 同意售房收入全部留归售房单位并用于住房建设和住 房改革。至此, 产权单位进行房改的积极性才得以调动, 公房出售才得以继续 开展。
全面推进阶段
出台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政策
1998 年 7 月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 知》(以下简称房改通知)的颁布,住房的实物分配被明令停止。住房实物分 配的停止意味着单位与住房供给之间联系的切断,意味着职工将要通过市场来 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意味着单位内住房制度的福利色彩将被最终消除。这样, 我国的住房商品化改革在经历了 20 来年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后便达到了一个 高潮,或者说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在经过了 20 来年的历程后从量变进入了质 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 迁的过程
根据不同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征, 可以将 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
初步实践阶段( 1980 年 6 月—1994 年 6 月) 综合配套阶段( 1994 年 7 月—1998年 6 月) 全面推进阶段( 1998 年 7 月—2007 年 7 月) 结构调整阶段( 2007 年 8月至--) 。
1991 年的房改政策相对于 1988 年的房改方案在内容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 如 1991 的房改政策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规定。但是,1991 年房改政策出台的主要意义还不在于政策内容上的变化,而是在于使住房制度 改革受到了重新关注与强调,在于住房制度改革在经历了几年的停顿后得以继 续推进。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bdcf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8.png)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过去,住房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不足和质量低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然而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变,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变化使得我国住房政策需要从简单追求数量扩张向提高住房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和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转变。
研究和分析我国住房政策的变迁对于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有效应对当前的发展挑战。
1.2 研究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我国住房政策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的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分析,可以加深对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的理解,有助于总结经验、借鉴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我国住房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入探讨住房政策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加强住房政策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衔接,提高政策的适应性和时效性,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对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改进政策措施,保障住房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研究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下的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住房政策的影响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住房政策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剧,城乡差距加大,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也引发了住房政策的调整和变革。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71e1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1.png)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矛盾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逐渐演变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意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但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住房问题成为了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住房政策的变迁与调整也成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住房政策变迁的历程1.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历经战乱,我国的住房条件极为艰苦。
建国初期的住房政策主要是以解决人民基本住房需求为核心,政府通过实施公房分配政策,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权益。
但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十分贫困,政府对于住房建设的投入非常有限,导致了公共租赁住房供应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逐渐放开了住房市场,允许了个体经济的发展和房屋交易,同时也鼓励了个人自主购买住房。
传统的公房分配政策逐渐被调整和改革,住房市场逐渐形成。
但由于住房市场的自由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房价飙升、房地产泡沫等,住房问题逐渐演变为了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与完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政策,如实施了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推行了房地产税收政策、实施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等,均为了解决当前社会矛盾中的重要问题。
在新时期,我国提出了“居有所安”的住房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政府鼓励了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推出了租房补贴政策,同时也加大了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与支持力度。
政府还大力支持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当前住房政策的特点与趋势1. 多元化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住房政策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政府不再简单地依赖公房分配政策,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
农村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
![农村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fe10bf69dc5022aaea0016.png)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近四十来年农村的住房变化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生活的栖息地,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几十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
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从六、七十年代的平房筒子楼,八十年代的单元楼,九十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一、调查目的: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农村住房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对住房变化的情况,我们特做了此项调查。
二、调查手段:1、口头调查:采访村民、结合自身在农村长大所对农村住房的了解2、资料搜集:通过上网,及相关报刊杂志查找一些有关改革开放30年住房的变化。
三、调查内容:1、住房的变化还没进行改革开放前,爷爷那一辈住的大多都是土坯房和茅草房。
所谓的土坯房就是四边的墙壁都是用土围成的,中间是用大大的木桩构成的房梁,一般都是选择比较坚硬和耐用的大木材,顶上是简易的瓦顶盖,屋内又暗又潮湿,天气好时,可以在外面煮饭菜,遇到天阴下雨,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提进屋内,煮饭、炒菜时,房内不透风,充满了油烟。
后来到了爸爸那一辈,他少年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
记得爸爸说到他小的时候住的也还是土坯房,家里姐妹多的家庭居住条件很拥挤。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1978年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到1979年,村民们开始有些余粮,生活比以前宽裕了些,爷爷决定带领爸爸几姐弟们改建砖房,房子建成后,一家人确实欢喜了好一阵子,但是不久,砖房的种种不足之处也体现出来了,首先是取暖问题,每次在房子里生火时总是乌烟瘴气,没过两年白白的墙就被熏黑了;其次是没有卫生间,大小便只在住房外解决,尤其是夏天蚊虫特别多,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ca2f224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4.png)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中国住房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住房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我国70年住房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看到从房屋短缺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再到现在的租购并举,政府在改善国民居住条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住房问题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的房屋短缺十分严重,许多城市居民甚至住在棚户区或者简陋的房屋里。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房屋建设,兴建了许多公共住房,并在城市周边修建了大量的工人宿舍,以解决工人的住房问题。
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房屋建设的质量和数量都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逐渐走向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政府开始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低收入者提供了许多租赁住房和廉租房。
中央还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来。
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住房压力,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住房条件。
2000年以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也加速了。
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里的人口密度也逐渐增加,住房问题再次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政府意识到市场化的住房供应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于是开始推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通过政府购买、保障性租赁和公共租赁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低收入群体和新就业者的基本住房需求。
这一政策切实为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解决途径。
未来,我国的住房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一方面,城市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使越来越多的人面临买房困难,政府需要继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力求使更多的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住房条件。
随着年轻人的逐渐成熟,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他们更加注重居住的便利性和环境的宜居性,政府应该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中国房地产历史政策
![中国房地产历史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94826a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7.png)
中国房地产历史政策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房地产历史政策。
一、住房制度改革:1988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推动由公
有制向多元化发展,引入商品房,并逐渐取消了旧的分房制度。
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
系列调控政策,旨在遏制过快房价上涨。
这些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以及推行土地使用权有限期等措施。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采取了租售同权、低价出让土地等政策,鼓励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
四、房地产税的探索: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探索出台了房地产税的政策框架,并在少数地区进行试点。
这一政策旨在从源头上调控房地产市场,减少对经济的不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例如,一些限
购政策可能被绕过或者利用,导致地方政府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应对。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平衡市场需求和稳定社会。
综上所述,中国房地产历史政策是为了调控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和促进经济增
长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保持市场的稳定,并提供适宜的住房,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1978-1991年)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1978-1991年)](https://img.taocdn.com/s3/m/2eed7d5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b.png)
康天锦摘要: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自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以后,中央领导同志重视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在部署加强住宅建设的同时,推动了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开展调查研究,采取一系列措施,具体指导,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不断发展。
关键词:住房制度改革;住宅建设;住房问题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138-(2020)05-0016-27 收稿日期:2020-04-20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发表相关讲话开始,已经40余年。
其中1978-1991年的14年间,属于住房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在今天看来,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至关重要,意义非凡。
笔者作为见证者与亲历者,对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过程、相关背景等,予以简要梳理,以期让读者全面了解那个时期住房制度改革进程。
当然,每个阶段后的简单分析属于个人认识,不妥之处谨作参考。
1978-1991年,住房制度改革大体上分为五个阶段。
1 探索实验阶段(1978-1982年)1978年9月7-13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召开全国第一次城市住宅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向邓小平同志汇报,邓小平提出:“解决住房问题的路子,能不能宽一些?比如:允许个人建房或者住建公助,分期付款,把个人手里的钱动员出来,国家解决材料,这方面潜力不小”,并指出要从各方面研究这个问题。
这次会后,1978年10月19日国务院以222号文件批转国家建委关于加快城市住宅建设的报告,指出城市住房存在的问题是:(1)平均居住水平低,城市人均3.6平方米,比解放初期4.5平方米还低。
(2)缺房户数量多,全国323万户,占17%。
(3)危房棚户改造慢。
提出解决住房问题的7年规划,邓小平同志要求1985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5平方米,只能高,不能低。
住宅建设要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的四个积极性。
1979年国家城建总局从国家补助住宅建设的资金中,拨给陕西、广西一部分资金,建设住宅出售给个人。
住房政策变化
![住房政策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96926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e.png)
住房政策变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住房政策也是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住房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深入探讨住房政策的变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一、住房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住房按照计划经济的方式进行分配,人们需要通过单位提供的配套住房解决居住问题。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导致住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逐渐进行了住房制度改革。
首先是商品房的兴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房成为了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重要途径。
市场化的房地产行业迅速崛起,各类房产企业涌现出来,住房供给逐渐多元化。
这使得人们在选择住房时有更多的自主权,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个人需求进行选择。
其次是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实施。
住房公积金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为人们购房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通过缴纳住房公积金,个人在购房时可以获得额外的贷款或补贴。
这使得许多收入较低的家庭也能够购买到适合自己的住房,提高了他们的居住条件。
最后是租赁市场的发展。
过去,我国租赁市场不发达,许多人面临着租房困难。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租赁市场逐渐形成规模,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租房选择。
租赁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一些人的临时居住需求,而且对于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也提供了便利。
二、住房政策的调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住房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以满足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
另一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以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首先是推出了限购政策和限售政策。
为了遏制投机炒房现象,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一些热点城市纷纷出台了限购政策和限售政策。
这些政策限制了特定人群或者购房者购买房产的数量和频率,以保护市场的稳定和人民的利益。
谈我国房地产业的制度变迁
![谈我国房地产业的制度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4f1ffa01f78a6529647d53eb.png)
第 一 阶 段 , 中 国 建 立 后 至 改 革 开 放 新
前 ,这一 时期 主 要特 点 是住 房 的实 物分
配 。 中 国成 立 初 期 , 家 对 住 房 逐 步 实 新 国
产权是排他 的,它体现房地产商品的
市 场 价 值 和 拥 有 者 的特 权 。房 地 产 价 值 及
行 了接 管 、没 收 和 整顿 ,分配 给 个 人 ; 15 9 6年实行社 会 主义改 造 ,采取 “ 国家
经 租 ” 的 方 式 ;1 6 6年 对 公 开 的 房 地 产 9
与其相伴随 的占有、 处置 、 抵押 、 赁、 租 典 当等等 相 关权 利都 孕育 在其 产 权 的界定
出 现 了“ 沫 ” 泡 。
三 大改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的地位 ,继而 建立 了土地 的全 民所有 制和集体 所有 制 , 其 间曾通过 人民公社将土地的集体所有拔 高 为全 民所 有。从 1 6 年开始 , 92 经过调 整 实现 了土地 全民所有和 “ 三级所有 、队 为 基础 ”的农村 集体 所有的形式 。由于高度 集中垄断的体制 ,土地的使用完全靠无偿 划拨 ,土地 不具 有商品性质 ,更谈不上形 成 土地市场 。
改 革开 放 后 至 2 世 纪 9 年 代 中期 。 O 0 这
一
基本 农田 ,实施土 地复垦制度 。2 0 年 , 03 国务 院召 开全 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 秩序 电视 电话会议 , 实施最严格 的土地管
理 制度。
( )住 房 制 度 变 迁 二
现 有 房 地 产 业 制 度 评 析
体 产 权 所 有 ,第 一 次 以法 律 的 形 式 确 定 土
买卖 和租 赁 实行 严格 限 制 ,此后 对 住房 采 取 以 国家或 单 位 为主 的实 物供 给 。这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7449b85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e.png)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变革。
70年来,我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住房供给、住房保障和住房消费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住房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未来,我国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政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70年住房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年代和封建社会遗留问题,我国的住房条件十分不堪,城乡居民普遍处于低矮破旧的房屋中,缺乏基本的居住条件。
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对住房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改造,改善了人民的住房条件。
在计划经济时期,住房分配和管理主要由国家集中安排,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导致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住房条件普遍偏差,出现了“四人一间小平房”等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1980年代初期,国家提出了实行商品化住房制度,鼓励个体购房和租房。
1990年代初期,住房分配体制开始改革,逐步放开了住房销售和出租市场,城市居民购买住房的比例逐渐增加。
2000年代以来,国家陆续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等政策,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租赁市场得到了逐步完善。
70年来,我国的住房政策不断持续改革,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未来住房政策展望在未来,我国的住房政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将更加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对城市住房条件的要求将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住房政策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其次是住房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我国在住房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化进程和居民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
一文带你洞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简史
![一文带你洞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f4172b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4.png)
一文带你洞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简史一、中国房地产业的起源与发展1.改革开放后的住房改革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住房改革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初期,住房主要由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分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供需失衡等。
2.房地产业的起步与快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住房市场化改革,房地产业逐渐崛起。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房地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
特别是在本世纪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房地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二、政策调控与房地产业的波动1.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推动为了加快住房市场化改革,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贷款政策等。
这些政策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在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房价过高、市场泡沫等。
为稳定市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如限购、限贷、限价等。
这些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市场呈现出周期性波动。
三、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与挑战1.市场规模与增长速度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增长速度较快。
然而,随着政策调控和市场饱和,房地产业正面临着调整和优化的压力。
2.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分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业逐渐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竞争格局。
同时,市场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3.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新时代背景下,房地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减缓等。
然而,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也为房地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1.政策导向下的市场调整未来,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业将呈现出稳中有降的发展态势。
2.科技创新对房地产业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智能家居、绿色建筑等领域将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2fc9a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c.png)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从三个阶段来介绍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阶段。
1978年,我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经济的崛起。
在这个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也开始了探索。
在19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探索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此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房屋交易主要由国家统一安排,人们的住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住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潜力逐渐显现出来。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阶段。
1998年,我国启动了“住房改革七十条”,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房价也呈现出明显上涨的趋势。
这一时期,房地产行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涌现,住房供应得到了极大的增加。
同时,购房贷款政策的实施,也进一步刺激了购房需求,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三阶段是近年来的调控与转型阶段。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房价过高、房地产泡沫等。
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旨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确保市场稳定。
同时,政府还鼓励房地产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房地产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
总结起来,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探索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调控与转型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然而,也要注意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和行业共同努力,推动房地产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8a6f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6.png)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住房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提出,我国住房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迁。
在过去,我国住房政策主要是以解决住房供给不足和住房价格上涨为主要任务,而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社会矛盾的逐步转变,住房政策也在不断演进。
如今,我国住房政策已逐渐由简单满足住房需求转变为注重提高住房质量和促进居民居住享受。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的凸显,现阶段我国住房政策的调整和改革迫在眉睫。
住房政策的变迁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以及政府部门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住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2. 正文2.1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的住房政策演变“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住房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住房分配制度到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开放和住房商品化,我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从过度干预到逐步市场化的转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限购限贷政策、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以缓解住房紧张和改善居住条件。
我国住房政策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房价过高、房地产市场波动大、城市与农村居住差距等。
政府部门针对这些挑战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调控房地产市场、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推动租购并举等。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住房政策也在不断演变,力求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住房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我国住房政策主要以解决城乡住房短缺问题为重点。
当代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
![当代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35cf495f18583d0496459ea.png)
当代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城镇住房政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计划的福利房分配政策,单位制内的成员由单位解决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住房攻击从逐步的商品化向全面、快速的市场化方向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央政府开始调整原有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意图平抑房价与调整房屋供给结构,促进社会住房资源的分配公平。
2.1改革开放前住房政策——福利住房制度(1949—1978)1949年后,我国实行的是实物分配和低租金住房政策,城镇住房建设有政府部门、事业机关、国企等单位负责,然后以实物形式分配给城镇居民,收取低廉的租金。
在这样的体制之下,住房成为单位制下的重大福利。
当时由于住房属性的福利性,住房供给的计划性,造成房屋供给缺乏激励,住房成为稀缺资源据统计,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29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停留在4.5平方米的水平上,缺房户占城镇总户数的47.5%。
可见,“住房难”成为改革开放前的一种普遍现象。
与此同时,住房有行政单位进行分配的方式也十分容易滋生不正之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改革以实物分配和低租金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分房住房政策迫在眉睫。
2.2改革开放后的商品化探索阶段(1978—1998)住房制度改革起始于1980年邓小平关于住房问题的讲话。
邓小平指出:“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
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
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
可以一次性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
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
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考虑买房合算”。
此后,房改大致经历了“优惠售房”试点(1979—1985)、“提足增资”,优惠出售住房(1986—1990)以及以售带租(1991—1993)等改革阶段。
总体而言,1990年以后,住房市场化改革全面开展。
2.3全面、快速市场化阶段(1998年至今)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神话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全国城镇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动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房子的三次变迁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房子的三次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6a2f1c9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6.png)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房子的三次变迁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将通过讲述房子的三次变迁,探讨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变迁:从集体宿舍到商品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起步阶段,住房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时期,大部分人都居住在集体宿舍中。
这些宿舍通常是简陋的单间,没有私人厨房和卫生间,居住条件十分拥挤。
由于住房资源的匮乏,人们不得不忍受这样的生活环境。
然而,改革开放的推进为住房问题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商品房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住宅选择。
人们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房屋,并享受到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这种变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催生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房地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次变迁:从小产权房到产权证在1990年代初期,小产权房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小产权房是指个人在没有政府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建造的住房。
由于这些房屋一开始并没有法律保护,房主在面临拆迁风险,无法正常获得房产权证。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政策逐渐放松,小产权房也开始得到了合法化的机会。
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小产权房通过一系列程序正式办理房产证。
这次变迁不仅让小产权房合法化,也让房主们获得了稳定的产权保护。
这个变迁对于居民来说意义重大。
他们不再需要担心房屋被强制拆迁,也不再需要担心房屋的产权问题。
这为人们安居乐业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信心。
第三次变迁:从新农村建设到城镇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住房的改善成为了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注重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住房的硬件设施。
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住房变化课件
![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住房变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52650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8.png)
xx年xx月xx日
• 引言 • 家乡住房的变迁历程 • 住房变化的驱动因素 • 住房变化的成效与影响 • 未来住房发展趋势与展望 • 结语
目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了解家乡住房变化的 历程和影响
探讨住房政策在改革 中的作用和影响
分析住房变化与经济 发展、人口流动的关 系
04
住房变化的成效与影响
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居住面积增加
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居 民的居住面积普遍增加, 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住房品质提升
随着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进 步,住房品质得到显著提 升,如保温、隔音、节能 等方面。
配套设施完善
住房周边的配套设施日益 完善,如学校、医院、商 业设施等,提高了居民的 生活便利性。
市场上提供了多种类型的住房,包括商品 房、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房等,满足不 同层次和需求的居民。
城市更新与改造
绿色建筑与智能化
城市更新和改造项目加速了老旧小区和棚 户区的改造,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 活质量。
绿色建筑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 提高了住房的节能环保性能和居住舒适度 。
03
住房变化的驱动因素
房地产市场的崛起与发展
房地产投资增加
随着居民对住房需求的增长,房 地产市场逐渐崛起,吸引了大量
投资。
房价上涨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房价普遍 上涨,但也存在部分地区房价过快 上涨的问题。
房地产政策调控
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和保障民生,出 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政策进行调控。
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城市扩张与更新
提高住房品质
继续加强住房品质的提升,注重住宅 的舒适性和功能性,满足不同人群的 居住需求。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e251d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e.png)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是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所涉及的矛盾内容和主要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
住房问题作为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存在的重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住房政策也发生了明显的变迁。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住房建设主要由国家集中统一规划、组织和安排,以解决城乡住房困难为主要目标。
这一时期,住房分配主要以单位为单位,由国家统一分配房屋,在城市中间层干部和工人、农民等住房待遇差距不大。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住房供应紧张,住房问题一直存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1988年,中共中央提出实行住房制度的改革,将住房问题纳入“平等、公平、公正、人性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中。
住房的供求关系由国家主导向市场调节转变,房屋分配由单一而多元化,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起来。
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房地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有所居”的目标,以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为核心,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事业的发展。
自此之后,我国住房政策开始逐步完善,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改善住房环境。
2003年,我国政府制定了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十年规划”,提出了城镇住房保障体制创新,完善保障方式,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此后,我国住房政策主要包括了保障性住房、公租房、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低保人口、特困人员、廉租房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基本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问题依然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住房条件的变化(精)
![改革开放以来住房条件的变化(精)](https://img.taocdn.com/s3/m/21fb5f44eff9aef8951e060b.png)
+ 八十年代中期,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元房,
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用今天的眼光看房子面积是很小,但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了。
+
一边是急需改善的住房条件,一边是捉襟见肘 的财政难题,关系民生的“住房难”,成为当 时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1988年1月,中央宣布将房改正式纳入中央和 地方的改革计划,由此拉开中国住房体制改革 的序幕。
Hale Waihona Puke + 八十年代,住房改革也出现了分水岭。表现为“福利房”仍占主导地位。
同时,原先分配的福利房以及各式各样的自建公房,折价转卖给了使用者。
+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反映群众住房难的电影《邻居》引起共鸣, 剧中那栋条件恶劣的筒子楼正是“福利分房”时代国人住房条件 的真实写照。经过“国家高积累、低消费,民众先生产、后生活 ”的物质匮乏时期,“安居”逐渐成了中国人的迫切需求。
翻开当年的人民日报我们看到那时的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7平方米左右很多参加工作多年的同志还与其他人挤在仅有几平方米的筒子楼房间里不少年轻人感叹找媳妇容易找房子难房荒之所以在80年代显得格外突出一方面是50年代生育高峰带来人口增长速度远超住房建设速度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当时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福利分房制度成为压在政府肩上的沉重负担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民众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百姓住房经历 了从福利分配到个人消费的巨大转 变,如今,购房已经成为大多数人 一生最大的一笔支出。
+ 改革开放初期,住房大多是分配的。筒子楼,便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
住房样式,当时很时髦。
随着时间消逝,筒子楼渐渐天破旧,它再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了,人们把它 重新改建,里面的单房改成了套房,单元的门前都安上了厚厚的防盗门。如今, 筒子楼只能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不同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征, 可以将 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
初步实践阶段( 1980 年 6 月—1994 年 6 月)
综合配套阶段( 1994 年 7 月—1998年 6 月) 全面推进阶段( 1998 年 7 月—2007 年 7 月)
出台住房市场调控政策
2003 年,伴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的颁布, 国家将住房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对住房市场的调控上来。 2003 年 9 月,全国首次房地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提出房地产业已 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会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 发展的通知》。 前者的目的在于确立市场化的住房制度,使市场在住房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出基 础性的作用;后者的目的则在于弥补住房市场之不足,完善市场化的住房制度, 促使住房经济的平稳运行和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1991 年的房改政策相对于 1988 年的房改方案在内容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 如 1991 的房改政策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规定。但是,1991 年房改政策出台的主要意义还不在于政策内容上的变化,而是在于使住房制度 改革受到了重新关注与强调,在于住房制度改革在经历了几年的停顿后得以继 续推进。
结构调整阶段( 2007 年 8月至--) 。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于 1978 年和 1980 年发表的两次关于解决住房问题的谈话拉开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序 幕,也意味着我国的住房政策开始由福利化向着市场化方向发生转变。 一是表现在住房投资上 二是表现在住房分配上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全价出售公房和以三三制的办法补贴出售公房等房改政策 都属于局部的试点措施 1985 年,在城镇住房建设中,企事业单位的投入比重达到了 60% ~70%,政 府投资(包括中央政府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减到了20%的水平,个人投资为 10%左右。就住房分配体制的变化来看,出售公房与提高租金都反映出了住房 分配上等价交换的导向,即住房的分配再也不是无偿性的,职工的住房消费支 出将会不断增加最终达到市场化所要求的水平。当然,住房投资体制的变化与 住房分配体制的变化是高度相关、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同时都意 味着另一个方面的变化,这两方面的变化又共同体现着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住房 政策从福利化向市场化的转变。
1996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国有住房 出售收入管理的意见》, 同意售房收入全部留归售房单位并用于住房建设和住 房改革。至此, 产权单位进行房改的积极性才得以调动 , 公房出售才得以继续 开展。
全面推进阶段
出台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政策 1998 年 7 月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 知》(以下简称房改通知)的颁布,住房的实物分配被明令停止。住房实物分 配的停止意味着单位与住房供给之间联系的切断,意味着职工将要通过市场来 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意味着单位内住房制度的福利色彩将被最终消除。这样, 我国的住房商品化改革在经历了 20 来年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后便达到了一个 高潮,或者说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在经过了 20 来年的历程后从量变进入了质 变。
出台统一的住房改革政策
1988国务院于 2 月下旬正式签署了这个方案,下达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在全 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1988 年的房改方案在颁布后的几年里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我国的住房制度 改革不仅没有取得明显进展,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上陷于了停顿,虽然不少城市 都推出了本地区的房改案,但这些方案并没有真正被付诸实施住房制度改革的 停滞局面直到 1991 年才被打破。 1991 年 10 月份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房改会议确立了租、售、建并举,以提租为 侧重点的原则,并形成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
综合配套阶段
国务院于 1994 年 7 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 国发[ 1994]43号, 简称《房改决定》) , 第一次明确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的根本目标 , 即“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城镇住房制度”。很明显 , 确保“新”制度的顺利运行,需要建立起一套界定清晰、受法律保护和部门监 督的产权体系 , 并造就千百万多元化的产权主体作为市场运作的微观基础。由 此, 公房出售再次成为这一时期房改的重点。
在 2003 年以后的几年里,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市场调 控政策
2005 年 3 月 被称为“老国八条”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 的通知》出台 2005 年 5 月 9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 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这一通知被作“新国八条” 2006 年5月 17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被称为“国六 条”的房地产业六项调控措施; 2006 年 5 月 24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 通知》,这一通知被称作“国十五条”。 这些政策采取了扩大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规模、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加 大对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需求的控制力度、加强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和对住房市 场交易秩序的整顿等措施,以努力防控住房市场的过热问题。
2008年我国的住房市场调控政策从以防控住房市场的过热为导 向转变为以刺激不景气的住房市场为导向。2008 年 10 月 22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发布了《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 节税收政策的通知》,决定适当减轻个人住房交易的税收负担。 当天,中国人民银行也宣布了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 调低最低首付款比例等决定。这些决定对于居民首次购买普通 商品住房都能够起到支持性作用。 2008 年 12 月 20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为了进一 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一是规定加大对自住型和改善型住 房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规定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 实行一年减免政策。当然,在调控的目的上,2008 年的住房 市场调控政策与之前几年的住房市场调控政策是一致的,都是 为了促进住房经济的平稳运行和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