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通假字梳理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通假字梳理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通假字梳理【苏教版必修】文言文通假字梳理▲必修一●《劝学》(1)輮以为轮(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参考答案】(1) (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通“又”,再;通“曝”,晒)(3)(通“智”,智慧) (4)(通“性”,资质,禀赋)●《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参考答案】(1)(通“授”,传授)(2)(通“否”)●《赤壁赋》(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3)举酒属客(4)举匏樽以相属【参考答案】(1)(通“凭”,乘)(2)(通“缭”,环绕)(3)(通“嘱”,劝人饮酒)(4)(通“嘱”,劝人饮酒)●《始得西山宴游记》(1)自余为僇人(2)梦亦同趣【参考答案】(1)(通“戮”,引申为有罪)(2)(通“趋”,往,赴)▲必修二●《六国论》(1)暴霜露(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暴秦之欲无厌(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参考答案】(1)(通“曝”,曝露)(2)(通“倘”,倘若)(3)(通“餍”,满足)(4)(通“勿”,不要)●《阿房宫赋》▲必修三●《离骚(节选)》(1)扈江离与辟芷兮(2)来吾道夫先路【参考答案】(1) (通“僻”,幽僻)(2) (通“导”,向导)●《指南录后序》(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2)层见错出【参考答案】(1)(具,通“俱”。

作副词,全,都。

)(2)(见,通“现”。

)●《五人墓碑记》(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3)敛赀财以送其行(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亦曷故哉【参考答案】(1) (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通“资”)(4)(通“搢”,插)(5)(通“何”,疑问代词)●《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不知【参考答案】(1) (通“矣”,语气词,了)(2) (通“供”,供给)(3)(通“餍”,满足)(4)(通“缺”,侵损,削减)(5)(通“悦”,高兴) (6) (通“智”,明智)●《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1)可予不(2)臣愿奉璧往使(3)拜送书于庭(4)召有司案图(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参考答案】(1)(通“否”)(2)(通“捧”)(3)(通“廷”)(4)(通“按”,审察,察看)(5)(通“熟”,仔细)●《鸿门宴》(1)距关,毋内诸侯(2)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令将军与臣有郤(6)因击沛公于坐(7)拔剑切而啗之(8)秋豪不敢有所近【参考答案】(1) (同“拒”,据守;同“纳”,纳入)(2)(同“邀”,邀请)(3)(同“背”,违背)(4)(同“早”,早上)(5)(同“隙”,隔阂,嫌隙)(6)(同“座”,座位)(7)(同“啖”,吃)(8)(同“毫”,丝毫)▲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无失其时(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参考答案】(1) 通“毋”,不要(2) 通“毋”,不要(3) 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 同“途”,道路●《黄花岗烈士事略序》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参考答案】1、颁同斑 2、唱同倡 3、涂同途●《秋声赋》▲必修五●《陈情表》(1)夙遭闵凶(2) 五尺之僮(3)常在床蓐(4)四十有四(5)零丁孤苦【参考答案】(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 五尺之僮(通“童”,童仆)(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参考答案】通“尔”,你的●《渔父》(1) 渔父(2) 子非三闾大夫与:【参考答案】(1)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2)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语气。

完整版文言文通假字大全.doc

完整版文言文通假字大全.doc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 ( 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冯,通“凭”,乘 ) 。

6、然是中有深趣矣 ! 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 ”"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 “苟富贵,无相忘” ( 无,通“毋”,不要 )7、 "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坐:同 " 座" ;座位。

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 )9 .五万兵难卒合.(卒:通" 猝" ,仓猝。

形容词。

)10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说,通“脱” )11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泮,同“畔” )12 . "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莫:同 " 暮" ;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13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濯:通 " 浊 " 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14芳菲菲其弥章。

( 章,通“彰” )15.椎床便大怒。

( 椎,通“捶”,捶打 )16 ."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 第一个椎:通 " 锤 " ,兵器。

名词。

第二个椎:通" 锤" ,用铁锤17 .蒲苇纫如丝。

( 纫,通“韧”,柔软结实 )18 .府吏见丁宁。

( 丁宁,通“叮咛” )19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0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陵,通“凌”,欺凌。

)21 .合葬华山傍。

( 傍,通“旁”,旁边 )吾灵尚依旁汝也。

" 旁:通 " 傍 " 依附,接近,动词。

22 .虽与府吏要。

( 要,通“邀”,约 ) 要项伯。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11共通供,供给2阙通缺,侵损3说通悦,心服4知通智,聪明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文言文复习专题——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文言文复习专题——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TAG:通假字初中文言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

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1.项为之强(jiāng)通“僵”《童趣》僵硬2.不亦说乎(yuè)通“悦”《〈论语〉十则》高兴3.诲女知之乎(rǔ)同“汝”《〈论语〉十则》你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zhì)通“智”《〈论语〉十则》聪明5.路转溪头忽见(xiàn)通“现”《西江月》出现6.一切乌有(wū)同“无”《山市》没有7.裁如星点(cái)同“才”《山市》仅仅8.尊君在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与现代汉语的“否”同义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pān)通“攀”《伤仲永》牵10.贤于材人远矣(cái)通“才”《伤仲永》才能11.对镜帖花环(tiē)通“贴”《木兰诗》粘贴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通“耶”《孙权劝学》语气词13.孰为汝多知乎(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聪明14.满坐寂然(zuò)通“座”《口技》在座的人15.止有剩骨(zhǐ)通“只”《狼》只有16.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邀请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yǒu)同“又”《核舟记》加上18.诎右臂支船(qū)通“屈”《核舟记》弯曲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fǔ)通“父”《核舟记》古时候对男子的尊称20.左手倚一衡木(héng)同“横”《核舟记》与“竖”相对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jiǎn)通“拣”《核舟记》挑选22.选贤与能(jǔ)通“举”《大道之行也》选拔23.矜、寡、孤、独(guāng)通“鳏”《大道之行也》丧失妻子的男人24.荡胸生曾云(céng)《望岳》通“层”一层层25.略无阙处(quē)通“缺”《三峡》空缺26.蝉则千转不穷(zhuǎn)通“啭”《与朱元思书》婉转发声27.窥谷忘反(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返回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通“饲”《马说》喂养29.才美不外见(xiàn)通“现”《马说》显露,表现30.食之不能尽其材(cái)通“才”《马说》才能31.其真无马邪(yé)通“耶”《马说》语气词相当于“吗”32.四支僵劲不能动(zhī)通“肢”《送东阳马生序》肢体33.同舍生皆被绮绣(pī)通“披”《送东阳马生序》穿34.百废具兴(jù)通“俱”《岳阳楼记》都35.属予作文以记之(zhǔ)通“嘱”《岳阳楼记》叮嘱36.玉盘珍羞直万钱(xiū)同“馐”《行路难》美味的食物37.玉盘珍羞直万钱(zhí)同“值”《行路难》抵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zhé)通“谪”《陈涉世家》强迫39.为天下唱(chàng)通“倡”《陈涉世家》倡导40.固以怪之矣(yǐ)通“已”《陈涉世家》已经41.将军身被坚执锐(pī)通“披”《陈涉世家》穿42.故不错意也(cuò)通“措”《唐睢不辱使命》放置43.仓鹰击于地上(chāng)通“苍”《唐睢不辱使命》青色44.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隆中对》伸张45.自董卓已来(yǐ)通“以”《隆中对》同现代汉语中的“以”46.是以先帝简拔以(jiǎn)通“拣”《出师表》挑选47.必能裨补阙漏(qūe)通“缺”《出师表》疏漏48.公输盘不说(yuè)通“悦”《公输》高兴49.子墨子九距之(jù)通“拒”《公输》抵挡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yù)通“御”《公输》防御51.公输盘诎(qū)通“屈”《公输》屈服52.亲戚畔之(pàn)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叛53.曾益其所不能(cēng)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增加54.困于心,衡于虑(héng)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梗塞不顺55.入则无法家拂士(bì)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辅佐56.故患有所不辟也(bì)通“避”《鱼我所欲也》躲避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iàn)通“辨”《鱼我所欲也》辨别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dé)通“德”《鱼我所欲也》德行59.乡为身死而不受(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原来60.小惠未徧(biàn)通“遍”《曹刿论战》普及61.始一反焉(fǎn)通“返”《愚公移山》往返62.汝之不惠(huì)通“慧”《愚公移山》聪明63.河曲智叟亡以应(wú)通“无”《愚公移山》没有64.一厝朔东(cuò)通“措”《愚公移山》放置65.欲问行人去那边通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哪里。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通假字大全姜兴强归纳整理、仅供语文教学参考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常用字。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

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

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

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 通“僵” 《幼时记趣》2.以土砾凸着为邱“邱”通“丘”,山丘。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整合(PPT)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整合(PPT)
公店(其五)》
●1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三峡》
●12.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与朱元思书》
●13.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与朱元思书》 ●14.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15.往之女家(“女"同“汝”,你)《富贵不能淫》
●16.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18.人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19,寒暑易节,使一反焉(“反"同“返”,往返)《愚公移山》 ●20.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愚公移山》
●26.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核舟记》 ●27.北冥有鱼(“冥”同“溟”,海)《北冥有鱼》 ●28.学学半(“学”同“敦”,教导)《虽有佳肴》 ●29.选贤与能(“与”同“举”)《大道之行也》 ●30.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大道之行也》
●3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祗(只)”,只、仅】 《马说》
“值”,价值)《行路难(其一)》
●38.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3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鱼我所欲
也》
●4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 “欤(yu)",语气词]《鱼我所欲也》
●4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鱼 我所欲也》
整合归类——全六册 文言文通假字汇总(53个)
●1、尊君在不(“不”同“否”)《陈太丘与友期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论语>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七年级上1.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陈太丘与友期》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愉快。

《〈论语〉十二章》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长长加“有”字。

《〈论语〉十二章》4.《兑命》曰:“学学半。

”“兑(yuè)”,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虽有嘉肴》七年级下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pān)”,通“攀”,牵,引。

《伤仲永》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木兰诗》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语气词。

《孙权劝学》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

《口技》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八年级上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yāo)”,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3.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核舟记》4.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核舟记》5.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jǔ)”,通“举”。

《大道之行也》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7.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望岳》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三峡》八年级下1.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与朱元思书》1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

《与朱元思书》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通“饲”,喂。

《马说》4.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马说》5.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马说》6.其真无马邪!“邪(yé)”,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分类汇总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分类汇总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分类汇总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分类汇总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一、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2、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3、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4、孔子云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6、药稍熔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7、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9、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10、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1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14、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15、两股战战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16、几欲先走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19、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20、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三、词类活用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四、一词多义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

苏教版语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

苏教版语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

苏教版语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篇(66个)B活板(《活板》)板:同“版”,版面。

板印书籍(《活板》)板:同“版”,用雕版。

不顺。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同“慧”,聪明。

J 项为之强(《幼时记趣》)“强”:同“僵”,僵硬。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同“俱”,全,皆。

L 小麦覆陇黄(《观刈麦》)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同“现”,出现。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同“向”,原先,从前。

Y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那么》)说:同“悦”,愉快。

其真无马邪?(《马说》)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已:同“以”,“已后”即“以后”。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辨:同“辩”,辩论。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同“避”,躲避。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同“遍”,普及,普及。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同“弼”,辅弼。

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同“辨”,区分。

C荡胸生曾云(《望岳》)“曾”(céng) :同“层”,重叠。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同“才”,才能。

裁如星点(《山市》)裁:同“才”,仅仅。

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同“措”,放置。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同“倡”,倡导。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同“德”,感谢恩德。

F 反归取之(《郑人买履》)反:同“返”,返回。

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伏:同“服”,佩服。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同“返”,返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同“返”,往返。

H火伴皆惊忙(《木兰诗》)火:同“伙”,同伴。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曷:同“何”,什么。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同“横”,与“竖”相对。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在研究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字形,即通假字。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具有特殊的用法和意义,掌握通假字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文言文通假字全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二、通假字列表以下是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列表:1. 曰(言)2. 知(智)3. 説(说)4. 行(去)5. 吾(我)6. 來(来)7. 門(门)8. 內(内)9. 於(于)10. 產(产)11. 止(足)12. 心(思)13. 身(兮)14. 居(履)15. 星(倖)16. 至(志)17. 將(将)18. 正(政)19. 餘(馀)20. 實(実)三、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主要有两种情况:1. 地理名词:通假字可以用于表示特定地理名称,例如“天子”中的“子”实际上是指称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号。

2. 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通假字可以在句子中起到表示动作、状态或程度等意义的作用。

例如,“曾”可用于表示过去的动作,“恒”可用于表示一直、常常的状态。

四、通假字的运用技巧在研究文言文时,掌握通假字的运用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一些通假字的运用技巧:1. 注意上下文: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常常与上下文相关,因此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仔细分析上下文的意思,才能正确理解通假字的含义。

2.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学生可以逐渐熟悉和掌握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注意区分音形义:通假字有时会在音、形、义上与实际字形有所不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避免混淆。

五、总结本文档为初中学生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文言文通假字全集,包括通假字列表、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以及通假字的运用技巧。

希望学生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通假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的内容,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归纳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归纳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归纳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归纳1.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2.材,通“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3.祗,通“只”。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4.反,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5.衡,通“横”。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6.见,通“现”。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7.具,通“俱”。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8.帖,通“贴”。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9.策,通“册”。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10.著,通“着”。

著我旧时裳。

——《木兰诗》11.火,通“伙”。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12.简,通“拣”。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13.诎,通“屈”。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核舟记》14.说,通“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15.遽,通“讵”。

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16.要,通“邀”。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17.有,通“又”。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18.属,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9.诎,通“屈”。

公输盘诎。

——《公输》20.坐,通“座”。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21.罔,通“惘”。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22.厝,通“措”。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23.惠,通“慧”。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4.邪,通“耶”。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25.食,通“饲”。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者而食之。

——《马说》26.蕃,通“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27.唱,通“倡”。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28.阙,通“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29.少,通“稍”。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30.畔,通“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活板》文言现象归纳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活板》文言现象归纳

文言现象归纳:1.通假字1)活板.“板”同“版”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3)若止.印二三本“止”同“只”2.词类活用1)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2)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3)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4)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3.一词多义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 6)未为简易动词,算是2)皆为板本动词,是 7)极为神速动词,算是3)又为活板动词,发明 8)每韵为一帖动词,做4)每字为一印动词,刻 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制5)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10)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被动用法以: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介词,用,拿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把3)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拿4)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介词,用5)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其: 1)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的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4)其印自落代词,那些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代词,他的、那些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代指“铁板”3)持就火炀之代指“铁板”4)更互用之代指“两块铁板”5)则以纸帖之代指不用的字模6)旋刻之代指“奇字”7)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8)以手拂之代指字模帖: 1)则以纸帖之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就: 1)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动词,完成若: 1)不若燔土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火: 1)火烧令坚用火 2)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3)持就火炀之/以草火烧名词,火。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览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览表!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览表!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僵硬2、不亦说乎说” (yuè)通“悦”《〈论语〉十则》高兴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你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聪明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出现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没有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仅仅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与现代汉语的“否”同义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牵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才能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粘贴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语气词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聪明1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在座的人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只有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邀请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加上18、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核舟记》弯曲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古时候对男子的尊称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与“竖”相对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挑选22、选贤与能“与”(jǔ) 通“举”《大道之行也》选拔23、矜、寡、孤、独“矜”(guāng) 通“鳏” 《大道之行也》丧失妻子的男人24、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 《望岳》25、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 《三峡》八年级(下册)空缺八年级下册26、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婉转发声27、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与朱元思书》返回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马说》喂养29、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马说》显露,表现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 《马说》才能31、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马说》语气词相当于“吗”3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送东阳马生序》肢体3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送东阳马生序》穿34、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都3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岳阳楼记》叮嘱3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行路难》37、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 《行路难》抵九年级上册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陈涉世家》强迫39、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陈涉世家》倡导40、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陈涉世家》已经4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陈涉世家》穿42、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放置43、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4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 通“伸”《隆中对》伸张45、自董卓已来“已”(yǐ) 通“以”《隆中对》同现代汉语中的“以”46、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出师表》挑选47、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 通“缺”《出师表》疏漏九年级下册48、公输盘不说“说”(yuè) 通“悦” 《公输》高兴49、子墨子九距之“距”(jù) 通“拒”《公输》抵挡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 通“御”《公输》防御51、公输盘诎“诎”(qū) 通“屈”《公输》屈服52、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叛53、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增加54、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 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梗塞不顺5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辅佐5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鱼我所欲也》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鱼我所欲也》辨别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德行5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鱼我所欲也》原来60、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曹刿论战》普及61、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往返62、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聪明6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没有64、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放置。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a)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就是言也“言”(zhì)通在“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到“见到”(xiàn)通在“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同“并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卷)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鬼神“鬼神”(y?)通在“耶”《孙权义学》13、孰为汝多chan“言”(zhì)通在“智”《两小儿辩日》14、八十挤Astier“挤”(zu?)通在“座”《口技》15、故凡剩骨“止”(zhǐ)通在“只”《狼》八年级(上册)16、便必须还家“必须”(yāo)通在“邀请”《桃花源记》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18、诎右臂支船“诎”(qū)通“屈”《核舟记》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通“父”《核舟记》20、左手倚一衡木“衡”(h?ng)同“横”《核舟记》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通“拣”《核舟记》22、选贤与能“与”(jǔ)通“举”《大道之行也》23、殆、寡、贫、富豪之家“殆”(guāng)通在“鳏”《大道之行也》24、荡胸生曾云“曾”(c?ng)通在“层”《望岳》25、略并无阙处“阙”(quē)通在“失”《三峡》八年级(下册)26、蝉则千转不穷“转回”(zhuǎn)通在“啭”《与朱元思书》27、窥谷忘记反华“反”(fǎn)通在“抵”《与朱元思书》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马说》29、才美不外见“见”(xiàn)通“现”《马说》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通“才”《马说》31、其真无马邪“邪”(y?)通“耶”《马说》32、四支僵劲无法颤抖“支”(zhī)通在“肢”《送来东阳马生序》33、同大义皆被绮绣“被”(pī)通在“披新”《送来东阳马生序》34、百废具兴“具有”(jù)通在“俱”《岳阳楼记》35、属予作文以录之“属于”(zhǔ)通在“襄助”《岳阳楼记》36、玉盘珍羞直万钱“怨”(xiū)同“馐”《行路难》37、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同“值”《行路难》九年级(上册)38、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m”(zh?)通在“谪”《陈启衅家》39、为天下演唱“演唱”(chàng)通在“兴学”《陈启衅家》40、固以怪之矣“以”(yǐ)通在“已”《陈启衅家》4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通在“披新”《陈启衅家》42、故极好意也“弄错”(cu?)通在“措”《唐睢不辱使命》43、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通在“苍”《唐睢不辱使命》4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通在“晃”《隆中对》45、自董卓已来“已”(yǐ)通在“以”《隆中对》46、就是以先帝简拔以“珍”(jiǎn)通在“挑”《出师表》47、必能裨补有少“阙”(qūe)通在“失”《出师表》九年级(下册)48、公输盘不说道“说道”(yua)通在“悦”《公输》49、子墨子九距之“距”(jù)通在“欲”《公输》50、子墨子之死守圉有余“圉”(yù)通在“御”《公输》51、公输盘诎“诎”(qū)通在“屈”《公输》52、亲戚畔之“畔”(pàn)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3、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4、困于心,衡于虑“衡”(h?ng)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通“避”《鱼我所欲也》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通“辨”《鱼我所欲也》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通“德”《鱼我所欲也》5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60、小惠未“獭(biàn)通“遍”《曹刿论战》61、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62、汝之不惠“惠”(huì)通“慧”《愚公移山》63、河曲智叟亡以应当“亡”(wǘ)通在“并无”《愚公移山》64、一厝朔东“厝”(cu?)通在“措”《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手册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手册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手册一、导言初中生在研究文言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通假字,即不同的字可以在某些情况下互相替代使用。

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通假字,本手册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及其应用场景,希望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份方便的参考资料。

二、通假字列表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及其应用场景:1. 与"之"相关的通假字- 之(止):表示行为或状态的终点,如“前人之述”(前人所述)。

之(止):表示行为或状态的终点,如“前人之述”(前人所述)。

- 之(之):表示所有关系,如“人之初”(人所有的初)。

之(之):表示所有关系,如“人之初”(人所有的初)。

- 其:表示代词,用于指代前文中的事物或人物,如“其人”(前文所指的人)。

其:表示代词,用于指代前文中的事物或人物,如“其人”(前文所指的人)。

2. 与"而"相关的通假字- 而(耳):表示连词,用于连接并列句,如“亦可悲耳”(也可以悲哀)。

而(耳):表示连词,用于连接并列句,如“亦可悲耳”(也可以悲哀)。

- 而(而):表示递进关系,如“前人之述,其出自此类而已”(前人的论述出自这类事物而已)。

而(而):表示递进关系,如“前人之述,其出自此类而已”(前人的论述出自这类事物而已)。

3. 与"乎"相关的通假字- 乎(乎):用于构成疑问句,如“何乎?”(怎么样?)。

乎(乎):用于构成疑问句,如“何乎?”(怎么样?)。

- 乎(于):表示所在、处于,如“人居乎地,其心则富乎”(人处于地上,心就丰富)。

乎(于):表示所在、处于,如“人居乎地,其心则富乎”(人处于地上,心就丰富)。

4. 与"者"相关的通假字- 者(之):表示所属关系,如“前人之述者”(前人所述的人)。

者(之):表示所属关系,如“前人之述者”(前人所述的人)。

- 者(者):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或控制者,如“功者自己,过者他人也”(功过由自己决定,错由他人评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篇(66个)
B
活板(《活板》)板:同“版”,版面。

板印书籍(《活板》)板:同“版”,用雕版。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辨:同“辩”,辩论。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同“避”,躲避。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同“遍”,遍及,普及。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同“弼”,辅弼。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同“辨”,辨别。

C
荡胸生曾云(《望岳》)“曾”(céng) :同“层”,重叠。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同“才”,才能。

裁如星点(《山市》)裁:同“才”,仅仅。

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同“措”,放置。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同“倡”,倡导。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同“德”,感激恩德。

F反归取之(《郑人买履》)反:同“返”,返回。

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伏:同“服”,佩服。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同“返”,返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同“返”,往返。

H
火伴皆惊忙(《木兰诗》)火:同“伙”,同伴。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曷:同“何”,什么。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同“横”,与“竖”相对。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同“慧”,聪明。

J 项为之强(《幼时记趣》)“强”:同“僵”,僵硬。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同“俱”,全,皆。

L 小麦覆陇黄(《观刈麦》)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P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同“披”,穿。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同“叛”,背叛。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同“披”,穿。

Q
以土砾凸者为邱(《幼时记趣》)邱:同“丘”,土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同“缺”,空缺。

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诎:同“屈”,弯曲。

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阙:同“缺”,缺点。

R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八则》)女:同“汝”,你。

S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同“饲”,喂养。

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孰:同“熟”,仔细。

谨食之(《捕蛇者说》)食:同“饲”,喂养。

T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帖:同“贴”,粘贴。

W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为:同“谓”,说。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同“无”,没有。

X
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同“现”,出现。

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熙:同“嬉”,开玩笑。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同“现”,显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同“现”,出现。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同“向”,原先,从前。

Y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说:同“悦”,愉快。

其真无马邪?(《马说》)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已:同“以”,“已后”即“以后”。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
间,意思同“又”。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同“已”,已经。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yāo):同“邀”,邀请。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
数之间,意思同“又”。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羞”(xiū) 同“馐”,食物。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与:同“欤”,语气词,相当
于“吗”。

Z
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坐:同“座”,座位。

哀转久绝(《三峡》)转:同“啭”,声音曲折。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八则》)知:同“智”,聪明。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增笑耳(《狼》)止:同“只”,仅。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同“智”,智慧。

技止此耳(《黔之驴》)止:同“只”,仅。

满坐寂然(《口技》)坐:同“座”,座位。

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同“肢”,肢体。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同“谪”,发配。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同“嘱”,嘱托。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同“增”,增加。

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转”(zhuàn) 同“啭”,鸟婉转地叫。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直:同“值”,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