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材料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流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学习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学习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学习流程】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观察与测量、材料、物质的状态、溶解与分离、常见的力”五个核心概念和一个科学擂台活动“制作水火箭”。
本册教材侧重对学生的: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观察与测量》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开篇,体现出了知识源自于生活的目的《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物质的状态》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周围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对不同物体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活动所吸引;关于物体的不同形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溶解于分离》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常见的力》单元解读: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并能够将各种不同的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灵活掌握。
二、学情分析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材料》应知应会
第二单元材料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像石油、木头、棉花这样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人造材料是由天然材料经过加工制成的。
玻璃是一种人造材料。
3.常见的天然材料有铁矿石、石油、木头、棉花等。
4.常见的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铁块、塑料颗粒的。
5.生活中常用的碗、花瓶、瓷砖等物品,很多都是由陶瓷材料制成的。
6.陶土制作陶泥瓶的过程:陶土→揉泥→成型→装饰→高温烧制7.为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发明家不断研制出新的材料,采用新材料制作的无缝乒乓球,超圆、耐打、弹性大,以树脂为材料的制作的眼镜,重量轻,佩戴舒适度高,采用多种新材料制成的宇航服具有隔热、阻挡宇宙射线等作用。
7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2.塑料具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等优良特性。
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减少树木砍伐,但塑料不容易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
3.玩具利用塑料的可塑性,插线板利用塑料的绝jue缘yuan性。
4.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人员发明多种方法,以提高塑料的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性能,使塑料的应用更加广泛。
5.数量不容易降解,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改性淀(dian)粉、生物降解剂等添加剂可以使塑料的稳定性下降,有效的降低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废旧塑料还可以作为原料再生产。
6.废旧塑料可以制成纺织纤维。
具体过程分为以下4步:(1)废旧塑料切成碎片;(2)高温熔化;(3)制成纤维;(4)制成纺织品。
8.服装材料1.人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参加不同的活动时会穿不同材料的服装。
例如,消防员穿防火服2.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衣服的标签、观察纤维的孔隙、触摸衣服的表面等方法来识别服装材料。
3.棉布衫渗水性强,橡胶雨衣防水性强。
4.比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温性实验中,应保持水的温度、体积以及两种布料的厚度尽量一致。
5.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制作多种功能的服装。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一切对学生来说都非常新鲜,因此对学习《科学》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但也正是由于初次接触《科学》课,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绪论》《动物和植物》《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三、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新冀人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新冀人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于天然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物体,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
2学生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师今天老师特别打扮了一下来上科学课,谁能用简洁的语句来描述一下老师师谁能说说老师身上的穿戴分别是由什么制成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丝绸.布.皮.橡胶.金属.塑料等)像这些我们称为“常见材料”(板书课题)。
二.研究教室里的物品,认识常见材料二.研究教室里的物品,认识常见材料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构成的。
你们想研究一下吗1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2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小结。
短短几分钟同学们就找出了这么多的材料,可见我们的材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认识一下吗一起看投影,辨认一下是什么材料23三.给常见材料分类三.给常见材料分类1讲述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成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感触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3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常见材料,你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学生讨论汇报。
4师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四.研究四.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自己身边的物品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的鞋子,穿的衣服.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窗户的玻璃.吃饭用的碗.勺子等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看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2学生研究,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这里是一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示例:课题:植物的组成教材: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组成,包括根、茎、叶。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一颗植物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植物的感知,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它们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 学习(20分钟)利用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组成,包括根、茎、叶。
通过图片、实物或模型等展示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3. 操练(15分钟)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观察并描述一颗具体的植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让学生依次如实地描述植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反馈和指导。
4.总结(1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植物组成的理解,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植物的基本组成,再次强调根、茎、叶的作用和重要性。
5.拓展(5分钟)提问学生:你知道还有其他的植物组成部分吗?请尝试从你生活中接触到的植物中找出其他组成部分,并起到那些作用。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植物观察作业:请学生自行选择一颗植物进行观察,并画出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组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触类旁通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作业的布置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对植物组成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三年级科学教案1、亲历科学教学目标:、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
(板书课题)2、学习新课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
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
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
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目标:本教学方案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冀教版科学上册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多样化的研究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学方案涵盖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各个章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研究物体和现象- 探究生活中的力- 探究水的特性和用途- 探究空气的特性和用途- 探究触摸教学策略:为了让学生对科学感兴趣并学以致用,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实践探究:安排实际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加深他们的理解。
3.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互动和交流,提高研究效果。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表、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教学步骤:本教学方案建议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研究主题。
2. 知识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讨论,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索知识。
3. 知识总结: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拓展延伸:通过补充材料或拓展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复: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记录学生的研究情况。
2. 测验评估:通过课堂测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3. 项目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制作或展示,展示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建议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和教辅材料- 实验器材和材料- 多媒体设备和资源- 补充参考书籍和影视资料以上是本教学方案的简要内容概述,详细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需要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 动物与植物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动物与植物教学设计3、寻找动物和植物教学目标:一、科学研究目标1.能用感官综合认识同一种物体的特点。
2.能分别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和植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进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把自己看到的动植物给别人看,还能关注别人看到了什么。
2.在观察动物和植物时能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辨认出两种以上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并能说出它们的学名。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分别举例说明动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
2.利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材料与用具:记录表、放大镜课时建议:2~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生命世界有多精彩吗?下面先欣赏视频《我们的生命世界》。
师生共同欣赏视频。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是很美丽呀,无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我们周围都有许多动物和植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二)新课教学活动:寻找身边的动植物教师:究竟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寻找吧!首先,老师先说一下注意事项,大家认真听,第一,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第二,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第三,能够做到不采摘植物,不捕捉小动物;第四,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活动内容及要求:1.以分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探究,最好四人一组,这样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2.探究前进行思考、制定计划;探究时细心、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探究后及时反馈整理。
3.要用文字、图表、语言对观察到的事物及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
大家都已经知道注意事项和活动内容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去寻找动植物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1.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准备怎样寻找有生命的动植物?(要求:把想到的简单记录下来。
)2.在校园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师有重点地指导。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本文案旨在活跃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科学,丰富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认知、分析和创造精神,指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介绍本教材包括对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原理介绍及物质间的组合、物质的性质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
教材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四种状态、物质的组合形式,以及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还重点讲述了热能和机械能两种能量之间的转换。
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物质的性质,介绍一些事物的形成特点,并重点讲述了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要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使环境持久可持续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原理。
2. 理解物质的定义及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
3. 理解物质的四种状态以及物质各种性质的形成原因。
4. 理解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环境的意义。
三、教学方式1. 案例分析:通过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2. 手抄报:学生绘制小抄报,对物质及能量转换,物质的四种状态,物质定义,物质组合形式,物质性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介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内容分组,就物质与能量转换,物质的组合形式,物质的性质,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等内容进行讨论。
四、教学重点1. 物质的定义及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2. 物质的四种状态以及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
3. 理解物质各种性质的形成原因。
4. 理解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环境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定义及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2. 理解物质的四种状态以及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3. 理解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环境的意义。
六、教学策略1. 发动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一些游戏、练习、替代课、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探究和学习。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四周存在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四周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流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看和识别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展进一步讨论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观看和识别身边不同的材料【学习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学习预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学习流程】一、观看我们四周的材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头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沟通记录的状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推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完毕后,在小组内争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沟通的根底上,全班沟通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二、观看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我们四周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方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争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沟通各组的记录状况,有不同意见的准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准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方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力量。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丨冀教版 全
第二单元物体的形态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确定的质量;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和确定的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1、能用器材开展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探究过程。
2、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怨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达研究的结果和过程。
科学态度1、对食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3、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设计构想第二单元《物体的形态》由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第7课《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第8课《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三课组成。
本单元包涵一下教学环节: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
把物体倾斜放置,会有什么发现?液体、固体占据空间吗?固体、液体有确定的质量吗?快速倒水,有什么发现?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小实验。
空气的体积可以改变吗?建议授课时间:3课时6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知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从对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意性的科技作品。
3、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4、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知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从对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意性的科技作品。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 了解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并了解其作用和特点。
- 研究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小汽车,并体会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 已准备好的材料:纸板、小木棍、瓶盖、套色纸、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 计算机、投影仪、教学PPT(可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你们见过什么交通工具?”“你们了解汽车吗?”
2. 提出问题:提问“汽车有什么作用?” “汽车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展示示例:展示一辆小汽车的图片或模型,解释其构造和组成部分。
4. 指导制作:根据示例,引导学生使用纸板制作小汽车的车身和底盘,并使用小木棍制作车轮。
5. 装饰装配:学生使用剩余的材料为小汽车添加车轮、车灯、门把手等装饰物。
6. 完成测试: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小汽车进行测试,将其放在斜坡上看是否能够滑动和转弯。
7. 总结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验,讨论制作小汽车的难点和感受。
教学延伸
-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不同类型的小汽车,比如轿车、货车、公交车等。
- 学生可以利用PPT或其他多媒体形式,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汽车并进行分享。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延伸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材料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7、塑料8、服装材料第六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科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能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能说出从陶泥到陶泥瓶的制作过程中材料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它们的物质没有改变。
3、能描述陶瓷制品的加工过程。
二、科学探究1、能够从材料来源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
三、科学态度1、能对人造材料的加工过程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说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五、教师准备金属玩具、塑料杯、易拉罐、玻璃瓶、报纸、棉布衣服、木制积木、手电筒、铅笔、陶土及相关设备等。
六、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塑料盆、玻璃杯、石子、木板和沙士等实物,让学生先用感官进行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学生观察后回答。
3.引导: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们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你能按来源区分身边的材料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现察比较,形成知识1.认识天然材料。
(1)提问:课本中的塑料杯、书、棉布衣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又是从哪里来的?(2)观察: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回忆生活经验,思考上述问题。
(以上三种物品分别由塑料、纸、棉布制成,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得知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经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的;纸是由木材等加工制成的,棉布是由棉花加工而来的。
进而分析得出石油、木材和棉花都是来源于自然界。
)(3)汇报:指定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与评价。
(4)引导:生活中还有哪些将天然材料加工后制成人造材料的例子?将你知道的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
(5) 结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然材料的概念,像木头、棉花、沙土、石油等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材料叫天然材料。
2.认识人造材料。
(1)观察:出示玻璃加工过程的图片或玻璃加工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家。
(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观察,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 玻璃是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加工制成的? (玻璃是用石英砂等天然材料为主要原科经过煅烧制成的。
)(3)结论:像玻璃、塑料、金属、尼龙等用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三)拓展延伸,实践应用引导: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天然材料制成人造材料的例子,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交流:组织学生交流自已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要求学生在知道的常见材料中,区分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陶瓷实物作品——陶瓷花瓶、陶瓷碗、陶瓷壶。
2. 引导:生活中常用的碗、花瓶、瓷砖等物品,很多都是用陶瓷材料制成的。
3.提问:陶瓷材料是怎样加工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制作一件陶瓷作品。
(二)掌握方法,设计作品1讲解制作方法。
(1)和泥。
把土块砸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调和,用手搅拌,揉和均匀。
(2)练泥。
取一块泥,用手掌揉,然后将泥块举起一定高度用力向下摔掷,逐渐摔成圆柱形。
把练好的泥放入盆中,盖上混布。
(3)揉泥。
用两掌稍稍压住掌心中的泥块慢慢转动,使泥块随着转动而反复翻转,最后被揉成圆形或椭圆形。
(4)捏泥。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将泥捻成所需形状。
(5)粘接。
把坏体各部分粘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坏体。
(6)干燥。
把完成的坯放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干燥。
(7)烧窑。
按照素烧的升温曲线进行气烧操作,达到烧成温度时止火。
(8)冷却。
按照素烧的温度进行冷窖,以防素胎惊裂。
(9)上釉。
采用刷釉、浸釉等方法上釉,使素胎内外皆有釉。
(以上方法步骤(7) (8) (9) 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实现,可以通过讲解或视频让学生知道每个步骤的目的,便于学生对人造材料加工过程的学习。
)2.作品设计。
(1)讲解设计思路。
①设计造型。
如长圆柱形、喇叭形、阔身圆形、大肚形等。
②设计装饰。
画出样品外表图案,如花朵、线条、动物等。
③呈现形式。
可以采用课件、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
(2)学生分组设计。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三)分工合作,制作作品1.小组制作。
(1)温馨提示:①使用雕刻刀时注意安全。
②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
③小组成员要团结合作。
(2)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讲解评价标准: (1) 作品造型美观。
(2) 作品工艺精致。
(3) 作品有创意。
学生交流。
井进行相互评价。
( 教师引领学生选择出选型美观、有创意的陶瓷作品,并对设计独特的小组进行表扬。
)讲解: 在用陶土做陶泥瓶的过程中,陶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但是,构成它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陶泥花瓶经过高温烧制变成了陶瓷瓶。
陶土是天然材料,陶瓷是一种人造材料。
(四)拓展延伸,实践应用引导:为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发明家不断研究出新的材料。
学生汇报搜集新材料的信息,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和来源。
(2)简单的制造过程。
(3)新材料的特点。
(4)新材料的用途。
交流: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讲解:以树脂为材料制作的眼镜,重量轻,佩戴舒适度高;采用多种新材料制成的航天服,具有隔热、阻挡宇宙射线等作用。
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第七课塑料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归纳出塑料的防水性。
透气性,热塑性等性能。
2、能说出塑料的主要用途。
二、科学探究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
3、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4、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三、科学态度1、能对探究塑料性能产生浓厚兴趣。
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活动任务,并能大胆发言,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说出人们利用科技改进塑料的性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能说出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的实例。
五、教师准备尺、想料尺,塑料瓶、热水、冷水等。
2.记录表、课件等。
六、学生准备1、塑料手套1只、棉线手套一只。
2、《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矿泉水瓶、塑料凳、大型塑料玩县(滑梯)图片。
2.提问: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塑料有哪些用途?3.引导:塑料可以用来做杯子、椅子、储存箱、购物袋等。
塑料的这些用途与它的性质有关,你知道塑料有哪些性质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1)观察实物,提出问题。
提问: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谁更轻便、透明、防水,耐磨?(2)观察比较,记录现象。
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表格内的信息提示进行操作、观察,并将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
(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①汇报: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
②讨论:两种材料的尺子各有哪些优点和不足?③交流: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提示其他学生要注意倾听,然后进行补充和评价。
④总结:塑料尺子具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等性质。
2比较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
(1)提问:戴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会有什么感觉?(2)实验:把塑料手套戴在一只手上,把棉线手套戴在另一只手上,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照射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
(提示:不要用毛线手套。
)(3)总结:塑料手套透气性差,棉线手套透气性好。
(4)思考:根据塑料透气性差的特点,推想它在保温和防水方面有什么作用。
3.塑料瓶遇热水会怎样。
(1)提出问题:塑料瓶遇热水会怎样?(2)猜想预测:学生进行预测。
(3)实验观察:①掌握方法:向一个瓶中倒入冷水。
向另一个瓶中倒入热水。
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左右,用手捏一下两个瓶子看看有什么不同。
②实验记录:学生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
注意事项:向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4)得出结论:①汇报:说一说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②思考:塑料瓶遇热水会变形,说明塑料具有什么性能? (热塑性)引导:想一想,是不是所有塑料都有这种现象?身边还有哪些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