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复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落实巩固提高 (1)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同步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落实巩固提高 (1)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落实巩固提高 (1) Word版含答案

一、(2016·四川省绵阳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达标33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含解析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达标33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一、(2019·陕西段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国内外经验可供参考。

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

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

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

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

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发生转变。

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

第一部分专题一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是“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

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

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变政策。

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祈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落实巩固提高 (1)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落实巩固提高 (1) Word版含答案

一、(2015·山西考前质量监测,T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王进锋商周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

人们用华夏族与蛮、夷、戎、狄来区分他们。

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

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

根据《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末代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

商纣曾以“西伯昌、九侯、鄂侯”担任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

鬼侯为了讨好商纣,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不喜淫”,纣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

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

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方国的利益,就对商纣说到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

商纣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

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王。

商纣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

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应与商纣结成了婚姻。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

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己亥卜,王:子白羌毓,不其白”。

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

根据《诗经·鲁颂·宫》,周族始祖后稷是姜嫄所生,而“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所以姜嫄是羌族女子。

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太王娶的周姜、周武王娶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西周时期的申国,姜姓,在典籍中屡次被称为“申戎”“姜氏之戎”。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五落实巩固提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五落实巩固提高 Word版含答案.doc

,[学生用书P20])1.现在网购已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种购物方式,每年的“双十一”更是网购者的节日。

请根据下列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根据表一、表二,2014年“双十一”网购有以下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5个字)根据表三,网购成交额位列前三位的三省共同特点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5个字)解析: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网购”,然后抓住图表中的数字和文字,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答案:①双十一正在走向全球化②总成交额高③电商销售逐渐朝无线化发展④都是经济大省,实力雄厚2.(2015·昌邑高三期末)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图中的数据比例来看,制造业和建筑业比例最高,这两类行业都属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两类行业都属于门槛相对较低、与日常生活有较大联系的行业。

综合起来概括即可。

答案:农村转移劳动力集中分布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和建筑业,此外是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与日常生活有较大联系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单元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单元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4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心意思
考点5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考点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总述: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指的是指代性词
B.考法帮·题型全突破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
C.积累帮·素养大提升 积累1 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
积累2 论述类文本的结构类型 积累3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常设陷阱
积累4 论述类文本三重比对法
考纲原文
考情精解读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考纲原文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
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 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纲原文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命题规律
题型和 分值
年份/卷别
选篇出处
题材
设问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查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 的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 和论证方法;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命题规律
[续表]
年份/卷别 选篇出处 题材
题型和 分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①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周振鹤《历史 文学、 3道单选 ②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2016全国Ⅲ 中的文学与文 历史 题,9分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学中的历史》 是 ③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四落实巩固提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四落实巩固提高 Word版含答案.doc

,[学生用书P15])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葱茏,奇花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________,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解析:选C。

注意前后句的照应和句式的选择。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

其实,________。

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

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A.光伏发电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B.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另一种说法C.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容易理解的D.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一种应用解析:选D。

解答本题,可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

前文说的是光伏发电以及一些联想,后文是光伏效应的定义,横线处必然从光伏发电过渡到光伏效应,故A、C两项错误;由后文可知,光伏效应是光伏发电的原理,所以B选项错误。

故选D。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近代以来的湖南人才辈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湖湘文化对湖南近代崛起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孕育了湘军集团并被湘军阐扬的湖湘文化精神在当代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塑造了当代湖南人强烈的关怀意识以及躬行实践、开拓创新、注重实干、勇于任事等精神特质,________。

专题: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

专题: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

专题:2019年高考试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向1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一般选取社会科学类文章,多数为最新发表的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选文字数从800到1200不等,多数超过1000,考题一般为三道单选题,每小题3分。

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社科知识。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知,考查角度多为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理解与分析,体现为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有些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本概念的理解,分析文本以外的相关信息与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内涵的契合度)、对重要语句的理解(一般是比照选项与文本信息的同与异);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是判断选项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得当与否);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主要考查考生快速找准论点、分析论据、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各个方面,基本上都要求考生选择错误的选项。

上述考查内容从根本上来看考查的都是考生快速准确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预计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应该会延续这样的命题思路和试题难度。

考生在日常的复习备考中要重点关注以下高频考点的试题训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袁钟瑞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艺术家在曲阜想向路边的老大娘问路,于是先客气地打了个招呼:“大娘,您吃饭了吗?”大娘回答说:“食久矣。

高三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及答案

高三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及答案

高三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及答案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从夏代的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就已经呈现出一种封闭庭院的面貌。

在夏代至商代早期这种形式就开始走向定型,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

2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

而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在于“礼”。

“礼者,天地之序也。

”儒家不但强调礼,而且重视“乐”,主张“礼乐”并举。

体现在建筑上,“礼乐”秩序要求建筑空间寄寓伦理,利用差序格局来分尊卑关系,方位上讲究主从关系。

建筑围合的“院”是“乐”的艺术升华。

这里,建筑是“礼”,庭院是“乐”,二者相得益彰。

3合院作为集合体,对内是封闭的、凝聚的,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

人们对外界的流动性降到最低,而这种以院落为中心组合起来的建筑满足了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各种功能需求,并且分区明确,就仿佛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万事俱备、伦理有序。

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

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行为心理学表明,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范围内进行限定是一种心理需求。

中国传统合院建筑是以高墙围合起的建筑空间,与外界隔绝,阻断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私密、休憩、愉快、生态、景观的生活环境。

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供明确、稳定的空间环境,给人心理以充分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

所以说,它不仅是人们组织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间,也成为人们在居住空间内与天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4虽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由房屋或围墙围合而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在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反而增加了院落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

高考语文(全国版复习方略练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落实巩固提高 (1) Word版含答案 (14)

高考语文(全国版复习方略练习:第1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落实巩固提高 (1) Word版含答案 (14)

,[学生用书P4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锈,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选自《战国策·秦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大王少.留意少:稍微B.黑貂之裘弊.弊:破旧C.清宫除.道除:打扫D.当秦之隆.隆:隆重解析:选D。

2019年《南方新课堂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南方新课堂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

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的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

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

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版精选提分专练:第一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 主题三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版精选提分专练:第一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 主题三 Word版含答案

主题三时事热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智慧停车,这一概念试图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并支持诱导停车、反向寻车、智能支付。

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

2015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有过这样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而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4.6%。

车位绝对缺口与相对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足够说明:加强停车位的供给固然关键,但盘活车位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近两年来,智慧停车已经迎来了一轮大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

然而诸多实践也表明,技术固然是化解难题的手段,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

因为企业分头行动,城市内部“山头林立”、数据彼此独立,用户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难以升级,停车也就难以真正“智慧”。

能不能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面对千万级人口、超160万辆乘用车,不亚于京沪的拥堵程度,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联合优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地磁传感、近场支付等技术,搭建了一个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国内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样本。

停车问题一头直通动态交通,一头扎进社区,甚至路内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

智能停车面临各种权利关系的界定与处理,涉及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问题。

具体而言,泊位的普查与认证最为关键,没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后续管理无从谈起;管理短板也必须补上,只有避免“路面归交警、小区不要紧”的治理空白,才不会涌现“见缝插针”式的乱停放。

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区白天闲置车位实现车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车费如何共享,却有赖于更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

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要有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调适的智慧治理架构。

智慧停车系统的目标,绝不止于方便停车,更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这便需要人们直面一个烧脑的思考题:停车管理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从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来看,停车费尤其是民营资本独资的停车场收费已经放开;然而因为担心乱收费,各地对停车费的事实价格管制依然存在。

2019高考语文复习1~3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2019高考语文复习1~3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就难以保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 如果没有主动权,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 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 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 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 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②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 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 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 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 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 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 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 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 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 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 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 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 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 记忆与隐私边界》)
答案:B
二、(2018·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 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 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 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 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 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 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 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 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 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推荐】【课标Ⅰ卷B版】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讲义: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推荐】【课标Ⅰ卷B版】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讲义: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 二) 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
研究社会科 学的动态和成果———经济学、 教 育学、 历史 研究对象
学、考古学、美学、法学、文艺学等。
表达方式 以议论为主。
文章特点 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
主要内容 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
(三)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 1.论 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清单 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知识
(一)论述类文本的基本概念 论述类文本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
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特点的一种文体。 它往往 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 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 这类文章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力要 求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高考题选用的材料新颖,往往是反映某 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人 们对社会热点的评价和看法。 这些材料一般淡化了文章背景,内容 有积极意义,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 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 盾、交叉或包含。
2.论 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 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道理论据要准确恰当。 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3.论 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解决“证明什么” 的问题,论据解决“ 用什么 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 解决“ 怎样证 明” 的问题。 论证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服力。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1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落实巩固提高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1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落实巩固提高

, [学生用书P12])1.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俄罗斯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俄罗斯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

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

它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2.(2015·威海市高三质检)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3.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为语意连贯的长句。

要求:不可改变原意,可改变语序和增删个别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6·四川省绵阳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

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 945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

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1444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 600个汉字。

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

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

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的一项是()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C.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解析:选C。

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属于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而是对域外文化的影响。

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之后,在公元1444年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解析:选D。

汉字不是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

原文是“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

解析:选C。

C项“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错误,不是“形声字”而是“汉字”的字形少变。

二、(2015·湖南省衡阳市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官话与国语张鸣当今的普通话,追根溯源,跟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是满人统治的确有那么点关系。

满人入关之前,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汉语,但说的大抵是那时的东北方言。

所谓东北方言,就是融合了众多北方话形成的,很接近今天的普通话。

当然,满人也说满语,这个满语,经过努尔哈赤引入蒙文,制成满文,已经成了满人的“国语”,或者叫清语。

入主中原之后,满人统治者一度要求做官的人,无论满汉,一律要学清语,不仅识满文,而且会说满语。

就像在全国推行剃发一样,实行征服者的文化改造。

然而,清语的推广,却不了了之。

原因是满人自己,包括皇帝也不喜欢“自己的语言”。

因为这样的文字,仅仅是最高层出于政治目的生造出来的,没有多少群众基础。

这个文字里,没有传说,没有诗歌,更没有故事。

相形之下,汉语里什么都有,特别是有满人极其喜爱的《三国演义》。

在没入关之前,满人就是双语并用。

入关之后,论武力,他们是征服者,论文化,他们则是被征服者。

皇帝从小读书,就是只重汉文,不重满文,教满文的谙达,根本没有地位。

皇帝尚且如此,时间一长,别说汉臣不能说清语,就连满人大臣也不会说了。

大家都在说官话,所谓的官话,就是今天东北话和北京话的混合体。

清朝是满人当家,只能如此,进入民国,北洋政府时代也如此,定都南京的国民党政府,高层大多为南方人,还是如此,那时的国语,跟现在的普通话,基本差不多。

几千年中国的文字,都是统一的。

这首先要归功于象形字,音义可以分开,虽然中国人都说方言,方言之间,很多都风马牛不相及,但不耽误用同一种文字沟通。

其次,要归功于科举考试,如果不是持续1 300多年的科举考试,无形中在文化人中贯彻了“书同文”的意志,即使是象形文字,也一样会在使用中出现歧义,有些地区,会逐渐根据自己的方言,造出自己的汉字来,别的地方根本就不认识。

每次科举,虽然取士不多,但大士绅带小士绅,所有习文之人,读的都是一样的书,写的都是同样的文章,写出的东西,自然同文同义了。

不可能出现广东读书人写的东西,跟山西人不是一种文法的情况。

文字如此,说话也类似。

做官的人,必须说官话。

当年本省人不能做本省的官,一省的官场,官员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如果各说方言,漫说同僚之间无法沟通,就是上下级之间,也没法对话。

再说,清朝的规矩,官员上任,皇帝必定要召见一次,哪怕小小的县令也是如此,如果被召见的时候,一口土语,那么你说什么皇帝都不明白,没法留下好印象。

所以,不会官话,对仕途很不利。

(摘自《今晚报》,有删节)4.下列选项中,关于“官话与国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满人入关之前,只会说满语,这个满语,经努尔哈赤引入蒙文,制成满文,成为满人的“国语”,又叫清语。

B.满人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要求为官者一律要学清语,不仅识满文,而且会说满话,为此,清语成为满清时期的官话。

C.所谓官话,就是今天东北话和北京话的混合体,跟现在的普通话很接近。

D.满清统治结束后,进入民国,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决定,废除满清时期官话清语,推行现在的普通话。

解析:选C。

A项,“满人入关之前,只会说满语”与原文“满人入关之前,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汉语”不符;B项,“清语成为满清时期的官话”与文意“汉语是满清时的官话”不符;D项,“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决定,废除满清时期官话清语”与原文表述不符。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满人入主中原之后,满清统治者曾一度要求官员一律要学清语,实行文化改造,但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在文化方面反而成为了被征服者。

B.清语没有成为官话的主要原因是文字里没有传说,没有诗歌,没有故事,更没有多少群众基础。

C.满人入关后,皇帝只重汉文,不重满文,就连满人大臣也不许说清语,时间一长,汉语就自然成了官话。

D.说官话便于同僚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再加上清朝召见时会给皇上留下好印象,因此,不说官话对仕途不利。

解析:选C。

C项“就连满人大臣也不许说清语”于文无据,原文的表述是“就连满人大臣也不会说了”。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清统治者试图将清语作为官话进行推广,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及缺乏群众基础,愿望未能实现。

B.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千差万别,但文字都是统一的,这要归功于象形字的音义可以分开和持续的科举考试。

C.清语仅仅是最高层出于政治目的生造出来的文字,没有群众基础,缺乏文化内涵,就连满清皇帝自己也不喜欢,要想征服汉文化谈何容易。

D.中国的科举考试,在文化人中无形地贯彻了“书同文”的意志。

大多数的习文之人,读同样的书,做同样的文章,这样有利于文字与文法的统一。

解析:选D。

“大多数的习文之人”与原文“所有习文之人”表述不符,范围被缩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