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稿案例1-李池峰:一次特殊的说明文教学尝试
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作者:渔峡口中心学校李绪国时间:2012/4/4 10:05:11 来源:cylxg6677原创人气:3019 说明文是初中学生必学的文体之一,也是八年级学习的一个重点。
由于文体的特点,许多学生都觉得枯燥无味,老师教起来也觉得难教。
今年我教八年级语文,在进行这种文体的教学时,通过学习、优选、提炼、概括,觉得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对说明文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下面我以《生物入侵者》为例,说说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当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
板块一:自由朗读,感知内容自由朗读课文,一是要求学生积累有价值的字、词,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二是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让学生弄清楚这篇课讲了那些内容、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知识。
设计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并迅速捕捉重要信息。
以《生物入侵者》为例:这一步给学生的要求是两个:一是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成语说说其意思。
二是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
学生如果把这两个任务完成了,对本文的内容也就了解清楚了。
老师在这一板块的总结可以是:本文先用下定义的方法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然后告诉我们哪些是生物入侵者。
板块二:快速浏览,理清思路这一板块的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弄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用分层概括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梳理。
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即找出每段的话明对象,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
甚至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如把每段的中心句放在一起,把课文变成一篇短小“浓缩文”。
以《生物入侵者》为例:这不环节的活动内容是: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
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总结是:课文的行文思路是“定义-危害-成因-对策”,这是说明顺序中理显的逻辑顺序。
“课文浓缩文”就应当是这样的: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教学小故事
一次特殊的“交换”东皋中学李向向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我一直在寻找花园的入口,不经意间,是一张纸条给我开启了神秘之旅的大门。
故事发生在2013年秋学期期末考试。
我在办公室做成绩单,期末考试正紧张的进行着,随着一声考试结束的铃响起,学生从教室蜂拥而出,我没有抬头,依旧做着手中的工作,突然,一张纸条飘到了我的眼前,抬头,递纸条的学生已经出了办公室的门,没有看清是谁?我心里一惊,以为又出了什么事了,赶紧拿着纸条就看了起来,内容如下:李老师:如果我期末考试考的不是很差,并且三项扣分不是在后百分之十五的话,可以给我一个“积极分子”的名额吗?我知道论票数我已经被淘汰了!上次选举的时候,我一看票数,啊?这么低,当时我就知道自己已经输了!可不知为什么,我的眼泪转眼就出来了,我忍住,争取不让眼泪流下来,也怕被别的同学看到笑话我!其实,我新年最大的愿望还是得到积极分子,尽管只有一张小小的奖状,但我还是很想得到它。
不知道李老师可不可以实现我的这个新年愿望?(在休业式的时候老师再给我答案吧!我不想因为听到自己不想得到的答案而“流泪”。
)在这,我祝李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新年过了以后,我一定不会再让李老师在我的作业和表现上发火。
(以前说的虽然没有很大的实现过,不过这次一定会实现的)—————小乐举荐人:吴玉芳何家乐王鑫王玉霞王俊肖肖倩徐钰楚余姝吉王海我相信大家听完之后就明白了是交换“奖状”来了。
我马上想到了小乐同学平时的表现,学习中等偏下,作业字迹让老师头疼,而且较偷懒,如何给得。
本来打算期末成绩出来再说,可是由于天气关系,休业式不开了,也就是要马上决定。
论成绩,论表现,班里比他优秀的同学还很多,说实在的我心里不愿意。
可是看着这封信,我又陷入了沉思,“尽管只是一张小小的奖状而已,但我还是很想得到它”,感受着小乐同学字里行间渴望得到奖状的心情,如果不给,又怕打击了他的积极性,还有我的顾虑是万一给了他,表现又没有好起来怎么办。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一)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文精讲〖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伶俐..()()..()()的.确()抛.弃()粗糙穿着.()嘲.讽()奸.笑()2.根据课文补充完整词语。
言___意赅心血来___ ____不足道措___严厉___首阔步欣喜若___ 六神无___ ___气凌人 ___不及防___高气扬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制胜:撰文:奸笑:戏虐:苛责:诽谤:煞费苦心:乳臭未干:俗不可耐:刮目相看:4.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是_______, ___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点击思维〗1.“糙”不要误读为“zào”;“的”“着”都是多音字, 分别有三个读音, 查字典整理一下, 看看在这里分别读什么。
2.注意“措辞严厉”不要写成“措词严厉”;“昂首阔步”不要写为“昂手阔步”;“盛气凌人”不要误写为“生气凌人”。
3.“戏虐”一词不好理解, 可以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推测;“乳臭未干”的本意是“还没有去掉奶味”, 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4、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写于早期的短篇小说《竞选州长》最能代表他创作语言的幽默、诙谐风格, 你读过吗?5、在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记叙的三件事。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写希金斯投河报道具体内容写嘲笑两位知名人士文章给外乡人诗增写挖苦注脚巨大反响〖语言特色〗马克·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 让人深思, 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而他语言风格的形成, 来源于其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 来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
鲁迅说, 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 是为了生活, 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 含着讽刺, 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的缘故了。
”本文的语言生动幽默、妙趣横生, 让我们结合几个句子细细品味。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课题第二单元写作教学指导:学会记事课型作文课单元重点教学目标回顾《散步》的学习路径,学习如何有波澜地记叙一件事教学重点如何设置情节波折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意图说明导入:本单元我们跟随莫怀戚在初春的田野上漫步,通过解决散步过程中的分歧一事,感受到了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体会到生命的传承,中年人特有的责任感。
作者以从容舒缓的笔调娓娓道来,使读者记住了文中的人和事,感悟了文中的情。
今天,我们就以《散步》为例,来共同学习第二单元的写作课,学会记事。
回顾《散文》阅读路径: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散步》这篇文章的学习经历。
我们要先明确一种认识,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记叙文。
写记叙文往往是为了与别人分享一段经历,分享一种情感体验。
因此,在记事之前,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想要和别人分享的情感体验是什么,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了作者写了一段什么经历,我们是如何梳理这段经历的?作者交代了哪些要素?我们先梳理了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这六个要素是构成描述一段经历的基本内容。
你这段经历发生在什么时间?你这段经历发生在一个什么地点或空间?作者通过哪件事情来分享他的情感体验,事件中到底有多少人物?除了我的身份,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此外,分享一段经历中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叙事是否清楚、完整的基本条件。
其次,我们第二节课重点分析了故事的经过部分,作者设置了一组分歧,作者如何设置的?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设置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矛盾冲突,就是因为这矛盾的形成与解决,恰恰与他表达的中心有关系。
然后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环境描写,对称句、大词小用等语言形式,得出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想表达的是中年人对家庭的责任感,也族尊老爱幼、勇担责任的传统美德。
_一次特殊的体验_教学设计_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创生作文实践
2008-04经验交流三、倡导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和合作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对获得的事实加工整理,最终得出结论,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方位地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理念。
比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节课的内容就比较简单、易懂。
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提问,归纳总结;并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讲解,教师可以向讲解的学生质疑,学生解答,然后让其他的同学评价并提出不足之处,最后师生进行讨论共同完成这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发挥自主的才能,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学生始终充当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教师则以点拨者、指导者的角色组织教学。
这种使学生融入其中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想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当然,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和反思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合作过程中发生碰撞,对知识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反思,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自己的探究学习策略,更好地构建适合自己的探究模式。
总之,科学探究的教学能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所以今后物理教学中必须学习好和运用好探究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1.以约稿形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乐写”。
2.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写作文情境中的体验,从内容入手,说真话,抒真情。
3.引导学生在自改互改的实践中交流思想,领悟习作技巧。
二、设计新理念1.创设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有真情实感的演练场。
全国创新作文观摩课课堂实录
全国创新作文观摩课课堂实录一、引言本文将介绍一场全国创新作文观摩课的实录,展示了一场关于作文创新的课堂,通过记录课堂情景和学生反应,分享这次观摩课堂对于创新教育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二、背景介绍在当今教育领域,创新教育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作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创新作文教育,引导学生思维跳跃、表达独特是摆在教育者面前重要的课题。
三、观摩课教学设计•主题:作文创新与表达•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教学内容:作文创新方法与实例分析•教学方法:互动探讨、案例展示、实践演练四、课堂实录第一部分:导入环节老师用一则有趣而引人思考的短文作为开场,引发学生思考对作文的看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老师带领学生分析一些创新作文案例,从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作文的特点和方法。
第三部分:互动讨论学生就所阅读的案例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对作文创新的探索和思考。
第四部分:实践演练学生进行实践演练,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和指导,尝试写一篇创新作文,并进行分享和互相评价。
五、课后反思观摩课结束后,学生对于创新作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老师也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这次观摩课不仅展示了创新作文教育的魅力,也启发了老师和学生对作文教育的更多思考。
六、结语通过这次全国创新作文观摩课的实录,我们深刻感受到创新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希望更多教育者能够关注创新作文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为未来的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基于观摩课实际情况编写,旨在探讨创新作文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感谢您阅读。
高一语文上册《尝试》作文讲评创造性研究课说课稿教学设计
创造性研究课教学设计(说课教案)课题:作文讲评文题:《尝试》说教材(包括创思点)1、作文教学没有现行的教材,主要是依据学生的作文情况,确定教学的内容。
2、作文训练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一点教师在备课中应有明确的体现。
作为高一第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的计划是安排写作记叙文。
先训练叙事类,后训练写人类。
每次作文安排一至两个重点,由易到难,使学生能逐步掌握复杂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尝试》一文的训练重点是写出“尝试”的过程,内容富于变化,并做到叙议结合。
3、《尝试》一文讲评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作文训练的重点及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确定的。
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加以分析以便学生吸取经验或教训。
4、《尝试》是一篇叙事类记叙文。
“尝”是品尝;“试”是试验,它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一次新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可写一次尝试的成功与体会,也可写一次尝试的失败与教训。
此题适合学生写作,学生也有内容可写。
5、本节讲评课的创思点是:自评作文的优缺点,提出作文的方法。
学生自我评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接受知识的力度。
同时,明确这一类型的作文该如何写,应注意什么问题,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学生自评作文,提出写作方法,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些都是终身受用的能力。
所以效果是双向的。
说教法(包括创造性教学方法)1、自评作文的理论依据是叶圣陶先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叶老曾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对叶老的教育思想,我们应继承并发扬光大——把讲评的权力也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写作)的主人,是主体。
故本节作文讲评课,我安排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评讲作文。
2、本节课创造性教育的点在于学生自评作文的情况,并提出写作《尝试》一文的方法,由感性认识阶段(修改)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评讲),以便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同时,学会写作,学会讲评。
一次特殊的实验
7、一次特殊的实验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白发苍苍”“燥热”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默读、朗读等读书能力。
3、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4、理解文章,理解科学家的做法,培养学生无比热爱科学事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白发苍苍”“燥热”等词语的意思。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培养默读、朗读等读书能力。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精彩的故事:《神农尝百草》。
神农作为人类始祖,为了人类能够。
同学们,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
无数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让我们共同去感受“一次特殊的实验”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从这个课题看,你认为应该抓住什么来学?(特殊)那大家再把课题齐读一遍,注意读出“特殊”一词。
特殊是什么意思呢?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将学生质疑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预设: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实验?这个实验是谁做的?科学家是怎样完成实验的?3、教师梳理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25)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恐惧燥热故障不紧不慢3、指名汇报记住了哪些生字,交流学习经验。
教师强调:燥与噪的部首不同,意义也不同。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课文讲了一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不幸被毒蛇咬伤后,仍然坚持与剧痛作斗争,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科学资料,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事。
)5.运用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美国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教师补充)。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
(10)1.读着课文,我们的心时时被感动着,再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用心读读,体会体会,想想为什么让你特别感动。
优质公开课(李东玲)教学叙事《会写先学会说》
教学叙事——会写先学会说宣威市倘塘镇贝古完小教师李东玲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毕业十年了,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村孩子学习语文的不容易。
语文是一门充满灵活性,人文性和广泛性的学科。
要学会它,光靠一日之功是绝对不够的,光靠我们平时课本上这点知识面也是远远不行的。
它还需要平时的大量积累,尤其是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农村孩子的弱点,也是难点。
特别是写作!一提起作文,同学们都特别头疼,不知从何下笔,下笔了吧,内容又空洞乏味,没有灵魂。
这种状况也曾经一度让我头疼上火!没办法啊!农村孩子,他没见过、没经历过、视野打不开,如何能写出具有灵魂的作文来!可一个偶然间让我发现,孩子们爱听我讲故事,这是好事啊!所以,新学期开始,我跟同学们说该如何做的时候,不再是一句句空洞的理论、枯燥的陈词滥调,而是一个个故事。
我尽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学生喜欢听,听完后也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效果还不错。
就拿前个星期刚写的作文——我的心爱之物来说吧!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我觉得挺简单的,毕竟心爱之物人人都应该有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不尽人意,让我气得七窍生烟!内容空洞、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更别提什么逻辑结构了。
没办法,写不出来,那就说吧。
第二节课,我就让同学站起来说一下自己的心爱之物。
起初,大家都不愿意说,于是我就向他们讲了我和他们一样大时,我的心爱之物是一支毛笔,并讲了与其相关的故事。
之后就有同学陆陆续续站起来说了。
张晓说:“我的心爱之物是洋娃娃。
”我循循善诱:“那它是怎么来的呢?它为什么是你的心爱之物?它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张晓:“它是我过生日时奶奶送我的。
其实我家条件不好,我喜欢那个娃娃好久了,可爸爸妈妈一直舍不得买给我。
可是有一次我路过那个橱窗,就在外面盯着看了好久,而这一幕被我奶奶看见了,她就买来给我当生日礼物了。
”我继续问:“它之所以能成为你的心爱之物,首先,是你喜欢它;其次,是因为它的来之不易。
认识创新lishan
[创意发明]马桶的水箱盖是个洗手池
雪球钳
• 冬天到了,许多地方也陆续迎来了今年冬 天的第一场雪。既然下雪,也就少不了打 雪仗了。作为打雪仗的主要武器——雪球 ,自然是胜利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才能 迅速的做出又圆又结实的雪球呢?用雪球 钳制造吧...
感受创新
• 如果有人说,他 想将笔记本电脑 装入手表中,你 可能笑他白日作 梦。然而,这一 梦想有可能成为 现实。
• 美国、加拿大等国将版权产业作为创意产业 的代名词;
• 日本则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感性产业。
2020/11/29
陈爱玲
47
背景:
• 《中国好声音》创意是荷兰人的,浙江 卫视买下了版 权。美国也买了版权,因 此也有了《美国声音》选秀 节目。评委 盲选是创意核心——先闻其声,后见其 人, 一是提高了评选的公平度,二是给 观众带来悬念。
2.创新
①经济学内涵
熊彼特创新理论----1912年《经济学原理》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 “新的生产函数”
--引进一种新产品或产品的新特性;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市场;
创新的本质是知识 技术的价值体现
--控制原材料的一种新来源;
--实现企业的一种新组织。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创新就是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到首次商 业化的过程。 所谓创新,就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 财富的能力。
卡线器
• 它的周身由弹性橡胶制成,可以将电线和数 据线固定在凹槽中。由于采用了三角形的剖 面设计,不仅更加美观,还能够节约宝贵的 桌面空间。
简单而且很棒的小制作
创艺花瓶
手持阅读器
• 只要将它固定在书上,就可以直接套在手 上阅读了。而且还可以调节里面的书撑以 便将书撑开。而不用的时候也不需要将它 拆下,将书撑的一端调节一下即可当作书 签来使用。经常阅读大部头书籍的朋友应 该会很喜欢的。
三年级课《一次成功的试验》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课《一次成功的试验》语文教学设计教案《一次成功的试验》教学设计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李小葵湖南省浏阳市大瑶中心完小李嫦娥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顺利、不假思索、激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4.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通过分析人物动作、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懂得实验“成功”的真正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学生分组做游戏,看哪一组能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拿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
3.小结、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导入: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明确要求1.出示阅读提示:听课文朗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文范读。
2.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的事。
过渡:刚才听了课文范读,现在老师想听一听同学朗读课文。
3.老师重点指导下面两个词语:铅锤:chu__237;。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4.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5.了解课文内容。
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6.小组合作讨论: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
创新式语文教育实验典型案例《公鸡和狐狸》课堂实录
创新式语文教育实验典型案例《公鸡和狐狸》课堂实录34.公鸡和狐狸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余虹一、教学简介《公鸡和狐狸》是小学语文创新式教育实验教材第二册第34课。
课文内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用智慧挫败阴谋的童话故事,课文形式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诗。
学生可以在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课堂情境中,依靠喜闻乐见的意义文块,生动形象的识字游戏,协作互助的课堂氛围,以及创新思维的成功体验来获取知识,40分钟识字32个,并能通过自我感知语言进行感情朗读,进一步巩固汉字的整体识记。
整个教学过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施生本教育,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实践,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创新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二、教学目标1.集中识字。
集中精力,排除干扰,识记生字32个。
教与学的活动都紧紧地围绕着识字进行。
孩子们通过读和理解课文意思感知汉字和记忆汉字。
2.整体识字。
在整体的意义文块中识记汉字,逐步达到熟练地识记游离出意义文块的单个汉字。
3.创新识字。
随文识字(范读、领读、教读、听读、指读、跟读、自由读……)练中认字(“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字卡游戏”、“读词赏画”、“送字回家”……)创新教材(“识记难字”、“电脑写作”……)三、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课堂情境中集中识记大量生字。
四、教学用具电脑字卡字花“读”、“考”、“收”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赏画读对话。
学生:“我们要给大家讲讲公鸡和狐狸的故事。
”学生:“这是一个用智慧挫败阴谋的故事。
”2.师:“公鸡和狐狸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生字朋友,让我们快去认识一下吧。
”(二)自学儿歌1.师:“请大家自读儿歌,读完后可互相请教。
要求是尽量读会每一个生字。
”2.教师范读儿歌。
34.公鸡和狐狸宽阔的果园里长满苹果仙桃,有智谋的公鸡在站岗放哨。
我的课改故事——承诗词底色袁泛人文之舟
青春··我的课改故事———承诗词底色,泛人文之舟因李纯海(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课改,一直是围绕于教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诗人郑敏说“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强调学科的“工具性”,忽略其“人文性”。
当前语文学科的课改,更不应只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知识为己任,而是要让语文肩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运用语文陶冶情操的人文功效,把培植学生人文气韵,塑造其完美人格视为首要任务。
自古以来,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诗教”,一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理论。
诗歌在培养学生思维、开阔情感以及引导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计划以诗歌教学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美好的想法在实施之前,往往也伴随着残酷的现实困扰。
在语文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也许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学生都不太喜欢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究其原因,是他们觉得传统离自己太遥远,加上又晦涩难懂,与现实的紧密度不够,往往不愿意深入地学习。
为此,语文诗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型,即注重教给学生策略性的诗歌阅读方法。
高一时,我计划进行“每日诗词”高效课堂活动,推动诗歌的教学改革。
通过每天品一首课外诗词的形式,进行一番课程改革的尝试。
希望学生能吸取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琼浆玉液,提高古典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
还记得,新生刚来时,他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爽朗,但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语文基础的薄弱与人文素质的缺失,却令我喜忧参半。
基于这样的学情,我认为引领他们走进语文的天地,不能靠发号施令,不能靠题海战术,更不能靠苦口婆心的说教。
当今的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学识涵养和娴熟的教学本领。
所谓学高为师,如果自身缺少文学底蕴,学生将难以信服你,接受你,不要说走进语文世界,就连正常的教学任务恐怕都无法顺利完成。
一次特殊的实验优质课
一次特殊的实验优质课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2.请个孩子来介绍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课文描述了卡尔*施密特博士在一次实验中不幸被毒蛇咬伤,他忍着巨痛和折磨完成实验记录的感人事迹。
)二、感受毒蛇的凶猛1.今天,我们就跟随博士走进实验室去看看吧。
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找描写毒蛇的句子,用横线勾出来。
2.抽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3.你们都找对了吗?4.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恐怖、凶猛)说实话,谷教师也怕蛇,一提起它就感到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所以我请孩子们帮我把那些让人感到害怕的词语删掉。
好不好?5.现在谁来读读这段话。
抽生,对比这两句话,是作者写得好,还是我们改得好?看来关键就在于我们去掉的词语,这些词有什么用呢?(表现毒蛇的凶猛)那我们读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些词语了。
6.齐读。
这就是南美洲毒蛇,每年都有不少人和动物被它咬伤而死去。
为了研究它,揭开其毒性的秘密,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
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7.听了教师的介绍你觉得这些科学家怎么样?(板书:勇敢伟大)是的,作者如此具体生动地描写毒蛇的凶猛就是为了反衬出科学家的勇敢和伟大。
三、哪些行为感受到勇敢伟大1、请大家再浏览课文,看看施密特先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他的哪些行为是勇敢的。
(施密特先生一点也不怕,他仔细观察,抓,用针扎它,捉)2、在被毒蛇咬伤的一瞬间,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怎样捉住?出示(施密特拼尽全力??锁好。
)从拼尽全力,你体会到什么?(抓蛇很费力,因为蛇很大,先生又受了伤所以才要拼尽全力)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3、为什么博士拼尽全力也要捉它回去?假如不把它捉回去锁住,会有怎样的后果?(伤害到其它人,影响研究。
)从中看出卡尔*施密特博士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善良有高度的责任感) 4、所以在读这句话时,我们也要负责一点,千万不能让蛇跑出来。
齐读5、师:孩子们,如果说观察蛇,抓蛇是勇敢的,那么接下来,施密特先生做的这一件事情,一定可以算是伟大的。
放飞学生,收获高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说明文教学的一次尝试
放飞学生,收获高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说明文教学的一次尝试发表时间:2014-04-30T09:32:35.0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4期供稿作者:赵晓燕[导读] 组长播放一段口技相声,然后用诗一般的语言开场:这是一段口技相声,技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赵晓燕山东省烟台市福山第六中学265500一、“面对知识的海洋,找到了最佳的入口”——选定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科技说明文单元。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同学们觉得这个单元陌生又枯燥,很不“感冒”,教学的结果也往往是匆匆浏览,记住几个要点而已。
所以,当我在黑板上写下这五篇课文的题目,让学生分析他们所属的专题范围时,班上引起了一片骚动,同学们都议论纷纷。
大家一致认定《大自然的语言》属于物候学、《奇妙的克隆》属于生物学、《生物入侵者》属于生态学……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网络组长”、“讲课组长”、“论文组长”几行字,让同学们自己报名。
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大胆地放开手让自己做老师。
由学生自己讲课,这可是冒险性与难度性非常大的“游戏”,如果学生讲课效果不好,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
但我还是决定相信学生,相信自己。
我和学生们深入讨论,相互鼓励,热热闹闹的课堂慢慢安静下来,大家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参加哪个小组好。
二、“我们贪婪地吸吮着科学海洋的乳汁”——收集资料说到搜集资料,每个组都有难处。
做资料搜集容易的,往往筛选难;难收集资料的,更是无从下手。
为此,我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去,到互联网中去寻找。
我们将五篇文章分成五个小组,其他组还好说,“你一定会听见”小组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讲的又是声音,因此他们尤为尽心。
可贵的是,其他组在查找资料时,还特意帮这一组留意,帮了不少忙。
看着学生们安静专注的眼神,我看到了自主合作的光芒。
三、“借助全组的力量,在沙子中淘出黄金”——合作整理有的同学面对找来的资料,头都大了。
《一次特殊的实验》课堂教学实录-word文档资料
《一次特殊的实验》课堂教学实录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实验》课堂教学实录一、谈话沟通——让心走到一起来师:孩子们,大家好!很高兴和你们一起来学习。
我姓刘,大家应该叫我——生:刘老师!师:对,是刘老师,不是“牛”老师!(众笑)来,再叫一次,亲切一点。
生:刘老师!师:听大家这一叫,我心里真舒服!看到你们这么可爱,我忍不住要用一连串词语来形容大家。
不过,你也能用一串词语来形容我吗?生:能!师:那好,我说一个,你们说一个,不许重复。
孩子们活泼可爱!生:刘老师活泼可爱。
师:(一边做蹦蹦跳跳的动作,一边说)我活泼可爱吗?(众笑)记住,一要恰当,二不能重复说过的词语。
孩子们聚精会神!生:刘老师知识渊博!师:孩子们聪明能干!生:刘老师幽默风趣!师:孩子们学习认真!生:刘老师教书科学!(众笑)师:孩子们出类拔萃!生:刘老师能力超群!师:孩子们喜笑颜开!生:刘老师眉飞色舞!(鼓掌)师:孩子们真有精神!生:刘老师真有风度!(鼓掌)师:孩子们真酷!生:刘老师真帅!(众笑)师:我帅吗?蟋蟀的“蟀”吧?不过,你一言,我一语,你夸我,我夸你,把大家都夸了,好!(伸出大拇指称赞)说实在话,大家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
希望待会儿上课时表现得更出色。
好吗?生:好!师:静息一会儿,等打钟再上课!【刘老师以特有的幽默风趣,通过类似游戏的“词语大形容”,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而且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心智集中在一起了,为师生、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搭建了一个心理平台。
】二、进入情境——让心沉浸文本中师:(播放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孩子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生:凶猛。
师:并不温柔。
(众笑)生:恐惧。
师:并不安逸。
(众笑)生:害怕。
师:并不喜欢。
生:毒性很大。
生:紧张。
师:并不轻松。
生:胆战心惊。
生:毛骨悚然。
师:是啊,这是一种足以让人害怕透顶的蛇。
请打开书,看看《一次特殊的实验》这篇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生:(读)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小小的脑袋不时抬起来,细细的舌头不时伸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课堂即兴作文教学案例:浅浅深深话黑板,追根溯源要读书
课堂即兴作文教学案例:浅浅深深话黑板,追根溯源要读书李明〔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一堂突发奇想的课。
想想也不能这么说,这样做的想法由来已久。
一、看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写一写与我们朝夕相伴、悄悄无闻的黑板。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
"这有什么好写的?""不就一块黑板吗?""语文老师别这么折腾我们好吗?"嬉笑声、埋怨声此起彼伏,耐烦等待一阵,看他们的眼神有了更多的期盼,"大家认真看看,认仔细真看看这块和咱们朝夕相处的黑板,你看到了什么?"最快的接着就喊:"就是一块黑板。
""还是一块黑板啊。
"……我始终无语,渐渐说话的内容就变了"黑板是个长方形的。
""是墨绿色的。
""不同的三块长方体构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拉开中间就是我们喜爱的多媒体。
"……嗯,有点意思了。
二、想到了什么我感觉第一步差不多了,就抛出了自己的其次个问题,"大家刚刚说得很对,这是对这位亲热伙伴的外貌描写。
你能想到什么?"这次大家没有立即七嘴八舌,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开头了思索。
声音渐渐起来,"每天老师们都在黑板上写下我们学习的学问。
""哪些学问啊?"我追问了一句。
"您写下美文理解,诗词歌赋;数学老师写下公式定理;英语老师写下a,b,c,d;地理老师带我们游览世界;历史老师领我们探究远古……总之,黑板每天都带给我们丰富多彩又趣味无穷的东西。
"这是一个才思灵敏的同学脱口而出的文字,赢得了大家一阵强烈的掌声,大大地表扬了她一番。
我又连续追问:"黑板承载的东西,刚刚宇轩给了我们很明确的表达,我想让大家静下心来,绽开联想与想象,还能想到什么?黑板像什么呢?"这次是真正开头思索了,过了一阵子,依旧无人回答,我轻轻地来了一句:"墨绿的黑板像沙漠中的绿洲,给我们带来盼望和幻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特殊的说明文教学尝试【课堂回放】一、导入新课,引起学习兴趣,为读写教学进行铺设。
师:有一样水果,宋代文豪苏东坡曾有诗赞道:日啖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唐代一位国君为了博得贵妃一笑,派飞骑兼程将此物从遥远的南方送到京都,给人民造成了许多痛苦,诗人杜牧就此曾赋诗加以嘲讽。
大家知道,苏东坡赞的,贵妃想要吃的是什么吗?生(齐声):荔枝。
师:回答正确!无论是诗人的牵肠挂肚,还是贵妃的劳民伤财,无不说明了荔枝的确是果中珍品。
当然,当时荔枝的珍贵与社会生产水平低下,交通不便有着很大关系。
我记得小时候,老师也很少看得到新鲜荔枝,只能偶尔吃到荔枝干。
现在,社会进步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在上海,荔枝已成为了比较常见的水果。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荔枝的一篇科学小品——贾祖彰的《南州六月荔枝丹》。
在座的同学应该都吃过荔枝,在学习课文之前,哪位同学可以凭着日常的观察,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印象中的荔枝?生1:荔枝很甜,果肉是乳白色的,吃完果肉后,里面剩下的是一个褐色的果核。
师:你谈到了荔枝果肉的色、味,还有果核的色。
请坐,哪位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生2:荔枝的壳较为粗糙,上面有粒状凹凸的点。
师:很好,你补充了荔枝壳的形态,还有哪位同学需要补充?(学生沉默,无人作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没有补充。
现在老师给每一位同学发放一颗荔枝,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观察荔枝的外形,然后用一段文字来描叙荔枝的形态。
(教师为每一位同学发了一颗荔枝,学生开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开始活跃。
)师:现在,每位同学都拿到了荔枝,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认真描绘。
五分钟后,我会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描绘进行展示,看一看谁的描述更加准确。
(学生开始观察荔枝,并开始动笔写作。
)二、进行写作比较,指导学生认识科学小品的特征,学习课文的前半部分。
师:我观察到很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了对荔枝外形的描绘,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描述,哪位同学可以勇敢地将自己的写作片断展示出来?生3:荔枝的外形呈椭圆形,外壳青灰中透现出暗红色,外壳比较粗糙,有凹凸感。
剥开荔枝的壳后,是荔枝乳白色的果肉,果肉十分甜美。
吃完果肉后,是一个椭圆形的深棕色的果核。
师:很好,请坐。
有了实物模型,同学们的描述比刚才具体了不少,有没有其他同学对她的描述进行补充或是对她的描述进行点评?生4:我的描述基本和她差不多,只是我觉得她的描述有些地方还不够准确。
师:哦,那你说说哪里不够准确,或者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描述,可以吗?生4:因为我拿到的荔枝跟她拿到的荔枝长得不太一样,所以我的描述也跟她的不太一样。
(生笑)师:哪些地方有差别,你认为要进行修改?生4:我的荔枝不是椭圆形的,有点像心形。
所以我的描述中写的是心形。
师:那你觉得自己的描述准确吗?生4:现在也觉得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荔枝都是椭圆形和心形的,有可能其他同学拿到的是别的形状。
师:很好,你觉得怎么表述比较贴切?生4:加个限定性的词语,比如一般,有些。
师:很好,你注意到同学们描述中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那么,你知道这是科学小品的什么特征吗?生4:是说明文的准确性。
师:相信你的回答一定能给同学们带来很多启示。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对自己的描述稍作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说明片段。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修改,我相信同学们在描述上都更加准确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的1-4节,在仔细地阅读文本同时,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描述,通过比较,看看自己的描述与原文的描述有何区别?(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比较思考。
)生2:我觉得,作者的描述比我们的描述更加全面和准确。
比如,刚才我们说到对外形的表述要准确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就描写得比较好。
课文中描述外形时提到“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在描述颜色时提到“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荔枝也有淡红色的”,都注意到了普遍情况与特殊情况,描述得十分准确。
生5:我觉得作者描述得比我们更生动,也更有文采。
文章多处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述,比如在写荔枝的壳时,作者写道“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片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这样表达让读者更加直观,比我们写得更贴近实际,也更容易想象与理解。
生6:我觉得作者对荔枝形态的描述得更加全面一点,我们的描述只写到了荔枝的壳和外部形状,而作者除了这些以外还写了荔枝的重量和大小,以及其它关于荔枝的知识,比我们要详细完整得多。
生7:我觉得作者的观察更细致一点,描述得也更仔细一点。
比如“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这一部分对于荔枝外形的描述就很具体,是我们在观察中疏漏的地方。
师:同学们阅读得都很准确,分析得也很到位,但所有同学大多是从描写的内容与描写的细致、周到等角度去观察分析的,同学们可以试试从其它角度去比较一下,比如作者的写作技巧等方面(学生思考)生8:我觉得作者不仅描写得十分具体完整,而且写作得也非常有技巧。
师:哦,这是你通过阅读的感受吗?你能具体说说看吗?生8:比如作者在第一节就没有直接写荔枝,而是通过小时候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产生的疑问为下文写荔枝作了铺设,引出了下文的对荔枝的具体介绍。
师:你说得很好,作者在这里巧妙地通过设疑的方式引出下文。
那么你能说说第一段中“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生8:引用。
师:请坐,同学们注意一下,在说明文包括科学小品中,这种方法叫引资料。
生9: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条理非常清晰。
师:你观察的角度和别人的都不一样,你能具体分析吗?生9:这篇文章是从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的,就像我们拿到一个荔枝,然后由外面的壳一层层地剥开一样。
师:非常好,你说的这方面属于说明的顺序。
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是这篇科学小品最主要说明顺序。
现在,请你大声地为大家读一读第三节的前半部分,读到“六十克”这个地方,思考这部分是不是按照由表及里,或是由外至内的顺序来安排的?如果不是,那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呢?(生9朗读)师:同学们能够看出来吗?我可以提醒一些关键词,比如“通常是……有的重达……还有些……”。
生9:从一般到特殊。
师:很好,现在你再看看前4节,找一找,还有什么地方用的是这种说明方法。
生9:第3节的前半部分,第4节的后半部分好像也是这样的顺序。
师:所以作者在前半部分的介绍中主要是按照由外至内,由表及里的顺序。
但在对局部的说明中又按照由主及次,由普遍至特殊的逻辑顺序。
我注意大部分同学在自己的描述中也基本上能够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小部分同学写作出现了杂乱的现象。
同学们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安排材料,这样的描述能使文章更有条理,让读者的阅读更加清晰。
师:同学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知识,我想再给大家一些提醒。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过的说明文很多,同学们可以将这篇说明文与其它说明文进行比较,看看这篇文章与我们平时阅读的说明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何不同?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与以往学过的说明文最大的不同是援引了很多诗句,严谨中又不失优美。
师:说得很好,虽然我们只阅读了四节,但是仍然可以发现作者引用了很多诗句入文,同学们可以思考,这些诗句的引入除了增强文章的文艺性,让读者读起来更有兴味,还有其它什么作用呢?生4:我觉得第二节中引用“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这两句诗句可以非常形象地写出荔枝成熟时整棵树、整片林的色彩,这里引用诗句的作用是让描写更生动更形象。
生10:还有第一节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诗文,主要是为了引出作者的置疑,引出下文。
师:阅读时要全面地分析,这里的引用是否只是为了引出下文呢?你可以再看看这句诗文在下文有没有再出现。
生10:有的,在写荔枝的壳时出现了,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诗句中用的比喻来描述荔枝的壳不准确。
师:是的,引入白居易的诗文当然是为了文辞的需要,然而,科学小品讲究的是准确,因此,诗文在这里不仅引出下文,服务于文章的可读性,而且也为说明文的准确性服务。
大家可以看第三节中作者引用《中国果树栽培学》的“膜如紫绡”以及明代徐勃《咏荔枝膜》中“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等诗文同样有这个作用。
三、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师: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实物,自己动手描绘以及与原文相比较等几种方法,阅读了课文的前四节。
课堂中,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相信同学们收获得颇丰。
其实,生活中,说明文与我们的关系往往比叙事文、议论文更密切,比如销售人员要向顾客详细地介绍产品,应聘中我们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时都需要用到说明文,因此学习好说明文对于我们帮助将很大。
最后,我想让几位同学来谈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心得。
生3: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不能给别人错误的信息。
生2:说明文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不能杂乱无章。
生9:我们写说明文也不一定要很死板,也可以运用修辞等多种方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都很好,最后,请同学们回去后仔细观察花生,写一段介绍花生的文字。
【学生感悟】师:各位同学,谈谈你们学习的感受,或建议或收获皆可。
生1:我觉得这节课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平时只知道吃荔枝,没有料到一个小小的水果竟然也涉及到这么多知识。
而且我也重温了说明文的很多知识,收获很多。
生2:这节课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会轻易遗忘。
一边观察荔枝,一边学习有关荔枝的知识,这样上课不仅很有意思,很有趣味,而且可以让我们将知识记得更牢。
生3:我觉得我们自从小学以后就没有动笔写过说明文了,因此这节课中写作起来比较困难,不知道如何下笔。
有了实物观察让我们写作更加轻松,写完后再对比,就更明白自己写作的欠缺处了。
【同侪评价】蒋晓庆:这节课在形式上比较新颖,引实物进入课堂对于高中的说明文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实物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朱正国:这节课的容量适中,通过课堂学习基本上完成了课文主要部分的学习,教与学的节奏都比较快。
但是,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学的兴致很高,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思维活跃,课堂效率很高。
周觔:课堂上的读与写统一得比较好。
虽然高中阶段对于说明文的写作并不重视,但是,通过学生的写作与原文本进行对比,既可以让学生对于这篇文本的写作特点有深刻地理解,又能领略说明文科学、准确、逻辑性强的文体特征。
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鉴。
祝溧: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的调动,整节课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这与教师的设计与调动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课堂的容量稍大,我认为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在读写的环节可以适当深入。
【专家点评】“教什么”,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根本不成其为问题,而对于语文课程尤其是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来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却是一个应该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