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域差异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学案中图版必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件: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共78张PPT)
【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答案】 D
2.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发生变化的 地理环境要素是(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气候
【解析】 雾霾是大气污染造成的,属于气候要素。 【答案】 D
3.下列现象不能 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考虑,当地大量挖掘虫草会造 成什么样的问题? (3)牧民为什么会失去自己的家园? (4)挖掘虫草会对周边地区造成影响吗?探究材料说明了什 么?
【答案】 (1)地貌、生物、大气、水文、土壤。每一个要 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大量 挖掘虫草势必会导致整个环境的退化。 (3)大量地挖掘虫草导致环境破坏,退化的土地寸草不生,河 流开始枯竭,最终大片的草地变成了裸露的荒地。 这里体现了 “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特征。 (4)会。人们破坏了地理环境里的一个要素,产生了一系列的 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环境的破坏。
【解析】 第 4 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 判断即可。第 5 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 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 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①②④正确。 【答案】 4.A 5.D
主题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基础探究 虫草主要产在青藏地区,收购价格高达每公斤 10 万元。 于是,大量挖掘人员来到这片脆弱的土地上, “虫草经济” 应运而生。然而,挖一棵虫草要破坏 30 平方厘米草皮,因践踏和 汽车碾压而破坏的面积更大。退化的土地寸草不生,河流开始枯 竭,最终大片的草地变成了裸露的荒地,不能再满足牧民畜牧生 产的需要,他们被迫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 关系?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1.通过图解或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了解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4.掌握主要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成因和表现。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环境要素整体性表现气候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水文各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现象是各种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地貌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而成,受流水、冰川、海水、风、地下水等的影响植物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例如:东非高原与同纬度的刚果盆地相比,东非高原由于地形的改变而导致其他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
2.基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3.陆地自然带4.分异规律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典型地区纬度地带性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一定的作用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更为明显,如图中序号1~3 经度地带性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一定温度条件的影响在中纬度大陆表现明显,如图中序号4~8垂直地带性自然带沿着海拔高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地更替,类似于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自然带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的变化高山地区,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丰富非地带性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思考1.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答案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
【配套K12】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大气圈(图中A所示)、岩石圈(图中B所示)、水圈(图中C所示)、土壤圈、生物圈(图中D所示)、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2.表现(1)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实例:河流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抬高河床→土壤盐渍化。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2.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与土壤(1)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2)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3)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温馨提示]概括法记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2)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地理环境体系。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圈和水圈的相互影响大气圈和水圈是地球上两个最主要的自然圈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
大气圈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影响着水圈水汽的凝结和降水,从而影响了地表的水文循环。
2. 地壳运动和地貌形态的变化地球上的地壳板块在不断运动,地壳运动也带动了地貌形态的变化。
地壳运动还引发了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影响。
3. 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气候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被的分布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形成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
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不同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维持着整个地球生态平衡。
二、地域分异地域分异是指地球上不同区域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各种特征和规律。
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分异由于地球自转、公转等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
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湿润,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气候分异会影响到生物的分布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土壤分异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各有特点。
土壤的养分含量、排水性等特征对植被的生长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貌分异地球上的地貌形态千奇百怪,由于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各具特点。
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各具特色,对当地的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4. 经济发展分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经济条件不同,导致了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 第 1 页 共 1 页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如下图
)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节地理
(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么变化的? 答案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非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基 础是什么? 答案 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3)据图分析,自亚欧大陆东部的日本本州岛南部向亚欧大陆内部,自然 带是怎样变化的? 答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 漠带。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典型地区
以 热量 的变化为基 在低纬度和_高__纬__度_ 纬度地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
础,水分条件的差 地带表现更为明显, 带性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异也起一定的作用 如图中序号1~3
经度地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 受 水分条件 的影响 在 中纬度大陆表现 较大,同时也受一 明显,如图中序号
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 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
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的分布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 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 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也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 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等。 (3)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并不是一回事。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 带的名称多用植被名称命名,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一“带”字,则代表自然带 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思考】 1.为什么低、高纬度地区纬度地带性显著,而中纬度地区经度地带性显著? 答案 高纬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低纬地区降水普遍较多,这两个地 区东西方向上水分条件相差很小,故纬度地带性显著。中纬地区大陆开 阔,降水从东西两侧沿海向内陆减少显著,而热量相差不大,故经度地 带性显著。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2 地
人类乱 砍滥伐
热带雨林 遭到破坏
_植__被_稀少 (生物)
_水__土_流失: _地__表__径__流__增加 (_水__文_)(土壤) 地表冲刷__加_剧__ (地貌)
气候变化 (_气__候_)
生态 环境 失调
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 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与其他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 作用的。即地理各要素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试说明撒哈拉沙漠各要素之间的 联系
黄河 中游 植被 破坏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__涝_灾害 (_水__文_)
抬升河床 (地上河)
地下水位升高 (水文)
土壤盐渍化 (_土_壤__)
地 自然地理环境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 理
环 境 人文地理环境
地 地理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理
环
境
的
整 体 性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 境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1、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 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 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 植被破坏无关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第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有哪些?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地理环地境 理环境
1.分类__人自____文然____地地理理环环境境 2.自然地理环境: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_自__然__界__,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自__然__基__础__ 3.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__自__然__地__理__环__境____基础上改 造、加工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环境。
高中地理 互动课堂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学案 中图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疏导引导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如下表所示:例如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上,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极少,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缺乏。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
2.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物质——大气、水、岩石、生物彼此渗透,在不停的运动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或系统)。
特别注意自然界有四大物质能量循环,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基础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特别注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还会“牵一发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 (1)概念世界气候有冷热、干湿等地区差异,陆地上反映各地气候特点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所以叫自然带。
(2)特征各个自然带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各带各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也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每个自然带都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条状分布。
(3)分布自然带分布与气候分布的对应关系图示(以北半球为例)(4)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组成要素及其特征任何一个自然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
[应用体验] 如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 1~3 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
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 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 C )
答案:D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水分 B.生物 C.地形 D.成土母质
解析:因为土壤肥力主要是由生物作用形成的,故生物在土壤 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成土母质并非土壤,而是土壤的初始状态,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发育 其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反之则较粗。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 要素,从而对__自__然__地__理__环__境____产生影响。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 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成分,这必然影响到周围的 其他环境要素。 2.各地区之间的自__然__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_资__源_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 环境要素。
解析:该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应用。第 3 题,根据 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判断,土壤湿度增大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 多;土壤热容量增大导致气温变幅减小;土壤湿度增大、蒸腾作用 加强,降水增加。第 4 题,图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 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3.B 4.B
探究点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解析:第 1 题,民居是人类的居住地,属于人文地理环境要素, 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第 2 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整体的地理环境。
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与什么因素 有关?经度地带性呢?垂直地理带呢?
中国 东莞 塘厦中学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
生物
牵一发而动全 身
地貌
水文
土壤 地理环境五大要素
中国 东莞 塘厦中学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中国 东莞 塘厦中学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 东莞 塘厦中学
2006年地理高考题(广东卷)
(1)根据资料 1,从 B 至 A反映出
和
济地带包括
。
中国 东莞 塘厦中学
地域分异规律,穿过的经
快速阅读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出发,为什么在北非会 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从气候的影响因 素回答)
大气环流、下垫面影响因素之洋流。
理想大陆分布是对称分布吗?
3、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变化,水热状况不同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_0__.6_°___C_
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更明显
中国 东莞 塘厦中学
3、垂直地带性
中国 东莞 塘厦中学
4、非地带性分布 自然带会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 素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
中国 东莞 塘厦中学
类 纬度地带性 型 赤道到两极
4.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是(C ) A.亚欧大陆 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
中国 东莞 塘厦中学
复习练习题
5.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 C ) A.天山山脉 B.秦岭 C.乞力马扎罗山 D.阿尔卑斯山
中国 东莞 塘厦中学
总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基础的自然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2课时)教案 中图版必修1
第三章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标要求及分析】1、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课标解读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
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
所以,区域才可以一直逐级划分下去。
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
对于地带性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在高中阶段,可以从不同的空间尺度角度对地域分异加以说明,即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自低纬到高纬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存在着自沿海到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存在着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界线是对地理环境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为主观划分的,所以需要说明,各自然带之间的界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现实中总是由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逐渐过渡到另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
(注:以上分析摘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课标解读》)【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时是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关于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最后一节,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通。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课时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
而且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是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2 中图版必修1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2、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法5、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索:(出示阅读材料)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变化。
(学生思考)(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2)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师归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称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出示案例加强学生的理解)案例1:案例2:案例3:(教师小结)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2)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学生活动)尝试动手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情景活动)假如你是旅游爱好者,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何不同?(教师点拨)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中图版
(1)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_相__互_作__用__、相
互影响。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__个__地__理__环__境__的变化。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
上保持特征的相__对__一__致__性__,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_差_异__性__,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3)题。
(1)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
D.寒流
(2)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3)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
2.基带与山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基 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通过基带名称可确定山地所在热量带,如珠 穆朗玛峰的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珠穆朗玛峰位于亚 热带。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 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 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判读此图,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非洲自然带呈东西向延伸,南北更替,大致对称于赤道,是 纬度地带性体现较明显的地区。 2.亚欧大陆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变 化,是经度地带性体现较明显的地区。
3.山地垂直地带性在亚洲高原、山地,南、北美洲西部山地体 现较明显。
4.非地带性的表现在不同地区,其具体影响因素不同,但也具 有规律性。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中图版必修1
1.纬度(wěidù) 基础:以 地带性
热量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在高纬度和 低 纬度表现更明显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热带雨林(rè dài yǔ lín)景观
苔原(tái yuán)景观
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有什么不同? 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我国降水较 多区域是:台湾 东北部、喜马拉 雅山东南坡的降 水较多,年降水 量的最高记录是 台湾的火烧(huǒ shɑo)寮,年平 均降水量达 6557.8mm。年 降水量最少的地 方,是吐鲁番盆 地的托克逊,年 平均降水量仅 5.9mm。
(dì lǐ huán jìnɡ)
纬度地带性:以 热量 为基础
的 整
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以 水分 为基础
体 性
垂直地带性:以 水热状况 为基础
和
非地带性
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
第三十三页,共33页。
思考(sīkǎo)?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自然景观如何
变化?
第二十四页,共33页。
从沿海(yánhǎi)到内陆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型?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经度地带性
规律:各自然(zìrán)带经沿着度
变化
作有规律(guīlǜ)的
苔原气候
北极圈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海 温带 温带季
洋性气 大陆 风气候
候
性气 亚热带
地中海 候 季风气
气候
候
温带落 温带 温带落叶
叶阔叶 林带
(w温ēn d带ài)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点拨(一)教材第68页“探索”1.从事例中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提示: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而言,这个地区的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构成了这个地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二)教材第68页“学习指南”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2.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3.热量、水分。
水分、温度。
4.某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自然带变化有类似的规律。
但在干旱地区,由于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
(三)教材第69页“思考”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栖息的动物减少,甚至灭绝;水旱灾害频发;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河流对土壤的冲蚀加剧,河流的含沙量增加。
(四)教材第72页“思考”不是。
位于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下的大陆西岸降水很少,终年干燥。
(五)教材第72~73页“案例研究”1.(1)南北两坡自然带分布的相同点:南北两坡自然带呈现有规律的更替。
原因是随着地势的升高,水热状况发生变化。
(2)南北两坡自然带分布的不同点:南坡植被复杂,北坡植被简单;南北两坡基带不同。
原因是南坡与北坡纬度位置不同,相对高度不同;还与南坡为阳坡、迎风坡有关。
2.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类型、更替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六)教材第73页“复习题”1.以长江中下游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如:气候与水文:丰富的降水使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河流径流量大。
气候与生物: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生长着典型植被常绿阔叶林。
气候与土壤:热量、降水丰富,使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所以自然土壤的肥力偏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1.歌诀法记忆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地水生土之分。
相互作用与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2.歌诀法记忆自然带的分布热雨湿热有雨林,南北十度赤道分;热季热草都有草,西岸热沙沙尘滚;大陆东西亚热带,阔叶硬叶要区分;温季温海类型同,温带大陆漠草林;高纬亚寒针叶林,北半球内有此型;苔原冰原属寒带,冰雪世界少居民。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图表解读[信息获取](1)撒哈拉沙漠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上,常年受副热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也在气候的影响下呈现出热带荒漠景观特征。
(2)非洲的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同在赤道附近,却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主要原因就在于地貌的差异导致了气候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水文、生物、土壤。
这说明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问题探究[典故中的地理]“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大意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思考探究:1.“蝴蝶效应”反映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提示:整体性。
2.材料中说明了地区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知识升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是其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荒漠环境。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方法技巧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理解方法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制约性”。
关联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就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以及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典题印证[典例] (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1)~(3)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 D.大气环流(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思维流程][答案] (1)C (2)A (3)B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示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自然带(1)定义:世界气候有冷热、干湿等地区差异,陆地上反映各地气候特点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称为自然带。
(2)特点:各自然带各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也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每个自然带都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条状分布。
3.理想大陆地面上如果排除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的干扰,叫做“理想大陆”。
4.纬度地带性(1)概念: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2)产生:热量为基础、水分起作用。
(3)分布:低纬度、高纬度。
5.经度地带性(1)概念: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产生⎩⎪⎨⎪⎧水分条件影响较大一定的温度条件为基础(3)分布:中纬度。
6.垂直地带性(1)产生: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垂直地带性。
(2)垂直带谱: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
7.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温馨提示] 不同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而是存在一个过渡带。
图表解读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信息获取](1)图中植被带类型是A 热带雨林、B 热带草原_、C 常绿阔叶林。
(2)该山地垂直变化的原因是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该山地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问题探究 [诗词中的地理]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思考探究: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纬度地带性。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热量。
知识升华一、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比较:1.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2.基带与山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通过基带名称可确定山地所在热量带,如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珠穆朗玛峰位于亚热带。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发育程度的因素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发育程度往往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相对高度及山体海拔有关。
具体如下图所示:5.影响雪线的因素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影响其分布高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坡向、降水量等。
具体分析如下:三、非地带性分析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思路解决该类问题一般有两个思路: (1)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本因素①热量条件差别大,水分条件差别小,则为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②水分条件差别大,热量条件差别小,则为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③水热条件随高度而变化,则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依据自然景观(自然带)更替方向①南北方向(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则为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②东西方向(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变化方向)更替,则为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③垂直方向更替,则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典题印证[典例] (山东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 A .草原 B .荒漠 C .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思维流程][答案] (1)A (2)D[对点训练]对点练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解析:1.C 2.C 图示反映了由于森林破坏,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点练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读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5题。
3.甲表示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D.落叶阔叶混交林带4.引起图中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光照 D.海拔高度5.下列有关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布,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的分布类似B.同一山地的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C.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类越多D.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阳坡,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阴坡解析:3.B 4.A 5.C 第3题,从水平方向看,甲所在地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在纬度要高,根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甲处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第4题,从水平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和山地自然带的倾斜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第5题,纬度越低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类可能越多;纬度较高的山地,自然带的基带与其同纬度水平分布的自然带相同。
6.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欧大陆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__。
(3)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________,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应依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归纳。
第(1)题,由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可知,①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②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2)题,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自然带不同,但其气候成因都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第(3)题,没有画出的是中纬度内陆的温带荒漠带,因此不能详细呈现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第(4)题,理想模式下没有考虑洋流、地形起伏等因素。
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②④ ④⑤(3)温带荒漠带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4)洋流、地形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