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之情节概括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一、课内阅读。
①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②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③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节选自《月光曲》)1.请在选文第①段中用“”画出跟第②段中“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相照应的地方。
2.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兄妹俩生活贫困?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说姑娘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③段中带点词语“可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
皮箱与柿子尤今①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历时三个小时。
②从来不把购物作为旅游重点活动的我,来到义乌后,却抵制不了诱惑,一头扎进商品海洋里,大买特买,原本携带的两只皮箱装不下,只好另外买了一只超大的箱子。
上了火车后,才知道“累赘”两个字怎么写。
把两只较小的箱子放到头顶上面的行李架上,那只超大的皮箱,只好硬塞在座位旁边的空间里——那个空间,原本是让乘客仲展双腿的。
③刚把一切安顿好,上来了一对日本夫妇,他们手拿着车票找座位,来到我们面前,对了对号码,座位正是对着我们的。
一看到挤在座位旁的大行李,他们便露出了不满意的神情。
④他们指着那件行李,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堆话,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嫌那件行李占据了应该属于他们的空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 阅读指导
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指导训练要素: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例段《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历险小说,但我们通过阅读“梗概”,可以快速、整体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作品叙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为了生存,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在荒岛上开始了艰苦的生活。
每做一件事, 他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凭着艰苦的劳动,他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并营救了野人“星期五”。
之后,他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变。
经过多年的荒岛生活,他终于脱险,回到了英国。
什么是作品的梗概?所谓梗概,即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介绍。
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写梗概的方法。
因为梗概是对原文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所以读者通过读梗概,能对原著有一个整体印象和大致了解。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就抓住“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几个主要情节作了概括性介绍。
怎样写文章梗概呢?1.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线索和主要情节,关注主人公的命运,把握人物性格,为写好梗概奠定基础。
2.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介绍的主要情节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就是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来写的。
3.语言要有概括性,尽量少用细节描写。
如何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1.可以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从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男孩看到大雄鹅要飞走时想到“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并喊道:“你可千万不要飞走啊!”从对小男孩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其实是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
2.阅读名著时可以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感受人物形象。
【阅读专项】专题04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试题) 六年级语文 部编版_教师版
专题04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典型例题】铅笔头下的坚持他是一名大学青年教师,却有一个不良习惯:手心随时握着一支铅笔头,兴之所至,会将所思所想随手记下来,从他的办公室、家庭到实验室,到处都有他“信手涂鸦”的杰作。
进校第10年,他40岁,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这也是他10年“涂鸦”思想的结晶。
当他将设想课题提交学校之后,却遭到了一场无情的嘲弄。
大伙都说那是他铅笔头“涂鸦”出来的异想邪说,毫无研究价值可言。
学校不支持,就意味着多年的心血泡汤。
这位青年教师不甘心,他决定不改初衷,克服种种困难,又费去了10年的时光,终于做完了自己课题的初步测试,并且通过朋友,将测试成果递交到美国国立研究院。
一开始,研究院对他的测试成果很感兴趣,但派人到学校一调查,得知他那些铅笔头“涂鸦”的故事,立刻对其人其事失去了信任。
这样,他20年的心血,因为一只小小的铅笔头,又一次被束之高阁。
一次次被“铅笔头”捉弄,他还是没有气馁。
相反,这许多年细致入微的研究,使他越来越清楚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
得不到学校和研究院的自助,他便自己想办法,经过东凑西借,自筹资金对试验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4年之后,他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已经成型的报告,这一回,研究院不仅批复了他的申请,还向他的“铅笔头”事件表达了歉意。
在研究院的支持下,他的成果很快应用于实验。
两年后,他在一只小鼠身上试验获得成功。
到2007年,这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他,就是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
这一年,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
想一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卡佩基喜欢随手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由此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经过20多年的坚持不懈,他终于凭借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答题模板筛选文章相关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直接提取法:直接提取文段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作答;(2)概括引用法:先提取文段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然后直接引用或用更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替换,形成准确、凝练的答案;(3)概括组合法:先提取文段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然后进行概括总结,再将概括好的答案按合理的逻辑组合在一起;(4)分析组合法:先提取文段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再结合文章主旨或作者的写作目的,将它们组合或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即可。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人教部编(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人教部编(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六年级下册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1.练兵场______________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XXX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适得其反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XXX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由一阵焦虑又涌上心头。
他喃喃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
XXX着线头入迷,忽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见:“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XXX立刻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繁忙……太阳落山了,XXX的老婆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技巧领会衬托,品析情境
乐乐侠点睛定义: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的某些特点,文章有时候还会通过简单点出其他人物的类似或相反的特点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
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分类: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1.衬“景”托“景”《日月潭》一文在对台中附近的群山、树木及周围的名胜古迹等大的“背景”作了描写和介绍以后,再介绍“日潭”与“月潭”。
2.衬“人”托“人”《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的作者在写了“茶室后院的金鱼缸旁”聚着许多爱鱼的老人、孩子、青年以后,引出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用众多的人托出的某一个人物,会给读者留下“鹤立鸡群”的感觉。
衬“物”托“物”小鱼在水里是非常机灵的,但是翠鸟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机灵的水中小鱼竟敌不过翠鸟,可见翠鸟动作的迅速和敏捷。
(《翠鸟》)衬托:领会衬托,品析情境衬“景”托“情”一位归国老华侨被家乡的一个卖柚子姑娘善良诚实的心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秋阳高照,映红了美丽的山乡小镇”一句景色的描写,暗示着老华侨对这位小姑娘的无限敬佩之感。
在老华侨的眼里,山乡因为姑娘的善良诚实而妩媚动人,故而使得他油然而生一股浓浓的爱乡之情。
(《苦柚》)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衬“动”托“静”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雪花飘落下来是很轻的,人睡在屋里竟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响,可见山村的冬夜是多么的寂静啊!(《第一场雪》)衬“悲”托“喜”扁鼻子军官把雨来拉到怀乡河边枪毙,乡亲们非常难过,他们有的流泪、有的呆立在河沿上,有的喊着雨来的名字,悲痛极了。
忽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啦?”这时,大家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面对着亲人的死而复生,大家的惊喜、高兴之情”被托“到了极点,从而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品梗概 课件
2.掌握写梗概的方法。
(1)抓住主要情节。 一本书压缩成一篇文章,这
就要求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 一定要把握住书中的重点情节 内容,写出作品的梗概。梗概, 指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 要点等。主要故事情节不能失 真,字数不能太长,也不能太 短,600至700字为好。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一、黄巾起义。东汉晚期朝廷腐败,全国又遇上大 事件高 旱,农民走投无路,巨鹿人张角就带领农民纷纷揭竿起义, 度概括, 他们头扎黄巾,所以称黄巾起义。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语言精练。 但也给腐朽的东汉朝廷以沉重的一击,东汉从此走向没落。
二、董卓之乱。公元189年,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 掉了汉少帝,并独揽朝政。公元192年,董卓这家伙又被 故事承 王允、吕布杀掉了。董卓之乱使东汉政权日趋衰败,三国 上启下, 群雄在此期间先后粉墨登场啦,三国乱世也就在这时候开 过渡自然。 始了。
写作思路
结尾
按书中故事情节自然结尾,或者简单 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
六年中,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 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 心的故事。这六年,是主人公桑桑接受 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范文点评
《三国演义》梗概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共120回,全书可大致分为黄 开篇总 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 起全文。 部分。梗概如下:
01 《 无 字 图 书 馆 》 梗 概 开头交代《无字图书馆》故事的发生地点;中间先简 述故事的起因,介绍重要人物玛嘉和全镇人付出的努 力;结尾补充说明这种转变带来的美好结局。
02 《 八 十 天 环 游 地 球 》 梗 概开头用一句话介绍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中间通过起因、 经过的形式,把共37个章节的长篇小说的故事情节系统、 精要地展现出来;结尾点明结果。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材背景《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著,也是小学生了解世界名著的必备读物,本书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选修阅读材料,同时也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了解《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掌握小说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小说的作者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有初步的了解。
2. 阅读与分析教师选取小说中的章节,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语言结构和重点词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互动学习。
下面是本书的梗概和节选:(1)《鲁滨孙漂流记》梗概:主人公鲁滨孙因为不满足平凡的生活而去追寻自己的“文明生活”。
他开了商行,结果生意不好,破产了。
他决定到太平洋开拓新市场,岂料遭遇了一场可怕的海难。
鲁滨孙漂到了一个荒岛上,在那里他孤独地度过了28年。
在这28年里,鲁滨孙学会了许多技能,如做木器、种植农作物等。
他还救出了一个叫星期五的印第安人,成为了他的好友和帮手。
最后,鲁滨孙成功脱离荒岛,回归故乡,并重获新生。
(2)节选鲁滨孙被海浪卷到了一个小岛上,他发现这里既没有食物,也没有干净的水源。
他绕岛而行,寻找逃生的出路,但都没有成功,只好在一处山洞借宿。
他在山洞里过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深感生命如此脆弱,想到了即将面临的困境和未知的危险。
第二天,他醒来后仍然感到沮丧,但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决定要在这个岛上生存下去,直到有人来救他。
我们可以看出,鲁滨孙在困境中保持镇静和乐观,向生命的希望和未来奋斗着。
这是他能够度过漫长岁月的重要原因。
3.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对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学生可以画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加强对本书的整体把握。
4.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章节进行朗读和总结,加强阅读和口语的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品梗概》PPT课件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 我们对该书的主要情节有了大概的了解。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对 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作简单的介绍 等。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 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审题指导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 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书的内 容进行概括呢?
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
从此以后,汤姆和哈克变成了小 镇上的“风云人物”,不仅走到哪儿 都会受到欢迎,而且他们俩的事迹还 登在了小镇的报纸上……
对原著的结尾作 了简要的介绍, 并设下了悬念。
快快写起来吧!
写好之后,和同桌交换一下,看看谁写得好。
作文修改
例文赏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 开篇介绍书名、
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 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位同 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 简要介绍一本书。
你的好伙伴看 到你最近读一本书 很入迷,很想知道 你读的这本书讲了 些什么。
习作内容 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
自由发言
谁来跟大家说一说你 读过什么书?
写作指导
想一想:一本书的梗概 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
开头抓住汤姆∙索亚 的性格特点,结合 他的家庭背景、个 人爱好进行介绍。
写好结尾
赶快打开这本有趣的书,让我们 一起开始阅读之旅吧!你马上就会和 瑞典少年尼尔斯一起,骑上白鹅,跟 随大雁们一起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 经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险,聆听一 个个温馨美丽的传说,开始一段奇妙 的空中旅行吧。
结尾用饶有兴趣 的语言,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 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
段落间以时间为顺序,过渡自然,语句连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写作品梗概》教案
《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写作品梗概》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
梗概,是作品的简要内容,属于读书笔记的一种。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鲁宾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学习,对梗概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写作品梗概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材的第一部分,通过三个生活事例,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梗概,让学生初步了解梗概的作用和目的,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动机。
教材的第二部分,提示写梗概一般要经历的三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具体指导。
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写好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评价标准是梗概能否让读者明白这本书的大意,把评价对象交给读者,形成一种真是的评价,让学生懂得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书的大意。
二、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引起思考。
同学们假如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学写梗概?场景一:班级开读书会,要你分享一本喜爱的书,你怎么介绍才会引起同学们阅读的兴趣呢?场景二:你的好伙伴知道你很喜欢某一部电影,很想知道电影的内容,你该怎么介绍呢?2.小结:遇到这些情况,就需要我们用“梗概”的形式,对书或电影的内容进行概括,来介绍、推荐它们了。
(二)回顾课文,学习方法1.明确“什么是梗概”梗概,是作品粗略的、大概的内容或要点。
第5课课文《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就是很好的例文。
《鲁滨逊漂流记》全书约11万字,我们课文的梗概还不到2000字,记录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主要情节。
2.梳理“梗概”的特点梗概通常梗概通常语言简练、篇幅短小,包含书中的主要情节,没有细节描写,而且梗概的顺序和作品是一致的,它也包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习题课件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二——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威尔伯长得越来越胖了。一天,老羊带来了一个坏消 息:主人要在圣诞节前把威尔伯杀掉,做成美味的腌肉和火 腿。威尔伯吓坏了,恐惧地尖叫着,大哭着说:“我不想 死!”夏洛安慰它:“你不会死的。我来想办法救你!”于 是夏洛开始在房上织起一张大网。清晨,主人惊奇地发现门 框的蜘蛛网上竟然织着这样两个字——“好猪”。牧师说是 神在暗示这是一头出类拔萃、非同寻常的猪。消息很快传开 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这个奇迹,以为威尔伯是了不 起的动物,对鼠带回来的“谦 虚”这个词织好,感到非常疲倦。因为它快产卵了,生命也 即将耗尽了。夏洛用最后的力气对威尔伯说:“他们不会再 伤害你了。因为帮助你,让我短暂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 值。”“夏洛,我不让你死!”威尔伯难过地哭起来,它怎 么舍得离开亲爱的朋友啊!
夏洛产下卵后不久便死去了。威尔伯带着夏洛的卵回到 了谷仓的家,盼着小蜘蛛们快出生。它.时常望着门框上残 破的旧网,怀念着老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出类拔萃: 形容超出同类。文中指人们认为威尔伯 不同于普通的猪。 (2)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 断。文中指来看威尔伯的人很多。
2.《夏洛的网》故事梗概中写了威尔伯和夏洛的哪些事?请用 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 威尔伯出生➝( 威尔伯与夏洛成为朋友 )➝( 夏 洛帮助威尔伯 )➝( 夏洛死了 )➝( 威尔伯怀 念老友 )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夏洛对威尔伯说的,夏洛会用 C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二——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阅读指导
①梗概是对作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通过阅读梗概,把 握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②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故事的内 容,还要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留意描写 人物的句子,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
统编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技巧顺序:掌握顺序,梳理内容
顺序:掌握顺序,梳理内容写人叙事文阅读要点:1.写什么人?人做了什么事?2.写作思路3.深刻内涵描景状物文阅读要点:1.描什么景?状什么物?2.写作思路3.深刻内涵写人叙事文章表达顺序不同于结构顺序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
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或者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
如《草船借箭》、《将相和》等,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我的魔盒》我有一个魔盒,这个魔盒是我以前买饼干送的。
这个魔盒里面是“魔幻草”的种子和泥土。
先把一半泥土倒进盒子里铺平,再把种子一粒一粒地放进盒子里铺在泥土上面,然后把剩下的泥土盖在种子上,就像给种子盖被子,最后给种子喝水。
在种的时候我发现泥土是一粒一粒的,后来妈妈说:“这是人造营养土。
”这回我算是明白了。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
作用:补充情节,更好地突出和反映人物。
例如《凡卡》分叙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挖土的同学挖得多起劲呀!佳佳同学额头上渗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腮边滚下来,她也顾不上用手帕去擦,只用袖子一揩,又埋头继续干。
挑土的同学也不甘示弱。
特别是大海同学,挖土的同学刚装满筐,只见他弯下腰,一手搭在扁担上,呼地一阵风就走了。
平整沙土的帅帅也很积极。
连平时最娇气的乐乐同学也一改往日的“派头”……朱自清《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雨是最寻常的……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状物写静物一般按外形(形状、颜色、图案)→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气味→生长环境→用途的顺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课外阅读(含答案)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课外阅读训练(⼀)《除⼣夜的年夜饭守岁酒》(节选)除⼣的夜饭,既是⼀年⾟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是具有祈望将来,迎接新年的特殊意义,当全家⽼少合欢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不必细说。
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
年夜饭的莱肴,上海⼈很讲究好名堂。
⼀般⼈家年夜饭席上,发芽⾖和黄⾖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分吉祥如意。
果类中的柑⼦,是除⼣不可缺少的⾷物,俗语说:“除⼣吃红柑,⼀年四季保平安。
”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有谚语说是:“除⼣吃芋头;⼀年四季不犯愁。
”另外,吃豌⾖,因为豌⾖⼜名安乐菜,和长⽣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
⾄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吃饭时不宜淘汤,传说淘了汤吃饭的话,第⼆年外出办事或旅⾏,会要遭到⾬淋的,这当然是⽆稽之谈了。
除⼣之夜的吃,在年夜饭之后,饭莱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直要吃到第⼆年的。
关于守岁酒,唐⼈诗中有⾸《守岁》,表达了⼀年⼜将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长。
冰消出镜⽔,梅散⼊风⾹。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旧俗在除⼣⼦夜时分,上海⼈各家要“接灶君”。
接灶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
届时,家⾥男主⼈换⾐服,上供物,焚⾹燃烛于灶前。
接灶完毕,家中主⼈亲⾃关上⼤门,门上贴有“封门⼤吉”的红纸。
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
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吉”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蓬啪!”“劈⾥啪刺,劈⾥啪刺……”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年开始了!1.选⽂按顺序先后介绍了上海⼈家年夜习俗,包括、、、、等。
其中,对的介绍最详细,列举了、、、等。
选⽂还引⽤了两句俗谚。
民间俗谚⽣动形象,我也知道⼀些,课外我也积累两句:。
2.读划线部分,理解成语“⽆稽之谈”:。
3.不⼀样的节⽇,不⼀样的习俗,你还知道下列传统节⽇的哪些习俗呢?(⾄少列举两个)元宵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及反思A教学目标1.分享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学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3.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4.能根据别人的反馈,对梗概进行修改。
A教学重难点L学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2.借鉴本单元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A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学会写故事梗概,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
2.表达运用通过分享交流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并以此修改总结作文,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A教学准备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提前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
a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A课时目标L交流文学作品梗概,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内容充实连贯。
3.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A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L复习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了几篇外国文学名著,谁来简单说一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4.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阅读作品梗概,我们能更快地理清作品脉络,加深理解。
会写故事梗概便于我们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别人。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交流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调动学生概括总结本单元课文,用所学课文的事例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L写故事梗概要注意什么呢?5.交流明确:(1)不改变原作品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2)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6.请同学们回忆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故事梗概,然后总结自己的写作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2.通读全文,概括故事情节。
史蒂芬偷东西被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蒂芬帮车主 人收好钱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人物的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 阅读理解。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 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 做完就走了。
3 / 23
动.声.色.,他平静地说:“我相信史蒂芬是善良的,不如我们亲自去看一下,搞明白了再下 结论。我们应该再给善良一次机会。”
⑨大家来到了超市外时,史蒂芬也走到了超市门口。“史蒂芬,刚才你在做什么?” 比伯一如既往地和蔼。史蒂芬脸上浮现出了害羞的表情,他挠着头说:“刚才那辆汽车的 主人忘了关车窗,而他的钱却放在挡风玻璃上。这样真是太不安全了,所以我就帮他把钱 放到了车上的储物箱里。”
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夜晚
6 月里的一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里的山川原野冲 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 我美美地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夜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 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阅读梗概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阅读梗概篇1六年级阅读作文梗概大家好啊!我是小明,我最近在读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作文。
这单元的主题是"乐游春天",讲的是春天到来时,大自然变得多么美好,令人振奋和高兴。
老师布置了一篇阅读理解的作文,我把重点总结给你们听听。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春光无限好》。
作者先从春天的自然景色写起,说到春天阳光明媚,百花盛开,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鸟儿在树林里唱着悦耳动听的歌谣,小溪中游动着活泼可爱的小鱼。
文章还描写了一些春天特有的景象,比如春雷滚滚,春蚕吐丝,春雨绵绵等。
可以看出作者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融入到了篇篇文字中。
接下来,作者写到春天对人们心情的影响。
大自然的春色让人感到无比欢欣鼓舞,身心也变得无比舒畅自在。
文中说到"春风拂面,暖意阵阵;百花吐香,空气清新"。
春风和花香给人一种新鲜愉悦的感觉,就连呼吸都变得轻松惬意了。
正是这种美好的自然环境,让人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再后来,作者提到了自己在春天里的一些亲身经历。
比如,他和朋友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在树林里野餐,在溪边垂钓等等。
这些活动无疑让春天的乐趣倍增,使人的心情更加愉快。
可以说,春天不仅给大自然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最后,作者呼吁大家要好好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生活的快乐。
我们要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春光里翩翩起舞,歌颂美好的生活。
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的独特魅力,让人为之赞叹。
总之,这篇课文生动活泼、富有诗意,很好地捕捉和表达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欢乐和勃勃生机。
我觉得作者用心良苦啊,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深沉的见解。
希望大家也能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吧!篇2这一单元的阅读材料,讲的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明,他今年已经11岁啦,是一个上六年级的男孩子。
小明特别喜欢户外运动,最喜欢的运动就是骑自行车。
第二单元范文六年级下册故事梗概
第二单元范文六年级下册故事梗概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二单元范文六年级下册故事梗概1画出来的信念梗概娅楠和乐姗是一对好朋友,她们在同一间画室里学画画,她们每天都会和阳光做游戏,两个小伙伴就笑得乐不可支。
直到有一天,娅楠不幸得了病住进了医院。
娅楠病得不轻,她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靠进流食来保存体力,身体虚弱极了,娅楠悲伤的望着窗外的一株常春藤,一阵春风吹过叶子差不多全落光了,娅楠悲伤的对乐珊说,“等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乐珊你说我的生命会不会也结束呢?”乐珊装作满不在乎的安慰她:“别说傻话啦,医生说你只要配合他们的治疗,多吃有营养的东西,调整好心态,很快就会康复的。
再说了最后这片叶子是不会掉下来的。
”听了乐珊的话,娅楠似乎有了一丝希望。
深秋还是到了,医院内的青草被清风拽摇得株株枯黄,有时娅楠一回头便能看见叶子像断魂的金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天刚亮,娅楠就急切的让乐珊拉开窗帘,当窗帘被拉开的一瞬间,她惊喜地发现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竟然还在顽强的挂在枝头,娅楠望了它很久,仿佛有一种力量使她要坚持下去,她一扫往日的失落,似乎也忘记了病痛,然后让乐珊拿来画板和画笔,她要重新开始画画。
对于家人送来的饭,她也不像以前一样扭过头去,而是大口大口的吃了下去。
就这样直到娅楠身体完全恢复,那片常春藤叶依然碧绿如初。
出院后,她来到窗下,惊奇地发现那片曾带给她坚强信念,战胜病魔的叶子竟然是画上去的,原来乐珊,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悄悄地精心画上了这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在别人有了困难或者苦衷时,要懂得安慰他人,有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暖心的`安慰,就能给人以极大的鼓励和希望。
请不要忘了自己简单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治愈他人,给他人信心。
第二单元范文六年级下册故事梗概2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
在过春节的前好几天里,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
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梗概范文范文
六下语文第二单元梗概范文范文
该单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明的心愿,以及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而付出的努力。
故事开始,小明的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写一篇《我的心愿》作文。
小明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家人健康快乐,希望自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还希望有更多的朋友。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小明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家庭的氛围并不温馨,小明也没有很多
朋友。
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小明决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能够考上理想的学校。
于是,他每天都
刻苦用功,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去图书馆阅读书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并且主动帮助同学,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同时,他也主动和同学们交流,结交了更多的朋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成绩逐渐有了改善,他也获得了更多的肯定和支持。
最终,
在期末考试中,小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功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名校。
同时,家庭关系也
有所改善,小明和家人的相处更加融洽,家庭变得更加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也收获了更多的友谊和家庭的温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勇气,我们就可以
实现自己的心愿,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品梗概》第1课时
————————————————————————————— 【任务三】初试身手
依据上面梳理的故事主线,试写《鲁滨逊漂流记》第二部分内容的梗概。
设计目的及依据(细化) 1.了解写梗概的基本方法。 2.初步尝试写部分内容的梗概。
练习单
1.完成《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的梗概。 2.写好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矢志远航 第 1 节 出海 第 2 节 奴隶 第 3 节 逃离 第 4 节 在巴西 第 5 节 风暴
从前,有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 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叫过世界上 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 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4.师生一起梳理写梗概的一般步骤:
—————————————————————————————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 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 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过往的船 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 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2. 对比节选与梗概,明白细节描写要删去。 观察下表,对比《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与梗概相对应的内容,想想梗概
设计目的及依据(细化) 目的: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依据:课标拓展性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指出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 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 注:1.上表根据内容确定页数,可根据内容增添页数。
删去了原文片段中的哪些内容?
节选
梗概
节选的第 3—5 自然段
在船舱里,鲁宾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
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答题步骤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七、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热身把成语补充完整,看看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胆小()碧空()汗流()恩重()鼾声()如火()如隔()如胶()如雷()如坐()如狼()如履()【知识点】记叙文——情节概括,内容总结一、真题示例.<一> 2011大联盟第三大题第6小题,短文<<购买上帝的小男孩>>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2012年大联盟第三大题第3小题,短文<<小蚂蚁明白了>>小蚂蚁明白了……为了寻食,小蚂蚁找遍了大树附近的坑坑洼洼,知道傍(páng,bàng)晚,才在一片绿叶上发现了一条小青虫。
他正想招呼伙伴们分享“美味”,不料来了一只公鸡,抢先把虫吃了。
疲惫不堪的小蚂蚁愤怒的望着神气活现的公鸡,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们蚂蚁寻找食物可真难啊!听说树上住着蜘蛛,单靠一张网,得到的食物就吃不完,我得(děi,d é)跟他学本领。
”小蚂蚁沿树干往上爬,他见蜘蛛伸开八只脚,舒舒服服地趴在蛛网上,风一吹,晃晃(huǎng,huàng)荡荡。
小蚂蚁眼看见一只苍蝇刚被粘在蛛网上,不一会儿,又一只蚊子“不请自来。
”小蚂蚁羡慕极了,央求道:“蜘蛛姐姐,把你的本领教给我吧!让我像你一样,织一张网,网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一劳永逸该多好啊!”“一劳永逸?”蜘蛛感到奇怪,“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存在一劳永逸啊!”蜘蛛想了一会儿说:“小蚂蚁,你最好在这里过一夜,看看我们是怎样生活的,行吗?”“行,我留下来!”夜幕降临了。
月光下,蜘蛛网闪着银色的光芒。
小蚂蚁又饿又累,打起瞌睡来了。
然而蜘蛛却忙碌起来,在网上爬来爬去,把网上的丝一根根吃进肚子里,好好的一张网给拆了。
小蚂蚁睁开朦胧的双眼,疑惑地看着这一切。
蜘蛛把丝吃掉后,一刻也不停歇,重新把丝从腹部的喷丝口喷出来,又开始织网。
就这样他从天黑忙到天亮,才把网织好。
小蚂蚁问蜘蛛:“你为什么要把网拆了重织?”蜘蛛答道:“如果不把干了的丝吃进肚子,重新织网,网就没有粘(zhān,nián)住,第二天就粘(zhān,nián)不住飞虫,我就要挨饿。
”小蚂蚁又问:“你每夜都要这样干活?”蜘蛛说:“是的,为了生存,我不得不通宵达旦的干活,从不敢间(jiān,jiàn)断。
我的网总是拆了织,织了拆,不过我总是在夜里工作。
”小蚂蚁再也没问什么,默默的沿着树干朝下爬去。
他一边爬一边想。
他明白了……3、“小蚂蚁羡慕极了”,他羡慕什么?<三> 2013年大联盟第七大题第6小题,短文<<人生无乞丐>>人生无乞丐朋友从南站办事回来,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行驶到桥头站时,上来了两名一老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从近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们两人是父子,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的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支眼紧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他父亲,一步一步摸索上车来,径直走到车厢中央。
当车子缓缓继续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王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音的甜美。
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柳州这么多乞丐,连车上都有?”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的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
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有一天,我路过广场,一阵悠扬的琴声飘来,是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卖唱的小男孩,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考点解析:<一>短文主要内容是:叔叔意外受重伤,小男孩听说上帝能救叔叔,就用家里仅有的一美元钱去购买上帝.经过多次碰壁后,终于感动了一个富翁,在富翁的帮助下,小男孩的叔叔得救了.这种题我们主要是先审清题意,对"主要内容"一词的理解."主要内容"对记叙文来说,就是最能体现短文思想感情的那部分内容(有的短文是记叙一件事,有的短文是用几件事来写).我们知道记叙一件事的短文要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但有必要提示的是:如果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很鲜明,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就一定不能遗漏.还要注意的是,概括重要内容时不能重复啰嗦.<二>小蚂蚁羡慕蜘蛛在蛛网上一下子轻而易举地捕捉到很多食物.这道题目表面看起来是一个问答题,其实就是一道概括段意的考题.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即"谁做什么"就可以了.<三>简要内容:一对双目失明的父子在公交车上卖唱时,被车上一位中年妇女当作乞丐来埋怨.儿子据理反驳,并赢得了车上所有乘客的尊重.此道题看起来同<一>没有什么区别,细审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本道题要注意"简洁"这个词.也就是说本题可以用一二句话概括起来就行了.当然,难度也比<一>要大很多.但还是有诀窍的,我们只要把这件事的主要人物做了什么写出来就可以了.当然要抓住与主要人物有关的关键词来写,如本题中的"卖唱"与"反驳""赢得"等.三知识点延伸在概括写人记事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概括短文的实用方法.如段落合并、摘录重点句子、取主舍次,问题概括等方法.如:"问题概括法"的运用.例:生命的价值有一个生活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向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
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但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
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分析:事情的主要人物是谁?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小男孩的结果如何呢?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四、举一反三(一)两袖清风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
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
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hui)。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的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
手下人拦住他说:“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于谦装作不懂地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本文已用“△”分为三段,写出第三段的主要意思.(二)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前不久,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杭州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包括乞丐和拾荒者。
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褚树青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褚树青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2011年1月18日,这个故事被一网友发到微博后,瞬间被转发1万余次。
网友称褚树青为“伟大的馆长”,称杭州图书馆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褚树青理想中的图书馆,是公平、开放、现代、多元、零门槛和舒适的。
为此,他在《服务公约》发布会上讲道:“我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杭州图书馆打造成为每一位读者的天堂。
”为实现这一目标,褚树青上任后,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证件和费用。
2003年,他又联合当时杭州一市五区的9个公共图书馆,推行了借阅“一证通”。
为让外来务工者也能享受到这一服务,经过褚树青的努力,从2008年起,凡在杭州工作的人都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对于图书馆实行的“零门槛”做法,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感触颇深:“自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觉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
至于进馆时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很自觉地洗手,然后再阅读。
我印象最深的是见过一个拾荒者,他背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瓶瓶罐罐。
他把蛇皮袋放在门口,反复洗手洗脸,然后才进阅览室读书看报。
那一幕,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对于自己的言论忽然红遍网络,褚树青对媒体说:“在不少人看来,乞丐和拾荒者是肮脏的,也是低智商的。
但我认为,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学者可以到图书馆求知,乞丐和拾荒者都同样有这样的权利。
其实他们的资质一点都不差,有着很强烈的文化需求,只是因生活所迫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阅读罢了。
他们每次看书前都主动洗手,甚至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还要高。
”有一次,褚树青看到一名乞丐抱着一本《资治通鉴》全神贯注....地在阅读。
当他经过时,就放轻了脚步,却被旁边另一乞丐告知他就是馆长,于是,两人很谦恭地站起来,一连说了数句“谢谢”。
那一刻,褚树青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那种暖意带着笑意在我心底蔓延的感觉,每次想起都令我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