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评课
《雅鲁藏布大峡谷》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2)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大峡谷的景观;(2)运用地图和地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资源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2)大峡谷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大峡谷形成的过程及地质变迁;(2)大峡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2)制作PPT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地理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听说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运用PPT和教学道具,详细讲解大峡谷的形成过程;(2)介绍大峡谷的特点和对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大峡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大峡谷的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绘制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理位置示意图;2. 写一篇关于大峡谷形成过程的短文;3. 思考如何为大峡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了解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对大峡谷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小学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评课稿
小学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评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非常感谢李老师带着孩子们和在座的老师一起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了一趟40分钟的神奇之旅。
今天我代表五年级语文组的老师评析这堂课。
李老师这堂课充分展现了三性教育和阅读有效性的有机结合。
用三个词作为我今天评课的要点,那就是“扎实有效”“深入人心”“智慧激荡”。
一、扎实有效——落实教育的学科性任务,抓住阅读有效性的基础点。
这堂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作为知识的引入点,将作者的所见、所闻、科考结论作为本课的重点,出示这三部分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来学习,要求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并批注要点,并以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发言。
老师特别温馨地提供了地图,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空间印象。
这三部分的教学设计,老师是将线性设计改为板块设计,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这种自助餐式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交流时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是集体交流,充分体现教学的合作性。
在“科考结论”部分的学习里,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对“垂直的自然博物馆”的认知,老师就用精美的课件将这一部分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突破了对课文理解的难点。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关注教材内容和表达形式,注重从文章架构和语言美来引导学生,充分体现教学的语文味儿,让学生做导游,写传说彰显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味儿。
同时,积极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议等语文实践活动,所以,这是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阅读课堂。
二、深入人心——渗透学科教育的教育性任务,体现阅读有效性的人文气息。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篇充满科学性、知识性的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和美丽.与其他说明文不同的是这篇课文情趣盎然。
我们都知道说明文是很难教的,而李老师勇于挑战此类课文,大胆尝试用了美文美读的方法,把常识性课文看作语言情境和语文素材, 通过以读促悟的手法,使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整堂课课气氛融洽和谐,注重学法指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引领。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与点评(精选13篇)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与点评(精选13篇)《雅鲁藏布大峡谷》与点评篇1教材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课前调查学生都没有去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只是从资料中略知道一些,可以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块神秘的境地。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介绍了一些资料,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1.根据提纲把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图片、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自学提示、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ppt1:图片)导语:一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
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优质课教案
《雅鲁藏布大峡谷》优质课教案《雅鲁藏布大峡谷》优质课教案 1教学目的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3、整体感知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雅鲁藏布大峡谷》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2.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原因3.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4. 我国其他著名峡谷简介5. 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生态环境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及保护意义。
2. 教学难点: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原因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开展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原因、特点及保护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生态环境。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开展互动问答。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反思:在本次公开课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法、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奥秘。
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原因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困惑,说明对该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活动,实地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态环境。
2. 邀请当地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意义和方法。
3. 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护大自然。
七、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知识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评课稿一、课文简介《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色和与之相关的一些事物。
通过本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特点,并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应能够: 1.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一些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3. 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特点;2.掌握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四、教学难点1.学生对峡谷的地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的程度;2.学生如何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课所需的教具,包括课文课件、黑板和粉笔等;2.教师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便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一些地理概念和相关词汇,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呈现(10分钟)教师将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呈现给学生,可以逐段阅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倾听并跟读。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一些地理概念,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
3. 课文理解(1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讨。
例如:-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在哪里?这里有什么特点? - 课文中提到的“天上的江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奇特景象? - 你觉得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旅行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思考课文中所传达的信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拓展讨论(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引导学生拓展讨论。
例如展示一些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景照片或者地理科普视频,让学生对这个地方有更直观的了解。
5. 表达与写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可以是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描述,也可以是对其他壮丽景色的描写。
《雅鲁藏布大峡谷》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查阅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定义和地理位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
3. 我国其他著名的大峡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教学难点: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原因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大峡谷形象的认识。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基本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大峡谷知识,并进行交流。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景观的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知识。
7.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查阅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3. 评价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保护意识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图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景图片。
2. 视频: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纪录片片段。
3. 资料: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普文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2.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自主学习(15分钟),课堂讲解(20分钟),互动环节(15分钟),总结提升(5分钟),课后作业(5分钟)。
《雅鲁藏布大峡谷》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雅鲁藏布大峡谷》公开课2. 学科领域:地理3.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4. 年级:八年级5.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2)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资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2. 难点:大峡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意义。
三、教学方法1. 地图阅读: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大峡谷的地理位置;2.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大峡谷的壮丽景色;3. 视频资料:播放大峡谷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峡谷;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大峡谷的形成原因及特点;5. 提问解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激发学生兴趣;2. 地图阅读:让学生阅读地图,指出大峡谷的位置;3. 图片展示:展示大峡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壮美;4. 视频资料:播放大峡谷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峡谷;5. 知识讲解:讲解大峡谷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周围环境;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峡谷的形成原因及特点;7. 提问解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9.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简单示意图;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 能力提升:评估学生在地图阅读、图片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4.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1. 地图:准备一幅详细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图;2. 图片:收集大峡谷的壮丽景色图片;3. 视频资料:寻找大峡谷的纪录片或相关视频;4. 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5. 教案:提前准备并熟悉教案内容。
七、课前准备1. 提前通知学生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有心理准备;2. 检查教学设施是否齐全,确保课堂顺利进行;3. 提前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4. 准备一些额外的问题和讨论话题,以备课堂上学生提问或讨论。
小学语高雅鲁藏布大峡谷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材料
小学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材料《雅鲁藏布大峡谷》评课列位领导、列位同仁,大伙儿好!今天是以我校为主体开展的第八合作体语文阅读教学的研讨活动,我校拿出教科版、北师大版的两篇主体课文与大伙儿分享,听完这两节课,我想起闻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教师的一句话:“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
”这两节课执教者都有对语文教育的激情,都能够斗胆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最正确的教学手腕和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语言都能依照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形适时转变,做到既自然贴切又生动流畅,深深吸引住了学生。
我个人以为这两节课超级成功,同时超级快乐有机遇站在那个地址与大伙儿一起分享其中的欢乐与收成。
今天的这两节课一节是低段贾俊燕教师主讲的《小马过河》,一节是高段吕桂霞主讲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两篇课文一篇是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一篇是乐趣盎然的说明文。
不管是哪一种文体,题材的主体课文,都是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重在一个“精”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今天呈现的这两节课就躲开了单一的分析而是以“读”为主线,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能力,在读中升华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念书感受,这正是这两节课的成功的地方。
《小马过河》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文章尽管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
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执教者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读”来调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爱好。
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析: 第一方面:抓文本用心读 课文的明白得靠读,字词的把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情感的融入也要靠读。
好的朗诵胜过繁琐的讲解。
本节课执教者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朗诵设计自但是巧妙,课的伊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接触范文,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文句明白得着读,认真琢磨,然后师生分角色品赏着读,反复体味,最后让学生体悟着读,融入内心。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
11咫尺(zhǐ)滔滔(tāo)江水山脉(mài)花卉(huì)罕见(hǎn)秘鲁(bì)美誉(yù)呈现(chénɡ)凌空(línɡ)2、查找工具书,解释文中词语。
堪称:可以称得上。
平均:①把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
②没有轻重或多少的分别。
千姿百态:本课指水具有多种形态。
人迹罕至:指人很少到那里去。
3、学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说一说,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几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学生思考讨论,并梳理归纳,明确:“壮丽”“奇异”。
(2)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明确:壮丽(第2自然段);奇异(第3、4自然段)。
(3)分组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雅鲁藏一。
1形反差。
2、老师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思考:作者在第1自然段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在第2自然段里,作者又是如何说明的?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列数字——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米;最深处:6009米。
作比较——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3、学生齐读第3、4自然段。
思考:除了前两段介绍的最深最长,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奇异之处?学生读后思考并讨论,教师补充板书:水:万年冰雪、沸腾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千姿百态。
山:热带雨林、皑皑白雪——神来之笔。
生物:九个垂直自然带,从北极到赤道分布的动植物——神奇美丽的画卷、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雅鲁藏布大峡谷最XX案六(附反思及点评)教学案例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案六(附反思及点评)教学案例反思-《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
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
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ﻭ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ﻭXX区北池头小学原是一所乡村小学,地处城区边缘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育教学水平也逐步提高,逐渐了以教研促教学以理念谋的办学特色。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课改理念,认真学习课标,大胆新理念,注重集体教研,团结合作,不懈努力地新课改。
ﻭ由于学校位置的特殊性,学生的来源也较复杂,外来借读生较多,来自不同的地区,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就更为明显,而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条件较差、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因此,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
但学生本质上都朴实善良,学习比较刻苦踏实。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相应的补充资料,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已有经验,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ﻭ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ﻭ教学难点学写课文提纲。
ﻭ课前准备ﻭ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金钥匙幻灯片。
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ﻭ1.(板书:)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你会想到什么呢ﻭ(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ﻭ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
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雅鲁藏布大峡谷》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雅鲁藏布大峡谷》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雅鲁藏布大峡谷》课堂实录1教材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发生了这样壮美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准确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闻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白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论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和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在这一局部,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概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如同走进了奇妙漂亮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美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魅力,激发喜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校和同学状况分析课前调查同学都没有去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只是从资料中略知道一些,可以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于同学来说是一块神奇的境地。
第一课时同学已经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对课文内容有了肯定了解,介绍了一些资料,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1.依据提纲掌控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进而发生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同学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美景观。
3.对同学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同学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预备课件〔图片、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自学提示、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PPT1:图片〕导语:一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
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有异样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
四年级上语文评课2雅鲁藏布大峡谷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语文评课-2 雅鲁藏布大峡谷人教新课标李小芳老师所执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略读课文。
教课中,李老师运用新的教课理念,别开生面的教授方式,设计出了层次清楚的教课过程。
教课中李老师着重学习方法的引领。
在引出课题后不久,老师就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前方的导读提示学习课文。
把指导朗诵、抓住课文表达的重点、品尝文中生动的语言联合起来,让学生感觉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特景观。
在学习方式上,李老师鼓舞学生自主阅读,主动研究,并勇敢地在全体同学眼前沟通读后的感觉。
让学生认识作者用详细、正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又让学生疏别从第三自然段中三个“从什么到什么。
认识到排比的修辞方法;从第四自然段中“如同腾空睁开的一幅画卷”领会打比方在文中的作用。
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累积语言,培育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方面:1.充足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解决重难点,保证一课时能达成略读课文的教课任务。
在理解词语时用词语配图片的形式,直观、形象、省时。
在理解大峡谷的奇异风景时,让学生谈感觉后赏识景观图片,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成立表象,再带着感觉朗诵课文,突出了重点,加深了印象。
2.着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读自悟感觉画面。
在学生充足读,悟,又经过图感知课文的画面后,课文内容在学生脑海已形成表象,学生的以小导游身份介绍自己喜爱的景点时也自然瓜熟蒂落。
3.李老师的板书设计很好,要言不烦,切合孩子的特色 ,能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笔迹工整雅观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愿与大家共同商讨:一、小马过河一课既然是一篇童话故事能不可以鼓舞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是否是会更好一些呢。
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觉,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第1页/共2页假如时间不够能够第二课时进行。
二、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多变的说明方式是这一类文章的模范,假如教师能把本文的写法应用于写作实践中是否是更存心义呢。
【人教版】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3)雅鲁藏布大峡谷
(授课反省参照 3)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略读课文,授课中,我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表达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奇观观。
在学习方式上,激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研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觉。
认识作者用详尽、正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拓展实践学生补充介绍各自认识的相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整体来看,学生学得比较扎实,而我也找到了一条利用略读课文授课在学生读书能力培养上的线索: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浸透自主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所以略读课文的授课,较好的做法是:略中有精,整体掌握求“略”,要点感悟求“精”。
上面的理解领悟结合学生的自学进行。
诚然是略读课,我依旧要注意对文章中生字词语的检查,注意对读课文的检查。
在检查词语后,针对详尽段落报告对每段内容的理解,明确前面所解析的每一部分内容;同时,对各段中的要点词语和语句进行积累。
在引导想象时,能够结合提示中的要求“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抓住水的变化、山的奇异(白雪皑皑,生机盎然),“植物种类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等方面,联系学一生常的积累也许配上相关图片练习说话。
还可以够用总分、分总的构段方法来介绍。
比方:“大峡谷是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它是世界最深的;又是世界最长的。
连从前号称也不能够”“大峡谷的景观特别奇异。
那处的水,那处的山”“大峡谷的生物多种多样,被称为在大峡谷中探险,我看到了山脚下,半山腰,山顶。
”总之,授课本课要注意积累词语,学会用自己的话有声有色地介绍大峡谷的某一特点。
课后我部署了一个口头作业:当小导游,给妈妈介绍你认识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重在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雅鲁藏布大峡谷》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读罢此
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
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
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
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
思想感情。
1.学习方式自主阅读质疑,主动探究,交流感受, 引导探究,合理想象。针对目标,可以通过指名读词语、 读课文来完成,还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词语的意思,达 到正确、流利朗读的目的,在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 容让学生自读,同桌读,指名读,齐读,看学生能否有 教学策略选 感情的朗读,达到有感情朗读。2、针对目标 2 和 3, 择与设计 在让学生读的基础上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堂提 问、同桌交流,看学生是否知道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通过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检测学生感受大自然的 神奇及热爱大自然的情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
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1. 认识 7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教学目标
2. 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
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了祖国的腾飞、山河的壮丽, 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而地理方面知识的 欠缺及文本中的名词术语,给学生理解带来困难,应恰 当地补充课外资料。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学习能 质疑,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探 力分析 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雅鲁藏 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重点理解 感悟第三自然段,从山和水的变化感受形态之多样,景 观之奇异,利用媒体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 怎样一幅神来之笔。
小学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听课心得
小学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听课心得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是以我校为主体开展的第八合作体语文阅读教学的研讨活动,我校拿出教科版、北师大版的两篇主体课文与大家分享,听完这两节课,我想起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的一句话:“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这两节课执教者都有对语文教育的激情,都能够大胆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语言都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适时变化,做到既自然贴切又生动流畅,深深吸引住了学生。
我个人认为这两节课非常成功,同时非常高兴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与收获。
今天的这两节课一节是低段贾俊燕老师主讲的《小马过河》,一节是高段吕桂霞主讲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两篇课文一篇是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一篇是情趣盎然的说明文。
无论是哪种体裁,题材的主体课文,都是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重在一个“精”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今天呈现的这两节课就避开了单一的分析而是以“读”为主线,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能力,在读中升华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读书感受,这正是这两节课的成功之处。
《小马过河》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文章虽然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
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执教者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读”来调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析:第一方面:抓文本用心读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
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本节课执教者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朗读设计自然而巧妙,课的伊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接触范文,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着读,仔细揣摩,然后师生分角色品赏着读,反复体味,最后让学生体悟着读,融入内心。
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鲁藏布大峡谷》评课
李小芳老师所执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李老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别出心裁的教授方式,设计出了层次清楚的教学过程。
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
在引出课题后不久,老师就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学习课文。
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景观。
在学习方式上,李老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大胆地在全体同学面前交流读后的感受。
让学生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又让学生分别从第三自然段中三个“从什么到什么。
了解到排比的修辞方法;从第四自然段中“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画卷”体会打比方在文中的作用。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方面: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解决重难点,保证一课时能完成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
在理解词语时用词语配图片的形式,直观、形象、省时。
在理解大峡谷的奇异景色时,让学生谈感受后欣赏景观图片,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建
立表象,再带着感受朗读课文,突出了重点,加深了印象。
2.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画面。
在学生充分读,悟,又通过图感知课文的画面后,课文内容在学生脑海已形成表象,学生的以小导游身份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时也自然水到渠成。
3. 李老师的板书设计很好,言简意赅,符合孩子的特点,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字迹工整美观.
总之,本节课较好地展现了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
评课人:李艳荣麻晓敏赵晓红张伟
牛娟刘小平李洁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