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优质ppt版本】
答案 A 由图示信息知,该区域河流最终注入海洋,为外流河。
2.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②处地形部位的是 ( A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 A 结合该流域景观图知,②处地形部位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 中,陡崖处等高线重合,据此判断A正确。
命题视角二 等高线与其他等值线相结合的综合判断
判断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6)判读气候特征及差异
判断 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 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 发弱)等因素进行分析
判断 气候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 气温差异 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 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 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差=(0.6℃·H相)/100 m。
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阳坡光照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 光照差异
高于阴坡
命题视角一 结合景观图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的判断
读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叙述与图中事实相符的是 ( A )
A.河流为外流河
B.湖泊为内流湖
C.①处地形起伏大 D.河口处无沙洲形成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依据——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特征
判读内容
数值范围与极值 区域地势起伏大小,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延伸方向 疏密程度 弯曲状况 局部闭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题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达成共识:在2100年前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操纵在2℃以内。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1北京丰台期末)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阻碍可能有()A.两极地区海水盐度上升B.南迁候鸟离开东北地区时刻提早C.欧洲西北部气温下降D.大型、超大型台风灾难减少2.(2021北京丰台期末)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有()①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加大节能减排治理力度④合理规划都市道路,改善交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数据表,回答下面两题。
年份(年)总量(亿m3)供水量(%) 用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调入水生活环境工业农业2021 35.1 16 65 17 2 42 9 15 34 2021 35.2 13 61 19 7 43 11 14 32 2021 35.9 14 57 21 8 44 16 14 263.北京市供水现状可能带来的要紧问题是()A.地表水污染严峻B.地面沉降C.调入水量小D.再生水比重低4.北京市用水特点为()A.生活用水量差不多不变B.工业用水量逐年下降C.环境用水量所占比重增加速度最快D.农业用水量始终占最大比重5.(2021北京海淀二模)气候阻碍人类生活和社会进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图。
据图描述全球气温变化特点,并推测该变化对水圈和生物圈的直截了当阻碍。
(10分)提升题组下图是我国近年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推测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2021北京大兴期末)与1990年相比,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A.以可再生能源消费为主B.煤炭能源消费总量上升C.核能消费大幅度下降D.石油消费总量变化不大7.(2021北京大兴期末)以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是()A.核能比重不断增加B.可再生能源比重下降C.煤炭的主导地位丧失D.石油的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潮湿系数是指一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潮湿系数越小,则该地干燥程度越明显。
【推荐ppt】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鸭部分环境保护课件
环境保护
考纲呈现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栏目索引
思维导图
栏目索引
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二 区域资源开发问题 考点三 生态环境问题
栏目索引
考点一
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 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 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 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 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70
丁 居民区。紧邻大型超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 170 500米有一热电厂
戊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栏目索引
考点一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 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 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栏目索引
考点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doc
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基础巩固组](2017·商丘模拟)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 )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A.玉米B.水稻C.甜菜D.甘蔗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地的气温、降水量折线呈波动上升状态,所以气候趋向于暖湿化。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处黄淮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有棉花、玉米、小麦等,故气候变化对该地玉米生产影响较大,A项正确;水稻、甜菜、甘蔗均不是该地主要农作物,影响较小。
答案:1.A 2.A(2017·天津红桥八校)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3.若全球气候变暖,则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水量变化量最可能是( )A.大气中水汽输送增加量小于陆地径流增加量B.陆地河湖蒸发量将明显变小C.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海洋蒸发量明显增大D.全球降水量明显大于蒸发量解析:陆地径流增加量除了水汽输送增加量带来的降水外,还有陆地蒸发、蒸腾增加量带来的降水,则A正确。
气温升高,蒸发、蒸腾作用都会增强,但全球整体应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A(山东济宁2017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农牧交错带常年活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该地土地利用主要由图中五种土地利用类型组成(不包含未利用地)。
读图完成4~6题。
4.1960~2010年,该地( )A.建设用地比重略有上升B.草地面积逐年萎缩C.荒地比重较为稳定D.水体面积不断萎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1960~2010年,该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很小,比重下降;草地面积逐年增加;荒地比重较为稳定;水体面积先减后增。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讲水的运动课件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的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 洋环流。 (3)40°S 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流动,夏季呈顺 时针流动。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①蒸发
水量多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②降水;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③水汽输送
④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
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 ⑤下渗
度、土质疏松状况
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
沼泽地的 形成
内流河断 流的成因
理性归纳——记一记
1.影响气候 (1)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பைடு நூலகம்维持全球水热平衡。 (2)对沿岸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1)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上升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 (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
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 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 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 不 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利 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 影 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响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 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 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 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篇全方位高效攻略专题深度研析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专题7地理环境的
考向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运用 (2018·郑州质检)萤火虫被赋予了浪漫色彩,网上活体萤火虫生意越来 越火爆。萤火虫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生存,在城市陆地放飞长途运输 的野外萤火虫存活率不高。据此,回答3~5题。 3.购买萤火虫的地区以大城市为主,主要由( ) A.购买能力导致 B.交通便利导致 C.消费行为导致 D.网络发达导致
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整体性,整 体性是相对的。不同自然带之间的构成要素和整体特征的差异反映差异 性,地域差异(即差异性)是绝对的。
2.一个基础、两大功能 (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地理环境整体性 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 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2)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考向1 结合地理关联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保定模拟)下图是我国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黑垆土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平原
B.成都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褐土、棕壤分布在华北平原,结合图 中不同类型土壤的分布方位判断,黑垆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西部、西北地 区东部,选项中只有黄土高原符合。
答案 A
5.网购活体萤火虫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大量野外捕捉会影响萤火虫的生存和繁殖 ②大量放飞活体萤火
虫,晚上可能造成光污染 ③可能会促进萤火虫养殖业及养殖技术的发展
④放飞的萤火虫如果生存下来,会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大量野外捕捉会影响萤火虫的生存和繁殖,①正确;萤火虫发出 的光极弱,不会造成光污染,②错误;因为有商业行为,可能会促进萤火虫 养殖业及养殖技术的发展,③正确;萤火虫邮寄到外地后可存活的时间并不 长,不会明显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④错误。故A项正确。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讲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课件中
[试题评价]
(1)由表及里:本题要根据尼日利亚的位置,从纬度位置和海 陆位置来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然后描述其气候特点,从气 候特点出发辩证地思考,找到对人类有威胁的问题。整个题目 的设置和推进,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体现了试题的层次 性和严谨性。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 随着盛行风遇到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 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 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
考点(二) 气候类型的判读
[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
[典题领悟]
(2014· 浙江高考· 节选)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 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 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 燥。如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由图可 判断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
获取
息
水分盈亏量<0时,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
图
信息1:①地处于北纬29.7°,纬度较低;最冷月气
信 息 获
温在0 ℃~-5 ℃之间,最热月气温不超过20 ℃;7、 中 湿润 8月份气候_____ 。 信 信息2:②地处于北纬39.0°,水分盈亏量全年小于 息 干燥 0,气候_____
①地纬度低,但是冬冷夏凉,最高气温不超过20 ℃, 综 最低气温在0 ℃以下,说明其地势高,应为____ 高原
答案:(1)A
(2)B
2.(2016· 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基础巩固组](2017·商丘模拟)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 之间。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 )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A.玉米B.水稻C.甜菜D.甘蔗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地的气温、降水量折线呈波动上升状态,所以气候趋向于暖湿化。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处黄淮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有棉花、玉米、小麦等,故气候变化对该地玉米生产影响较大,A项正确;水稻、甜菜、甘蔗均不是该地主要农作物,影响较小。
答案:1.A 2.A(2017·天津红桥八校)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3.若全球气候变暖,则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水量变化量最可能是( )A.大气中水汽输送增加量小于陆地径流增加量B.陆地河湖蒸发量将明显变小C.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海洋蒸发量明显增大D.全球降水量明显大于蒸发量解析:陆地径流增加量除了水汽输送增加量带来的降水外,还有陆地蒸发、蒸腾增加量带来的降水,则A正确。
气温升高,蒸发、蒸腾作用都会增强,但全球整体应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A(山东济宁2017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农牧交错带常年活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该地土地利用主要由图中五种土地利用类型组成(不包含未利用地)。
读图完成4~6题。
4.1960~2010年,该地( )A.建设用地比重略有上升B.草地面积逐年萎缩C.荒地比重较为稳定D.水体面积不断萎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1960~2010年,该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很小,比重下降;草地面积逐年增加;荒地比重较为稳定;水体面积先减后增。
综上所述,C项正确。
答案:C5.该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草原转化为耕地B.荒地转化为耕地C.新活动地域的开垦D.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图中看,草地、荒地、建设用地都有所增加,所以该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新活动地域的开垦,C正确;不可能是草原、荒地、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A、B、D都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C项正确。
答案:C6.据图推测,1990年以来该地可能( )A.冰川融化加快B.河流水量减少C.气候逐渐变干D.台风灾害增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
1990年以来该地水体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的面积不断增加,说明该地水源增加,而该地位于农牧交错地带,可以推测是冰川融化造成的。
综上所述,A项正确。
答案:A7.(2016·高考全国卷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水旱灾害空间分布及成因,难度中等。
根据图示不难看出,河南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北部发生年数较多,南部较少。
水旱灾害的发生主要受降水变率影响。
由图示纬度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一线经过河南中部,河南跨我国南、北方地区,在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上差别较大。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能力提升组](2017·广东韶关期初摸底)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
下图为2015年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渤海湾潮位和等深线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该日影响渤海湾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 )A.热带气旋B.温带气旋C.副热带高压D.亚洲低压2.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 )A.东南部B.东北部C.西北部D.西南部3.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产生本次渤海湾风暴潮的原因还有( )①正值天文大潮②位于浅海大陆架③人海河流正处于汛期④围海造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风暴潮多由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引起,渤海湾纬度高,不会发生台风,应为温带气旋,B项对。
第2题,海水上涨幅度越大,风暴潮灾害越严重。
根据等值线疏密,渤海湾西南部海水上涨幅度最大,东北部、西北部、东南部上涨幅度小,所以渤海湾西南部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D项对。
第3题,从日期看,该日为农历正月十八,正值天文大潮时期,①对。
位于浅海大陆架,渤海湾海水浅,海底的阻挡加剧了潮势,②对。
此时是春季,入海河流正值枯水期,③错。
与围海造陆关系不大,④错。
A项对。
答案:1.B 2.D 3.A(河南安阳2017二模)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 )A.河口三角洲B.山前洪积扇C.峡谷D.台地5.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崩塌C.山洪D.干旱6.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A.植树造林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D.抽取地下水灌溉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等值线较为稀疏,说明该地坡度较缓,由图例可知,甲地为砂石层,而且位于河流沿岸,因此为河流地貌。
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可以判断,该地的河流流向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西北部为山地,河流流速快,携带泥沙能力强,到达甲地时,由于地形变得开阔平坦,流速减缓,并向四周发散沉积,从而形成冲积扇,故答案选B项。
第5题,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麓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由于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因此,夏季该地河流补给量大,再加上河流的支流多,因此汇水量大,河流水位会暴涨,上游流经山地,流速快,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排水不畅,极易导致山洪的爆发,故答案选C。
第6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作物需水量大,易出现春旱,应对春旱的有效措施是抽取地下水灌溉,D正确;植树造林、拆除库坝、禁止开矿等措施,都不能缓解旱情,A、B、C错误。
答案:4.B 5.C 6.D(2015·高考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解析:第6题,由材料知,海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温低、海水含盐量低,另外,水面稳定更适宜海冰形成。
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相比,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4 ℃日数最多,更易结冰,但相对于甲,乙更接近陆地,海水含盐量低,海湾处水面较稳定,更易结冰,使海冰厚度最大,故选B项。
第7题,一般而言,海冰温度低于-4 ℃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
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4 ℃日数多于60天,日数最多,故A项正确。
第8题,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4 ℃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B项错误,A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D项错误。
答案:7.B 8.A 9.A10.(2017·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
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引用。
下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
(1)(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面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
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
解析:第(1)题,特征描述类题目。
在答题过程中需先总体概括再具体描述,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材料指出水质的特点。
第(2)题,考生结合文字材料与图表展开分析即可。
第(3)题,西海固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可蓄积雨水;冬季温度低,可蓄积水块与积雪。
注意此处为“水窖”,而非“水井”,主要用来储藏从别处运来的淡水。
答案:(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少(匮乏);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矿化度高,水质差。
(2)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地表径流);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